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新花越来越肥沃--评《育心研究》

老树新花越来越肥沃--评《育心研究》

一、老树新花 愈显沃若——评《庾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维维[1](2015)在《兴膳宏及其庾信研究》文中认为兴膳宏是日本着名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他一直致力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其中既包括南北朝时期最为兴盛的古代文论的研究,如《文心雕龙》、《诗品》等;也涉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如潘岳、陆机、庾信、谢灵运等。他科研态度严谨,研究成果丰富,在汉学研究领域内颇受赞赏。庾信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因其在动乱年代特殊的生平遭遇和诗文创作的突出表现而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同时他的诗文也受到到日本学术界的青睐,兴膳宏就是其中较早的一位。兴膳宏对庾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他对庾信及其诗文的关照可以分为两点:一方面是以庾信的一生为视角,另一方面是寻找内部切入点以专题性质展开对庾信细致且深入的分析,因而其研究成果也受到国内外庾信研究的重视。本论文从兴膳宏和庾信这两个角度展开,同时旁及国内学者和其他海外学者的重要观点,试图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较为全面地介绍兴膳宏及其学术生涯;第二,仔细考察兴膳宏的庾信研究,分析论着中的重要观点,客观评价兴膳宏成果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三,在与其他学者观点的参照和对比中,发现兴膳宏庾信研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兴膳宏的学术生涯,主要包括对其本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考察;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集中阐述兴膳宏的庾信研究,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兴膳宏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庾信及其诗文的成果,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兴膳宏从专题视角出发研究庾信及其诗文的成果。

刘燕歌[2](2010)在《中古诗歌中的自然描写》文中指出自然物色的描写是中古诗歌中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题材,它与中古诗歌的抒情艺术和语言技能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诗歌抒情与写景的关系在中古时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超越。在超越之前,诗歌强烈地呼唤情感,景因为具有强烈的感发力,因而在诗中得到了较多地呈现。超越之后,自然作为“赏”的对象在诗歌中得到了巨细无遗地描摹。诗歌融合着由景而兴起的审美体验,形成了富有韵趣和含蓄之美的抒情语言,情的力量以一种暗隐的方式在景中流动。自然描写从此成为了诗歌中重要的抒情元素。在抒情与写景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语言技艺的提升与写景也有密不可分的互动。一方面,诗歌对语言之“丽”的追求在自然描写中得到了实践,刺激了诗人对景的描写。而且诗歌语言在结构、句法等方面的发展,又进一步为写景增添了新的描摹手段。另一方面,体物摹景风气的炽盛也不断要求着更富表现能力、更具诗化凝炼之美的新型语言,从而推动着中古诗歌的语言走向精致化。在典范的唐诗语言产生之前,中古诗歌是一段重要的探索期。鉴于以上两重关系,本文认为,选择自然描写的视角观照中古诗歌,可以细致梳理中古诗歌语言的发展细节及衍变的具体进程,并进一步揭示中古诗歌抒情特质与语言特质确立的历程,从而对中古诗歌的诗史意义进行一次重新的考察。本文在章节的安排上,总分为三大块面。首先,对中古诗歌自然描写情景关系的变化及不同阶段描写手法的独特性、承继关系进行细致分析。在论文的第一章,笔者将梳理中古诗歌自然描写景语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以“喻物”、“感物”、“悟物”、“赏物”的观物方式变化为线索,分析各时段景物描写与诗歌抒情这一本质特征的整体关系。第二章将对汉代至陈代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嬗变轨迹作细致的梳理,理析表现手法的渐趋多样化、体物技巧逐渐熟稔的历程,并在论述中揭示前后时段景物描写手法的承继关系。这是本论文所作的基础研究。其次,重点讨论自然描写与诗歌语言演变之间的关系。在论文的三至六章,将对自然描写之意象、篇法、句法、字法进行细致分析。第三章意象是语言分析的核心,将梳理中古诗歌自然意象在外在形式层面由粗糙而至细腻、在内在意蕴层面由象征之载体而至高度暗示性的变化轨迹。第四章到第六章是按语言结构中大层面到小层面的顺序来安排的。其中,篇法部分将勾勒中古诗歌写景结构由缺乏规律的散缓而至极具律化特征的发展过程;句法部分对中古诗歌自然描写句法由简趋繁、由倾向散文化向高度诗化的方向发展的特征进行总结,并举出了几种典型的诗化句法细致阐述;字法部分拟论述自然描写中的动词、形容词、颜色字、叠字、虚字,体现自然描写语词锤炼能力提升及语言诗化程度增强、诗意效果丰美的字法特征。上述四章从内在的意象到外在的结构、语符的讨论,对自然描写作了更深一步的细化研究,试图挖掘自然描写在促使中古诗歌语言成熟过程中所起的推波助澜之功。这是本论文的开拓研究。最后,以赋为例探讨中古诗歌自然描写在成熟过程中所受的外部影响。在第七章中笔者将通过大量材料的比对,从描写语言、意象构筑手段、结构经营艺术三个方面分析赋对诗歌自然描写的语言由表层及于深层的影响,以期对中古诗歌尤其是南朝诗歌自然描写中的赋因子进行细致的探掘。这是本论文的延展研究。本文旨在通过自然描写语言微观层面的分析探讨,对中古诗歌自然描写的整体风貌及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作出细致客观的评价,从而确立中古诗歌自然描写及其所形成的语言模式在诗歌史上应有的地位。

吉定[3](2006)在《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文中认为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又是唐格律诗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庾信的作品精炼纯熟,纵横恣肆,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梁朝一代的兴亡和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和下层人民的生活画面。他把南朝文学的华美绮艳与北朝文学的刚健清新融铸为一炉,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因为“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所以,南北朝以降,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他的论着,绵延不断,相当丰赡。仅就上世纪之初以来的百余年,据统计,我国大陆出版的专着和论文就有200多篇部。这些论着涉及的面很广,有些问题的研究已相当透彻。这样的学术基础,既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有利条件,但客观上也使我们的研究增加了难度。当然就现有的庾信研究成果而论,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定论,存在争议;庾信的生平仕历及其作品的作年等仍有许多盲点;庾信与其同时代人的交游也存在诸多史实不清的情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是基于以上情况,笔者不揣浅陋,选择了《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拙文对庾信及其作品没有做全面论述,而是站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庾信的生平仕历;二、庾信的文学成就;三、庾信作品的多元主题;四、庾信作品的艺术创新;五、庾信的文学思想;六、庾信作品交游考证;七、庾信作品评价论说;八、庾信研究百年盘点。在这几方面,笔者主观上都力求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即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因此,此前部分成果以单篇论文形式在《文学遗产》、《文献》、《民族文学研究》等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同仁的关注与好评,这对我的继续研究无疑是一种鞭策与激励。无庸讳言,由于笔者学养不够,鉴赏力有限,拙文一定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纰漏,祈盼专家学者匡正。

于浴贤[4](2001)在《老树新花 愈显沃若——评《庾信研究》》文中认为

二、老树新花 愈显沃若——评《庾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树新花 愈显沃若——评《庾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兴膳宏及其庾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庾信的国内研究状况
    第二节 庾信的海外研究状况
第一章 兴膳宏及其学术研究
    第一节 兴膳宏其人
    第二节 兴膳宏的学术成就
    第三节 兴膳宏的治学方法
第二章 兴膳宏关于庾信的总体研究
    第一节 庾信集的版本研究
    第二节 庾信的生平
    第三节 庾信的品行
    第四节 庾信的文学创作
第三章 兴膳宏关于庾信的具体作品研究
    第一节 庾信的“四季诗”
    第二节 回顾江南——《拟咏怀》
    第三节 心的自传——《拟连珠》
    第四节 庾信的题画诗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中古诗歌中的自然描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古诗歌自然描写研究现状
    二、中西文论结合的诗歌形式研究
    三、本文研究思路概述
第一章 中古诗歌"景语"的抒情性
    第一节 情的彰显:由"喻物"到"感物"
        一、景的附庸地位与融情于景的萌芽
        二、抒情手法的初步拓展
        三、抒情方式的细化
        四、景物理性意蕴的提炼
    第二节 情与理的冲突:由"感物"到"悟物"
        一、"感物"抒情
        二、"悟物"抒情
    第三节 性情渐隐:"赏物"抒情
        一、情景融合途径的探索
        二、景中藏情
第二章 中古诗歌自然描写之技法
    第一节 汉魏两晋诗歌自然描写技法的积淀
        一、由朴实到审美
        (一) 《诗经》自然描写的朴实
        (二) 《楚辞》自然描写的美感
        二、自然描写的细化倾向
        (一) 汉代诗歌写景细化之端倪
        (二) 曹魏前期诗歌写景的细腻与画面感
        三、描写手法的丰富
        四、描写的概括与抽象化
    第二节 宋齐诗歌形似直摹、"气韵生动"的自然描写
        一、写景之巧似
        二、"化美为媚"
        三、剪裁景物的描写转型
    第三节 梁陈诗歌自然描写表现力的提升
        一、描写手段的多样化
        二、精细柔靡的描写语言
        (一) 细腻新鲜
        (二) 动景与静景的创新描写
        (三) 借鉴女性描写纤弱柔靡的语言
        (四) 比喻的精巧
        三、内蕴丰富的写景语言
        (一) 阴铿写景多角度、多层次的美感展现
        (二) 庾信写景的语简意丰
第三章 中古诗歌自然描写之意象
    第一节 汉魏两晋诗歌的"意"中之"象"
        一、移情意象
        二、象征意象
        三、理趣意象
    第二节 南北朝诗歌成熟的意象营构:意象的外在美
        一、"象"的雕饰
        二、"象"的立体
        三、"象"的细致分解
        四、意象的创新:"影"意象
    第三节 南北朝诗歌成熟的意象营构:意象的内在美
        一、拟情意象
        二、暗示意象
        三、显意象与潜意象
    第四节 意象组合的规律性
        一、浅层意象结构:印象世界
        二、深层意象结构:情感世界
        三、对偶与意象的美感碰撞
第四章 中古诗歌自然描写之篇法
    第一节 写景篇法结构的转型与经营意识
        一、南朝之前诗歌写景结构的松散
        二、谢灵运诗歌写景结构的冥心独造
        三、南朝初期诗歌写景结构的有机性
    第二节 写景篇法结构的圆美
        一、齐梁时期诗歌写景结构的跳跃与律化的端倪
        二、南朝后期诗歌写景结构的律化
第五章 中古诗歌自然描写之句法
    第一节 景句结构由散文化向诗化的转变
        一、倾向散文化的句法特征
        二、诗化的句法特征
    第二节 诗化句法例举分析
        一、紧缩句法与意象的密度
        二、复杂句法与诗美的丰富
        三、倒装句法与景句的张力
    第三节 对偶与景句的美感效应
        一、对偶的细化与语意的美感
        二、对偶的创新与描写的新巧
第六章 中古诗歌自然描写之字法
    第一节 自然描写"字眼"的锤炼
        一、动词的张力
        二、形容词的构象能力
    第二节 自然描写词采的华美与表情功能的延伸
        一、颜色字的华美与情感色彩
        二、叠字的声情并茂
        三、虚字的情韵之美
第七章 中古诗歌自然描写对赋文体的借鉴
    第一节 描写语言的汲取
        一、新鲜语汇的采撷
        二、句法经验的巧借
        三、描写手法的借鉴
    第二节 意象营构艺术的借鉴
        一、意象的承袭
        二、意象营构经验的承继
    第三节 结构的借鉴与改造
        一、有序的空间结构
        二、潜隐的情感结构
结语
主要征引参考文献
后记

(3)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溯源篇
    第一章 庾信生平仕历
        第一节 庾信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节 侯景之乱中的庾信
        第三节 庾信入北后的仕历
辨体篇
    第二章 庾信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庾信的诗歌创作成就
        第二节 庾信的辞赋创作成就
        第三节 庾信的骈文创作成就
创新篇
    第三章 庾信文学作品的多元主题
        第一节 “乡关之思”:庾信创作主题之一
        第二节 “隐逸之念”:庾信文学主题之二
        第三节 “秋景心态”:庾信文学主题之三
    第四章 庾信作品的艺术创新
        第一节 庾信作品的秋意象
        第二节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第三节 庾信作品的风格论
    第五章 庾信性灵文学观
        第一节 文学创作应“含吐性灵”
        第二节 文学创作应“以悲为主”
        第三节 文学创作应“抑扬词气”
        第四节 文学创作应求词高意远
考辩篇
    第六章 庾信作品考辩
        第一节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中“周公”辨正
        第二节 庾信诗中“徐报”考论
        第三节 庾信与北周作家李昶交游考——兼论李昶及其作品的价值
    第七章 论北周宇文逌、唐令狐德棻对庾信的评价
        第一节 宇文逌《庾信集序》的价值
        第二节 《周书·庾信传》“辞赋之罪人”辩
资料篇
    附录一 世纪回眸:庾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附录二 庾信研究百年论着目录索引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老树新花 愈显沃若——评《庾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兴膳宏及其庾信研究[D]. 李维维.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2]中古诗歌中的自然描写[D]. 刘燕歌. 复旦大学, 2010(05)
  • [3]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D]. 吉定. 上海师范大学, 2006(05)
  • [4]老树新花 愈显沃若——评《庾信研究》[J]. 于浴贤. 苏州大学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老树新花越来越肥沃--评《育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