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短缺引发电力投资过剩迹象

电力短缺引发电力投资过剩迹象

一、电力短缺刺激电力投资出现过剩苗头(论文文献综述)

张爽[1](2021)在《高质量走出去:印度》文中认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电力生产国和第四大电力消费国。印度到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830GW,相当于整个欧盟总和;到2040年,印度能源需求将占全球能源需求项目新增的40%。

李周[2](2021)在《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人依附于自然、人自立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逻辑递进的层次论述人类与自然间关系的演化规律,并总结了教育、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出现的人们协同共享的端倪。第二部分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包括基于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纳入生态价值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的全域发展,各个产业、城市乡村和中国世界的融合发展,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公平和效率的耦合发展。第三部分讨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理论上维护均衡和打破均衡的关系、快变量与慢变量的关系、需求和欲望的关系,制度上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政策上产权界定与产权流动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分配状况的关系、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刘光林[3](2021)在《供应吃紧催生进一步煤电市场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应持续偏紧。进入9月,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有序用电或限电通知,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有关部委和有关地方、有关企业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确保居民用能安全。在众多举措中,通过提高电力交易的市场化程度来合理疏导燃煤发电成本,以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平衡成为重要选项之一。

谢伦裕,王宇澄,晋晶[4](2021)在《晋升激励、竞争驱动与产能扩张:来自中国电改的证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中国国有企业"做大"的规模目标和晋升激励角度构建双重激励竞争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产能扩张行为。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增加将导致企业规模扩张,而价格管制的存在会强化这一机制。此外,本文构建电厂层面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中国家电力公司"一拆五"带来的竞争程度增加这一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在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中央企业所属电厂装机容量相对于非中央企业电厂得到显着提高。机制分析进一步排除其他导致产能扩张的原因,并验证了晋升激励的存在性。本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时文刚[5](2021)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印尼发电市场分析》文中提出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作为世界人口第四大国及东南亚第一经济体,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活力和巨大的能源电力需求潜力。印尼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以及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国和印尼两国政府领导人分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为两国开展油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电力合作开拓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翟颖[6](2021)在《中国电力消费周期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赵梦原[7](2021)在《燃煤发电“僵尸企业”识别与退出路径研究》文中提出

张华祥[8](2014)在《中国电力行业价格形成机制与改革模式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电力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尽管Hunt归纳总结了四种模式,并给出了大致的改革推进顺序,Joskow甚至归纳了“标准的电力自由化”的11个要素,但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如美国)所采用的模式并不相同,而多数国家或地区都采用渐进的改革方式,在改革进程中其模式发生着变化,所取得的绩效也存在很大差异,且不乏失败的案例。电力改革模式的研究文献已数量巨大,但一方面,对于何为理想模式仍存在不同看法;另一方面,对于电力改革模式的有效性所依赖的各种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环境条件和厂商行为的研究仍嫌不足,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尚无答案。我国的电力改革在2002年开始实质性推进,但近年来进展迟缓,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倒退。鉴于电力行业改革的复杂性,这种现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电力价格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同时,就改革对电力行业的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能够达成其行业绩效的目标,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形成了一种电力行业改革推进的障碍。然而,要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因为电价是反应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经济信号,是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电价结构将由单一的终端用户销售电价逐步发展成为多环节的价格组合。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需要与电力市场的目标模式相适应,既要反应合理的电力成本构成,又要反映市场竞争机制,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电力运行成本和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本文主要围绕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电力行业改革所展开讨论的,以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电力行业改革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对于电力行业改革的重要性,在电力改革模式与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框架下,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从产业链绩效的比较研究分析入手,分析电力产业链绩效水平,讨论中国电力改革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本文首先对文中可能出现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基于电力产业链特性分析了纵向分拆改革的各种模式。从电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研究,分别对发电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输配电环节价格形成机制、终端电价规制等不同环节进行了理论研究总结。在到整体产业链的综合分析,考虑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电力产业链绩效的影响因素和需求侧冲击传导对于电力产业的影响,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中国电力改革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理论分析遵循的是单个市场分析到具有纵向关系的上下游市场分析、从静态到动态的分析过程,根据我国电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划分,重点讨论了发电市场和输配电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效率。文章首先对发电市场的上下游结构进行分析,其属于上游寡头,下游垄断的市场结构;同时,构建了买方垄断下寡头厂商之间的价格行为和策略竞争的博弈论模型,具体分析在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的厂商行为。经过分析发现,输电网的容量约束对于上游发电厂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输配电环节在整个电力产业链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存在输电网容量约束时,厂商之间是否合谋,供给和需求是否平衡,均不影响最终结果。在电力供给过剩的情况下,电网企业作为单一买方较为强势,本文也对这个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厂商行为的分析,对电力上网市场进行绩效评估,分别就上游合作和非合作的情况展开福利分析。结果显示,在上游厂商非合作的情况下,电网企业对上游进行买方垄断,对下游进行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其效率最低的,福利损失最大。在上游合作的情形下,具体分析了其与电网企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其福利损失多少主要取决于其与电网企业之间是否有合作关系。就输配电市场而言,本文重点讨论了输配一体化模式下各种价格规制方式,并对输配一体化和输配分离情况下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福利比较分析。在本文的模型假定下,输配分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利的提高。简单来看,输配分离模式相对于输配一体化模式而言,增加了竞争性的环节而导致福利提升。实证分析以中国电力改革产业链绩效为实证对象,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产业链绩效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电力需求和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经济波动与电力需求波动呈现一定的同步性,电力需求波动主要受到高耗能行业需求波动的影响,重工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使得我们国家的电力产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而这种动态的周期性传导,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进行动态调整。就电力改革的产业链绩效分析,本文总结了已有的文献对于产业链绩效的衡量,通过电力供需平衡对电力产业链绩效进行衡量。并将电力供需平衡通过电力投资水平、电力供给水平和电力需求水平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去考察电力产业绩效水平。在变量的选取方面,主要结合已经有的文献,分别从供给侧指标、需求侧指标和技术类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因素、市场结构因素、政府管制因素、资源禀赋因素等等。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资源的禀赋充足程度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电力投资、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均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绩效水平,这个结果也和现有文献一致。电源的丰富性和低成本结构主要从电力投资水平和电力供给水平对电力产业链绩效产生影响。发电电源结构越丰富,成本结构越低,电力投资和电力供给侧的产业链绩效就越高。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讨论了区域市场化程度对于电力产业绩效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对于电力投资、供给和需求均不显着,可能的原因是我国电力产业依旧保持了很高的垄断性,真正的价格竞争没有实现。然而从发电市场的结构来看,竞争性的区域发电市场结构则显示会促进电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绩效水平。本文分析了改革制度因素对于电力产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力市场监管办法施行、电监会成立对于电力产业绩效的影响不显着:而1998年,2002年的放松规制等一些改革,则认为显着的提升了电力供给水平从而提升了产业链绩效。本文还分析各个地区电力产业TFP数据与电力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上网电价水平对于电力产业链绩效水平影响显着,存在正向关系。基于价格机制和绩效的分析,对电力产业链纵向关系进行梳理,使得电价形成机制合理化,这对于电力改革的具体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电力改革模式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纵向分拆结构下实现发电厂商之间的有效竞争,以及在批发竞争或零售竞争模式下如何实现电力市场不同环节之间交易的顺利运作,并能够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中国未来电力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从单一买方模式、批发竞争模式到零售竞争模式。本文总结和比较了输配电体制改革可能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输配分离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过渡模式。要推进输配电的改革,首先要对输配电环节进行结构重组,以实现无歧视接入。本文认为结合中国区域电网的特点进行结构重组是一种可能的模式,把国家区域主干网和区域电网资产重组为输电公司,省级电网和地方电网重组为配电公司。在电力改革过程中,理顺价格是核心,而价格监管则是关键。本文认为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独立规制机构统一对电力价格进行制定和临管。综合规划电力行业发展,考虑环境约束,在促进电力行业合理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经济与环境成本。从电力改革的路径选择来说,本文分别就发电侧市场,输配电市场,电力交易改革和电力产业链绩效提升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未来电力行业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借鉴意义。

吴李坚[9](2013)在《经济增长中的中国电力投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在2010年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同时又处于体制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电力需求的急剧攀升。而电力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因此在长期以来,中国电力供需总是在短缺与过剩之间徘徊。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电力供应能否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即目前的电力投资水平能否提供足够的电力供给是一个极其紧迫而又具有现实性的问题。目前,对电力供需矛盾的研究基本上关注电力需求端,对电力供给端的研究分析相对缺乏。在通过调控电力需求措施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效果不明显的背景下,从电力供给角度研究以解决电力的供需失衡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选择。因此,本文从主要从电力供给角度通过对电力供需矛盾的预测与电力投资效率的测算,研究中国电力投资的有效性问题。针对电力供需失衡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改革以来中国的电力需求规律,发现电力需求呈现一种加速上涨的趋势;其次利用协整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发现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电力消费的增加;最后通过构建发电量,装机容量与电力投资之间的协整函数预测未来几年的电力供应能力,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的电力供应能力基本满足电力需求。在电力供需失衡中,电力投资是直接影响电力供给的主导因素。通过HP滤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电力投资的波动性,发现中国电力投资存在投资缺口,而投资缺口的年份正与电力存在缺口的年份基本吻合。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电力投资缺口的原因主要在于电力相关部门与市场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形势的预测失误。对于电力投资效率,我们选用发电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anel VAR模型、一般化Q投资模型定量测算了样本公司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电力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公司过度投资,但发电上市公司整体上处于投资不足状态。另外,通过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引发投资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优良的投资机会、债务结构、企业规模与股权制衡等因素为电力上市公司带来过度投资的正向激励,而资产负债率、政府干预、上网电价等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投资。

王步超[10](2007)在《电力供需波动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管制电力企业的历史和现实坏境,电力企业放松管制的制度变迁以及国际上各国政府对电力管制与放松管制的实践,从而为本文的分析找到了出发点和制度背景与现实基础;接着,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层面分析了导致电力波动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政府应对方案和措施,在这些分析中,文章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借用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通过综合运用经济理论和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在众多影响中国电力波动的因素中,文章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并站在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电力短缺刺激电力投资出现过剩苗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短缺刺激电力投资出现过剩苗头(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走出去:印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电力市场分析
二、印度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三、我国电力设备出口印度市场概况
四、新冠疫情及限制令后对中资企业的影响
五、新形势下在印度投资经营及出口风险分析
    (一)在印投资风险
    (二)出口印度需留意的风险
六、中资企业下一步应对建议
七、印度疫情现状
八、印度后疫情经济表现及中印关系近期发展态势
    (一)印度后疫情经济表现
    (二)中印关系近期发展态势
九、推动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有关建议
    (一)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行业角度建议
    (二)电工装备企业印度高质量“走出去”企业角度建议
十、结语

(2)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规律
    (一)依附
        1. 人的需求依赖于自然
        2. 群体集种植、饲养与采集、狩猎于一体
        3. 个人集各种生产技能于一身
    (二)自立
        1. 人与自然的分化
        2. 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分化
        3. 城镇和乡村的分化
    (三)共生
        1. 劳动力由个体分工拓展到地区分工
        2. 人与人的和谐共享
        3. 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协同共享的端倪
        1. 教育方面的协同共享
        2. 经济方面的协同共享
        3. 社会方面的协同共享
        4. 小结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
    (一)全域发展
        1. 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2.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 构建全国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融合发展
        1. 相关产业融合
        2. 城市乡村融合
        3. 中国世界融合
    (三)耦合发展
        1. 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耦合
        2.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耦合
        3. 公平和效率的耦合
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理论上的若干关系
        1. 维护均衡和打破均衡的关系
        2. 快变量与慢变量的关系
        3. 需求和欲望的关系
    (二)制度上的若干关系
        1. 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2. 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三)政策上的若干关系
        1. 产权界定与产权流动的关系
        2. 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分配状况的关系
        3.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3)供应吃紧催生进一步煤电市场化(论文提纲范文)

供应吃紧催生进一步煤电市场化
改变公众对于电改的几点普遍认知
各地采取市场化举措应对供需紧张

(4)晋升激励、竞争驱动与产能扩张:来自中国电改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理论模型
    (一)中央企业的考核体系与双重目标
    (二)位置物品与准官员的晋升激励
    (三)最优化问题的构建
    (四)命题的提出
三 经验分析(14)
    (一)理论模型在发电行业的适用性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
    (三)识别策略和计量模型
    (四)数据和变量
    (五)基准回归结果
    (六)平行趋势检验
四 机制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一)激励驱动机制检验
    (二)中央企业负责人晋升激励的存在性
    (三)排除企业规模对结论的干扰
    (四)排除电荒等其他因素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五)使用工业企业数据的回归结果
五 结论和建议

(5)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印尼发电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印尼经济
    疫情严重程度暂未缓解
    年度GDP出现衰退
    陆续出台大规模经济激励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电力市场
    人均用电量与电力投资下降
    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过剩
    电力有关部委管理压力增大
    电力供应商业规划重新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PLN
    资金短缺压力进一步增大
    调整内部架构与经营策略
    启动IPP的PPA重新谈判
印尼发电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燃煤发电增速减缓
    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
    柴油发电逐渐被替代淘汰
    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受到重视
    分散式能源智能微网发展潜力大
结语

(8)中国电力行业价格形成机制与改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主要结论与可能的创新
        1.4.1 主要结论
        1.4.2 本文的可能创新
    1.5 论文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1.5.1 论文不足之处
        1.5.2 未来研究方向
2 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与电力改革模式理论框架
    2.1 理论概念界定
        2.1.1 价格形成机制
        2.1.2 产业链纵向结构
        2.1.3 产业链绩效
    2.2 发电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2.2.1 发电市场价格研究动态
        2.2.2 发电市场上网电价形成方式
        2.2.3 发电市场上网电价定价方式
        2.2.4 发电市场上网电价结算机制
    2.3 输配电环节价格形成机制
        2.3.1 输配电研究动态
        2.3.2 输电网技术经济特征
        2.3.3 配电网技术经济特征
        2.3.4 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2.4 终端电价规制
        2.4.1 终端电价规制理论概述
        2.4.2 终端电价分类
        2.4.3 终端电价制度
    2.5 电力产业链特性与纵向拆分改革模式
        2.5.1 垂直一体化模式
        2.5.2 单一买方模式
        2.5.3 批发竞争模式
        2.5.4 零售竞争模式
    2.6 目标模式下不同环节的价格形成机制
        2.6.1 电力市场改革目标模式
        2.6.2 电力市场供需因素分析
        2.6.3 定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2.6.4 不同环节价格形成机制综述
3 中国电力改革与市场绩效分析
    3.1 中国电力改革历史演变
        3.1.1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3.1.2 我国电力价格管理体系演变
    3.2 我国发电上网竞价与市场绩效
        3.2.1 发电上网竞价现状
        3.2.2 上网竞价与市场绩效
    3.3 我国输配电一体化运行绩效
        3.3.1 输配电网集中度
        3.3.2 输配一体化下不同定价方式经济福利比较
    3.4 我国终端电价规制政策绩效评估
        3.4.1 终端电价规制模式比较
        3.4.2 我国终端电价规制绩效
4 电力上网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效率
    4.1 市场结构:上游寡头下游垄断
    4.2 买方垄断下的寡头竞争博弈
        4.2.1 博弈论模型在电力市场中的运用
        4.2.2 输电网容量约束下供给不足竞争博弈
        4.2.3 输电网容量约束下供给过剩竞争博弈
    4.3 市场分割下的上网电价
        4.3.1 中国电力市场分割现状
        4.3.2 区域电力市场和上网电价
    4.4 电力上网市场绩效评估
        4.4.1 上游非合作福利分析
        4.4.2 上游合作福利分析
5 输配电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5.1 输配一体化模式下的价格规制
        5.1.1 投资回报率规制
        5.1.2 业绩规制
        5.1.3 标尺竞争规制
        5.1.4 我国输配电价的规制
    5.2 输配分离模式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5.2.1 输配分离不同形式
        5.2.2 不同模式价格形成机制
    5.3 输配一体化和输配分离比较分析
        5.3.1 输配一体化与产业链绩效
        5.3.2 输配分离与产业链绩效
        5.3.3 输配一体化和输配分离福利比较
6 电力改革产业链绩效实证分析
    6.1 需求侧冲击响应机制及其对产业链绩效的影响
        6.1.1 电力需求和经济波动
        6.1.2 电力需求侧冲击传导和季节性波动实证分析
        6.1.3 需求侧冲击传导机制和产业链绩效
    6.2 电力投资、供给、需求和产业链绩效
        6.2.1 产业链绩效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6.2.2 计量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6.2.3 电力投资水平与产业链绩效
        6.2.4 电力供给水平与产业链绩效
        6.2.5 电力需求水平与产业链绩效
    6.3 中国电力产业链整体绩效评估
        6.3.1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产业链绩效评估
        6.3.2 产业链绩效与电力价格波动
7 中国电力改革日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7.1 中国电力改革的目标模式
        7.1.1 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改革
        7.1.2 改革条件和改革目标
        7.1.3 中国电力改革目标模式
    7.2 输配电分离与电力目标模式选择
        7.2.1 输配电改革目标模式比较
        7.2.2 输配环节改革重组模式
    7.3 输配电价格规制方案建议
        7.3.1 输配电价规制目标和原则
        7.3.2 输配电价与上下游电价关系
        7.3.3 独立输配电价适应性分析
        7.3.4 输配电价格规制政策建议
    7.4 电力改革的规制机构设置建议
        7.4.1 电力交易制度构建
        7.4.2 价格规制机构改革建议
        7.4.3 价格规制机构设置分类
    7.5 中国电力改革的路径选择
        7.5.1 发电侧市场电力改革
        7.5.2 输配电市场电力改革
        7.5.3 电力交易改革路径
        7.5.4 产业链绩效提升路径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总结
        8.1.1 理论结论
        8.1.2 实证结论
        8.1.3 规制选择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经济增长中的中国电力投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本文结构
第二章 电力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中的电力需求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中的电力投资
    第三节 电力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
    第四节 未来几年中国电力供应能力预测
第三章 电力投资波动
    第一节 改革以来中国电力投资波动的态势分析
    第二节 电力投资波动测算
    第三节 电力投资波动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电力投资波动的经济解释
第四章 电力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测算与分析
    第一节 电力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
    第二节 模型设计与介绍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电力供需波动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写作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4 论文采用的主要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电力管制理论范畴分析
    2.1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2.1.1 自然垄断的一般看法
        2.1.2 自然垄断理论的新发展
        2.1.3 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
    2.2 管制、管制改革和竞争
    2.3 政府对电力产业的管制背景分析
        2.3.1 电力管制回顾
        2.3.2 中国的电力管制改革
第三章 电力需求波动分析
    3.1 电力需求的周期特征
        3.1.1 电力需求的周期性
        3.1.2 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率的H-P滤波分解
        3.1.3 电力需求周期波动的总体特征
    3.2 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3.3 电力需求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
    3.4 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
        3.4.1 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3.4.2 经济及能源政策调整的影响
第四章 电力供给波动分析
    4.1 电力供给投资
    4.2 电力投资过热的模型分析
    4.3 电力供给波动与煤电联营
        4.3.1 中国电力生产的结构
        4.3.2 供给波动与煤电联营
第五章 调控电力供需波动的管理对策
    5.1 创新供给机制
    5.2 加强需求干预
    5.3 合理电网布局
    5.4 开发电力余融产品
        5.4.1 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
        5.4.2 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
        5.4.3 期权合约(option contract)
        5.4.4 掉期(互换)(swap contract)
    5.5 调整运输能力与电源结构
        5.3.1 运输能力调整
        5.3.2 电源的内部结构调整
第六章 湖南电力供给与需求案例分析
    6.1 湖南电力供给与需求波动分析
        6.1.1 湖南的电力供给短缺
        6.1.2 湖南的电力供给现状
        6.1.3 湖南的电力需求
    6.2 调控湖南电力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管理对策
        6.2.1 创新湖南电力供给机制
        6.2.2 加强湖南电力需求干预
        6.2.3 调整湖南运输能力
        6.2.4 电源的内部结构调整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电力短缺刺激电力投资出现过剩苗头(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走出去:印度[J]. 张爽. 电器工业, 2021(12)
  • [2]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研究[J]. 李周. 中国农村经济, 2021(10)
  • [3]供应吃紧催生进一步煤电市场化[J]. 刘光林. 中国电业, 2021(10)
  • [4]晋升激励、竞争驱动与产能扩张:来自中国电改的证据[J]. 谢伦裕,王宇澄,晋晶. 世界经济, 2021(08)
  • [5]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印尼发电市场分析[J]. 时文刚.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1(19)
  • [6]中国电力消费周期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 翟颖. 上海电力大学, 2021
  • [7]燃煤发电“僵尸企业”识别与退出路径研究[D]. 赵梦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8]中国电力行业价格形成机制与改革模式研究[D]. 张华祥. 复旦大学, 2014(12)
  • [9]经济增长中的中国电力投资有效性研究[D]. 吴李坚. 浙江财经学院, 2013(07)
  • [10]电力供需波动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 王步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电力短缺引发电力投资过剩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