山樱直播造林技术

山樱直播造林技术

一、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周宏冉[1](2020)在《蒙古扁桃种子不同部位组织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完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组织培养技术体系,本文以蒙古扁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不同部位对不定芽初代诱导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不定芽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培养基、激素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1.种子的处理:种子去壳后,浸泡12h后放置超净工作台内,用0.1%升汞(HgCl2)10 min+2%次氯酸钠(NaClO)6min消毒,每消毒一次用无菌水冲洗4~5次,洗净后剥皮,用接种刀切割实验所需种子的6个部位,接入培养基中。2.种子初代培养:将种子不同的6部分,分别接种到5种基本培养基,5种不同激素浓度中,筛选出部位Ⅵ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诱导不定芽,筛选出MS为最佳基本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宜的激素浓度组合是6-BA2.5mg·L-1+NAA0.4 mg·L-1。3.继代增殖培养:初代培养出的壮苗采用茎切段的增殖方法利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壮苗茎切段最适增殖激素浓度为6BA1.0mg·L-1+GA30.1mg.L-1+IAA0.2 mg.L-1;初代培养的弱苗利用2~3株和全部移植的方法进行增殖筛选,筛选出弱苗采用2~3株的接种方式增殖效果最好。4.生根培养:筛选出激素IBA0.4mg·L-1生根效果最好,主根粗壮具有须根;筛选出最适基本培养基为1/2MS;最适蔗糖浓度为30g·L-1;最适宜暗培养天数为5d。

马金山[2](2018)在《辽西地区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西地区为丘陵山地,光照充足,气候以干旱为主,山樱桃常自然分布生长在山坡乔灌木林中、林缘等地,是辽西的乡土树种,耐干旱瘠薄,生态、经济价值较高,是理想的水土保持经济林种。为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直播造林需掌握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如造林选地、整地,种子催芽处理、浇水覆膜、及时补水管护等,达到理想造林成效,该技术值得在辽西北自然气候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该造林技术亦可在水土保持林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高忠祥[3](2015)在《山樱桃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文中提出文章在对山樱桃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山樱桃直播和容器育苗造林两种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综合运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高忠祥[4](2015)在《山樱桃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对山樱桃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山樱桃直播和容器育苗造林两种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综合运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刘添盈[5](2014)在《不同基质配比和施肥浓度对蒙古扁桃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Maxim.)作为一种珍稀的荒漠化植物,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本试验以蒙古扁桃为研究对象,对于其在不同基质配比下蒙古扁桃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的生长情况和不同浓度GOLDMAY水溶性肥料的处理下对蒙古扁桃幼苗的生长影响做出初步的研究,为今后蒙古扁桃的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以粘土、沙土、粪的不同配比下的基质试验和GOLDMAY水溶性肥料不同浓度的施用下的施肥试验,经过连续6个月的观测,研究分析不同处理下的蒙古扁桃的出芽率;幼苗生长的形态,包括植株的高度、地径、主根长、高径比、茎根比、叶面积;幼苗的生物量,包括地上部的鲜重、地下部的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含水量,地下部含水量。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在4种配比基质下播种的蒙古扁桃种子的发芽率与基质自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无关,蒙古扁桃种子的发芽率与基质配比之间无明显影响。2.在4种配比基质培养下的蒙古扁桃幼苗,通过对植株体在叶面积、生长形态和生物量这三方面数据的比较,配比为6:3:1的基质培养下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优于其他3种配比基质培养下的蒙古扁桃幼苗。3.未施加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6:3:1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施加200ppm浓度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4:4:2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施加400ppm浓度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3:6:1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施加600ppm浓度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4.5:4.5:1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

余海滨[6](2014)在《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杏种质资源丰富、生态适应性强,是辽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为加快山杏高产、稳产品种的选育,实现生产良种化的目标,本研究从俄罗斯、甘肃、宁夏、内蒙、吉林及辽西地区引进山杏优良种质,在喀左县进行引种试验。引进山杏优树的种子和接穗,繁育家系和无性系苗木,对其生长特性、物候期、越冬状况、光合生理指标、抗寒生理指标进行观测,进而对引种适应性做出评价。(1)引种种源地在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及植被类型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山杏在这些区域均能够生存并广泛分布形成群落,同时西北区域种源地、东北地区种源地在植被区系上均与引种地存在交叉,俄罗斯种源地虽为西伯利亚植物区系,但由于是北种南引,引种成活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辽宁喀左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比较引种地与种源地的气候差异,限制西北区域种源山杏引种的可能因素是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和无霜期,限制内蒙扎兰屯、俄罗斯种源山杏引种的可能因素是极端高温、生长期、积温和日照时数。(2)不同种源山杏的出苗率或嫁接成活率差异较小,与种源地关系不大。不同种源山杏家系、无性系的保存率差异较大,本地和扎兰屯种源山杏家系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保存率较低,其他种源保存率较高;引种山杏无性系的保存率为辽西地区最高,俄罗斯种源高于内蒙种源,甘肃、宁夏种源基本没有存活。(3)山杏家系的苗木生长量与种源地相关性明显,随着纬度增加苗木生长量逐渐变小,11个种源可初步划分为三类:生长快速型,生长中等型,生长缓慢型。山杏无性系苗高与种源地相关性较强,以喀左及毗邻种源为中心,苗高呈辐射状减小的趋势;无性系的地径与种源的相关性不明显。(4)同一种源山杏家系与无性系的物候期差异较小,不同种源山杏的物候期差异明显,南种北引物候延迟,北种南引物候提前。(5)引种山杏家系的越冬情况与种源地关系不明显。依据耐寒指数R,初步筛选出62个耐寒性强的家系。不同种源引种山杏无性系的抗寒性普遍低于家系,与种源地的关系表现为由南向北,抗寒性逐渐增强。依据依据耐寒指数R,初步筛选出48个抗寒性强的无性系。(6)对引种山杏家系或无性系的保存率、苗高、地径、耐寒指数等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隶属度函数分析,山杏家系的综合隶属度E值在0.1~0.87之间,初步筛选出42个苗期综合表现较好的家系;无性系的E值在0.27~0.68之间,初步筛选出66个苗期综合表现较好的无性系。(7)不同种源山杏无性系在不同月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较大,夏季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11个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6号、37号、211号为高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28号、170号为高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94号为高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1号为中等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333号为中等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102号、334号为中等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516号为低光合、低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8)野杏丰产家系在6、7、9月均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同丰产家系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产量级别并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光强、温度、大气湿度、大气CO2浓度在不同月份对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8个野杏家系的光合生理特性为:171号为高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高,114号、144号为高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中等,101号为中等光合、高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162号、209号、210号为中等光合、中等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213号为低光合、低耗水、水分利用效率低。(9)采用主成分-隶属度函数法对不同种源山杏家系与无性系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7个抗寒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家系的综合隶属度D值在0.249~0.878之间,不同种源山杏家系抗寒性与种源地相关性较强,表现为随种源地的纬度降低,D值变小的趋势;无性系的D值在0.259~0.871之间,不同种源山杏见性系抗寒性强弱与地理种源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看俄罗斯种源山杏无性系抗寒性强。依据D值,87个家系和62个无性系均可划分为5个抗寒类型。不同种源山杏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应以田间综合表现为主,生理指标为辅。

李迎超[7](2013)在《木本淀粉能源植物栓皮栎与麻栎资源调查及地理种源变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与麻栎(Quercus acuti ssima Carr.)是两个比较古老且地理分布很广的树种,它们地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常常是暖温带阔叶林区域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北部和中部森林群落的建群树种,资源量十分丰富,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非粮木本淀粉能源植物,有望为生物燃料乙醇工业提供稳定、充足和多元化的原料保障。本文以栓皮栎与麻栎为研究对象,通过2009年到2012年对栓皮栎与麻栎全国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栓皮栎与麻栎的资源分布特征,完成了其现有林资源区划;对栓皮栎与麻栎不同产地种子主要经济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选择出了经济性状优良的种源和区域。为栓皮栎与麻栎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栓皮栎与麻栎在我国分布区域广阔,其中:栓皮栎分布于北纬23°24’41°07’,东经97°29’126°06’之间,栓皮栎分布区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在我国的水平分布轮廓整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为直线,东部、南部为沿海岸线的“D”字形分布。在行政区域上包括18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广西、西藏两个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其在我国分布西北界为吉林集安-辽宁岫岩-河北山海关-河北青龙-北京门头沟-河北蔚县-山西陵川-临汾-乡宁-陕西黄龙县-甘肃天水-四川省青川县-雅安市-云南德钦-维西-泸水、西藏察隅,南线为云南文山-蒙自-屏边-西双版纳;栓皮栎分布区地形地貌主要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棕壤、褐土、黄褐土、黄壤、红壤、紫色土、黄红壤、石灰土、燥红土等。麻栎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18.40°24’40°48’,东经97°43’125°17’之间,麻栎分布区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麻栎在我国的水平分布与栓皮栎相似。在行政区域上包括18个省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其分布界限为辽宁省宽甸-辽宁省凤城市-海城市-河北承德市-北京密云县;分布的西北线由南到北为:河北省蔚县-河北省石家庄市-山西省晋城市-永济市-陕西省黄龙县-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文县;分布的西南线为:四川省青川县-雅安市-九龙县-云南腾冲县-盈江县;麻栎分布区地形地貌主要以中低山、丘陵为主,林下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棕壤、褐土、黄褐土、黄壤、红壤、紫色土、黄红壤、石灰土、燥红土等。(2)栓皮栎与麻栎与地理纬度间的关系均不显着,而与地理经度间的相关性较高,随着地理经度的增加其分布上下限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3)依据不同分布区麻栎与栓皮栎的资源集中程度和资源量不同,将麻栎与栓皮栎资源分布区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集中分布区、次集中分布区、天然散生区和人工零星栽植区。栓皮栎天然分布区包括4个集中分布区和7个次集中分布区,其集中分布区为秦巴山地与陇南山地东部、伏牛山山地、桐柏山与大别山山地北部、太行山南段集中分布区;次集中分布区为辽南鲁东山地、黔桂南盘江红水河中低山河谷、鄂西北山地、冀北山地与太行山北段、泰山鲁山山地、皖南山地、江淮丘陵次集中分布区。麻栎共包括9个次集中分布区,集中分布区分别为桐柏山与大别山山地、伏牛山山地、辽南鲁东山地、秦巴山地与陇南山地东部、江淮丘陵、黔桂南盘江红水河中低山河谷、鄂西北山地、泰山鲁山立地亚区、皖南山地。(4)我国目前栓皮栎集中分布区和次集中分布区资源总面积为136.35×104hm2,麻栎次集中分布区资源总面积约为74.51×104hm2;栓皮栎与麻栎的集中、次集中分布区以中、幼龄林所占比例最大,中、幼龄林面积可占资源总面积的73.34%和88.29%。而近、成熟龄林资源比例较低,仅分别占资源总面积的23.65%和12.11%。另外,在不同分布区,各龄级林分所占比例不同。(5)在不考虑社会经济等限制因素的条件下,中国栓皮栎适宜分布区的乙醇总潜力为270.90×104t/a1204.11×104t/a,最低可满足我国目前E10乙醇汽油42.71%的需求。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栓皮栎最适宜和较适宜地区总潜力为261.37×104t/a。适宜种植区未利用地的面积仅占适宜总面积的1.47%,中国未利用地可生产栓皮栎无水乙醇可增加目前中国E10乙醇汽油0.88%左右,估计栓皮栎林实际面积约为133×104hm2160×104hm2,按栓皮栎生产乙醇的平均产量22900t/a计算,可满足我国目前E10乙醇汽油需求的0.63%,共解决E10乙醇汽油需求的1.51%左右。(6)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均差异极显着(p<0.01)。其中种子的横径与单果重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横径与纵径/横径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纵径与单果重呈显着正相关(p<0.05)。纵径/横径与单果重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而种子其它性状间相关性均未达显着性水平(p≥0.05)。单果重与经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与年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种子性状与原产地地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较弱或没有关系(p≥0.05)。通过聚类分析,栓皮栎15个种源可以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是大果高淀粉含量类群、小果低淀粉含量类群和中果中淀粉含量类群,其中陕西太白、湖南郴州、北京平谷、河南泌阳、河南窑店、陕西镇坪种源为品质优良种源。(7)不同种源间麻栎种子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均差异极显着(p<0.01)。其中横径与单果重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纵径与单果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关系,横径与纵径/横径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纵径/横径与单果重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种子单宁含量与横径和纵径/横径间呈负相关关系,种子其它性状间相关性均未达显着性水平(p≥0.05)。通过聚类分析,15个麻栎种源可以划分为3大类群,大果高淀粉量类群,小果低淀粉含量类群和中果中淀粉含率类群,其中安徽金寨、北京妙峰山、河南南召和河南西峡4个种源为优良种源。

杨燕妮[8](2013)在《蒙古扁桃育苗技术浅析》文中研究说明蒙古扁桃是戈壁荒漠地区特有种,耐干旱和贫瘠,可作为干旱地区水土保持植物种,是蒙古高原古老残遗植物,其对于了解蒙古高原植被演替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植物区系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2011年7月,在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工作人员于包头市青山区的二老虎沟、达代沟和城塔汉沟发现了国家珍稀濒危Ⅱ级

季蒙[9](2010)在《内蒙古人工林建设历程及发展对策》文中提出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工林建设情况回顾,分析了人工林建设现状,通过简要评估,提出今后人工林发展对策。

于合军[10](2010)在《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经济敏感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总结整理西部山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实践中创造的生态治理模式,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并选取试验地区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跟踪调查等实例验证方法,旨在补充国内西部山地生态治理模式,构建西部山地生态治理的模式系列;通过选取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实践应用后社会经济指标的收集处理和计算,探索生态治理模式的社会经济评价方法,特别是研究分析生态治理模式对劳动力价格因素的敏感度,旨在补充国内对生态治理模式基于社会经济评价中对劳动力价格变化因素尚未引起重视并深入研究应用的空白,为动态选择生态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依据和标准;提出西部开发生态治理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推动西部山地生态治理模式的科学选择和应用,探索生态治理模式区域转移条件,推进我国西部山地生态治理技术进步。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三峡库区的一般调查研究和系统调查研究,提出了基于自然条件的三峡库区生态模式三级分类系统:模式序列、模式类型和具体模式。生态林业(防护林)技术模式体系细分4个序列11种类型,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模式序列分5种类型。(2)通过对贵州石漠化地区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总结,提出了石漠化地区生态技术模式系列,该模式系列包括林业治理技术模式、农林复合技术模式、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类型以及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技术模式及具体模式。(3)通过三峡库区秭归县和贵州省关岭县为案例分析,综合小流域治理和综合石漠化治理是一个综合的生态修复工程,采用综合的生态技术措施,产生了比较好的生念以及社会经济效果。(4)在当前劳动力价格下,黔西县和关岭县采用的生态治理模式内部收益率都高于设定的基准贴现率(10%),但收益率随生态治理模式不同而不同,户用生态模式投资收益率显着高于林业生态治理模式。劳动力价格变动势必带来生产结构的变化,在生态治理结构下表现为劳动力投入量少替代劳动投入量多的治理模式。在当前劳动力价格下,林下种草生态治理模式要高于其他几种林业治理模式,坡改梯、针阔混交林、封山育林经济效益差不多,而当劳动力价格大于每工同63元以后,封山育林的经济适应性比较强,政策应偏向于封山育林生态治理模式:劳动力价格大于32元/工日时,农户生态治理模式内部收益率比较为:经济林>农林复合>观光果园,农户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应更偏好于经济林;沼气池经济效益好,承担风险小,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推广。(5)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有:1)重视各地生态治理技术模式的整理,而形成多样化的模式序列,以丰富生态治理模式的多样化、序列化,是适应山区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和不断增加的农户异质性;2)由于不同的生态治理模式其投入不一样,中央政府的生态治理投资项目往往采取生态治理模式的标准化、模式化,这样就迫使地方政府和农民选择单一化;3)重视生态治理模式社会经济适应性的问题,不同的模式其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应性是不同的;4)国家和地方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必须正视劳动工资不断上涨的趋势,生态治理政策必须具备农民视角;5)考虑生态治理模式从东向西的转移。

二、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蒙古扁桃种子不同部位组织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蒙古扁桃概述
        1.1.1 形态与特征
        1.1.2 分布与生长环境
        1.1.3 蒙古扁桃的科学价值
    1.2 蒙古扁桃繁殖方式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2 蒙古扁桃营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3 蒙古扁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3 蒙古扁桃其他方面的研究
    1.4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4.1 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
        1.4.2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1.4.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及用途
        2.2.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2.4 培养基的制备
        2.2.5 接种室的灭菌
        2.2.6 种子处置及初代培养
        2.2.7 不定芽的继代增殖培养
        2.2.8 不定芽的生根培养
        2.2.9 培养条件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代培养实验分析
        3.1.1 种子不同部位及不同激素浓度对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1.2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种子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2 继代增殖培养实验分析
        3.2.1 6-BA和NAA对茎段增殖的影响
        3.2.2 6BA、GA_3和IAA对茎段增殖的影响
        3.2.3 不同接种方式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3 生根培养实验分析
        3.3.1 不同IBA激素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3.2 基本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3.3 糖种类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3.4 蔗糖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3.3.5 暗培养天数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作者简介

(2)辽西地区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特性及自然分布
2 选地及整地
    2.1 选地
    2.2 整地时间
    2.3 整地方式方法和规格
3 种子催芽处理
4 直播造林
    4.1 造林技术
    4.2 补水管护
5 成效

(3)山樱桃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樱桃的生物学特性
2 造林地立地条件
3 造林技术
    3.1 直播造林
        3.1.1 采种
        3.1.2 整地
        3.1.3 种子处理
        3.1.4 播种
        3.1.5 抚育管理
    3.2 植苗造林
        3.2.1 容器育苗
        3.2.2 整地
        3.2.3 植苗
        3.2.4 抚育管理
4 病虫鼠害防治
5 讨论

(4)山樱桃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樱桃的生物学特性
2 造林地立地条件
3 造林技术
    3.1 直播造林
        3.1.1 采种
        3.1.2 整地
        3.1.3 种子处理
        3.1.4 播种
        3.1.5 抚育管理
    3.2 植苗造林
        3.2.1 容器育苗
        3.2.2 整地
        3.2.3 植苗
        3.2.4 抚育管理
4 病虫鼠害防治
5 讨论

(5)不同基质配比和施肥浓度对蒙古扁桃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蒙古扁桃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概括和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括
        2.1.2 试验的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基质的配比试验设计
        2.2.2 施肥的试验设计
    2.3 试验的测定方法
        2.3.1 蒙古扁桃的基质的理化性质测定
        2.3.2 蒙古扁桃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方法
        2.3.3 蒙古扁桃幼苗生长形态的测定方法
        2.3.4 蒙古扁桃幼苗的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2.4 试验的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蒙古扁桃发芽率的影响
        3.1.1 不同配比的基质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3.1.2 不同配比的基质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3.1.3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蒙古扁桃发芽率的影响
    3.2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蒙古扁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3.2.1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蒙古扁桃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影响
        3.2.2 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蒙古扁桃幼苗的生物量的影响
    3.3 不同浓度下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对蒙古扁桃幼苗的影响
        3.3.1 不同浓度下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对蒙古扁桃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下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对蒙古扁桃幼苗的生物量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配比为3:6:1的基质蒙古扁桃的种子发芽率最高
    4.2 配比为6:3:1的基质蒙古扁桃的幼苗生长良好
    4.3 不同浓度GOLDMAY水溶性肥料4种配比基质蒙古扁桃幼苗生长情况
        4.3.1 未施加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6:3:1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
        4.3.2 施加200PPM浓度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4:4:2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
        4.3.3 施加400PPM浓度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3:6:1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
        4.3.4 施加600PPM浓度的GOLDMAY水溶性肥料配比为4.5:4.5:1的基质培养的蒙古扁桃幼苗生长良好
    4.4 讨论
        4.4.1 关于4种配比基质对蒙古扁桃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4.2 关于4种配比基质对蒙古扁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4.4.3 关于不同浓度GOLDMAY水溶性肥料下4种配比基质对蒙古扁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4.4.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山杏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生产现状
        1.1.1 山杏的生态经济价值
        1.1.2 山杏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山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山杏的生物学特性
        1.2.2 山杏的光合生理特性
        1.2.3 山杏的抗寒生理特性
        1.2.4 山杏种质资源多样性
    1.3 树木引种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1.3.1 树木引种相关理论
        1.3.2 树木引种适应性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山杏引种种源地与引种地环境条件分析
    2.1 种源地自然概况
    2.2 引种地自然概况
    2.3 引种地与种源地的气候比较
第三章 引种山杏苗期适应性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引种山杏出苗率、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
        3.2.2 引种山杏苗期生长量
        3.2.3 引种山杏苗木物候期
        3.2.4 引种山杏越冬力
        3.2.5 引种山杏苗期适应性评价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引种山杏光合生理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种源山杏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
        4.2.2 山杏丰产家系光合生理特性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引种山杏抗寒生理特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抗寒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5.1.3 抗寒生理特性评价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山杏家系抗寒生理特性
        5.2.2 山杏无性系抗寒生理特性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木本淀粉能源植物栓皮栎与麻栎资源调查及地理种源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1.2.2 生态学特性
        1.2.3 地理分布
        1.2.4 良种选育
        1.2.5 资源培育
        1.2.6 综合利用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区划
    2.1 资源调查与研究方法
        2.1.1 调查范围
        2.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3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区划
        2.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栎属植物在中国北方的水平分布范围
        2.2.2 栎属植物在中国北方的垂直分布格局
        2.2.3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分布区资源区划结果
        2.2.4 不同区域栎属植物资源分布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麻栎与栓皮栎资源调查与区划
    3.1 资源调查与研究方法
        3.1.1 调查范围确定
        3.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麻栎、栓皮栎在我国分布规律
        3.2.2 麻栎、栓皮栎资源分布与区划
        3.2.3 我国麻栎与栓皮栎的总体分布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栓皮栎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布
    4.1 研究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数据预处理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中国栓皮栎的空间适宜分布及评价
        4.2.2 中国未利用地栓皮栎的空间适宜分布及评价
        4.2.3 中国栓皮栎乙醇的生产潜力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表型与营养成分的变异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栓皮栎不同种源种子形态特征及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5.2.2 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2.3 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表型性状与营养含量的地理变异分析
        5.2.4 栓皮栎种子营养含量的趋势面分析
        5.2.5 栓皮栎不同种源种子表型特征和营养含量的聚类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表型与营养成分的变异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形态特征及营养含量比较
        6.2.2 不同种源间麻栎种子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6.2.3 不同种源间麻栎种子表型性状与营养含量的地理变异
        6.2.4 麻栎种子营养含量的趋势面分析
        6.2.5 麻栎不同种源种子表型特征和营养含量的聚类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利用表型与品质的相关性进行良种选择
        7.2.2 关于栓皮栎生产燃料乙醇潜力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内蒙古人工林建设历程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历程和现状分析
    1.1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历程回顾
        1.1.1 从重点造林到普遍造林时期 (1947-1957年)
        1.1.2 人工造林发展时期 (1958-1965年)
        1.1.3 人工造林挫折时期 (1966-1975年)
        1.1.4 人工造林振兴时期 (1976-1985年)
        1.1.5 人工造林快速发展时期 (1986-现在)
    1.2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现状分析
        1.2.1 平原区人工造林
        1.2.2 人工防风固沙林
        1.2.3 水土保持林
        1.2.4 牧场防护林
        1.2.5 人工用材林
        1.2.6 经济林
        1.2.7 城镇及四旁绿化
        1.2.7.1 城镇绿化
        1.2.7.2 四旁绿化
2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简要评估和发展对策
    2.1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简要评估
    2.2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趋势和发展对策
        2.2.1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趋势
        2.2.2 内蒙古人工林发展对策

(10)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经济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恢复生态学
        2.1.2 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
        2.1.3 生态治理技术
    2.2 国外生态治理研究
    2.3 国内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2.3.1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2.3.2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2.4 生态治理模式的效果
        2.4.1 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效果评价
        2.4.2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评价
        2.4.3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
        2.4.4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综合评价
    2.5 生态治理模式的经济敏感性分析
3 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
    3.1 三峡库区生态技术模式
        3.1.1 生态林业(防护林)技术模式
        3.1.1.1 河谷防护林模式
        3.1.1.2 低山防护林模式
        3.1.1.3 半中山防护林模式
        3.1.1.4 中山防护林模式
        3.1.2 农林复合技术模式
        3.1.3 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3.1.3.1 农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
        3.1.3.2 水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
        3.1.3.3 园地高效利用模式
        3.1.3.4 高效养殖模式
        3.1.3.5 庭院立体经营生态技术
        3.1.3.6 水域立体经营生态技术
        3.1.3.7 种—(养)—加生态技术
        3.1.3.8 “绿色”产品生产模式
    3.2 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
        3.2.1 林业治理技术模式
        3.2.1.1 荒山造林技术模式
        3.2.1.2 次生林经营模式
        3.2.1.3 封山育林模式
        3.2.1.4 经济林模式
        3.2.1.5 水土保持林模式
        3.2.2 农林复合技术模式
        3.2.2.1 林-草间作复合模式
        3.2.2.2 林草畜复合模式
        3.2.2.3 坡地综合治理模式—坡改梯
        3.2.2.4 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3.2.3 农业治理技术模式
        3.2.4 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模式
    3.3 生态治理模式与自然条件
        3.3.1 生态林业治理模式
        3.3.2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3.4 小结
4 三峡库区秭归县中坝村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4.1 试验地概况
    4.2 中坝村生态治理模式及技术
        4.2.1 山上部生态防护林带
        4.2.2 山中部生态经济林带
        4.2.3 近江景观防护林带
    4.3 小结
5 贵州关岭县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分析
    5.1 关岭县基本情况
        5.1.1 概况
        5.1.2 自然条件与资源概况
        5.1.2.1 自然条件
        5.1.2.2 资源状况
        5.1.3 社会经济状况
        5.1.4 土地利用现状
    5.2 关岭县石漠化状况分析
        5.2.1 石漠化分布
        5.2.2 石漠化危害
    5.3 关岭县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5.3.1 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分区治理思路
        5.3.1.1 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地区
        5.3.1.2 中度石漠化地区
        5.3.1.3 轻度石漠化地区
        5.3.2 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分类
        5.3.2.1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5.3.2.2 岩溶脆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5.3.2.3 岩溶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5.3.2.4 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5.3.2.5 草地畜牧业开发模式
        5.3.2.6 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模式
        5.3.2.7 庭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
        5.3.2.8 岩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3.3 运用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分析
        5.3.3.1 生态修复工程
        5.3.3.2 基本农田建设与水利水保工程
        5.3.3.3 农村能源建设工程
        5.3.3.4 石漠化水开发利用工程
        5.3.3.5 其它类工程
        5.3.4 关岭县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分区措施分析
        5.3.4.1 中山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区
        5.3.4.2 峰丛洼地中、强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导向型综合治理区
        5.3.4.3 轻度石漠化基本农田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区
        5.3.4.4 低中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区
        5.3.4.5 潜在、轻度石漠化基本农田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区
        5.3.4.6 轻、中度石漠化基本农田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7 轻、中度石漠化石漠化水资源开发与农村能源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8 轻、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与石漠化水资源开发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9 中、强度石漠化生态修复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10 低热河谷石漠化综合治理亚区
        5.3.4.11 轻度石漠化峰丛峡谷农村能源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12 峰丛谷地潜在、中度石漠化生态修复与基本农田建设导向刑综合治理小区
        5.3.4.13 峰丛峡谷潜在、轻度石漠化农村能源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14 中山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亚区
        5.3.4.15 峰林盆地(谷地)轻、中度石漠化基本农田建设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16 岗低山河谷石漠化综合治理亚区
        5.3.4.17 峰丛峡谷轻度石漠化石漠化水资源开发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3.4.18 峰丛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生态修复与石漠化水资源开发导向型综合治理小区
    5.4 生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
        5.4.1 经济效益
        5.4.2 生态效益
        5.4.3 社会效益
    5.5 小结
6 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经济敏感性分析
    6.1 数据来源和方法
    6.2 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1 坡改梯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2 封山育林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3 针阔混交林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4 林草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5 经济林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6 农林复合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7 旅游观光果园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2.8 沼气池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性分析
    6.3 林业和农户各种生态技术模式经济效益敏感分析比较
        6.3.1 林业生态技术治理模式经济敏感性比较分析
        6.3.2 农户生态技术治理模式经济敏感性比较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讨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讨论
    7.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蒙古扁桃种子不同部位组织培养研究[D]. 周宏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辽西地区山樱桃直播造林技术[J]. 马金山.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04)
  • [3]山樱桃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J]. 高忠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3)
  • [4]山樱桃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J]. 高忠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2)
  • [5]不同基质配比和施肥浓度对蒙古扁桃生长的影响[D]. 刘添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6]不同地理种源山杏在辽西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D]. 余海滨. 沈阳农业大学, 2014(10)
  • [7]木本淀粉能源植物栓皮栎与麻栎资源调查及地理种源变异分析[D]. 李迎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03)
  • [8]蒙古扁桃育苗技术浅析[J]. 杨燕妮. 内蒙古林业, 2013(04)
  • [9]内蒙古人工林建设历程及发展对策[J]. 季蒙.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0(02)
  • [10]三峡库区和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模式及经济敏感性分析[D]. 于合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山樱直播造林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