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完全性囊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完全性囊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一、超声对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军[1](2003)在《术前MRI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及其信号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切除和肌瘤剔除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药物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等)等一些保守治疗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肌瘤,其疗效与肌瘤的病理类型有关,即对未变性肌瘤有效,对变性肌瘤则疗效差或无效。此外,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依据肌瘤的病理类型正确选择治疗方案,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而且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国外学者研究后发现,术前MRI对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选择肌瘤病人适合行保守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唯一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国内尚无关于MRI对子宫肌瘤病理类型诊断准确性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宫肌瘤在MRI各序列上的不同信号表现的分析,探讨MRI预测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肌瘤细胞含量与T2WI上信号强度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并在术前行盆腔MRI检查的病人35例,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人MRI检查仪器均为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仪。检查时采用体线圈。取仰卧位,行自旋回波(SE)T1WI横断面、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横断面、矢状位成像。应用呼吸补偿技术及腹带加压技术以减少呼吸运动性伪影。肌瘤选择标准:单发者均入选,多发者选取肌瘤径线最大者和信号表现不典型者。观察分析肌瘤在MRI各序列上的信号强度特征,并进行分型。测量肌瘤、正常子宫肌、骨骼肌、咬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脂肪在TZwl上的信号强度值,计算肌瘤与正常子宫肌的信号强度百分比。肉眼观察肌瘤大体标本的剖面结构,并行石蜡包埋切片和常规H一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肌瘤细胞组织学构成特点,观察肌瘤有无变性并确定其类型。将肌瘤MRI分型结果与病理分型结果进行对照,以判断MRI预测肌瘤病理类型的准确性及MRI诊断各肌瘤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将未变性肌瘤细胞含量与 TZwl上信号强度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二者之间有无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 结果35例病人共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瘤38个。病理诊断未变性肌瘤30个(其中9个为富于细胞性肌瘤,21个为普通未变性肌瘤),粘液样变性肌瘤3个,透明样变性肌瘤2个,红色样变肌瘤2个,囊性变肌瘤1个。MRI正确分型了其中33个,准确率为86.84%。未变性肌瘤30个,MRI均正确分型;而且其中8个进一步准确分型为富于细胞性肌瘤,但有2个错误分型为富于细胞性肌瘤,故MRI对富于细胞性肌瘤分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6.43%、92.11%、88.89%、93.10%,而对普通未变性肌瘤分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36%、87.5%、86.84%、90.48%、82.35%。粘液样变性肌瘤3个,红色样变肌瘤2个,囊性变肌瘤1个,MRI均诊断正确,无1例误诊;透明样变性肌瘤2个,由于其MRI表现与普通未变性肌瘤相同而未能作出正确分型,MRI对变性子宫肌瘤分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100%、94.74%、100%、93.75%。 结论MRI可较准确区分肌瘤变性与否,其中对粘液样变性肌瘤、红色样变肌瘤、囊性变肌瘤,MRI可准确鉴别其病理类型,但MR工不能准确区分透明样变肌瘤与普通未变性肌瘤。MRI对未变性肌瘤中富于细胞性肌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有可能与普通未变性肌瘤发生水肿者相混淆。未变性肌瘤于TZw工上的信号强度百分比与肌瘤内所含平滑肌细胞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5(p<0.02)。

李爱华,张向明[2](2001)在《超声对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道)》文中认为 自1998年7月至2000午7月对3例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进行了手术,术前均作超声检查(其中一例B超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现分述如下(使用仪器为SSD-1200,探头频率3.5MHz)。

王文加[3](2019)在《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提高老年女性健康水平,通过对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特点、临床特征、发病因素、病理类型、合并疾病及治疗方法的总结,使绝经后女性得到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保障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健康寿命。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子宫肌瘤入院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共1642例,其中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266例,1376例未绝经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的方法对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特点、病理类型、相关因素、合并疾病的状况及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比率;2、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基本特点及临床特征的分析;3、绝经后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及影响因素;4、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合并内膜的病变;5、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6、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结果1、绝经组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68±6.33岁,绝经年龄中位数51岁。2、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组间比较,绝经组患者的平均妊娠次数、平均生育次数均高于未绝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经组平均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分别为:118.95±83.13pmol/L、1.91±0.92nmol/L;未绝经组平均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分别为:540.68±335.94pmol/L、12.59±15.51nmol/L。3、本组资料中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的子宫肌瘤的位置未见明显差异,绝经组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90例(33.83%),其次为阴道流血71例(26.70%);未绝经组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392例(28.49%),其次为阴道异常流血239例(17.37%)。4、子宫肌瘤变性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着差异(P<0.05);绝经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30.83%,未绝经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12.06%,绝经组变性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未绝经组(P<0.05);子宫肌瘤的变性以玻璃样变为主,绝经后变性子宫肌瘤与未绝经变性子宫肌瘤的病理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0.05;绝经5年以上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显着高于绝经5年以下的子宫肌瘤变性;绝经组中直径>5cm的肌瘤变性发生率高于直径≤5cm的肌瘤(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变性发生率高于单发性子宫肌瘤(P<0.05)。5、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124例(7.55%),富于细胞平滑肌瘤65例(3.99%),绝经组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患者中直径>5cm者富于细胞平滑肌瘤发生率显着高于直径≤5cm者(P<0.05);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共31例(1.89%),绝经后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P<0.05)。6、绝经组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出现阴道流血者的发生率高于未出现阴道流血者(P<0.05)。7、绝经组合并妇科恶性肿瘤(13/266)的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45/1376),但两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绝经组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出现阴道出血者8例(61.54%),未出现阴道流血者5例(38.46%),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64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共341例,其中绝经组合并子宫腺肌病13.91%(37/266),未绝经组合并子宫腺肌病22.09%(304/1376),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164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共173例,其中绝经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绝经组(P<0.05)。9、绝经组179例(67.29%)行全子宫切除术,35例(13.16%)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2例(19.55%)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未绝经组497例(36.12%)行全子宫切除术,156例(11.34%)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25例(38.15%)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98例(14.39%)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1、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主要分布于5060岁之间;子宫肌瘤的发生位置、临床表现与是否绝经无关。2、绝经后子宫肌瘤以玻璃样变性最常见,其中直径大于5cm、多发性的子宫肌瘤更易发生变性。3、富于细胞平滑肌瘤、脂肪平滑肌瘤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其中直径大于5cm的富于细胞平滑肌瘤更多见。4、绝经后子宫肌瘤易合并子宫内膜病变,严重时甚至癌变;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应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及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可能。5、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全子宫切除最为常见。

张佳慧[4](2017)在《子宫疾病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各种不同子宫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妇科医生提供阴道彩色超声对子宫疾病诊断的影像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子宫疾病入院,经我院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且行手术治疗,有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子宫疾病的患者,共2320例,其中子宫内膜病变960例,子宫体病变1011例,宫颈病变34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2320例的子宫疾病的超声影像特征。总结超声诊断各种子宫病变的影像特征、计算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漏诊、误诊率等指标,比较之间差异。结果1、经阴道彩超及手术证实的各种子宫疾病共2320例。子宫腔内膜病变有960例(41.4%),其中子宫内膜病变873例(91%),子宫腔占位性病变87例(9%),经最终术后病理的验证,超声正确检出率为92.2%、误诊率为8.7%、漏诊率为5.7%,灵敏度为94.3%、特异性为91.3%、阳性预测值为86.5%和阴性预测值为96.5%。超声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Kappa值为0.840。子宫体病变共有1011例(43.6%),子宫体病变超声诊断的检出率为98.4%、误诊率为1.4%、漏诊率为1.9%、灵敏度为98.1%、特异性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8.3%、阴性预测值为98.5%,子宫体超声诊断的Kappa值为0.967。宫颈病变有349例(15.0%),超声诊断宫颈病变的正确率为85.3%,灵敏度为80.0%,误诊率为14.7%,漏诊率为20.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5.7%。2、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影像主要分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156例和宫腔内异常回声804例。经统计分析,良、恶性子宫内膜回声不均与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内膜和良性宫腔内病变主要表现为无血流信号,而宫腔内恶性病变多表现为有血流信号改变。3、子宫内膜息肉主要表现为强回声改变、粘膜下肌瘤主要为低回声、妊娠相关疾病主要为混杂回声改变,而恶性病变虽主要表现为强回声,但液性回声所占的比例(20.0%)明显高于其他病变。4、宫腔内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因病变性质不同而异,良恶性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9.80±4.95mm)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厚度(8.78±3.57mm),恶性病变子宫内膜厚度(12.22±5.85mm)高于良性病变内膜厚度,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超声诊断子宫体病变共有1029例。病理结果证实子宫体病变有1011例,其中3例恶性病变(1例子宫腺肉瘤、1例子宫未分化肉瘤、1例子宫间叶恶性肿瘤)、1008例良性病变(81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198例子宫腺肌瘤)、18例其他病变。1008例良性子宫体病变的超声影像中子宫形态、子宫肌壁回声是否均匀、病变是否有包膜、病变内部回声改变及病变个数,经统计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病变回声类型、病变内部回声是否均匀、病灶最大直径以及血流信号改变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6、349例超声诊断的宫颈病变中有229例良性病变和120例恶性变变。229例良性病变中有149例宫颈息肉和80例宫颈肌瘤。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在超声影像中回声类型有显着性差异,p<0.05。宫颈息肉主要表现为强回声改变(53.7%),而恶性病变(80%)和宫颈肌瘤(83.3%)都主要为低回声改变,但二者之间的血流信号改变有显着性差异,宫颈恶性肿瘤主要为表现为丰富血流信号(72.5%)。结论1、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腔内病变、子宫体病变及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都较高,可以作为疾病普查的首选检查,但对于宫颈病变超声的漏诊率较高,应结合内诊或是宫颈筛查检查。2、宫腔内病变在超声声像中血流和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参考依据。恶性宫腔内病变多见血流信号,尤其是丰富血流信号,但须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排除妊娠相关疾病的可能;恶性宫腔内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良性宫腔内病变厚。3、在子宫体病变中子宫形态、肌壁回声是否均匀以及病变数目可作为鉴别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参考依据。大多数子宫平滑肌瘤的子宫形态异常、子宫肌壁回声较均匀、病灶单发与多发的比例相当,而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形态主要表现为饱满如球形、子宫肌壁回声粗糙不均匀、病灶多为单发。4、宫颈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丰富血流信号改变。宫颈息肉主要表现为强回声,宫颈肌瘤和宫颈癌都主要表现为低回声,需要结合病变血流改变相鉴别。

管晓静[5](2016)在《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脉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IV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2)因累及心脏的IVL罕见、预后差,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心脏内平滑肌瘤病(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ICL)的个案及小队列病例报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统计其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表现、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预后等。结果:(1)2例患者均为育龄期经产妇,1例因子宫肌瘤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入院,病灶累及双侧髂静脉乃至下腔静脉,术前诊断IVL;另1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伴变性,术中诊断;2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文献检索最终纳入175篇文献,共报道278例。统计显示,ICL平均年龄为46.0岁(20-81岁)。246例(88.5%)既往曾行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入院时合并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44.3%)、晕厥(25.2%)、心悸(23.2%)、下肢水肿(22.8%)及腹部不适/腹痛/腹水(21.5%)。IVL主要经子宫静脉-髂静脉系统(65.3%)延伸至右心系统,其次为经卵巢静脉(30.7%);累及右心房者60.2%,累及右心室者33.2%,累及肺动脉者仅6.6%。术前正确诊断率65.0%(106/163),22.1%(36/163)误诊为右心房粘液瘤,7.4%(12/163)误诊为血栓。254例手术治疗,其中45.7%行胸腹盆腔一期根治手术,34.9%行二期手术。术后随访148例,平均27.2月(1月-25年),完全切除病灶者复发率2.7%,未完全切除病灶者复发率35%。结论:(1)IVL罕见,未累及大血管及心脏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多在术中及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2)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瘤体内血供丰富,尤其当瘤体穿出子宫时;或CT提示子宫肌瘤或盆腔包块合并脉管内“血栓”时,诊断不仅需考虑恶性肿瘤,同时需考虑IVL;(3)彻底切除肿瘤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IVL进行成功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双附件切除可显着降低术后复发率;(4)ICL好发于绝经前妇女,常合并子宫肌瘤或既往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手术史,其主要通过髂静脉系统延伸至右心;(5)女性患者右心房包块合并子宫肌瘤或既往子宫切除/肌瘤剔除手术史,诊断需考虑ICL,并行腹部CT/MRI协助诊断,明确肿瘤起止位置及累及范围;(6)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ICL主要治疗方式,可显着降低术后复发率;病灶未彻底切除可导致术后高达约1/3的复发率。

姜曼[6](2013)在《子宫肌瘤MRI特征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效反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HIFUA治疗子宫肌瘤前后MRI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影响子宫肌瘤HIFUA疗效差异性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3月,经临床、B超及MRI确诊行一次性HIFU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8例,共154个肌瘤。通过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患者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将其按子宫肌瘤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大小、血供分为四组,观察每组子宫肌瘤消融的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MRI特征与肌瘤消融反应性进行单因素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MRI特征与HIFUA疗效反应性关系。结果128例患者共154个子宫肌瘤接受一次性HIFUA治疗,肌瘤体积消融率为(82.42±15.64)%;分组结果如下:(1)后壁肌瘤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最低,所需能效因子最高,不同肌瘤位置消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RI MRI T2WI高信号肌瘤较低信号肌瘤体积消融率低,所需能效因子明显增高,MRIT2WI高信号的肌瘤消融难度大。MRI T2WI信号差异与消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大小肌瘤之间消融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越大能效因子越小;(4)子宫肌瘤MRI T1WI增强信号越高,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越低,能效因子越高,不同肌瘤血供消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HIFUA治疗子宫肌瘤能达到充分消融,且并发症少,其疗效反应性与肌瘤的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及血供情况有关,与肌瘤的大小无关。(2)后壁、MRI T2WI高信号、MRI T1WI高信号的子宫肌瘤消融所需能效因子较高,消融难度大;肌瘤越大,能效因子越小,即单位体积肌瘤完全消融所需的能量越小。能效因子(EEF)能够直接反映子宫肌瘤超声消融疗效规律,可作为评价HIFUA疗效反应性的指标。

本刊编辑部[7](2012)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12期文题索引》文中指出

蔡金华,方华盛[8](2012)在《29例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低场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有22例多发肌瘤,7例单发肌瘤,MRI共检出60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本组29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1%。结论:低场强MRI对子宫肌瘤能作出正确诊断,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二、超声对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对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术前MRI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及其信号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论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五、 参考文献
六、 文献综述
七、 英文缩略词表
八、 致谢
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工作总结

(3)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绝经后女性的子宫肌瘤研究进展
    2.1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2.1.1 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性激素失调
        2.1.2 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中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
        2.1.3 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2.1.4 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增殖凋亡机制的失衡
        2.1.5 其他
    2.2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2.2.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变性
        2.2.2 绝经后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
    2.3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及治疗策略
        2.3.1 手术治疗
        2.3.2 子宫动脉栓塞及高频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
        2.3.3 口服药物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基本特点及临床特征的分析
        4.1.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病比率
        4.1.2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病趋势
        4.1.3 年龄分布
        4.1.4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激素水平的比较
        4.1.5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的生育情况比较
        4.1.6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位置的比较
        4.1.7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2 绝经后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及影响因素
        4.2.1 不同年龄患者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比例
        4.2.2 绝经与子宫肌瘤变性
        4.2.3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变性的主要病理类型
        4.2.4 绝经年限与绝经后子宫肌瘤变性的发生
        4.2.5 绝经后子宫肌瘤变性与子宫肌瘤个数、直径及位置的关系
        4.2.6 子宫肌瘤病例中的特殊类型
    4.3 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合并内膜的病变
        4.3.1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类型
        4.3.2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与绝经的关系
        4.3.3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理变化与阴道流血
    4.4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4.4.1 子宫肌瘤合并的主要疾病
        4.4.2 子宫肌瘤合并的妇科恶性肿瘤
        4.4.3 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对绝经后子宫肌瘤阴道流血的影响
        4.4.4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乳腺疾病与绝经的关系
        4.4.5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4.5 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基本特点
        5.1.1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病比率与发病年龄
        5.1.2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因素
        5.1.3 绝经后子宫肌瘤与妊娠史
        5.1.4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5.2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
        5.2.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变性
        5.2.2 绝经后特殊类型子宫肌瘤
    5.3 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合并内膜的病变
        5.3.1 绝经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的变化
        5.3.2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与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关系
    5.4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疾病
        5.4.1 绝经后女性肌瘤患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
        5.4.2 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阴道流血与妇科恶性肿瘤
        5.4.3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内科疾病
        5.4.4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5.5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子宫疾病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超声诊断各种子宫病变的发生比率
    3.2 宫腔内病变超声影像特征改变与临床病理诊断相关分析
        3.2.1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影像变化的状况
        3.2.2 宫腔内病变超声表现为宫腔内异常回声病例的临床相关状况分析
        3.2.3 良、恶性病变超声下病灶血流改变的发生情况
        3.2.4 超声影像径线对良、恶性病变病判断的价值
        3.2.5 超声下子宫内膜不同厚度的影像对良、恶性病变判断的价值
        3.2.6 子宫内膜疾病超声诊断的准确度
    3.3 宫体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变化
        3.3.1 超声下子宫体病变病例的子宫形态变化表现
        3.3.2 子宫体病变的边界清晰度
        3.3.3 子宫体病变的超声回声强度、回声性质
        3.3.4 子宫体病变超声血流特点
        3.3.5 子宫体病变超声下显示的病灶数量
        3.3.6 子宫体病变超声下病灶部位组织结构分析
        3.3.7 子宫体病变超声下病灶分布情况分析
        3.3.8 超声提示子宫体部病变病人的最大病灶的最大直径分析
        3.3.9 超声诊断子宫体病变的价值
    3.4 宫颈病变超声影像表现特点
        3.4.1 宫颈病变病例的超声诊断
        3.4.2 超声诊断的宫颈病变病例的宫颈回声类型分析
        3.4.3 超声诊断的宫颈病变病例的血流改变情况
        3.4.4 宫颈病变超声影像最大径线分布
        3.4.5 正常超声影像病例的病理分析
        3.4.6 超声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阴道彩色超声在子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2 宫腔内病变阴道超声影像特征及临床相关分析
    4.3 子宫体病变超声影像特征变化分析
    4.4 宫颈病变超声影像特征变化分析
    4.5 阴道彩色超声在子宫疾病的诊断价值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5)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术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病例报告
    1 病例1:IVL伴下腔静脉受累1例临床资料
    2 病例2:IVL腹腔镜下手术治疗1例临床资料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心脏内平滑肌瘤病文献复习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子宫肌瘤MRI特征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效反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8)29例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MRI扫描方法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数目、大小、部位
    2.2 子宫肌瘤的MRI征象
    2.3 MRI诊断与手术病理比较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的病理基础
    3.2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
        3.2.1 形态学改变
        3.2.2 信号特征
        3.2.3 瘤周信号改变
        3.2.4 肿瘤血供
    3.3 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基于子宫肌瘤影像及病理形态的多样性, 常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3.3.1 子宫腺肌瘤
        3.3.2 附件肿块
        3.3.3 子宫内膜息肉
        3.3.4 子宫平滑肌肉瘤
        3.3.5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

四、超声对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术前MRI对子宫肌瘤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及其信号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D]. 李亚军. 天津医科大学, 2003(03)
  • [2]超声对子宫肌瘤完全囊性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道)[J]. 李爱华,张向明.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1(01)
  • [3]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临床病例分析[D]. 王文加. 吉林大学, 2019(12)
  • [4]子宫疾病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D]. 张佳慧. 吉林大学, 2017(10)
  • [5]脉管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管晓静. 浙江大学, 2016(02)
  • [6]子宫肌瘤MRI特征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效反应性研究[D]. 姜曼.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7]《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12期文题索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12)
  • [8]29例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分析[J]. 蔡金华,方华盛. 中国医学创新, 2012(09)

标签:;  ;  ;  ;  ;  

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完全性囊变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