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访问波兰报告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访问波兰报告

一、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赴波兰考察访问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贵[1](2020)在《宽条带全柱开采覆岩破坏机理及地表沉陷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宽条带全柱开采是在宽条带开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全柱开采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解放“三下”压煤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在宽条带全柱开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力学分析、地表水平变形的理论分析、3DEC数值模拟、相似材料试验模拟及实测研究,对宽条带全柱开采的理论依据、实现原理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宽条带全柱开采的各阶段的覆岩破坏特征进行了理论和模拟研究,并对煤柱工作面回采顺序的优化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促进宽条带全柱开采理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好的解放“三下”压煤、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了采动影响覆岩的空间分布及对应的地表下沉、水平变形的变化规律,采动影响的时间规律,以及采动附加应力随时间释放特点等岩层移动时空理论,在以上基础上,对宽条带全柱开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为宽条带全柱开采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析了一定地质采矿条件下宽条带全柱开采的适用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下沉和动态水平拉伸变形是两个关键因素,并推导出了近水平煤层和(缓)倾斜煤层宽条带全柱开采适用条件的关系表达式。(3)根据覆岩破坏特征,分析了煤柱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结构演化规律,建立了条带煤柱工作面回采前顶板结构力学模型,并推导出其初次破断距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宽条带全柱开采由于垮落岩块大小不均匀,地表下沉量小于工作面顺序开采的观点,通过实测数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相吻合。(4)根据3DEC数值模拟,分析了在(缓)倾斜煤层下,宽条带全柱开采上下开采边界覆岩的破坏形式,开采下边界的岩层旋转弯曲下沉明显,以剪切破坏为主,岩层裂缝角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减小的幅度逐渐增大;开采上边界岩层以拉伸破坏为主,断裂角则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得出断裂角随煤层倾角的变化关系表达式。(5)通过理论分析,在全柱开采阶段不能同时回采所有的煤柱工作面时,为了更好的控制阶段性的静态变形对受护体的影响,提出了煤柱工作面开采顺序优化准则,为宽条带全柱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6)从实测及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可知,根据地表下沉量分析,在回采一个煤柱工作面后下沉系数依然较小,从侧边说明回采一个煤柱工作面后形成的阶段性的地表静态变形也不大,并在实测结果地表变形分析得以验证,此时的静态变形有部分发生在地表受护体范围内。根据宽条带全柱开采完成后地表变形呈现方式,再有效结合煤柱工作面开采顺序优化准则,可实现宽条带全柱开采的推广应用。

苏仲杰[2](2002)在《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煤系地层的结构以层状沉积岩层为主要特征,随着煤层开采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内产生离层现象是一种必然。离层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时—空规律,只要掌握离层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及总体的宏观、中观结构,即离层距煤层高度、离层宽度及离层挠度的时空规律,正确实施离层注浆,使注浆体与岩层互相协调,共同作用,从而支承岩层减缓地层沉陷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覆岩离层注浆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减缓地表沉降的新技术,我国已有近10个矿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地表减沉效果。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许多理论实践方面的关键问题,例如覆岩离层的变形机理及其受力状态、覆岩离层成拱作用的机理及拱的形态、覆岩离层距煤层高度、离层岩板长度和宽度、离层挠度与工作面推进距离的时空规律、注浆材料在离层空间的变形等问题至今未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如不解决,必将限制离层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在现有的离层注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如下实质性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 (1) 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研究覆岩离层的受力状态,为离层岩层的挠度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研究覆岩离层距煤层高度、离层岩板两边长度、离层挠度与工作面推进距离的时空规律,确定其与注浆量的协调关系; (3) 建立覆岩内压力平衡拱迹线的力学模型,计算离层岩板的尺寸; (4) 分析离层岩层变形力学机理,采用薄板小挠度理论建立离层岩板挠度计算力学模型及其计算原则,为确定离层空间体积、注浆量等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 (5) 对注浆材料粉煤灰浆被压缩后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实验研究,确定其实际存在离层空间内的体积; (6) 确定离层注浆效果的评价方法; (7) 建立任意条件下未注浆和注浆后地表下沉最大值的计算力学模型; (8) 将上述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出访波兰代表团[3](2000)在《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赴波兰考察访问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中国煤炭学会组织、大屯煤电集团公司组团的赴波兰煤炭企业考察访问代表团于1999年5月318日对波兰的煤炭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代表团一行10人,团长曹祖民,翻译耿宪,其它团员:符小民、戴光明、胡传龙、郭从华、沈树根、井玉库、冯学武、吴继忠。代表团在波期间的活动由波兰煤炭企业家协会卡

中国煤炭学会[4](1998)在《中国煤炭学会一九九七年工作总结和一九九八年工作安排(要点)》文中认为一九九七年工作回顾1997年学会在中国科协和煤炭部的领导与支持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五届二次、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和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学术交流、厂会协作、科普活动和科技咨询、论证;做好院士推荐和优秀科技人才评选和推荐;发展团体会员,搞好组织建设及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工作情况概述如下:

二、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赴波兰考察访问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赴波兰考察访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宽条带全柱开采覆岩破坏机理及地表沉陷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覆岩破坏机理及地表移动沉陷理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技术研究
        1.3.1 井下采矿措施
        1.3.2 地面建筑物保护措施
        1.3.3 覆岩离层注浆措施
    1.4 条带开采及全柱开采研究现状
        1.4.1 条带开采研究现状
        1.4.2 全柱开采研究现状
        1.4.3 宽条带全柱开采研究现状
    1.5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宽条带全柱开采理论基础及实现原理
    2.1 采动影响的空间-时间规律分析
        2.1.1 采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
        2.1.2 采动影响的时间分析
    2.2 宽条带全柱开采实现原理
        2.2.1 宽条带全柱开采的理论依据
        2.2.2 宽条带全柱开采的实现原理
    2.3 宽条带全柱开采的适用条件
        2.3.1 适用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3.2 适用条件的关系表达式
    2.4 本章小结
3 宽条带全柱开采工作面基本顶破断规律
    3.1 关键层(基本顶)的判别
    3.2 工作面布置方向结构演化规律
        3.2.1 工作面常规(顺序)正常开采顶板演化规律
        3.2.2 宽条带全柱开采时工作面顶板结构演化规律
    3.3 宽条带工作面和煤柱工作面破断距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宽条带全柱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实测研究
    4.1 矿井概况
        4.1.1 坪湖煤矿地质采矿条件
        4.1.2 地面村庄概况及房屋抗变形能力分析
        4.1.3 井下开采区工作面布置情况
        4.1.4 工作面开采过程
    4.2 宽条带全柱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实测分析
        4.2.1 地表移动观测站布置与观测
        4.2.2 观测取得的资料
        4.2.3 地表移动参数的求取
        4.2.4 地表变形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宽条带全柱开采3DEC数值模拟研究
    5.1 3DEC程序简介
    5.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5.2.1 模型尺寸及块体大小
        5.2.2 数值模拟实验参数
        5.2.3 数值计算方法
        5.2.4 数值模拟方案
    5.3 覆岩破坏特征研究
        5.3.1 顺序开采顶板覆岩的破坏特征分析
        5.3.2 宽条带全柱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分析
        5.3.3 煤层倾角对宽条带全柱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影响分析
    5.4 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5.4.1 地表沉陷量值分析
        5.4.2 地表沉陷范围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
    6.1 相似模拟试验原理
    6.2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6.2.1 试验目的
        6.2.2 模型参数确定
        6.2.3 模型位移监测点布设
        6.2.4 试验设备
        6.2.5 试验步骤
    6.3 模型开挖方案及观测内容
        6.3.1 开挖方案
        6.3.2 覆岩破坏特征分析
        6.3.3 岩层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煤柱工作面回采顺序优化研究及应用
    7.1 煤柱工作面回采顺序优化理论分析
        7.1.1 近水平煤层煤柱工作面回采顺序优化
        7.1.2 (缓)倾斜煤层煤柱工作面回采顺序优化
    7.2 工业试验应用
        7.2.1 概况
        7.2.2 前徐大坡村庄煤柱宽条带全柱开采设计
        7.2.3 煤柱工作面开采顺序优化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开采沉陷及其控制研究的意义
    1.2 开采沉陷及其控制研究历史、现状、方法总体评述
        1.2.1 开采沉陷研究
        1.2.2 开采沉陷控制研究
        1.2.3 离层充填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4 岩层断裂、变形研究历史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及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相似物理模拟研究
    2.1 相似模拟原型与物理模型设计
        2.1.1 原型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2.1.2 物理模型设计及目的
    2.2 相似物理模拟结果与分析
    2.3 离层注浆相似物理模拟研究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覆岩离层变形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3.1 RPPA~(2D)仿真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简介
    3.2 RPPA~(2D)仿真数值模拟设计
    3.3 RFPA~(2D)仿真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覆岩离层变形机理及力学模型
    4.1 岩梁变形和覆岩离层变形机理
        4.1.1 岩梁变形机理
        4.1.2 覆岩离层变形机理
    4.2 离层力学模式的选择
        4.2.1 薄岩板座标系统
        4.2.2 离层薄岩板的尺寸计算
        4.2.3 薄岩板的边界约束表示
    4.3 薄岩板的应力、应变机理及力学模型
        4.3.1 四边简支水平岩板挠曲值计算
        4.3.2 薄岩板极限跨距及挠曲极限计算
    4.4 覆岩新压力平衡拱的力学模型及形态参数
    4.5 岩层的静水压力与离层率
        4.5.1 岩层的垂直静力平衡条件
        4.5.2 离层空间与地表的沉陷幅度
    4.6 本章小结
5 覆岩离层注浆基础理论体系
    5.1 覆岩离层注浆概述
    5.2 覆岩离层注浆层位确定原则
    5.3 开采深厚比与离层值的关系
    5.4 工作面推进距离与离层高度的关系
    5.5 工作面推进距离与拱高、离层高度、开始注浆时间的关系
    5.6 工作面推进速度与离层注浆的协调关系
    5.7 离层岩板的尺寸计算
    5.8 离层岩板挠度的计算原则
    5.9 离层空间体积与注浆量的计算
    5.10 离层注浆减沉模型
    5.11 离层注浆减沉评价指标
    5.12 未注浆和注浆后地表下沉最大值力学模型建立
        5.12.1 未注浆地表下沉力学模型
        5.12.2 注浆后地表下沉力学模型
    5.13 本章小结
6 覆岩离层注浆基础理论应用实例
    6.1 地质采矿条件
    6.2 离层注浆层位的确定
    6.3 工作面推进距离与压力平衡拱高、离层高度、离层宽度的关系
    6.4 离层岩板的挠度、离层空间的体积及注浆量计算
        6.4.1 离层岩板的挠度计算
        6.4.2 离层空间体积计算
        6.4.3 离层注浆量计算
    6.5 离层注浆及效果分析
        6.5.1 离层注浆地表沉陷观测成果分析
        6.5.2 离层注浆减沉效果评价
    6.6 未注浆和注浆后地表下沉最大值力学模型应用
        6.6.1 未注浆地表下沉力学模型应用
        6.6.2 注浆后地表下沉力学模型应用
        6.6.3 多工作面开采离层注浆方法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
作者简介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着及科研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四、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赴波兰考察访问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宽条带全柱开采覆岩破坏机理及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 刘贵.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8)
  • [2]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D]. 苏仲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02)
  • [3]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赴波兰考察访问报告[A].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出访波兰代表团. 中国煤炭学会会讯(第95期), 2000(总第95期)
  • [4]中国煤炭学会一九九七年工作总结和一九九八年工作安排(要点)[A].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煤炭学会会讯(第91期), 1998(总第91期)

标签:;  ;  ;  ;  ;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访问波兰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