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深孔崩落技术在底柱崩落开采法中的应用

中深孔崩落技术在底柱崩落开采法中的应用

一、中深孔落矿工艺在有底柱崩落采矿法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金家聪,陈庆发[1](2019)在《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文中指出协同采矿方法作为一类新型采矿方法,在开采复杂地下难采资源时颇具优势,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该类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基于此,归纳了工程类常用的3种创新思维及其对应的创新技法;回顾并分析了2009~2018年我国学者发明的19种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统计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所占比重,探讨了比重的启示作用。分析表明:组合创新思维及其对应的创新技法在协同采矿方法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一定时段内仍可继续发挥主流指导作用;移植创新和逆反创新2种思维应用较少,对应的直接类比法、逆向思考法等创新技法,未来也有可能被用以创造协同采矿方法。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未来协同采矿方法的发明创造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马鑫民[2](2019)在《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钢铁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铁矿资源人均储量低、品质差、品位低,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限制了我国钢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实现铁矿资源尤其是储量较为匮乏的富铁矿的安全高效开采,对建立有序的钢铁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将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铁矿开采由露天逐步转入地下,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因其显着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松散岩层的覆盖条件下采用扇形上向中深孔爆破回采落矿,爆破效果的好坏对回采率影响显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矿石回采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爆破施工中,会存在矿石贫化率高、悬顶、大块率高以及炸药单耗大等主要问题。传统的爆破参数选择主要为工程类比法、经验法等,主要依靠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参数的选择比较随意,缺乏理论和科学依据,对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回采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以富铁矿岩石爆破为研究对象,运用矿岩物理力学实验、爆破模型实验、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数值仿真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装药结构的矿岩爆破破坏损伤规律。提出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方法,以理论技术研究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参数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科学、合理的决策,为我国金属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1)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手段,进行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实验研究。基于单轴压缩、巴西圆盘劈裂实验方法,进行富铁矿矿岩静态条件下力学特性研究,获得了静态力作用下矿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值和力学破坏特征;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杆(Hopkinson bar techniques,SHPB)实验系统进行压缩和劈裂实验,得出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开展现场爆破漏斗试验研究,并对富铁矿岩石进行可爆性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现场试验岩石可爆性级别评定为难爆。为后续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实验、数值模拟及爆破参数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机理研究。将现场采集的富铁矿矿石加工为直径D=(?)50mm、高H=100mm的试件,在带有被动围压特制装置内进行爆破实验。利用CT扫描、三维重构及分形维数计算损伤度,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的三种不同装药结构的爆破对矿岩破坏规律。①不同封堵条件下富铁矿爆破实验。对试件进行三维体重构和三维损伤评定,试验发现封堵/不封堵情况下,三维体的损伤值分别为0.82和0.61,无封堵结构三维体损伤比封堵结构下降低25%。对比实际爆破效果,完全封堵情况下铁矿石试件产生多条裂隙,减少了爆破大块出现几率,对于矿体破碎更为有利。②径向不耦合装药爆破结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6种不同的径向不耦合装药条件下试件损伤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不耦合系数与损伤度关系曲线发现,在不耦合系数介于1.2~1.5区间时,存在明显的突降段,由此推测在该区间存在一个“最佳不耦合系数范围”,在该范围内既可避免矿体的过度破碎,又可以有效破坏岩体,控制爆破大块率,以期实现最佳的爆破效果。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采用扇形孔布置炮孔,孔底距为孔口距的6~8倍,基于此提出了变线装药密度的爆破方法。实验发现,变线装药密度段的不耦合系数为1.5时,局部损伤度为0.81。对比分析整体损伤,采用局部变线装药结构相对全耦合装药爆破,整体损伤度降低6.8%,炸药量降低20%。可见改变线装药密度在减少炸药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对矿体破碎的需求(损伤度大于0.8认为岩体内部足够破碎)。(3)基于岩石力学特性实验获得的参数和模型实验研究结论,采用LS-DYNA软件对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装药结构爆破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出装药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岩石爆破破坏规律。①75mm孔径单炮孔耦合及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大致为7倍炮孔直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变线装药密度后,被爆岩体内部有效应力场的强度显着降低,并且应力波波阵面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两列应力波的相互叠加作用使得测点的二次应力峰值急剧增加,显然采用两段变线密度装药结构同时爆破,可以起到和耦合装药单点起爆相似的爆破效果。②75mm炮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结果发现,沿底部至2/3炮孔全长范围内,炮孔周围的损伤破坏规律与单炮孔爆破近似相同,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约为炮孔直径的7倍,在近炮孔顶部1/3处,这种应力波的叠加作用加剧了炮孔周围岩体的破碎,可以预见大块矿体集中出现于炮孔底部区域,孔口处矿体会发生严重破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获得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的应力场演化叠加规律,为爆破系统智能设计及现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4)基于研究成果,融合爆破安全规范和爆破专业知识形成爆破知识规则,建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专家知识库;采用正向推理、树状推理策略及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推理机;利用AtuoCAD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出扇形炮孔剖面图自动绘制子系统;采用设计的层级化、模块化的整体系统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智能设计系统”,构建了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推理与图形绘制一体化技术集成平台,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的科学合理决策。将系统应用于现场,爆破效果显示系统推理方案较普通爆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矿石大块率和炸药单耗。

陈庆发[3](2018)在《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及类组归属》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协同开采"理念的深入发展,我国学者发明了大量的协同采矿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这类采矿方法进行系统归纳与整理。基于对"协同开采"理念的理解,将在采场结构或采场回采工作两大方面具有合作、协调与同步等协同属性的采矿方法定义为协同采矿方法;按采矿方法提出或专利申请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梳理了2009~2018年10年来我国提出的协同采矿方法;并结合笔者前期采矿方法分类修订研究工作,探讨了现有19种协同采矿方法典型方案的类组归属问题,制定了协同采矿方法类组归属标准表。研究成果有助于激励我国学者开发出更多的协同采矿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协同开采"理念在我国矿业行业的推广应用。

胡华瑞,李旭东,陈庆发,高飞红[4](2018)在《金属矿床地下采矿方法分类表的修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采矿方法分类有助于后期新采矿方法的分门别类及采矿基础理论的发展。针对采矿方法分类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采矿方法分类发展历程,对分类基本原则进行了归纳,并对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论述与订正,基于此制订了采矿方法修订原则且改进了原有的采矿方法分类表。研究表明:(1)分类应依地压管理方法进行,联合法应剔除采矿方法分类表,支柱及支柱充填采矿法属于充填法,嗣后充填类采矿方法分类则视回采时充填体所起作用而定;(2)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归属问题应视回采时具体情况而定,组合式采矿方法包含于三大类采矿方法,而联合式采矿法则单独分类,"爆力运矿采矿法"不必列入"采矿方法名称"列;(3)采矿方法分类必须依回采时(非回采后)的地压管理方法进行,结合各类采矿方法特性,得到改进后采矿方法分类表。

杨宁[5](2017)在《软破厚大矿体安全高效采矿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矿产资源在社会中的需求逐渐增大,近几年的消耗十分迅猛,矿产资源开采条件较好、品位较高的已经慢慢枯竭,大多遗留下的都是复杂难采矿体,导致这类矿床的开采份量越来越多。软破厚大矿体具有矿岩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矿岩破碎不稳固、巷道掘支难度大、支护成本高、中深孔成孔难、爆破落矿效果差、生产效率低以及贫化损失率大等诸多生产及技术难点,是采矿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四川会理铅锌矿软破厚大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开采技术条件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在岩体质量分类评价、岩体支护以及爆破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调查研究了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山生产现状分析总结出了矿山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2)进行了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工程地质调查,分别采用RQD值、Q值、CSIR和GSI等方法对岩体的质量进行了分类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针对电耙道、凿岩巷道开展了多次爆破及放矿动载荷作用下的支护技术研究工作。运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并详细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复合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4)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炸药单耗,研究优化了中深孔爆破参数和扩漏拉底工程布置,有效地解决了现场爆破时所面临的大块产出率高、悬顶、扩漏拉底质量不高、拒爆以及中深孔质量差等系列问题。(5)进行了软破厚大矿体现场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试验采场矿石损失率11.55%,贫化率18.4%,很好地实现了矿山安全、高效的开釆目标。

许艳秋,黄毅[6](2017)在《缓倾斜厚矿体采矿方法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研究矿体为缓倾斜不稳固厚矿体,采用柔性假顶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对P42P46线矿体进行回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全性差、矿石回收率低、贫化率高等问题。但要求多分段平行放矿,放矿管理难度大,且放矿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柔性假顶将破裂,会有部分红泥层混入矿石;需要采用切顶铺设钢筋柔性假顶,工艺复杂,采切工程量大,周期长,采矿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了分段空场法、崩落联合采矿方法在该矿体回采中的采场结构、矿块布置、回采工艺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放矿管理难度大、采矿成本高等问题。

桂淮彬[7](2015)在《玉石洼铁矿残矿回收采矿方法》文中指出处于长期地下开采的玉石洼铁矿,目前开采已近40 a,步人以残矿回收工作为主的末期开采阶段,伴随残采力度的不断加大,阶段主要运输巷受原有民采工程破坏,地压现象较为明显,部分巷道围岩结构较为破碎,支护量较大。针对该矿的特点,以2块矿体为例,分别针对2块矿体的具体构造提出几种采矿方法方案,并通过比较并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出适合的采矿方法方案。

丁鹏[8](2015)在《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方案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缓倾斜中厚矿体是指倾角530°,厚度为415 m的矿体。缓倾斜中厚矿体由于其固有的地质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其回采一直是国内外采矿界的一大难题。这类矿体因倾角缓,崩落下的矿石不能完全借自重在底部放出,需采用机械运搬或人工扒运;而采场空顶较高,顶板管理困难,作业很不安全。从国内外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情况来看,依据其具体开采技术条件的不同,一般采用房柱法、底盘漏斗空场法或崩落法、无底柱分段崩

王科洪[9](2015)在《浅孔留矿法在黑箐铜矿的改进及实践》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四川黑箐铜矿利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急倾斜厚大矿体时在回采工艺及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分析了造成矿山高损失贫化及现场生产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套针对急倾斜厚大矿体的浅孔留矿法合理回采工艺,本文针对存在的回采工艺及技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并且在矿山得到了实践与应用。本文通过对矿房结构参数的优化改进使得浅孔留矿法与矿山的矿体条件更为匹配,采场产能大大提高;通过对底部结构的改进试验,最终采用了漏斗受矿-电耙出矿底部结构,大大提升了出矿效率,提高了作业安全程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节省了人力财力;通过利用中深孔逐层爆破进行拉底扩漏,提高了拉底扩漏工程的效率与可靠性,降低了成本;通过经济有效的矿柱回收方法对矿山部分矿柱进行回收,不仅创造了很大经济价值,也为矿山提高了原矿回收率;根据采空区的形态,采用以硐室爆破为主、中深孔爆破为辅的空区处理技术,成功解决了采空区危害和作业施工安全问题。以上措施在矿山得到试验成功并部分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刘洋[10](2014)在《西石门铁矿残矿可视化技术及其在优选参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西石门铁矿为缓倾斜中厚矿体,中区及南区由于民采破坏,矿体内存在大量采空区,使矿体成为不连续的残缺破损矿体。矿体下盘赋存厚度较大的软弱矽卡岩层,开采时采准工程破坏严重,残留矿量较多。此外还有部分有底柱采场矿柱以及部分零星小矿体未被采出。这些丰富残留矿量的回采已成为矿山产量的主体组成部分。由于常规的残矿回采理念与回采技术的局限性,生产中也存在诸多不足,经过残矿高效开采研究,生产紧张的局面得到扭转。为了进一步提高残采回采率,需要在已有高效开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参数的优选研究。为此,本文依托堑沟底部结构诱导冒落法高效开采技术,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开展了残矿建模与堑沟底部结构参数优选的研究。首先,在整体上,应用Surpac软件建立西石门铁矿中区和南区矿体三维模型和井巷工程模型;在局部上,对开采现状及残矿赋存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各分区残留矿体主要赋存形态及储量,分析得出残矿的三种形式,即有底柱采场残留矿量、边角残留矿量和复杂残留矿量,并建立了残留矿体、下盘矽卡岩、采空区及采准工程等模型,形象的展示了三种形式残矿及其周围岩体和已有工程的空间形态。其次,通过对矿体和围岩进行点荷载强度测试和结构面调查,得出矿山岩体各物理力学参数,依据这些参数,计算出不同部位岩体的临界冒落跨度。最后,考虑临界冒落跨度,以回采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分别对边角残矿单堑沟回采和有底柱采场残矿双堑沟回采进行参数优选,得出了以上条件下采准工程布置的最佳参数。计算分析表明,利用可视化技术优选的参数指导残矿回采设计与施工,可显着提高残矿回采率与残采经济效益。

二、中深孔落矿工艺在有底柱崩落采矿法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深孔落矿工艺在有底柱崩落采矿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协同采矿方法及工程类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2 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2.1 空场类协同采矿方法
    2.2 崩落类协同采矿方法
    2.3 充填类协同采矿方法
3 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占比分析
4 启示

(2)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石中深孔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3.2 岩石爆破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爆破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试验研究
    2.1 铁矿石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2.1.1 取样加工与实验仪器
        2.1.2 铁矿石试件单轴压缩实验
        2.1.3 铁矿石试件劈裂实验
    2.2 基于霍普金森杆的铁矿石动态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2.2.1 SHPB实验原理和装置简介
        2.2.2 动态单轴压缩实验
        2.2.3 动态巴西劈裂实验
    2.3 富铁矿岩石可爆性评价试验研究
        2.3.1 岩石可爆性研究现状
        2.3.2 爆破漏斗实验
        2.3.3 岩石可爆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特性研究
    3.1 封堵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1.1 不同封堵结构富铁矿爆破实验
        3.1.2 不同封堵结构CT扫描与图像分析
        3.1.3 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3.1.4 三维裂隙CT图像重构及体分形维研究
    3.2 径向不耦合装药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2.1 径向不耦合装药富铁矿爆破实验
        3.2.2 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2.3 径向不耦合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3 变线装药密度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3.1 变线装药密度富铁矿爆破实验
        3.3.2 变线装药密度下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3.3 变线装药密度下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4 富铁矿石断口微观特征研究
        3.4.1 扫描电镜及实验方案简介
        3.4.2 爆破荷载作用下断口形貌特征
        3.4.3 富铁矿石爆炸致裂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数值仿真研究
    4.1 材料模型的选取
    4.2 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2.1 单炮孔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2.2 炮孔底部沿径向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4.2.3 单炮孔爆破炮孔损伤破坏预测
    4.3 单炮孔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3.1 变线装药密度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3.2 沿炮孔轴向测点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
        4.4.1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应力场模拟结果
        4.4.2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有效应力模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与工程应用
    5.1 系统概述
        5.1.1 系统开发目标
        5.1.2 系统开发原则
        5.1.3 系统简介
    5.2 系统架构设计与功能
        5.2.1 系统整体性结构设计
        5.2.2 系统层级化结构设计
        5.2.3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5.3 系统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3.1 专家知识库构建
        5.3.2 推理机的建立
    5.4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开发环境
        5.4.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4.3 系统绘图功能的实现
    5.5 系统工程应用
        5.5.1 工程概况
        5.5.2 工程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及类组归属(论文提纲范文)

1 协同采矿方法定义及范畴界定
    1.1 协同采矿方法的定义
    1.2 协同采矿方法的范畴界定
2 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
3 协同采矿方法类组归属标准表
4 结论

(4)金属矿床地下采矿方法分类表的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1 采矿方法分类法的发展脉络
    1.1 采矿方法分类的目的与要求
    1.2 采矿方法分类法发展脉络
2 当前采矿方法分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1 存在的问题
    2.2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内涵确定
    2.3 组合式采矿法与联合式采矿法的归类论证
    2.4 部分采矿方法称谓应当修改
3 采矿方法分类的修订
    3.1 修订原则
    3.2 金属矿床地下采矿方法分类修订
4 结论

(5)软破厚大矿体安全高效采矿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开采研究方面
        1.2.2 采矿方法方面
        1.2.3 支护技术方面
        1.2.4 爆破技术方面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开采技术条件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矿区及矿床地质
        2.2.1 矿区地质
        2.2.2 矿床特征
        2.2.3 水文地质
    2.3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5 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
        2.5.1 概述
        2.5.2 取样设备的加工
        2.5.3 试验目的与岩样的制备
        2.5.4 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2.5.5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5.6 单轴抗拉强度试验
        2.5.7 三轴抗压强度试验及粘结力和内摩擦角的计算
    2.6 岩体节理裂隙调查
    2.7 工程地质岩体质量评价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破岩体采场巷道支护技术优化研究
    3.1 概述
    3.2 采场支护方案的选择与计算
        3.2.1 喷锚支护的作用机理
        3.2.2 喷锚支护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3.2.3 采场的支护方案
    3.3 支护方案
        3.3.1 电耙道支护方案
        3.3.2 凿岩联道及凿岩平巷支护方案
        3.3.3 破碎带掘进和支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破矿体爆破技术优化研究
    4.1 爆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1 爆破存在的问题
        4.1.2 爆破破碎原理
        4.1.3 爆破技术措施
    4.2 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4.2.1 布孔方式
        4.2.2 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4.2.3 爆破参数优化成果
    4.3 扩漏拉底工程技术研究
        4.3.1 扩漏拉底方案
        4.3.2 扩漏拉底方案的优化
        4.3.3 扩漏拉底的参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场工业试验研究
    5.1 试验采场概况
    5.2 试验采场工程布置
        5.2.1 采场的结构参数
        5.2.2 采准切割工程及顺序
        5.2.3 采切工程统计
        5.2.4 支护
        5.2.5 落矿及扩漏拉底
        5.2.6 出矿方式
    5.3 爆破设计
        5.3.1 首段雷管的延时时间
        5.3.2 爆破顺序
        5.3.3 微差时间
        5.3.4 补偿空间核算
        5.3.5 装药结构
        5.3.6 爆破网络设计
        5.3.7 爆破安全
    5.4 工业试验指标
        5.4.1 回采落矿工业试验指标
        5.4.2 放矿技术指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6)缓倾斜厚矿体采矿方法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采矿方法试验
    1.1 分段空场崩落法
    1.2 矿块布置及结构参数
    1.3 采准切割
        1.3.1 采准工作
        1.3.2 切割工作
        1.3.3 矿柱尺寸的确定
        1)间柱
        2)顶柱
    1.4 回采
    1.5 采场通风
    1.6 地压管理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4 结论

(9)浅孔留矿法在黑箐铜矿的改进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案
2 常规浅孔留矿采矿法简介
    2.1 浅孔留矿采矿法的适用条件
    2.2 矿块构成要素及采准工程布置
        2.2.1 矿块构成要素
        2.2.2 采准工程
    2.3 回采工作
    2.4 浅孔留矿法新型变形方案
        2.4.1 留矿全面法
        2.4.2 静态留矿法
        2.4.3 削壁留矿法
    2.5 对于浅孔留矿法不足之处的一些认识
    2.6 本章小结
3 黑箐铜矿浅孔留矿法存在的技术问题分析
    3.1 矿山简介
        3.1.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1.2 矿山生产现状
    3.2 矿房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3.3 采场底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3.3.1 普通漏斗底部结构
        3.3.2 平底结构
    3.4 间柱回收问题
    3.5 扩漏拉底工程存在的问题
    3.6 空区处理问题
    3.7 本章小结
4 黑箐矿业浅孔留矿法改进试验研究
    4.1 矿房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的改进试验
    4.2 采场底部结构的改进试验
        4.2.1 试验采场开采技术条件
        4.2.2 采场结构及采切工程
        4.2.3 采场凿岩爆破及通风
        4.2.4 采场出矿及排险平场
        4.2.5 实验矿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3 间柱回收技术的改进试验
        4.3.1 矿柱回采顺序
        4.3.2 矿柱施工方案
        4.3.3 间柱回收施工方案
        4.3.4 矿柱爆破方案
    4.4 扩漏拉底技术试验
        4.4.1 扩漏拉底硐室施工
        4.4.2 炮孔设计及参数
        4.4.3 炮孔施工
        4.4.4 扩漏拉底爆破
        4.4.5 采场回采
        4.4.6 中深孔扩漏拉底法在6515采场中的实验
    4.5 空区处理试验
        4.5.1 采空区处理原则和方法
        4.5.2 采空区处理方案
        4.5.3 采空区处理技术措施
        4.5.4 安全技术措施
        4.5.5 采空区处理效果
        4.5.6 试验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改进浅孔留矿法在黑箐矿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5.1 矿房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改进后的应用效果
    5.2 合理底部出矿结构的应用效果
    5.3 间柱回采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5.4 扩漏拉底技术的应用效果
    5.5 空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研究项目

(10)西石门铁矿残矿可视化技术及其在优选参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1 国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2 国内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矿山可视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矿山可视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矿山可视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矿山地质概况与岩体参数测定
    2.1 矿床地质概况
        2.1.1 地层
        2.1.2 侵入岩
        2.1.3 构造
        2.1.4 矿体地质特征
    2.2 岩体结构面调查及分析
    2.3 矿岩点荷载强度的测定
        2.3.1 实验要求与步骤
        2.3.2 测定数据与数据处理
    2.4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计算与稳定性分级
        2.4.1 岩石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
        2.4.2 岩体完整性系数Kv
        2.4.3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第3章 矿山开采现状与残矿调查
    3.1 矿山开采现状
        3.1.1 采区情况调查
        3.1.2 采场调查分析
    3.2 残矿资源回收现状
        3.2.1 残矿资源分布
        3.2.2 残矿分布规律
    3.3 小结
第4章 残矿空间形态三维模型的构建
    4.1 SURPAC软件介绍
    4.2 矿体和采准工程模型的构建
        4.2.1 建立矿体的三维模型
        4.2.2 建立开拓工程的三维模型
    4.3 残矿实体模型的构建
        4.3.1 有底柱采场残留矿体实体模型的构建
        4.3.2 边角残留矿体实体模型的构建
        4.3.3 复杂残留矿体实体模型的构建
    4.4 小结
第5章 堑沟平底结构高效残矿回采参数优选
    5.1 堑沟平底结构介绍
    5.2 矿岩临界冒落跨度
    5.3 单堑沟回采边角残矿的参数优选
        5.3.1 边角残矿可冒性分析
        5.3.2 原有回采方案
        5.3.3 原有回采方案分析
        5.3.4 试验方案建模计算
        5.3.5 回采方案的参数改进
    5.4 双堑沟回采有底柱采场残矿的参数优选
        5.4.1 有底柱采场残矿可冒性分析
        5.4.2 原有回采方案
        5.4.3 原有回采方案分析
        5.4.4 试验方案建模计算
        5.4.5 回采方案的参数改进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深孔落矿工艺在有底柱崩落采矿法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J]. 金家聪,陈庆发. 黄金科学技术, 2019(05)
  • [2]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D]. 马鑫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3]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及类组归属[J]. 陈庆发. 金属矿山, 2018(10)
  • [4]金属矿床地下采矿方法分类表的修订[J]. 胡华瑞,李旭东,陈庆发,高飞红. 黄金科学技术, 2018(03)
  • [5]软破厚大矿体安全高效采矿工艺优化研究[D]. 杨宁.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17(01)
  • [6]缓倾斜厚矿体采矿方法改进[J]. 许艳秋,黄毅. 矿冶, 2017(02)
  • [7]玉石洼铁矿残矿回收采矿方法[A]. 桂淮彬. 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5, 2015
  • [8]缓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方案研究现状[J]. 丁鹏. 矿业装备, 2015(06)
  • [9]浅孔留矿法在黑箐铜矿的改进及实践[D]. 王科洪. 西南科技大学, 2015(02)
  • [10]西石门铁矿残矿可视化技术及其在优选参数中的应用[D]. 刘洋. 东北大学, 2014(08)

标签:;  ;  ;  ;  

中深孔崩落技术在底柱崩落开采法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