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生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宋庆龄生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宋庆龄临终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论文文献综述)

赵波[1](2021)在《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变化与演进》文中研究指明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随着她的革命、政治活动逐步发展,逐步演进的。从对"联共"不解到理解,进而坚决支持与继承,到秘密帮助中共和共产国际进行革命活动;从号召国民党停止"剿共",积极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到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公开呼吁援助游击队,支持共产党抗战;从决定投身共产党的事业,坚信共产党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关心党的自身建设,清醒地看待共产党的成功与波折,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充满信心。宋庆龄以一生卓越的革命实践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诠释了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最本真和最高远的涵义。

赵波[2](2021)在《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文中提出宋庆龄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虽只有15天党龄,但她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宋庆龄,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举世公认的20世纪伟大女性。她在临终前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共正式党员,虽只有15天党龄,但她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叶介甫[3](2021)在《初心不改入党梦》文中研究表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神圣而崇高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入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要面对无数艰难困苦,而且还要做好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牺牲生命的准备,然而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分子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平建设时期,入党意味着要承担兴国安邦、奉献为民的重要责任,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到鲜红的党旗下,作出自己庄严的承诺。

刘娜[4](2021)在《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生活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下,爱国的主题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发生着历史变迁,呈现出了不同的内涵。她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新中国诞生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了当时的爱国主题就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新中国诞生之后,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巨大转变决定了当时的爱国主题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裕而奋斗。宋庆龄牢牢把握住了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将爱国主义贯穿于毕生的思想理论中,并以此为中心,发散至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呈现出了思想上不断进步、政治上信任共产党、积极投身实践的鲜明特点。本文以此入手,对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在新时期下发挥出其特殊价值。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总结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时代影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宋耀如与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宋庆龄自身革命实践经验的影响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宋庆龄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梳理,以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为时间节点,根据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所展现出的不同诉求,对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逻辑整合,主要分争取民族独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两个层面。第四部分通过对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第五部分是对于新时代下研究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价值分析部分,通过与新的时代背景相结合,阐释在新时代下研究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谢德阶[5](2020)在《新时代宋庆龄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探讨》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探讨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坚定信念的时代意义和宋庆龄事业的时代作用,探索新时代宋庆龄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路径,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弘扬宋庆龄精神、讲好宋庆龄故事、传播好宋庆龄声音;更好的发挥宋庆龄的崇高声誉优势,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大局;更好的继承宋庆龄伟大精神财富,开拓宋庆龄事业发展新局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叶介甫[6](2019)在《初心不改入党梦》文中研究说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神圣而崇高的。革命战争年代,入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它意味着个人不但要面对无数艰难困苦,而且还要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牺牲生命,然而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分子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党的行列。和平建设时期,入党意味着兴国安邦、奉献为民的责任担当,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集合到鲜红的党旗下,作出自己庄严的承诺。当前,拥有9000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我们一同致敬革命先辈的入党梦,体悟

杜立芳[7](2018)在《刘少奇研究史》文中认为“刘少奇研究史”,将对刘少奇生平思想宣传和研究的发生发展、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刘少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进行相关的背景条件分析阐述,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和价值,并将选取代表作,对内容、思想、成就、方法乃至缺陷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和评论,点面结合,是刘少奇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梳理和评介,是展现刘少奇研究的发展史。这个课题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的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耻辱救亡和中国工人运动时代的到来催促对刘少奇这一革命人物的宣传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宣传和研究主要包括:少小时的他评和自评;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中共党内评价;简要的刘少奇传记作品。刘少奇重要着作的出版也有重要宣传和研究意义。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对刘少奇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理论的真实报道和出版宣传,研究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是刘少奇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最初的研究宣传资料,这些研究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革命。《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一文由民国时期创办的《新闻杂志》于1949年4月17日第3卷第1期发表,这篇文章呈现出“篇幅长、详细具体”深度报道的特点,是1949年之前刘少奇评传中引人注目的一篇。此文作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二章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提上日程、炭子冲刘少奇旧居对外开放等等,使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有了可能性,由于刘少奇是不主张对自己的宣传研究的,没有《刘少奇选集》等真材实料做支撑,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科学研究很难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也只能是零星的,多见于一些文章理论的宣传、对刘少奇活动的一些报道和一些老同志对刘少奇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性文章。它们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是开展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一些基础资料。建国后十七年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出政治化倾向明显,研究成果具有预热性、宣传性、不系统性等特点,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上推进和理论上积累的价值。《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编着出的诸多宣传报道性的小册子之一,主要记录了刘少奇在山东的视察情况,是此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刘少奇地域性生平活动报道的小册子。吕振羽、江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记述了刘少奇1942年3月到1942年12月底期间回延安途中革命斗争的历史,展现了英明决断、光辉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是一篇幅较长的回忆文章。这儿都视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三章曲折和歪曲(1966.5-1976.10)。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非法打倒,刘少奇研究多为污蔑伪造不实之词,是“失真”的研究。“失真”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报刊杂志文章对刘少奇的大批判;各类书籍小册子对刘少奇的批判;中共党史书对刘少奇污陷、批判,而此时张志新等喊出人民心声。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具有政治宣传性,歪曲性、粗糙性等特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有不少研究的教训可以记取。《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一书,主要是对炮制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刘少奇叛徒集团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刘少奇很多思想言行进行批判,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批判刘少奇书籍,这里作为评介的代表作。这时大陆外的研究略显客观,如美国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等。第四章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刘少奇百年诞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局面尚未打开,刘少奇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思想、政治、文化等政策环境的改变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正常化、学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后,刘少奇研究的春天开始到来。最初,研究的文章较多,多是纪念性的,或者着重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制造的种种污蔑不实之词,带有拨乱反正、澄清历史是非的性质。由于《刘少奇选集》和他的各种专题文集相继出版,刘少奇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版的书籍逐步增多,研究涉及到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文艺等各方面思想理论。1988年7月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出版,1992年1月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出版,1992年8月王世谊《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出版,1993年4月商孝才《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1月谭献民《刘少奇建党思想与民族传统文化论纲》出版,1996年9月黄峥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出版,1997年7月李万青《刘少奇统战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刘少奇年谱》出版,1998年10月《刘少奇传》出版,等等。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掀起了刘少奇研究和宣传的高潮,研究宣传刘少奇的图书总数达到60种之多。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经历了由比较粗线条的勾画到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真实过程,还原了被歪曲的刘少奇的光辉形象和风貌。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指导思想、领袖的思维逻辑方法和道德风范一览无遗,发挥了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刘少奇在白区》一书,系统地记述了刘少奇在白区的斗争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上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少奇白区工作研究最具权威性和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文中作为刘少奇实践和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一书对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思想理论作深刻、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是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专着,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在众多学术成果中,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最引人瞩目。《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为依据,对人物资料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梳理,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刘少奇传》,以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采访录为基础,记述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反映了刘少奇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文中对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与《刘少奇传》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介。第五章巩固和深化(1999-)。全国各地各类研讨会的举办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等研究平台的搭建,再加上刘少奇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出版,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学术界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向全面和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涵盖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论着具有新领域的开创性,思维角度方式方法都比较新颖,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1999年至今,出版了60多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专着。2001年2月鲁彤等《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出版,2001年12月胡长水等《刘少奇之路: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出版,2005年7月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出版,2006年1月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出版,2008年陈成文等《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出版,2009年1月黄祖琳《刘少奇家世》出版,2011年5月徐占全等主编《工运领袖刘少奇》出版,2014年5月董一冰《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出版,等等。这一时期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纵深性,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学术研讨和成果汇集呈现的常态化,特别是研究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这些特点和价值。《刘少奇家世》一书,探寻了刘少奇家世的渊源历史,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这本书是在对家世人物生平事迹进行仔细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史料价值突显。此书视为代表作分析。《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一书,记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一系列民生思想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研究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第一本专着,开拓了刘少奇思想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和最亲近的人,是刘少奇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对刘少奇宣传和研究贡献卓着,如刘少奇早期的口述资料和生平活动工作笔记,资料、文物的保存和捐赠以及纪念会和研讨会的参加,她还撰写和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访谈论着《王光美访谈录》,主角仍是刘少奇,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论述。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以后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参考,并推动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推陈出新、更出彩出色。

叶维维[8](2016)在《试析21世纪以来的宋庆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庆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独特的政治人物,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和研究热点。21世纪以来,有关宋庆龄的档案文献不断得到发掘和整理,学者们探讨了宋庆龄的思想,分析了宋庆龄的人际关系和党团关系,对有关宋庆龄的一些焦点作了考据。对此进行学术史回顾,可以看出未来研究的难点。因此,学术界尚需进一步加强对宋庆龄与中共关系研究、在中外关系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宋庆龄后半生政治活动的研究,从而将对宋庆龄的研究推向新的学术高度。

徐锋华[9](2012)在《“党外之党员”——宋庆龄与国共两党关系新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庆龄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具有特殊身份的政治人物。她名义上是国民党,但在蒋介石执掌政权后,却不愿站在国民党独裁专制的立场为其效力;她直到临终前才被特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却长期为共产党在国际上募捐支援,并在政治舆论上予以坚实的导向支持。对于国共双方来说,宋庆龄都是事实上的"党外之党员",其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从否定的层面来审视,一个是从肯定的层面来诠释。对于宋庆龄来说,作为外在表象的党员身份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政治理想能否实现。宋庆龄这种复杂的党员身份,看似矛盾,实际上恰真切体现了她的政治信仰和人生抉择。在宋庆龄的心里,国家人民的利益显然是超乎党派利益之上的。

周伟东[10](2012)在《宋庆龄为什么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文中研究表明宋庆龄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择前,她跟共产党有过愉快的合作;选择中,她经过了慎重的思考;选择后,她一心一意跟党走,无怨无悔度一生。去世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选择党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个

二、宋庆龄临终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宋庆龄临终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论文提纲范文)

(1)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变化与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国民党联共——共产党是救活国民党的“新血液”
二、秘密帮助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无疑地是中国内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动力”[11]
三、公开支援共产党———“共产党非但没有被打败,反而成了抗日的先锋”[21]
四、投身共产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34]
五、15天党龄的中共党员———入党“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57]

(2)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论文提纲范文)

并肩战斗,维护国共合作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初步形成
保卫中国同盟 支援中共抗战
致敬中国共产党
永远和党在一起

(3)初心不改入党梦(论文提纲范文)

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
壮志未酬一生奋斗
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4)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2.1 形成过程
        2.1.1 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背景下形成(1911-1915)
        2.1.2 在追随孙中山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发展(1916-1930)
        2.1.3 在与共产党进行亲密合作的时期中成熟(1931-1949)
    2.2 影响因素
        2.2.1 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2.2.2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影响
        2.2.3 宋耀如与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
        2.2.4 自身革命实践与建设实践的影响
3 宋庆龄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实践
    3.1 民族独立思想及实践
        3.1.1 推动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3.1.2 推动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3.1.3 推动开展妇女解放事业
    3.2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及实践
        3.2.1 致力于维护新中国建设所需的和平国际环境
        3.2.2 着眼于探索新中国发展所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2.3 着力于培养新中国的建设者
4 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4.1 思想上不断进步
        4.1.1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4.1.2 从保卫中国同盟到中国福利会
    4.2 政治上信任共产党
        4.2.1 身份——“党外之党员”
        4.2.2 立场——“永远和党在一起”
    4.3 积极投身实践
        4.3.1 创办《儿童时代》
        4.3.2 创办《中国建设》
5 新时代下研究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5.1 有利于新时代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5.2 有利于团结各方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5.3 有利于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5.4 有利于发挥女性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5.5 有利于引导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新时代宋庆龄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好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坚定信念的践行者,引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1. 见贤思齐,筑牢信念之魂。
    2. 举旗指向,引领民心向党。
    3. 践行宗旨,全心全意为民。
二、当好宋庆龄先生享誉世界崇高声誉的传播者,团结全球华人和国际友人共画爱国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
    1. 发挥宋庆龄先生崇高声誉独特优势,助力团结海内外侨胞和构建和谐世界。
    2. 发挥孙中山宋庆龄联结两岸共同感情纽带独特优势,助力开展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
    3. 发挥宋庆龄基金会人民团体独特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开放融合。
三、当好宋庆龄基金会这一宝贵品牌的扞卫者,让宋庆龄公益慈善事业温暖凝聚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
    1. 擦亮宝贵品牌。
    2. 搭好爱心平台。
    3. 打造精品工程。
四、当好宋庆龄提倡创新理念的探索者,推动宋庆龄事业不断发展
    1. 在示范性和实验性要求上努力探索。
    2. 在创新服务方式上努力探索。
    3. 在建设现代化基金会上努力探索。

(6)初心不改入党梦(论文提纲范文)

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
壮志未酬一生奋斗
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7)刘少奇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特定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 第二章
    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准备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山东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在山东》 第四节
    吕振羽、江明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 第三章
    歪曲和曲折(1966.5——1976.1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失真”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 第三节
    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卫东》编辑部《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 第四章
    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条件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陈绍畴与《刘少奇在白区》 第四节
    王世谊与《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刘少奇传》 第五章
    巩固和深化(1999—) 第一节
    1999至今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黄祖琳与《刘少奇家世》 第四节
    董一冰与《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 第五节
    王光美的宣传和回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宋庆龄为什么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择过程
    (一) 选择前 (1921.7-1927.4) :
    (二) 选择中 (1927.4-1949.8)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需待七年期
        1、观望期 (1927.4-1945.11) 。
        2、倾向期 (1945.12-1948.6) 。
        3、选择期 (1949.7-1949.9) 。
    (三) 选择后 (1949.10-1981.5) :
二、选择原因
    (一) 个人因素
        1、家庭背景:博爱与革命的家风熏陶
        2、教育因素:西方民主思想教育
        3、人格因素:严肃、坚忍、爱国
    (二) 社会因素
        1、时代背景:从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
        2、革命形势的发展: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四、宋庆龄临终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论文参考文献)

  • [1]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变化与演进[J]. 赵波.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04)
  • [2]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J]. 赵波. 今日中国, 2021(07)
  • [3]初心不改入党梦[J]. 叶介甫. 民族大家庭, 2021(03)
  • [4]宋庆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D]. 刘娜. 中北大学, 2021(09)
  • [5]新时代宋庆龄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 谢德阶.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4)
  • [6]初心不改入党梦[J]. 叶介甫. 工会信息, 2019(16)
  • [7]刘少奇研究史[D]. 杜立芳. 扬州大学, 2018(07)
  • [8]试析21世纪以来的宋庆龄研究[J]. 叶维维.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6(01)
  • [9]“党外之党员”——宋庆龄与国共两党关系新论[J]. 徐锋华. 史林, 2012(03)
  • [10]宋庆龄为什么选择跟中国共产党走[J]. 周伟东. 文史月刊, 2012(05)

标签:;  ;  ;  ;  ;  

宋庆龄生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