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钙粘蛋白、p27、PCNA在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钙粘蛋白、p27、PCNA在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上皮性钙黏素和p27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凤[1](2020)在《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目的:检测VEGFR3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VEGFR3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收集VEGFR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早期胃癌组织、48例进展期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中VEGFR3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VEGFR3的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1.数据库分析结果VEGFR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VEGFR3高表达组的患者预后比VEGFR3低表达组的预后差。随着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期级别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与对照组(即正常胃粘膜组织)相比VEGFR3的表达水平随之升高。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0%和93.75%)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10%)。在早期胃癌组织中 VEGFR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在进展期胃癌中VEGFR3表达高低仅与胃癌患者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无关;且VEGFR3的高表达组患者生存预后较差。结论:VEGFR3在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表达均上调,且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不良预后有关。第二部分 VEGFR3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和体内动物学实验观察VEGFR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在胃癌细胞系中分别转染VEGFR3的小干扰RNA(siRNA)和过表达质粒,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系中 VEGFR3的表达效果。应用Edu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转染VEGFR3后胃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来检测转染VEGFR3后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VEGFR3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和对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影响。2.体内实验构建以慢病毒为载体的敲低VEGFR3表达的稳转胃癌细胞系(MKN45)并扩增胃癌细胞。通过皮下和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将感染慢病毒的胃癌细胞注射到裸鼠体内。5-8周后观察裸鼠皮下成瘤情况及肿瘤向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来分析VEGFR3在体内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结果:1.RT-q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MKN45和BGC823胃癌细胞分别转染小干扰RNA(siRNA)后,VEGFR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GC803胃癌细胞转染过表达质粒后,VEGFR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VEGFR3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体外细胞学实验表明敲低VEGFR3表达(即转染VEGFR3的siRNA)后明显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换,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凋亡;而VEGFR3过表达(即转染过表达质粒)后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了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换,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凋亡。体内动物实验表明敲低VEGFR3的表达后,裸鼠皮下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皮下瘤的体积和重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小,且包膜浸润情况也减少。在尾静脉注射模型中发现,敲低VEGFR3表达后,肺脏中转移瘤的数目和大小明显减少。结论:体内动物和体外细胞学实验均表明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呈正相关;体外细胞学实验还表明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对胃癌细胞周期的作用集中在从G1期-S期。第三部分 VEGFR3对胃癌细胞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目的:探讨VEGFR3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e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VEGFR3的胃癌细胞系中PI3K/AKT通路,上皮间质转化通路和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细胞中敲低和过表达VEGFR3后,对PI3K/AKT的蛋白表达影响不大,而与磷酸化的PI3K/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敲低VEGFR3的表达,N-钙黏素(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下调,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上调,而过表达VEGFR3后,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钙黏素(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上调;敲低VEGFR3表达后,BLC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BAX、Parp、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过表达VEGFR3后,BAX、Parp、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VEGFR3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影响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通过影响BAX/BCL2和Capase3/PARP两条内源性凋亡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凋亡。第四部分 敲低VEGFR3表达后胃癌细胞中差异基因和信号通路分析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敲低VEGFR3表达的胃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VEGFR3对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寻找影响胃癌治疗策略的新方向。方法:1、对慢病毒转染VEGFR3的胃癌细胞中基因的mRNA进行二代测序分析,筛选出影响显着的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2、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敲低VEGFR3的胃癌细胞中已筛选出的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二代测序结果发现敲低VEGFR3表达后MKN45胃癌细胞有729个上调基因,803个下调基因,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集中在Notch信号通路。2.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敲低VEGFR3表达后,在胃癌细胞(MKN45 和 BGC823)中 CREBBP、DLL4、Hey1、MAML1 和 Nrarp 基因表达下调;这表明下调VEGFR3对Notch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结论:在MKN45胃癌细胞中敲低VEGFR3的表达后对Notch信号通路影响显着,敲低VEGFR3表达,对Notch信号通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五部分 胃癌中VEGFR3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目的:检测早期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VEGF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状态与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的关系,进而探讨影响VEGFR3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早期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中VEGF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VEGF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关系。同时应用MSP技术、RT-q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应用不同浓度5-Aza-CdR药物处理胃癌细胞株(MGC823)前后VEGFR3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早期胃癌组织中VEGFR3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频率(48%)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85%),且VEGFR3蛋白高表达与VEGFR3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密切相关。VEGFR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应用10μmol/L浓度的5-Aza-CdR药物处理胃癌细胞系(MGC823)后,VEGFR3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出现逆转,同时胃癌细胞中VEGFR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结论:早期胃癌组织中,VEGFR3基因启动子的低甲基化状态是VEGFR3过度表达的主要机制,且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使用药物5-Aza-CdR可逆转胃癌细胞的甲基化状态,使VEGFR3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

尧阳扬[2](2020)在《E3泛素连接酶FBXW5失活Hippo通路促进胃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Hippo信号通路异常会导致胃癌发生和进展。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成分主要受泛素-蛋白酶体调控,如LATS1/2激酶结构域PPx Y序基能与WD40结构域直接结合并被泛素化、降解。F-box蛋白家族是SCF(Skp1-Cullin1-F-box protein)E3连接酶复合物中的重要一员,发挥特异性识别底物的功能,FBXW5作为F-box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含有重复的WD40结构片段,然而其在胃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FBXW5与Hippo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或工具分析FBXW5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分析FBXW5与Hippo通路下游相关癌基因表达的关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临床胃癌石蜡样本中各蛋白的表达以及分析裸鼠皮下瘤体中各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新鲜临床标本及裸鼠瘤体中FBXW5的表达,及各样本或细胞中FBXW5蛋白与Hippo通路相关蛋白的调控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探讨FBXW5对Hippo通路相关癌基因的调控作用;免疫荧光法用于探讨YAP1的细胞内定位的改变;Transwell小室试验、细胞划痕试验用于探讨FBXW5对胃癌细胞侵袭或迁移能力的影响;CCK-8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用于研究FBXW5对细胞耐药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分析FBXW5与Hippo通路各核心成分的结合关系;CHX半衰期试验分析FBXW5对LATS1半衰期的影响;体内泛素化试验验证FBXW5对LATS1泛素化过程的促进作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验证FBXW5对移植瘤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BXW5 m RNA和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表达。Western blot实验证明FBXW5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进一步,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FBXW5的临床意义,在发现组,我们纳入了79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结果提示:FBXW5的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8)、分化程度(p=0.042)有关;而后,纳入了120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的验证组实验结果显示:FBXW5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T(p=0.006)以及肿瘤最大径(p=0.002)有关;并且发现组和验证组中FBXW5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均较差(发现组:log-rank p=0.020;验证组:log-rank p=0.025)。细胞功能学实验证实干扰FBXW5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上调FBXW5则相反。且FBXW5诱导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抵抗。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通过对TCGA和GTEx数据库的挖掘和分析提示FBXW5调控Hippo通路下游的靶基因CTGF、CYR-61及c-Myc,随后用荧光定量PCR对这一结果进行了验证。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提示FBXW5对Hippo信号通路存在调控作用,FBXW5促进YAP1蛋白的入核;免疫共沉淀法和体内泛素化实验提示FBXW5与LATS1蛋白存在结合,缩短LATS1蛋白的半衰期,且促进LATS1的泛素化过程;FBXW5沉默将减缓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速率,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分析移植瘤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FBXW5沉默后,CD31、N-cadherin、Ki-67及YAP1蛋白表达降低,为FBXW5在细胞水平表现出的功能及机制提供了佐证。研究结论:FBXW5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导致患者预后不良;FBXW5通过结合并促进LATS1的泛素化和降解失活Hippo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耐药。

杨京彦[3](2019)在《MCM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手术、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的进步,胃癌患者的预后已经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大多数患者,尤其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所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其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早期胃癌的精准的病理诊断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尚不足10%,这表明早期胃癌的诊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胃癌的发生及进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具体过程可分为:正常胃粘膜—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因素都可对其产生影响,导致很多病变的形态不典型;另外,大多数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均基于胃镜活检小标本,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观察视野有限,有时很难准确区分,导致同一例病理标本不同的病理工作者会做出不同的病理诊断。在我国,胃癌多为肠型胃癌。公认的Lauren分型,将胃腺癌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与胃腺癌相关的胃上皮内瘤变以及胃粘膜内癌的早期诊断对胃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胃粘膜低级别瘤变(low grade neoplasia,LGN)与非肿瘤性病变--例如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tic,IM)尤其是复杂肠化修复性增生之间的鉴别、胃粘膜高级别瘤变(high grade neoplasia,.HGN)与胃浸润性粘膜内癌(gastric intramucosal carcinoma,GIC)之间的鉴别均存在很大困难。病理学诊断在形态学上出现难以鉴别的情况时往往会参考相关分子指标检测来辅助诊断。分子检测指标的发展依赖于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相关信号通路的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发现能帮助临床诊断,可以进一步明确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预测胃癌预后的实用指标。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s)是一组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蛋白家族,与DNA复制密切相关。它主要参与DNA复制许可和控制细胞周期进展,是复制准许因子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因此,MCMs蛋白水平能够敏感而特异地反映细胞增殖程度。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7,MCM7)作为MCMs家族的一员,是MCMs蛋白复合体的一部分,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所必需的解旋酶。目前多项研究表明,MCM7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影响转录和细胞增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如前列腺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等中均高表达。它可促进肿瘤增殖、抑制凋亡,还与上述多种肿瘤的转移显着相关,MCM7高表达预示着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但是,MCM7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却很少被提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也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MCM7在胃黏膜病变组织中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CM7的表达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阐明MCM7对胃癌细胞增殖、浸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MCM7参与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可能调节机制。第一章MCM7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研究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不同病理阶段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区分上皮内瘤变与胃粘膜病变中的作用,并探讨MCM7的表达是否与胃癌的多步骤进程有关。研究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3例患者的各类胃粘膜病变的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标本共分6组:胃炎组18例;肠上皮化生组1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 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浸润性粘膜内癌13例;粘膜下浸润性癌2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的MCM7和Ki67表达,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评分。细胞核MCM7和Ki67染色作为阳性。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胃炎组中MCM7和Ki67的表达低于其它组(P0.001),在肠上皮化生组中MCM7和Ki67的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胃浸润性腺癌中MCM7和Ki67表达最高(P<0.05)。在胃粘膜上皮内低级别瘤变、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和粘膜内癌组中MCM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显示胃粘膜低级别瘤变组和粘膜内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CM7表达随肿瘤分级升高而升高,与Ki67呈显着正相关(r=0.940,P<0.001)。而且在部分病例中,一些肿瘤细胞对MCM7有免疫反应,但对Ki67呈阴性。研究结论:MCM7表达有助于对胃黏膜病变的病理分级做由鉴别诊断,联合MCM7与ki67可作为评价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更为敏感的增殖标志物。同时,MCM7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MCM7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第二章MCM7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研究目的:研究MCM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CM7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患者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靶向MCM7基因的siRNA,转染人胃癌细胞,观察敲除MCM7后,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研究方法:1.以58例胃癌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制备蜡块后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计数肿瘤细胞MCM7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据此分组,阳性细胞占计数细胞百分比≤50%为MCM7低表达,百分比>50%为MCM7高表达。分析MCM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体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2.选用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人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一方面通过siRNA干扰降低MCM7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siMCM7组和对照组NC),另一方面,反方向在胃上皮细胞中过表达MCNM7基因(dsMCM7组和对照组NC)。通过CCK-8试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试验、细胞划痕试验等方法检测正常胃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1.MCM7主要表达于浸润性胃腺癌细胞的细胞核中:58例胃癌患者中MCM7低表达17例(29.3%),MCM7高表达41例(70.7%),说明在浸润性胃癌中,多数病例会出现MCM7高表达。同时,MCM7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MCM7的表达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TNM分期越高,其表达的程度越高(P=0.05)。术后总体生存率MCM7高表达的患者明显低于MCM7低表达的患者(P=0.018),说明MCM7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2.CCK-8试验结果表明:沉默MCM7后,细胞增殖能力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在48小时有明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同样,在细胞克隆实验中,沉默MCM7后,细胞克隆数目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结果也提示:相比对照组,siMCM7组的胃癌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与之相反,在胃正常细胞中过表达MCM7后,CCK-8试验表明dsMCM7组增殖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在48、72小时均有显着差异(P=0.0028,P<0.0001);细胞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到克隆数目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同时,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结果也显示,过表达MCM7也可显着促进胃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功能。研究结论:MCM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MCM7高表达的患者,其总体生存率较低。在体外下调胃癌细胞中MCM7的表达,可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产生显着抑制。第三章MCM7对胃癌细胞EMT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目的:研究MCM7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作用以及调节EMT的可能机制,探讨MCM7影响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人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通过siRNA干扰技术降低MCM7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反向在胃上皮细胞中过表达MCM7基因。采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MT相关因子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等蛋白的变化;并进一步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EMT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胃癌细胞siMCM7组:上皮的标志物如E-cadherin的表达显着升高,间质的标志物如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在胃上皮细胞dsMCM7组:E-cadherin的表达显着降低,而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上调。2.PI3K/Akt/mTOR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胃癌细胞siMCM7组中,PI3K蛋白表达降低,Akt和mTOR未见明显变化,而p-Akt和p-mTOR降低。而在胃上皮细胞dsMCM7组中,PI3K蛋白可见表达上调,Akt和mTOR无明显变化,.但p-Akt和p-mTOR可见表达上调。研究结论:MCM7表达与胃癌细胞EMT进程相关。并且MCM7可能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调控EMT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最终影响胃癌细胞体外的侵袭和迁移。

乔冠恩[4](2019)在《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miR-106b-3p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确认miR-106b-3p的差异表达能够影响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黏附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通过Target Scan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预测及验证miR-106b-3p在ESCC调控中的靶基因。最后,深入探讨miR-106b-3p调控ESCC恶性生物学功能的机制。方法:1、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邯郸市第一医院的ESCC组织和癌旁样本3对,应用Agilent miRNAs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2、RT-qPCR检测差异比较大的miR-106b-3p的表达水平;3、RT-qPCR检测miR-106b-3p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MTT-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增殖能力;4、将合成的miR-106b-3p mimics NC、miR-106b-3p mimics、miR-106b-3p inhibitors NC及miR-106b-3p inhibitors转染至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RT-qPCR检测转染效率;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周期实验观察对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对细胞周期、迁移、侵袭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对细胞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对细胞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移实验观察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5、构建ESCC细胞株(ECA109)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移植瘤生长的作用;6、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ZNRF3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转染miR-106b-3p mimics NC、miR-106b-3p mimics、miR-106b-3p inhibitors NC及miR-106b-3p inhibitor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Target Scan预测miR-106b-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06b-3p的靶基因;7、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06b-3p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利用Agilent miRNAs表达谱芯片筛选出62个ESCC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ESCC表达上调的miRNAs 41个,下调的miRNAs 21个;2、RT-qPCR实验结果显示miR-106b-3p在ESCC临床组织样本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其在癌旁中的表达;3、RT-qPCR结果显示miR-106b-3p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中的表达要显着高于其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表达;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的增殖能力要显着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4、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miR-106b-3p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中miR-106b-3p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TT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的增殖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增殖能力显着增强;克隆形成实验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克隆能力显着增强;流式周期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细胞阻滞在G1期,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G1比例显着下调,且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促进p21和p27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抑制p21和p27的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迁移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迁移显着增强;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ESCC细胞株的侵袭能力显着降低,而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的侵袭显着增强;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细胞形态和黏附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抑制ESCC细胞株对collagen I、collagen IV和fibronectin的黏附,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增强对collagen I、collagen IV和fibronectin的黏附;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iR-106b-3p inhibitors能够显着抑制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而miR-106b-3p mimics能够显着促进Snail、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5、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抑制miR-106b-3p的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移植瘤的生长,而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则显着促进移植瘤的生长;6、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ZNRF3在ESCC细胞株(KYSE150、ECA109和EC9706)的表达要显着低于其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转染miR-106b-3p mimic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转染miR-106b-3p inhibitors后,ZNRF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Target Scan预测ZNRF3是miR-106b-3p的潜在靶基因,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ZNRF3是miR-106b-3p的靶基因;7、RT-qPCR结果显示抑制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促进GSK3βm RNA的表达;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促进Wnt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降低GSK3β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示抑制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抑制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上调p-GSK3β蛋白的表达;促进miR-106b-3p的表达可以显着促进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降低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论:1、miR-106b-3p在食管鳞癌临床样本中显着高表达;2、miR-106b-3p可以显着促进食管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周期、迁移、侵袭、黏附及EMT进程;能够显着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3、miR-106b-3p能够靶向作用于ZNRF3;4、miR-106b-3p可以显着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

赵玉峰[5](2019)在《TMPRSS4和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测定子宫内膜癌(EC)标本组织内所含TMPRSS4(跨膜蛋白酶丝氨酸4及E-cad(上皮型钙黏蛋白)的有关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其在患有EC的患者群体中的疾病形成及病情发展中的调控情况,进而有利于患者疾病诊断,同时也有利于评价患者预后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见解。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治疗169例EC患者展开分析,全部入选病例都实施手术疗法,且临床资料数据信息齐备,提取的病变组织均予以蜡块保存。选择免疫组化SP法测定TMPRSS4以及E-cad蛋白分别于EC有关组织当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169例EC标本组织当中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是63.9%(108/169),而在10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组织中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是12.0%(12/100)。因此,TMPRSS4在EC组织当中的检测阳性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的标本组织明显更高,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MPRSS4表达同EC患者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同EC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FIGO分期密切相关。提取的169例EC标本组织当中,低分化组患者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为88.9%,较高-中分化组的59.2%明显更高;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为87.5%,较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6.5%明显更高;Ⅲ-Ⅳ期患者的TMPRSS4检测阳性率为80.3%,较Ⅰ-Ⅱ期组的52.0%明显更高;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EC E-cadherin的检测阳性率为42.6%(72/169),较正常内膜组织的75.0%(75/100)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E-cadherin表达同EC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无明显关联(P>0.05)。但同E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FIGO分期有关。有淋巴结转移EC患者E-cadherin的检测阳性率为17.5%(7/40),较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0.4%(65/129)明显更低;而Ⅲ-Ⅳ期EC的E-cadherin检测阳性率为26.8%(19/71),较Ⅰ-Ⅱ期的54.1%(53/98)明显更低,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MPRSS4与E-cadherin在E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1,P<0.05)。结论:1.TMPRSS4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与E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TMPRSS4和E-cadherin在E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两者都参与了EC的侵袭和转移。3.TMPRSS4很可能成为观察EC恶化程度及预后的新标志物。

刘辉[6](2019)在《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发病隐匿,进展期胃癌预后差。研究发现环状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中药有效成分川楝素具有有效的抗胃癌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circYAP1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CircNet网站筛选出circYAP1,通过qPCR和FISH检测其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2.通过CircNet和Circular RNA Interactome预测出circYAP1与miR-367-5p相结合,通过circRIP实验和环状RNA与miRNA共定位实验对其验证。3.在胃癌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circYAP1的表达,通过CCK-8、EdU、克隆形成、Transwell、细胞营救实验等验证circYAP1对胃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4.通过Targetscan预测P27Kip1是miR-367-5p的靶基因,通过luciferase验证miR-367-5p与P27Kip1的关系,WB验证其表达。5.敲低环状RNA后,用川楝素处理细胞,验证川楝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研究结果:1.qPCR和FISH检测发现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circYAP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ircYAP1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2.过表达circYAP1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肿瘤的生长。敲低circYAP1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功能分析发现circYAP1通过吸附miR-367-5p调控P27Kip1的表达。3.TSN能抑制circYAP1敲低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促进作用,可能与TSN能上调circYAP1的表达有关。结论:circYAP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circYAP1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circYAP1通过吸附miR-367-5p调节P27Kip1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川楝素能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川楝素抗胃癌的机制可能与上调circYAP1和P27Kip1的表达相关。

王娟[7](2019)在《E-cadherin及Wnt相关基因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预后的关联研究》文中提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起源于人卵巢表面上皮。EOC约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的90%,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位居第三位。但在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却占第一位,五年生存率仅40%左右。目前为止,卵巢癌恶性进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钙粘蛋白(Cadherin)是一组Ca2+依赖性跨膜糖蛋白,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是Cadherin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在极化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过程中有主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可以启动Wnt/β-catenin通路信号转导系统,使细胞浆内游离β-catenin水平升高,β-catenin进入细胞核,与核内转录因子T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强因子(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TCF/LEF)家族成员结合,激活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如C-myc、Cyclin-D1。这些靶基因可以做为转录调节因子,进一步调控其它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异常,最终致使细胞癌变以及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因此,E-cadherin基因(CDH1)的异常变异所致的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CDH1启动子区-160C/A、-347G/GA和3’UTR+54C/T遗传性多态位点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了E-cadherin及Wnt信号通路中的β-catenin、C-myc和Cyclin-D1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为探讨卵巢癌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第一部分CDH1 SNP多态性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区-160C/A、-347G/GA和3’UTR+54C/T遗传性多态位点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自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57例,术后标本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证实为上皮性卵巢癌。全部病例均达到3年随访,其中153例达到5年随访时间。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全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DH1基因启动子区-160C/A、-347G/GA和3’UTR+54C/T遗传性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3.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基因型频率观察值和预期值;对照组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SNPs基因型与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57例患者CDH1-347G/GA、-160C/A、3’UTR+54C/T三个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K-M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携带G/G,G/GA和GA/G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分别是9、20和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时间分别是31、48和18个月。与携带G/G基因型的EOC患者相比较,携带GA/G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PFS和OS时间更短(P<0.01);Cox多因素回归显示,调整预后因素后,比较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携带GA/GA基因型的EOC患者有较高的疾病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3.K-M分析结果及Cox多因素回归显示,相对于携带CDH1-160 C/C基因型的病人,携带A/A基因型的EOC患者有明显缩短的PFS时间,统计学差异显着。结论:CDH1-347 GA/GA和-160 A/A多态性与EOC患者预后相关。CDH1-347 GA/GA和-160 A/A多态性可能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第二部分CDH1遗传变异所致的表达改变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目的:1.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其表达的关系;2.明确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115例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初次行手术治疗的EOC患者癌组织,以及同期在本院因非肿瘤因素行手术治疗的60例正常卵巢组织。2.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全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DH1 mRNA表达情况。3.对其中75例随访时间达到60个月的EO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4.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癌组织与对照组正常卵巢组织以及早期癌、晚期癌组织中CDH1 mRNA表达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DH1 mRNA和E-cadherin蛋白的不同表达与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采用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各位点SNPs基因型与CDH1 mRNA以及CDH1 mRNA与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位点SNPs基因型患者CDH1 mRNA表达的差异,对整体检验有差异的SNPs基因型,进行两两成对比较,成对比较显着性以Bonferroni进行调整。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OC患者癌组织CDH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卵巢组织(P<0.01)。分层分析显示早期卵巢癌组织CDH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晚期卵巢癌组织(P<0.01)。2.K-M分析显示,CDH1 mRNA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PFS、OS分别为38、12、38和21个月,以上组间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Cox回归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CDH1 mRNA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复发和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相关分析显示,CDH1启动子区-347G/GA和-160C/A多态与CDH1mRNA的表达明显相关(P<0.01)。Kruskal-Wallis H检验成对比较显示,相对于CDH1-347G/G基因型,GA/GA基因型的EOC组织中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Adj<0.01);相对于CDH1-160 C/C基因型,A/A基因型的EOC组织中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Adj=0.04)。3.K-M分析显示,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低表达、高表达组中,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17和32个月,中位OS分别为3、26和36个月,以上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Cox回归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E-cadherin蛋白高表达,低表达和阴性表达E-cadherin蛋白患者复发风险明显增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4.相关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CDH1 mRNA表达水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相关(P<0.01)。结论:1.卵巢癌组织中CDH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卵巢组织,晚期癌组织中CD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早期癌组织。2.CDH1 mRNA低表达是EOC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CDH1-160A/A和-347 GA/GA遗传多态性与卵巢癌组织中CDH1 mRNA表达明显相关。3.E-cadherin蛋白低表达是EOC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CDH1mRNA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关。第三部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表达水平与EO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75例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初次行手术治疗的EOC患者的癌组织。2.采用Real-time PCR检测75例EOC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情况。3.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4.统计学处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模型,Log-rank检验比较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及其蛋白的不同表达与EO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及其蛋白的不同表达与EOC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采用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E-cadherin蛋白表达与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表达及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表达与其蛋白水平的相关系数。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β-catenin mRNA低表达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25和33个月,高表达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12和27个月,两者相比都具有明显差异(P<0.01);Cox多因素回归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β-catenin mRNA低表达的患者,高表达患者复发、死亡风险明显增加;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myc mRNA低表达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30和34个月,高表达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17和25个月,二者皆存在明显差异(P<0.01);Cox多因素回归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C-myc mRNA低表达的患者,高表达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yclin-D1 mRNA低表达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33和36个月,高表达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17和26个月(P<0.01);相对于Cyclin-D1 mRNA低表达的患者,高表达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2.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蛋白表达与Wnt通路β-catenin、C-myc、Cyclin-D1mRNA相关(P<0.01)。3.K-M生存分析显示β-catenin蛋白高表达、低表达、阴性表达患者PFS分别为15、26和大于32个月,OS分别为20、29和大于36个月,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β-catenin蛋白阴性表达患者,β-catenin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复发、死亡风险明显增加。K-M分析显示C-myc蛋白高表达、低表达、阴性表达患者PFS分别为11、23和32个月,OS分别为21、28和35个月,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C-myc蛋白阴性表达患者,C-myc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复发、死亡风险明显增加。K-M分析显示Cyclin-D1蛋白高表达、低表达、阴性表达患者PFS分别为8、29和32个月,OS分别为20、29和36个月,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Cyclin-D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Cyclin-D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复发、死亡风险明显增加。4.相关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β-catenin、C-myc、Cyclin-D1mRNA各自与其蛋白表达明显相关(P<0.01)。结论: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表达与EOC患者预后相关。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高表达是EOC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2.E-cadherin蛋白表达与β-catenin、C-myc、Cyclin-D1 mRNA表达相关。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表达与EOC患者预后相关。三者蛋白高表达可能是EOC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3.β-catenin、C-myc、Cyclin-D1基因mRNA表达与分别与其蛋白表达相关。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CDH1-347 GA/G和-160 C/A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CDH1转录水平进而影响CDH1蛋白的表达,从而调节下游Wn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EOC患者预后。

靳成娟[8](2018)在《卵巢癌分子分型的预后研究及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卵巢癌是三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约75%的患者就诊时己属晚期(Ⅲ期和Ⅳ期)。浆液性卵巢癌是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亚型,生长速度快,易早期发生腹腔转移,治疗后易产生化疗耐药。卵巢癌患者经过系统全面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仍时时面临复发、转移或死亡的危险,其5年存活率仅在30%左右。卵巢癌预后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和预后检测指标,且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预测卵巢癌临床预后,寻找卵巢癌早期筛查的特异性标志物和新的卵巢癌治疗靶点是目前卵巢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将有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从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对HGSOC进行分子分型,可分为四种亚型:免疫反应性,增殖性,分化性和间质性。免疫反应性亚型主要包括T细胞趋化因子配体和受体,如CXCL11,CXCL10和CXCR3。增殖性亚型的主要代表性分子为HMGA2,SOX11,MCM2,PCNA。分化性亚型主要包括MUC1,MUC16,SLPI。间质性亚型主要有HOX,FAP,ANGPTL2,ANGPTL1。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卵巢癌的分子分型与临床和病理特征有关。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属于免疫反应性,增殖性和分化性等亚型,间质性亚型患者偏少。文献研究显示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本课题组期待利用多种亚型相结合,以大量HGSOC患者的组织芯片(TMA)为载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旨在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本课题组通过分子分型研究,发现不同亚型的卵巢癌其预后有所不同,增殖亚型在预后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显着。PCNA作为卵巢癌增殖亚型的重要代表性分子,可与P15pPA(即KIAA0101)的保守的PCNA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同时,课题组利用基因表达谱测序技术和蛋白质质谱测序技术相结合,发现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输卵管伞中的表达,并且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即KIAA010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低表达患者预后好。KIAA0101主要参与DNA修复损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等。文献报道KIAA0101在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并且KIAA0101过表达具有预后意义。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和既往文献研究,我们猜想,KIAA0101可能在浆液性卵巢癌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且与患者预后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TOR通路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途径。该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重要生理过程。其异常活化与细胞转化,肿瘤发生,肿瘤进展和化疗耐药有关。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包括卵巢癌在内的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信号传导途径中失控最严重的信号通路之一。PI3K/AKT/mTOR通路在卵巢癌中经常被激活,在卵巢癌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且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课题主要探讨卵巢癌分子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亚型标志物对预后的影响,将不同亚型的标志物结合,构建数学模型,预测预后,指导临床治疗。选取增殖亚型代表性分子PCNA的结合分子一KIAA0101,详细研究其在卵巢癌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3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卵巢癌分子分型的预后研究第二部分: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增殖、转移及分子机制研究第三部分: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及分子机制研究第一部分:卵巢癌分子分型的预后研究背景和目的: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近70%的上皮性卵巢癌为HGSOC。目前缺乏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有效筛查方法。目前尚没有可以精确预测HGSOC临床结局的特异性标志物。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对HGSOC进行分子分型,可分为如下4种亚型:免疫反应性,增殖性,分化性和间质性。CXCL11为免疫反应亚型的代表,CXCL11可以与CXCR3受体结合。CXCL11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胃腺癌等不良预后相关,目前CXCL11在HGSOC中尚无研究。HMGA2是增殖亚型的代表。HMGA2是高迁移率A组蛋白质家族的成员,是一种原癌基因,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肿瘤发生。HMGA2在多种人类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UC16属于分化亚型的代表,CA125是MUC16蛋白的重复肽表位,是监测卵巢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MUC16可能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MUC16表达与卵巢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组织芯片(TMA),对HGSOC的分子分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各亚型在HGSOC中的预后效果;通过亚型之间的联系,联合分析多个蛋白的免疫组化结果,建立一种可用于评估HGSOC临床结局的蛋白模型。材料和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制作的3个TMA,对CXCL11,HMGA2,MUC16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情况,划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汇总HGSOC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CXCL11,HMGA2,MUC16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来评估生物标志物表达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根据CXCL11,HMGA2,MUC16的免疫组化和预后之间的关联,将3个指标相互联合,设计一种可用于预后判断的准确性高的蛋白模型。结果:1.HGSOC不同分子分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种分型代表性分子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四种不同强度的染色:无染色,弱染色,中等染色和强染色,其中无染色和弱染色为分子低表达,中等染色和强染色为分子高表达。CXCL11和MUC16表现为细胞质着色,HMGA2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着色。2.3个标记物对HGSOC预后的预测价值CXCL11在HGSOC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其在输卵管伞中的表达。CXCL11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短,低表达组总生存时间长。HMGA2在HGSOC中的表达显着高于输卵管伞。HMGA2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低于HMGA2低表达组。MUC16表达与预后无关。3.推导基于临床预后结局的双蛋白模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CXCL11和HMGA2联合,建立双蛋白模型,用于预测HGSOC的预后。结果显示该双蛋白分子模型是HGSOC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4.双蛋白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为了检测双蛋白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课题组比较了 CXCL11,HMGA2和双蛋白模型对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双蛋白模型预后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64.50%(P = 0.002),AUC为0.694,CXCL11与HMGA2双蛋白模型对HGSOC预后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结论:1.CXCL11在HGSOC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HMGA2在HGSOC中高表达,且与预后相关;MUC16与HGSOC预后无关。2.CXCL11和HMGA2双蛋白模型是HGSOC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CXCL11和HMGA2双蛋白模型有望用于临床,判断HGSOC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第二部分: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增殖、转移及分子机制研究背景和目的:卵巢癌是危害全世界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预后差,这与卵巢癌细胞生长迅速,侵袭能力强、易早期转移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的分子KIAA0101是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分子。已有报道KIAA010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其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卵巢癌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约87%的浆液性卵巢癌病例存在FOXM1通路的异常激活,本课题组前期的表达谱芯片结果也显示FOXM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高表达。FOXM1可以促进恶性转化,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等多个过程。文献研究证明FOXM1在浆液性卵巢癌的增殖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FOXM1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转录调控下游一系列重要基因的表达。通过CHIP-seq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KIAA0101为FOXM1的下游靶基因,但FOXM1对KIAA0101具体的调控方式,调控位点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大量临床标本的KIAA010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分析KIAA010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在卵巢癌细胞系中敲低或过表达KIAAO101,研究卵巢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变化。本研究还通过luciferase,rescue等探究FOXM1调控KIAA0101增殖和转移的具体机制。材料和方法:分别收集浆液性卵巢癌组织(SOC)和良性疾病患者正常输卵管伞组织(FT),使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SOC和FT中KIAA0101的表达。利用本实验室制作的3个组织芯片(TMA),进行KIAA01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AA0101在FT和SOC中的表达及KIAA0101表达与SOC预后的关系。选择多个卵巢癌细胞系(A2780,H08910,SKOV3),构建KIAA0101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感染卵巢癌细胞系,使其低表达或者过表达KIAA0101基因,筛建出稳定细胞系。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系的生长速度,利用平板克隆技术检测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利用western blot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进行测定。利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创伤后的愈合能力,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卵巢癌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探究KIAA0101对卵巢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mblot对EMT相关蛋白进行测定。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FOXM1和KIAA0101的细胞内定位进行研究,观察两者在细胞内的位置。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TMA患者依次进行FOXM1和KIAA0101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利用KMplotter分析FOXM1在大样本卵巢癌中的预后情况。使用FOXM1的小干扰RNA下调卵巢癌细胞系A2780,H08910和SKOV3中的FOXM1,提RNA和蛋白,进行RT-qPCR和w评6816blot实验,检测FOXM1下调后KIAA0101表达变化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TCGA数据库中FOXM1和KIAA0101的mRNA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FOXM1对KIAA0101的调控。利用Ensembl查询KIAA0101的启动子序列,利用Gene Regulation联合文献报道预测FOXM1对KIAA0101潜在的调控序列和位点。将KIAA0101的启动子扩增并克隆到pGL4.26中以产生野生型(WT)启动子。对于突变型(MT)质粒,使用重叠延伸PCR构建。本研究构建了三个经典突变和一个非经典突变(ACHR)。使用Dual-Glo荧光素酶测定系统测量萤光素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挽救实验,观察FOXMI下调是否能恢复KIAA0101上调引起的表型变化,进一步验证FOXM1对KIAA0101的调控。结果:1.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相关KIAA0101在卵巢癌中高表达:RT-qPCR检测发现KIAA0101mRNA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对照中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KIAA0101蛋白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均显着高于在正常对照中表达。KIAA0101的表达与卵巢癌病人的预后相关: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将KIAA0101的表达分为两组,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KIAA0101高表达组预后较KIAA0101低表达组差;KIAA0101高表达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2年和5年生存时间均短于KIAA0101低表达组患者;KIAA0101的表达还与FIGO分期相关。2.KIAA0101增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卵巢癌细胞系高表达KIAA0101后,MTT检测显示生长速度加快,平板克隆提示细胞系克隆形成能力增强。KIAA0101敲除后的卵巢癌细胞系中,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克隆形成能力降低。KIAA0101的表达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利用腺苷对KIAA0101敲低的A2780细胞系进行双阻断,使两组细胞同步化,再进行释放,分别释放Oh,2h,3h和6h,找到KIAA0101发挥作用的时相,结果显示KIAA0101敲低会引起A2780细胞系G1/S期阻滞。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结果提示:KIAA0101干扰后,CCNA2,CCNB1,CCND1,CCNE1表达下调,P27和P21表达上调;KIAA0101过表达后,结果相反。3.KIAA0101增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KIAA0101过表达后,transwell小室显示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速度加快;KIAA0101干扰后,transwell小室显示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且划痕实验的创伤愈合时间显着延长或者不愈合;western blot显示KIAA0101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具体表现为KIAA0101过表达后上皮性标志物E-cad 下调,间质性标志物 N-cad,ZEB1,MMP2,MMP9,Snail 等上调;KIAA0101敲减后,上皮性标志物升高,间质性标志物降低。4.FOXM1调控KIAAO101的表达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FOXMI和KIAA010I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对116例HGSOC患者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FOXM1与KIAA0101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CGA数据库分析示FOXM1与KIAA0101在TCGA卵巢癌中的表具有相关性。用FOXM1小干扰RNA转染卵巢癌细胞系H08910和SKOV3后,FOXMI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下降,同时KIAA010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5.FOXM1转录激活KIAA0101的启动子从而调控其表达我们扩增了 3段含有FOXM1潜在的结合位点的启动子序列,依次为5’转录起始位点上方:544bp(-712/-169),519bp(-2244/-1726),496bp(-2700/-2205)连接到PGL4.26质粒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显示这3个区域中只有496bp(-2700/-2205)被FOXM1激活。利用重叠PCR对496bp(-2700/-2205)的4个可能的结合位点进行突变,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显示只有-2370bp位点突变后荧光素活性显着降低,即-2370bp是FOXM1转录激活KIAA0101的结合位点。6.FOXM1下调可以挽救KIAA0101过表达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促进作用在KIAA0101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中,瞬转FOXM1的小干扰RNA,平板克隆实验显示KIAA0101上调引起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的表型可以被FOXMI的小干扰所消除;transwell小室显示FOX]M1干扰可以挽救KIAA0101过表达引起的卵巢癌细胞的迁移、浸润能力的改变。相反,KIAA0101小干扰RNA可以消除部分FOXM1过表达引起的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浸润能力的变化。结论:1.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输卵管伞的表达,且其高表达提示预后差。2.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的增殖能力和转移能力。3.FOXM1通过转录调控KIAA0101从而促进其增殖和转移能力。第三部分: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及分子机制研究背景和目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顺铂、紫杉醇化疗是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过去的几十年,卵巢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主要由于卵巢癌细胞易产生原发性或继发性化疗耐药,病情缓解后易复发。文献报道KIAA0101与肝癌的阿霉素耐药和食管癌的顺铂耐药相关,目前尚不明确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化疗耐药中是否发挥作用。PI3K/AKT/mTOR通路在卵巢癌中通常存在异常激活,具体机制未明。自噬是细胞内重要的代谢途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目前KIAA0101与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深入探讨KIAA0101对PI3K/AKT/mTOR通路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此外,本研究利用数据库己有的大规模数据进行共表达分析,构建KIAA0101调控的下游分子网络。KIAA0101的化疗耐药及分子机制研究为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材料和方法:对卵巢癌细胞施加一定浓度梯度的顺铂刺激,利用western blot观察KIAA0101的表达是否随着加药浓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给细胞顺铂刺激后,观察KIAA0101敲除后卵巢癌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MTT检测KIAA0101干扰或者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顺铂化疗的影响。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KIAA0101干扰对卵巢癌细胞顺铂刺激的影响。检测KIAA0101是否调控PI3K/AKT/mTOR通路。观察KIAA0101是否影响卵巢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加药后卵巢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KIAA0101对卵巢癌细胞系自噬能力的影响。此外,利用western blot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凋亡方面,分析PARP,Cleaved PARP,Caspase 9,Cleaved caspase9,Caspase7,Cleaved caspase7,Bax 和 Bc12 等的变化趋势;自噬方面,分析 Atg16L1,Atgl2,Atg7,Atg5,Beclinl,P62,LC3 等的改变。最后,利用共表达分析,寻找KIAA0101可能调控的下游分子,并利用western blot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KIAA0101增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的顺铂耐药能力对A2780,HO8910,SKOV3细胞施加顺铂刺激后,western blot显示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KIAA0101表达升高。加药MTT发现,KIAA0101过表达的细胞系对顺铂更加耐受,其半数致死量(IC50)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细胞,KIAA0101敲低后,结果相反。给细胞施加顺铂刺激后,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显示KIAA0101干扰后的细胞对化疗药物更加敏感,趋向于凋亡。耐药平板克隆显示,KIAA0101敲低后,给予梯度浓度的顺铂刺激,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其克隆形成能力显着下降。2.KIAA0101 激活 PI3K/AKT/mTOR 通路KIAA0101过表达后,western blot显示磷酸化的PI3K,AKT,mTOR均上调,KIAA0101干扰后,磷酸化的PI3K,AKT,mTOR均下调。该通路激活后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卵巢癌化疗耐药。3.KIAA0101抑制顺铂介导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的凋亡KIAA0101 过表达后,western blot 结果显不 CleavedPARP,Cleaved caspase 9,Cleaved caspase7,Bax降低,Bcl2升高,细胞凋亡显着抑制,KIAA0101敲除后,促凋亡蛋白Bax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 9,Cleavedcaspase7均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加药的HO8910细胞凋亡率,敲除KIAA0101的HO8910细胞更易发生凋亡。4.KIAA0101抑制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的自噬利用免疫荧光探究KIAA0101对自噬的影响,KIAA0101敲除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自噬小体增加,卵巢癌细胞自噬增强。自噬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IAA0101过表达后,自噬相关蛋白Atgl6L1,Atgl2,Atg7,Atg5,Beclinl,LC3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即KIAA0101过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自噬,KIAA0101敲除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自噬。5.KIAA0101可以调控下游一系列重要分子的表达利用公共数据库GEPIA和Oncomine进行共表达分析,挑选其中相关系数高的 9 个重要分子:KIF23,PCNA,PRC1,CDC25C,UBE2C,TOP2A,Rad51,KIF20A和Aurora A。在干卵巢癌细胞系A2780和HO8910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KIAA0101,利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寻找KIAA0101调控的下游分子网络。结论:1.KIAA0101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顺铂介导的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促进顺铂化疗耐药。2.KIAA0101调控一系列下游重要基因的表达,如KIF23,PCNA,PRC1,CDC25C,UBE2C,TOP2A,Rad51,KIF20A 和 Aurora A。

吕京澴[9](2017)在《SATB1及SATB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学者们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信号通路等做了一系列研究,然而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有效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改变,包括遗传与表观遗传等多个层次,寻找一个较为上游的关键调控因素,对于整个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寻找治疗突破口极有价值。SATB家族包括SATB1及SATB2,可结合特定序列DNA,形成染色质环,为众多基因提供核平台,并招募组蛋白修饰酶及染色质重塑因子,通过改变相应染色质区段的组蛋白修饰状态和染色质构象,发挥着对基因组进行大规模调控的作用。早期的研究认为SATB1/2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分化发育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几年来,人们发现SATB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并且在实体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MT是肿瘤进展过程中的经典改变,同样也存在于结直肠癌中。已知β-catenin是结直肠癌Wnt通路的关键分子,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及侵袭能力相关。有意思的是,研究发现在T细胞中SATB1可与β-catenin形成复合体,使组蛋白H3K9乙酰化,调控下游众多靶基因。那么在结直肠癌中,SATB1是否可以通过β-catenin途径参与EMT相关基因的调控,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的进程呢?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SATB1和SATB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同时,由于SATB2在下消化道组织表达的特异性,我们还研究了其联合CK7、CK20用于鉴别诊断结直肠癌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选取20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标本,包括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癌组织,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80例,远处转移灶癌组织5例,及正常结直肠粘膜5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ATB1及SATB2蛋白在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SATB1、SATB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过表达SATB1,用免疫共沉淀法验证SATB1与β-catenin是否可以形成蛋白复合体,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入核变化,及EMT调控基因Snail,Slug,Twist表达的改变。3.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ATB2、CK20及CK7蛋白在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癌组织,135例非结直肠癌癌组织、9例肠癌远处转移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指标单用及联用的敏感度与特异性。4.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异位表达,及EMT标志物E-cadherin,CK20及Vimentin,SMA,desmin等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ATB1蛋白表达与β-catenin异常定位及EMT标志物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SATB1蛋白与β-catenin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共定位。结果1.结直肠癌中SATB1的表达及意义SATB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为66.5%(133/200),显着高于正常粘膜(28%,14/50);在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率为75%(60/80),显着高于前两组(P=0.000)。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1的高表达均与结直肠癌低分化密切相关,与其他病理因素不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本组结直肠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为:差分化、较深的浸润、远处转移及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而与SATB1表达量无关。2.SATB1影响结直肠癌EMT进程的机制结直肠癌组织中SATB1高表达与β-catenin异常定位密切相关(P=0.0005),并与 E-cadherin(P=0.000)、CK20(P=0.000)低表达,及 Vimentin(P=0.001)高表达相关。SMA及desmin在癌细胞中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过表达SATB1可增加β-catenin核转位,二者形成蛋白复合体,上调下游Snail、Slug及Twist蛋白的表达。同时,细胞形态由上皮细胞形态向间质细胞形态转变。3.结直肠癌中SATB2的表达及意义结直肠癌原发灶中SATB2表达率为61.0%(122/200),低于正常肠粘膜(82%,41/50)。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率为43.8%(35/80),显着低于前两组(P=0.000)。SATB2在结直肠癌原发灶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显着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等不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SATB2表达水平高是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好的独立预测因素(HR=0.685,P=0.012)。4.SATB2作为结直肠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CK20+/CK7-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性为80.5%,特异性为92%;CK20+/SATB2+/CK7-联合检测特异性为98%,敏感性为59%;联合检测CK20+/CK7-或 SATB2+/CK7-,敏感性为 88%,特异性为 90%。SATB2 与 CK20//CK7联用显着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SATB2在卵巢原发性肿瘤中仅1例为弱阳性表达(4.4%,1/23),在其余22例中均为阴性表达,在5例卵巢原发粘液性肿瘤中为阴性。4例CK20-/CK7-表型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灶癌组织均表现为SATB2阳性表达。另外,在3例阑尾黏液腺癌中SATB2均为阳性表达。结论1.SATB1在结直肠癌中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其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密切相关。2.SATB1可通过促进β-catenin蛋白入核,并与之结合形成蛋白复合体,增加下游EMT调控因子Snail、Slug及Twist蛋白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EMT进程。3.SATB2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其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肿瘤发生及转移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且SATB2表达缺失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4.联合检测SATB2+/CK20+/CK7-可显着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特异性。特别是在结直肠癌转移灶及卵巢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SATB2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免疫组化补充指标。同时,SATB2检测阑尾肿瘤有很高的敏感性。

王宝金[10](2017)在《KLF4在卵巢癌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位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2012年全球卵巢癌新发病例52.98万,我国每年卵巢癌新发病例约13.15万,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卵巢癌呈现了治疗性挑战,因为其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并且该病极易发生侵袭、转移,手术难以根除,且术后易复发。肿瘤切除术及术后辅以铂类药物(顺铂)联合紫杉醇为主的基础化疗是标准的卵巢癌治疗方法。但化疗不仅易出现耐药性,而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临床上治疗效果不佳以及预后不良。然而,目前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卵巢癌细胞如何扩散到远处器官的机制并不清楚。因此,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如何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KLF4(Kruppel-like factor 4)是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个转录因子,被称为多能编码干细胞基因之一,它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凋亡及胚胎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转录因子KLF4已被证明在人类癌症中作为一个抑癌基因或癌基因,它的作用取决于细胞的微环境。目前已证实在结肠癌和前列腺癌中,KLF4是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在肺癌、淋巴瘤、宫颈癌、胃癌、肝细胞癌等中,KLF4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在乳腺癌中,KLF4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仍有争议。KLF4在卵巢癌中的功能如何,目前仍不清楚。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巢癌中KLF4的功能是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它通过下调EMT发挥其抑癌基因的作用。EMT(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cell transition)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上转化为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迁移能力的过程,这是肿瘤转移中一个基本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表型及细胞极性的改变,从而获得间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表现出对抗老化及凋亡,并具有从原位迁移侵袭的能力,在基质细胞相互作用下侵袭周围邻近组织,或通过侵入淋巴系统和(或)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并定植于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在EMT过程中伴有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如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上调,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波形蛋白)表达上调,N-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以及转录调控因子Snail(Snail 1和Snail 2)等的活化。在卵巢癌细胞中,KLF4过表达可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EMT。所以,我们推测KLF4低表达有助于卵巢癌的耐药性和转移,因此诱导KLF4表达可能是治疗卵巢癌的一个新方法。在人类不同的癌症中,EMT与肿瘤的耐药性和转移能力有关。EMT是卵巢癌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卵巢肿瘤侵袭、转移等恶性进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KLF4过表达可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APTO-253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美国已经被批准应用于一些实体肿瘤的I期临床试验。既往的研究已证实APTO-253在人类白血病、肾癌等癌细胞系中通过诱导KLF4的表达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因此我们设想在卵巢癌中,小分子诱导剂APTO-253能够诱导KLF4的表达,二者均可增加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的敏感性,调节细胞周期及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停滞,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化疗药物疗效;通过诱导KLF4的表达抑制EMT,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第一部分在卵巢癌细胞中KLF4表达对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研究目的通过研究KLF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LF4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以及用APTO-253诱导KLF4表达或慢病毒载体介导的KLF4过表达的SKOV3及OVCAR3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的治疗反应,探讨在卵巢癌治疗方面诱导KLF4表达是一个新颖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卵巢癌细胞株:自美国菌种中心购买SKOV3和OVCAR3细胞系及HEK293FT细胞。组织标本:16例经病理证实为人卵巢癌标本和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均来自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西南癌症医院。2研究方法(1)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人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KLF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2)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人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KLF4、PCNA的表达水平。(3)通过Kaplan-Meier分析卵巢癌数据库探讨KLF4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4)构建慢病毒载体,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KLF4过表达病毒及空载体转染卵巢癌SKOV3和OVCAR3两种细胞系,用嘌呤霉素筛选后建立稳定的KLF4过表达的细胞系。用不同浓度及不同的化疗药物紫杉醇(20nM、40nM)、顺铂(2μg/ml、4μg/ml)处理已建立的KLF4过表达的SKOV3和OVCAR3细胞系,通过用Caspase3/7系统测试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5)采用Caspase3/7系统测试方法测定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经APTO-253药物诱导后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或顺铂处理的癌细胞凋亡改变情况。(6)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紫杉醇或顺铂处理已建立的KLF4过表达的SKOV3和OVCAR3的细胞系以及经APTO-253药物诱导后SKOV3和OVCAR3卵巢癌细胞中Cleaved-PARP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7)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已建立的KLF4过表达的SKOV3和OVCAR3卵巢癌细胞系以及用APTO-253处理SKOV3和OVCAR3后细胞周期的变化。(8)APTO-253处理SKOV3和OVCAR3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6、cMyc及p21的表达水平。3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多组样本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续采用LSD-t两两比较,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在卵巢癌组织中KLF4表达下调,KLF4低表达与卵巢癌高风险有关(1)与对照组相比,在癌症患者卵巢癌组织中KLF4表达显着下降。(2)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人卵巢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KLF4、PCNA的表达变化水平。卵巢癌组织中KLF4表达于细胞核,在正常组织中染色强,但在肿瘤区域染色弱;而细胞增殖标记物PCNA在肿瘤组织中染色强,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染色弱。(3)KLF4低表达与预后不良和高级别卵巢癌患者显着降低的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我们分析了Duke-OVC数据库中的133例卵巢癌患者,其中53例KLF4呈高表达,80例KLF4呈低表达,并且与KLF4低表达的患者相比,KLF4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在415例卵巢癌患者(GSE13876数据库)中208例KLF4呈高表达,207例KLF4呈低表达,KLF4高表达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P<0.05)。此外,与低级别卵巢癌患者相比,高级别患者中KLF4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01)。2慢病毒载体介导的KLF4过表达提高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1)与对照组相比,KLF4过表达的SKOV3细胞中细胞凋亡大约增加2倍。当使用浓度为20nM和40nM的紫杉醇处理后KLF4过表达的SKOV3细胞凋亡大约增加2倍。同样,与对照组相比,KLF4过表达的OVCAR3细胞中细胞凋亡增加约3倍;当用浓度为20nM或40nM紫杉醇处理后KLF4过表达的OVCAR3细胞中细胞凋亡增加小于2倍。经紫杉醇处理后KLF4过表达的SKOV3、OVCAR3细胞中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浓度分别为0、2μg/ml和4μg/ml顺铂处理时,在KLF4过表达的SKOV3细胞中细胞凋亡约增加2倍。与对照组相比,用相同剂量的顺铂处理KLF4过表达的OVCAR3细胞,细胞凋亡大约增加3倍。经顺铂处理后KLF4过表达的SKOV3、OVCAR3细胞中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 APTO-253诱导KLF4表达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APTO-253显着增强紫杉醇或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且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再次证明APTO-253增强紫杉醇或顺铂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APTO-253联合紫杉醇或顺铂更易诱导细胞凋亡。4在卵巢癌细胞中KLF4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KLF4过表达的SKOV3和OVCAR3细胞中KLF4过表达可导致细胞阻滞在G1期。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在KLF4过表达的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和c Myc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2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经APTO-253诱导的SKOV3和OVCAR3细胞中APTO-253抑制细胞周期并导致G1期阻滞,S期和G2/M期细胞显着减少,并且在一个时间依赖性APTO-253处理条件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和cMyc逐渐下调,而p21逐渐上调。结论1、卵巢癌患者中KLF4呈低表达,并且KLF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密切相关。2、首次发现,在卵巢癌细胞中APTO-253能诱导KLF4的表达,并且能够提高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化疗药物顺铂及紫杉醇的疗效。3、首次证实KLF4表达能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和提高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能是治疗卵巢癌的新策略,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靶点。4、在卵巢癌细胞中KLF4是一个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导致细胞凋亡的非常关键的调节基因。第二部分APTO-253诱导KLF4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APTO-253诱导KLF4表达对SKOV3、OVCAR3两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细胞株:自美国菌种中心购买SKOV3和OVCAR3细胞系及HEK293 FT细胞。2研究方法(1)MTT法检测药物APTO-253诱导后SKOV3和OVCAR3两种细胞24h、48h、76h的生长增殖水平。(2)在SKOV3和OVCAR3两种细胞中,用Western blot方法在APTO-253诱导的不同时间点(0h、1h、3h、6h、12h、24h)检测KLF4及PCNA的表达水平。(3)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药物APTO-253诱导后SKOV3和OVCAR3两种细胞的集落形成数目及大小。(4)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药物APTO-253诱导后SKOV3和OVCAR3两种细胞转移能力的变化。(5)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药物APTO-253诱导后SKOV3和OVCAR3两种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6)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TO-253诱导后KLF4的表达情况及SKOV3和OVCAR3细胞中E-cad、N-cad、Snail(slug)、β-caten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7)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KOV3和OVCAR3细胞经APTO-253诱导24h后分别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加入TGF-β30min、60min P-Smad2及Total-Smad2的表达情况。(8)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KLF4过表达SKOV3和OVCAR3细胞中TGF-β诱导30min、60min P-Smad2及Total-Smad2的表达情况。3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APTO-253诱导KLF4的表达显着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卵巢癌细胞经APTO-253诱导后MTT吸光度值下降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h、48h、72h各时间点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Western blot方法在APTO-253诱导的不同时间点(0h、1h、3h、6h、12h、24h)检测KLF4及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随着KLF4表达逐渐升高,PCNA的表达逐渐下降,并且呈时间依赖性。(2)在SKOV3和OVCAR3两种卵巢癌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经APTO-253诱导KLF4表达后形成的集落数量明显下降,SKOV3细胞的实验组集落形成数量为43.333±7.638,对照组集落形成数量为86.667±11.93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集落大小亦明显变小。OVCAR3细胞的实验组集落形成数量为82.333±7.506,对照组集落形成数量为163.667±5.508,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3)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APTO-253诱导KLF4的表达显着降低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经APTO-253诱导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4)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经APTO-253诱导后细胞的侵袭能力显着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PTO-253诱导的KLF4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E-cad、N-cad、Snail2(slug)、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E-cad表达上调,原癌基因β-catenin表达下调,间质细胞表面标志基因N-cad、Vimentin、转录因子Snail(slug)表达下调。(6)KLF4通过抑制TGF-β信号传导Smad途径从而抑制TGF-β诱导的EMT。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APTO-253诱导的KLF4表达对TGF-β信号传导Smad途径中P-Smad2及Total-Smad2的表达情况,发现APTO-253诱导KLF4表达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30min、60min)P-Smad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慢病毒载体介导的KLF4过表达细胞系进行检测P-Smad2及Total-Smad2的表达情况,结果亦显示KLF4过表达的细胞中P-Smad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次证明在卵巢癌细胞中APTO-253可以诱导KLF4表达。2、KLF4在卵巢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抑制了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是细胞生长的负调节剂,显着降低卵巢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3、KLF4可以通过抑制TGF-β信号传导Smad途径从而抑制TGF-β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

二、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上皮性钙黏素和p27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上皮性钙黏素和p27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VEGFR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VEGFR3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三部分 VEGFR3对胃癌细胞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敲低VEGFR3表达后胃癌细胞中差异基因和信号通路分析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五部分 胃癌中VEGFR3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三 结果
    四.讨论
附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2)E3泛素连接酶FBXW5失活Hippo通路促进胃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胃癌治疗靶点的研究概述
    Hippo信号通路概述
    泛素化概述
第一部分 FBXW5 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
    1.引言
    2.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结果
        3.1 FBXW5 在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中广泛表达
        3.2 FBXW5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FBXW5 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耐药
    1.引言
    2.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检验FBXW5 干扰及过表达的转染效能
        3.2 FBXW5 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EMT
        3.3 FBXW5 促进胃癌细胞的耐药
    4.讨论
    5.结论
第三部分 FBXW5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
    1.引言
    2.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FBXW5 调控Hippo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表达
        3.2 FBXW5 在胃癌细胞中调控Hippo信号通路
        3.3 FBXW5 结合LATS1 并促进其降解
        3.4 FBXW5 促进LATS1 蛋白的泛素化
        3.5 阻断LATS1-YAP1 导致FBXW5对Hippo通路的调控丧失
        3.6 裸鼠成瘤实验验证FBXW5 的功能及机制
    4.讨论
    5.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MCM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MCM7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前言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章 MCM7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MCM7对胃癌细胞EMT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Ⅰ
外文论文Ⅱ

(4)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食管鳞癌组织中microRNAs差异表达谱的筛选及研究
    1.1 差异表达谱的筛选
        1.1.1 材料
        1.1.2 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1.1.5 结论
    1.2 食管鳞癌组织miR-106b-3p的研究
        1.2.1 材料
        1.2.2 方法
        1.2.3 结果
        1.2.4 讨论
        1.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iR-106b-3p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1 对体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结论
    2.2 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iR-106b-3p调控食管鳞癌分子机制研究
    3.1 miR-106b-3p的靶基因验证及二者关系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1.5 结论
    3.2 miR-106b-3p对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食管癌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致谢

(5)TMPRSS4和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的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玻片处理方法及步骤
        2.2 切片制作
        2.3 HE染色方法及步骤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
        2.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标准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TMPRSS4在EC及正常内膜组织当中的表达
    2 TMPRSS4 表达同EC患者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见表2、图2)。
    3 E-cadherin在 EC及正常内膜组织当中的表达
    4 E-cadherin表达同EC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见表4、图4)
    5 TMPRSS4同E-cadherin在 EC当中表达的相关性
讨论
    1 EC侵袭转移研究意义及分子标记物
    2 TMPRSS4、E-Cad与 EMT的研究现状
    3 TMPRSS4 同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
    4 TMPRSS4在EC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5 E-cad在 EC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6 TMPRSS4和E-cad在 EC中表达的关系
    7 与EC有关的其他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缩略词表
附图
致谢

(6)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绪论
第一部分 CircYAP1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过表达circYAP1 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敲低circYAP1 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川楝素介导circYAP1 调控胃癌细胞的研究
    引言
    材料及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7)E-cadherin及Wnt相关基因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预后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CDH1 SNP多态性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DH1 遗传变异所致的表达改变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与EO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E-cadherin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卵巢癌分子分型的预后研究及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卵巢癌分子分型的预后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二部分: 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增殖、转移及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三部分: KIAA0101促进浆液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及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科研成果
外文论文Ⅰ
外文论文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SATB1及SATB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第一及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SAT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SATB1影响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SATB2的表达及其联合CK7、CK20在结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2的研究进展
    References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附录

(10)KLF4在卵巢癌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在卵巢癌细胞中KLF4表达对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PTO-253 诱导KLF4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及展望
    一、全文结论
    二、展望
综述 KLF4在卵巢癌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上皮性钙黏素和p27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李秀凤. 山东大学, 2020(04)
  • [2]E3泛素连接酶FBXW5失活Hippo通路促进胃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D]. 尧阳扬. 南昌大学, 2020(08)
  • [3]MCM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D]. 杨京彦. 山东大学, 2019(03)
  • [4]miR-106b-3p靶向ZNRF3调控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研究[D]. 乔冠恩. 苏州大学, 2019(06)
  • [5]TMPRSS4和E-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赵玉峰. 青岛大学, 2019(02)
  • [6]川楝素介导circYAP1调控胃癌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D]. 刘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E-cadherin及Wnt相关基因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预后的关联研究[D]. 王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卵巢癌分子分型的预后研究及KIAA010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调控机制研究[D]. 靳成娟. 山东大学, 2018(12)
  • [9]SATB1及SATB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响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D]. 吕京澴. 南京大学, 2017(01)
  • [10]KLF4在卵巢癌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王宝金. 郑州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上皮钙粘蛋白、p27、PCNA在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