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 (1)

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 (1)

一、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一)(论文文献综述)

何岸[1](2020)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为: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以这个主题为核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资源极为缺乏的岛国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为何忽视了极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保护,从而导致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以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由于研究主题属于战略研究领域中关于战争失败的研究范围,所以本文根据战争失败研究的代表性着作《军事灾难:战争失败的剖析》一书提出的导致战争失败的“军事灾难”产生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加以分析,首先确认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属于战争失败中的典型“军事灾难”,而这种“军事灾难”的产生绝非单一因素所导致。其次,分别从纵向层次与横向领域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其中,纵向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军队、战区/舰队、部队四个层次,分别对应战略研究中的大战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次。横向的研究则分为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领域,并按照这四个领域依次探寻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导致其失败的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原因,总结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于当今海洋战略的启示。

徐立特[2](2020)在《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文中提出从开启“新海军”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经历了从籍籍无名到世界第一的巨大转变。这一发展历程固然会受到美国优越的自然禀赋、经济实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人才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离不开海军思想、海军战略、海军建设与海军行动四位一体的相互配合与推动。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海军建设和海军行动检验、强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海军思想与海军战略,体现了美国海军独霸全球的实践路径。第1章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尤其是马汉的海军思想,甫一出世便风靡全球,成为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心剂。马汉海权思想的横空出世并不是偶然的,从华盛顿、亚当斯与杰斐逊,到西奥多·罗斯福时期,海军建设随着国家发展目标的转型而强化升级,海军思想也围绕着美国的军事扩张与海外商业发展战略演进而不断更新。到马汉时代,他成功地整合了海军历史与海上战争经验的特有规律——尽管这些规律有不少是片面的和不充分的,但依旧比较成功地在海权与大国实力增长之间建立起正向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与瓜分世界的进程中,体现了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马汉的海权思想在空间-制海权-商业扩张-海外基地之间构建了话语体系,就海权思想而言,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存在着不断自我修补的余地,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效力。第2章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海军战略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不断演进。西奥多·罗斯福在其整个总统任期内,都以将美国海军建设成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强大海军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伍德罗·威尔逊的海军战略不似罗斯福那样明显和激进,他反复强调的是公海航行自由,为全球性自由贸易的推进提供必要条件。以海洋自由为口号,以商船和护航舰队为手段,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交战双方供应战争物资,提升美国经济实力。同时,受战争双方不断扩张海军的影响,威尔逊政府提出了建立“最强大海军”的目标。作为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将海军战略由攻势制海战略转变为防御制海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岌岌可危的战争威胁面前,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实行中立战略,保存了美国海军实力。罗斯福认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而要想取得胜利,必须采取“控制海洋”战略。参战后,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军事压力面前,出于对国家利益与战场态势的考虑,罗斯福采取了“大西洋优先”战略,把重心放在欧洲,进行跨大西洋航道护航,在太平洋战场采取灵活太平洋战略,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政策。同时,罗斯福继续坚持海权战略,拒绝了派遣远征军参加大陆作战的主张。这些战略的实施,对调配战争资源、保障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章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在1882-1945年的这段时期内,美国历届政府的决策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海军发展寄予厚望。19世纪80-90年代,新海军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发展的显要标志,美国海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造舰高峰。西奥多·罗斯福是热忱的大海军主义者,他不仅为海军建设提出计划、建议并为之游说国会,还亲自在海军战争学院召开舰船设计会议,就建造新舰的设计方案出谋划策。在海军建设上,威尔逊不仅关注到美国可以从海军扩建计划中获取大量利益,还观察到包括日本、英国在内的列强正掀起不可抑制的海军扩建热潮,于是迅速确立起两洋战略,两洋战略配合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美国海军战略又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海军建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并没有阻止任何海军强国的扩军步伐。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是把壮大海军作为增加就业、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这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工业复兴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顺应海上作战形式的变化,大力推进航空母舰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夺取制海权的重要保障。第4章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以来,美国海军从一支孤立主义海军发展为全球性海军,并确立起在全球海域的支配地位,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美国海军行动展开的。美西战争是美国海军对外扩张的开端,战争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与殖民权益,激发了美国的扩张野心。此后,即便有时会变换形式,但美国本土之外的对外扩张之路就此开启。美国迟至1917年才决定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一方,在战争中,检验了美国海军的建设成果,验证了美国海军战略,也推动了美国海军的军事变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汉所倡导的美国海权优势得以尽显,美国彻底冲破了孤立主义的束缚,在大西洋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两线作战,在大西洋实行反潜战,在太平洋实行潜艇战,并顺应海军军事变革需要,建立快速航母战斗群。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体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海军力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海军行动,实践并超越了马汉的海权理论,推动了海军作战战术的革新,通过对战争的参与,美国海军深刻体会到并践行了以航空母舰为作战核心取代以战列舰为作战核心的海军军事变革。这些海军行动为二战后美国海军独霸全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第5章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经济意义上的,还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与大国竞争中,海洋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在大国竞争过程中,海军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影响海军建设的诸因素中,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相对突出,大国海军的崛起通常离不开这些因素的支撑。自马汉创立现代海权理论以来,海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瞩目的焦点问题,也上升为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海权论固然符合其提出时期的时代需求,在西方强国崛起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海权论也有其时代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理论的自身局限性及其霸权本质上。

张安生[3](2020)在《大舰巨炮主义的荣光 战列舰的历史》文中指出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属性不符战列舰(Battleship),是装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主炮的大型军舰,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和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大舰巨炮主义时代的极致产物。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作为海军中最大的武装舰艇,是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标志,故常作为"主力舰"(Capital Ship)或旗舰(Flag Ship)使用。随着潜艇技术日渐成熟,舰载机空中优势凸显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开发,使战列舰已不再被认为是建立海上优势所必需的装备,因此此舰种已经退出了海军舰艇的舞台。

王本涛[4](2018)在《英国海军“两强标准”政策探析》文中提出19世纪末,英帝国的国防安全和防御形势日趋严峻。英国为了维持其海军霸权和加强帝国的防御能力,提出了海军建设的"两强标准"政策。但是这项海军政策提出以后,由于其内涵模糊和指向性不明,在英国引起很大的争论,而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其潜在的战略敌人的变换,英国越来越难以掌握全球的制海权。"两强标准"政策未能缓解英帝国的防御形势,反而又把英国拖入了海军军备竞赛,致使英帝国防御战略的决策者不断地调整"两强标准"的内容,并在一战前夕最终放弃了这项难以为继的海军政策。

雷小华[5](2018)在《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开展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及时掌握东盟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一般动态和基本特征,从而为国家推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积极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是以海洋权益和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为重点分析对象,在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以及各国海洋执法力量与体制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国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一般规律与执法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和相关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界定。重点分析海洋权益、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界定及联系与区别。指出海洋权益是国家管辖海域内,或者其他国家管辖海域内,但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海权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战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谋略。海权建设和海洋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海洋权益的维护依赖于海洋战略的成功实施。二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重点分析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目的、策略、主要行动与举措等等,探索找出南海周边各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为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针对特定的国家制定特殊性对策,实施“一国一策”等。三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执法体制。重点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海洋执法力量与执法部门间的关系与协调等内容,同时分析其优缺点并总结其各自特征。四是对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国家国情不同,其海洋权益维护也各具特色,但他们也确实存在某些共同点和规律性,包括各国海洋战略目标各有侧重、目的不谋而合、手段与策略大致相似,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但各国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执法水平与能力亟须提升。

温斯顿[6](2017)在《一场入木三分的变革 浅谈20世纪初的英国海军建设成就与影响(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人"到"船"——大刀阔斧的变革尽管在成为第一海军大臣前,费希尔在海军军官制度方面的改革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但这本身却足以表明《海军的必须》这份文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获得了足够的权柄后,对此前费希尔一系列改革工作的补充、延伸与扩大。那么《海军的必须》究竟是怎样的一份文件,它又如何主导了20世纪最初10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建设呢?让我们先从所谓的"核心舰员"计划说起。1904年,皇家

吴昊[7](2016)在《一战前英国的海权困境与战略布局》文中研究指明布尔战争结束之后,英国的海军战略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些变化表明了英国所拥有的绝对海权优势正逐步消退。此际,英国在19世纪早期的工业领先地位业已丧失,德国在经济、军事领域的崛起极大地撼动着英国的世界主导地位。以何种方式来应对19世纪末期的国际形势,以及如何在新世纪到来之后取得又一个新的制高点,是英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曈曈[8](2016)在《试析1898-1912年德国“提尔皮茨计划”》文中研究表明“提尔皮茨计划”是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提出的海军发展计划,包括1898年海军法案及1900年海军法案及其补充案。该计划不但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一战爆发前成为了仅次于英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军,而且对英德关系的恶化,欧洲国际环境的变化,德国国内情况的变化及一战的爆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对新兴国家海军的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尔皮茨计划”一方面跟踪英国海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自身的特色。走出了一条较为适合德意志第二帝国国情的海军发展之路。但由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独特的行政、军事体系,军事发展与外交工作的脱节,威廉二世与提尔皮茨的失误,陆权与海权的关系没有调整好等原因,使得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对德国整个国家的安全形势、外交环境和财政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提尔皮茨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新兴国家在建设海军的过程中加以参考利用及引以为戒。海军的建设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而是一项涉及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深入全面的考虑,避免海军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损害。

崔晓燕[9](2015)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研究》文中提出19世纪末,由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华北地区爆发了具有极强排外性质的义和团运动。作为世界霸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以此为借口大肆进行侵华活动。作为近代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的始作俑者,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攫取了大量利益。到了 19世纪末期,英国因工业发展放缓,深陷布尔战争的泥潭,海军实力的相对衰落,在远东地区与其他列强的博弈中力不从心,进退维谷。义和团运动期间,西方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予以剿灭。英国不仅最早派出兵舰来大沽口示威,同时还是各国武力镇压的急先锋。在派遣西摩尔率领联军进军北京的同时,英国还积极怂恿日本单独出兵华北,因遭其他列强的一致反对而作罢。因此,英国不得不改弦更张,放弃要求日本出兵为其火中取栗的计划,转而从英属殖民地派出军队。于是,一支主要由英印陆军和英澳海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就成了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的工具。英国除了在北方进行武装侵略外,还在中国南方策划、导演了“东南互保”。事后英国深感世易时移,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政策很难适应国际形势特别是远东局势变化,因此酝酿对传统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在此期间西方驻华使馆人员、传教士及记者等人对义和团的相关记叙、报道对“黄祸论”的扩散、英国人“中国观”的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吕文辉[10](2015)在《1884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以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各资本主义强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展开了全面对抗。其中英德两国最为关心的便是各自的军事安全问题。为了争夺战略优势,两个强国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显示其实力的军事活动。军备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两国的军事建设。英国作为一个称霸全球海洋上百年时间的海洋大国,海军在英国军事力量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战前期,英国海军奉行全球海洋战略,与德国海军展开激烈竞争,把维护其海洋霸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因此,英国对于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海军军事思想方面,在“海权决定论”、“制海论”、“封锁”战略和“海陆联合作战”思想的影响下,海军军事思想不断发展成熟,明确了海军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作战思想,提出了海军的作战任务,确立了海军建设的基本原则。海军的体制编制方面,建立了科学高效的指挥体制;优化了海军编制,提高了作战效率。海军训练方面,通过改革后的训练模式,提高了海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方面,质量建军,技术强军,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各种成果,建造了新式舰艇,重视战列舰的发展,充分发挥皇家海军舰队在世界各大地区的威慑力。英国建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与德国海军的决战中取得了优势,保证了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同时,英国海军在这一段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与不足,使英国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再加上英国国力在一战中的巨大消耗,造成了英国海上霸权的衰落,不得不与其他新兴海上强国共同分享世界海洋霸权。英国海军的发展对英国的全球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海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后来许多海上强国学习的重要资源。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球贸易遍布世界各地,可是在海外的利益却受到敌对势力侵扰,周边海洋领土的争端也不断升级,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受到威胁,建设现代化远洋海军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一)(论文提纲范文)

(1)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任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任务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对象的选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战争失败研究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
        三、研究综述小结与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核心论点、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论点
        二、研究架构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价值与论文结构
        一、论文价值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上交通线与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况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基本情况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分布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构成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特点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战争的影响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影响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军作战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述
        一、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1-1942
        二、太平洋战争中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2-1943
        三、太平洋战争后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3-1944
        四、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4-194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政治原因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日本的地缘环境、国家角色定位以及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一、地缘政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的地缘环境与国家角色定位
        三、近代日本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四、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政治因素: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转换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同盟体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演进与转换
        三、国际政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保交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
    第一节 海军战略因素:日本海军战略理论的僵化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海军战略理论中的海上交通线
        二、海上交通线保护在日本海军战略理论中的角色与地位
        三、日本海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研究及其影响: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四、海军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海军战术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缺陷
        一、海军战术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战时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演变与缺陷
        三、海军战术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情报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一、海军情报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三、海军情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组织原因
    第一节 国家组织因素:政府与军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统帅权独立与军政二元化体制
        二、政府与军部分立
        三、国家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军队组织因素:陆海军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军政与军令并立
        二、陆军与海军对立
        三、军队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组织因素:海军各单位之间无法有效协凋
        一、海军省与军令部
        二、舰队与镇守府
        三、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四、海军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对手原因
    第一节 误判因素:战前美国海军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态度与日本海军的误判
        一、无限制潜艇战与国际法
        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三、误判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误导因素: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一、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三、误导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打击因素: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一、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三、打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凡例
附录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运输船队的名称与类型
参考文献

(2)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3.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4.1 论文结构
        4.2 创新之处
第1章 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
    1.1 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海军思想
        1.1.1 乔治·华盛顿与汉密尔顿的大陆海军
        1.1.2 约翰·亚当斯与本杰明·斯托德特的国防海军
        1.1.3 杰斐逊的炮艇海军
        1.1.4 19世纪前期的“海军第一”思想与新技术海军
        1.1.5 19世纪中期的商业扩张海军
    1.2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1.2.1 海权论的提出
        1.2.2 海权论的核心内容
        1.2.3 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
    1.3 后马汉时代的美国海权思想
第2章 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2.1 西奥多·罗斯福前后的海军战略(1865-1913)
        2.1.1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贸易劫掠海军战略
        2.1.2 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二强大海军”战略
    2.2 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的海军战略(1913-1921)
        2.2.1 “海洋自由”的主张
        2.2.2 “最强大海军”的目标
        2.2.3 一战期间的美国海军战略
    2.3 后威尔逊时期海军战略的延续与调整(1921-1933)
    2.4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海军战略(1933-1945)
        2.4.1 “工业复兴”海军与中立战略
        2.4.2 “大西洋优先”“欧洲第一”战略
        2.4.3 不宣而战的大西洋战略与防御为主的灵活太平洋战略
第3章 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
    3.1 蒸汽铁甲舰船时代与远洋攻击能力的起步
        3.1.1 旧海军”的遗产
        3.1.2 新海军建设的准备阶段
        3.1.3 “海权”战略与新海军建设
    3.2 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计划
        3.2.1 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3.2.2 新兴海军舰船技术与新式武器的应用
        3.2.3 转向太平洋:“大白舰队”的远航与太平洋防御
        3.2.4 巴拿马运河的地缘优势
    3.3 塔夫脱时期的海军建设
    3.4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与最强海军目标
        3.4.1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
        3.4.2 战略转移与“橙色”计划的修订
        3.4.3 海军航空兵与航空母舰建设
    3.5 紧急战备状态与《两洋海军法案》
第4章 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1 美西战争的里程碑意义
        4.1.1 战争的缘起
        4.1.2 马尼拉湾海战
        4.1.3 圣地亚哥海战
        4.1.4 扩张野心的激发
    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行动
        4.2.1 潜艇破交战
        4.2.2 全面护航行动
        4.2.3 对德反潜战
        4.2.4 美国海军的胜利:原因及影响
    4.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方位海战
        4.3.1 太平洋战场
        4.3.2 大西洋战场
        4.3.3 马汉海权思想在二战中的实践与超越
第5章 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
    5.1 海洋的属性:地理、贸易与权势
        5.1.1 地理意义上的海洋
        5.1.2 海洋性生产方式
        5.1.3 国家权势延伸与辐射的通道:地缘政治中的海洋
    5.2 影响海军崛起的因素
        5.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
        5.2.2 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
        5.2.3 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
    5.3 海权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3.1 马汉海权论的灼见与局限
        5.3.2 海权的结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4 美国海上霸权兴起的决胜之道:历史与启示
        5.4.1 传统海权的目标与症结
        5.4.2 规律与特例:英、美海权崛起的比较
        5.4.3 美国海权兴起之路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5)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本论文研究的背景、重要意义
    二、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基本思路
        (二) 主要内容
        (三) 重点难点
        (四) 主要观点
        (五) 主要研究方法
        (六)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海洋权益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海洋权益的概念
    二、海洋权益的基本特征
        (一) 法律制度之上的确定性
        (二) 客观存在状态上的稳定性
    三、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区别
        (二)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联系
    四、海洋执法体制的概念
第三章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越南海洋概况
    二、越南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1. 越南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2.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二) 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强化海洋权益意识
        1. 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国民的海洋意识
        2. 开展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常态化宣传
        (三) 不断扩张海洋国土,不断宣示海洋主权
        1. 不断攫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海洋国土
        2. 在侵占的南海岛礁上进行各种活动以宣示主权
        3. 通过立法将南海纳入其领海主权
        (四) 加大国际石油开采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1. 利用石油利益使南沙群岛争端国际化
        2.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五) 千方百计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1. 调整海上防卫体制
        2. 大量采购先进海空武器装备,提升立体作战能力
        3. 加强金兰湾建设,并向国际开放
        (六) 频繁开展外交活动,推进南海争端国际化
        1. 不断深化越美关系,谋求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以应对南海争端
        2. 继续巩固与俄罗斯的关系,争取俄罗斯对越南南海主张的支持
        3. 加强与日本在南海争端中的合作,增强日本的介入深度
        4. 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把印度引进南海争端
        5. 越南试图绑架东盟拉入南海冲突
    三、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关于领海基线的立法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4. 开展南海主权归属越南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研究
        5. 关于海洋执法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 加强海洋执法体制和执法力量建设
        1. 越南涉及海洋执法管理的机构
        2. 越南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
        3. 越南海洋执法力量
        (三)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1. 协调内容
        2. 协调机制
        (四)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及主要问题
        1.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优点
        2.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主要缺点和问题
        (五) 对我国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
        1. 尽快制定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2. 完善我国的海洋执法合作机制
        3. 不断改善和增强海洋执法力量
        4. 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管理
        5. 加强海洋执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中越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一) 中越关系总体发展走向分析
        1. 近期走向分析
        2. 海上合作走向分析
        (二)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1. 越南维护所谓的海洋权益的既定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2.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五、结语
第四章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海洋战略目标——成为东亚海洋强国
    二、海洋战略的目的——实现国家海洋利益
    三、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二) 加快岛礁建设,妄图换取“合法”地位
        (三) 为争夺南海不懈进行国际努力
        1. 菲律宾导演“南海仲裁案”闹剧
        2. 利用舆论宣传,唱衰装“可怜”
        3. 妄图绑架东盟国家施压中国
        4. 谋求引入域外势力制衡中国
        (四)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五) 加强海洋安全多双边合作
        1. 菲美海洋安全合作
        2. 菲印尼海洋安全合作
        3. 菲马海洋安全合作
        4. 菲中海洋安全合作
        5. 菲越日海上合作
        (六) 借助美国抗衡中国及提升武装实力
    四、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菲律宾宪法》(1987年)
        2. 宏观海洋政策
        3. 关于领海的立法
        4.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5.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6. 《地方政府法》(1991年)
        7. 《菲律宾渔业法》(1998年)
        8. 打击非法捕捞的法律和政策
        9. 其他海洋法律
        10. 其他海洋政策
        (二) 菲律宾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与执法力量
        1. 建立海洋管理协调委员会
        2. 海洋执法管理的部门与职责
        3.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的衔接运作机制
        4. 菲律宾海洋执法力量
        5.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6.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7. 对我国加强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五、杜特尔特执政后菲律宾外交政策新走向与海洋权益维护
        (一)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外交政策新走向
        (二)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美南海合作
        (三)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中菲南海合作
        (四)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日南海合作
        (五)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东盟南海合作
    六、结语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与海洋经济
        (一) 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
        (二) 快速发展海洋经济
    二、印尼海洋战略目标
    三、印尼海洋利益与海洋战略目的
    四、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双轮驱动”之政治、外交手段
        1. 积极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2. 主张用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3. 树立新的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二) “双轮驱动”之实力手段
        1. 加强军事现代化,逐步提升其军队作战能力
        2. 打击非法捕捞,维护海洋权益
        3.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
    五、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基本立法
        2. 宏观政策
        3. 具体法案
        4. 地方分权
        5. 法律与政策执行
        6. 印尼划定的群岛海道和海洋划界
        (二)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与执法力量
        1. 相对集中的管理部门——海洋渔业部
        2. 海上执法协调机构——海上安全协调委员会
        3. 执法强力部门——印尼海空军与警察部队
        4. 其他相关中央执法部门
        (三)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特征
        1. 不断提高海军、海警的执法能力
        2. 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3. 依托东盟框架,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
        4. 加强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
        5. 多种方式应对海洋环境污染
        6. 地方分权
        (四)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1.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
        2.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不足
    六、“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背景下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新挑战及应对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新挑战
        1. 海上安全威胁
        2. 海洋环境保护
        3. 自然灾害
        4. 保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意愿与能力的脱节带来的挑战
        5. 强硬保护海洋资源引发地区国家关系紧张带来的挑战
        6. 武装海盗周期性反弹带来的挑战
        (二) 印尼为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主要措施
        1. 佐科政府执政前印尼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的措施
        2. 佐科政府执政后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措施
        (三) 印度尼西亚海洋安全管理的展望及评价
        1. 打击非法捕捞政策会持续,维护海洋权益成效显着
        2. 军事现代化会逐步提升其作战能力,但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继续大国平衡战略,提升防卫安全合作
        (四) 中国应对:提升两国智慧,积极妥善解决重叠水域纠纷
    七、结语
第六章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马来西亚海洋战略目标与目的
        (一)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国力增长提供“蓝色动力”
        (二) 构筑海洋安全,为国家保卫提供“蓝色屏障”
        (三) 确保重要航道影响力,为国家影响提供“蓝色话语权”
    二、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坚持国防自主,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二) 积极开展海洋安全合作与寻求大国平衡
        1. 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区域性的海洋安全合作
        2. 借助域外势力,寻求大国平衡
        3. 借助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三、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关于领海的海洋立法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4. 马来西亚涉及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与机构
        (二)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与基本体制
        1.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
        2.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基本体制
        3.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三)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1.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
        2.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不足
        (四) 对我国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1. 海洋管理体制向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的方向发展
        2. 加强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 不断完善有关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
        4. 加强海洋渔业和海洋执法的国际合作
第七章 文莱、泰国的海洋战略和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一、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与目的
    二、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
        (一) 关于文莱的领海立法
        (二) 关于文莱的大陆架的立法
        (三) 关于文莱与其邻国和相向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三、泰国海洋战略目标的形成
        (一) 地缘安全因素
        (二) 历史文化因素
        (三) 利益因素
        (四) 泰国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四、泰国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推动海军现代化,加强海洋管理
        (二) 深化外部合作,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第八章 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比较分析
    一、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目标
    二、不谋而合—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战略目的
        (一)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战略的基本目的
        1. 印尼希望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2. 马来西亚希望发展海洋经济以促进国力的增长
        3. 菲律宾希望海洋产业成为为国家发展重点
        4. 越南希望通过发展海洋经济“靠海致富”
        (二) 维护海上安全与海上主权是海洋战略的主要目的
        1. 印尼:确保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周边局势安全
        2. 马来西亚: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战略通道安全
        3. 菲律宾:维护争议地区海上主权和海上安全
        4. 新加坡:重视国际安全合作,保护国家独立
        5. 泰国:努力维护和平的海洋安全环境
        6. 越南:确保海上主权完整与领土扩张
    三、手段相似—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策略
        (一) 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贯彻实施海洋战略
        (二)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1. 印尼:加强装备建设,提高海军保卫能力
        2. 马来西亚:坚持国防自主原则,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3. 菲律宾:不断努力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
        4. 泰国:努力推动海军现代化
        5. 越南:千方百计加快海军建设
        (三) 借助域外大国势力,谋取海上利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
        (一) 海洋法规逐步制定,但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二) 建立海洋协调机构或者委员会,但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三)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但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 引进域外大国势力,重视海洋执法国际合作
    五、结语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6)一场入木三分的变革 浅谈20世纪初的英国海军建设成就与影响(下)(论文提纲范文)

从“人”到“船”——大刀阔斧的变革
卓有成效的影响
结语

(7)一战前英国的海权困境与战略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的崛起与英德海军竞赛
    (一)德国海上力量的崛起
    (二)英德海军竞赛
二、英国海军的战略收缩与费舍尔改革
    (一)英国海军的战略收缩
    (二)费舍尔的海军改革
三、一战前夕的英国海军战略计划

(8)试析1898-1912年德国“提尔皮茨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概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第一章 “提尔皮茨计划”提出的背景
    第一节 德国海军历史回顾
        一、德国统一前的海军历史
        二、德国统一后的海军历史
    第二节 殖民地的拓展与海外利益的扩大
        一、殖民地的拓展
        二、海外利益与资源进口
    第三节 德国发展海军的国内需要
        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缓解社会矛盾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
第二章 “提尔皮茨计划”的提出
    第一节1898年第一海军法案
        一、1898年第一海军法案的提出
        二、第一海军法案的内容
    第二节1900年第二海军法案
        一、法案提出的过程
        二、第二海军法案的内容
        三、1906年补充案
        四、1908年补充案
        五、1912年补充案
第三章 “提尔皮茨计划”的实施
    第一节“提尔皮茨计划”取得的成效
        一、德国海军的实力
        二、战前各海军强国海军实力对比及战前部署
        三、基础设施、机构与教育训练
        四、海军影响的扩大
    第二节 提尔皮茨计划的特点
        一、跟踪发展
        二、注重防护力
        三、谨慎增大主炮口径
        四、保守的动力选择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的技术跟踪,缺乏创新
        二、发展理念上缺乏创新
        三、局限于单项技术的超越
    第四节“提尔皮茨计划”的影响
        一、对英国的影响
        二、对德国自身的影响
第四章 “提尔皮茨计划”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
    第一节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体制问题
        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决策体制问题
        二、德国海军的体制问题
    第二节 威廉二世及海军将领的个人问题
        一、威廉二世
        二、海军将领
    第三节 情报工作的失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与英国侵华行动
        (二) 英国侵华远征军研究概况
        (三) 英国侵华行动与外交政策调整
        (四) 义和团运动与英国侵华行动相关资料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四、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世纪之交英国侵华背景分析
    第一节 世界工厂、军事霸主地位相对下降
        一、工业发展逐渐被美德超越
        二、军事实力不再“一枝独秀”
    第二节 与列强远东博弈日益激烈
        一、英国强租威海卫
        二、与德国明争暗斗
        三、与俄国激烈交锋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各国的应对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反应
第二章 义和团运动前期英国的侵华行动
    第一节 英国在北方的交涉与侵略行动
        一、英国的前期交涉
        二、西摩尔率联军进军北京
        三、英军在天津的军事行动
    第二节 英国在南方策划“东南互保”运动
        一、英国力图独占长江流域
        二、英国图谋的失败及原因
第三章 英国组建“远征军”及其在华行动
    第一节 英印远征军的组成及其在华行动
        一、英印远征军的组成和派遣
        二、英印远征军的在华行动
        三、对英印殖民军侵华行动的评价
    第二节 英澳远征军的组成及其在华行动
        一、英澳远征军的组成和派遣
        二、英澳远征军在华行动
        三、澳洲侵华行动对其本国的影响
第四章 英国侵华行动的后续影响
    第一节 英日结盟与“光荣孤立”政策的结束
        一、均势外交与“光荣孤立”
        二、英德《扬子江协定》的签署与失败
        三、英日结盟与“孤立主义”政策结束
    第二节 “黄祸论”的滥觞和兴盛
        一、“黄祸论”的滥觞
        二、“黄祸论”的兴盛
    第三节 英国人“中国观”的改变
        一、关于中国“文明观”的演变
        二、侵华行动对其“中国观”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1884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一章 推动英国海军建设的因素
    第一节 英国的海洋传统
    第二节 军事与工业的相互加强
    第三节 德国海军的崛起
第二章 英国海军军事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海军的战略理论沿革
    第二节 一战爆发前英国海军战略的调整
第三章 英国海军的体制与装备建设
    第一节 英国海军的军官制度
    第二节 19世纪末英国海军装备的发展
    第三节 舰队、舰艇和舰员的改革计划
    第四节 新式军舰的建造
第四章 英国海军建设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一战中海战的影响
    第二节 英国海上霸权的衰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D]. 何岸. 北京大学, 2020(03)
  • [2]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D]. 徐立特. 吉林大学, 2020(03)
  • [3]大舰巨炮主义的荣光 战列舰的历史[J]. 张安生. 文明, 2020(12)
  • [4]英国海军“两强标准”政策探析[J]. 王本涛.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02)
  • [5]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D]. 雷小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6]一场入木三分的变革 浅谈20世纪初的英国海军建设成就与影响(下)[J]. 温斯顿. 坦克装甲车辆, 2017(08)
  • [7]一战前英国的海权困境与战略布局[J]. 吴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3)
  • [8]试析1898-1912年德国“提尔皮茨计划”[D]. 刘曈曈. 外交学院, 2016(07)
  • [9]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侵华行动研究[D]. 崔晓燕. 南京大学, 2015(06)
  • [10]1884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D]. 吕文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英国皇家海军一级巡洋舰 (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