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一、土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旻霞,于瑞新,穆若兰,夏素娟[1](2021)在《兰州北山不同海拔3种典型绿化树种光合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因子,准确分析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光合参数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过程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途径。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兰州北山3种典型绿化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在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光响应曲线,并计算3个树种的光能利用效率(LUE)及水分利用效率(WUE)。通过光合生理参数探讨3个树种对不同海拔(1 600、1 800、2 000 m)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分析影响3个树种光合速率(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3种绿化树种在海拔2 000 m处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E),而在海拔1 600 m处具有最大的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2)侧柏、山桃和甘蒙柽柳叶片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都呈现出随海拔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不同树种的气孔限制值(Ls)有显着差异。(3)3树种LUE均表现为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侧柏和甘蒙柽柳的WUE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山桃表现为在海拔1 800 m处WUE最大。(4)侧柏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LUE、WUE呈显着正相关(P<0.05);山桃Pn与Gs、Tr、LUE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WUE呈显着正相关(P<0.05);甘蒙柽柳Pn与LUE、Ts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WUE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分析发现,侧柏耐荫性较强但对光强的适应范围不广,适合栽培在低海拔地区;山桃可以很好利用光能,但其抗旱性能较差;甘蒙柽柳在较大的PAR范围内可以保持良好的WUE,并且其对光能的适应范围较广,可以大面积栽培。

刘萌萌[2](2019)在《穗花狐尾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沉水植物。繁殖速度快,常被用作水域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近年来,室内研究和野外调查均表明该沉水植物具有潜在的耐盐特性,而耐盐能力和机制鲜有研究。本文根据穗花狐尾藻的耐盐特性,研究了盐胁迫后植物体生长变化特点,光合呼吸等生命过程,生理机制应答及转录组调控,为了阐明狐尾藻的盐胁迫响应和抗盐机制。具体结果如下:1、盐度、温度和光照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012盐度组穗花狐尾藻拥有较高的特定生长率,15盐度组的穗花狐尾藻鲜重、株高、叶片数显着低于其他盐度组。水温在530℃范围内,穗花狐尾藻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穗花狐尾藻光饱和点在300350μmol·m-2·s-1,最大生长量在光饱和点附近。2、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盐度胁迫处理前10天,Fo、Fm、Fv/Fm、Fv’/Fm’、YⅡ等光合指标随盐浓度增大而增大,从第15天开始,12盐度组和15盐度组的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第20天时,9盐度组光合作用减弱。直到第25天实验结束时,Fo、Fm、Fv/Fm、Fv’/Fm’、YⅡ等光合指标随盐浓度增大而降低。在盐胁迫的过程中,3和6盐度组光合作用略高于0盐度组。3、穗花狐尾藻低盐度胁迫生理响应:在25天的实验期间内,丙二醛(MDA)含量随盐度增加而增加。参与渗透调节的小分子有机物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随盐度增大含量增加,参与抗氧化防卫的抗氧化活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胁迫第5天时表现出随盐度增加而活性增强,随后在第15天和第25天的监测中,12盐度组和15盐度组均显示减少。4、穗花狐尾藻对低盐度胁迫转录组分析:设置盐度梯度为0盐度组对照,实验组为6盐度,12盐度。6盐度和12盐度分别与0盐度对照组比较,分子功能中的催化活性和结合的上调基因数最多;细胞组分中,细胞膜和细胞膜成分上调表达最多;生物学过程中的细胞进程与代谢进程的上调表达最多。KEGG富集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是上调基因中最丰富的,淀粉和蔗糖代谢的Unigene最多,下调基因中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质的富集程度最大,具有最多基因,其次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基因数量最多。综上,在复盐胁迫条件下,穗花狐尾藻能耐受的最高盐度为12,在3盐度和6盐度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态。当其受到盐胁迫时,会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分泌有机小分子调节细胞膜渗透率,增加抗氧化活性酶对抗氧化应激损伤的活性,用以对应盐胁迫。同时,在转录组水平上,通过上调催化活性和结合基因,保证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本研究从表型,光合作用,生理响应和转录组层面初步探明了穗花狐尾藻的耐盐机制,为其耐盐选育及对低盐度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孙世君[3](2018)在《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北方高寒地区设施黄瓜越冬生产的瓶颈之一就是低地温。较低的根区温度直接影响着根系的生理功能,以及地上部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动。然而,针对设施内地温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根区低温对土壤环境、碳氮代谢等系统性研究尚不完善。此外,对黄瓜栽培中常用的两种砧木嫁接苗也缺少有关根区低温胁迫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以黑籽南瓜嫁接苗、白籽南瓜嫁接苗和‘津优35号’自根苗为试材,设定不同的根区温度(适温(18-20℃)、亚适温(13-15℃)、低温(8-10℃)),系统的探究了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土壤环境、生长发育、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碳代谢和氮代谢的影响,以及不同砧木嫁接苗对根区低温胁迫的响应机理,旨在为设施黄瓜栽培过程中,提高地温和砧木选择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EC值降低,而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升高,同时还抑制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随着根区温度的降低而减少。相同温度处理下,“黑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EC值均高于“白籽”和“自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白籽”和“自根”,同时“黑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高于“白籽”和“自根”。以上研究表明,根区低温改变了黄瓜幼苗的土壤环境,其中“黑籽”土壤环境变化小,土壤酶活性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2)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都受到严重抑制,具体表现为抑制了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叉数。此外,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发现,较低的根区温度还抑制了黄瓜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黄瓜的茎和叶片对15N的吸收征调能力降低,根系对15N的吸收征调能力升高。尤其当根区低温为8℃10℃时,15N利用率依次表现为“黑籽”>“白籽”>“自根”,“黑籽”根系形态指标均高于“白籽”和“自根”,“自根”的最低。(3)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黄瓜根系内SOD、POD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丙二醛含量升高,质膜完整结构遭破坏,电解质渗透率增加,同时,还显着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冷性。“黑籽”根系中的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白籽”和“自根”,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低于“白籽”和“自根”,因此“黑籽”抗低温胁迫能力强于“白籽”和“自根”。(4)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黄瓜地上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以及黄瓜叶片的光合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具体表现根区低温抑制了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而促使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升高。同时根区低温使得黄瓜叶片SPAD值降低,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均随根区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黑籽”SPAD值和各光合参数高于“白籽”和“自根”,同时“黑籽”的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地上部各形态指标也高于“白籽”和“自根”,“自根”的SPAD值、光合参数、地上部形态指标以及干物重含量最低,根冠比最高。(5)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测定黄瓜幼苗叶片中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物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降低,黄瓜叶片光合作用所需的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降低,淀粉、蔗糖及果糖的含量减少;“黑籽”叶片中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及淀粉、蔗糖和果糖含量高于“白籽”和“自根”,由此可见,根区低温抑制了黄瓜幼苗碳代谢所需酶的活性,造成有机物合成减少。其中“黑籽”抗逆性较强、碳代谢所需酶活性较高,因此叶片中碳代谢产物含量高。(6)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测定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主要含氮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根区低温抑制了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氮素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黑籽”叶片和根系中氮素同化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白籽”和“自根”。证明根区低温抑制了黄瓜幼苗氮的同化及转化氮的吸收,为碳代谢提供酶和蛋白质等减少,进而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其中“黑籽”氮代谢水平最高,这有利于株体的形态建成以及其他代谢活动的进行。

李焱,袁雅丽,司剑华[4](2018)在《高寒地区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生长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为促进乌柳在高海拔冻土层地区的生长,在不同的特定气温下,通过使用自控温电热带土壤增温措施对土壤进行增温试验,调查乌柳在不同气温和不同土温下的光合指标,探究不同气温和土温与乌柳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13.884μmol/(m2·s)时的土温和气温分别为17.6℃和22.1℃。最适宜乌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土壤温度范围是15-20℃,气温范围是20-25℃。

袁雅丽[5](2017)在《土壤增温及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对高寒地区林木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证高寒极端气候地区城乡绿化树木的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本研究以青海省天峻县为研究区,采用自控温电热带土壤增温系统增加土壤温度,通过不同增温时间、不同增温梯度以及不同栽培基质配比的试验研究树木成活及生长,结果表明:1.增温时间:在6月7日开始增温榆叶梅、青杨、紫丁香、青海云杉的成活率达到最高,花叶海棠的成活率则在6月14日开始增温达到最高;6月7日增温榆叶梅、青海云杉和花叶海棠的生长量的增长率最大,6月1日开始增温紫丁香、青杨生长量的增长率最大。2.增温梯度:在土壤增温4℃±1℃时,榆叶梅、青杨和青海云杉的成活率都较其他处理高,而花叶海棠,紫丁香在3℃±1℃时成活率较其他处理高。在促进树木生长上,土壤增温4℃±1℃时相对于其他处理对青杨、榆叶梅、紫丁香的生长为最佳处理,3℃±1℃时处理则相对于其他处理对青海云杉和花叶海棠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3.基质配比:采用森林土:泥炭土:腐熟羊粪:本土为1:1:1:2的配比下榆叶梅,花叶海棠的成活率都较其他处理高,而紫丁香、青海云杉与青杨在泥炭土:珍珠岩:腐熟羊粪:本土为2:1:1:2的配比下成活率较其他处理高。在促进树木生长上,泥炭土:珍珠岩:腐熟羊粪:本土为2:1:1:2的处理相对于其他处理对青杨、紫丁香的生长为最佳处理,森林土:泥炭土:腐熟羊粪:本土为1:1:1:2的处理则相对于其他处理对榆叶梅、青海云杉和花叶海棠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综合以上结果,在高寒地区城乡绿化造林中采用自控温土壤增温系统于6月7日开始进行土壤增温并将土壤温度的增加量设置为4℃±1℃,同时采用森林土:泥炭土:腐熟羊粪:本土为1:1:1:2的栽培基质配比方式是提高该地区城乡绿化树木存活率及促进生长的最佳方案。

孙向辉,周丽贞[6](2016)在《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封场覆盖材料、土壤基本性质、填埋气体、垃圾渗滤液、植物品种选择),从垃圾填埋场场地的改良、修复植物的选择、植被修复过程中的科学管养几方面,提出了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建议,并对植被恢复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吴丹[7](2015)在《不同光照、播量和根系温度对工厂化水稻育秧的影响》文中指出水稻(OryzasativaL.)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手段。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是关键,秧苗素质直接影响水稻的机插秧质量。由于南方水稻育秧期,阴雨天气出现几率高,容易造成地表土壤温度低、光线弱等现象,不利于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秧苗的插秧时间和机插质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户大棚育秧方式,开发一种人工调控生长环境、提高秧盘育秧质量和适宜规模化育秧生产的新型育秧方式,对于促进水稻生产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技术探明水稻秧苗生长发育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通过调节育秧环境提高水稻秧苗的素质。为此,本文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中开展了光环境、播量和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以水稻品种南粳5055作为试验材料,在以LED为人工光源的密闭式植物工厂中育秧环境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70±5%、CO2浓度为550 umol mol-1的环境条件,先后设置了不同光密度、光谱分布、播量和根系温度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研究了光密度对水稻秧苗生物量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秧苗株高、生物量、壮苗指数、根系活力随着光密度增加而增大;叶绿素含量随光密度增加而减小;秧苗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随光密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净光合速率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光密度320 μmol m-2s-1的红蓝LED光谱下秧苗生长健壮,且生物量积累较多,是工厂化育秧适宜的光密度。2.在优选LED光密度的基础上,本试验进一步探讨了 LED光谱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谱分布处理的秧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大于CK(白光)处理。1R1B处理的秧苗株高、地上部鲜重、SOD活性都显着小于2R1B处理;在2R1B处理的基础上添加短波红光和绿光,秧苗的茎粗、白根数、叶面积、SOD、APX、GR活性等指标都大于2R1B处理;R1BR2G处理的鲜重、干重、可溶性蛋白等指标都大于R1BR2G处理。水稻秧苗偏好红光,且添加短波的红光或绿光有利于秧苗生长,生物量积累较多,秧苗长势较好。3.在优选LED光谱能量组合光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播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增加,秧苗茎粗、叶面积、根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下降的趋势,播量过大并不适合秧苗群体生长。播量80 g/盘的秧苗生长健壮,生物量积累多,是水稻育秧适宜的播量。4.在优选LED光谱能量分布和播量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系增温的秧苗生长明显好于不增温对照;随着根系温度增加,秧苗的茎粗、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过高的根系温度并不适合秧苗生长,其中28℃处理表现最好。在环境温度低于28℃时,增加根系温度可改善秧苗形态建成,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秧苗生物量积累,秧苗生长健壮,有利培育壮苗。综上所述,水稻工厂化育秧适宜的人工光可控环境为光密度为320 μmol m-2 s-1、光谱为红蓝红复合光、播种量80 g/盘和根系温度28 ℃。利用该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的环境控制技术将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工厂化育秧的秧苗素质。

高志新[8](2011)在《蓝蓟(Echium vulgare)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蓝蓟(Echium vulgare)为紫草科(Boraginaceae)蓝蓟属(Echium)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和欧洲,是优良的草本花卉。蓝蓟种籽中富含omega3油脂酸,能促进细胞再生,作用于炎症使细胞间交换更加通畅。《国外医药.药用植物分册》记录蓝蓟花提取物对动物抗焦虑有一定作用。蓝蓟是最近才被人们关注的植物,有很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并且是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在中国有一些地方有所种植,但种植时间不长,而且没有科学系统完善的栽培种植方法,相对而言蓝蓟的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都不高。虽然目前蓝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也有所进展,但由于大田生产上蓝蓟主要依靠种子繁殖,目前国内的各研究机构及个人对油菜、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的栽培方法研究的比较多,对蓝蓟这一新的植物品种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对蓝蓟大田栽培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及栽培措施对蓝蓟栽培产生的影响,旨在找出最佳的蓝蓟栽培措施,为下一步的蓝蓟的种植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进行,试验所需蓝蓟种子由长春金源种子公司提供,通过实验室发芽试验,温室本研究通过对蓝蓟实验室发芽实验,及温室和大田栽培试验对蓝蓟所进行的不同密度、肥效、pH、光照等处理,从性状、生理生化及产量分析等方面系统研究不同处理对蓝蓟生产产生的影响,结果如下:在实验室发芽试验结果中发现:从不同温度处理的发芽指标看,蓝蓟种子在15℃恒温下,光照8h的条件下萌发最早,发芽速度最快,发芽整齐度高,胚根生长量高,萌发效果最好;从不同pH处理的发芽指标看,蓝蓟种子在pH为6.5处理下,光照8h的条件下萌发最早,发芽速度最快,发芽整齐度高,胚根生长量高,萌发效果最好。可得出在光照正常、温度为15℃和pH值为6.5的弱酸性条件下,蓝蓟种子更适合发芽。故建议在蓝蓟育苗中采用与其相适应的发芽条件为好。在温室栽培试验结果中发现:蓝蓟在偏碱性条件下(ph6.0-7.0),水分充足,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株生长速率,叶片长度及宽度增长速度表现优异,并且在产量及品质方面也表现优异,为蓝蓟生产的有利因素。在偏碱条件下(7.0-8.0),植株生长表现不佳,且产量相对较低,但是在种子品质方面表现优异。其中光照的影响,相较其他影响产生的效果较大,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状况,并且对产量及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在大田栽培试验结果中发现:不同栽培措施对蓝蓟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同,在密度大于15-20cm,有利于蓝蓟总生物量的的增加,在施用氮肥的条件下有利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在各个密度处理中净光合速率曲线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在密度为5cm和25cm和施用氮肥和钾肥处理中净光合速率曲线表现为双峰曲线,在各密度处理中净光合速率最大值23.767μmol(CO2)/(m2·s)出现在密度为5cm处理中的10:00时;全天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大值21.32μmol(CO2)/(m2·s)出现在密度为15cm的处理中,在各肥料处理中净光合速率最大值22.367μmol(CO2)/(m2·s)和全天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大值19.50μmol(CO2)/(m2·s)均出现在钾肥处理中;在相同的生育期内随着密度的减小,叶绿素含量逐渐变大,但当种植距离增大到15-20cm时,叶绿素含量趋于一稳定值,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在不同的生育期内密度的变化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所表现出来的规律都是花期和成熟期叶绿素含量最高,苗期次之,收获期含量最少;蓝蓟在不同栽培密度和肥效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蓝蓟在密度为15到20cm及在施用氮肥的条件下,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大将对最终的产量起到积极作用;从不同施肥效果的影响看,氮肥有利于蓝蓟株高的增长;钾肥对各个蓝蓟各个指标包括株高、分枝数、分枝夹角、千粒重、单株粒数、及促脂肪含量增长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并对单株粒数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磷肥对千粒重及脂肪含量的有着积极地影响。氮、磷、钾均对蓝蓟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原因及方向又存在差异,在蓝蓟生理生长期要多施氮肥和钾肥,在生殖生长期要适量的多施磷肥,氮、磷、钾三要素要科学适时适量的施用才能提高蓝蓟的产量和品质。从不同栽培密度的影响看,蓝蓟植株和产量的各项指标随着密度的减小(栽培间隔的增大)而增大,但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增长,趋于稳定,但密度减小,总植株数有所减少,会造成总产量下降。因此要合理的控制密度,建议栽培间隔在20cm左右时,能够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李勇[9](2011)在《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地温是制约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日光温室地温受土壤结构和土壤三相组成即土壤固相、液相、气相影响甚大。团粒结构是良好土壤结构的基础,有机质的重要成分——腐殖质,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且腐殖质大大影响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热特性深受土壤水分影响。本试验以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为处理,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土壤结构、土壤热特性、土壤热通量等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明确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地温的影响,为温室地温的进一步研究和对冬季温室小白菜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土壤团聚体含量影响显着,尤其对粒径较小的团聚体影响较大;对粒径较大的团聚体影响规律不明显。在日光温室中,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导热率、导温率显着减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日光温室5cm地温呈升高趋势。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地表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深层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有机质处理地温日变化的极值出现时间滞后,日较差变小,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阴天时,日光温室地温日变化的日较差变小,但极值出现时刻与晴天并无差别。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日光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在土壤进行负值热交换的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其负值热交换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结果相反;在土壤进行正值热交换的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其值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值最小。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深度的增加,负值热交换最大值和正值热交换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以及热通量正负值相交替出现的时间相对滞后。2.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物理特性的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日光温室土壤液相率显着增高,固相率基本不变,土壤热容量显着增大。土壤导热率和土壤导温率先显着增大,后显着减小。日光温室地温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地温逐渐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含水量处理地温日变化极值时刻出现相对滞后,日较差变小,不同处理的差异不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地温的影响差异逐渐减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逐渐增大。土壤进行负值热交换的阶段,土壤含水量低,其负值热交换较小,土壤含水量高,结果相反;土壤进行正值热交换的阶段,土壤含水量低,正值热交换较小,土壤含水量高,正值热交换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极值出现的时间,以及热通量正负值相交替的时间相对滞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变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差异逐渐减小。日光温室土壤热通量极值出现时刻均早于地温极值出现时刻。3.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日光温室小白菜叶片数差异不大,单株鲜重显着增加,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增加。有机质含量大于2.82%时,单株鲜重增加显着,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未达到显着水平。说明土壤有机质能显着提高日光温室小白菜的产量,在一定含量水平下能显着提高小白菜的品质。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小白菜的叶面积增大、产量增加、Vc含量增高,说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使地温逐渐降低,正好满足小白菜需水量大、喜凉爽气候的特点。土壤含水量为70%-85%,叶面积最大、产量和Vc含量最高;当含水量大于85%时,这些指标开始下降,说明日光温室小白菜冬季生产中,含水量太大,致使地温下降幅度较大,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以土壤含水量为70%-85%为日光温室小白菜冬季生产较适宜的含水量。

付春晓,俞双恩,丁继辉[10](2010)在《农田水位调控对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蒸渗测坑内进行了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位调控试验,根据实测资料研究不同水位调控对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位调控对表层土影响差异较大,受旱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日最高土温与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淹水处理日平均土温比对照处理稍有提高;各处理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和日平均土温大致沿深度递减,且变化规律受到控水水位和气温的影响;控水后,淹水处理日变幅减小,最高土温出现时刻滞后;受旱处理日变幅升高,最高土温出现时刻提前。

二、土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北山不同海拔3种典型绿化树种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选择及样品确定
        1.2.2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1.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1.2.4 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
        1.2.5 资源利用效率的计算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环境因子的变化
    2.2 不同海拔3种绿化树种Pn的光响应变化
    2.3 不同海拔3种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
    2.4 3种树种光能、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2.5 侧柏、山桃和甘蒙柽柳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6 3种树种生理生态因子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海拔下3种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及参数分析
    3.2 海拔梯度上3种树种气体交换参数分析
    3.3 3种树种的光能、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3.4 3种绿化树种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2)穗花狐尾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半咸水水域概况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1 盐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1.2.2 渗透胁迫和植物的渗透调节
        1.2.3 氧化胁迫和抗氧化防卫反应
    1.3 穗花狐尾藻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主要环境因子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植物与实验设计
        2.1.2 实验数据测定与统计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盐度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2.2.2 温度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2.2.3 光照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穗花狐尾藻耐盐性
        2.3.2 穗花狐尾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2.3.3 穗花狐尾藻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
    2.4 小结
第三章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光合系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植物与实验设计
        3.1.2 实验数据测定与统计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盐胁迫下穗花狐尾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2.2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光合放氧活性的影响
        3.2.3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相对电导度测定
        4.1.2 CAT,SOD,POD酶活性的测定,MDA,PRO和可溶性糖含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的影响
        4.2.2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3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叶片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盐胁迫对穗花狐尾藻转录组影响分析
    5.1 穗花狐尾藻转录组数据分析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转录组功能基因注释
        5.2.1 转录组功能注释
        5.2.2 Unigene的 COG功能注释
        5.2.3 Unigene的 GO功能注释
        5.2.4 KEGG代谢通路分析
    5.3 穗花狐尾藻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
    5.5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类
    5.6 讨论
    5.7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根区低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2.2 根区低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2.3 克服根区低温胁迫的方法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1.4.1 根区低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4.2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1.4.3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1.4.4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碳代谢的影响
        1.4.5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氮代谢的影响
    1.5 技术路线
2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
        2.1.2 试验材料及育苗措施
        2.1.3 试验设计
        2.1.4 根区低温控制方法
        2.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期间各处理夜间平均地温及气温变化
        2.2.2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3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2.4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根区低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根区低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3 根区低温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2.4 小结
3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时间
        3.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3.1.3 根区低温控制方法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地上部营养生长的影响
        3.2.2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3.2.3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地上部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地下部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3.3.3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 小结
4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
        4.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4.1.3 根区低温控制方法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2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中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4.2.3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4.2.4 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根区低温处理下黄瓜嫁接苗抗性生理的评价
    4.3 讨论
        4.3.1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4.3.2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3.3 根区低温对不同黄瓜嫁接苗整体抗性的评价
    4.4 小结
5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碳代谢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时间
        5.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5.1.3 根区低温处理方法
        5.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根区低温对黄瓜叶片SPAD值的影响
        5.2.2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5.2.3 根区低温对叶片淀粉、蔗糖及果糖含量的影响
        5.2.4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叶片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参数及SPAD值的影响
        5.3.2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作用酶活性的影响
        5.3.3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产物的影响
    5.4 小结
6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氮代谢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时间
        6.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6.1.3 根区低温处理方法
        6.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根区低温对叶片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6.2.2 根区低温对根系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6.2.3 根区低温对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影响
        6.2.4 根区温度对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影响
        6.2.5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营养器官~(15)N分配和吸收的影响
    6.3 讨论
        6.3.1 根区低温对嫁接黄瓜幼苗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6.3.2 根区低温对嫁接黄瓜幼苗氮代谢产物及分配的影响
    6.4 小结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根区温度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7.1.2 根区温度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7.1.3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7.1.4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碳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7.1.5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高寒地区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生长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方法及指标
        1.4.1 测定方法
        1.4.2 测定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生长的综合影响及其相关性
        2.2.1 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及其相关性
        2.2.2 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气孔导度的综合影响及其相关性
        2.2.3 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蒸腾速率的综合影响及其相关性
        2.2.4 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胞间CO2浓度的综合影响及其相关性
3 结论与讨论

(5)土壤增温及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对高寒地区林木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寒地区造林技术的研究
        1.2.2 土壤增温研究
        1.2.3 土壤改良研究
        1.2.4 温度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区概况
        1.5.1 气候特征
        1.5.2 土壤特征
        1.5.3 植被特征
第2章 不同土壤增温时间对5种树种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数据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增温时间对5种树种的成活率影响
        2.4.2 不同土壤增温时间对5种树种生长的影响
        2.4.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土壤增温梯度对5种树种存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数据统计
    3.4 结果分析
        3.4.1 不同土壤增温梯度对5种树种的成活率影响
        3.4.2 不同土壤增温梯度对5种树种生长的影响
        3.4.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栽培基质对5种树种成活率及生长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设计
    4.3 数据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栽培基质对5种树种的成活率影响
        4.4.2 不同栽培基质对5种树种生长的影响
        4.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版说明
致谢
作者简介

(6)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发展现状
2 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影响因素
    2.1 封场覆盖材料
    2.2 土壤基本性质
    2.3 填埋气体
    2.4 垃圾渗滤液
    2.5 植物品种选择
3 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建议
    3.1 场地改良
    3.2 修复植物选择
    3.3 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科学管养
4 展望

(7)不同光照、播量和根系温度对工厂化水稻育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光谱分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光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播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根系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LED光源在植物工厂中的研究进展
    6 工厂化水稻育秧的前景与展望
    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密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培养环境
        1.2 光谱能量处理
        1.3 生长形态指标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密度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2 光密度对水稻秧苗生物量的影响
        2.3 光密度对水稻秧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2.4 光密度对水稻秧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5 光密度对水稻秧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谱分布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光处理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谱分布对水稻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2 光谱分布对水稻秧苗生物量的影响
        2.3 光谱分布对水稻秧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4 光谱分布对水稻秧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2.5 光谱分布对水稻秧苗叶片酶系活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播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稻品种和生长环境
        1.2 播量试验设置
        1.3 生长形态指标测定
        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量对秧苗株高和叶龄的影响
        2.2 播量对秧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3 播量对水稻秧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2.4 播量对水稻秧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5 播量对水稻秧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根系
        1.2 水稻品种及幼苗培养
        1.3 根系温度试验设计
        1.4 测量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2.2 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2.3 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根冠比和壮苗指数的影响
        2.4 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讨论
    1 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2 播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3 根系温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4 今后的研究设想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蓝蓟(Echium vulgare)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蓝蓟(ECHIUM VULGARE)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1.3.2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1.3.3 水分对植物影响
        1.3.4 土壤pH对植物的影响
        1.3.5 作物栽培密度的研究
        1.3.6 栽培施肥研究概况
        1.3.7 除草剂的选用
第二章 实验室发芽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温度条件对蓝蓟种子发芽的影响
        2.2.2 不同pH值条件对蓝蓟种子发芽的影响
        2.2.3 方差分析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温室栽培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植株苗期生长状况比较
        3.2.2 不同处理植株花期分枝数、总花数比较
        3.2.3 室内考种实验统计及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大田蓝蓟栽培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对蓝蓟生物量的影响
        4.2.2 蓝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4.2.3 不同处理对蓝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对蓝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处理对蓝蓟的株型指标及脂肪含量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株型、千粒重、单株粒数及脂肪含量影响的方差及相关性分析
    4.3 结论与小结
        4.3.1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生物量的影响
        4.3.2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光和特性的影响
        4.3.3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生理指标的的影响
        4.3.4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株型、产量及脂肪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实验室发芽试验
    5.2 温室栽培试验
    5.3 大田栽培试验
        5.3.1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生物量的影响
        5.3.2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光合特性的影响
        5.3.3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生理指标的影响
        5.3.4 不同密度及肥效处理对蓝蓟株型、产量及脂肪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设施园艺的起源和发展
        1.3.2 土壤热量的来源和土壤热特性
        1.3.3 土壤温度与病虫害、其他肥力因素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1.3.4 温室地温的研究
        1.3.5 有机质对土壤理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1.3.6 土壤水分与土壤热特性及地温的关系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有机质的试验设计
        2.2.2 土壤含水量的试验设计
        2.2.3 小白菜的生长管理及测定方法
        2.2.4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3.1.1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3.1.2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1.3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
        3.1.4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
        3.1.5 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地温的影响
        3.1.6 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土壤热通量的影响
    3.2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3.2.1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三相比的影响
        3.2.2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3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
        3.2.4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
        3.2.5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地温的影响
        3.2.6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土壤热通量的影响
    3.3 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对日光温室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3.3.1 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3.3.2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的影响
    4.2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的影响
    4.3 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对日光温室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5.1 土壤有机质对日光温室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5.2 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的影响
    5.3 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对日光温室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农田水位调控对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观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田水位调控对5 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2.2 农田水位调控对深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2.3 土壤温度在农田水位调控下的垂向变化
    2.4 控水前后土壤温度变化
3 结 语

四、土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北山不同海拔3种典型绿化树种光合特性研究[J]. 刘旻霞,于瑞新,穆若兰,夏素娟.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 [2]穗花狐尾藻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机制研究[D]. 刘萌萌.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6)
  • [3]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D]. 孙世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4]高寒地区不同气温和土温对乌柳生长的相关性分析[J]. 李焱,袁雅丽,司剑华.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2)
  • [5]土壤增温及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对高寒地区林木生长的影响[D]. 袁雅丽. 青海大学, 2017(11)
  • [6]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J]. 孙向辉,周丽贞.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9)
  • [7]不同光照、播量和根系温度对工厂化水稻育秧的影响[D]. 吴丹.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8]蓝蓟(Echium vulgare)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D]. 高志新.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0)
  • [9]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对温室土壤特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D]. 李勇.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 [10]农田水位调控对稻田土壤温度的影响[J]. 付春晓,俞双恩,丁继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12)

标签:;  ;  ;  ;  ;  

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