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作为型煤粘合剂的研究

生物质作为型煤粘合剂的研究

一、生物质作型煤粘结剂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榕江,张杰,张静,杨伯伦,吴志强[1](2021)在《粉煤/焦成型过程机理与产品性质关联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煤炭综采水平的提升以及煤炭分质转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粉焦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粉煤/焦成型技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其中冷压成型工艺对原料适应性好且成本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文中从成型粘结的浸湿粘合、桥接机理和型煤热解炭化的机理出发,概括了影响型焦性能关键因素(原料特性、成型工艺条件以及粘结剂的种类和性质).鉴于粘结剂对型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着,重点阐述了无机粘结剂、有机粘结剂和复合粘结剂用于粉煤/焦成型的优势和挑战.无机粘结剂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强度高等优势,但会增加型焦的灰分含量;有机粘结剂来源广泛、粘结性好、灰分含量低,但其强度和热稳定性较差.为了弥补单一组分粘结剂存在的不足,使用复合粘结剂制备型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化工、电石和冶金行业对型焦性质的不同需求,针对型焦的不同用途,提出了复合粘结剂的使用方案,为型焦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借鉴.

陈娟,高启帅,刘儒,闫龙,李健,王玉飞,马向荣,张智芳[2](2021)在《神府地区粉煤成型炭化产物的性状研究》文中认为将废弃玉米秸秆、葵花籽皮、花生壳通过改性与神府地区低变质粉煤复合成型制备型煤,并经高温热解制备型焦,通过热重分析、SEM分析与性能强度分析等研究改性生物质型煤、型焦的热解性能、微观形貌、性能强度等。结果表明,粒度为3~1.5mm粉煤与改性生物质粘结剂之间的作用力最强,所得2.5%NaOH改性玉米秸秆型煤的抗压强度约为4 000N/个,2.0%NaOH改性葵花籽皮型煤和2.5%NaOH改性花生壳型煤的抗压强度约为3 000N/个,跌落强度达50%以上,达到工业用型煤的标准;粉煤粒度在3~0.425mm范围内,制备的型焦的抗压强度、跌落强度与机械强度均较高;选择粒度为3~1.5mm粉煤与生物质成型炭化最佳。形成了较完善的粉煤成型理论体系,为指导煤加工和转化利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昆[3](2021)在《免烘干民用型煤的制备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占我国能源构成的60%以上。据统计,燃煤污染物占排放到大气中的粉尘量的70%以及SO2排放量的90%以上,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燃烧散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型煤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洁净煤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型煤粘结剂是影响型煤性能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研制优良的型煤粘结剂成为型煤技术发展的关键。型煤生产时通常要对产品进行烘干处理,但是烘干设备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为了优化型煤生产线和降低型煤生产成本,免烘干型煤的研究成为我国型煤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免烘干型煤除与传统型煤相比,除了无需烘干工艺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湿强度,在保证型煤质量的同时还能简化型煤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对免烘干型煤的性能和机理研究比较少,缺乏可以参考的文献和免烘干型煤的质量标准。本论文将利用不同粘结剂制备免烘干型煤,确定最佳粘结剂配方并进行粘结机理研究。经过实验研究,黄原胶基型煤粘结剂配方为黄原胶1.0%、蔗糖0.6%、钠基膨润土3%。聚乙烯醇基型煤粘结剂配方为聚乙烯醇1.5%、快干水泥3%。两种型煤的湿强度与传统型煤相比,具有很大的提升。在自然晾干条件下24 h之内黄原胶基型煤强度可达到130 N/个,聚乙烯醇基型煤则可达到300 N/个;研究不同煤粒粒径配比并研究其对免烘干型煤强度的影响,煤粒粒径配比为R1:R2:R3=1:1:2时,型煤的抗压强度可达36 N/个;研究了型煤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与原煤相比,研制的免烘干型煤的着火温度、最大燃尽速率对应温度等燃烧特性与原煤相比有所改善;与原煤相比,黄原胶基型煤和聚乙烯醇基型煤的SO2排放量分别降低了64.64%和74.61%,两种免烘干型煤具有显着的固硫效果;初步设计了年产5万吨免烘干型煤生产线,将原料煤进行分级破碎筛分并与粘结剂混合后进行焖料处理,有利于型煤强度的提升。针对型煤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选用了2PLF系列新齿型分级破碎机、等距正反半螺旋双轴搅拌机和对辊式成型机作为型煤生产设备。

多胜男[4](2021)在《型煤燃烧分段动力学及不同燃烧方式下NO释放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高达59%。我国每年的散煤消耗量在6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20%。散煤燃烧没有任何污染物控制措施,单位燃煤污染物排放量是电厂的15倍以上,且排放高度低,对环境质量影响显着。型煤化是散煤清洁利用的方式之一,可以提高散煤利用效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本文研究了不同成型条件下制得的型煤燃烧时NO的排放规律,为开发适用于民用解耦炉的清洁型煤提供改进思路。首先利用大剂量热天平对型煤燃烧的分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了型煤自解耦以及全炉解耦燃烧的减排机理。利用双层固定床实验装置探究了型煤的成型压力、型煤质量、粘结剂种类、散煤种类、生物质型煤配比等影响因素下不同燃烧方式时的污染物排放规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借助大剂量热天平,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考察升温速率、型煤的成型压力、型煤质量、煤种对失重曲线和分段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减小、样品质量的减小、样品中挥发分含量的减少均可使挥发分析出段活化能不同程度的增高。2.本论文的传统燃烧实验和动力学计算证明了型煤自解耦效应的存在。与粉煤相比,型煤燃烧NO生成量有所降低,且型煤尺寸越大,减排越高,自解耦效应越明显。3.不同燃烧方式下NO的生成量受燃料中挥发分和N含量的共同影响。传统燃烧时NO生成量主要由燃料自身的N含量决定。对于传统燃烧,散煤质量为6.0g,成型压力为80k N,复合粘结剂制得的淖毛湖型煤脱硝效率最高,型煤传统燃烧NO生成量较粉煤降低3.22%。散煤质量为2.0g,成型压力为80k N,膨润土粘结剂制得的鄂尔多斯型煤脱硫效率最高。解耦燃烧是一种清洁燃烧方式,其NO减排效果主要由燃料中挥发分含量决定,挥发分直接影响了燃料氮的转化形式,其含量越高脱硝效率越好。散煤质量为6.0g,成型压力为60k N,利用复合粘结剂制得的淖毛湖型煤解耦燃烧时脱硝效率可高达40.51%,型煤解耦燃烧NO生成量较粉煤低21.09%。

常志伟[5](2020)在《低阶粉煤制备民用洁净燃料及粘结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级粉煤不能满足先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要求,造成大量资源损失。而在低效的传统炉灶中燃烧粉煤又会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用低阶粉煤生产民用清洁燃料对节约煤炭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民用洁净燃料要解决的主要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1)冷、热态粘结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低阶粉煤制备洁净型煤及冷态粘结机理;(3)洁净型煤中高温干馏制备洁净燃料及热态粘结机理;(4)洁净燃料燃烧特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低阶粉煤为原料,加入冷、热态粘结剂分别制备出民用洁净型煤和洁净燃料,考察了成型条件和炭化条件对它们的影响,并分别对冷态和热态的粘结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洁净燃料的燃烧特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粘结剂种类及含量对洁净型煤和洁净燃料强度有重要影响。添加冷态粘结剂(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膨润土和聚乙烯醇)和热态粘结剂(石油沥青、石油渣、煤焦油沥青、洗油渣)后分别提高了洁净型煤和洁净燃料的强度。当粉煤中加入1%PVA和20%煤泥时制备的洁净型煤有很好的抗压强度(11.3 MPa)和跌落强度(98.3%);当粉煤中加入30%洗油渣时制备的洁净燃料有很好的抗碎强度(94.7%)和耐磨强度(5.1%)。(2)成型工艺对洁净型煤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成型压力(30~90 k N),成型水分(8~14%),干燥终温(75~115℃)的增大,型煤的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在最佳的成型工艺:成型压力为60k N、成型水分为14%、干燥终温为105℃和保留时间为100 min,型煤的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分别为11.3 MPa和98.2%。煤的致密性、表面官能团、孔结构、润湿性等对型煤强度具有重要影响。粉煤中加入聚乙烯醇和煤泥,型煤产生胶体且表面无明显孔结构,羟基官能团明显增多,亲水性提高,接触角降低,说明粘结剂与煤颗粒表面有较多的氢键缔合,以及部分交联作用,增强了煤粒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了洁净型煤的机械强度。(3)成型工艺对洁净燃料强度影响不大,而炭化温度对洁净燃料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洁净燃料的抗碎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耐磨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结果表明最佳的成型条件是:加入30 wt.%洗油渣,碳化温度为800℃维持60 min,此时洁净燃料的抗碎强度M25=94.7%。提出了一种利用液氮冷冻高温民用清洁燃料实现样品准原位表征的新方法,并得出了合理的粘结机理。洗油渣由于其热塑性而软化熔融,包覆在煤颗粒表面形成煤-粘结剂界面,并在洁净燃料热解过程中分解产生高粘性胶体,填补了煤颗粒之间的孔隙,将原本松散的惰性煤颗粒结合在一起,形成高强度的民用清洁燃料。(4)热解温度从300℃升高至1050℃时,洁净燃料的表观形貌、表面官能团等发生显着变化。在300~500℃时,惰性煤颗粒相对分散,大颗粒变成小颗粒,且洁净燃料表面不均匀;洁净燃料中C=O和C=C基团含量明显减少,说明它们在500℃以上是不稳定的。在500~600℃时,洗油渣已完全软化熔融,将惰性煤颗粒都结合在一起。在600~800℃时,芳香族C-H基团含量明显降低。可以推断,在燃料热解过程中,会优先消耗较小的芳香环,大量的氢将被释放,燃料表面再次产生裂缝,但燃料的膨胀压力增大,导致煤颗粒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在800~1050℃时,燃料发生明显收缩,表面孔隙结构明显减少,排列规整,密度增大。(5)当粉煤中同时加入冷态粘结剂(0.8%PVA和20%煤泥)和热态粘结剂(20%洗油渣)时,洁净型煤的抗压强度为11.5 MPa,洁净燃料的抗碎强度为90.1%,都可以满足民用洁净型煤和洁净燃料强度的需求。对原煤和洁净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原煤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而燃烧洁净燃料几乎没有烟产生,表明洁净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显着降低。

黄光许,刘迎宾,耿乾浩,李媛媛,贾建波[6](2019)在《低黏结剂配比下无烟煤的成型与机理》文中研究表明无烟煤型煤具有一定粒度和冷热强度,可部分替代块煤用于合成氨造气。晋城无烟块煤是优质的合成氨气化原料,但储量有限,进行晋城无烟煤粉煤成型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取单因素实验方法,以晋城无烟粉煤为原煤,自制改性生物质、膨润土为黏结剂,配入少量添加剂混合,利用手工模具加压成型;测定所制型煤样品的冷强度和热强度,探究不同黏结剂组分和添加剂配比对型煤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研究型煤的成型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大或添加剂溶液浓度的增大(体积不变),型煤样品的冷强度和热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随着膨润土添加量的增大,型煤的冷强度和热强度均呈现增大趋势。本研究中晋城无烟煤型煤制备的工艺配方为无烟煤95.3%,改性生物质1.5%,膨润土3%,添加剂0.2%。相应型煤样品的冷强度为589 N/球,热强度为220 N/球,煤质分析与原煤相比变化不大,各项理化指标完全满足工业储运和气化要求。添加剂有助于改性生物质部分水解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他物质,同时将原煤中所含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硅酸钠等物质,提高煤与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原料煤煤粒、膨润土和改性生物质等各组分之间紧密结合,使型煤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本文所述的型煤制备工艺配方中黏结剂的添加量较低(<5%),黏结剂成本低廉;型煤样品的理化指标达到或超过现有技术水平,应用前景广阔。

师国池[7](2019)在《澄合矿区高硫煤用于制备活性炭和环保型煤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硫煤是硫含量高于3%的煤,高硫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严重污染环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的硫含量严重限制了高硫煤的利用途径。无疑,研究高硫煤的清洁利用途径变得刻不容缓。澄合矿区位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中段,矿区所产煤炭多为高硫煤,传统的利用途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本文在研究澄合矿区王斜矿5号煤煤质特性的基础上,以王斜矿5号煤为原料,开展了煤基活性炭制备及环保型煤实验研究。澄合矿区王斜矿5号煤的基本性质是:中灰、高硫,煤样中灰分主要以次生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黄铁矿为主,粒度较细而分散,属难选煤。对5号煤进行了ZnCl2重液浮沉试(重液密度为1.40g/cm3),浮选(最佳浮选参数为:矿浆浓度100g/L,捕收剂用量800g/t,起泡剂用量105g/t,搅拌速度1800r/min,刮泡时间3min;最佳条件下得到的浮选精煤灰分为8.08%,回收率为66.2%。酸洗(最佳酸洗条件为:酸浓度3.0mol/L;反应温度20℃;液固比2.5:1;反应时间2.0h)脱灰降硫制得精煤,精煤灰分最低可降至2.6%,硫分降至1.9%。以精煤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炭化温度600℃、碳化时间2h,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h,碱炭比2.5。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活性炭。一步法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1362.03m2/g(BET);以微孔为主,平均孔径0.655nm;孔容0.37cm3/g(t-Plot)。两步法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775.72m2/g(BET);同样以微孔为主,平均孔径0.652nm;孔容0.18cm3/g(t-Plot)。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参数优于国标规定的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的质量要求。以脱灰原煤为原料进行了环保型煤制备,确定的最佳粘结剂为粘土加纸浆,最佳固硫剂为碳酸钙,最佳固硫促进剂为碳酸钠,助燃剂为高锰酸钾;环保型煤的最佳配比为:脱灰原煤为78.2%,粘结剂为7%粘土加2%纸浆;固硫剂为CaC03(Ca/S=2.5);固硫促进剂为4%Na2C03;助燃剂为2%KMnO4。制得的环保型煤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内外型煤标准。

陈娟,李梅,刘皓,郝华睿,张智芳,LI Jian[8](2018)在《型煤与型焦粘结剂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理的选择型煤型焦粘结剂对提高粉煤的附加值、节省炼焦煤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型煤型焦主要粘结剂及国内外开发现状,进而为相关厂矿企业在型煤型焦粘结剂选择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无机粘结剂来源广,价格低,但是所得型煤发热量降低,防潮、防水性差,灰分高。有机粘结剂所得型煤冷态机械强度高,但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和燃烧,燃烧后残余灰分少。复合粘结剂互补这两种粘结剂各自的不足,从而使得型煤、型焦的质量均提高。

田宝农[9](2018)在《碱法制浆黑液制备型煤及其脱硫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质型煤作为型煤利用的一种技术,在生物质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提高型煤燃烧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碱法制浆黑液作为生物质资源的一种,当前对碱法制浆黑液复合制备型煤的研究不够深入,本研究利用木材或秸秆碱法制浆产生的黑液添加至型煤中燃烧,研究黑液复合型煤的成型性能及燃烧固硫的作用。探究其实用性,为制浆黑液复合型煤推广使用提供技术支撑。(1)对黑液复合型煤成型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预糊化淀粉粘结剂添加量为2%时,型煤跌落强度达到83%左右,型煤抗压强度达到620 N/球,但少量粘结剂的加入对型煤热稳定性、水分与挥发物含量影响不大。综合考虑,选定添加量为2%预糊化淀粉作为型煤粘结剂。加入制浆黑液后,型煤机械强度增强,热稳定性变差,其落下强度在添加量为30%时达到93%,同时燃烧后的灰分也增加,综合考虑选择黑液添加量为30%左右时较佳。(2)添加不同含量制浆黑液作为型煤燃烧固硫剂,分析不同含量制浆黑液对型煤灰分的影响,通过TG、EDS、XRD、SEM分析制浆黑液对型煤燃烧及其固硫率的影响,得出较佳配比为黑液添加量32%时;通过改变型煤燃烧时间及燃烧温度,确定出最佳燃烧时间为3 h,最佳燃烧温度为900℃,固硫率高达89%。结果表明,碱法制浆黑液复合型煤燃烧及固硫性能很好,优于传统工业型煤。(3)通过添加秸秆制备生物质型煤与黑液复合型煤进行比较,黑液复合型煤的燃烧效果更好一些。在900℃下对添加了32%质量分数黑液的民用型煤进行燃烧试验,与未添加之前相比型煤着火点有所提前,燃烧更加充分,固硫率达到了87.12%,比未添加前提高了25个百分点。利用沉降污泥添加到黑液复合型煤中得到了耐高温类型煤,在5%最佳添加量下,复合后的型煤1100℃下固硫率可达到85%。

李梅[10](2017)在《新型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远大于石油及天然气。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机械化程度的增大,导致产生了大量碎煤及粉煤,运输和使用均不便利。因此,型煤技术孕育而生。联合国能源组织也把型煤技术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型煤技术也收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大量存在于下水道中的地沟油,由于水和环境因素影响,油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醛、酸等具有恶臭的物质,污染大气,恶化生活环境。同时由于地沟油的存在,导致水体污染,水生生物死亡,还会滋生蚊子、苍蝇等害虫,传播细菌。本文研究了地沟油在型煤中的应用,为地沟油的使用开辟了新的途径。针对不同粘结剂对型煤抗压强度、跌落强度及防水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了影响规律,总结分析得出了添加地沟油的型煤最优配比,并对所得的型煤进行了燃烧特性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在研究粘结剂对型煤各个性能指标影响的实验中,优先选用废弃木屑进行不同方式改性,研究改性木屑作为粘结剂制得的型煤各项指标。NaOH溶液改性木屑与酵母改性木屑作为粘结剂,其抗压强度非常接近,几乎没有差别,而复合菌种改性抗压强度相对较差;NaOH改性木屑作为粘结剂跌落强度最好,酵母菌改性木屑次之,复合菌种改性最差;改性木屑为粘结剂时防水性均很差,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掺入其他材料来提高其防水性。NaOH改性木屑为粘结剂在添加量为10%时综合性能最好。(2)为了提高型煤的防水性,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粘结剂制作的型煤,其抗压强度、跌落强度及防水性均较好,但在燃烧过程中不容易点燃,且燃烧过程中容易自动熄灭,燃烧过程中有大量的黑烟。腐植酸钠作为粘结剂,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均较好,但防水性很差,遇水即散,因此不宜露天堆放。(3)NaOH改性木屑和乳化沥青复合粘结剂所制的型煤,在木屑掺入量为10%,乳化沥青为4%、5%时,抗压强度、跌落强度和防水性均较好;NaOH改性木屑和腐植酸钠复合粘结剂型煤的强度较好,但防水性依然很差。(4)在添加地沟油的新型生物质型煤实验中,得出在粉煤量为100g,添加NaOH改性木屑10%,乳化沥青5%,腐植酸钠5%,以及添加4ml地沟油时所制得的地沟油生物质型煤的各性状最优,抗压强度为1562.7N,跌落强度为80.82%,此型煤可以进行长途运输或露天堆放。通过工业分析得出,地沟油生物质型煤的挥发份较原煤大一些,灰分略微增大,硫分降低。从燃烧试验可知,此型煤具有易点燃、燃烧完全等优点。

二、生物质作型煤粘结剂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质作型煤粘结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粉煤/焦成型过程机理与产品性质关联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焦冷压成型机理及型焦性能影响因素
    1.1 成型机理
    1.2 型焦性能的影响因素
2 成型粘结剂
    2.1 无机粘结剂
    2.2 有机粘结剂
        2.2.1 焦油、沥青类
        2.2.2 生物质类
        2.2.3 腐植酸类
        2.2.4 工农业废料类
        2.2.5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类
    2.3 复合粘结剂
3 成型产品特性及应用
4 展 望

(2)神府地区粉煤成型炭化产物的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改性生物质型煤的性状研究
    1.1 改性生物质型煤的热重分析
    1.2 改性生物质型煤的SEM分析
    1.3 改性生物质型煤的性能强度
2 改性生物质型焦的性状研究
    2.1 改性生物质型焦的SEM分析
    2.2 改性生物质型焦的性能强度
3 结论

(3)免烘干民用型煤的制备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型煤技术
        1.2.1 国外型煤发展现状
        1.2.2 我国型煤发展现状
        1.2.3 粉煤成型技术
        1.2.4 影响粉煤成型的主要因素
        1.2.5 免烘干型煤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免烘干型煤粘结剂的选择及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及药品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2.3.1 免烘干型煤的制备
        2.3.2 型煤强度测试
    2.4 实验内容及结果
        2.4.1 不同粘结剂对型煤湿强度的影响
        2.4.2 不同粒径配比优化实验研究
        2.4.3 自然晾干时间对型煤强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免烘干型煤粘结机制分析
    3.1 免烘干型煤湿强度探究
        3.1.1 型煤内水分的变化
        3.1.2 粘结剂对湿强度的影响
    3.2 免烘干型煤粘结剂作用方式分析
        3.2.1 粘结剂与煤粒结合方式探究
        3.2.2 粘结剂对型煤结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免烘干型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4.1 免烘干型煤的燃烧特性
    4.2 免烘干型煤污染物排放特性
        4.2.1 原煤及型煤SO_2排放规律
        4.2.2 原煤及型煤NO_x排放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万吨/年免烘干型煤生产线设计
    5.1 免烘干型煤生产工艺流程图
    5.2 工艺设计
        5.2.1 原料煤处理系统和添加剂系统
        5.2.2 混合成型系统
        5.2.3 包装储存系统
    5.3 设备选型
        5.3.1 输送设备
        5.3.2 破碎设备
        5.3.3 混合成型设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型煤燃烧分段动力学及不同燃烧方式下NO释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燃煤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3 低氮燃烧方式
        1.3.1 氮氧化物种类及其控制机理
        1.3.2 解耦燃烧技术
    1.4 型煤技术
        1.4.1 粉煤成型过程
        1.4.2 型煤影响因素
    1.5 型煤种类
    1.6 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1.6.1 无机粘结剂
        1.6.2 有机粘结剂
        1.6.3 复合粘结剂
    1.7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2.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
    2.1 大剂量热天平
    2.2 双层固定床实验装置
        2.2.1 供气系统
        2.2.2 金属反应管
        2.2.3 双层控温系统
    2.3 型煤制备
        2.3.1 原煤预处理
    2.4 粘结剂制备实验
        2.4.1 木质素磺酸钙粘结剂制备实验
        2.4.2 膨润土粘结剂制备实验
        2.4.3 复合粘结剂制备实验
    2.5 粉煤成型
    2.6 数据处理
        2.6.1 燃烧生成的污染物排放量
        2.6.2 燃料氮向NO的转化率
    2.7 实验误差分析
    2.8 本章小结
3.型煤燃烧分段动力学计算
    3.1 动力学计算公式推导
    3.2 热重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升温速率对失重曲线及分段活化能的影响
        3.3.2 成型压力对失重曲线及分段活化能的影响
        3.3.3 型煤质量对失重曲线及分段活化能的影响
        3.3.4 煤种对失重曲线及分段活化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型煤传统燃烧中污染物的生成
    4.1 燃烧实验
        4.1.1 实验系统
        4.1.2 实验步骤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通气量选择预实验
        4.2.2 型煤自解耦效应验证
        4.2.3 成型压力对NO和 SO_2排放的影响
        4.2.4 煤种对NO和 SO_2排放的影响
        4.2.5 粘结剂种类对NO和 SO_2排放的影响
        4.2.6 质量对NO和 SO_2排放的影响
        4.2.7 生物质型煤中生物质与原煤配比对NO和 SO_2排放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单颗粒型煤解耦燃烧实验
    5.1 实验方案
        5.1.1 实验系统
        5.1.2 实验步骤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型煤的解耦燃烧脱硝效果实验
        5.2.2 成型压力对NO排放的影响
        5.2.3 煤种对NO排放的影响
        5.2.4 粘结剂种类对NO排放的影响
        5.2.5 质量对NO排放的影响
        5.2.6 生物质型煤配比对NO排放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低阶粉煤制备民用洁净燃料及粘结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我国低阶煤现状
        1.1.2 民用散烧与大气污染
        1.1.3 民用洁净燃料研究现状
        1.1.4 民用洁净燃料的研究意义
    1.2 粘结剂研究进展
        1.2.1 冷态粘结剂
        1.2.2 热态粘结剂
    1.3 影响型煤强度的因素
        1.3.1 煤质特性对型煤强度的影响
        1.3.2 成型工艺对型煤强度的影响
    1.4 影响洁净燃料强度的因素
        1.4.1 后处理方法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1.4.2 粒度分布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1.4.3 炭化条件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1.5 粉煤冷态成型过程及粘结作用机
        1.5.1 粉煤成型过程
        1.5.2 粉煤成型粘结机理
    1.6 洁净燃料热解过程及粘结作用机制
        1.6.1 粉煤成型体热解过程
        1.6.2 煤的粘结炭化成焦机理
    1.7 本研究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7.1 技术路线
        1.7.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流程
        2.3.1 低阶煤冷成型过程
        2.3.2 低阶煤热解过程
        2.3.3 冷冻实验
    2.4 检测与表征
        2.4.1 强度分析
        2.4.2 样品表征分析
    2.5 民用燃料强度标准
第三章 低阶粉煤制备型煤冷态粘结条件及机理研究
    3.1 粘结剂冷压成型研究
        3.1.1 不同粘结剂种类及配比的影响
        3.1.2 煤泥和PVA配比的影响
    3.2 成型工艺条件研究
        3.2.1 粒径分布的影响
        3.2.2 成型负荷的影响
        3.2.3 成型水分的影响
        3.2.4 干燥终温的影响
        3.2.5 干燥终温保温时间的影响
    3.3 冷压成型粘结机理研究
        3.3.1 表观分析
        3.3.2 表面官能团分析
        3.3.3 孔结构分析
        3.3.4 润湿性分析
        3.3.5 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阶粉煤制备洁净燃料热态粘结条件及机理研究
    4.1 粘结剂对洁净燃料强度影响研究
        4.1.1 不同粘结剂种类影响研究
        4.1.2 粘结剂含量影响研究
    4.2 成型工艺条件的研究
        4.2.1 粒径分布的影响
        4.2.2 成型负荷的影响
        4.2.3 炭化终温的影响
        4.2.4 停留时间的影响
    4.3 洁净燃料粘结机理研究
        4.3.1 表观分析
        4.3.2 热分析
        4.3.3 表面官能团分析
        4.3.4 微晶结构分析
        4.3.5 胶质层指数分析
        4.3.6 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用洁净燃料配方优化及燃烧特性研究
    5.1 粘结剂含量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1.1 PVA含量对洁净型煤强度的影响
        5.1.2 洗油渣含量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2 成型工艺参数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3 炭化条件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3.1 升温速率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3.2 炭化温度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3.3 停留时间对洁净燃料强度的影响
    5.4 燃烧性能特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低黏结剂配比下无烟煤的成型与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条件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过程
2 结果与讨论
    2.1 黏结剂和添加剂用量对型煤强度的影响
        2.1.1 改性生物质
        2.1.2 膨润土
        2.1.3 添加剂浓度
    2.2 无烟煤型煤制备的工艺配方
    2.3 型煤的成型机理
        2.3.1 FTIR分析
        2.3.2 XRD分析
        2.3.3 型煤的SEM 观测
3 结 论

(7)澄合矿区高硫煤用于制备活性炭和环保型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硫煤利用现状
        1.2.2 煤制活性炭技术
        1.2.3 型煤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澄合矿区高硫煤制备活性炭实验研究
    2.0 煤样处理
    2.1 主要药品及设备
        2.1.1 原煤浮沉脱硫降灰
        2.1.2 浮沉精煤浮选脱硫降灰
        2.1.3 浮沉精煤酸洗脱硫降灰
    2.2 澄合煤制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2.2.2 活性炭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
    2.3 制备活性炭最佳工艺条件分析
        2.3.1 最佳炭化条件
        2.3.2 最佳活化条件
        2.3.3 最佳碱炭比
        2.3.4 活性炭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2.3.5 活性炭低温低温N_2吸附特征
    2.4 小结
3 澄合高硫煤制备环保型煤实验研究
    3.1 煤样预处理
        3.1.1 原煤性质
        3.1.2 原煤预脱灰
    3.2 澄合煤制环保型煤实验研究
        3.2.1 主要药品及设备
        3.2.2 澄合煤制环保型煤工艺与操作
    3.3 环保型煤最佳制备条件分析
        3.3.1 最佳粘结剂及其用量
        3.3.2 最佳固硫剂及用量
        3.3.3 最佳固硫促进剂及其用量
        3.3.4 助燃剂及用量
    3.4 澄合环保型煤性能分析
    3.5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型煤与型焦粘结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粘结剂
2 有机粘结剂
    2.1 煤焦油及焦油渣
    2.2 沥青类
    2.3 生物质粘结剂
    2.4 工业废料
    2.5 腐植酸类
    2.6 淀粉类
3 复合粘结剂
4 新型粘结剂

(9)碱法制浆黑液制备型煤及其脱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生物质型煤简介
        1.1.1 生物质型煤技术
        1.1.2 国内外生物质型煤的发展现状
        1.1.3 生物质型煤所面临的问题
        1.1.4 开发利用生物质型煤的可行性
    1.2 制浆黑液的资源化利用
        1.2.1 制浆工艺的简介
        1.2.2 制浆黑液的回收利用
    1.3 生物质型煤成型机理及其燃烧特性
        1.3.1 生物质型煤成型机理
        1.3.2 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及机理
    1.4 型煤固硫技术简介
        1.4.1 型煤固硫技术
        1.4.2 型煤固硫剂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意义
        1.5.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黑液复合型煤的制备及其成型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冷压成型法制备黑液复合型煤
        2.3.2 黑液复合型煤落下强度的测定
        2.3.3 黑液复合型煤热稳定性的测定
        2.3.4 黑液复合型煤抗压强度的测定
        2.3.5 黑液复合型煤灰分的测定
        2.3.6 黑液复合型煤水分的测定
        2.3.7 黑液复合型煤挥发分的测定
        2.3.8 黑液复合型煤固定碳的测定
        2.3.9 黑液复合型煤固硫率的计算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型煤样品
        2.4.2 粘结剂对型煤的影响
        2.4.3 黑液添加量对型煤的影响
        2.4.4 不同配比黑液型煤燃烧前后元素分析(EDS)
        2.4.5 黑液型煤热重分析
        2.4.6 黑液型煤与工业型煤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黑液复合型煤的燃烧性能及其固硫作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型煤能谱元素分析
        3.3.2 黑液复合型煤热值的测定
        3.3.3 黑液复合型煤固定碳的测定
        3.3.4 黑液复合型煤固硫率的计算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原料的分析
        3.4.2 黑液型煤的燃烧热值
        3.4.3 黑液型煤燃烧前后元素分析
        3.4.4 黑液型煤热重分析
        3.4.5 温度对固硫率的影响
        3.4.6 时间对固硫率的影响
        3.4.7 黑液型煤XRD分析
        3.4.8 黑液型煤SEM分析
    3.5 结论
4 生物质复合型煤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型煤能谱元素分析
        4.3.2 黑液复合型煤固硫率的计算
        4.3.3 实验步骤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利用玉米杆粉碎配合碱液直接加入制作型煤
        4.4.2 制浆黑液与产业化型煤复配研究
        4.4.3 耐高温制浆黑液复合型煤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全文主要结论
    论文创新点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新型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国煤炭开采及利用现状
    1.2 型煤技术
    1.3 国内外型煤技术发展现状
        1.3.1 国外型煤技术发展现状
        1.3.2 国内型煤技术发展现状
    1.4 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1.4.1 无机粘结剂
        1.4.2 有机粘结剂
        1.4.3 复合粘结剂
    1.5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情况
        1.5.1 制沼气
        1.5.2 生物质气化
        1.5.3 生物质固、液燃料
    1.6 生物质型煤的发展现状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
2 型煤的实验制备及性能测试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仪器
    2.3 原料的性质
    2.4 实验方法
        2.4.1 原料的制备及预处理
        2.4.2 原料的特性分析
        2.4.3 型煤压片成型
        2.4.4 强度测试
        2.4.5 防水性测试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单一粘结剂实验结果及讨论
        2.5.2 复合粘结剂实验结果及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粘结机理分析
    3.1 改性木屑的粘结机理分析
        3.1.1 木屑改性后粘结机理的红外光谱分析
        3.1.2 木屑NaOH改性前后SEM扫描电镜分析粘结机理
    3.2 乳化沥青的粘结机理
    3.3 腐植酸钠的粘结机理
    3.4 本章小结
4 燃烧特性测试分析
    4.1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型煤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
        4.1.1 热重法
        4.1.2 氮气氛的热重分析
        4.1.3 氧气氛的热重分析
    4.2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生物质作型煤粘结剂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粉煤/焦成型过程机理与产品性质关联机制研究进展[J]. 张榕江,张杰,张静,杨伯伦,吴志强.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1(06)
  • [2]神府地区粉煤成型炭化产物的性状研究[J]. 陈娟,高启帅,刘儒,闫龙,李健,王玉飞,马向荣,张智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1
  • [3]免烘干民用型煤的制备及研究[D]. 刘昆. 山西大学, 2021(12)
  • [4]型煤燃烧分段动力学及不同燃烧方式下NO释放规律研究[D]. 多胜男.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5]低阶粉煤制备民用洁净燃料及粘结机理研究[D]. 常志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低黏结剂配比下无烟煤的成型与机理[J]. 黄光许,刘迎宾,耿乾浩,李媛媛,贾建波. 煤炭学报, 2019(S1)
  • [7]澄合矿区高硫煤用于制备活性炭和环保型煤实验研究[D]. 师国池.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型煤与型焦粘结剂研究进展[J]. 陈娟,李梅,刘皓,郝华睿,张智芳,LI Jian. 榆林学院学报, 2018(06)
  • [9]碱法制浆黑液制备型煤及其脱硫性能研究[D]. 田宝农.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10]新型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D]. 李梅.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生物质作为型煤粘合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