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

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

一、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练德轩[1](2021)在《盆腔脓肿患者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盆腔脓肿患者临床特点及盆腔粘连情况,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盆腔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术中粘连情况和治疗情况等。结果:(1)临床特点:109例盆腔脓肿患者19~67岁,平均43.68±9.07岁;城镇居民患者占31.19%,农村患者占68.81%;平均妊娠次数2.54±1.54次,平均分娩次数1.45±0.87次;51.37%盆腔脓肿患者有1-3次的盆腹腔手术史,22.93%的患者有宫内节育器。(2)临床表现:9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及肛门坠胀感,22例入院时伴有发热、9例无明显症状。(3)辅助检查:55.05%的患者白细胞升高,68.81%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升高,53.21%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1.10%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升高,33.94%的患者血清CA125超过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影像学检查,其中彩超提示盆腔脓肿范围为20~207mm,平均值为81.37±41.75 mm。(4)综合治疗:2例行单纯抗生素治疗,10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2例接受开腹手术,手术治疗患者均行抗生素治疗。(5)抗菌药物的使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连续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为头孢唑肟(66.97%),头孢哌酮舒巴坦(20.18%),其中头孢唑肟联合使用替硝唑56例,甲硝唑2例。(6)将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术中盆腔粘连情况分为无粘连、轻度粘连组(A1组)和中重度粘连组(A2组),A2组的平均病程时长、术前白细胞数值多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与红细胞沉降率高于正常的患者盆腔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将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长分为术前应用抗生素≤72h组(B1组)和术前应用抗生素>72h组(B2组),B1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细菌培养情况:所有手术患者均取术中脓液进行培养,其中29例为阳性结果,24例为大肠埃希菌,5例缓症链球菌,培养阳性率为27.10%;33例行阴道分泌物培养,11例为阳性结果,支原体阳性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3例,都柏林假丝酵母菌阳性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大肠埃希菌阳性1例,其中解脲脲原体和支原体同时阳性1例。结论:(1)盆腔脓肿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其症状多为下腹痛及肛门坠胀感,其次为发热,少数患者入院时无明显症状。盆腔脓肿诊断时应注意无明显症状者。(2)盆腔脓肿患者中、重盆腔粘连严重者,病程长短、白细胞数值高于无粘连、轻度粘连者。病程长短、白细胞数值和红细胞沉降率可用于预测盆腔粘连严重程度。(3)盆腔脓肿腹腔镜手术前应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时间。一旦诊断为盆腔脓肿,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同时,于72h内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出血量较少。

孙晓宁[2](2020)在《257例卵巢黄体破裂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卵巢黄体破裂的基本特点,探讨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0年2月至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共25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比较体格检查、超声类型、初始血红蛋白值、腹腔积液量(直肠子宫陷凹深度)、包块最大直径及住院天数间的差异;以心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血红蛋白值、住院天数、疼痛时间、年龄、血压、包块最大直径作为自变量,以腹腔积液量为因变量,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检验,分析其相关性;将保守治疗组按是否口服盆腔炎汤分为口服盆腔炎汤组及未口服盆腔炎汤组,比较两组间腹部包块、腹腔积液吸收及腹痛缓解的差异;另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种黄体破裂类型间包块最大直径、腹腔积液量及疼痛时间的差异。结果:1.入组257例患者,平均年龄27.84±7.07岁,21-30岁有151例(58.75%);142例(55.25%)无明显诱因;257例(100%)均以下腹痛就诊;体格检查显示,下腹压痛者192例(74.71%),腹肌紧张者17例(6.62%),患侧区压痛者220例(85.60%),下腹反跳痛者93例(36.19%),移动性浊音者83例(32.30%),患侧包块者124例(48.25%),宫颈举痛者125例(48.64%);血红蛋白正常者149例(57.98%),轻度贫血者89例(34.63%);Ⅰ型黄体破裂者142例(55.25%),Ⅱ型黄体破裂者115例(44.75%)。2.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在初始血红蛋白值、腹腔积液量、包块最大直径、住院天数方面[分别为116(109-125)vs.107(100-120)g/L,2.1(1.5-3.0)vs.2.7(1.9-3.9)cm,4.2(3.1-5.8)vs.7.2(5.4-8.7)cm,3(2-4)vs.4(3-4)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型黄体破裂相比,Ⅰ型黄体破裂在包块最大直径、腹腔积液量方面(分别为6.199±2.158 vs.7.852±1.970cm、2.634±1.319vs.3.103±1.433c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包块最大直径与腹腔积液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r=0.141,P=0.024;r=0.289,P<0.001),初始血红蛋白值、BMI与腹腔积液具有显着的负相关性(r=-0.290,r=-0.236,P<0.001);手术治疗组心率85.90±12.69次/分,包块最大直径7.12±2.21cm,初始血红蛋白值109±15.71g/L,BMI19.34±2.34。3.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03例(40.08%)选择保守治疗,154例(59.92%)选择手术治疗,其中115例(74.68%)行腹腔镜黄体囊肿剥除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两治疗组下腹反跳痛、患侧包块、移动性浊音及宫颈举痛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盆腔炎汤组与未口服盆腔炎汤组在腹腔积液、腹部包块吸收及腹痛缓解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卵巢黄体破裂好发于青年女性,多无明显诱因,首诊症状是突发一侧下腹痛,其他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呈Ⅰ型黄体破裂且初始血红蛋白正常。2.心率较快(>85次/分),包块最大直径较大(>7cm),初始血红蛋白较低(<109g/L),BMI较小(<19),Ⅰ型黄体破裂时,腹腔积液较多,更适宜手术治疗;包块最大直径越大、BMI越低,腹腔积液量越多,初始血红蛋白值越低,心率越快。3.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式主要为腹腔镜黄体囊肿剥除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下腹反跳痛、患侧包块、移动性浊音及宫颈举痛。

刘晓萌[3](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国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扭转、子宫肌瘤切除等均可首先考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已在处理各种妇科疾病中变得日臻成熟。多项研究发现,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具有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甚至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也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但是腹腔镜手术因为受到技术及器械的限制,手术医生可能无法对盆腹腔病灶进行触诊、分离、压迫止血等,同时腹腔镜手术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全部范围,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基于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仍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故腹腔镜手术目前仍需要以开腹手术做为备选手术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只有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才能将未预计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并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术中安全及远期预后。故加强术前评估、明确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并由此降低中转开腹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每一位妇科医师应树立正确的微创手术观念,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应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探讨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及充分评估,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因中转开腹引起的医疗纠纷;探讨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为选择适当术式、制定全面的手术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1770例患者的病历,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诊断、内科合并症、既往手术史、手术指征、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原因等,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17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23例转为开腹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组共计1747例,中转开腹率为1.3%。中转开腹组共23例,术前诊断依次为:盆腔包块6例、附件区良性肿瘤及囊肿6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子宫内膜癌1例。中转开腹组有9例为Ⅳ级腹腔镜手术(39.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分钟,明显小于中转开腹组(p<0.00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01)。中转开腹组中主要术式为子宫切除术占78.3%(18/23)。对于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的患者来说,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疾病引起的盆腔严重粘连(60.9%),其次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34.8%)、解剖原因导致术野暴露困难(17.4%)、需同时行肠道手术(13.0%)、术中止血困难(4.3%)和患者生育要求(4.3%)。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无Ⅳ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盆腔恶性肿瘤是本组病例中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风险因素。术前评估应结合病史、仔细全面的盆腔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者经验,由此做出适当的术式选择。

杜玲悦[4](2019)在《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进行80例大子宫(子宫大小在孕12~20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并与同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同时,为明确子宫大小对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影响,将80例腹腔镜组分为腹腔镜A组(子宫大小在孕12~<16周)和腹腔镜B组(子宫大小在孕16~20周),比较两个亚组术中、术后情况,旨在探讨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拓宽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进行筛选。采集大子宫(子宫大小在孕12~20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共80例为腹腔镜组,年龄(48.2±4.41)岁,同期大子宫(子宫大小在孕12~20周)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为开腹组,年龄(47.96±4.28)岁。同时,将腹腔镜组分成两个亚组:腹腔镜A组(子宫大小在12~<16孕周)和腹腔镜B组(子宫大小在16~20孕周)。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以及腹腔镜两个亚组之间术中、术后情况,同时探讨各组并发症类型及发病率等情况。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任何一个格子期望频数<1,或者总例数n<4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腹腔镜组80例、开腹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患者年龄、子宫大小、体重指数、既往盆腔手术史、盆腔粘连程度、手术适应症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①手术时间: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121.06±29.37)min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131.00±31.46)min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52.73±82.43)ml与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160.20±82.84)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中并发症:两组中均无副损伤;腹腔镜组中有1例术中输血,开腹组中无术中输血的病例;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Hb):腹腔镜组的术后1d白细胞计数(7.64±2.1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89±2.00)×109/L、Hb(100.9±17.20)g/L分别与开腹组白细胞计数(8.26±2.0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46±2.08)×109/L、Hb(104.18±22.10)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3d白细胞计数(6.52 ± 1.7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62±1.23)×109/L分别与开腹组白细胞计数(7.01±1.9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04±1.56)×109/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09±11.34)h小于开腹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61±12.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7.05±1.97)h与开腹组的术后住院时间(7.32±0.98)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有1例阴道残端出血,1例阴道残端息肉。开腹组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二)腹腔镜下A、B两亚组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①手术时间:腹腔镜A组的手术时间(111.93±27.87)min小于腹腔镜B组的手术时间(132.8±27.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腔镜A组中的术中出血量(141.33±77.42)ml与腹腔镜B组的术中出血量(174.57±89.03)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中并发症:两组均无副损伤的病例;腹腔镜B组有1例术中输血,腹腔镜A组无术中输血的病例;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红蛋白(Hb):腹腔镜A组的术后1d白细胞计数(7.46±2.1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76±1.92)×109/L、Hb(105.42±18.04)g/L 分别与腹腔镜 B 组白细胞计数(7.87±2.2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06±2.11)×109/L、Hb(98.09± 15.03)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A组的术后3d白细胞计数(6.31±2.02)×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13 ± 1.32)× 109/L分别与腹腔镜B组白细胞计数(7.02±1.9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21±1.59)×109/L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2.79±11.64)h与腹腔镜B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77±8.04)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7.40±2.45)h分别与腹腔镜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6.60±0.95)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中均无严重并发症。腹腔镜A组中有1例阴道残端息肉;腹腔镜B组中有1例阴道残端出血,无出现腹腔镜手术术后其它并发症如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等病例。结论:1.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开腹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比开腹组短。2.由于受到腹腔镜手术空间的限制,随着子宫体积增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难度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子宫体积的增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时间有所延长,术中出血量有所增加,但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患者均预后良好。3.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周慧心(Thipvarintorn Dusitasirisakul)[5](2019)在《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泰国和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调查问卷研究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以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两地不孕症妇女的生活习惯、饮食、性格等与体质的相关性。并探讨岭南罗氏妇科诊治不孕症的思路,以促进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在泰国的发展。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于泰国①清迈府Maharaj医院;②曼谷华侨中医医院;③北大龙府北大龙医院中医系;④东北地区中医诊所;⑤东方地区德明中医诊所就诊的患者。中国广东于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已通过诊断标准,确诊为不孕症患者,符合纳排标准,可纳入为本研究的对象。调查方式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表由自编的《女性不孕症调查问卷》和中华医学会正式发布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组合而成。问卷回收后,通过《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和《中医妇科学》进行体质及中医类型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天±s描述,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两独立样本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用非参数检验。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地区数据进行各观察因素多组间频率或构成比的比较;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多观察因素的相关分析,均已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选用就诊次数大于3次以上或经过治疗后已怀孕患者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使用Excel软件建立以及整理数据,整理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现病史、中-西医诊断、证型、处方。在整理上述数据的同时进行中药名整理,数据库构建完成后,使用IBM SPSS 24对药物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本研究同期共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广东与泰国被诊断为“女性不孕症”的患者的相关调查问卷885份,其中有效问卷821份(中国广东512份,泰国309份)。中国广东不孕妇女的年龄中位数为33岁,年龄最大为48岁,年龄最小为20岁;而泰国的年龄中位数为34岁,年龄最大为48岁,年龄最小为21岁。1.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基本因素对比:两组的年龄、常吃食物类型、吸烟习惯、家庭类型及夫妻关系、周围人对生育渴望分布情况均相同(均P>0.05)。两地差异显着(均P<0.05)则有以下11方面:①BMI:两地的BMI正常者均超过60%(中国广东为63.5%,泰国为61.5%),而BMI偏低者,中国广东组>泰国组(20.5%,14.9%),BMI偏高者,泰国组>中国广东组(23.6%,16%);②居住地:属“城市”者,中国广东组>泰国组(86.1%,64.4%);③受教育程度:两组均以“本科”教育居多(中国广东组为45.1%,泰国组为52%),而排第二的中国广东组为“大专”(26%),泰国组为“硕士以上”(24.3%);④职业:中国广东组以“公司职员”居多(34.6%),泰国组则为“公务员(32.0%);⑤饮食:中国广东组“清淡”口味最多(30.9%),而泰国组“辛辣”口味较多(30.4%);中国广东组经常吃“温热汤类”为多(62.9%),泰国组以“生冷”食品为多(43.0%)。中国广东组喝“常温饮”最多(60.0%),而泰国组以“冷饮”为多(53.4%)。中国广东组吃“温性”饮食居多(89.8%),而泰国组以“凉性”饮食为多(66.0%);⑥睡眠:泰国组比较早睡,46.3%泰国组妇女入睡时间为11点之前,而57.6%中国组妇女入睡时间为11-1点;泰国组睡眠质量“好”(90.1%)高于中国广东组(16.2%),中国广东组睡眠质量“差”(16.2%)高于泰国(12.3%);⑦烟酒:泰国组有喝酒习惯的为20.7%,高于中国广东组(1.4%)。中国广东组配偶有吸烟习惯(34.2%)高于泰国(16.5%);⑧体育运动:泰国组少运动的(82.2%)高于中国广东组(73.0%);⑨生育期望值:本人对生育渴望程度达到“十分”者,两组均为50%以上(中国广东组为53.9%,泰国组为56.6%),程度为“极其”者,中国广东组(38.3%)高于泰国组(25.6%),程度“一般”者,泰国组(17.8%)高于中国广东组(7.8%);⑩性格:中国广东组“急躁易怒”为多见(38.3%),泰国组以“平和开朗”较多(42.7%);(11)生活压力:中国广东组(81.3%)明显高于泰国组(52.4%),中国广东组以“家庭压力”为最多(32.2%),而泰国组的以“工作压力”为多见(26.8%)。2.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经带情况对比:两地区有一些显着性差异(均P<0.05):中国广东组的月经异常以月经后期为多见(29.7%);泰国组则以痛经为多见(49.2%);泰国组带下异常(26.9%)高于中国广东组(14.3%);泰国组未检查妇科疾病者(37.5%)高于中国广东(7.2%);已发现的妇科疾病,中国广东组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最高频率,泰国组最高频率为PCOS。3.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孕育相关因素对比:两地区亦有一些显着性差异(均P<0.05);中国广东组以继发性不孕症为多见(61.1%),泰国组则多为原发性不孕症(69.9%);中国广东组的平均病程为2.76±2.210年,不孕病程最长为15年。而泰国组的平均病程为4.66±3.73年,不孕病程最长为20年;中国广东组病程为1年的例数最多(33.2%),泰国组则以病程5年居多(40.1%);中国广东组性生活频次以1次/周为多见(51.9%),泰国组为2-3次/周(42.1%);对于是否采取避孕措施,两组从未避孕者均达半数以上(中国广东组为55.1%,泰国组为58.3%),曾采取避孕措施的夫妇,中国广东组以用避孕套为多见(39.1%),而泰国组以女性口服避孕药为主(31.1%);泰国组未检查不孕原因(39.8%)例数高于中国广东组(9.6%);已查出不孕原因者,两地以排卵功能障碍排第一(中国广东组为56.3%,泰国组为39.5%),其次为输卵管因素(中国广东组为24.4%,泰国组为23%);中国广东组已进行系统治疗者(82.4%)高于泰国组(50.5%);其中,选用ART治疗,中国广东组(33.6%)高于泰国组(28.8%)。4.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证型分布对比: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中国广东组中医证型分布排序为肾气虚证(35.2%)>肝气郁结证(22.5%)>肾阴虚证(21.1%)>肾阳虚证(8.0%)>痰湿内阻证(6.8%)>瘀滞胞宫证(6.4%)。泰国组中医证型分布排序为肝气郁结证(33.9%)>肾气虚证(22.7%)>肾阳虚证(17.5%)>肾阴虚证(11.3%)>痰湿内阻证(9.4%)>瘀滞胞宫证(5.2%)。5.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对比: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中国广东组体质分布排序为:阳虚质(43.9%)>血瘀质(42%)>气虚质(40.4%)>痰湿质(31.6%)>气郁质(20.7%)>阴虚质(17.4%)>湿热质(9.8%),未见特禀质。其中,单种体质为33.6%,复合体质为66.4%;偏颇体质占89.3%;泰国组体质分布排序为血瘀质(57.9%)>阴虚质(31.1%)>痰湿质(27.8%)>阳虚质(21%)>气郁质(19.4%)>气虚质(18.1%)>湿热质(16.2%)>特禀质(1%)。其中,单种体质为35.3%,复合体质为64.7%;偏颇体质占84.5%;两地区均为偏颇质多于平和质。6.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分析:年龄、BMI、居住地、生活压力、性格、睡眠质量、体育运动均与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①年龄:40~岁的不孕症妇女发生偏颇质为20~岁的9.04倍(95%CI1.56,52.38);②BMI:BMI过高的患者发生偏颇质为BMI正常的2.24倍(95%CI1.13,4.47);③居住地:城市妇女发生偏颇质为农村妇女的1.63倍(95%CI1.03,2.58);④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大的不孕症妇女发生偏颇质为无生活压力的2.02倍(95%CI 1.33,3.09);⑤性格:“急躁易怒”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18倍(95%CI1.35,3.52),“沉静内向”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27倍(95%CI 1.43,5.15),“抑郁寡欢”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3.74倍(95%CI 1.55,9.00);⑥睡眠:睡眠质量好的患者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63%(95%CI0.23,0.58)。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3.9%,说明本模型能预测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为73.9%。7.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BMI、生活压力、性格、睡眠质量及体育运动均与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①BMI:BMI偏高者发生偏颇质为BMI正常的5.61倍(95%CI1.33,23.73);②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大者发生偏颇质为无生活压力的2.61倍(95%CI1.42,4.78);③性格:“急躁易怒”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2.94倍(95%CI1.47,5.86),“抑郁寡欢”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3.30倍(95%CI1.21,8.98);④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70%(95%CI 0.16,0.56);⑤体育运动:有运动习惯者发生偏颇质低于没有运动习惯的44%(95%CI0.31,0.99)。另外,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4.5%,说明本模型能预测中国广东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率为74.5%。8.泰国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性格和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①性格:“沉静内向”者发生偏颇质为性格平和开朗的5.03倍(95%CI 1.46,17.27);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者发生偏颇质低于睡眠质量一般的50%(95%CI 0.26,0.96)。从AUROC可认为本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标确率为72.2%,说明本模型能预测泰国不孕症妇女的偏颇质准确率为72.2%。9.关于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思路,本研究收集不孕症患者病例共201例,具有一共986张处方,证型频率最高前10个证型为①肾阴不足证;②肾气虚证;③肾虚血瘀证;④肝郁肾虚证;⑤脾肾不足证;⑥痰湿证;⑦虚热证;⑧血瘀证;⑨肝郁证;⑩气阴不足证。在986张处方中,具有152味药物,出现频率高的前40名,大部分是在妇科常用的处方中具有的药物,如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可见于寿胎丸;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见于四物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见于四君子汤;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甘草见于逍遥散等。在药物关联规则,发现支持度和置信度高的药对如:菟丝子-桑寄生;菟丝子-山药;菟丝子-续断;续断-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药-桑寄生;女贞子-白芍;女贞子-山药;女贞子-续断;女贞子-菟丝子;菟丝子-山药-桑寄生;菟丝子-山药-续断;续断-桑寄生-山药;女贞子-菟丝子-白芍;女贞子-菟丝子-桑寄生等。10.使用SPSS 24的聚类分析对出现频数大于等于5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为4组:①C1组包括:续断、桑寄生、山药、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白芍、枸杞子、石斛、黄精、山茱萸、地骨皮、旱莲草、酸枣仁、荔枝核、橘核,大部分药物属于补益固肾之品;C2组包括:白术、党参、黄芪、芡实、金樱子、甘草,出现的药物属于健脾益气之品;C3组包括:川芎、法半夏、香附、陈皮、苍术、鸡血藤、丹参、牛膝、赤芍、郁金,出现的药物可分为祛湿化痰和活血理气之品;C4组包括:合欢花、素馨花、柴胡、巴戟天、当归、茯苓、熟地黄、石菖蒲、远志,出现的大部分药物是调理肝气养肝血之品。这些出现的药物均属于罗颂平教授在治疗不孕症常用药物,可是在临床上罗颂平教授因经验丰富,诊治有序,用要灵活,善用南药,疗效极佳。结论:1.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体质分布情况有差异性。具体而言:两地区均为偏颇质多于平和质:中国广东组体质分布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未见特禀质;泰国则为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特禀质。2.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有差异性。中国广东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肾虚证>肝气郁结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痰湿内阻证>瘀滞胞宫证。泰国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痰湿内阻证>瘀滞胞宫证。3.对于不孕症妇女偏颇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居住地、生活压力、性格及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体育运动均对两地区不孕症妇女偏颇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广东组偏颇质与BMI、生活压力、个人性格及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体育运动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泰国组的偏颇质与年龄、个人性格及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模型拟合后类别预测准确率均高于70%。4.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中的各因素对比,虽然年龄、体重、常吃食物类型、吸烟习惯、家庭类型及夫妻关系、周围人对生育渴望分布情况均类似;但在BMI、身高、血型、居住地、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喜欢吃的口味、常吃的食品类型、常喝的饮料类型、饮食属性、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喝酒习惯、丈夫的吸烟习惯、体育运动、自己的生育渴望、性格及精神状态、压力及压力类型、月经情况及异常类型、妇科疾病和妇科问题类型、白带情况、不孕症类型、不孕病程时间、避孕方式、性生活频次、妇科及不孕检查、不孕症原因、体质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均不相同。5.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三传人罗颂平教授,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治思路具有鲜明特色:首先辨病辨证,明确致病原因;治疗以调经助孕为主,注重调和阴阳平衡,重视补肾调肝健脾,以达到阴平阳秘为目的。罗颂平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不仅用药灵活,善以南药为用,以助孕种子为目标,以寿胎丸、二至丸、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等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药物,临床疗效颇佳。6.对于泰国不孕症妇女的诊疗思路,需根据中医“三因制宜”来进行详细诊治。注重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患病时节、气候;患者个人的体质、生活方式等。只有因人因时因地,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汪潜云[6](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贺红英[7](2014)在《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AH)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3895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H组2539例,AH组135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问卷随访患者的盆底及性功能情况。结果: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少、术后肛门排气快、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半年发生排便异常(便秘)少以及发生性功能障碍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发生尿失禁比较,两组之间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术后远期生活质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EMBASE、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0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短,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少,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评分值低的优势,同时具有术中泌尿道损伤发生率高,术后主要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在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降低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疼痛评分值及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结局指标的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广西区近27年间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85-2011年度广西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6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顺位及构成比:顺位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的构成比呈上升的趋势,从1985-1989年度的17.48%上升到至2010-2011年度的56.74%,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的趋势,从30.69%下降到1.75%,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等,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2)好发年龄: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从≥60岁前移至<40岁,呈年轻化态势;子宫内膜癌<60岁的各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有所上升,也存在年轻化态势;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好发年龄无明显改变。(3)地域和职业分布:卵巢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等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城镇高于农村,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农村高于城镇;前10年宫颈癌患者主要集中于城镇,构成比67.1%,后10年却主要集中在农村,构成比52.6%。(4)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和输卵管癌大部分为早期患者(I-II期),分别占66.3%、67.3%、51.4%、73.7%及67.9%;而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数为中晚期(III-IV期)患者,分别占56.2%及53.1%。结论:(1)应重点加强对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妇科肿瘤的防治力度。(2)加大对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相应肿瘤标志物、新的诊治方法的发现和研究力度,提高早期诊治率。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5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66例,开腹组301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少以及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和手术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及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6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复发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091例临床分期IA1-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55例,开腹组63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左右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术中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多、术后尿失禁发生少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发生排便异常、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宫颈间质侵润深度和淋巴结状态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对照临床试验(CCTs)。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5个对照临床试验(CCTs),共3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复发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代娟[8](2021)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遵义医科大学妇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I期患者166例,其中,腹腔镜组96例,开腹组70例;II期患者24例,其中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1例。分别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负压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留置时间及术后生存情况等指标,最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腹腔镜组年龄分布为(52.08±8.35)岁,开腹组为(54.52±9.24)岁;腹腔镜组BMI为(24.92±4.02),开腹组为(24.20±3.36);腹腔镜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41.28%(45/109例),开腹组为39.50%(32/81例),差异比较均无显着性(P>0.05)。2.I期腹腔镜与开腹组术中情况比较:1)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245.73±48.77)min,开腹组为(222.51±40.81)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119.58±57.87)ml,开腹组为(276.40±99.1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组发生率为3.13%(肠管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2例),开腹组术中未发生并发症,两者差异比较无显着性(P>0.05)。4)淋巴结清扫数量:对I-II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共同比较,腹腔镜组为(29.11±5.16)枚,开腹组为(27.97±6.34)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1)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发生率为4.16%(淋巴囊肿2例,肠梗阻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开腹组为14.28%(淋巴囊肿1例,肠梗阻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恢复情况: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9±0.83)天,开腹组(3.00±0.79)天;腹腔镜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33±1.51)天,开腹组为(4.07±1.90)天;腹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96±4.21)天,开腹组为(12.95±7.28)天,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尿管留置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I期腹腔镜组与开腹比较术中情况:1)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270.76±40.29)min,开腹组为(250.27±25.18)min,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为(126.92±75.98)ml,开腹组为(294.54±37.51)ml,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3)术中并发症:两组术中均未发生肠管、血管及神经组织等损伤。术后情况:1)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发生率为7.6%(淋巴囊肿1例),开腹组为18.18%(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恢复情况: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9±0.75)天,开腹组为(3.27±0.46)天;腹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84±2.03)天,开腹组为(11.18±2.35)天,显示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尿管留置、腹腔负压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比较均无显着性(P>0.05)。4.预后情况:1)I期腹腔镜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开腹组为91.42%,差异比较无显着性(P>0.05)。2)II期:腹腔镜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开腹组为63.6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但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优势,而且与开腹手术治疗EC的远期疗效相当,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优先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吴能秀[9](2021)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全子宫切除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全子宫切除和传统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在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优劣势,探讨vNOTES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团队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vNOTES全子宫切除术(vNOTES组)26例,传统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传统腹腔镜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小时美容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等,并随访术后2个月患者断端愈合情况、患者美容满意度等。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诊断均为子宫良性疾病,主要为子宫肌瘤,其他为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II级,其中vNOTES组子宫肌瘤占52%(13/25),其他占48%,传统腹腔镜组子宫肌瘤占50%(15/30),其他占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腹部手术史vNOTES组32%(8/25),传统腹腔镜组33%(10/30)。两组患者术前查体子宫大小均小等于孕12周大小,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结果:vNOTES组26例有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原因为子宫一大肌瘤(直径约10cm)位于子宫下段侧壁凸向阔韧带生长,导致宫旁间隙小,卵巢固有韧带、附件及圆韧带等暴露困难,输尿管损伤风险高。传统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更改手术途径。所有患者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无输血病例,术后2个月复查阴道断端均愈合良好。3.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vNOTES组术中平均出血(36.3±26.6)ml,传统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26.5±14.1)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vNOTES组为(119.0±13.1)min,传统腹腔镜组为(104.0±2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vNOTES组手术时间发现,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时间开始逐渐减少,1-10例的手术时间在111-155分钟,平均(129.9±12.7)min,而第11-25例手术时间平均(111.7±7.0)min,与前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出血、切口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复查阴道断端均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vNOTES组(8.8±5.3)g/l,传统腹腔镜组(6.7±5.0)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的VAS评分vNOTES组为(2.6±0.7)分、(1.7±0.5)分,传统腹腔镜组为(4.0±1.1)、(1.9±0.5)分,术后3天及2个月的美容满意度评分vNOTES组为(93.3±1.7)分、(96.2±1.3)分,传统腹腔镜组为(92.9±1.4)、(94.4±1.1)分,两组观察指标分别比较,术后24小时VAS评分及术后2个月的美容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小时VAS评分及术后3天的美容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NOTES全子宫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2.vNOTES全子宫切除不但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且在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及美容满意度方面较传统腹腔镜有优势;3.通过一定的学习曲线后,vNOTES全子宫切除手术时间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时间相接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李云勤[10](202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6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至2017年间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近些年行手术治疗的EC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2008-2012年与2013-2015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EC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评估不同手术途径对EC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术后2年内复发的ⅠA期EC患者的特点,总结影响E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EC的治疗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筛选条件,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后术后病理证实为EC的患者261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详细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电话、信访等方式完善患者的术后随访资料,最后建立Excel数据表。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率,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各组生存曲线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校正基线数据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以危险比(Hazard Ratio,HR)、比值比(Odds Ratio,OR)、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及P值表示,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8-2015年的患者术后5年OS为91.7%,术后1年、2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95.7%、92.4%、91.8%、89.1%。2.2008-2012年与2013-2015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OS分别为95.1%、94.1%(χ2=0.417,P=0.519)。通过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显示:2008-2012年与2013-2015年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OS分别为96.6%、93.8%(χ2=1.546,P=0.214)。3.2008-2015年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OS分别为89.2%、94.4%(χ2=23.634,P<0.001),术后5年PFS分别为85.8%、92.6%(χ2=18.072,P<0.001)。通过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显示: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OS分别为92.9%、93.9%(χ2=0.567,P=0.451),术后5年PFS分别为90.9%、92.5%(χ2=0.735,P=0.391)。4.2008-2017年行手术治疗的的ⅠA期患者共1912例,术后24个月内累计出现病情进展52例,术后2年复发率为2.7%。复发患者的比例在绝经状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瘤栓(Lymphovascular Space Involvement,LVSI)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类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当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保留卵巢(OR=11.954,95%CI:2.474-57.757,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低(OR=2.439,95%CI:1.195-4.977,P=0.014)以及LVSI阳性(OR=3.655,95%CI:1.219-10.962,P=0.021)是ⅠA期患者2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治疗等其他因素对ⅠA期患者2年内复发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Kaplan-Meier生存表结合Log-Rank检验单独比较除手术途径外的所有研究变量后显示:年龄、绝经状况、孕次、产次、术前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淋巴结清扫范围、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LVSI、手术-病理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影响患者的OS及PFS(P<0.05),而子宫切除方式单独影响患者的PFS(P<0.05)。6.为控制混杂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一步纳入Cox回归模型后分析发现:年龄≥60岁、组织学分化程度低、LVSI阳性及手术-病理分期晚独立增加患者的死亡及疾病进展风险(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独立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P<0.05);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独立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术后采取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方式独立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结论: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EC患者术后5年OS及PFS分别为91.7%、89.1%,总体预后良好。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C患者预后良好、稳定,且不亚于开腹手术,故可继续安全使用。3.保留卵巢、组织学分化程度低及LVSI阳性是ⅠA期EC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术前应慎重考虑保留卵巢的手术方案。但对于组织学分化程度低和(或)LVSI阳性的ⅠA期EC患者(除外保留卵巢的患者),术后是否应追加辅助治疗,仍需要大样本研究继续加以验证。4.在EC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低、LVSI阳性及手术-病理分期晚的患者,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建议可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并在术后选择放疗+化疗作为首选的辅助治疗方式。

二、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盆腔脓肿患者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主要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盆腔脓肿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257例卵巢黄体破裂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的收集
    3 分组设计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入组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2 卵巢黄体破裂的基本特点
    3 两组间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住院天数比较
    4 腹腔积液的相关因素
    5 两种黄体破裂类型间比较
    6 盆腔炎汤的临床疗效
    7 卵巢黄体破裂的预后情况
讨论
    1 卵巢黄体破裂的基本特点
    2 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
    3 两组间血红蛋白、超声结果、住院天数比较
    4 腹腔积液的相关因素
    5 两种黄体破裂类型间比较
    6 盆腔炎汤的临床疗效
    7 卵巢黄体破裂的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2.2.2 患者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方法
        2.2.5 腹腔镜手术分级
        2.2.6 术后并发症分级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3.1 腹腔镜手术指征及中转开腹
    3.2 术前诊断及中转开腹术式
    3.3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3.4 腹腔镜分级手术与中转开腹
    3.5 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后转归及结局
讨论
    4.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4.2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评估
        4.2.1 妇科急腹症
        4.2.2 妇科良性肿瘤
        4.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4.2.4 妇科恶性肿瘤
    4.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4.4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4.4.1 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率及其影响因素
        4.4.2 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4.5 中转开腹的时机
    4.6 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一)患者一般资料统计
    (二)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途径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发表的文章情况
致谢

(5)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的影响因素及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一、中医体质的形成
        二、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
        三、中医体质与不孕的关系
第二章 中-泰不孕证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中国广东和泰国不孕症妇女各因素的对比
        二、中国广东和泰国不孕症妇女各种因素与偏颇质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讨论
        一、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基本因素对比
        二、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经带情况对比
        三、中国广东与泰国两地区不孕症妇女的孕育相关因素对比
        四、不孕症妇女在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第三章 岭南罗氏妇科罗颂平教授治疗不孕症的证型及用药特点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不孕症证型频次分析
        二、不孕症药物频次分析
        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四、药物的聚类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罗颂平教授在不孕症治疗的用药规律及药物聚类分析
        二、罗颂平教授在不孕症诊疗思路
第四章 讨论
    一、因地制宜,注重不同地理环境的用药
    二、因时制宜,注重气候及时间选用治疗方法
    三、因人制宜,重视个人的各种因素
    四、预期在泰国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致谢

(7)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主要缩写略语列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腔镜在子宫肿瘤及宫颈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1.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1.1 腹腔镜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2 国内外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和现状
    2.腹腔镜在子宫肿瘤及宫颈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2.1 腹腔镜在子宫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1.1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1.1.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2.1.1.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2.1.2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2. 腹腔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2.1 手术适应症
        2.2.2 手术方式
        2.2.2.1 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I 型)
        2.2.2.2 腹腔镜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I 型)
        2.2.2.3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型(III 型)
        2.2.2.4 腹腔镜扩大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V 型)
        2.2.2.5 腹腔镜盆腔部分脏器切除术即盆腔廓清术(V 型)
        2.2.2.6 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2.2.2.7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2.2.8 腹腔镜卵巢活检移位术
        2.2.2.9 腹腔镜前哨淋巴结采样
    3.子宫肿瘤及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存在的问题
        3.1 子宫肿瘤及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近期并发症
        3.1.1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概况
        3.1.2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1.2.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并发症
        3.1.2.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
        3.1.3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1.4 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2 子宫肿瘤及宫颈癌的腹腔镜术后远期疗效
        3.2.1 子宫肌瘤腹腔镜治疗后的远期疗效
        3.2.1.1 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及妊娠结局
        3.2.1.2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2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术后肿瘤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2.1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率的研究进展
        3.2.2.2 腹腔镜术后远期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研究进展
        3.2.2.3 腹腔镜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3.2.3 宫颈癌的腹腔镜术后肿瘤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3.1 腹腔镜手术彻底性的研究进展
        3.2.3.2 腹腔镜术后远期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研究进展
        3.2.3.3 腹腔镜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4.子宫肿瘤及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医学评价
        4.1 循证医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4.1.1 循证医学的几个基本概述
        4.1.2 如何在外科领域应用循证医学
        4.2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医学研究
        4.3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4.4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5.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展望
        5.1 无气腹腹腔镜手术
        5.2 微型腹腔镜手术
        5.3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5.4 单孔腹腔镜手术
        5.5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6.本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完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
        2.2.2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2.2.3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情况
        2.4.1 随访时间及方式
        2.4.2 随访内容
        2.4.2.1 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
        2.4.2.2 女性性功能量表 (FSFI)
        2.4.3 随访结果
        2.5 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实现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及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结局指标评价结果
        3.3.1 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天数
        3.3.2 术中泌尿道损伤并发症
        3.3.3 术后远期主要并发症
        3.3.4 手术时间
        3.3.5 血红蛋白变化值
        3.3.6 术后近期次要并发症
        3.3.7 术后疼痛评分
        3.3.8 住院时间
        3.3.9 住院费用和术后生活质量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顺位及构成比
        3.2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及构成
        3.3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地域分布及构成
        3.4 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分布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腹腔镜组
        2.2.2 开腹组
        2.2.3 术后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4.1 随访内容
        2.4.2 随访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6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复发情况比较
        3.7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7.1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7.1.1 年龄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2 绝经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3 体重指数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4 病理类型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5 组织学分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6 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7 深肌层浸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8 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2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7.3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分层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总生存率
        3.3.2 无瘤生存率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总复发率
        3.4.2 手术时间
        3.4.3 盆腔淋巴结切除计数
        3.4.4 术中并发症
        3.4.5 术后并发症
        3.4.6 住院时间
        3.4.7 生活质量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
        2.2.2 开腹手术
        2.2.3 术后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4.1 随访内容
        2.4.2 随访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彻底性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6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7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复发情况比较
        3.8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8.1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8.1.1 年龄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8.1.2 肿瘤直径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8.1.3 病理类型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8.1.4 组织学分级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5 临床分期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6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7 淋巴脉管侵润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8 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2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8.3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分层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总生存率
        3.3.2 总复发率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手术时间
        3.4.2 术中失血量
        3.4.3 盆腔淋巴结切除计数
        3.4.4 术中并发症
        3.4.5 术后并发症
        3.4.6 住院时间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

(8)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全子宫切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
    2.3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vNOTES可行性及安全性
    3.2 vNOTES优势
    3.3 vNOTES手术学习曲线
    3.4 vNOTES手术失败原因
    3.5 vNOTES手术体会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6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清扫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盆腔脓肿患者临床病例分析[D]. 练德轩.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257例卵巢黄体破裂临床分析[D]. 孙晓宁. 青岛大学, 2020(01)
  •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09)
  • [4]大子宫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D]. 杜玲悦.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中-泰不孕症妇女体质、证型分布及罗氏妇科诊疗方药研究[D]. 周慧心(Thipvarintorn Dusitasirisakul).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7]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D]. 贺红英.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8]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分析[D]. 代娟.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全子宫切除临床分析[D]. 吴能秀.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1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6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李云勤.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妇科腹腔镜手术10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