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 和 p53 在胃癌中的表达

p16 和 p53 在胃癌中的表达

一、EXPRESSION OF p16 AND p53 IN GASTRIC CARCINOMA(论文文献综述)

吕星儿[1](2021)在《胃癌预后分子指标ZNF326的发现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胃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五,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三的癌种。它在我国的发病率为第二位、死亡率为第三位。无论是在全球还是我国范围内,胃癌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之一。尽管随着标准术式推广,手术技法日渐纯熟,其它辅助治疗手段的提高,并且在分子机制、治疗选择和理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胃癌治疗水平有所提高,胃癌的预后仍不满意。因此,探寻胃癌发生发展中复杂的分子机制,为胃癌患者发现高效的胃癌诊断、预后评价的分子标志物和寻找靶向治疗的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公共数据库中寻找胃癌预后预测基因,并验证其表达与功能,对未来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胃癌预后预测基因,建立胃癌预后预测模型,以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我们通过GEO、TCGA数据库以及本地测序数据,进行胃癌基因差异表达以及预后预测分析。根据测序及芯片数据结果,选择ZNF326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在TCGA数据库中对其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干细胞指数等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析ZNF32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且对其与患者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并探寻其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与意义。第二部分,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测定ZNF326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和肺转移模型实验,验证ZNF326对胃癌细胞体内功能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研究ZNF326对胃癌细胞EMT表型的影响。结果:1、在公共数据库中,ZNF326无论是在m RNA表达水平还是蛋白表达水平均与胃癌患者预后呈显着负相关,p值均小于0.001,即癌中相对表达较高者预后更好,且为独立于TNM分期的预后影响因子;2、在TCGA数据集中,ZNF326表达与TMB呈正相关(p<0.001,R=0.17),与MSI呈正相关(p<0.001,R=0.28),与基于表达数据所计算出的干细胞指数呈正相关(p<0.001,R=0.23);3、ZNF326在胃癌组织中显着低表达(P=0.008);4、ZNF326是独立的胃癌预后影响因素;5、在体外以及体内功能实验中,过表达ZNF326均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敲除则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6、ZNF326能够影响胃癌细胞EMT表型,过表达ZNF326能抑制胃癌细胞向间充质型转化,反之敲除ZNF326则能够导致胃癌细胞上皮型性状的丢失。结论:1、ZNF326在公开数据库中是一个独立的胃癌预后影响因子;2、ZNF326在胃癌组织中显着低表达,且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3、ZNF326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4.ZNF326与EMT表型相关。

李亚[2](2020)在《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胃癌大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胃癌综合治疗的独特模式。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新加良附方(高良姜、香附、穿山龙)联合化疗针对进展期胃癌较单纯化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和更优的生活质量。机制研究发现新加良附方抗胃癌作用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但其上游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基于前期基础,本研究拟从microRNA角度,深入探讨新加良附方及穿山龙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元对miR-34a/SIRT1/p53通路及miR-34a凋亡相关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和对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明确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的作用机制,为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提供基础研究依据。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明确新加良附方及成分薯蓣皂苷元对人胃癌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基于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明确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抗胃癌作用机制。方法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①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胃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作用,划痕实验检测新加良附方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作用;②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qPCR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miR-34a表达,慢病毒感染构建过表达mi R-34a的胃癌HGC-27细胞,CCK-8方法检测过表达miR-34a胃癌HGC-27细胞增殖功能,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34a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并通过qPCR方法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miR-34a基因水平影响;③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qPCR方法检测过表达miR-34a后HGC-27细胞miR-34a/SIRTl/p53通路及miR-34a靶基因表达水平,qPCR方法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靶基因及Caspase凋亡通路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新加良附方、薯蓣皂苷元对Caspase凋亡通路作用。2.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BSP方法检测胃癌细胞miR-34a甲基化水平,并构建HGC-27胃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5-Aza-CdR组、中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药物干预18天,观察裸鼠一般状态;测量移植瘤长短径,计算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裸鼠生存期;qPCR方法检测miR-34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34a/SIRT1/p53相关蛋白表达及Caspase凋亡通路情况。结果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新加良附方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新加良附方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GC-27、MGC80-3及AGS细胞增殖;新加良附方提高G1期HGC-27细胞,降低G2期细胞;新加良附方可诱导HGC-27及MGC80-3细胞凋亡,其中诱导HGC-27细胞凋亡作用显着;与对照组比较,新加良附方组除24h 4mg/mL浓度外,其余各组均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迁移功能,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新加良附方可显着抑制MGC80-3细胞迁移功能,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浓度新加良附方24h及48h均可抑制AGS细胞迁移;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薯蓣皂苷元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胃癌HGC-27、MGC80-3及AGS细胞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薯蓣皂苷元干预后胃癌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薯蓣皂苷元可诱导HGC-27及MGC80-3细胞凋亡,其中诱导HGC-27细胞凋亡作用显着;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HGC-27、MGC80-3及AGS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细胞GES-1,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过表达miR-34a后,HGC-27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并可显着抑制其迁移能力;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干预后,HGC-27及AGS细胞miR-34a表达水平升高,p<0.01;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过表达miR-34a显着上调p53并下调SIRT1表达水平,可提高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干预可提高p53表达,降低SIRT1表达水平,并可上调Bax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及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VAD-FMK可降低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诱导的HGC-27细胞凋亡;新加良附方作用后可降低Caspase-9、Caspase-3前体水平,升高活化Caspase-3的表达水平;2.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胃癌细胞HGC-27在miR-34a各位点甲基化水平均较高,选取HGC-27细胞构建胃癌荷瘤小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到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及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裸鼠状态较好,反应灵敏,活动及饮食、饮水量正常,5-Aza-CdR组裸鼠一般状态较差。5-Aza-CdR组裸鼠体重于实验给药第8天后逐渐下降,第11天其体重低于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5天,其体重低于模型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及高剂量联合组,p<0.05,第18天,其体重低于其余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Aza-CdR组抑瘤率为32.08%,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联合组抑瘤率为35.00%,高剂量联合组抑瘤率为37.18%,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6.33±10.50天,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新加良附方高剂量组、薯蓣皂苷元组、中剂量联合组及高剂量联合组裸鼠均未出现死亡现象,平均生存时间为57.00±0.00天,具有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的趋势,5-Aza-CdR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40.33±7.37天,生存时间较模型组短。除新加良附方中剂量组外,其余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胃癌miR-34a表达,以联合组作用最为显着;新加良附方中剂量、高剂量、薯蓣皂苷元及高剂量联合组均可显着增加p53蛋白的表达,且药物干预各组均可显着抑制SIRT1 蛋白的表达,可降低 Bcl-2、Survivin 表达,并提高 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 及 Caspase-3 底物 Cleaved PARP 蛋白的表达。结论1.miR-34a表达水平异常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2.新加良附方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调节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其成分薯蓣皂苷元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凋亡相关靶基因及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相关;3.新加良附方联合5-Aza-CdR可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并可改善裸鼠一般状态,有维持体重、延长其生存时间的趋势,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4a/SIRT1/p53通路、miR-34a凋亡相关靶蛋白及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张颖[3](2020)在《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探讨P16、VEGF在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的表达水平,分析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胃ESD术或外科手术,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早期胃腺癌(Early Gastric Adenocarcinoma)的患者,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各30例,并从我院体检中心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P16及VEGF分别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及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组间P16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对比,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正常对照组三组间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P16、VEGF分别在不同年龄、性别、部位、浸润深度(Depth Of Infiltration,DOI)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16、VEGF分别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间的分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P16的低分化腺癌(Poor-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PDA)组与高分化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WD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中分化腺癌(Moderate-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MDA)组分别与低分化腺癌组、高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318,P=0.013<0.05);5.P16在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53.33%、100.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P=0.002<0.01),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VEGF的低分化腺癌组与中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腺癌组分别与低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P=0.041<0.05),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399,P=0.002<0.01);7.VEGF在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5.00%,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4<0.05),脾胃湿热证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5);8.P16与VEGF的表达情况之间呈负相关(rs=﹣0.516,P<0.01)。结论:1.在早期胃腺癌中,脾胃湿热证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脾胃虚弱证,P16的表达在两证型之间则无明显差异;2.P16的低表达与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3.在早期胃腺癌中,P16与VEGF的表达情况之间呈负相关。

刘培[4](2019)在《BTG3及ANR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胃癌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但诊断率低,临床上仍以中晚期胃癌多见,预后差,死亡率高。故仍需要探索新的诊治技术及改善预后的方法。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揭示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分子机制,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生长因子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异常改变,及多种致癌信号通路的异常均参与其发生发展,为筛选胃癌标记物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既往研究及本课题前期试验发现BTG3(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3)低表达存在于胃癌中,细胞功能实验证明了BTG3低表达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抑制胃癌细胞凋亡。另外发现BTG3与多种基因存在相互联系,和miR-106b、Wnt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联系,但之间参与的分子及相关调控机制尚未阐明,需要进一步探讨。本课题前期试验还发现ANRIL(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作为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高表达,可以促进胃癌细胞恶性增殖,和miR-99a有一定的联系,之间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而miR-99a与BMI1(B-cell-specific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1)可能存在调控关系,需进一步证实,另外BMI1属于多梳基因家族成员,与ANRIL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功能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不确定,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需进一步确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恶性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调控联系,并探讨ANRIL与miR-99a、BMI1在胃癌中表达及对胃癌恶性增殖的调控及联系,多线路阐明胃癌增殖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筛选胃癌标记物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一、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组织中BTG3蛋白表达情况,包括120对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同期116例胃镜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石蜡组织及110例胃镜活检浅表性胃炎石蜡组织,并探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H.pylori感染与BTG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2.SGC-7901、MKN-45胃癌细胞系及GES-1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qPCR方法检测细胞中BTG3、miR-106b及wnt1、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表达差异;3.SGC-7901、MKN-45胃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并分别转染miR-106b模拟剂和抑制剂,qPCR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中BTG3、β-catenin蛋白表达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两种胃癌细胞系中miR-106b对BTG3的调控;4.转染miR-106b模拟剂胃癌细胞再转染BTG3质粒DNA,Western blot检测BTG3、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变化。5.使用针对BTG3的质粒DNA及shRNA转染两种胃癌细胞系,q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胃癌细胞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变化。6.应用Weston blot检测GES-1、SGC-7901及MKN-45中磷酸化β-catenin的表达,及BTG3质粒DNA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及MKN-45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变化。二、ANRIL与miR-99a、BMI1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收集外科手术切除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20对,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标本作为对照组,选择SGC-7901、MKN-45胃癌细胞系及GES-1永生化胃壁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qPCR方法检测组织及细胞中ANRIL表达;2.两胃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使用针对ANRIL的shRNA转染细胞,qPCR方法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3.qPCR检测胃癌组织中miR-99a的表达,及敲减ANRIL胃癌细胞中miR-99a的表达;4.敲减ANRIL胃癌细胞再转染miR-99a抑制剂,qPCR检测对miR-99a表达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5.两胃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分别转染miR-99a模拟剂和抑制剂,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BMI1的表达差异。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中miR-99a对BMI1的调控。6.使用针对BMI1的质粒DNA及shRNA转染两种胃癌细胞系,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Notch及mTOR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变化。结果:一、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TG3低表达(P<0.001),BTG3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分期(P=0.041)及肿瘤分化程度(P=0.032)有关,与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本课题组首次分析了胃癌中H.pylori感染与BTG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H.pylori阳性胃癌组织中BTG3蛋白表达率和H.pylori感染阴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qPCR结果示两胃癌细胞系中miR-106表达较高(P<0.001),BTG3表达较低(P<0.001),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表达较高(P均<0.001)。3.调控miR-106b表达中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胃癌细胞中BTG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01),β-catenin蛋白水平增高(P<0.001),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加快(P<0.001),在此基础上再转染BTG3质粒DNA,上述结果逆转。转染miR-106b抑制剂胃癌细胞中BTG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01),β-catenin蛋白水平降低(P<0.001),胃癌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减慢(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后野生型BTG3-3’UTR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1)。4.调控BTG3表达中显示,转染BTG3质粒DNA胃癌细胞BTG3表达上调,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减慢(P<0.001),转染BTG3/shRNA细胞BTG3表达下调,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加快(P<0.001);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两胃癌细胞系中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与人胃粘膜细胞系中相比均较高(P<0.001)。BTG3表达上调后,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相应降低(P<0.001)。BTG3表达下调后,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相应升高(P<0.001)。6.Weston blot检测GES-1、SGC-7901及MKN-45中磷酸化β-catenin的表达,发现胃癌细胞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降低。BTG3质粒DNA转染胃癌细胞上调BTG3后发现磷酸化β-catenin表达相应增加,和胃癌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ANRIL与miR-99a、BMI1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q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ANRIL表达较高(P<0.001,P<0.01),miR-99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低(P<0.01,P<0.001)。2.shANRIL转染胃癌细胞后,qPCR结果示ANRIL表达明显减低,miR-99a表达相应明显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BMI1表达也相应减低,CCK8实验显示敲减ANRIL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减慢(P<0.001)。敲减ANRIL胃癌细胞经miR-99a抑制剂再转染后,qPCR结果示miR-99a高表达水平可被明显降低(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BMI1低表达水平逆转,CCK8结果示胃癌细胞增殖低水平也被逆转(P<0.001)。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miR-99a模拟剂胃癌细胞BMI1蛋白表达水平减低(P<0.001),转染miR-99a抑制剂胃癌细胞BMI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转染miR-99a模拟剂胃癌细胞野生型BMI1-3’UTR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1)。4.转染BMI1质粒DNA的胃癌细胞BMI1表达升高,Notch1、磷酸化mTOR及磷酸化p-70S6K表达相应升高(P<0.001),转染BMI1/shRNA的胃癌细胞BMI1表达降低,Notch1、磷酸化mTOR及磷酸化p-70S6K表达也相应降低(P<0.001)。结论:1.BTG3在胃癌中低表达,与胃癌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系,与H.pylori感染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2.BTG3在胃癌细胞中受miR-106b靶向调控,miR-106b高表达可致胃癌细胞增殖加快,可能通过负调控BTG3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有关。3.胃癌中ANRIL高表达,miR-99a低表达,BMI1高表达,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4.敲减ANRIL后胃癌miR-99a表达升高,胃癌细胞增殖减慢,可能与miR-99a调控BMI1影响Notch1及mTOR信号通路有关。

张国华[5](2019)在《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也是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5年生存率依然不容乐观。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与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RHGAP27P1是假基因来源的lncRNA,位于17q11染色体上,长度为3366bp。预实验发现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处于低表达。但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尚未明确,ARHGAP27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方法:1、通过查找文献,电泳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筛选出lncRNA ARHGAP27P1;通过预实验检测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2、RT-qPCR检测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Log-rank分析ARHGAP27P1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3、采用过表达和敲减实验在体外研究ARHGAP27P1对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4、RT-qPCR筛选ARHGAP27P1调控的下游基因,通过Western blot、FISH、RIP、ChIP等探讨其分子机制。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进一步验证ARHGAP27P1对胃癌形成的影响。结果:1、RT-qPCR结果表明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均处于低表达;病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ARHGAP27P1表达水平均与TNM分期,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负相关。2、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过表达ARHGAP27P1可抑制胃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干扰ARHGAP27P1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3、RT-qPCR鉴定出p15、p16、p57是ARHGAP27P1调控的下游基因;Western blot验证了ARHGAP27P1可影响p15、p16、p57蛋白水平。4、FISH实验显示ARHGAP27P1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表明ARHGAP27P1可能在转录水平发挥作用;RIP实验结果显示ARHGAP27P1主要与JMJD3相结合;ChIP实验发现JMJD3可与p15、p16、p57启动子区域结合。5、Western blot显示,ARHGAP27P1过表达后,H3K27me3蛋白水平降低,p15、p16、p57蛋白水平增加,而ARHGAP27P1过表达并JMJD3干扰后,以上效应可被完全逆转。此外,干扰JMJD3、p15、p16均可逆转ARHGAP27P1的抑癌作用。6、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ARHGAP27P1可明显抑制胃癌的形成。结论: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显着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并且ARHGAP27P1处于高水平的患者总体存活率高于低水平的患者;ARHGAP27P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ARHGAP27P1通过结合JMJD3,介导H3K27me3脱甲基,促进p15、p16和p57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显示ARHGAP27P1可抑制胃癌形成。因此,ARHGAP27P1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标志物。

赵依纳[6](2019)在《膜联蛋白A7通过p21-cyclin/CDK-PCNA-E2F信号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文中提出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胃癌位于我国癌症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化疗作为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存在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以及获得性耐药等问题。分子靶向治疗由于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可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因而成为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因此,寻找阳性表达率高的基因靶点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已成为当前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迫切需要。膜联蛋白(annexin,ANX)是Ca2+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家族,该家族多个成员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转移侵袭及临床进展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该家族成员膜联蛋白A7(ANXA7)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已将ANXA7作为分子靶点,从多种角度探索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方面的作用。p2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作为KIP家族的代表,不仅可以抑制CDK4/6-cyclinD和CDK2-cyclin E复合体的结合,使细胞G1→S期受阻;还可以通过与PCNA相互作用抑制DNA聚合酶延伸DNA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多项研究证实p21的表达失调参与影响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但对于ANXA7与p21在胃癌中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检测ANXA7和p21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而后在体外水平改变ANXA7的表达,检测其对胃癌细胞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初步阐明ANXA7可通过p21-cyclin/CDK-PCNA-E2F信号轴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同时为ANXA7成为临床胃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1组织水平:通过检测ANXA7与p2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NXA7、p2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2细胞水平:通过下调ANXA7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NXA7低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组织水平:于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承德市中心医院共50例胃癌石蜡组织标本及20例新鲜胃癌组织标本,每例标本包含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石蜡组织标本中ANXA7和p2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新鲜组织标本中ANXA7和p21的表达。2细胞水平:(1)体外培养人正常胃粘膜GES-1细胞、人胃腺癌高分化MKN-28细胞、人胃腺癌中分化SGC-7901细胞和人胃腺癌低分化MGC-80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XA7表达最高的一株细胞。(2)将ANXA7表达最高的胃癌细胞分为si-ANXA7组、阴性对照组(si-con)和空白对照组(blank),采用RNA干扰技术将靶向ANXA7的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胃癌细胞,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转染后48h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行抑制效率的鉴定。(3)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5)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p21、PCNA、cyclinD1、cyclin E、E2F1的表达情况。结果:1组织水平:(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ANXA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7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在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ANXA7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p21阳性表达的有10例(24%),p21阴性表达的有32例(76%);8例ANXA7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p21阳性表达的有5例(63%),p21阴性表达的有3例(37%),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ANXA7和p21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79,P<0.05,rs=-0.31)。(2)Western Blot实验结果示,胃癌组织中ANXA7蛋白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21的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水平:(1)胃癌细胞中ANXA7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胃粘膜GES-1细胞中ANXA7的表达,且ANXA7在人胃腺癌低分化MGC-803细胞株中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靶向ANXA7的siRNA可显着抑制ANXA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NXA7表达受抑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si-ANXA7组细胞增殖显着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NXA7表达受抑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si-ANXA7组细胞G1期阻滞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NXA7表达受抑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si-ANXA7组PCNA、cyclinD1、cyclinE、E2F1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ANXA7在胃癌中显着高表达,且其在胃癌中的差异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p21在胃癌中显着低表达,且其在胃癌中的差异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2 ANXA7与p21在胃癌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关系。3 ANXA7可通过调控p21-cyclin/CDK-PCNA-E2F信号轴影响细胞周期,进而促进细胞增殖。

许曼曼[7](2018)在《Krüppel-like转录因子ZNF148在发育与疾病中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转录因子ZNF148属于Krüppel型(Cys2-His2-type)锌指家族,由794个氨基酸组成。ZNF148对转录具有双重作用,可以作为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调控基因转录。ZNF148在人类疾病,尤其是癌症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ZNF48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发育中的作用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ZNF148的同源物ZFP281对于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多能性是必需的。因在本篇研究中,我们将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为模型,并结合生化及基因组学手段探究ZNF148在mESC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了寻找ZNF148相互作用的蛋白,我们实验室纯化了ZNF148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发现了NuRD复合物。我们利用内源性免疫沉淀验证了ZNF148与核小体重构和脱乙酰基复合物(NuRD)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ZNF148截短蛋白证明了其N端1-160aa对于ZNF148和MBD3的相互作用是必要的,而ZNF148与CHD4的相互作用则依赖于ZNF148的528-600aa。为了研究Znf148在mESC中的功能,我们构建了Znf148敲除细胞系。ZNF148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显示ZNF148蛋白能够富集在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志性因子Nanog的启动子处。RNA-seq结果提示在Znf148敲除以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志分子Nanog,Sox2,Oct4在转录水平上并无显着性变化,说明Znf148不参与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我们随后对RNA-seq结果进行的差异性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共有60个基因会呈现差异性表达。其中,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Zscan4家族基因显着下调。有趣的是NuRD复合物已知功能是转录抑制,而敲低其亚基Mbd3与Mta2却能够下调Zscan4家族基因。ZNF148与NuRD复合物是否共同调控Zscan4家族基因的转录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此外,在本篇研究中我们还发现ZNF148在弥散性胃腺癌中高表达,而且ZNF148的表达与胃癌的预后生存率呈现负性相关,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ZNF148敲除的胃癌细胞系,为下一步研究ZNF148-NuRD复合物弥散性胃腺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李晓东[8](2018)在《Bmi-1在胃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40%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癌症第2位和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胃癌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尽管近年来胃癌的死亡率已有显着的下降,但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依旧很低。因此,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目前,胃癌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等常规治疗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寻找新的、具有更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结合位点-1(B-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Bmi-1)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Pc G基因家族成员。人类Bmi-1基因定位在10号染色体短臂(10p11.23),包括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该基因全长约3.4kb,编码分子量为36.8 k Da的蛋白,由326个氨基酸组成。人类和小鼠Bmi-1基因编码的产物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Bmi-1蛋白的氨基端为RING指结构域,具有转录调节作用;中间为“螺旋–转角–螺旋–转角–螺旋–转角基序”结构,为DNA结合结构域,与转录抑制有关;羧基端为PEST序列,与细胞内快速降解有关;氨基端高度保守的RING指结构,与其他RING指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再与其他成分相互结合,抑制其靶基因的转录。Bmi-1蛋白还包含2个核定位信号。Bmi-1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Micro RNA(miRNA)是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人类约有1/3的基因受miRNA调控,每个miRNA可有多个靶基因,而一个靶基因也可受控于多个miRNA,这种复杂的调节网络使miRNA和基因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MiRNA在调节基因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代谢等,与肿瘤的形成亦有较大的关系。每个miRNA可有多个靶基因,而一个靶基因也可受控于多个miRNA,这种复杂的调节网络使miRNA和基因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MiRNA在调节基因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代谢等,与肿瘤的形成亦有较大的关系。许多miRNA被报道于肿瘤细胞系及临床肿瘤组织样本异常表达,部分miRNA参与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另一部分可诱导或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此外,还有一部分miRNA起着致癌和抑癌的双重作用。某些恶性肿瘤中,多种miRNA均可靶向作用调控Bmi-1 m RNA。如miR-15在卵巢癌中可直接下调Bmi-1的表达。Bmi-1作为一种癌基因或许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展。但Bmi-1在胃癌发生发展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本课题围绕Bmi-1在胃癌中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展开,首先针对Bmi-1在恶性肿瘤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开展荟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下实验研究:(1)Bmi-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2)胃癌中miR-15a的表达水平及与Bmi-1表达的相关性;(3)miR-15a调控Bmi-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Bmi-1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的荟萃分析目的:Bmi-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可作为患者的一项预后标志物。在此,我们进行了荟萃分析,以评估Bmi-1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通过搜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这个三个数据库中有关Bmi-1在肿瘤中表达与预后的临床实验(最后的搜索时间为2017年12月)。数据检索和入选文献质量评估由两位作者各自独立完成。Bmi-1阳性或高表达是根据文献提供的临界值定义。通过χ2检验(评估P值)和计算I2统计量,评估统计学异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篇文献,61项研究。共纳入来自十余个国家的846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研究质量的平均评分6.5分。亚组分析表明,Bmi-1高表达与各种肿瘤的不良预后显着相关(HR=1.80,95%CI:1.552.09,P<0.001)。在种族亚族分析中,Bmi-1高表达在中日韩患者中均是一项不良预后因素(HR=2.02,95%CI 1.742.35,P<0.001);而与高加索人种(HR=1.15,95%CI 0.801.67,P=0.448)或其他国家患者(HR=1.51,95%CI 0.693.32,P=0.305)的OS无显着相关性。Bmi-1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短相关,包括胃癌(HR=1.57,95%CI 1.311.89,P<0.001)、食管癌(HR=1.50,95%CI 1.072.08,P=0.019)、肺癌(HR=1.76,95%CI 1.292.41,P<0.001)、宫颈癌(HR=2.81,95%CI 2.283.46,P<0.001)、结直肠癌(HR=2.42,95%CI 1.833.21,P<0.001)及其它肿瘤(HR=2.09,95%CI 1.492.92,P<0.001)。而与头颈部鳞癌(HR=1.45,95%CI 0.902.34,P=0.128)、乳腺癌(HR=1.02,95%CI 0.641.61,P=0.936)和肝癌(HR=1.64,95%CI 0.664.05,P=0.238)患者的OS无显着相关性。在两项乳腺癌研究中,Bmi-1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好。入选文献研究的异质性与出版时间(P=0.560)和肿瘤类型(P=0.334)无关,不存在显着的发表偏倚。结论:Bmi-1高表达与胃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而与头颈部鳞癌、乳腺癌和肝癌患者的OS无显着相关性。总之,Bmi-1对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意义不一致,需通过较大样本进一步分析。第二部分Bmi-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目的:Bmi-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可作为一种肿瘤预后标志物。然而,Bmi-1对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意义不一致,本研究拟通过35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芯片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在大样本高密度肿瘤组织芯片中检测Bmi-1在352名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TCGA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了Bmi-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352名胃癌患者的组织芯片中,Bmi-1蛋白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Bmi-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配对癌旁正常胃组织(P<0.001)。TCGA数据库资料统计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Bmi-1 m RNA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高于配对癌旁正常胃组织(P<0.001)。Bmi-1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Bmi-1高表达、肿瘤体积较大(≥5cm)、病理分级程度较高(ⅢⅣ级)、肿瘤浸润较深(较晚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或转移较多(>70%或较晚的N分期)、远处转移(M1)、AJCC分期较晚均为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ⅠⅡ期胃癌患者的Bmi-1表达水平较ⅢⅣ期患者显着升高(P=0.021)。Ⅱ期胃癌患者的Bmi-1表达水平较Ⅲ期患者显着升高(P=0.035);Bmi-1蛋白高表达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着长于Bmi-1低表达的患者(43.5月vs.24.5月,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中Bmi-1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着长于Bmi-1低表达患者(P=0.007)。结论:Bmi-1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一项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中所用胃癌组织中Bmi-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第三部分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与Bmi-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目的:鉴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Bmi-1表达对胃癌预后判断价值的不一致,我们试图寻找调控Bmi-1表达的上游miRNA,检测候选miRNA和Bm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初筛查找胃癌中可能表达异常的miRNA(包括miR-15a、miR-16和miR-200c)作为候选miRNA。获取21块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PCR检测了胃癌组织芯片中miR-15a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0例胃癌组织芯片中miR-15a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胃癌组织与组织芯片中Bmi-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差异性,进而确定本研究的靶miRNA为miR-15a。通过原位杂交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靶miRNA和Bmi-1在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iR-15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较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显着降低(P=0.0239),而miR-16和miR-200c在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无显着差异;胃癌组织中miR-15a的高表达对应Bmi-1蛋白的低表达;胃癌组织芯片之中,Bmi-1表达水平和miR-15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34,R2=0.22,r=-0.48)。结论:胃癌组织中,Bmi-1表达水平和miR-15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第四部分miR-15a调控Bmi-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miR-15a在胃癌细胞中对Bmi-1的调控机制,及Bmi-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选择两种胃癌细胞株,分别转染入miR-15a;构建了Bmi-1 3’UTR载体,在胃癌细胞株中验证Bmi-1是miR-15a的靶点。通过细胞增殖测定验证外源性Bmi-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方法验证外源性Bmi-1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1.胃癌细胞株中,证实miR-15a通过与Bmi-1 m RNA直接结合负性调控Bmi-1蛋白表达,Bmi-1是miR-15a的靶分子。胃癌细胞株AGS和SNU-5转染miR-15a后增殖速率显着下降(P<0.001);2.外源性miR-15a可通过下调胃癌细胞株中Bmi-1蛋白表达从而降低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结论:在胃癌中,Bmi-1是miR-15a的靶点,受其负性调控。Bmi-1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低表达Bmi-1的胃癌细胞增殖较慢,而高表达的细胞则增殖较快,从而对化疗更敏感,化疗疗效更好。而化疗疗效好和预后较好相关。因此本课题中Bmi-1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部分患者对化疗更敏感。

唐辉蓉[9](2017)在《“深层海水”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的实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联合热疗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皮下SGC-7901移植瘤中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为PDSW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研究探讨PDSW联合热疗的体外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株被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和PDSW组;空白组的培养基不做任何处理,PDSW组在培养基中加入PDSW,生理盐水组则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24小时后,每天分别置于培养箱中,在37℃(持续培养)、40℃热疗6h及43℃热疗1h,在37℃复温后0d、1d、2d、3d,分别绘制胃癌细胞生长曲线,进行MTT检测,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检测各样品细胞中的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 和 P16 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样品细胞中 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 和 P16 蛋白表达。第二部分:研究PDSW联合热疗对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选择4-5周龄的健康裸鼠50只,雌雄各半,将SGC-7901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SGC-7901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长至1cm时,将裸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H20+RT、H2O+40℃、H2O+43℃、PDSW+40℃、PDSW+43℃处理,绘制裸鼠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裸鼠肿瘤组织切片。并提取组织中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裸鼠肿瘤组织中 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P16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TEN、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Vimenti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P16蛋白表达。[结果]第一部分: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抗癌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7℃常规培养条件下,PDSW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当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处理后,其增殖能力受到更明显的抑制。与之相似,对细胞凋亡也出现类似的影响。PDSW联合热疗能使SGC-7901细胞中PTEN、Caspase-3、抑癌基因p53、p21和p16基因和蛋白的上调表达,而抑制 Ki67、COX-2、Bcl-2、NF-κB、survivin 以及 vimentin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基于以上结果,初步断定PDSW联合热疗可以有效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且促进它的凋亡。第二部分:PDSW联合热疗对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7℃常规培养条件下,PDSW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当与热疗联合时,抑制作用显着增强,与第一部分的结果相似,用PDSW联合热疗处理患有胃癌移植瘤的裸鼠,其癌组织中 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明显受抑,而PTE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P16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通过调控促凋亡基因及凋亡抑制基因,从而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基于以上结果得出,PDSW联合热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最终杀死肿瘤细胞,使胃癌得到治疗。[结论]无论是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还是裸鼠中的SGC-7901移植瘤,在常规条件下,PDSW能导致SGC-7901细胞增殖受抑,当与热疗联合进行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更为显着。热疗联合PDSW能激活胃癌 SGC-7901 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 PTEN、E-cadherin、Caspase-3、P53、P21和 P16 蛋白的上调表达,而抑制 NF-κB、COX-2、Ki67、Bcl-2、survivin 和 Vimen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PDSW联合热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最终杀死肿瘤细胞,使胃癌得到治疗。

许桂琴[10](2017)在《GADD45G和USP16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和肺癌是进展迅速、恶性程度很高的两种常见肿瘤,找到参与这些癌症发展的基因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G(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45G,GADD45G)是与细胞应激和DNA损伤相关的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的缺失是导致肝肿瘤发展的重要事件。然而,GADD45G导致细胞衰老和肿瘤生长抑制的精确机制仍然是模糊的。本文的第一部分为此展开了相关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6可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影响胚胎干细胞分化、造血干细胞生成等作用。但是,USP16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探讨了USP16是否影响K-Ras驱动的小鼠肺肿瘤发生。实验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利用诱导表达慢病毒系统(Tet-on)在肝肿瘤细胞中导入GADD45G表达载体,Doxycyclin处理诱导GADD45G表达后,肝肿瘤细胞发生衰老,同时,端粒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而其上游基因SIP1的表达上调;利用si RNA技术敲降SIP1后,在体外抑制了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以及IL-6、IL-8的m RNA水平,端粒酶的活性和细胞周期G1期阻滞有所回复,在体内逆转了GADD45G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MG132处理细胞,内源性的GADD45G和SIP1表达上调,并贡献于MG132诱导的细胞衰老;在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过程中,p38和JNK信号通路被激活,使用这两条通路的抑制剂处理细胞后,细胞衰老都明显被抑制,但只有阻断JNK通路,明显抑制SIP1的表达水平;Ch IP实验验证,在GADD45G表达情况下,JNK下游基因c-Jun能直接结合到SIP1的启动子区域;最后,经临床资料分析,GADD45G和SIP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成纤维细胞IMR90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中表达H-Ras V12导致USP16的蛋白水平增加;USP16缺失(USP16-/-)抑制K-Ras G12D诱导的细胞衰老,但同时造成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在SV40T和K-RasG12D共表达的MEFs中,USP16缺失也抑制细胞增殖;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表明,相对于K-Ras G12D/USP16+/+/SV40T-MEFs,K-Ras G12D/USP16-/-/SV40T-MEFs的成瘤能力显着降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利用USP16条件性敲除小鼠和K-RasG12D诱导的小鼠肺肿瘤模型,在肺组织中敲除USP16可抑制小鼠肺肿瘤的生长,小鼠生存期延长。结论:在GADD45G诱导的肝肿瘤细胞衰老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过程中,JNK介导的SIP1的活化在GADD45G诱导的肝肿瘤细胞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SIP1的上调贡献于GADD45G诱导的对h TERT的抑制作用;在临床标本中,GADD45G和SIP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因此,GADD45G和SIP1功能下调在肝肿瘤细胞逃逸衰老以及肿瘤生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USP16调控K-Ras活化诱导肿瘤发生的研究中,USP16缺陷抑制K-Ras G12D转化的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SV40T和K-Ras G12D共转化的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成瘤能力;USP16缺陷抑制K-Ras G12D诱导的鼠肺肿瘤的生长;提示USP16在K-Ras突变驱动的肺癌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EXPRESSION OF p16 AND p53 IN GASTRIC CARCINOM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PRESSION OF p16 AND p53 IN GASTRIC CARCINOMA(论文提纲范文)

(1)胃癌预后分子指标ZNF326的发现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基于转录组学及蛋白组学寻找胃癌预后预测因子并进行本地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转录组学数据来源
        2.1.2 蛋白组学数据来源
        2.1.3 临床标本收集
        2.1.4 主要应用软件及程序包
        2.1.5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2.1.6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数据预处理及清洗
        2.2.2 筛选胃癌预后相关分子指标
        2.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Immunocytochemistry,IHC)
        2.2.4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
        2.2.5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建立整合数据集,筛选胃癌预后相关基因
        3.2 TCGA数据集中ZNF326 与其他基因的共表达分析及通路富集
        3.3 TCGA数据集中ZNF326 表达水平与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的关系
        3.4 TCGA数据集中ZNF326 表达水平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相关性
        3.5 TCGA数据集中ZNF326 表达水平与肿瘤干细胞相关性分析
        3.6 组织芯片验证胃癌患者组织中ZNF326 的表达情况
        3.7 组织芯片ZNF326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3.8 组织芯片ZNF326 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8.1 ZNF326 表达水平与全组患者的生存分析
        3.8.2 亚组分析——肿瘤大小
        3.8.2 亚组分析——组织分型
        3.8.3 亚组分析——组织分化
        3.8.4 亚组分析——TNM分期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ZNF326 在人胃癌细胞系中的体内外功能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引物序列
        2.1.4 抗体列表
        2.2 实验材料
        2.2.1 质粒载体及慢病毒载体
        2.2.2 细胞
        2.3 实验研究方法
        2.3.1 质粒的构建、转化与提取
        2.3.2 细胞系培养
        2.3.3 稳转细胞系构建
        2.3.4 Trizol法提取total RNA实验
        2.3.5 cDNA反转录实验
        2.3.6 Real-time PCR实验
        2.3.7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8 全蛋白提取
        2.3.9 BCA法蛋白定量
        2.3.10 Western Blot实验
        2.3.11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2.3.12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以六孔板一孔细胞为例)
        2.3.13 CCK8 细胞增殖实验
        2.3.14 细胞划痕实验(以12 孔板一孔为例)
        2.3.15 裸鼠成瘤及观察实验
        2.3.16 裸鼠肺转移模型建立及观察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稳筛细胞株的构建和ZNF326 在细胞系中的表达定位
        3.2 ZNF326 影响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3.3 ZNF326 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3.4 ZNF326 表达水平改变对EMT指标的影响
        3.5 ZNF326 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6 ZNF326 影响胃癌细胞裸鼠皮下成瘤
        3.7 ZNF326 影响胃癌细胞裸鼠肺转移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胃癌患者预后分子指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抗胃癌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1 中药有效成分基础研究
        2 单味中药基础研究
        3 复方基础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胃癌相关miRNA研究现状与展望
        1 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2 miRNA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细胞功能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 新加良附方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二) 薯蓣皂苷元抑制人胃癌细胞功能实验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三)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四)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调控miR-34a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元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标准
        3.1 研究组、对照组纳入标准
        3.2 正常对照组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手术仪器设备
        4.2 病例信息采集
        4.3 组织标本取材
        4.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
        4.5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5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各组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2 P16、VEGF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2.1 P16、VE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2.2 P16、VEGF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2.3 P16、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2.4 P16、VEGF表达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2.5 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3 P16、VEGF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3.1 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的分化程度分析
        3.2 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的 P16、VEGF 的分化程度分析P16、VEGF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情况
        3.3 P16、VEGF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情况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1.1 胃癌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P16的功能、结构
        1.3 P16与胃腺癌的关系
        1.4 VEGF的结构、功能
        1.5 VEGF与胃腺癌的关系
        1.6 P16、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
    2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2.1 胃癌的中医病名
        2.2 胃癌的病因病机
        2.3 胃癌的辨证分型
    3 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BTG3及ANR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材料和仪器试剂
        2.1.1 组织标本及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试剂配制
        2.1.5 引物设计
        2.2 实验方法
        2.2.1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BTG3 表达
        2.2.2 目的细胞培养
        2.2.3 qRT-PCR检测各组细胞BTG3、miR-106b表达
        2.2.4 调控miR-106b对 BTG3 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2.2.5 调控BTG3 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2.2.6 BTG3 对 mi R-106b 的反调控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3.2 qPCR检测胃癌细胞中BTG3、miR106 的表达结果
        3.3 调控miR106 对胃癌细胞中BTG3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双荧光素酶告实验验证BTG3与miR-106b靶向关系
        3.5 调控BTG3及miR-106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6 上调及下调BTG3 对胃癌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 ANRIL与 miR-99a、BMI1 在胃癌中的调控关系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qRT-PCR检测ANRIL、miR99a的表达
        2.2.2 敲减ANRIL的效果检测
        2.2.3 调控miR-99a对胃癌细胞BMI1 表达的影响
        2.2.4 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验证miR-99a对 BMI1 表达调控
        2.2.5 调控BMI1对Notch及 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ANRIL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
        3.2 q-PCR检测敲减ANRIL的效果
        3.3 敲减ANRIL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3.4 miR-99a在胃癌中低表达
        3.5 敲减ANRIL对 miR-99a表达及胃癌增殖的影响
        3.6 调控miR-99a对 BMI表达的影响
        3.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9a靶向调控BMI1
        3.8 胃癌中ANRIL、miR-99a、BMI1 三者的调控联系
        3.9 胃癌中BMI1 可激活Notch及 mTOR信号通路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5)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ARHGAP27P1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3.1 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lncRNA的筛选
        1.3.2 胃癌细胞中ARHGAP27P1 表达水平检测
        1.3.3 ARHGAP27P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
        1.3.4 胃癌组织中ARHGAP27P1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
        1.3.5 胃癌组织中ARHGAP27P1 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
        1.3.6 ARHGAP27P1 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分析
    1.4 讨论
第二章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3.1 ARHGAP27P1 过表达和干扰的效率检测
        2.3.2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3.3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2.3.4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3.5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3.6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ARHGAP27P1 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3.1 ARHGAP27P1 调控p15、p16、p57 表达水平
        3.3.2 ARHGAP27P1 通过结合JMJD3 促进p15,p16和p57 的表达
        3.3.3 干预JMJD3、p15、p16 可逆转ARHGAP27P1 的抑癌作用
        3.3.4 ARHGAP27P1 过表达抑制p15、p16、p57 表达和裸鼠肿瘤的形成
    3.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6)膜联蛋白A7通过p21-cyclin/CDK-PCNA-E2F信号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Krüppel-like转录因子ZNF148在发育与疾病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胚胎干细胞
    1.2 Krǜppel样锌指转录家族
    1.3 ZFP281 研究进展
    1.4 ZNF148 结构
    1.5 ZNF148 与细胞生长
    1.6 ZNF148 与细胞凋亡
    1.7 胃癌简介
    1.8 ZNF148 与癌症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细胞培养
    2.3 构建表达ZNF148 shRNA的 pLKO.1 重组质粒
    2.4 慢病毒包装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ZNF148 敲减效率平
    2.6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2.7 免疫沉淀(IP)
    2.8 构建ZNF148 截短蛋白
    2.9 在靶细胞中敲除ZNF148
    2.10 包装慢病毒并感染目的细胞SNU216,V6.5 并进行鉴定
    2.1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引言
    3.2 ZNF148与NuRD复合物相互作用
    3.3 Znf148 敲除胚胎干细胞系构建与鉴定
    3.4 Znf148 不参与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3.5 Znf148 能够激活Zscan4 家族的表达
    小结
第四章 ZNF148 与胃癌
    4.1 引言
    4.2 ZNF148 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预后生存率呈负性相关
    4.3 筛选特异性靶向ZNF148的shRNA
    4.4 ZNF148 敲除胃癌细胞系的构建与鉴定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Bmi-1在胃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胃癌的流行病学
    2.Bmi-1与肿瘤的关系
    3.Micro RNA与肿瘤
    4.miR-15a与恶性肿瘤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Bmi-1在恶性肿瘤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一项荟萃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Bmi-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 RNA与 Bmi-1 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mi R-15a参与Bmi-1 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Bmi-1的生物学功能与在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本研究所获的基金资助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高密度胃癌组织芯片临床病理资料
附录二 缩略词表
致谢

(9)“深层海水”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的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深层海水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DSW联合热疗对人胃癌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展望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GADD45G和USP16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列表
第一部分 应激蛋白GADD45G诱导肝肿瘤细胞衰老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前言
        1.1 细胞衰老
        1.2 GADD45家族蛋白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标本
        2.2 实验动物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3.1 SIP1在GADD45G诱导肝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表达上调
        3.2 SIP1 表达活化在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3.3 GADD45G活化SIP1 表达参与MG132 诱导的细胞衰老
        3.4 JNK活化诱导SIP1 表达参与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
        3.5 p38 MAPK活化参与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但不参与SIP1 表达活化
        3.6 GADD45G诱导SIP1 表达对Stat3 活性的影响
        3.7 抑制SIP1 逆转GADD45G诱导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3.8 GADD45G和 SIP1 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USP16在K-Ras活化诱导的小鼠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前言
        1.1 泛素与蛋白酶体降解系统
        1.2 去泛素化酶
        1.3 去泛素化酶USP16及其生物学效应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和材料
        2.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3.1 H-Ras活化上调USP16 的蛋白表达
        3.2 敲除USP16 抑制K-Ras~(G12D)表达的MEFs的增殖
        3.3 敲除USP16抑制SV40T和 K-Ras~(G12D)转化的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
        3.4 USP16 敲除对K-Ras活化诱导的鼠肺肿瘤生长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已发表论文清单

四、EXPRESSION OF p16 AND p53 IN GASTRIC CARCINOMA(论文参考文献)

  • [1]胃癌预后分子指标ZNF326的发现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 吕星儿.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2]新加良附方调控miR-34a/SIRT1/p53及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胃癌的机制研究[D]. 李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脾胃湿热证早期胃腺癌与P16、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张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BTG3及ANR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 刘培. 青岛大学, 2019(07)
  • [5]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国华. 江苏大学, 2019(03)
  • [6]膜联蛋白A7通过p21-cyclin/CDK-PCNA-E2F信号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D]. 赵依纳. 承德医学院, 2019(06)
  • [7]Krüppel-like转录因子ZNF148在发育与疾病中的功能研究[D]. 许曼曼. 东南大学, 2018
  • [8]Bmi-1在胃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调控机制研究[D]. 李晓东. 苏州大学, 2018
  • [9]“深层海水”与热疗联合治疗胃癌的实验性研究[D]. 唐辉蓉. 昆明医科大学, 2017(12)
  • [10]GADD45G和USP16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及相关机制研究[D]. 许桂琴.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p16 和 p53 在胃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