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一闪——谈19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

历史的一闪——谈19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

一、一段闪光的历史——谈谈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论文文献综述)

岳峰[1](2012)在《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 ——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在英国文学书写史上,英国作家对前殖民地非洲表现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甚至于有很多英国作家有着强烈的“非洲情结”,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英国小说家笔下的“非洲形象”建构格外引人注目。20世纪英国小说中关于非洲题材的叙事连绵蜿蜒,从殖民时期的康拉德,一直延伸到后殖民时代的莱辛、奈保尔等,蕴涵其中的帝国主题一直贯穿至今,尤其近十年来以非洲形象作为书写对象的作家屡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都表明了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建构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愈发突出。与18、19世纪那些极力渲染非洲异域风情、大肆鼓吹殖民扩张的冒险小说不同,20世纪以来伴随日不落帝国的逐步衰败,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代表的英国作家更关注西方白人无止境的物质诉求下的殖民欲望与崇尚殖民地原始面貌之间的冲突,西方知识分子已经看到工业文明带来的而且已经逐渐加深的种种危机。象征欧洲文明的西方白人在非洲丛林里所遭遇的种种内心考验的心路历程,成为大英帝国作家的主要叙事中心。非洲经历了意义的颠覆和重组,已不仅仅具有“原始”、“落后”等特征,成为一个渗透着英国小说家的意识形态的、被刻意描述为非欧洲的“他者”世界。20世纪英国小说中呈示的非洲形象绝非事实的非洲,是英国文化在二元对立原则下想象“他者”的方式,是英国人塑造与完善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参照系,换言之,在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人类传统道德面临重重危机的20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非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其用异质文化语境来进一步考查西方文明实质的实验场所。康拉德、莱辛、奈保尔等英国小说家企盼粗犷强悍且散发出野性魅力的乌托邦化的非洲为身染沉疴的英国人开出一剂拯救的良药,以此来解决工业时代英国人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小说中的非洲因此不过是一种载体,非洲形象建构也不过是小说家的“他者”想象、文化利用以及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然而康拉德、莱辛、奈保尔的乌托邦叙事在非洲丛林里无法摆脱尴尬的命运,也造成了小说的文化逻辑与作者的主观意图的断裂,文化身份的嬗变最终使得非洲乌托邦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在论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后,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题材小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20世纪英国小说中非洲题材小说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了20世纪以前的英国作家笔下的非洲形象书写,列举了莎士比亚、笛福的非洲形象建构,指出《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形象表现了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的种族观,《鲁滨逊飘流记》中的鲁滨逊形象则表现了18世纪欧洲白人在“他者”环境中从自我分裂到自我弥合的过程。第二章聚焦于20世纪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非洲形象的建构,分析了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代表的英国小说家在其非洲题材小说中是如何将非洲描述成与欧洲开化之地截然不同的“另类世界”的。这些小说家以其知识分子的良知发起对身染道德沉疴的欧洲白人在非洲丛林里的罪恶的批判,表现出这些作家超越其时代的人文思想。第三章分析了20世纪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非洲形象的解构与重构。野蛮落后但又神秘莫测的非洲成为英国小说家寄托白人欲望最好的想象空间,成为净化白人灵魂的伊甸园。这种伊甸园般的非洲形象正是英国小说家通过小说主人公的心理投射机制的作用重新建构出来的。第四章论述了20世纪英国小说中非洲乌托邦的幻灭与英国小说家对帝国殖民在非洲的文化反思。英国小说家非洲叙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殖民叙事范畴,然而这种非洲乌托邦仅仅是小说家“拯救”的图解,最终无论在内容层面还是叙事层面都遭遇各种尴尬的命运。第五章论述了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殖民话语,指出英国作家文化身份的嬗变对其创作的影响。小说家在其非洲题材叙事中对帝国主义批判的话语,最终只能被包容在帝国主义的话语体系之内。结语部分回溯本文的主要论点,指出20世纪英国小说家非洲题材创作背后体现的是非洲形象流变问题,正是在这种对“他者”形象的想象与异域形象的描绘中,英国作家不断体悟和更新着自我形象欲望,变化的不是非洲,而是对非洲的欲望。在非洲这个被英国作家幻化成为对身染沉疴的英国人进行“拯救”的具有特定道德伦理意义的虚构空间里,小说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思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小说造成的客观效果是开创了文化相对主义之先风,然而英国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注定了这种非洲乌托邦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者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不“和谐”进行补救的幻想。英国小说中非洲形象的构建最根本的出发点依然是为了考察英国人的心路历程,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与完善英国人自我形象。

郭永庆[2](2007)在《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文中指出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功能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效的时候,这时政府如何利用其拥有的特殊法人企业履行经济调控与管理职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类特殊法人企业也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国,但在中国目前暂无这种“正式的”特殊法人企业。这种特殊法人企业的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中国政府更好地履行其经济职能,而且也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应该采取的典型组织形式。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的形成、运行及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试图通过对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探求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为中国的特殊法人制度建立提供一种借鉴。在对日本特殊法人制度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本文运用企业理论,重点分析了特殊法人制度下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制度,列举并比较了平均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拉姆塞定价法、标准二部定价法、变异二部定价法、公正报酬率规制、最高限价规制等,讨论了价格规制下的政企博弈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对特殊法人及特殊法人经营者激励性约束的数学模型。作为具体的案例,本文详细解剖了日本高速道路的定价模型,并论证了交通拥挤收费有利于减少经济福利损失。本文试图在如下方面进行一些略有新意的探讨:(1)在详细地揭示了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的运行机理,分析了特殊法人演变的原因、过程及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特殊法人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有效途径的观点;(2)提出了在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兼顾不同消费者偏好的变异二部定价法,使自然垄断企业的价格规制便于操作,贴近实际;(3)提出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对特殊法人及特殊法人经营者激励性约束的理论模型;(4)对中国建立特殊法人制度的适用对象及法律衔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文的逻辑结构与框架体系安排如下:首先,在比较了各类法人涵义的基础上界定了特殊法人的概念,讨论了特殊法人的特征、分类标准与组织形式。其次,分析了特殊法人的设立背景、法律依据、资本金的来源、组织结构及运作要求,指出特殊法人主要分布于自然垄断、共用品、产业振兴、社会稳定等四大领域。再次,比较了特殊法人董事会与普通法人董事会的区别,并分析了特殊法人的法律特权及特殊的会计规则,指出特殊法人与政府之间不仅无法做到“政企分开”,而且特殊法人是政府实现其经济职能的重要渠道。本文的核心章节是对特殊法人制度下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制度的讨论。文章在分析了平均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拉姆塞定价法和标准二部定价法的缺欠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便于操作,贴近实际的变异二部定价法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诠释了日本高速道路的定价模型和交通拥挤收费的利弊。在对价格规制与政企博弈进行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对特殊法人及特殊法人企业经营者激励性约束的理论模型。在对特殊法人制度利弊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特殊法人向独立行政法人的转变背景、转变依据及制度衔接,指出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实质是特殊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延续。最后,通过对特殊法人对应的组织形式在欧美国家的制度安排的讨论,得出特殊法人是各国政府履行经济调控与管理职责的重要制度安排的结论。结合对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经验教训的分析,对中国建立特殊法人制度的适用对象及法律衔接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张永华[3](2005)在《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撰述本旨 民法博大精深,其体系又繁复无比,是研习者每每不能竟其功的原因所在,因此,以法哲学的观点对民法进行研究是学习民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并且打破部门法学与法理学的隔绝状态,这将有助于中国法学(包括部门法学和法理学两个方面)的实质性发展。因此,法学家不能局限于法学的知识结构就法论法,而应当吸收其他学科的认识成果来说明法学的问题,从而深入到法律现象的深层,才能更好的掌握民法的制度与理念。 本文以法哲学的视角,既对自然法与民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关系进行了历史的、微观的考察,也对自然法与民法的方法论、自然法与民法的文化、自然法与中国民法的继受、自然法与中国“绿色”民法典、自然法与民法的适用作了宏观的阐述。本文选择自然法学作为对民法考察的基点,并非要否认分析法学、社会法学对民法的影响及价值;并非对“形而下”的具体民法问题不屑一顾,而是主张也应关注“形而上”的制度与理念的影响及巨大价值。 要发展中国法学和民法学,离不开自然法的勃兴,而自然法的勃兴不仅要由哲家、思想家去承担,也是每个法学家、民法学者和民法学人的责任。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也能为自然法的勃兴和民法学的勃兴(尽管民法学已是显学,但民法学理应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作些许贡献。 二、逻辑基点及全文线索 (一)逻辑基点 本文以自然法为逻辑基点与价值前提,认为自然法不仅构建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更奠定了了民法的方法论、民法的文化、中国民法的继受、中国“绿色”民法典、民法的适用等的基础。

李友唐[4](2000)在《一段闪光的历史——谈谈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文中提出《北京教育》伴随着首都的教育事业,走过了50年的历程。如今她将跨入新的世纪,我热烈地向她祝贺。追根溯源,1949年10月,北京市教育工会创办了《北京教师》,由温寒江、凌冰任主编。这份刊物出版两期后停办了。时隔不久,1951年3月,《教师月报》诞生了。...

二、一段闪光的历史——谈谈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段闪光的历史——谈谈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论文提纲范文)

(1)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 ——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选题的提出
    二、 本选题的研究综述
    三、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英国作家非洲形象书写的缘起
    第一节 《奥瑟罗》:一个莎剧中的摩尔人形象
    第二节 鲁滨逊:“他者”环境中的白人从自我分裂到弥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0 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建构
    第一节 非洲丛林:欧洲殖民者的“另外一面镜子”
    第二节 非洲文化形象:“他者”的文化符号
    第三节 非洲人形象:白人自我欲望的投射
    第四节 非洲形象的建构主体:身染沉疴的白人形象
    第五节 非洲题材叙事图式的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0 世纪英国小说中非洲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非洲丛林:白人逃避现代文明的伊甸园
    第二节 野性召唤文明:非洲文化之魅
    第三节 倒置的“拯救”:非洲“野蛮人”与欧洲“空心人”
    第四节 追寻圣杯:欧洲骑士的灵魂之旅
    第五节 乌托邦艺术的再现:非洲题材小说中的象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 世纪英国小说中非洲乌托邦的迷惘与幻灭
    第一节 非洲丛林:乌托邦的终结地
    第二节 “总有新东西”:被淹没的非洲传统文化图式
    第三节 “可怕!可怕呀!”:非洲“丛林”里的身份迷失
    第四节 非洲的噩梦:叙事层面的尴尬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洲题材小说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殖民话语
    第一节 黑色非洲:英格兰统治下“真正的自由”之地
    第二节 英国作家非洲题材小说中的殖民话语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法人的涵义
        1.1.1 从自然人到法人
        1.1.2 “公”与“私”的标准: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
        1.1.3 不同的集合: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
        1.1.4 目的的差异: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
    1.2 特殊法人的涵义与特征
        1.2.1 特殊法人的涵义及特点
        1.2.2 政府对企业的两种不同投资:普通法人的特殊形式与特殊法人
        1.2.3 有无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企业与特殊法人
        1.2.4 企业“二重性”理论:公共性与企业性
    1.3 特殊法人的分类与组织形式
        1.3.1 不同标准的分类
        1.3.2 形态各异的组织形式
    1.4 特殊法人研究概述
        1.4.1 国外研究概述
        1.4.2 国内研究概述
第2章 特殊法人的设立与作用
    2.1 特殊法人的设立
        2.1.1 设立的社会背景
        2.1.2 设立的法律依据
        2.1.3 资本金的来源与筹集
        2.1.4 组织结构及运作要求
    2.2 特殊法人的分布领域与作用
        2.2.1 保护福利:自然垄断
        2.2.2 正外部性:共用品
        2.2.3 政府意志:产业振兴
        2.2.4 平衡减振:社会稳定
第3章 特殊法人的董事会
    3.1 董事会的构成
        3.1.1 董事会的结构与规模
        3.1.2 董事会成员的任职条件及限制
        3.1.3 董事会成员的任期及更迭
    3.2 董事会的运行机制
        3.2.1 管理与忠实:特殊法人的董事
        3.2.2 不是老板:特殊法人的董事长
        3.2.3 日常监察:特殊法人的监事
        3.2.4 日本文化对董事会运行的影响
    3.3 蓝事会的地位及作用
        3.3.1 权力机构:政府独资特殊法人的董事会
        3.3.2 拥有“实权”:政府控股特殊法人的董事会
        3.3.3 举足轻重:政府参股特殊法人的董事会
        3.3.4 间接控制:政府没有投资的特殊法人的董事会
    3.4 对董事会的“三重”监督
        3.4.1 “一重”监督:法律监督
        3.4.2 “二重”监督:行政监督
        3.4.3 “三重”监督:舆论监督
第4章 特殊法人的法律制度与“政企关系”
    4.1 特殊的法律制度
        4.1.1 赖以生存的“特殊法”
        4.1.2 法律特权与豁免
        4.1.3 特殊的会计规则
    4.2 特殊的“政企关系”
        4.2.1 资本金的注入
        4.2.2 补贴、补助与贷款的担保
        4.2.3 担负政府的特殊职能
        4.2.4 政府官员“下凡”的乐园
        4.2.5 类比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4.3 严格的监管机制
        4.3.1 政府界定职能与事业范围
        4.3.2 政府主管部门的控制
        4.3.3 政府审计与行政诉讼
        4.3.4 相互制衡的“委员会”
第5章 特殊法人制度下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制度
    5.1 特殊法人中自然垄断企业的特点
        5.1.1 规模经济的数学抽象
        5.1.2 范围经济的数学抽象
        5.1.3 网络经济的数学抽象
    5.2 防止垄断利润的定价方法
        5.2.1 帕累托最优效率配置的困惑:边际成本定价原则
        5.2.2 最适宜定价法的信息障碍:拉姆塞定价原则
        5.2.3 消费者偏好假设的偏差:标准二部定价法
        5.2.4 次优的满意解:变异二部定价法
    5.3 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案例分析
        5.3.1 高速道路的定价模型
        5.3.2 拥挤收费、边际成本与福利
    5.4 价格规制与政企博弈
        5.4.1 公正报酬率规制和资本投资诱因
        5.4.2 规制实施期限和政府承诺
        5.4.3 兼业规制的三种情形
        5.4.4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性约束规制
        5.4.5 道德风险和次优风险分担
第6章 特殊法人的变革
    6.1 特殊法人的利弊分析
        6.1.1 特殊法人的历史贡献
        6.1.2 特殊法人的非效率性及根源
        6.1.3 财政包袱与政治腐败
    6.2 全面改革:特殊法人的出路
        6.2.1 事业和组织形态的重新定位
        6.2.2 财政制度的“减负”政策
        6.2.3 信息公开的国际借鉴
        6.2.4 评价体系的公正化
        6.2.5 薪酬制度与人事制度的公平化
    6.3 特殊法人向独立行政法人的转变
        6.3.1 法律依据的变更
        6.3.2 独立行政法人制度与特殊法人制度的衔接
        6.3.3 独立行政法人的走向
第7章 日本特殊法人制度对中国的借鉴
    7.1 日本特殊法人对应的组织形式在欧美国家的制度安排
        7.1.1 美国的“政府关联法人”
        7.1.2 英国的“外围公共团体”
        7.1.3 法国的“政府设施法人”
        7.1.4 德国的行政团体与特许人员
    7.2 日本特殊法人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7.2.1 特殊法人与中国现存国有企业的本质差异:借鉴的意义
        7.2.2 中国实施特殊法人制度的优势:可行性分析
        7.2.3 法律衔接渠道与立法的规范
        7.2.4 中国实施特殊法人制度适用对象的讨论
    7.3 对特殊法人企业规制重点建议
        7.3.1 经济性规制中定价方法的选择
        7.3.2 日本特殊法人分布领域的变化及启示
        7.3.3 信息公开制度及监督机制
第8章 结束语
    8.1 本文的基本结论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3)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CT
引言 民法哲学与民法学
上编 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的微观考察
    第一章 自然法的涵义与自然法思想的沿革
        第一节 自然法的涵义
        第二节 自然法思想沿革之简述
        第三节 自然法思想的缺陷
    第二章 罗马法的自然法基础
        第一节 希腊人的自然法思想
        第二节 罗马人的自然法思想
        第三节 罗马法的自然法基础
        一、自然法思想构筑了罗马私法基本原则的基础
        二、自然法思想是罗马私法划分的基础
        三、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民事主体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 早期罗马法的主体制度
        (二) 中后期罗马法的主体制度
        (三) 在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下,奴隶取得了一定的主体地位
        四、自然法思想对古罗马财产观念及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自然法思想助成了罗马法上过错责任原则的形成和确立
        六、自然法思想对罗马婚姻家庭制度具有重大影响
    第三章 中世纪民法的自然法基础
        第一节 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
        第二节 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对平等原则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第三节 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对财产理论的影响
        第四节 中世纪自然法观念对普通法中自然正义原则的影响
    第四章 近代民法的自然法基础
        第一节 近代自然法理论
        第二节 作为理性法的自然法
        一、理性的概念
        二、作为理性法的自然法
        第三节 近代自然法的实质理性对近代西方民法的影响
        一、自然法奠定了近代西方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一) 所有权绝对的自然法解析
        (二) 自然法是契约自由原则的法哲学基础
        (三) 近代民法侵权法中过错责任的自然法基础
        二、自然法对近代民法具体制度的影响
        (一) 近代民法主体制度的自然法基础
        (二) 法律行为制度的自然法基础
        (三) 不当得利的自然法基础
        第四节 自然法形式理性对近代民法的影响
        一、自然法形式理性对法典编纂的影响
        二、近代自然法学导致了民法典的诞生
        三、法国民法典的自然法基础
        四、德国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法基础
        (一) 德国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
        (二) 德国潘德克吞体系的发展
        (三) 德国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法基础
    第五章 现代民法的自然法基础
        第一节 新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理论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民法的“危机”
        第三节 对所有权的限制是古典自然法思想衰落的表现也是新自然法发展的结果
        第四节 现代自然法学对现代民法契约理论的影响
        一、契约法的危机
        二、新自然法对契约理论发展的贡献
        第五节 新自然法与无过错责任原则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自然法基础
        第六节 新自然法与诚信原则
        一、诚信原则的语义考查
        二、诚信原则在法律领域的发展路径
        三、新自然法与诚信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应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下编 民法(学)的自然法学基础的宏观思考
    第六章 自然法学是民法学的方法论之一
        第一节 关于法学方法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法价值论的难题及自然法为民法价值奠基之不懈努力
        第三节 自然法学是民法学的方法论之一
    第七章 自然法构成了民法文化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民法文化的概念及确立
        第二节 民法文化以自然法思想为其哲学基础
        第三节 民法文化的意义世界
        一、私权本位
        二、私法自治
        (一) 公私法的划分
        (二) 自然法思想是私法自治观念的泉源
        (三) 私法自治对中国民法的意义
        三、身份平等
        (一) 身份平等的概念及确立
        (二) 自然法思想是身份平等的泉源
        (三) 身份平等原则对中国民法的意义
        四、天人合
    第八章 中国民法的继受与自然法
        第一节 中国对外国民法的继受
        第二节 中国民法的继受应移植西方自然法中的实质理性和形式理性
        第三节 中国民法的继受应继承和发扬中国自然法中的伦理性
        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存在自然法论
        (一)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论支持自然法论
        (二)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认识论支撑着自然法论
        (三) 中国古代哲学的人性论支撑着自然法论
        (四) 中国古代哲学的人生理想论支持自然法论
        二、中国古代的自然法学说与西方自然法学说的区别
        三、中国民法的继受,应继续和发扬中国自然法中的伦理性
        第四节 自然法的最新发展与中国民法的继受
        一、西方自然法的最新发展与民法的继受
        二、中国民法在继受民法时,更应继承和发扬古代自然法中的人际同构观念
    第九章 自然法与中国“绿色”民法典的制定
        第一节 中国“绿色”民法典的制定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实现人域法的和谐
        第二节 中国“绿色”民法典的制定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实现人际同构法的和谐
    第十章 自然法与民法适用的宏观思考
        第一节 自然法思想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源泉
        第二节 根据自然法,道德是民法的补充渊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四、一段闪光的历史——谈谈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 ——以康拉德、莱辛、奈保尔为中心[D]. 岳峰. 苏州大学, 2012(09)
  • [2]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D]. 郭永庆. 东北财经大学, 2007(06)
  • [3]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D]. 张永华. 西南政法大学, 2005(12)
  • [4]一段闪光的历史——谈谈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J]. 李友唐. 北京教育, 2000(01)

标签:;  ;  ;  ;  ;  

历史的一闪——谈1950年代初的教师月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