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与思路

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与思路

一、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和推广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郭亭[1](2021)在《基于境-人-技-物四维体系的山地农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庄家鹏[2](2020)在《姿态可调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国内外丘陵拖拉机稳定性研究现状,结合我国拥有大量丘陵山区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的事实。丘陵山地地形高低不平,传统拖拉机无法调整或难以调整姿态;作业过程中存在爬坡稳定性差、易倾翻及操作人员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目前,我国丘陵山地拖拉机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还不健全,丘陵山地拖拉机多数处于样机试制阶段,没能批量生产,相关理论的研究及机构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传统拖拉机因结构限制无法调整或难以调整姿态,整机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利用经典力学理论,对丘陵山地拖拉机坡地作业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推导出影响丘陵山地拖拉机滑移和倾翻的因素,研究姿态调节的后驱动桥方案和前桥随动的结构,建立三维模型,离地间隙250mm以上,高度差调节范围为± 181mm。针对拖拉机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将丘陵山地拖拉机模型导入ADAMS仿真软件进行处理,添加运动约束,建立不同角度的坡度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坡地角度时,拖拉机姿态不调整跟调整后稳定性差异,最大侧倾稳定角度提升10°左右,能够在15°坡上保持车身水平。最后,进行样机装配及试验验证,将试验结果跟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丘陵山地姿态可调结构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样机试制及整车的稳定性试验验证,经计算横向极限滑移角的误差为3.97%,能够在16°坡上保持车身水平,说明虚拟样机理论分析和仿真数据的正确性。该姿态可调丘陵山地拖拉机侧倾稳定性提高了 10°左右,可在≤15°的坡度上保持车身水平,保证驾驶人与机器的安全,是一种创新性设计。该研究成果不仅在拖拉机姿态可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车辆行走机构的研究、特种车辆设计等方面有一定价值和意义,为丘陵山地的智能化操作打下基础。

万磊[3](2020)在《理与义:乡村振兴中的资本与精英 ——鲁西南东县的个案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振兴中工商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资本下乡的过程本质上反映出经济基础与上层的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资本理性与乡土道义的关系与持久争论。资本下乡过程中,资本理性与乡土道义的平衡,不能仅从资本或乡村治理单一方面出发进行考察,而应从双方的相互关系入手进行探讨。本文在实证调查基础上,通过多个案对比分析,探讨资本下乡中资本的逐利性与乡村治理中的地方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类型的比较中发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资本与精英不同组合类型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并寻找抑制资本负面效应激励其正面效应的关键机制。本文从工商资本下乡的视角切入,围绕资本下乡过程中三种不同的乡村治理类型展开探讨,着重分析不同村庄中外来资本与内生精英的关系情况,尝试提炼资本下乡与乡村治理的融合与分离的互变关系。在资本主导精英的村庄,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经济能人与政治权威两种不同身份合二为一,拥有资本的经济能人不仅主导了资本下乡,还主导了村庄治理,资本处于主导地位,精英处于从属地位,资本主导下与内生治理建立了融合性的关系,形成了主导型治理。在资本与精英合作治理的村庄,村庄在发展主动引入资本,资本的影响力和精英的参与能力都很强,资本与精英相互合作,双方都无法形成对于对方的主导地位,下乡资本能够与以精英为核心的内生治理实现融合,资本的逐利性与乡村治理多元属性实现了兼容与互利。在资本与精英竞争的村庄,资本为了顺利下乡和发展,不得不借助精英等的内生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也能与内生治理建立融合性的关系,但是由于资本的影响力有限,精英拥有较多的优势地位,就造成了外来资本与内生精英之间的博弈。通过多个案比较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资本下乡是否会对乡村治理产生影响,取决于资本的影响力和精英的参与能力。在资本下乡后的村庄,资本是关键的外来要素,精英是内生治理中的关键要素,两者相互作用影响乡村治理。第二,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带来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取决于资本与内生精英的关系调适情况。下乡资本与内生精英关系调适得当,就能促进乡村治理;下乡资本与内生精英关系调适失当,就会对乡村治理带来负面冲击。第三,资本下乡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治理结构调整加以避免,通过新的治理机制安排实现良性调适。同时,资本的影响力和精英参与能力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主导型、合作型、依附型和博弈型四种不同的资本一精英组合治理形态,四种治理形态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会随着资本与精英两者的变化而改变。本文的研究也启示我们,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起融合性治理机制,促进资本下乡发挥积极作用。

沐亚芸,师家志[4](2018)在《通海县九龙街道微耕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微耕机的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但目前在其推广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云南省通海县九龙街道为例,分析微耕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微耕机的利用效率,促进通海县农业的发展。

张艳杰[5](2018)在《山地履带拖拉机姿态调整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文中指出履带拖拉机因其牵引附着性好、稳定性好、爬坡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丘陵山区,其横向稳定性是影响拖拉机在坡地上等高线作业时能否安全、稳定地工作的关键性能。为提高山地履带拖拉机的横向稳定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悬架的山地履带拖拉机姿态调整试验装置(简称为姿态调整装置),该装置通过调整拖拉机车身姿态,使其在坡地上等高线作业时始终保持车身水平,从而提高了山地履带拖拉机的横向稳定性、操作安全性和舒适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确定了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悬架”机构的车身调整装置方案。针对山地履带拖拉机在坡度角不小于15°的坡地上等高线行驶作业时,车身姿态能够保持水平的要求,在现有的山地履带拖拉机液压差高装置的基础上,制定了3种姿态调整方案,最终确定为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悬架”机构的车身调整方案。(2)设计了基于“平行四杆悬架”的姿态调整装置,同时对该姿态调整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调整油缸活塞杆行程、主从摇杆悬臂支撑长度、车架姿态调整角度、履带拖拉机轨距等参数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姿态调整装置的主要参数,对姿态调整装置零部件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该姿态调整装置的三维模型,并采用ANSYS软件对主从摇杆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出主、从摇杆最大应变和变形的区域,为姿态调整装置实物的测试与分析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和基础。(3)设计了姿态调整装置的液压系统,使其为姿态调整装置工作提供驱动力,同时了完成该液压系统中液压元器件的选型。(4)搭建了姿态调整测试系统,包括:动态信号采集系统、应变测试分析系统和姿态信息采集系统,使用位移、应变、姿态角度等传感器测量姿态调整装置工作过程中调整油缸活塞杆位移、主从摇杆应变和车架姿态角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当调整油缸活塞杆位移为192mm时,姿态调整装置车架最大调整角度为13.8°;当装置在斜坡上开始姿态调整或回复到初始位置时,主、从摇杆的受力最大,且同一测点的应变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变大。

肖魏魏[6](2018)在《35马力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丘陵山区的地形分散不集中,地面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农业机械在作业时相比于平原而言较为困难。丘陵山地拖拉机作为一种适用于我国丘陵山区农业耕作的动力机械,不仅应具有一般拖拉机的基本特点,还应具有良好的坡地工作性能,尤其是坡地稳定性。随着我国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日益重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需求量日益增加,开展丘陵山地拖拉机坡地稳定性研究,可有效地改善其整机性能,提高丘陵山地拖拉机的工作效率。丘陵山地拖拉机的研究大多基于目前尚未健全的理论,对其整体性能的考核也主要是依靠多次重复试验完成。相比于传统静力学方法,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和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实现对丘陵山地拖拉机整机的整体性能的提前预测和评估,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为丘陵山地拖拉机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丘陵山地拖拉机的机械系统非常复杂,本文在分析山地机械及其稳定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项目,开展新型35马力丘陵山地拖拉机整机设计。运用力学分析、三维建模、仿真分析和室内模型试验等方法,对丘陵山地拖拉机进行稳定性分析建模,并运用多体动力仿真软件ADAMS对丘陵山地拖拉机在不同坡度的纵向坡和横向坡上行驶和作业时的稳定性开展运动学仿真分析。首先,采用经典力学理论,详细分析了丘陵山地拖拉机在坡道上行驶和作业时的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推导出表征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评价指标的滑移角和倾翻角的计算公式,设计姿态自调整转向驱动桥调平总成结构,简述了丘陵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的工作原理;其次,应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建立了新型丘陵山地拖拉机的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差速器、转向器、末端传动、前桥、后桥和液压装置等各个零部件的虚拟模型并完成了整车装配,导入仿真软件ADAMS对整车进行数据化处理;再次,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丘陵山地拖拉机进行运动学建模仿真,分析整车在不同坡度的纵向坡和横向坡上行驶和作业时的稳定性并得到以下结果:在纵向10°坡和横向15°坡上行驶和作业时,通过调平,当液压缸行程达到最大时,可以使车身在坡道上达到水平;在不调平的工况下,纵向坡的坡度达到35°或横向坡的坡度达到30°时,整车失稳;在调平的工况下,纵向坡的坡度达到45°或横向坡的坡度达到30°时,整车失稳;最后,开展了模型车在不调平的工况下的稳定性室内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相比,纵向极限倾翻角的误差为12.20%,横向极限滑移角的误差为11.03%,验证了整车三维仿真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李冰[7](2017)在《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实施路径》文中指出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产业。应该从破解约束生产条件改造的主要难题入手,通过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大规模化经营、创新改造投入机制、增强技术支撑、培育经营主体及更多建设农业园区等路径,加快推进山区生产条件改造,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魏子凯[8](2016)在《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丘陵山地林果业的快速发展,解决果园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问题迫在眉睫。在丘陵山地果园的管理工作中,施肥是果树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现阶段果树的挖坑施肥全部依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急需设计一种能够一次完成挖坑、施肥及覆土作业的果树施肥机,对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肥效率等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果园挖坑施肥农艺要求为依据,设计了一种新型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并完成样机试制,同时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相关性能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机械部分进行设计并完成样机试制。根据挖坑施肥农艺要求确定该机主要技术参数为:挖坑深度0400mm,挖坑直径0400mm,施肥量为800g/坑,单行施肥;根据这些技术参数对该机的主要部件进行了工作原理分析、机构设计;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并虚拟装配,完成干涉检验与样机试制。经果园试验,表明该机能够满足挖坑施肥覆土的功能要求。(2)对该施肥机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及元件选型。根据所设计的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工作过程、功能要求,确定了该机液压系统原理图;根据挖坑铲的切土原理,对单个挖坑铲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每个挖坑铲的入土阻力,并以此对液压系统最大负载进行了计算;根据系统最大负载对液压泵、液压缸等核心元件进行了选型,并对液压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了验算。(3)对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液压系统进行动态特性仿真。运用AMESim软件建立各液压元件及负载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设置,在液压泵1300r/min、系统压力13MPa的条件下运行仿真,得到该液压系统一个循环周期的系统压力、液压缸位移等变化曲线;曲线表明该液压系统完成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是11.32s,整个过程系统运行平稳。(4)对所设计的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液压系统进行田间试验。在施肥机样机液压系统搭建完成后,对其进行了田间试验,主要对液压泵出口压力、挖坑覆土液压缸位移、系统温升情况等进行测试,重点测试了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并通过实测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液压系统仿真模型与实测试验基本保持一致,为下一步在该仿真模型基础上对液压系统的优化匹配研究提供依据。

翁磊[9](2016)在《一种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耕机采用汽油机或小型柴油机为动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由于我省的实际情况,耕地面积小、地面高差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林地丘陵地区,使得微耕机在这种地形情况下作业相比较于平原地区作业更为困难;而且由于山间道路狭窄、崎岖不平,在微耕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微耕机输送到指定工作去,而这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其运输成为一大问题。本课题根据以上所涉及到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一种集可拆装性、轻便性、稳定性好等多种特性于一体的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的总体设计方案。针对实地调研过程中,微耕机在林地工作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以福州良正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Z-1WG4.2Q微耕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文所述:1.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微耕机的发展状况以及研究现状,结合目前国内外微耕机的特点和微耕机作业的工作环境,提出本文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确定了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的总体设计方案。2.根据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微耕机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主要分为微耕机可拆装部分的设计与便携式结构的设计两个方面。可拆装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快速连接件的设计、可拆装扶手的设计以及旋耕刀刀具的设计三个部分。便携式结构的设计主要是设计出一种便携式小拉车和一种便携式肩背包的结构,采用“一拉一背”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实现单人携带整机的目的,节省劳动力。同时根据微耕机在实际开垦作业过程中,旋耕刀具耕作效果不佳,刀具破土耕深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刀具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3.通过Pro/e三维软件对微耕机关键零部件结构三维体建模,根据零部件进行数字样机模型的装配,保证结构设计合理性。并且通过Pro/e建立便携结构装置以及旋耕刀具的三维实体模型,为接下来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提供了模型文件。4.通过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便携结构装置进行静力学分析,同时对旋耕刀具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以期得到较优的设计结构。5.最后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便携可拆装式微耕机整机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来判断微耕机整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否足够。同时对微耕机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前十阶振型和固有频率等相关的振动特性,并对前十阶振型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以振动产生变形的位移量作为考察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进行拆装后,微耕机工作时引起的振动与原型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是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马登荣,魏建华,姚宏民[10](2015)在《加快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阐述了推进该州机械化的重要性,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二、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和推广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和推广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2)姿态可调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丘陵作业机械稳定性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丘陵作业机械稳定性研究状况
        1.2.3 技术路线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可变姿态拖拉机稳定性理论分析与机构设计
    2.1 引言
    2.2 拖拉机侧倾稳定性研究
        2.2.1 坡地直线作业纵向稳定性研究
        2.2.2 拖拉机横向稳定性分析
        2.2.3 静态模型分析
    2.3 拖拉机前、后桥结构形式
        2.3.1 拖拉机前桥结构
        2.3.2 拖拉机后桥结构
    2.4 拖拉机前、后桥设计方案
        2.4.1 前桥方案
        2.4.2 后驱动桥方案
    2.5 可变后桥总成的设计
    2.6 后驱动桥的建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丘陵山地拖拉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3.1 丘陵山地拖拉机姿态调整分析
    3.2 基于ADMAS后驱动桥仿真
    3.3 整机三维数模的建立
    3.4 丘陵山地坡度模型的建立
    3.5 丘陵山地拖拉机坡地稳定性研究
        3.5.1 数学模型纵向稳定性分析
        3.5.2 数学模型横向稳定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样机制作及性能试验
    4.1 样机制作
        4.1.1 零部件制作
        4.1.2 样机装配
        4.1.3 样机调试磨合
    4.2 稳定性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台架试验
        4.2.3 田间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理与义:乡村振兴中的资本与精英 ——鲁西南东县的个案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意识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一) 理与义的对立:资本与治理的冲突论
        (二) 理与义的交织:资本与治理的融合论
        (三) 理与义的疏离:资本与治理的无关论
        (四)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分析视角与研究假设
        (一) 分析视角:过程-事件中的主体互动分析
        (二) 研究假设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乡村振兴
        (二) 资本下乡
        (三) 乡村治理
        (四) 乡村精英
    五、研究设计、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 框架设计
        (二) 研究方法
        (三) 资料来源
第二章 资本主导精英:主导型治理
    一、资本返乡与治理重构
        (一) 乐村之“乱”:失序的村庄
        (二) 政府动员与能人回请
        (三) 资本化精英的权威塑造
    二、资本治村:分配式治理与有限整合
        (一) 外力引入与策略性管理
        (二) 经营村庄与一致性行动
        (三) 股份合作与协作秩序
    三、资本下乡中的高效动员与治理风险
        (一) 乡村公共性重构与有序治理
        (二) 利益、控制与集体经济崛起
        (三) 资本主导下的精英治村
    四、小结
第三章 资本精英合作:合作型治理
    一、引资入村:集体与农民的主动呼唤
        (一) 山背村的穷:资源、产业与农民
        (二) 乡土精英与发展型治理
        (三) 资本进村:乡土情感中的理性选择
    二、引地入股:乡村对接资本的组织平台
        (一) 土地吸纳中的关系调节
        (二) 合作社:兼具市场与乡土的纽带
        (三) “权力—资本”有效整合下的产业发展
    三、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协调与开放治理
        (一) 作为“双管理者”的村治精英
        (二) 权责对等与村社自主
        (三) 利益联结与均衡秩序
    四、小结
第四章 资本精英竞争:博弈型治理
    一、资本主动下乡:寻求利益的理性选择
        (一) “平稳”的村庄:资本下乡的环境
        (二) 乡土联系与资本特性
        (三) 联结机制:资本、农户与村庄精英
    二、治理博弈:新权威崛起与权力平衡
        (一) 两个合作社之争
        (二) 村、社关系的紧张
        (三) 从经济到政治:新精英的出现
    三、多元化主体与权威再造
        (一) 权力争夺:村庄场域中的资本转换
        (二) 秩序结构的分化与重组
    四、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一、问题回应
    二、资本、精英与乡村治理形态
    三、资本下乡中的融合性治理机制构建
    四、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通海县九龙街道微耕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海县九龙街道微耕机发展现状
二、通海县九龙街道办事处在微耕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操作人员欠缺微耕机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
    (二) 操作人员使用方法不当
    (三)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四) 不重视保养, 许多保养方法是错误的
    (五) 市场监管和安全监督不到位
三、通海县九龙街道办事处微耕机推广应用的对策
    (一) 强化微耕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增加相关知识, 改正不良习惯
    (二)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 重视保养, 正确保养维修才能让微耕机好用又耐用
    (四) 配合质监、安监部门加大对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
    (五) 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检查
    (六) 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5)山地履带拖拉机姿态调整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山地车辆研究现状
        1.2.2 车辆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车辆调平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地履带拖拉机姿态调整试验装置结构方案设计
    2.1 山地拖拉机车身姿态要求
    2.2 拖拉机车身调平技术
    2.3 山地履带拖拉机车身姿态调整方案
        2.3.1 现有姿态调整方案——液压差高装置
        2.3.2 基于双车架的山地履带拖拉机车身姿态调整方案
        2.3.3 基于平行四杆——滑转杆机构的姿态调整方案
        2.3.4 基于“平行四杆悬架”机构的山地履带拖拉机车身姿态调整方案
        2.3.5 山地履带拖拉机车身姿态调整方案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姿态调整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有限元静力分析
    3.1 车身姿态调整原理
    3.2 姿态调整装置关键部件设计
        3.2.1 姿态调整装置机构简图
        3.2.2 车身姿态调整分析
        3.2.3 姿态调整装置对山地履带拖拉机横向稳定性作用分析
        3.2.4 姿态调整装置结构设计
        3.2.5 关键零部件受力分析
    3.3 姿态调整装置三维造型与关键零件有限元静力分析
        3.3.1 三维实体造型
        3.3.2 主从摇杆有限元静力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姿态调整装置液压系统设计
    4.1 液压系统设计
        4.1.1 工作要求
        4.1.2 工作原理分析
    4.2 液压系统元件选型
        4.2.1 调整油缸设计选型
        4.2.2 液压泵的选型
        4.2.3 液压阀的选择
    4.3 小结
第五章 姿态调整装置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系统构成
        5.1.1 测试对象
        5.1.2 测试仪器
        5.1.3 测试原理
        5.1.4 参数设置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主从摇杆测点确定
        5.2.2 正交试验设计
        5.2.3 试验步骤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姿态调整试验装置
        5.3.2 主从摇杆应变测量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35马力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2.1 课题的主要来源
        1.2.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理论分析与调平总成设计
    2.1 引言
    2.2 坡道直线行驶稳定性
        2.2.1 坡道直线行驶纵向稳定性
        2.2.2 坡道直线行驶横向稳定性
    2.3 调平总成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2.3.1 调平总成结构设计
        2.3.2 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丘陵山地拖拉机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3.1 仿真软件ADAMS简介
    3.2 多刚体动力学基础
        3.2.1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3.2.2 ADAMS的方程求解方案
    3.3 几何模型的建立
        3.3.1 发动机模型建立
        3.3.2 传动系模型建立
        3.3.3 轮胎模型建立
        3.3.4 驱动桥模型建立
        3.3.5 整车模型虚拟装配
    3.4 约束施加
    3.5 路面模型的建立
    3.6 坡道直线行驶运动学仿真
        3.6.1 纵向稳定性仿真
        3.6.2 横向稳定性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拖拉机稳定性模型试验
    4.1 引言
    4.2 按比例缩小整车模型的确定
    4.3 稳定性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试验方案
        4.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7)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
    (一) 整治山坡农地
    (二) 改造基础条件
        1. 整修道路
        2. 供水改造
        3. 输电改造
    (三) 改进生产设施
    (四) 运用现代机械
二、生产条件落后制约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一) 立地条件差
    (二) 基础条件差
    (三) 现代设施缺乏
三、改造要素供给不足导致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落后
    (一) 改造不易
    (二) 观念落后
    (三) 资金缺乏
    (四) 技术缺乏
四、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一) 树立山区农业富民强区的新理念
    (二) 加大土地流转增加连片经营规模
    (三) 构建政府引导下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 加强生产条件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五) 培育山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六) 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8)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结构设计
    2.1 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整体设计
        2.1.1 整机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
        2.1.2 整机工作过程
    2.2 主要机构设计
        2.2.1 升降机构设计
        2.2.2 挖坑铲的结构设计
        2.2.3 挖坑覆土机构设计
        2.2.4 施肥机构设计
        2.2.5 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样机试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液压系统设计
    3.1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3.2 挖坑铲工作阻力计算
    3.3 液压元件选择
        3.3.1 液压执行元件选型
        3.3.2 液压泵
        3.3.3 油箱设计
        3.3.4 阀类元件及油管
    3.4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3.4.1 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3.4.2 系统效率、发热和温升的验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液压系统仿真
    4.1AMESim软件
    4.2 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4.3 仿真参数设置
        4.3.1 液压油参数
        4.3.2 液压泵模型参数
        4.3.3 换向阀模型参数
        4.3.4 负载模型
    4.4 仿真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液压系统试验研究
    5.1 试验内容
    5.2 液压测试系统搭建
        5.2.1 试验仪器
        5.2.2 测试系统的构建
        5.2.3 数据采集系统参数设置
        5.2.4 试验步骤
    5.3 田间试验
    5.4 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一种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微耕机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微耕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微耕机组成结构
        2.1.2 工作原理
    2.2 总体设计方案
    2.3 主要技术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3.1 微耕机可拆装方案的研究设计
        3.1.1 拆装式结构的设计原则
        3.1.2 微耕机拆装方案的设计
        3.1.3 快速拆装连接件的设计
        3.1.4 可伸缩扶手的设计
    3.2 便携装置的结构设计
        3.2.1 便携装置的设计原则
        3.2.2 便携装置方案的设计
    3.3 旋耕刀具的设计
        3.3.1 刀具的组成结构
        3.3.2 刀具的受力分析
        3.3.3 切削角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NSYS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4.1 ANSYS软件简介
    4.2 便携结构装置的静力学分析
    4.3 旋耕刀具的静力学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BAQUS的微耕机整机有限元仿真分析
    5.1 ABAQUS软件概述
    5.2 微耕机整机静力学分析
    5.3 微耕机整机模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和推广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境-人-技-物四维体系的山地农机设计研究[D]. 郭亭. 西华大学, 2021
  • [2]姿态可调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D]. 庄家鹏. 山东大学, 2020(10)
  • [3]理与义:乡村振兴中的资本与精英 ——鲁西南东县的个案比较研究[D]. 万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通海县九龙街道微耕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沐亚芸,师家志. 河南农业, 2018(35)
  • [5]山地履带拖拉机姿态调整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D]. 张艳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6]35马力丘陵山地拖拉机稳定性研究[D]. 肖魏魏. 吉林大学, 2018(01)
  • [7]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实施路径[J]. 李冰. 开发研究, 2017(02)
  • [8]山地果园挖坑施肥覆土机设计与研究[D]. 魏子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9]一种便携可拆装式林地微耕机的设计研究[D]. 翁磊.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4)
  • [10]加快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 马登荣,魏建华,姚宏民. 农业机械, 2015(15)

标签:;  ;  ;  ;  

山地微耕机推广应用前景与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