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果在俄罗斯有市场

干果在俄罗斯有市场

一、果干在俄罗斯有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董姝琪[1](2021)在《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林木培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至2018年年末天然林面积净增长1.5亿左右亩,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步、分批次的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主要包括:2015年禁止了东北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6年禁止了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及2017年全面禁止包括南方集体林区和个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提前完成了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天然林保护、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加的重要任务,从成效来看,我国每年能减少约5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林砍伐。与此同时,国家林业局同时颁布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鼓励发展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原则的林区接续产业,在这其中,森林食品由于自身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成为各大林区炙手可热的发展方向,但因为产业发展时间短、经营主体相对分散、各关键环节联系不强,导致森林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本研究针对森林食品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发展的不足及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经营主体的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从协同学的视角提出协同发展的概念和框架,在分析框架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下诊断当前森林食品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发展状态,并论证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基础上依据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合作关系设计了四种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路径,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中对森林食品产业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和补充。(1)本研究首先梳理森林食品产业链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的现状与特点,同时利用偏离-份额法对各地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各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战略规划、利益联结、组织沟通、资源流动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剖析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驱动森林食品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协同的内外部动因,从理论层面上指明协同发展的路径和价值创造,研究结果理顺了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具体包括专供转需型合作关系、一对多供求型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型合作关系以及市场竞争型合作关系,演进过程分析表明关键环节协同发展对于森林食品产业链具有积极正向的意义,能够提升整条产业链的价值创造,缓解或解决当前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2)结合产业链相关研究和森林食品产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5个维度21个指标的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讨论战略、利益、组织、资源、制度五个维度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战略协同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制度协同,最后是组织协同、资源协同与利益协同。(3)在论证五个维度对森林食品的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协同熵模型为研究方法测度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状态,实证结果说明江西齐云山公司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经营主体联系十分紧密;相对来说,协同性最差的为牡丹江市某家小型森林食品采集加工厂,其种植的木耳仅通过简单包装便将半成品迅速推入竞争市场中,所得收益难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在对B39、B55和B57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研究中,大部分指标处于0状态,尤其是最为重要的战略协同,表明很多中高层管理者经营主体间对于发展目标、价值观、共同决策等并未进行相关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数据观察可知,协同熵为负的指标多集中在员工沟通、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业务往来、人员流动及制度一致等方面,表明虽然关键环节经营主体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未提出前瞻性的期望,但由于联系的紧密性,经过数次频繁的交易和沟通已达到半协同状态,比如龙江森工、吉林森工等,主要面临的产业链发展核心问题是食用菌、山野菜、浆果等产业链目标不清晰、发展路径不明确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半协同状态的森林食品产业链协同发展问题多集中在战略协同,因而未来更有进一步的协同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综合这59个企业的协同熵数据来看,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突出的品牌和地区很少能达到全协同的状态,协同熵为负值的结果不足总样本的25%,验证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出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4)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森林食品产业链协同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训练仿真,在进行网络训练及仿真过程中共使用59个样本数据,其中49个作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10个作为测试样本,经过20次训练学习后,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间协同性评价结果与期望值偏差小,达到期望精度,表明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依照实证结果的应用价值设计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协同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以组织协同为主导的专供专需型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路径、以资源协同为主导的一对多供求型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路径、以利益协同为主导的合作伙伴型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路径以及以制度协同为主导的市场竞争型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路径。

包海波[2](2021)在《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立足宗教人类学萨满教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进行了综合性考察。通过对乌兰巴托市蒙古包区萨满教职业群体的社会生活及其信仰观念、领神出道、降神治疗、建立合作组织等信仰实践的立体呈现,探究了蒙古国当代社会转型中传统萨满教信仰的复兴、传承与调适过程。论文是一部关于萨满教当代转型发展的海外民族志研究,对于认识和分析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适应问题具有理论启示。在现实层面,关注邻国包括宗教政策、宗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对维护中国的社会稳定、文化安全以及和平崛起均有深远意义。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推行了民主改革。激进式社会转型危机和放任型宗教自由化政策背景下,萨满教信仰在城市环境中得到了迅速复兴。本文在介绍了蒙古国萨满教复兴的社会文化和政策环境的前提下,首先详细梳理了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交融历史,交代了变迁中的萨满教世界观及核心神灵信仰体系。其次,笔者结合案例细致描述了城市蒙古区萨满候选人从“患病者”到“萨满治疗师”的出道过程。再次,介绍了萨满教职业群体基于蒙古国民众的疾病认知,试图以“祖先智慧”、“山水神灵性”和“腾格里气力”等信仰观念应对个人、群体及国家面临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引发的新型社会问题的各类仪式活动。最后,揭示了蒙古国当代萨满教失范化和无序性复兴发展的综合特点,讨论了城市萨满教团体所采取的规范化措施及其相应功能。论文主要观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萨满教信仰在蒙古国的复兴与民主改革后出现的社会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改革中传统生计方式遭到彻底改变,牧民不断迁移至乌兰巴托城市边缘的蒙古包区,导致城市中爆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城市生存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易变性和无序性,产生焦虑和不安感的人们开始将“危机”归咎于被遗忘的祖先和被抛弃的故乡诸神之惩罚。与此同时,与民主和自由思想一齐兴盛起来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蒙古国不少民众将国力强弱、民族认同感的聚散与萨满教信仰的兴衰相结合,呼吁对原生性信仰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扶持。另外,面对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宗教在青年人中的迅速传播,一些藏传佛教信徒以及民族主义者因担心蒙古国民特质及文化风貌的西化而强调复兴蒙古传统信仰形态,为萨满教的复兴创造了机遇。第二、经济贫困和身患疾病是萨满领神出道以及民众信仰萨满教的最主要因素。首先,萨满教信仰观念和治疗仪式,使得一部分身患疾病、生活不顺者将自己苦难的现实生活与天命、山水神和祖灵“戏谑”等神圣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成为萨满,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治愈”,更拥有了神圣资本来平衡世俗生活。其次,萨满教治疗仪式结合了超自然信仰、巫术逻辑和蒙医疗法。萨满的治疗实践为信众不明原因的疼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激发矛盾的反常状况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释和疏解途径。最后,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广大民众将当代蒙古国的国际地位低下、经济落后以及道德崩塌等社会“病痛”归因于对传统生计方式的抛弃和对祖先信仰习俗的遗忘。在宗教社会实践中,萨满教职业群体宣扬保护生态平衡,强调祖先记忆和民族独立,以应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造成的社会失范。第三、随着萨满人数持续激增、萨满教治疗仪式的不断多样化,蒙古国萨满教的当代复兴和发展呈现出了混乱、无序的征兆。为了应对混乱局面,草根萨满和学者型萨满联合起来,建立萨满教团体,对各类萨满进行教学、考核和认证等工作。众多萨满教团体以萨满师徒的裙带关系为组织基础,缺乏相互协调,故而并未起到规范萨满教发展的社会作用。现阶段,这些萨满教团体逐渐发展成萨满共修和具有商业化运营性质的仪式展演平台。这些现象加剧了当代蒙古国萨满教整体发展的无序性,从而造成其社会文化功用难以提升、局限于服务底层民众的性质。

华清君[3](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松芳[4](2020)在《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青稞糌粑为中心的藏族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地化观察与研究,对青稞糌粑文化的特征、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重点考察了在饮食生活中,藏民族如何运用相关青稞糌粑的内部知识体系,理解并调适人同所处特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尝试通过地方性知识及“生长于斯”的经验性的“深描”,完成关于青稞糌粑的食物民族志写作。同时,从糌粑文化的个案研究出发,探索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整体研究构架,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并试图与文化生态学、象征人类学等多种研究范式进行对话。藏区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围绕青稞糌粑的技艺、制度、信仰等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形态,藏族饮食文化的综合特点在于:单一的食材、极简的烹制和规模化的生产,朴素与实用的形态背后却隐含有人类精神中更多的文明指数,并拥有与之相应的一套文化意义体系。论文首先梳理了藏人对青稞生成环境的认知和糌粑原料的获取过程;描述糌粑的生产制作与食用方式以及饮食制度;围绕在不同空间展开的各种仪式中糌粑作为信仰食物所呈现出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糌粑作为藏人主食具有的感官、记忆与自我认同功能;以及在现代性实践中的现状及可能的未来走向。论文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四个方面:第一,饮食文化中,食物原料的生产环境决定人们的生计方式和饮食形态,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是决定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整体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把握,应从“地理和人文的结合部”的角度去理解,方法论方面应注重饮食实践层面的综合考察。第二,作为生物性营养需要的糌粑和作为精神需求的糌粑之间相互转化,贯穿于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使藏人对糌粑有着习惯性的忠诚,成为维系统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纽带。第三,藏人与青稞糌粑的互动,和与其所处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对象征符号的运作,使食物的意义进入象征系统并成为破译文化的符码,在广泛的时空中扮演着连接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中介角色。不同文化赋予具有永恒功能的食物以不同的意义,生活在藏文化中的人们,在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逻辑的象征体系之中,形成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知。同时,借助于象征符号的能动性运作,人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调适终以和谐实现。第四,外来的饮食及其文化,扩大了藏族原有的饮食体系,丰富了本土糌粑为主食的饮食结构,而未替代糌粑酥油在藏族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糌粑酥油为核心的饮食文化系统,在整体的藏文化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边界。论文力求把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探讨,贯穿一条鲜明的人文思想主线,糌粑为主兼及其他的饮食结构、“医食同源”的藏人饮食保健养生思想、生命平等的生态法则、尚“善”的人文观念和“尊老”的传统。

李曙光[5](2019)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首要的是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我们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作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断,并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不同程度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方式方法雷同、优质师资教材课程匮乏、教育效果实效性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与中央要求和干部群众期待还不适应不符合。因此,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这对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为研究对象,回顾和总结我党90多年来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经验,提炼我国古代官员思想教化的历史文化传承,汲取苏共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刻教训,比较他国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有益做法,特别是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六个省市1008名党政干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探寻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规律,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这对于进一步拓宽党建理论研究视角,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内容,提高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和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论述。第二、三章为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经验、文化基因、国际比较等进行梳理、提炼、分析、考察、反思,从多个视角审视比较,总结有益经验、探寻失败教训。第四章为第三部分,根据政策查询、问卷调查等,对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第五章为第四部分,重点研究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和措施。第一章,围绕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对干部、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理想信念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进行详细阐释,并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理论进行历史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全新形势进行系统论述。第二章,结合我党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形势和任务要求,对90多年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提炼形成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以及制度的深厚积淀和优良传统,并进一步总结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传承和遵循的宝贵经验。第三章,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进行比较借鉴。一方面详细阐述我国古代以大同理想、盛世理想以及圣人理想等为核心的官员理想教化,系统考察贯穿其中的内容、方式,深入分析有益经验,批判地继承有助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深刻反思苏共党员理想信念崩塌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从中汲取教训,并从西方发达国家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中选择性借鉴有益做法。第四章,采取实证分析方法,以当前最新调研数据为基础,对新时代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层次、系统化考察,对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探究。第五章,在前四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制度以及保障等关键要素,提出一系列优化和改进思路。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对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历史性课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也永远在路上,本文力求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与时俱进,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实践操作,期待本研究能够为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水平做出一定贡献。

王芝娴[6](2018)在《HZ公司果制品的国际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水果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位列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大力扶持,果制品加工行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特色农业发展,拉动食品业发展的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果制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的加工工艺、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全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加上我国果品资源丰富,为果制品的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保证,也使得中国的水果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企业管理水平限制及国际营销理念滞后等原因,他们在进行国际营销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挫折和困难。本论文选取HZ公司为研究案例,从国际营销环境的国内出口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并提出影响HZ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的内外部因素,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贸易现状做出SWOT分析;以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理论为指导,结合HZ公司的海外市场营销的实践活动,制定营销策略的目标,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分析HZ公司目前的营销状况,并给出营销建议、实施与保障措施。通过研究分析发现HZ公司存在产品单一、品牌意识单薄、营销理念滞后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研究提出公司需要运用自身资源及技术能力扩大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及设备革新能力,保证企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强新产品开发力度以丰富产品品种并创建品牌;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提出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组合营销策略的建议,打破传统单一营销方式,通过多渠道促销以拓展国际市场;针对营销团队开发能力弱,人才匮乏的情况,提出HZ公司应完善培养机制与晋升机制,并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建立健全荣誉体系和薪酬体系,加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在具体分析HZ公司现今的国际市场营销状况,并诊断其营销策略弊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与营销理论相结合,实事求是的提出符合企业本身的营销策略优化措施。

王悦佳[7](2018)在《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关心青年教育、关爱青年成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拥有红色基因的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弘扬了我们党这一优秀传统,立足于“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的青年定位,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和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通过座谈、演讲、回信等多种形式寄语青年,形成了丰富完备的青年教育思想体系。习近平的青年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应用这一思想指导青年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全面梳理、归纳、分析、研究和践行习近平同志的青年教育思想,对有效开展青年教育工作、对促进青年一代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以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研究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教育思想、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青年教育思想、中华民族传统青年教育思想是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优秀家风的熏陶、七年知青岁月的锤炼、多年基层工作的体悟,是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第二部分,以文献资料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系统的论述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培育青春能量汇聚者、民族复兴担当者、人民友谊播种者阐述青年教育的重要性;以立德树人、学有所长、身心健康,为青年教育的根本遵循、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以全党落实关心关爱青年要求、学校强化全员全程立德树人意识、家庭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浸润,来创建优良社会教育环境、校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为推动青年教育有效发展营造外部环境。以“四种思维”、“五点希望”、“八字箴言”、“十六字诀”为标准倡导青年自我教育,为提升个人本领提供内在动力。第三部分,以系统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将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内容与价值作为三个系统来研究。提出具有鲜明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浓郁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丰富的时代性与引领性相结合三大特点。第四部分,通过对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与主要特点的梳理,全面论述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重大价值。提出在理论价值上,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理论宝库、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实践价值上,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有利于明确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目标、有利于指明新时代开展青年教育工作的方向、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征程上,每一位中国青年都是这一历史辉煌的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以战略的思维和担当的精神抓好当代青年的教育工作,引导青年为伟大目标的实现而奋斗是教育者神圣的责任。

王蒙,王干[8](2017)在《把灵魂泡到小说里——王蒙王干对谈录》文中研究指明王干:众所周知《活动变人形》的题材是你的小说中唯一运用家族题材的,是一部家族小说。你的短篇、中篇小说从来没有写过家族。我不知道你写这部小说时有没有受到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王蒙:很难这么说。我开始写的时候是1984年,第一章是在武汉写的,1985年完成的,当时还没有寻根文化热。王干:那你写家族小说是比较早的。最近几年写家族小说的人多了,莫言、苏童、李佩甫等都热心写家

张梦彤[9](2017)在《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下的中国,虽然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大众化一直被倡导,但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大众化的话语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平实的语言吸引群众、武装群众;如何在新媒体技术变革下应对各种社会价值观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等等。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要勇于肩负起马克思主义话语大众化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推动语言转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使其在人类思想史上大放光彩,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的创新。面对这些问题和目标,习近平做了极好的示范,研究习近平的大众化话语创新,对于我们推进整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文章将介绍习近平大众话语创新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来源,文章认为习近平大众话语创新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创新的贡献,二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创新的贡献,第三是江泽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创新的贡献。文章指出习近平大众话语创新的实践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习近平实践经验的探索与总结,二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挑战的回应。其次,文章将分析习近平大众话语的目的、特点以及表现,文章认为习近平的大众话语创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继续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推动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其主要特点有有四个,即简洁通俗,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文章主要指出这四个特点在习近平论述“中国梦”、国家发展布局、执政党建设、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主题上的具体体现。最后,文章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大众话语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作用,此外文章还将指出其对当代的启示价值。

王君兰[10](2017)在《即时通信对话的语用语言学分析 ——以俄汉即时通信语料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所实现的即时通信交流方式在此种多元化交流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即时通信体裁属于电子话语范畴。本文以即时通信对话体裁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结合电子话语理论、网络空间理论、语言游戏理论、对话结构分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俄汉即时通信对话语料为例,对即时通信对话的语用语言学特点进行分析。全文由绪论、六章主要内容和结论组成。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研究意义及价值进行阐述。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电子话语及即时通信体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对电子话语理论、网络空间理论、语言游戏理论、对话结构分析理论及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具体阐释;第三章结合网络空间理论对即时通信对话的语境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其时间、空间、话题、语体、交际者身份、语境动态性及预设特点,即时通信对话在语境上的区别性特点,是其在语言、对话结构及言语行为层面所呈现出特点的基础;第四章以语言游戏理论为基础,剖析即时通信对话的语言特点,包括其词汇、副语言手段、句法三个层面;第五章对即时通信对话的对话结构特点进行阐述,包括其对话基本单位——话轮和对话统一体,以及对话局部及整体结构;第六章从言语行为层面对即时通信对话进行解析,分析了即时通信对话中的言语行为类型,以及对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幽默原则等语用原则的遵守和利用。结论部分对本文作出总结,并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及研究前景。本文尝试对我国即时通信体裁,尤其是俄语即时通信体裁的语用研究不足这一现状进行弥补,通过深入剖析即时通信体裁在语境、语言、对话结构及言语行为等方面的语用特点,力图对这一电子话语体裁从语用层面作出较为合理、全面的阐释。而从实践层面上来看,本文的局部及整体结论也将为我国及俄罗斯的电子交际发挥指导、借鉴作用。

二、果干在俄罗斯有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干在俄罗斯有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食品
        2.1.2 产业链关键环节及界定
        2.1.3 产业链协同
    2.2 研究的基础理论
        2.2.1 产业关联理论
        2.2.2 产业结构理论
        2.2.3 耗散结构理论
        2.2.4 协同理论
        2.2.5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借鉴
    2.3 本章小结
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森林食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发展现状
        3.1.1 种植环节发展现状
        3.1.2 加工环节发展现状
        3.1.3 销售环节发展现状
    3.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的实证分析
        3.2.1 模型构建
        3.2.2 数据来源和指标获取
        3.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3.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的比较分析
        3.3.1 森林食品种植生产发展不均衡
        3.3.2 森林食品加工缺乏标准化经营
        3.3.3 森林食品销售市场开发不足
    3.4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森林食品产业链缺乏战略性规划
        3.4.2 森林食品产业链利益联结不紧密
        3.4.3 森林食品产业链组织沟通不顺畅
        3.4.4 森林食品产业链资源流动性不强
        3.4.5 森林食品产业链相关制度保障不足
    3.5 本章小结
4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演进过程分析
    4.1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关系分析
        4.1.1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专供专需
        4.1.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一对多供求
        4.1.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互为合作伙伴
        4.1.4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经营主体市场竞争
    4.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动因
        4.2.1 外部驱动
        4.2.2 内部驱动
    4.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演进过程
        4.3.1 森林食品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
        4.3.2 森林食品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价值创造
    4.4 本章小结
5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机理分析
    5.1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5.1.1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战略协同
        5.1.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协同
        5.1.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资源协同
        5.1.4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利益协同
        5.1.5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制度协同
        5.1.6 五维协同之间的逻辑关系
    5.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指标体系确立及数据获取
        5.2.1 协同状态指标体系的确立
        5.2.2 数据获取
    5.3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1 信度分析
        5.3.2 效度分析
    5.4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各维度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5.4.1 战略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5.4.2 组织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5.4.3 资源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5.4.4 利益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5.4.5 制度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性度量及仿真训练
    6.1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性度量
        6.1.1 协同熵模型
        6.1.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性测度
        6.1.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性评价
    6.2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仿真训练
        6.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6.3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训练仿真分析
        6.3.1 基于协同熵模型的神经网络仿真原理
        6.3.2 训练样本集设计
        6.3.3 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6.3.4 BP神经网络训练和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组织协同主导的专供专需型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
        7.1.1 路径选择的基本条件
        7.1.2 主导协同路径的构建
        7.1.3 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7.2 资源协同主导的一对多型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
        7.2.1 路径选择的基本条件
        7.2.2 主导协同路径的构建
        7.2.3 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7.3 利益协同主导的合作伙伴型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
        7.3.1 路径选择的基本条件
        7.3.2 主导协同路径的构建
        7.3.3 协同路径发展的实施路径
    7.4 制度协同主导的市场竞争型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
        7.4.1 路径选择的基本条件
        7.4.2 主导协同路径的构建
        7.4.3 协同路径发展的实施路径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一、选题缘由
        二、问题意识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先行研究
        一、民族学人类学的萨满教研究
        二、国内萨满教研究历程与特点
        三、聚焦蒙古国的萨满教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介绍
        三、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萨满教复兴的文化政策环境
    第一节 蒙古国社会转型
        一、蒙古国生态人文概况
        二、社会转型与民众生计变迁
        三、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第二节 蒙古国城市生境
        一、亦城亦乡的蒙古包区居住环境
        二、蒙古包区的居民及其生活状况
        三、困境中居民对宗教解禁的呼吁
    第三节 蒙古国宗教政策与宗教复兴现状
        一、当代蒙古国宗教政策法规
        二、传统与非传统宗教发展现状
        三、蒙古国的宗教格局与萨满教复兴
第三章 萨满教观念体系的变迁与调适
    第一节 蒙古萨满教发展史
        一、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萨满分层
        二、明清时期的萨满教衰落与萨满分类
        三、蒙古人民共和国宗教肃清时期的“佛博一体”
        四、宗教解禁后蒙古国边区的萨满教遗存
    第二节 萨满教世界观的调适
        一、对三界宇宙观的新型解释
        二、灵性自然观的代际传承
        三、城市居民的灵魂观
    第三节 萨满教核心神灵信仰的传承
        一、不断丰富的腾格里信仰
        二、山神、水神与山水神
        三、驱使萨满领神的翁滚祖灵
第四章 萨满领神出道的过程及其调适策略
    第一节 作为神圣资本的萨满病
        一、萨满病与加入式梦境
        二、萨满师徒关系的缔结
        三、唤醒萨满特性与入迷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体现圣俗身份转换的萨满服饰和法器
        一、萨满神服及其象征意涵
        二、脱魂与附体的工具:口弦琴和单面鼓
        三、进攻与防护的法器:神杖、铜镜及其他
    第三节 确立正统萨满身份的领神出道全过程
        一、确立萨满身份的初次公开领神
        二、获得社会认可的祭祀山水神仪式
        三、巩固萨满身份和强化族人信仰的祭灶仪式
第五章 萨满教治疗仪式类型及其功能调适
    第一节 地方性疾病认知
        一、大众疾病观
        二、医院条件与治疗缺陷
        三、萨满教的病因论
    第二节 平衡个体身心的祛污净化仪式
        一、亲历净化仪式
        二、治疗躯体性污染的仪式
        三、治疗心性污染的仪式
    第三节 调节个体与他者关系的治疗仪式
        一、缓解家庭矛盾的治疗仪式
        二、了结邻里恩怨的萨满教仪式
        三、破除萨满诅咒的降神仪式
    第四节 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禳灾祈福仪式
        一、向自然神祈福的祭祀圣湖仪式
        二、禳解新冠疫情的血祭大地仪式
        三、为国祈福的不儿罕山祭天仪式
第六章 应对与调适失范状态的萨满教社团
    第一节 当代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失范状态
        一、萨满教传承的失范性
        二、萨满教仪式与治疗实践的无序性
        三、萨满牵线“病人”的随意性
    第二节 萨满教社团及其创立
        一、萨满教组织的创立流程及发展现状
        二、学者与草根萨满合作创办的“灶火中心”
        三、统合萨满教组织的联合会及其创新型社会角色
    第三节 萨满教组织领导人物的互动与博弈
        一、共推的“典型”:国家大萨满边巴道尔吉
        二、萨满之父:奥德格日乐
        三、共谋与博弈的领导关系
    第四节 规范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团体性活动
        一、对萨满的教学、考核与认证
        二、组织恢复萨满教传统祭祀与祈福的习俗
        三、推动多元社会文化活动的萨满教组织
结论
    一、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传承与调适
    二、萨满教当代复兴与若干宗教社会问题
    三、蒙古国萨满教研究的学术启示
参考文献
西里尔体及畏兀儿体蒙古文字母的拉丁转写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3)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4)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人类学的饮食研究
        (二)藏族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三)青稞糌粑文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一)田野调查
        (二)民族志书写
        (三)文献研究
        (四)创新点
        (五)论文框架结构
第一章 作为糌粑原料的青稞
    第一节 青稞生成环境
        一 青稞(???)之名
        二 相关青稞生成环境的地方性知识
        三 世人眼中的青稞生成环境
        四 青稞的生成条件基础
    第二节 青稞种子的由来
        一 从词源看青稞的由来
        二 从传说故事看青稞的由来
        三 从民间歌谣看青稞的由来
        四 从考古成果看青稞的由来
        五 从遗传学看青稞的由来
        六 其他关于青稞的起源
    第三节 青作衍生的文化事象
        一 青作农耕
        二 秋收与储藏
        三 青作农耕工具
        四 青作农耕仪式
    第三节 青稞的社会生命
        一 维系藏文化的纽带
        二 可持续粮食系统与生态饮食
        三 西藏文明的基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作为藏人传统主食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糌粑的制作消费
        一 “硪塔”(?)——炒与磨
        二 糌粑种类
        三 糌粑的食用
        四 糌粑“配菜”:汤与酱
    第二节 糌粑“伴侣”
        一 酥油奶渣酸奶
        二 茶与酒
        三 蕨麻与糖
        四 盐、辣椒及其他副食品
    第三节 共食
        一 时间与空间
        二 “好吃”还是“好想”
    第四节 相关糌粑饮食器具及其特点
        一 器具分类
        二 象征特点
    第五节 糌粑食俗礼仪与禁忌
        一 饮食与礼仪
        二 饮食禁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作为藏人信仰食物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宇宙观中的神与食
        一 藏人三界宇宙观
        二 宇宙观中的人神鬼
        三 祭品及其象征
    第二节 献给神的食物
        一 “桑什糌”(?)
        二 “切”(?)
        三 “朵玛”(?)
        四 “协玛”(?)
        五“夏卓”(?)
    第三节 超度镇鬼驱秽的食物
        一 “苏”(?)
        二 “栗”(?)
        三 “朵”(?)
    第四节 取悦“鲁”的食物
        一“鲁卓”(?)
        二 “鲁朵”(?)
        三 “塔鲁”(?)
    第五节 加持食物
        一 尼其(?)
        二 “撮则”(?)
        三 “希喇”(?)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自我与他者论述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青稞与大米:食物的隐喻
        一 作为藏人的青稞
        二 作为他者的大米
    第二节 野蛮与文明:一个非问题的问题
        一 饮食行为
        二 饮食观念
        三 烹饪方式
    第三节 糌粑共同体:关于族群认同
        一 “共食”:文化上的共同感受
        二 “味道”:共同的饮食记忆
        三 食物:自我的转喻——隐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现代性实践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当下饮食结构中的青稞糌粑
        一 主食变辅食
        二 主食变保健养生品
        三 主食变奢侈食品
    第二节 “公家”话语体系中的青稞糌粑
        一 实施工程:补助粮食、易地育人
        二 营养餐计划:不吃糌粑的中小学生
        三 “问鼎和羹”:饮食是最大的民生
        四 兼业模式:农牧生业+打工
    第三节 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青稞糌粑
        一 青稞糌粑从羊皮袋到塑料袋
        二 现代餐饮中的青稞糌粑
        三 吃与不吃:饮食安全与健康
        四 青稞糌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一 “两青”相遇:生物自然选择与人类文化共同的创造
    二 “章葛”糌粑:藏族饮食文化的调适机制
    三 “郭纳糌萨”:糌粑个案对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目前学界研究的整体状况
        (二)关于各个相关问题的研究述评
        (三)目前已有成果的总结和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实证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关于干部、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
        (二)关于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三)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开创和奠基
        (二)列宁对无产阶级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系统发展
        (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开创性发展
    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新坐标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机遇
        (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严峻挑战
第二章 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赓续
    一、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历程
        (一)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三)抗日战争时期
        (四)解放战争时期
        (五)过渡时期
        (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
        (八)党的十八大以来
    二、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探索的典型特点
        (一)坚持以服务于革命和建设为核心,不断发展理想信念教育理念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线,与时俱进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三)坚持以党、干校教育为引领,不断拓展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四)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
    三、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抓手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
        (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章 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借鉴和国际比较
    一、中国传统社会官员思想教化的批判性继承
        (一)中国传统社会官员思想教化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传统社会官员思想教化的主要方式
        (三)中国传统社会官员思想教化的经验分析
    二、苏共亡党亡国惨痛教训的反思性汲取
        (一)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是苏共亡党亡国的关键原因
        (二)苏共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失败教训反思
    三、发达国家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的选择性借鉴
        (一)发达国家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发达国家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发达国家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的选择借鉴
第四章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一、关于样本总体特征
    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状况的基本判断
        (一)受访干部对理想信念教育现实效果的评价
        (二)受访干部对加强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三)本次调研中值得关注的现象
    三、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理念缺乏适应力
        (二)教育内容缺乏说服力
        (三)教育方式方法缺乏感染力
        (四)教育制度缺乏约束力
        (五)能力建设缺乏保障力
第五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优化
    一、转变革新教育理念,建构更加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指导
        (一)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坚持多元教育理念
        (三)坚持以学员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重整优化教育内容,建构“一主多辅”内容体系
        (一)突出主业主课
        (二)借助历史资源
        (三)开发时代资源
        (四)借助生活资源
    三、改进升级教育方式,建构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堂教学
        (二)完善观摩教学
        (三)强化情境教育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五)充分利用现代大众传媒
    四、健全完善教育制度,建构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深入强化组织领导制度
        (二)不断完善干部调训制度
        (三)不断健全学员考核制度
        (四)不断完善过程监督制度
    五、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建构有序有力的教育保障体系
        (一)整体提升教师水平
        (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三)统筹基地布局、质量
        (四)完善经费投入使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HZ公司果制品的国际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创新
2 HZ公司果制品的国际营销环境分析
    2.1 HZ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现状
        2.1.1 HZ公司简介
        2.1.2 HZ公司果制品的生产及出口现状
    2.2 HZ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2.1 国内出口环境分析
        2.2.2 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3 HZ公司果制品国际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内部影响因素
        3.1.1 产品成本与定价
        3.1.2 产品质量与认证
        3.1.3 企业的运营管理
    3.2 外部影响因素
        3.2.1 自然资源状况
        3.2.2 市场需求状况
        3.2.3 政府因素
        3.2.4 技术性贸易壁垒
    3.3 HZ公司SWOT分析
        3.3.1 内部优势分析
        3.3.2 内部劣势分析
        3.3.3 外部机会分析
        3.3.4 外部威胁分析
4 HZ公司果制品的国际营销策略设计
    4.1 制定营销策略的目标
    4.2 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
        4.2.1 目标市场的选择
        4.2.2 市场产品定位
    4.3 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4.3.1 产品策略
        4.3.2 定价策略
        4.3.3 分销策略
        4.3.4 促销策略
        4.3.5 关系营销策略
        4.3.6 网络营销策略
    4.4 品牌策略
5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5.1 产品和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5.2 营销团队建设
    5.3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4 加快实现产品多元化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
        2.中共历代领导核心青年教育思想的弘扬
        3.中华传统青年教育思想的涵泳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1.优秀家风的熏陶
        2.知青岁月的锤炼
        3.基层工作的体悟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青年教育的意义
        1.培育青春能量汇聚者
        2.培育民族复兴担当者
        3.培育人民友谊播种者
    (二)青年教育的内容
        1.立德树人是青年教育的根本遵循
        2.学有所长是青年教育的基本要求
        3.身心健康是青年教育的重要体现
    (三)青年教育的途径
        1.落实全党关心关爱青年要求创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2.强化全员全程立德树人意识创设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3.注重家风家训传承浸润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勉励青年重视自我教育提升全面发展内在动力
三、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1.理论的继承性
        2.思想的创新性
    (二)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
        1.话语的民族性
        2.视域的国际性
    (三)时代性与引领性相结合
        1.内涵的时代性
        2.方向的引领性
四、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重大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理论宝库
        2.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二)实践价值
        1.有利于明确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目标
        2.有利于指明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方向
        3.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
        4.有利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来源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方法
        2. 归纳研究方法
        3. 历史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
    (六) 基本概念梳理
二、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理论渊源
    (一) 毛泽东的大众化话语创新
    (二) 邓小平的大众化话语创新
    (三) 江泽民、胡锦涛的大众化话语创新
三、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实践来源
    (一) 习近平实践经验的探索与总结
    (二)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挑战的回应
四、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分析
    (一) 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目的
        1. 继续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 推动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二) 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特点及表现
        1. 简洁通俗
        2. 坚持马克思主义
        3. 以人为本
        4. 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五、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现实价值
    (一) 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的贡献
        1. 引领治国理政的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变
        2. 引领干部群众将日常工作和理论学习提高紧密结合
        3. 建构了具有生活气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二) 习近平大众化话语创新研究的启示
        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创新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2.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做到为群众说实话
        3.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创新要善于用群众的话语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即时通信对话的语用语言学分析 ——以俄汉即时通信语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Topeфepa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四、研究意义及价值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电子话语研究概况
        1.1.1 欧美及俄罗斯电子话语研究概况
        1.1.2 国内电子话语研究概况
    1.2 国内外即时通信对话研究概况
        1.2.1 俄罗斯即时通信对话研究概况
        1.2.2 欧美即时通信对话研究概况
        1.2.3 国内即时通信对话研究概况
    1.3 总体评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电子话语理论
        2.1.1 电子话语
        2.1.2 电子话语体裁之一—即时通信对话
    2.2 网络空间理论
    2.3 语言游戏理论
    2.4 对话结构分析理论
        2.4.1 话轮
        2.4.2 话轮交替
        2.4.3 对话统一体
    2.5 言语行为理论
        2.5.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2.5.2 塞尔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2.5.3 意向性
        2.5.4 言语行为与语用原则
第三章 即时通信对话的语境特点
    3.1 即时通信对话的空间及时间特点
        3.1.1 即时通信对话语境的空间特点
        3.1.2 即时通信对话语境的时间特点
    3.2 交际话题的多样性
    3.3 即时通信对话的语体特征
        3.3.1 语体的多样性
        3.3.2 语体的副语言性
    3.4 交际主体身份建构
    3.5 即时通信对话语境的动态性特点
        3.5.1 即时通信对话的动态语境
        3.5.2 即时通信动态语境中语用预设的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即时通信对话的语言特点
    4.1 即时通信对话的词汇特点
        4.1.1 词汇多样性
        4.1.2 书写特点
    4.2 即时通信对话的副语言手段特点
        4.2.1 表情符号
        4.2.2 图片信息
    4.3 即时通信对话的句法特点
        4.3.1 单句的大量使用
        4.3.2 句法中的省略现象
        4.3.3 语码转换
        4.3.4 语用标记语
    4.4 小结
第五章 即时通信对话的对话结构特点
    5.1 即时通信对话的最基本单位—话轮的特点
        5.1.1 语言符号类成分构成的话轮
        5.1.2 图符手段构成的话轮
    5.2 即时通信对话的话轮交替机制
        5.2.1 话轮的有序交替
        5.2.2 话轮的非有序交替
    5.3 即时通信对话的局部结构
        5.3.1 即时通信对话中的对话统一体
        5.3.2 对话统一体中的插入序列
    5.4 即时通信对话的整体结构
        5.4.1 即时通信对话开端及结尾的模式性
        5.4.2 即时通信对话开端及结尾的自由性
        5.4.3 故事的讲述
    5.5 小结
第六章 即时通信对话的言语行为特点
    6.1 即时通信对话言语行为
        6.1.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与即时通信对话言语行为
        6.1.2 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即时通信对话言语行为
    6.2 即时通信对话言语行为的意向功能
        6.2.1 单一意向功能的寒暄类对话
        6.2.2 双重意向功能
    6.3 即时通信对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原则
        6.3.1 合作原则
        6.3.2 礼貌原则
        6.3.3 幽默原则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四、果干在俄罗斯有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森林食品产业链关键环节协同发展的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D]. 董姝琪.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D]. 包海波. 兰州大学, 2021(09)
  • [3]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4]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D]. 松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9)
  • [5]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 李曙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6]HZ公司果制品的国际营销策略研究[D]. 王芝娴.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7]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D]. 王悦佳. 曲阜师范大学, 2018(12)
  • [8]把灵魂泡到小说里——王蒙王干对谈录[J]. 王蒙,王干. 朔方, 2017(06)
  • [9]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创新研究[D]. 张梦彤. 广西师范大学, 2017(10)
  • [10]即时通信对话的语用语言学分析 ——以俄汉即时通信语料为例[D]. 王君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7)

标签:;  ;  ;  ;  

干果在俄罗斯有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