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变异的检查方法及生理基础

胎心变异的检查方法及生理基础

一、胎儿心率变异性的检查方法及其生理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孟瑶[1](2019)在《山西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心率变异性分析》文中认为近几年,山西省蹦床项目在全国比赛当中,成绩始终位于前列。特别是男子蹦床,作为山西省体育运动发展的优势项目,若要在激烈的运动场上保持始终的优势,归其根本,还是要将落脚点放在山西省蹦床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方面,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高效发挥训练价值方面。心率变异(又称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在自主神经的调节下,窦性心率产生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微小变化的现象。HRV是研究心率自主控制的非侵入性手段,它的目的是数量化心率R-R间期或每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反应自主神经活动,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和心脏交感神经张力的平衡性。全面了解和把握目前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在专项素质训练阶段的心率变异性特征和规律,正确判断运动训练强度对HRV的影响,为运动员了解自身机能状态及训练效果提供数据化的支持;为帮助教练员综合评价训练效果、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为山西省蹦床项目保持优势,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男子蹦床队5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集专项素质训练4个阶段中6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共选时段包括:时段一——静息时段;时段二——网上专项素质训练前段;时段三——网上专项素质训练后段;时段四——网下专项素质训练前段;时段五——网下专项素质训练后段;时段六——恢复时段。数据结果分析如下:1.时段一HRV指标与官网公布的HRV标准比较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中RMSSD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HRV频域指标中HF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时段一和时段六HRV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中的平均RR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RMSSD指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HRV时域指标中的VLF、TP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时段二和时段三HRV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RMSSD、SDNN/HR三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HRV频域指标中的LF、TP、LFu.n.(un)、HFu.n.(un)四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4.时段四和时段五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RV频域指标中的LF、TP、LFu.n.(un)、HFu.n.(un)四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HRV时域指标中的RMSSD、PNN50%、SDNN/HR;两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通过较长时间的专项素质训练后,身体机能对自主神经形成适应性现象,在训练中表现为身体机能在承受较大强度的负荷状况时,交感神经系统被充分性激活,促使机体调动全部能力,从而使应激在恢复期的副交感神经反应中出现更小的现象。在心交感神经纤维控制下的心脏显示出心率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加剧收缩的现象,因而促使山西省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满足了运动训练的需要。具有较低的心迷走神经张力和更高的交感神经张力,拥有较好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储备,运动员在运动后的恢复能力较好。2.山西省蹦床运动员在进行过网上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后,迷走神经和心脏交感神经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致使HRV的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整体性下降,自主神经支配能力显着性降低后,心率变异性总体变化出现降低,心脏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以此可见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可能存在运动负荷偏大,致使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能力出现下降现象。3.山西省蹦床运动员在进行过网下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后,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心率变异总功率值下降,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平衡性下降,心脏植物神经调节能力弱化。由此可以加强论证,在网下专项训练后,交感神经活性出现降低,蹦床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现象。4.山西省蹦床运动员HRV指标高于标准值,经过专项素质训练提高了蹦床运动员的HRV水平,增强了迷走神经活性和交感神经活跃性,减低心脏性猝死出现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山西省蹦床运动员适应成套动作训练以及比赛中的运动负荷。建议如下:1.蹦床项目的竞技特点致使运动员的神经疲劳比身体疲劳更容易发生,且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较大身心上的损伤。因而,对蹦床项目进行科学的训练监测,探究精确、敏感的监测参考指标是蹦床训练的重要环节。建议山西蹦床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监测并综合分析。结合HRV指标与多种评价方法相辅相成,达到客观、准确的评价目标,从而更合理地进一步实施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2.进行适宜的训练监测不但可以帮助蹦床项目教练员实时了解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并且能防止因负荷安排不当而形成蹦床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超负荷、训练过度、训练无效的状况发生。建议蹦床教练员应当保持对蹦床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长期跟踪,建立针对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科研监测数据库,为蹦床教练员通过横向以及纵向的比较方法,来获取蹦床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真实状况提供帮助,进而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目的。3.建议教练员在完成整个训练过程后,及时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有计划地进行调整。训练结束后使用按摩和拉伸放松的方法,可以促进体内乳酸的快速消退,并使得心脏功能得到调整和改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心理放松疏导的方式,使蹦床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后,交感神经的紧张感得到舒缓,从而避免下一次的训练受到影响,使蹦床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获得理想的竞技状态。

张秀敏[2](2016)在《基督徒祷告的神经生理基础及个体心理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祷告的心理学研究是宗教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内容。祷告是个体在与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联结过程中与这种力量的双向沟通与对话,它是双方关系维系的媒介。本研究对祷告这一社会心理学现象从生理基础和心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基督徒祷告的神经生理基础研究(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方法。研究采用2×2两因素混合设计进行实验室研究。被试内变量为文章类别,主要有祷告文和科普文两个水平。被试间变量为信仰状况,包含有信仰和无信仰两个水平。实验任务是让被试按照顺序出声阅读祷告文和科普文,两类文章的呈现顺序为ABABA(A代表科普文,B代表祷告文),以科普文作为基线水平。在被试依次出声阅读实验材料的过程中,通过Spirit NeXus生理记录仪器采集各项生理指标,主要有脑波(delta、theta、alpha、SMR、beta、gamma)振幅、肌电、皮温、呼吸波振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RMSSD、SDNN)与频域指标(HRV-LF%),运用BioTrace+系统保存并离线分析实时记录的各项生理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信仰状况”、“文章类别”两个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若交互作用显着,则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研究结论。(2)实验研究结果。一方面,基督徒阅读祷告文和阅读科普文相比,阅读祷告文时 RMSSD、肌电、脑电波振幅(delta、theta、alpha、SMR、beta、gamma)显着高于阅读科普文时的相应值;HRV-LF%显着低于阅读科普文时的相应值。另一方面,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相比,在阅读祷告文时,基督徒的肌电及脑电波振幅(delta、alpha、SMR、beta、gamma)显着高于非基督徒。第二,基督徒祷告的个体心理功能研究(访谈研究)。(1)访谈研究方法。研究依据目的性抽样原则,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抽取14名访谈对象。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进行客位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初步分析、类属分析和理论建构。初步分析和类属分析采用Nvivo 10.0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初步分析登录原始资料产生了 327个码号(即一级编码)。类属分析进行主轴编码(二级编码)和核心式编码(三级编码):二级编码建立了 24个意义单元;三级编码建立了 5个树状节点,形成3个核心类属(“祷告的果效”、“人神关系”、“祷告状况”)。理论建构是在类属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料做进一步分析概括,通过主题探索,自下而上逐步建构理论。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效度检验和伦理道德检验,形成研究结论。(2)访谈研究结果。①基督徒祷告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祷告水平由初级向高级渐进性提升。初级祷告是为自己的需求而祷告,对上帝的信靠偏理性,信靠度不稳定,与上帝的关系时密时疏。中级祷告既有为自己的祷告,也有为别人的需求而进行的祷告,对上帝的信靠兼有理性和非理性成分,信靠度较初级祷告有所增加,基督徒已通过祷告与上帝建立起亲密关系,能感受到上帝的回应,与上帝的亲密度增加。高级祷告以上帝赋予的使命为中心,为他人灵魂得救而祷告,对上帝的信靠是超越理性的、绝对的信靠,在圣经启示和圣灵带领下感受到平安、喜乐,感觉与神同工、联结融合。②基督徒祷告有两种心理功能:工具性功能和关系性功能。初级祷告具有工具性功能,是基督徒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高级祷告具有关系性功能,以增进基督徒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为目的;中级祷告处在初级祷告和高级祷告的中间水平,两种功能兼而有之。随着祷告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渐进发展,祷告的功能也随之由工具性功能向关系性功能转变。③随着祷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基督徒的个体心理发生很多重要变化。在心理过程方面,基督徒对祷告的认知进行了解构和重构,由视祷告为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转变为将祷告作为其生活的重要内容;情绪体验上,由关注自我需求时产生的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的释放转变为积极情绪的维持、增强;意志上,由初期意志力的逐渐增强转变为后期意志的参与度逐渐降低;行为上,由非理性的盲目崇拜转变为超越理性的自主行动。在个性心理方面,在自我方面,由关注“旧自我”的需求,转变为以上帝为中心,将自我纳入到彰显上帝的工作和计划的框架中,建构“新自我”;性格上,由暴躁、易发怒、骄傲转变为平和、有爱心;兴趣、爱好上由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到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做与信仰有关的事。④基督徒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是祷告发挥心理功能的前提。祷告始于“信”,祷告的心理功能取决于基督徒与上帝关系的亲密度,基督徒与上帝关系的亲密度越低,祷告功能的工具性越强;亲密度越高,祷告功能的关系性越强。实验研究与访谈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互为解释和补充,共同加深了我们对基督徒祷告这一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理解。首先,实验研究所揭示的基督徒祷告过程中神经生理反应与访谈研究发现的认知和情绪变化具有一致性。其次,实验研究中基督徒肌电值显着上升;RMSSD显着上升;HRV-LF%显着下降,他们在祷告过程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有良好的相互作用,产生情绪启动效应,可以解释访谈研究中个体在祷告过程中情绪的转变;实验研究所显示的基督徒读祷告文时delta、theta、alpha、gamma波振幅的显着上升又对访谈研究中基督徒祷告过程中的神秘体验做了解释。第三,访谈研究对实验研究的结果起到深化、补充作用。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基督徒祷告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和脑电反应具有特异性,表现为RMSSD、肌电值显着增高;HRV-LF%值显着降低;delta、theta、alpha、SMR、beta、gamma等脑电波的振幅显着上升。基督徒的祷告具有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水平,祷告水平由初级向高级渐次提升;基督徒祷告具有工具性功能和关系性功能;随着祷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基督徒的意义系统和自我发生显着变化,表现为由“以自我为中心”向“以上帝为中心”转变;祷告过程中基督徒与上帝的关系由不稳定到稳定,由时密时疏到日渐亲密,向着联结融合的理想状态发展。

李宏[3](2015)在《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HRV)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0-102014-05出生窒息的新生儿63例及健康新生儿4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新生儿的心电图进行24 h全程动态记录,对24 h窦性心律进行HRV时域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比(PNN50)。根据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将所有窒息新生儿分为Apgar≤7分(重度窒息组21例),Apgar>7分(轻度窒息组42例)。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第3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HRV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平均心率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窒息组又显着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的SDNN、SDANN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窒息组又显着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损伤,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判断的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窒息缺氧严重程度。

张西亚[4](2014)在《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探索能指导临床辨证分型的特异性指标,为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本院胆石科2010年8月-2013年10月因胆系疾病住院的胆心综合征患者113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临床观察表,采集并填写详细的四诊资料及动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相关结果。根据该采集表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之后将106例常见证型患者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胆心综合征不同证型分布规律。通过不同证型之间的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关性。结果1.胆心综合征中医证型构成比中痰火扰心证占40.7%,心脉瘀阻证占34.5%,痰湿痹阻证占18.6%,其它占6.2%。胆心综合征各证型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痰湿痹阻证患者伴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痰火扰心证及心脉瘀阻证。3.痰火扰心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PNN50,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NN。而RMSSD则是痰火扰心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痰火扰心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是RMSSD、PNN50、HF,呈负相关的指标是SDNN,而与SDANN及LF无明显相关性。4.心脉瘀阻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RMSSD,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NN。同时RMSSD也是心脉瘀阻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心脉瘀阻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RMSSD、PNN50、HF,呈负相关的指标有SDNN、SDANN、LF。5.痰湿痹阻证对6个HRV指标影响强度最大的是RMSSD,影响强度最小的是SDANN。而HF则是痰湿痹阻证中最重要的指标。其中与痰湿痹阻证呈正相关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有RMSSD、PNN50、HF、SDNN,呈负相关的指标有SDANN、LF。结论本研究中胆心综合征中医证型以痰火扰心证、心脉瘀阻证为常见证型,其中痰火扰心证在胆心综合征中最为常见。胆心综合征各证型与心率变异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无创性参考依据之一。

丁玲玲[5](2014)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球是一项充满对抗性的现代运动,它受到多因素的影响,集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及心理能力等于一体。在网球比赛中,由于比赛时间较长,消耗体能较大,而且网球比赛的每一局谁先得够4分并且超过对方2分就算胜一局,所以要求运动员每一分都要认真对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心率变异性进行测量。赛前焦虑采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和《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问卷》中的状态焦虑问卷(CSAI-2)和特质焦虑问卷(CCTAI-J)进行调查,心率变异采用芬兰产polar810进行测量,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竞赛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赛前焦虑与性别、地区、运动等级有关;(2)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率变异指标与性别、运动等级无明显关系,但中部与东部、西部地区运动员的PNN50存在显着差异;(3)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网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HRV部分指标存在显着相关。建议可以采用主观体验和客观运用HRV部分指标对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客观评价。

刘雪兴[6](2010)在《递增负荷运动下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敏感指标,HRV已经成为疾病诊断、运动机能评定的指标之一。HRV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探讨在递增负荷运动下HRV的影响因素,为竞技健美操运动机能评定、运动员选材以及科学健身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递增负荷运动下(包括在竞技健美操比赛情景中),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以及在递增负荷下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HRV的差异性。实验一:为了探讨递增负荷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点,采用电子跑台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用芬兰心率遥测仪(polar RS800)对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HRV时域,频域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1名二级以上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以6m/s(男)、4 m/s(女)的起始速度开始测试,以2m/min速度递增,测试时间6 min,最终速度达16m/s(男)、14m/s(女)。结果显示:(1)以年龄分组比较显示LF,LF/HF有显着差异;以专业分组比较显示,HRp,SD2差异性非常显着;SD1,LF有显着差异;以心率分组比较中显示,HRp,SD1,SD2差异性非常显着。(2)男运动员以专业级别分组比较显示,HRp,SD2,RMSSD差异性非常显着。以心率分组显示,HRp,SD1,SD2差异性非常显着,RMSSD有显着差异;女运动员专业级别分组HRp,SD2差异性非常显着。以心率分组结果比较过程中显示,HRp,SD2差异性非常显着。以年龄分组结果比较显示,LF/HF有差异性。(3)二级运动员以专业分组比较显示:SD1,LF/HF有差异性。以心率分组结果比较中显示,HRp差异性非常显着;SD1,SD2,RMSSD有显着差异。结论:(1)6min递增负荷强度运动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HRV。(2)递增负荷运动中,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指标(LF,LF/HF)受年龄的影响,时域分析指标(SD1,SD2,RMSSD)受专业级别、心率的影响。(3)递增负荷运动中,不同年龄、专业级别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受性别的影响。(4)二级运动员年龄影响频域和时域分析指标。实验二:为了探讨比赛情境中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点,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以及竞技健美操选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竞技健美操队25名二级以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赛前模拟比赛的方法,用芬兰(polar RS800)心率遥测仪测定运动员整个比赛过程心率变异性(HRV)。在完成105秒成套动作过程中,截取整套动作完成时间的前90s,每30s为一段,分析各组受试者在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各个阶段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1)三段的平均心率分别为159.92±12.32、180.12±8.92、186.4±8.98(单位:次/分),且有显着差异。(2)对三段数据之间进行比较,第一段(前30s)与第二段(中间30s)比较,SD1、SD2、总功率、VLF、LF/HF差异非常显着(p<0.01);第一段与第三段(后30s)比较显示,SD1、SD2、总功率、VLF、LFHF差异非常显着(p<0.01),RMSSD差异显着(p<0.05);第二段与第三段比较,SD2、LFHF差异非常显着(p<0.01),总功率、VLF差异显着(p<0.05)。(3)分别对三段数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第一段,训练年限影响SD1(p<0.05);在第二段,性别影响SD1、RMSSD(P<0.05);在第三段,性别影响SD2(p<0.05)以及HF(p<0.001)。不同专业级别运动员HRV无显着变化。结论:(1)竞技健美操整套比赛动作属于中等强度过渡到亚极量强度、极量强度的递增负荷运动。(2)不同强度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HRV变化特征有差异。(3)在中等运动强度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HRV受训练年限影响,而亚极量和极量强度时,HRV受性别影响。专业级别不影响HRV。实验三:为了探讨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特点以及长期竞技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递增定量科学锻炼提供理论基础。以31名长期训练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为实验组(训练年限在50个月以上),随机抽取39名普通大学生为对照组,通过在体育科研人员指导下进行递增定量的跑台试验,跑台起始速度6m/s(男)、4m/s(女),每3s递增0.1m/s,整个测试为6min,最终速度达16m/s(男)、14m/s(女)。,用芬兰(polar RS800)心率遥测仪检测运动中HRV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LF前2min与中间2min以及后2min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LF/HF、SD2指标三段之间互为比较差异都非常显着(P<0.01),RMSSD前2min与后2min比较差异非常显着;(2)对照组LF、HF、LF/HF三个指标在前2min与中间2min以及后2min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SD1、RMSSD在前2min与中间2min比较差异显着(P<0.05),前2min与后2min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SD2前2min与中间2min以及后2min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中间2min与后2min比较差异显着(P<0.05);(3)组间分别对三段之间比较SD1、RMSSD在后2min比较差异显着(P<0.05),LF/HF三段组间比较中间2min差异非常显着(P<0.01),后2min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SD2在前2min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中间2min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1)递增负荷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增大,实验组和对照组HRV值下降非常明显,实验组下降更为快速,HRV部分指标可用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2)递增负荷运动中,LF/HF变化趋势跟以往的研究相似,有氧运动还是递增定量运动对于LF/HF指标无影响。(3)SD2组间比较有区别于其他变异性指标,其他变异指标在前2min、中间2min值组间无差别,后2min差异显着,SD2变化趋势恰好相反,SD2能作为直接反应个体心率大小的指标。

马磊[7](2009)在《运动模型下中老年女性HRV的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为探索科学定量锻炼提供理论基础,探索体质监测研究中影响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的因素,研究目的如下:1)中老年女性在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及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2)探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部分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曲线拟合特性以及新指标心率变异性(HRV)的可行性。3)特质焦虑与心率变异性以及心率的关系。4)血压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的关系。5)健康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将1,356名健康中老年女性分为气功组和对照组,通过在体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定量的体育运动前后检测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受试者在心脏定量负荷试验各个阶段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2)将1,356位健康中老年女性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测试运动前或者运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值,然后分析各种HRV指标在定量负荷运动各个阶段的特征。3)选取325名参加实验的中老年女性,完成特质焦虑问卷并记录5分钟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特质焦虑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并分组比较。4)选取346名参加试验的中老年女性,咨询并测量受试人员血压并记录5分钟短时心率变异性。分为高血压组(258人)正常血压组(92),并分组比较。5)对健康中老年女性按BMl分为低BMI组(BMI 18.5—23.9)127例。高BMI组(BMI24.0~27.9)129例,检查测定其HRV各个指标。结果:1)对照组在规范负荷运动后HF先下降后上升(P>0.05);SD1、SD2值迅速升高(p<0.01);在规范负荷运动的前﹑中﹑后阶段LF和RMSSD值缓慢回落(P>0.05);气功组在规范负荷运动后LF值较快的回落(P<0.05);RMSSD在规范负荷运动后下降非常显着(p<0.01);HF值在运动后快速下降(p<0.05),但仍旧高于对照组;说明气功组受试者在规范负荷运动停止后的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均可能降低。2)指标心脏定量机能试验检查可作为实验指标;根据中老年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拟合曲线的情况,发现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水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衰退期、第二衰退期、第三衰退期。3)特质焦虑与心率变异性无显着相关。低特质焦虑心率较快,焦虑与心率呈显着负相关。4)高血压组HRV指标中HF、LF/HF、RMSSD、SD1、SD2均小于正常血压组,而LF、VLF、HR则相反。除心率差异非常显着外,其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5)不同BMI指数组间,高BMI组HRV指标中代表迷走神经张力的HF、RMSSD指标较低,但没有显着差异;高BMI指数组心率较低并且差异性非常显着。结论:1)南昌市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实验结果总体指标符合一般健康中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特点。2)健身气功组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在运动前与运动中调节功能水平比普通人群组高。气功组SD1、SD2、RMSSD值与先前的研究不同。3)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水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衰退期、第二衰退期、第三衰退期。4)用生理指标对焦虑进行评价缺乏敏感性,不同的指标对焦虑程度的变化敏感性不同,心率用于评价特质焦虑敏感性较好;个体自我陈述的焦虑程度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不一致。5)高血压个体的HRV指标中反映心交感神经活动占优的低高频功率比较大且心率较快,除了运动、年龄等因素以外,可以在研究心率变异时应考虑到血压因素的影响。6)健康中老年女性自主神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BMI的影响,随BMI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和(或)交感神经亢进。

陆建萍,吴国强,汤大侃[8](2008)在《子宫收缩对胎儿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不同子宫收缩状态下,分析胎儿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混沌强度。方法采用非线性滴定方法,计算胎儿心率变异性的噪声极限,即非线性混沌强度;另用近似熵方法计算宫缩状态下胎儿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宫缩频率越高,计算所得到的噪声极限越大。说明随着外加刺激的增强,胎儿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混沌强度是增大的。但是近似熵方法不能反映相似的结果,宫缩反而使胎儿心率变异性的复杂性降低。

穆敏[9](2008)在《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RAAS变化的关系》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若持续发作超过24小时,可导致心力衰竭。PSVT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心率变异性(heara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定量分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mstem,RAAS)是心血管活动调节的重要体液因素,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间接证据,本课题旨在探讨婴幼儿PSVT发作时心率变异性及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9月—2007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和门诊查体的健康儿童。患儿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为1月-30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1月-32月。所有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均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同时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肌炎、心肌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研究方法:所有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晨空腹抽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含量;并做24小时心电图(holter)与HRV分析。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同样方法取静脉血并做holter与HRV分析。24小时HRV时域参数分析包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或等于50 ms占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结果:1.PSVT患儿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频率为1-10余次不等,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内,对照组儿童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2.PSVT患儿的SDNN(65.03+±4.34ms)比对照组儿童SDNN(77.17±13.27ms)降低(p<0.01):PSVT患儿rMSSD(21.82±5.87ms)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rMSSD(27.61±6.30ms)(p<0.01);PSVT患儿PNN50%(4.35±2.11)比对照组儿童PNN50%(8.61±2.05)明显降低(p<0.01);PSVT患儿SDANN(56.29±15.20ms)比对照组儿童SDANN(52.44±14.20ms)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448)。3.PSVT患儿PRA(1.99±0.84ng/ml.h)比对照组儿童PRA(1.79±0.54ng/ml.h)增高(p>0.05);PSVT患儿AngⅡ(195.41±75.66pg/ml)比对照组儿童AngⅡ(99.15±18.36pg/ml)显着增高(p<0.01);PSVT患儿ALD(143.60±48.32pg/ml)比对照组儿童ALD(129.99±44.82pg/ml)升高,然而,无统计学意义(p>0.05)。4.HRV指数变化和RAAS部分指标呈良好相关性,其中SDNN、rMSSD、PNN50与AngⅡ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8,p<0.01;r=-0.592,p<0.01:r=-0.786,p<0.01):SDNN、rMSSD、PNN50与PRA、AL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PSVT患儿HRV指标SDNN、rMSSD及PNN50均降低,表明PSVT患儿自主神经活性降低,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主。2.PSVT患儿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含量增高,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3.PSVT患儿HRV指标SDNN、rMSSD及PNN50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呈良好相关性,表明PSVT患儿心率变异性改变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一致。总之,PSVT患儿HRV降低,HRV是反映PSVT患儿自主神经活性的良好指标。

程贤鹦,张丽娟[10](2007)在《胎儿窘迫物理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胎儿窘迫的物理诊断方法及观念都有新的发展,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新方法: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近似熵分析法;胎儿监护提出不少新观点:全程胎心监护、网络胎心监护、产时监护;胎儿心电图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有了新发展;超声多普勒方面则有采用胎儿脑-胎盘率(PIMCA/PIUA)和肾-脑率(PIRA/PIMCA)及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AEDV)来预测胎儿低氧;生物物理评分方法的改进。

二、胎儿心率变异性的检查方法及其生理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儿心率变异性的检查方法及其生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心率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心率变异性概述
    2.2 心率变异性的检测与分析
    2.3 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现状
    2.4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研究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HRV的特点
    4.2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静息时段和恢复时段HRV时域指标比较分析
    4.3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静息时段和恢复时段HRV频域指标比较分析
    4.4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上专项素质训练时段HRV时域指标比较分析
    4.5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上专项素质训练时段HRV频域指标比较分析
    4.6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下专项素质训练时段HRV时域指标比较分析
    4.7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下专项素质训练时段HRV频域指标比较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静息时段和恢复时段的分析与讨论
    5.2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上专项素质训练时段分析与讨论
    5.3 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网下专项素质训练时段分析与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基督徒祷告的神经生理基础及个体心理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研究源起与研究背景
    1 研究源起
    2 中国基督教信仰状况
        2.1 信仰人数难以统计
        2.2 信仰群体的特殊性
        2.3 信仰动机的多样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祷告概念的心理学解析
    2 祷告的生理基础研究
        2.1 祷告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研究
        2.2 祷告的脑电反应研究
    3 祷告的功能研究
        3.1 祷告与身体健康
        3.2 祷告与心理健康
        3.2.1 祷告与情绪、情感
        3.2.2 祷告与压力应对
        3.2.3 祷告与夫妻关系
        3.2.4 祷告与生活满意度
        3.2.5 祷告与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 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1 总体思路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2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基督徒祷告的神经生理基础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假设
    3 实验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设计
        3.2.1 自变量
        3.2.2 因变量
        3.2.3 无关变量的控制
        3.3 实验准备
        3.3.1 调查问卷
        3.3.2 被试
        3.3.3 实验材料
        3.3.4 实验仪器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4 结果
        4.1 读两类文章时间的差异
        4.2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结果
        4.3 脑电反应结果
    5 讨论
        5.1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5.2 脑电反应
        5.2.1 祷告过程中认知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异性
        5.2.2 祷告过程中放松体验的脑电反应特异性
        5.2.3 祷告过程中积极情绪体验的脑电反应特异性
        5.2.4 祷告过程中神秘体验的脑电反应特异性
    6 结论
第四部分 基督徒祷告的个体心理功能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准备
        3.1 抽样
        3.1.1 抽样标准
        3.1.2 抽样策略
        3.1.3 抽样方式
        3.2 研究者身份反思
        3.2.1 局外人
        3.2.2 性别
        3.2.3 个性特点与形象
        3.3 建立研究关系
        3.3.1 建立研究关系的方式
        3.3.2 填写受访者信息表及签订知情同意书
        3.4 进入研究现场
        3.4.1 进入研究现场前的准备
        3.4.2 进入研究现场的方式
        3.4.3 研究对象的反应及参与动机
    4 资料的收集
        4.1 开放式问卷
        4.2 深度访谈
        4.2.1 访谈过程
        4.2.2 访谈结束
        4.2.3 访谈资料的转录
    5 资料的分析
        5.1 资料的初步分析
        5.1.1 整理归档
        5.1.2 阅读原始资料
        5.1.3 登录(一级编码)
        5.2 类属分析
        5.2.1 主轴编码(二级编码)
        5.2.2 核心式编码(三级编码)
        5.3 类属分析的结果
        5.3.1 心理过程的改变
        5.3.2 个性心理的改变
    6 理论建构
        6.1 理论建构的方式
        6.2 理论建构的结果
        6.2.1 基督徒祷告的三种层次(初级、中级、高级)
        6.2.2 基督徒祷告的两种心理功能
        6.2.3 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个体心理的变化
        6.2.4 基督徒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是祷告发挥心理功能的前提
    7 效度检验
        7.1 研究过程中效度风险的规避
        7.2 效度检验的方法
        7.2.1 非参与者检验法
        7.2.2 参与者检验法
        7.3 效度检验的结果
        7.4 对反馈意见的处理与反思
    8 伦理道德
        8.1 坦诚原则
        8.2 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
        8.3 公正合理原则
        8.4 公平回报原则
    9 结论
第五部分 总讨论
    1 宗教崇拜作为一种非理性的精神体验
    2 科学对于解决宗教问题的局限性
    3 来自社会建构论的解释: 两种不同的意义系统
    4 祷告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4.1 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之间的一致性
        4.2 祷告的生理反应是其发挥心理功能的基础
        4.3 祷告的心理功能赋予生理反应以意义
第六部分 结论、意义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意义
        2.1 研究选题和结论对宗教心理学的意义
        2.2 量化和质化混合设计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2.3 研究结论的社会实践意义
        2.3.1 对于研究对象的意义——促进参与者的成长
        2.3.2 对于群际交往的意义——促进群际沟通
        2.3.3 对于社会稳定的意义——促进社会心理健康
    3 研究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宗教态度刻度表
附录2 基督教正统性量表
附录3 祷告多维调查表
附录4 部分实验材料
附录5 实验用知情同意书与协议书
附录6 受访者信息表
附录7 深度访谈用知情同意书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指标
3 结果
    3.1 113 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证型分布情况
    3.2 106 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分析
    3.3 胆心综合征常见证型患者之间动态心电图 HRV 单指标分析
    3.4 胆心综合征常见证型与动态心电图 HRV 指标 logistic 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胆心综合征
    4.2 心率变异性
    4.3 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
    4.4 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5)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背景
    1.3 选题目的
    1.4 选题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赛前焦虑的研究
        2.1.1 焦虑与赛前焦虑
        2.1.2 赛前焦虑
    2.2 心率变异性概述
        2.2.1 HRV 的调节机制
        2.2.2 HRV 生理学机制
        2.2.3 HRV 分析方法
        2.2.4 HRV 的影响因素
        2.2.5 HRV 的应用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性别、地区、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结果与分析
        4.1.2 不同地区网球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结果与分析
        4.1.3 不同运动等级网球运动员认知特质焦虑结果与分析
    4.2 不同性别、地区、级别网球运动员运动竞技状态焦虑量表
        4.2.1 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结果与分析
        4.2.2 不同地区网球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结果与分析
        4.2.3 不同级别网球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结果与分析
    4.3 不同性别、地区、级别网球运动员 HRV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 HRV 结果与分析
        4.3.2 不同地区网球运动员 HRV 结果与分析
        4.3.3 不同级别网球运动员 HRV 结果与分析
    4.4 不同性别、地区、级别网球运动员庞加莱散点图分析
        4.4.1 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 HRV 的庞加莱散点图分析
        4.4.2 不同地区网球运动员 HRV 庞加莱散点图分析
        4.4.3 不同级别网球运动员 HRV 庞加莱散点图分析
    4.5 不同性别、地区、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 HRV 相关分析
        4.5.1 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特质焦虑与 HRV 的相关分析
        4.5.2 不同地区网球运动员赛前认知特质焦虑与 HRV 的相关分析
        4.5.3 不同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认知特质焦虑与 HRV 相关性分析
    4.6 不同性别、地区、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焦虑与 HRV 相关分析
        4.6.1 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焦虑与 HRV 的相关分析
        4.6.2 不同地区网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焦虑与 HRV 的相关分析
        4.6.3 不同级别网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焦虑与 HRV 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递增负荷运动下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文献综述
    1 竞技健美操概述
        1.1 竞技健美操概述
        1.2 竞技健美操体能特征
    2 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模型的建立
        2.1 递增负荷运动动物实验模型
        2.2 递增负荷运动人体实验模型
    3 心率变异性概述
        3.1 HRV的调节机制——自主神经调节
        3.2 HRV生理学机制
        3.3 HRV分析方法
        3.4 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3.5 HRV的应用
    4 综述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一:递增负荷下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
    研究背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1.4 实验器材
    2 结果与分析
        2.1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下HRV特征及影响因素与分析
        2.2 不同性别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HRV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2.3 不同专业级别竞技健美操运动员HRV特征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比赛情景中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
    研究背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各段之间不同心率变异指标特征分析
        2.2 竞技健美操整套动作HRV特征分析
    3 分析讨论
        3.1 各阶段HRV变异性分析
        3.2 HRV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递增定量负荷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
    研究背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运动各阶段平均心率
        2.2 实验组频域结果
        2.3 实验组时域结果
        2.4 对照组频域结果
        2.5 对照组时域结果
        2.6 组间LF比较
        2.7 组间HF比较
        2.8 组间LF/HF
        2.9. 组间SD1比较
        2.10 组间SD2比较
        2.11 组间RMSSD比较
    3 讨论
        3.1 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在心脏递增定量负荷试验过程中HRV的特点分析
        3.2 普通大学生在心脏递增定量负荷试验过程中HRV的分析
        3.3 组间在心脏递增定量负荷试验过程中HRV的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之处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科研情况
致谢

(7)运动模型下中老年女性HRV的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率变异性的理论基础
        1.1.1 HRV 的概念
        1.1.2 HRV 与HR 的区别
        1.1.3 研究背景综述
        1.1.4 HRV 的生理学基础
        1.1.5 HRV 的分析方法
        1.1.6 HRV 正常参考值
    1.2 HRV 的临床应用
    1.3 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1.3.1 生理因素
        1.3.2 病理因素
        1.3.3 心理(焦虑)因素
        1.3.4 运动因素
2 建立影响中老年女性HRV的运动模型
    2.1 定量负荷运动预实验研究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4 结论与建议
    2.2 定量负荷运动预实验再研究
        2.2.1 实验对象
        2.2.2 测试指标及实验方法
        2.2.3 统计方法
        2.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5 结论与建议
3 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3.1 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3.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1.4 结论
        3.1.5 问题
    3.2 年龄因素对中老年女性HRV 的影响
        3.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2.4 结论
    3.3 特质焦虑因素对中老年女性HRV 的影响
        3.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2 结果
        3.3.3 讨论
        3.3.4 结论
    3.4 血压对中老年女性HRV 的影响
        3.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4.2 结果
        3.4.3 讨论
        3.4.4 结论
    3.5 BMI 对中老年女性HRV 的影响
        3.5.1 研究对象和方法
        3.5.2 结果
        3.5.3 讨论
        3.5.4 结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RAAS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胎儿心率变异性的检查方法及其生理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心率变异性分析[D]. 孟瑶. 山西大学, 2019(01)
  • [2]基督徒祷告的神经生理基础及个体心理功能研究[D]. 张秀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4)
  • [3]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探讨[J]. 李宏.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11)
  • [4]胆心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D]. 张西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D]. 丁玲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6]递增负荷运动下竞技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D]. 刘雪兴.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3)
  • [7]运动模型下中老年女性HRV的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D]. 马磊. 江西师范大学, 2009(06)
  • [8]子宫收缩对胎儿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的影响[J]. 陆建萍,吴国强,汤大侃.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08(04)
  • [9]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RAAS变化的关系[D]. 穆敏. 山东大学, 2008(01)
  • [10]胎儿窘迫物理诊断的研究进展[J]. 程贤鹦,张丽娟. 医学综述, 2007(15)

标签:;  ;  ;  ;  

胎心变异的检查方法及生理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