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鲁住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

七鲁住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

一、耆鹿逐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论文文献综述)

白尹豪[1](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郭苏健[2](2017)在《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型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检索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文献,探索其证治规律。2.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指导下,选取加味四神煎和桂枝芍药知母汤,比较二者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差异。方法:1.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选取近30年(1986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发表的有关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痹病”的临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结合中医理论,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治规律。2.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随机分为加味四神煎组和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西医指标CRP、ESR、RF、DAS28,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评价其疗效差异。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证治规律文献研究(1)中医证型分布上,前五位证型有寒热错杂型,风湿热痹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痹型和湿热痹阻型,其中以寒热错杂型最多见,占19.31%。(2)方剂使用上,共有符合条件处方290张,经方占9.85%,时方占12.55%,自拟方占77.65%。(3)药物使用上,共运用264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共33味,如当归,桂枝,黄芪等;对药有独活配羌活,桂枝配白芍等;药物种类归属上,分为十九类药,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这五大类药物使用最为广泛,累计频率81.63%;特殊使用药中,虫类药26味,使用335次;藤类药30味,使用289次。2.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研究(1)治疗总有效率上,加味四神煎组为77.27%,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为71.43%,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西医指标上,(1)改善CRP方面,与治疗前加味四神煎组相比,治疗第6周和12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四神煎组对CRP有降低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善ESR方面,与治疗第12周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桂枝芍药知母汤组在改善ESR方面优于加味四神煎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改善RF方面,与治疗第6周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四神煎组优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第6周和第12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治疗第12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RF有降低作用,加味四神煎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DAS28活动度方面,与治疗前加味四神煎组相比,治疗后6周和12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治疗后6周和12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活动度都有所改善,但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计分上,(1)在改善关节屈伸不利方面,与治疗前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治疗第6周和12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关节屈伸不利有所改善,加味四神煎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2周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四神煎组优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2)在改善关节疼痛、局部发热、关节压痛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第6周和第12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均起到改善作用,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改善晨僵和关节肿胀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12周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加味四神煎组相比,治疗第6周时对于改善关节肿胀,统计学即有意义(P<0.05),桂枝芍药知母汤组和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观测上,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2例,两组均为服药后自行缓解。结论:1.基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辨证分型上寒热错杂型最多见。(2)方剂使用上,自拟方最多。(3)药物使用上,高频单味药有当归、桂枝、黄芪等;高频对药有独活配羌活、桂枝配白芍等;药物类别归属中,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常用;辨证基础上加用虫类药和藤类药,有助于提高疗效。2.加味四神煎和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均有一定疗效。治疗前后西医指标,如CRP、ESR、RF,DAS28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中医症状计分中的症状也有所缓解。桂枝芍药知母汤组在改善ESR方面优于加味四神煎组;加味四神煎组在改善RF和关节屈伸不利方面优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

卢渠[3](2011)在《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祖国医学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根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痹症”、“骨痹”、“膝痹”等范畴。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均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仍无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以仍是公认的骨病难题。由于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本病发病率明显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的人群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75岁以上人群中,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膝骨性关节炎病程长,反复发作,而目前西药的治疗效果欠佳,治疗的副作用较多,花费巨大,这些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我们当前一项紧急而重要的任务。消炎通瘀汤和膝五针是汕头市中医院陈汉龙老中医根据多年治疗湿热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总结,一直以来都是我院治疗湿热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常规。他认为汕头气候潮湿炎热,生活节奏较为紧张,因而认为广东沿海地区人体质普遍以湿热为主,并认为本虚标实,筋失所养,湿热痹阻筋络是广东沿海地区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消炎通瘀汤能清热利湿,佐以活血通络止痛,兼补益肝肾。临床上对前来求诊的湿热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予消炎通瘀汤治疗每获良效。且治疗方法简单、经济,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观察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湿热型KOA患者,分析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寻找出确有实效的经验加以学习继承,用于指导我们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对KOA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处采用WOMAC评分表评分,并以此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以针药并用组为治疗组,塞来昔布胶囊组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WOMAC积分等方面,两组比较P>0.05,两组资料效果无显着差异。针药并用的治疗组具有不错的疗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局部微循环形成,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来达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薛盟举[4](201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内治进展》文中提出

吴志强[5](2010)在《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都伴有严重的关节疼痛,以对称性、进行性和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导致不同程度残废(约1/3会发展为残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为世界公认的临床常见的难治病证,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据世界关节基金会报道,类风湿的发病率在1%~3%之间,调查显示深圳市RA患病率为0.44%,略高于国内结果,但明显低于白种人2.0%,且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1:39,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25-50岁的青壮年为本病的好发年龄。目前西医治疗RA抗炎止痛效果显着,但毒副作用大,几乎没有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是绝对安全的;中医中药汤剂一般以毒性中药抑制免疫为主,但煎煮服用时间均久;针刺疗法虽简单、安全但亦需要病人较久时间的坚持,为此寻找一种结合了药物、经络穴位双重作用且能节省时间的绿色疗法迫在眉睫。研究目的:本课题以50例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R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脊灸治疗组(观察组)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对照组),以评定脊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同时以细胞因子IL-1、IL-15、类风湿因子(RF)、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为实验指标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以期探讨脊灸治疗RA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改善RA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关,为脊灸治疗RA提供临床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以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收集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观察病例分为脊灸治疗组(25例)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25例),其中脊灸组嘱病人裸背俯卧于床上,沿脊柱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自上而下常规消毒皮肤后,沿脊柱正中按条状涂抹姜汁(宽约10cm,高约2cm),其上均匀撒下自制脊灸散(按麝香:公丁香:茺蔚子:威灵仙比例为1:15:15:15进行纳米磨粉),呈线状,然后再贴敷约18cm宽的桑皮纸1条,纸上铺宽5cm、厚2cm上窄下宽的梯形姜泥,最后在姜泥的上面顺次放置手搓梭形艾炷。以线香点燃艾炷的头、身、尾三点,任其自燃自灭。1壮灸完后再换1壮,连续灸完3壮后移去姜泥,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净。灸后局部皮肤红润,4h-6h后起泡(泡的大小、多少因个体略有差异),24h后将泡液放掉,让其自然结痂脱落。每4周1次为1疗程,连续做3个疗程,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嘱病人裸背俯卧于床上,沿脊柱从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自上而下常规消毒皮肤后,从颈部华佗夹脊穴向棘突斜刺至平第五腰椎棘突下,施平补平泻法,施提插捻转泻法,加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天1次,第四周休息一周后继续下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将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得分和实验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组患者(脊灸治疗组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患者对对疼痛的总体评估、患者及医生对关节炎的总体评估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脊灸治疗组ACR70为6例(24%),ACR50为14例(56%),ACR20为4例(16%),无效1例(4%);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组(对照组)ACR70为3例(12%),ACR50为9例(36%),ACR20为11例(44%),无效2例(8%);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红蛋白,IL-1,IL-15、RF、ESR、CRP比较,两组治疗后IL-1、IL-15、RF、ESR、CRP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Hb值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除CRP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灸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有效,脊灸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能使患者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对该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降低IL-I、IL-15、RF、ESR、CRP水平,提升血红蛋白水平,论证了脊灸和针刺夹脊加TDP灯照射均可改善RA患者的免疫系统,且脊灸治疗更简单,更有效,为推广脊灸治疗RA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黄耀德[6](2009)在《我院近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中医处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北京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中药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对我院近十年(1999-2008)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处方进行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辨证组方用药规律,为提高本病辨证论治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针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十年的临床已确诊且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所有住院病例共643例,搜集症状体征,进行分型整理,透过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上的组方规律与实际理论上的相关性,并得出我院专家治疗RA经验用药的结论。结果:(1)643例中,男157例,占24%,女486例,占76%,男:女≈1:3。其中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3.624±14.5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480个月(40年)。平均病程为85.888±87.844个月。(2)舌质红舌178例占27.7%为最多,舌苔黄腻与白腻共占169例居首,脉象最多为弦脉330例。(3)中医证型分布:湿热痹阻型346例占53.8%为最高,寒湿痹阻型86例占13.4%为第二,肝肾阴虚型79例占12.3%为第三,瘀血痹阻型72例占11.2%为第四。(4)治法方面,根据处方出现治法的次数,统计如下:祛湿438次,舒筋通络371次,清热285次,止痛209次,活血化瘀179次,祛风171次,补益肝肾134次。(5)湿热痹阻型出现药物206味,使用超过或等于9次以上的药物共83味药,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薏苡仁、桂枝、川牛膝、白芍、黄柏、白术、知母、茯苓、苍术。寒湿痹阻型共出现药物124味,使用超过或等于10次以上的药物共29味,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桂枝、白术、白芍、防风、茯苓、知母、麻黄、薏苡仁、泽泻。肝肾阴虚型出现药物128味,使用超过或等于10次以上的药物共30味,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川牛膝、白芍、防风、桂枝、茯苓、杜仲、桑寄生、独活、知母。瘀血痹阻型出现药物130味,使用超过或等于7次以上的药物共38味,经降序排列前十味为:炙甘草、白芍、川牛膝、薏苡仁、桂枝、当归、白术、茯苓、黄芪、知母。(6)处方系统提示治法方面,针对所有治法做出现次数的统计,将出现次数由高到低降序排列,出现次数在一百次以上的有:祛湿507次,祛风359次,清热244次,活血化瘀227次,舒筋通络224次,利水消肿207次,健脾137次,止痛104次。(7)处方系统治法与临床治法均服从正态分布,P=0.000<0.001,有统计意义。结论:(1)住院RA患者男女比例1:3。(2)红舌、腻苔提示R A患者多湿多热与阴虚。(3)弦脉提示R A主病痰湿与疼痛,且病位在肝。(4)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最常见,与文献报道一致。(5)RA的治疗原则以祛湿为主,扶正气、护脾胃为辅。(6)治疗湿热痹阻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薏苡仁、茯苓辅以苍术;清热多用黄柏、知母;祛风多用桂枝、防风。寒湿痹阻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薏苡仁、茯苓;发散风寒多用桂枝、防风。肝肾阴虚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茯苓、薏苡仁佐以苍术;发散风邪多用桂枝、防风;化瘀重用川牛膝;补肝肾亦用川牛膝佐桑寄生、独活、杜仲。瘀血痹阻型RA的用药中,祛湿多用薏苡仁、茯苓佐苍术;活血化瘀重用川牛膝配合川芎、丹参、三七等。(7)临床上RA的治法与处方系统的分析结果一致。

吴名波,沈鹰,龙艳[7](2008)在《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其特色性,就中成药在此方面的研制步伐近几年来出现停滞的状态,故从胶囊剂、片剂、针剂、丸剂、合剂、药酒、口服液等方面对中成药治疗RA进行综述。

聂伟[8](2008)在《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定性总结清热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清热方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经文献检索及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37篇,涉及清热方药25种。37项全部为低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清热方药共16种。经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的有3种。IL-1水平改善的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清热方药为痹速清合剂。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风湿Ⅰ号、痹速清合剂、四妙丸清热方分别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三种方案的首选清热方药。痹速清合剂对IL-1水平的改善最有效。其它研究尚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毛毛[9](2008)在《张鸣鹤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文中认为目的:名老中医张鸣鹤教授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多年,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形成了有自己学术见地的思路。本研究拟对张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及治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方法:整理既往临床观察资料,收集文献。结论:张教授提出热毒、湿邪、瘀血相互胶结,阻蔽关节经隧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关键。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活血化瘀、利湿消肿,验之于临床,功效显着。

彭跃钢[10](2006)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认为

二、耆鹿逐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耆鹿逐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4.2 研究的局限性
        4.3 对临床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2.2 盲法实施
        2.3 治疗方法
        2.4 试验过程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3.3 试验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证型分析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1.5 小结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2.4 小结
        3 结果分析
        3.1 试验结果分析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4 疗效机理分析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4.2 灸法作用
        4.3 药物作用
        4.4 穴位作用
        4.5 综合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2)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型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现状
    1 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认识及治疗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1.3.1 汤药
        1.3.2 针刺
        1.3.3 艾灸
        1.3.4 药浴
        1.3.5 中成药
        1.3.6 其他治疗
    2 西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认识及治疗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定义
        2.2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和机制
        2.3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3 少数民族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
        3.1 傣族医学
        3.2 蒙古族医学
        3.3 藏族医学
        3.4 维吾尔族医学
        3.5 彝族医学
        3.6 土家族医学
        3.7 苗族医学
        3.8 壮族医学
        3.9 哈萨克族、侗族及瑶族医学
第二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治规律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检索方法
        1.2.4 中药名称规范化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证型分布情况
        2.2 治疗用药情况
        2.2.1 方剂使用情况
        2.2.2 药物使用情况
    3 分析
        3.1 中医证型分布分析
        3.2 治疗用药情况分析
        3.2.1 方剂使用分析
        3.2.2 药物使用分析
第三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X线分期标准
        1.3.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7.1 脱落判定
        1.7.2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用药方法
        2.1.2 基础治疗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疗效性观测
        2.2.2 疗效性评价
        2.2.3 安全性观测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及分析
        3.1 疗效观测
        3.1.1 两组DAS28活动度比较
        3.1.2 两组CRP、ESR、RF比较
        3.1.3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1.4 两组总疗效比较
        3.2 安全性观测
    4 分析
        4.1 加味四神煎组成及方义
        4.2 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及方义
        4.3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评分表
附录B:中医症状计分表
附录C: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一) 病名的确立及其病因病机
        (二) 治疗原则
    二、现代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三、中医药的现代机理研究
        (一) 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组织形态的影响
        (二) 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骨内压的影响
        (三) 中医药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四) 中医药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五) 中医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六) 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四、现代中医药治疗
        (一) 内治法
        (二) 外治法
        (三) 综合疗法
    五、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含义
        (二) 膝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
        (三) 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四)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五) 膝骨性关节炎的分类
        (六) 膝骨性关节炎的现代医学治疗
        (七)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合格受试病例选择
        (一) 病例来源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病例剔除标准
        (七) 样本含量估算
    二、观察项目及研究方法、分组
        (一) 观察项目
        (二) 研究方法
        (三) 分组
    三、统计学处理
        (一) 数据管理
        (二) 数据分析
        (三) 统计分析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一) KOA病因病机
        (二) 消炎通瘀方的组方特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三) 取穴分析
        (四) 不良反应
        (五) 统计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内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RA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辨证论治
    2.1 寒湿阻络型[1-6]
    2.2 湿热阻经型[1、3-6]
    2.3 痰瘀痹阻型[1、5-6]
    2.4 肝肾亏虚型[1、4、6-7]
3 经验方与专方治疗
4 单方治疗
    4.1 雷公藤
    4.2 毛青藤
    4.3 蚂蚁
5 中成药治疗
6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7 中药剂型进展
    7.1 口服液
    7.2 缓释剂
8 中医药治疗RA的展望

(5)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1、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治疗现状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1 、历代中医名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
    第三节、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沦研究
        1 、艾灸疗法的理论依据
        2 、脊灸的理论依据
        3 、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报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4 、临床疗效评定
        5 、指标检测
        6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和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比较
        3 、疗效比较
    第三节 、讨论
        1、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2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认识
        4 、脊灸的作用机理
        5 、实验室指标的选择
        6 、研究结果
        7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我院近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中医处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病因病机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1.2 近代医家的认识
    2.中医内治法
        2.1 辨证分期分型论治
        2.2 验方专方专药
        2.3 单味中药
        2.4 中成药制剂
    3.中医外治法
        3.1 中药外用治疗
        3.2 针灸及其他综合疗法
    4.总结
第二部分 6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案回顾调研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与分期
        1.2.1 西医RA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
        1.2.5.1 早期
        1.2.5.2 中期
        1.2.5.3 晚期
        1.3 统计方法与分析
        1.3.1 统计方法
        1.3.2 统计分析
    2.统计分析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2.2 病期与病程
        2.3 舌象
        2.4 脉象
        2.5 饮食与睡眠
        2.6 二便
        2.7 证型统计分析结果
        2.8 临床治法的统计
        2.9 各证型用药规律统计
        2.9.1 湿热痹阻型
        2.9.2 寒湿痹阻型
        2.9.3 肝肾阴虚型
        2.9.4 瘀血痹阻型
        2.10 高频次用药规律统计
        2.11 处方分析系统提示结果
        2.11.1 方剂性味频数统计
        2.11.2 方剂归经频数统计
        2.11.3 分析所得治法的统计
        2.11.4 处方系统治法与临床治法的相关性
    3.讨论
        3.1 对RA病因病机的探讨与分析
        3.2 我院证型分布的探讨
        3.3 我院用药特点的探讨
结语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科室工作及学习获奖情况
致谢

(7)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胶 囊
2 片 剂
3 针 剂
4 丸 剂
5 冲 剂
6 合 剂
7 药 酒
8 口服液
9 问题与展望

(8)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一、清热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 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思路
        (一) 清热法的概念
        (二)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念
        (三) 笔者研究思路
    三、古今医家对清热法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四、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循证医学及系统评价
        (二)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清热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三)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清热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 文献纳入标准总指导路线
        (二) 临床研究的收集方法
        (三) 系统评价过程
    二、结果
        (一)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二) 排除文献一般情况
        (三)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四)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五) Meta -分析结果
        (六) 临床终点指标比较
        (七) 敏感性分析
    三、讨论
        (一) 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二) 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 后续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9)张鸣鹤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祖国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动态
    (一) 感染因素
    (二) 免疫因素
    (三) 遗传因素
    (四) 内分泌因素
三、张鸣鹤教授对RA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热毒成因论
    (二) 热毒致痹论
    (三) 热痹疼痛论
    (四) 湿邪、瘀血贯穿始终
四、辨证论治
    (一) 自拟基础方组成及方药分析
    (二) 临证加减
    (三) 作用机理探讨
五、临证体会
    (一)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二) 重用清热解毒,四步四联用药
    (三) 巧妙配伍
    (四) 疗程宜长,坚持守方
六、医案举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耆鹿逐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型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郭苏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12)
  • [3]消炎通瘀汤加膝五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卢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内治进展[J]. 薛盟举.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03)
  • [5]脊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吴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6]我院近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中医处方分析[D]. 黄耀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7]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 吴名波,沈鹰,龙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9)
  • [8]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清热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D]. 聂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9]张鸣鹤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D]. 毛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10]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 彭跃钢. 广西中医药, 2006(04)

标签:;  ;  ;  ;  ;  

七鲁住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