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谈怡君,夏美娟,郝培华[1](2020)在《面向工程教育的“电气传动与控制”教学改革》文中研究指明"电气传动与控制"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很强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根据面向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本学院专业实际,对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尤其是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贺刚[2](2019)在《纵剪生产线中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内容以用于制造石油或天然气输送钢管的纵剪生产线为背景,分析了纵剪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以及技术需求,以交流调速技术和现有的自动化设备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兼容性好、且有较高控制精度的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基本实现了对纵剪生产线全线线速度一致,卷取张力恒定的控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纵剪生产线的工艺分析、纵剪生产线的控制要求、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本系统以西门子S7-300 PLC为控制核心,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组成控制网络。纵剪生产线中各个驱动变频器、PLC以及监控设备西门子触摸屏MP277通过PROFIBUS-DP总线进行数据通讯。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包含了硬件整体结构组成的设计、硬件选型、主回路电路的设计、变频器控制回路的设计、PLC模块电路的设计等。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包含了西门子S7-300 PLC控制程序的结构设计、控制网络通讯组态设计、变频器内部模块组态设计、控制系统的同步设计、纵剪生产线活套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触摸屏画面的组态设计等。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可以监控纵剪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一些基本参数,也可通过触摸屏实现对纵剪生产线的点动、联动控制以及设置相关的控制参数,实现了对纵剪生产线高精度、高效率的控制要求。本文设计的交流调速系统兼容性和扩展性较强,能够减少电气故障,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纵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控制性能和可靠性。

王继忠[3](2015)在《热连轧大功率机组交流传动系统网侧谐波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能源开发与电能质量管理和电能绿色环保技术对现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广泛使用,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及能量转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交直流调速系统变流器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些变流器普遍使用也对电力供电系统带来了谐波危害。本文以冶金工业热连轧系统为例,研究了交流传动系统各环节产生网侧谐波机理,并重点对轧机主传动部分的交交变频和双PWM背靠背驱动控制,辅助传动部分的交直交变频驱动控制进行了谐波分析,这些设备虽然节能效果明显,但由于轧钢过程中负荷及负荷变化率大,变流器工作过程中因换相产生的电力谐波不仅对负载侧也对供电电源网侧影响很大,使得电力系统的供电品质变差,还会对控制系统产生干扰。为此,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可为电能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为了从理论上分析电网的谐波影响,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采用Hanning自卷积窗函数的主瓣宽度等于参与卷积的窗函数的主瓣宽度,在主瓣宽度倍频处,Hanning自卷积窗函数的旁瓣电平均低于同宽度的矩形窗函数,而且具有较快的旁瓣衰减速度。本文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对于各类变流器所产生的网侧谐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工作。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变压器、变流器、负载等产生谐波的因素,研究了单相、三相、可控、不可控,交交变频、交直交变频、双PWM背靠背变频等结构所形成的谐波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重点研究了热连轧主传动、辅传动大型多组的变流器对电网的谐波电流影响。从计算手段上研究了数据移位式分布式计算方法。通过详细的各类系统仿真分析获得了有效的谐波分析研究结果。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通过理论研究和归纳分析,提出了单相整流,三相可控、不可控整流以及多种整流器件构成的变流系统产生谐波的等效理论模型。其研究结果促进了各类变流器产生电流谐波影响在理论研究上的系统化。(2)为了克服理论计算的复杂性和精度不高的缺陷,系统地构建了交交、交直交、双PWM背靠背以及各个环节交流传动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及系统。使得各类变流器对网侧的电流谐波分析得以高效率的实现。(3)为了节约计算设备的资源,保证计算的实时性,提高计算效率,在对多机组仿真时,提出了基于数据移位式分布式计算原理,对单机组数据移相处理形成多机组数据,确定出多机组之间的相位差进行仿真分析,大幅度的缩减了仿真时间,节省硬件设备投资,实现计算机仿真精度和效率的有机结合。获得高效率的、高精度的仿真计算结果。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于大型多组交流传动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时,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干扰和污染,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特别对于热连轧机组谐波对供电电网影响进行的分布式仿真与计算,为使用大功率多组交流传动的冶金工业电力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谐波计算与治理的分析方法。

熊剑[4](2014)在《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直接功率变换器,双级矩阵变换器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如单位输入功率因数可调、能量能双向流动、可实现零电流换流等优点。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是以双级矩阵变换器拓扑为基础发展出的新型拓扑结构的矩阵变换器。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有双级矩阵变换器优点的同时,其电压传输比更高,能有效地抑制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变频器。在交流调速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因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保养方便、高效节能等优点,广泛的应用电气传动的各个领域。同时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性能媲美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将发展为当代电气传动领域的首选。本文的重点是结合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的优点,将其应用于驱动永磁同步电机,验证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作为变频调速装置的正确性和优越性。首先详细分析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调制策略,并对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调制策略的正确性。将其作为进一步研究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的基础。其次详细分析了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各级调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具有强的抑制输入电压不稳定的能力。然后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矢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策略。最后结合矢量控制技术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交流调速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和运行的稳定性。

李文锋[5](2013)在《异步电动机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的提高,对交流调速系统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对高性能的交流调速控制策略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为了解决直接转矩控制低速区转矩脉动大的问题,提出了磁链轨迹为圆形的间接定子量控制。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该控制策略在全速区都能够应用。本文采用间接定子量控制策略对电机在全速度区间进行控制。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首先,对交流调速系统发展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国内外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机的数学模型,对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对过调制的原理进行了介绍。针对传统的磁链观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采用的全阶磁链观测器对电机的定转子磁链进行观测,该磁链观测方法在全速区能够准确观测定子磁链,并且对电机定转子参数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其次,介绍了间接定子量控制的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了该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针对间接定子量控制的特点,在全速度区都采用动态弱磁的办法。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异步电机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通过仿真结果验证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最后,对异步电机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并对一些主要的硬件设计过程及软件编写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基于TMS320F2812的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间接定子量控制策略下,电机磁链的运动轨迹是圆形,转矩响应快,脉动小,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非常好,该控制策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高春侠,张磊[6](2013)在《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及拖动类课程中的目标定位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电子及拖动类课程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学生普遍反映抽象并难于理解。以提高电力电子及拖动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目的,在课程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通过仿真技术的合理使用,使课堂教学概念讲解直观化、理论分析形象化,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果的目的。研究内容对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白锐,张健[7](2012)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研究将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工科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课堂授课、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半实物仿真等先进仿真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的结合。将计算机仿真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帅[8](2012)在《基于参数辨识方法的总线矢量控制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一种以改变交流电动机的供电频率来达到交流电动机调速目的的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交流调速方法。同时,现场总线技术在控制系统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现场总线的交流调速系统在实际应用当中功能较强,本文把现有交流调速系统应用于现场总线的控制架构当中,且对此进行了很好的分析研究。现场总线是一种简单、廉价而且高效的协议,非常适合底层的工业控制,因此现场总线可以更好的应用到交流调速的控制系统当中。本文正是研究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交流调速数字控制系统。论文分析了基于静态模型的转差频率控制调速方案,分析结果发现该方案的正反馈环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论文采用了摄动分析方法对原有系统进行了改进,取消了正反馈环,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改进后的转差频率控制调速方案在快速跟踪性能上仍然不是很理想,论文又研究了矢量控制算法,并提出了一种转子磁链参数辨识方法,可以较为精准的得到转子磁链的定向角,解决了采用矢量控制算法的主要技术障碍和关键难题,同时,本文通过三相旋转变换提出了一种矢量控制算法的简易实现方案,提高了控制水平和可靠性。通过对两种算法仿真结果的比较,发现矢量控制算法控制效果优良,决定采用矢量控制算法作为本文的控制策略,并利用罗克韦尔实验平台,搭建了现场总线交流调速控制系统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现场总线交流调速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都满足要求,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把现有交流调速系统应用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控制架构当中,而且也在对传统转差控制频率算法的改进和对矢量控制算法中关键参数的求解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刘保连[9](2012)在《“交流调速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交流调速系统"课程内容和特点给出了课程教学的学时分配及实验学时安排。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了一些旨在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交流调速系统整体概念、加强仿真及实践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和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白锐,张健[10](2012)在《交流调速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学科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实用性较强等特点,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针对该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3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考试方式的改革。所提出的改革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了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工程教育的“电气传动与控制”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2 面向工程教育的教学方案探索
    2.1 教学内容改革
    2.2 教学方式改革
    2.3 实验实践环节改革
        1)增设实验平台
        2)增设Matlab仿真实验
        3)基于GUI的实验平台
        4)太阳能板跟踪控制系统在线虚拟仿真实验
        5)课程设计与项目训练环节
3 结语

(2)纵剪生产线中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纵剪生产线调速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的理论研究
    2.1 纵剪生产线工艺流程
    2.2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控制要求
    2.3 欧陆690变频器
    2.4 西门子S7-300 PLC
    2.5 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
        2.5.1 PROFIBUS概述
        2.5.2 PROFIBUS-DP总线
    2.6 小结
第三章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硬件设计
    3.1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组成
    3.2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结构
    3.3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网络设计
    3.4 纵剪生产线卷取机控制系统设计
    3.5 纵剪生产线卷取机张力的控制
        3.5.1 纵剪生产线卷取机张力分析
        3.5.2 纵剪生产线卷取机张力控制方案
        3.5.3 卷取机张力控制组态
    3.6 小结
第四章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软件设计
    4.1 基于西门子S7-300 PLC的程序设计
    4.2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通讯组态
    4.3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同步设计
    4.4 纵剪生产线活套控制系统设计
    4.5 纵剪生产线交流调速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4.5.1 WINCCFLEXIBLE软件介绍
        4.5.2 人机界面设计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热连轧大功率机组交流传动系统网侧谐波分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提出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方案
2 谐波研究基础及国内外现状
    2.1 谐波产生的原因以及电力系统谐波存在情况
        2.1.1 谐波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1.2 电网中谐波存在的情况
    2.2 国内外电力谐波研究的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电力系统IEC 61000系列标准
    2.3 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与分析方法
        2.3.1 谐波测量要求
        2.3.2 谐波测量互感器
        2.3.3 谐波测量仪器及系统结构
    2.4 谐波检测方法的工程应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谐波计算方法与仿真研究
    3.1 傅立叶变换及其优点
        3.1.1 采用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分析方法之目的
        3.1.2 傅立叶算法的提出
        3.1.3 傅立叶级数(周期性连续信号)
    3.2 傅立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3.2.1 连续傅立叶变换
        3.2.2 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
        3.2.3 离散傅里叶变换
        3.2.4 序列加窗对DFT的影响
        3.2.5 DFT快速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2.6 快速傅立叶的优点
    3.3 本章小结
4 交流传动装置谐波对供电电源网侧影响理论分析
    4.1 交流传动技术历史回顾
        4.1.1 交流传动技术的特点
        4.1.2 交流传动装置谐波存在情况
    4.2 交交变频产生谐波分析
    4.3 交流感应电动机谐波畸变加权因数分析
        4.3.1 转子电阻(随频率变化)的谐波畸变
        4.3.2 转子漏感(随频率变化)影响的谐波畸变
        4.3.3 考虑定子铜耗的谐波畸变
    4.4 整流装置产生谐波
        4.4.1 二极管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分析
        4.4.2 可控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分析
        4.4.3 变压器接整流负载时电压谐波分析
    4.5 逆变器产生谐波情况分析
        4.5.1 三相桥式标准方波逆变器产生谐波
        4.5.2 SVPWM逆变器产生谐波分析
        4.5.3 三电平逆变器产生谐波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热连轧交流调速系统网侧谐波的仿真分析
    5.1 热连轧传动系统简介
    5.2 数据移位式分布式计算的目的
    5.3 单机组变频调速电力谐波分析
        5.3.1 变压器联接方式以及原副边谐波电流的相位关系
        5.3.2 仿真变压器参数计算
        5.3.3 交交变频调速单机组谐波仿真分析
        5.3.4 交直交变频调速单机组谐波仿真分析
    5.4 热连轧主传动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对电网的谐波影响分析
        5.4.1 多机组数据移位方法的设计依据
        5.4.2 交交变频器仿真模型
        5.4.3 仿真过程设置
        5.4.4 仿真结果分析
        5.4.5 研究结论
    5.5 热连轧辅传动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对于电网谐波影响的分析
        5.5.1 热连轧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应用
        5.5.2 交直交系统结构与模型
        5.5.3 仿真过程设置
        5.5.4 仿真结果分析
        5.5.5 研究结论
    5.6 双PWM交直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谐波影响分析
        5.6.1 双PWM交直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5.6.2 仿真过程设置与仿真结果分析
    5.7 电力电抗器参数选择对变频调速系统谐波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6 电力系统谐波常用的抑制方法
    6.1 系统增加滤波功能器件
        6.1.1 无源滤波的设计与使用
        6.1.2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与使用
    6.2 做好接地装置降低系统谐波
    6.3 对产生谐波干扰的设备进行屏蔽保护
    6.4 接整流负载时变压器设计相数增加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几种不同矩阵变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矩阵变换器
        1.2.2 双级矩阵变换器
        1.2.3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
    1.3 交流调速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调制策略
    2.1 双级矩阵变换器的几种经典拓扑
    2.2 双级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
    2.3 双级矩阵变换器仿真分析
    2.4 小结
3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3.1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3.2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3.2.1 整流级的调制策略
        3.2.2 逆变级的调制策略
        3.2.3 H 桥变换器调制策略
        3.2.4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占空比的计算及分布
    3.3 小结
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4.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运动方程
        4.1.1 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4.1.2 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4.1.3 永磁同步电机运动方程
    4.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4.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4.3.1 直轴分量为 0 控制
        4.3.2 功率因数为 1 控制
        4.3.3 最大输出功率控制
        4.3.4 弱磁控制
    4.4 永磁同步电机电压空间矢量调制原理
    4.5 小结
5 混合式 TSMC 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及分析
    5.1 仿真系统的结构介绍
    5.2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仿真
        5.2.1 输入稳定时仿真分析
        5.2.2 输入不稳定时仿真分析
    5.3 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与永磁同步电机的交流调速系统仿真
        5.3.1 启动和加速过程仿真分析
        5.3.2 突加负载过程仿真分析
        5.3.3 减速过程仿真分析
        5.3.4 突甩负载过程仿真分析
        5.3.5 调速性能综合分析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异步电动机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
        1.1.1 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的发展
        1.1.2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1.1.3 微处理器的发展
        1.1.4 PWM技术及其发展
        1.1.5 计算计仿真技术的发展
    1.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1.3 间接定子量控制的兴起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电机数学模型和电压空间矢量
    2.1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2.2 逆变器数学模型和空间电压矢量
    2.3 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SVPWM)
        2.3.1 扇区的确定
        2.3.2 作用时间的计算
    2.4 SVPWM过调制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链观测方法
    3.1 U-I模型
    3.2 I-N模型
    3.3 U-N模型
    3.4 全阶磁链观测器
        3.4.1 以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为状态变量
        3.4.2 以定子磁链和定子电流为状态变量
    3.5 全阶磁链观测器的仿真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步电机间接定子量控制
    4.1 引言
    4.2 标幺化表示
        4.2.1 参考值和标幺化表示
        4.2.2 感应电机方程的标幺化形式
    4.3 间接定子量控制策略的实现
        4.3.1 间接定子量控制在电压区的控制策略
        4.3.2 动态弱磁
    4.4 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4.4.1 Matlab\simulink简介
        4.4.2 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
        4.4.3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5.1 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
        5.1.1 主回路的介绍
        5.1.2 DSP芯片TMS320F2812 的介绍
        5.1.3 控制电路的检测单元
        5.1.4 保护电路
    5.2 系统的软件设计
        5.2.1 系统软件整体结构
        5.2.2 中断程序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及拖动类课程中的目标定位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仿真技术与软件
二、仿真技术应用研究
    1. 系统级仿真技术应用分析
    2. 元件级仿真技术应用
三、结束语

(7)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自动化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1.1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课堂授课中的应用
    1.2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课程实验中的应用
    1.3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4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2 先进仿真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工业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开发及教学应用
3 结束语

(8)基于参数辨识方法的总线矢量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交流调速技术及国内外现状
        1.2.1 变频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1.2.2 控制理论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1.3 应用于交流调速系统的现场总线技术
    1.4 基于现场总线的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研究
    2.1 DEVICENET总线概述
    2.2 DEVICENET的OSI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结构
        2.2.2 数据链路层结构
        2.2.3 应用层结构
    2.3 DEVICENET通信协议
        2.3.1 DeviceNet连接
        2.3.2 DeviceNet预定义主/从连接
        2.3.3 DeviceNet通信方式
        2.3.4 设备描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现场总线的交流调速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3.1 三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物理模型
    3.2 转差频率控制方案
        3.2.1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2 转差频率控制方案的改进
        3.2.3 摄动法分析改进后的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动态模型
        3.2.4 改进后的转差频率控制方案的仿真
    3.3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案
        3.3.1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3.3.2 电机矢量控制按转子磁链定向的参数辨识方法
        3.3.3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算法的实现
        3.3.4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算法实现方案的简化
        3.3.5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算法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构建与仿真研究
    4.1 DEVICENET现场系统构建
    4.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交流调速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课程学时分配
2 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1 介绍应用领域, 提高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2.2 初步建立调速系统概念
    2.3 应用MATLAB辅助教学
    2.4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3 总结

(10)交流调速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1.1 教学内容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1.2 加强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
    1.3 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1.3.1 将科研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
        1.3.2 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
2 教学手段的创新
    2.1 引入工程实例, 采用案例教学
    2.2 实物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
3 考试方法的改革
4 结束语

四、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工程教育的“电气传动与控制”教学改革[J]. 谈怡君,夏美娟,郝培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0(06)
  • [2]纵剪生产线中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D]. 贺刚. 西安石油大学, 2019(12)
  • [3]热连轧大功率机组交流传动系统网侧谐波分析与仿真研究[D]. 王继忠.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8)
  • [4]混合式双级矩阵变换器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熊剑.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5]异步电动机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 李文锋. 湖南工业大学, 2013(04)
  • [6]仿真技术在电力电子及拖动类课程中的目标定位及应用研究[J]. 高春侠,张磊. 中国电力教育, 2013(11)
  • [7]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白锐,张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21)
  • [8]基于参数辨识方法的总线矢量控制系统[D]. 王帅.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5)
  • [9]“交流调速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刘保连. 科技视界, 2012(18)
  • [10]交流调速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白锐,张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09)

标签:;  ;  ;  ;  ;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