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前寒武纪微生物区系及其地层意义

中国晚前寒武纪微生物区系及其地层意义

一、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庞科,唐卿,万斌,李光金,陈雷,袁训来,周传明[1](2021)在《华北地台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华北地台东缘—东南缘的胶辽徐淮地(层)区发育了一套中—新元古代海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通常不整合覆于太古宇或古—中元古界之上,平行不整合伏于寒武系之下,在安徽和江苏北部、山东中—西部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出露良好。前人对于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和对比,尤其是该套地层的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不同的认识。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地层表》中,辽南地区的细河群桥头组被归入南华系,而五行山群和金县群被划入震旦系(埃迪卡拉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尤其是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的证据表明,淮南地区的淮南群—肥水群、淮北地区的淮北群、鲁西地区的土门群、胶东地区的蓬莱群、辽南地区的永宁组—细河群—五行山群—金县群、吉南地区的白房子组—细河群—浑江群都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拉伸纪)的沉积地层。

石敏,冯庆来,朱士兴[2](2014)在《华北中元古代燕山盆地生物群演化及其与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对华北中、新元古代燕山盆地发育的三个主要阶段的生物群面貌进行了总结,三个阶段分别为:长城系下部碎屑岩沉积阶段(A),长城系上部至蓟县系碳酸盐岩沉积阶段(B),蓟县系上部至青白口系碎屑岩沉积阶段(C).其中阶段B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层位.B阶段的页岩相化石虽然不甚丰富,但燧石相生物化石却有着较高的分异度和丰度,并具有多种类型的形态及纹饰.此外B阶段中缺乏大直径个体.阶段B的生物群丰度、分异度、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分异度比例、底栖球状化石平均直径、球形化石最大直径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笔者从中识别出了两个典型的生物群演变事件,两个事件都和地质事件相耦合.事件一发生于大红峪组三段,这一时期生物群中大个体浮游生物化石十分繁盛,推测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事件二发生于高于庄组三段,这一时期的生物群发生了整体面貌的更替,该更替事件与叠层石衰减、海洋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碳同位素等多个因素的变化耦合.

王泽九[3](2009)在《前寒武系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恭贺邢裕盛教授八十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文中指出邢裕盛教授是我国着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泽九[4](2009)在《前寒武系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恭贺邢裕盛教授八十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邢裕盛教授是我国着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孙淑芬[5](2002)在《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近20年来微古植物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如下五个结论:1)中国的晚前寒武纪发现了微古植物约128属,569种,可分为四大组合。2)长城系(1418亿年左右)主要是以细菌和蓝藻为代表的原核细胞生物占有生物界的时期,但其中已有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另外有Chuaria 状等化石的出现和广泛分布。3)蓟县系(1014亿年左右)是真核细胞中的高级藻类大量出现时期,红藻、褐藻,蓝藻相对减少。4)青白口系(810亿年左右)是褐藻植物相对繁盛时期,并有Chuaria及Shouhsienia 等化石。5)震旦系下统(78亿年左右)生物群特征与青白口系相近似,仍以藻类植物为主,有少量后生动物。震旦系上统(67亿年左右)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有显着变化,微古植物出现新的类型,后生植物和软躯体的后生动物大量繁衍,末期有海绵及个别软舌螺类等具骨骼的后生动物。寒武纪开始,有大量多门类小壳动物,植物界则有刺球藻亚群,这表明生物界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牛绍武,孙淑芬[6](2000)在《古太平洋淮南—小达尔生物地理区的初步确认及其意义——重建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古生物学证据》文中研究说明淮南生物群和小达尔生物群化石分别产于我国华北地台和北美劳伦古陆新元古代地层中。在我国华南地块、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台、南亚印度古陆、澳大利亚和北欧波罗的海地盾等都有发现。在今天的地理分布上 ,它们或远隔重洋 ,或处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 ,然而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相同的化石组合和大体相同时代的地层层位呢 ?以前从事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很少探讨这一问题。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根据各大陆新元古代地层构造资料并参照古地磁学研究成果重建的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似乎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笔者将淮南生物群和小达尔生物群化石在各大陆的分布同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各古陆块相对位置对照研究后发现 :淮南—小达尔生物群主要分布在古太平洋海槽南北两侧 ,形成一个以淮南生物群和小达尔生物群为代表的生物地理区系。古太平洋淮南—小达尔生物地理区系的初步识别和确认 ,为重建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古生物学上的直接证据 ,具有地层学、大地构造学上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尹崇玉,高林志[7](1999)在《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白草坪组微古植物及地层时代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北坡中条山至乐山一带,出露一套晚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汝阳群(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洛峪群(崔庄组、三教堂组、洛峪口组)、黄连垛组、董家组、罗圈组和东坡组。关于汝阳群的时代归属及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胡云绪等(1982)在系统研究了洛南地区,层位与白草坪组相当的高山河组微古植物后,发现其组合面貌与燕山地区青白口系微古植物组合面貌相似。因而,认为高山河组可与青白口系对比。武铁山(1982),梁玉左等(1984)主要根据

尹崇玉,高林志[8](1999)在《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白草坪组微古植物及地层时代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北坡中条山至乐山一带,出露一套晚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汝阳群(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洛峪群(崔庄组、三教堂组、洛峪口组)、黄连垛组、董家组、罗圈组和东坡组。关于汝阳群的时代归属及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胡云绪等(1982)在系统研究了洛南地区,层位与白草坪组相当的高山河组微古植物后,发现其组合面貌与燕山地区青白口系微古植物组合面貌相似。因而,认为高山河组可与青白口系对比。武铁山(1982),梁玉左等(1984)主要根据

唐烽[9](1997)在《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文中认为This thesis is resulted from the synthetical studies of the LatePrecambrian strata and megafossils in 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Platform(including southern Eastern Liaoning Peninsula, Northern Anhuiand Jiangsu Provinces). The author has reinterpreted the geologicalrecords such as sequenc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the strata, megafossils, geochemical data, paleogeomagnetic materials,chronostratigraphic and biostratigraphic data and made the first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megafossils from the Late Precambrianstrata under a fluoromicroscope.The succession of various lithostratigraphic formations of the Neo-proter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 Liaoning Province and Xuzhou-Huainanarea has been confirmed and revised after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the field markers of outcrop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megafossilsdistribution. A new scheme of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has been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four evolution stage of themegafossils (including macroscopic algae, paramedusoid, vermes) subdividedas follows: (1) Liulaobei-Diaoyutai and Nanfen-Luotuoling period withthe character of some large 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2) Jiuliqiao-Changlingzi and Nanguanling peroid flourishing various vermes fossilsaccompanied by some 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3) Jiudingshan, Zhangquand Weiji-Yinchengzi, Shisanlitai and Majiatun period emerging a largenumber of 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distributed in the thin blackcarbonic rocks mostly belongs to CS sector after transgressive systemstract; (4) Wangshan-Xingmingcun period with enormous paramedusoidmetazoans in Xingmingcun Formation floating on sea basin far away fromoffshore.By means of analysing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of themegafossils under transmissive-light and fluorescent-light microscopes,the author has proposed some ideas explained as follows: (1) themegafossils of Late Precambrian in this area were almost multicellularorganism fossils; (2) a portion of the chuaria fossils might group tovolvox algae of green alga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iny ballsimilar to multicellular feature; (3) the thin sections of themacroscopic algae fossils show small polygon net shape mostly similar tothe pseudofilm character of brown alga; (4) worms and paramedusoidssections appear some approaching circle morph of cellular level might bemulticellular morph of the metazoans.

高林志,邢裕盛,刘桂芝[10](1995)在《吉林浑江地区新元古代微古植物群及其沉积环境》文中认为吉林省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扬子纪和震旦纪)地层主要出露在鸭绿江、浑江、三统河流域及安图县松江地区,其中以吉南浑江市青沟子剖面最好(见图1)。此处地质构造简单,地

二、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台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
    1.1 淮南地区
    1.2 淮北地区
    1.3 鲁西地区
    1.4 胶东地区
    1.5 辽南地区
    1.6 吉南地区
2 各区域之间传统的岩石地层对比方案
3 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进展
    3.1 生物地层学进展
        3.1.1 微体化石研究
        3.1.2 宏体化石研究
    3.2 同位素化学地层学进展
    3.3 同位素年代地层学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5)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古植物在地层中的分布
2 微古植物群组合特征
    2.1 长城系微古植物组合特征
    2.2 蓟县系微古植物组合特征
    2.3 青白口系微古植物组合特征
    2.4 震旦系微古植物组合特征
3 真核生物讨论
4 结论

(9)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地层
    1.1 综合地层概述
    1.2 重点地层剖面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分析
        1.2.1 复州庙山细河群钓鱼台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2 复州海岛子一袁家沟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3 复州泡崖桥头组、长岭子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4 复州西瓦房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5 复州湾赵坎子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大林子组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6 金州北山(金县群)崔家屯组、兴民村组、(下寒武统)葛屯组、大林子组、碱厂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7 大连棋盘磨(金县群)兴民村组中段剖面绐构及层序地层
        1.2.8 金州满家滩葛屯(金县群)葛屯组、(寒武系下统)大林子组、碱厂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9 安徽寿县八公山刘老碑组、寿县组、九里桥组、倪园组、九顶山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2.10 江苏铜山县魏集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地质剖面结构及层序地层
    1.3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沉积特点
2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宏体化石研究
    2.1 辽南地区的宏体化石研究
        2.1.1 长岭子组
        2.1.2 南关岭组
        2.1.3 营城子组
        2.1.4 兴民村组
    2.2 徐淮地区的宏体化石研究
        2.2.1 刘老碑组
        2.2.2 九里桥组
        2.2.3 "史家组"
3 宏体化石的显微描述
    3.1 化石薄片的制备方法
    3.2 蠕形动物的显微特征
    3.3 类水母化石的显微特征
    3.4 宏观藻类的显微特征
4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宏体化石的沉积特点及地层意义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Ⅰ—ⅩⅤ)

四、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台胶辽徐淮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进展[J]. 庞科,唐卿,万斌,李光金,陈雷,袁训来,周传明. 地层学杂志, 2021
  • [2]华北中元古代燕山盆地生物群演化及其与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J]. 石敏,冯庆来,朱士兴.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6)
  • [3]前寒武系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恭贺邢裕盛教授八十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J]. 王泽九. 地球学报, 2009(04)
  • [4]前寒武系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恭贺邢裕盛教授八十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A]. 王泽九. 《地球学报》邢裕盛先生80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57周年专辑, 2009(总第114期)
  • [5]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J]. 孙淑芬.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02)
  • [6]古太平洋淮南—小达尔生物地理区的初步确认及其意义——重建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古生物学证据[J]. 牛绍武,孙淑芬.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01)
  • [7]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白草坪组微古植物及地层时代探讨[J]. 尹崇玉,高林志.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1999(00)
  • [8]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白草坪组微古植物及地层时代探讨[A]. 尹崇玉,高林志.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七辑), 1999
  • [9]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D]. 唐烽. 中国地质科学院, 1997(04)
  • [10]吉林浑江地区新元古代微古植物群及其沉积环境[A]. 高林志,邢裕盛,刘桂芝.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六辑), 1995

标签:;  ;  ;  ;  ;  

中国晚前寒武纪微生物区系及其地层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