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结肠造影在老年人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CT结肠造影在老年人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一、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敬铎[1](2021)在《双源CT双能量技术NIC、Rho/Z对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诊断结直肠癌是否浆膜浸润的诊断效能;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并且接受西门子双源CT检查的患者102例,其中高分化17例、中分化63例、低分化22例;浆膜浸润69例,未浆膜浸润33例。通过第三代双源CT扫描获得双能量动静脉期图像,在西门子syngo MMWP VE36A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得到动静脉期碘图、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图,测量病灶及周围脂肪间隙碘值、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计算标准化碘值=病灶碘值/同层面大血管碘值。与金标准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双源CT双能量技术多参数诊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是否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多组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两组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效能。计量资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结直肠癌在动脉期的标准化碘值(0.20±0.04、0.25±0.02、0.29±0.03)、有效原子序数(8.07±0.04、8.28±0.05、8.6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子密度(38.18±7.11、40.18±6.05、38.38±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结直肠癌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值(0.56±0.08、0.74±0.11、0.82±0.11)、有效原子序数(8.11±0.06、8.32±0.04、8.64±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子密度(43.06±7.46、42.95±6.46、44.79±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动脉期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对结直肠癌高、中分化及低分化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899、0.914,敏感性为86.4%、86.4%,特异性为71.2%、96.3%,阳性预测值为42.2%、86.3%,阴性预测值为94.7%、96.2%,最佳诊断阈值为0.2597mg/ml、8.5075,动脉期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期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对结直肠癌高、中分化及低分化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865、0.891,敏感性为86.4%、77.3%,特异性为80.0%、91.2%,阳性预测值为51.3%、70.8%,阴性预测值为95.4%、92.3%,最佳诊断阈值为0.777mg/ml、8.445,静脉期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结直肠癌浆膜浸润及未浆膜浸润在动脉期的标准化碘值(0.06±0.02、0.02±0.01)、有效原子序数(7.20±0.88、6.8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子密度值(-54.06±11.48、-55.09±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浆膜浸润及未浆膜浸润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值(0.15±0.04、0.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原子序数(7.17±0.16、7.12±0.15)及电子密度(-54.88±11.27、-59.19±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动脉期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对结直肠癌浆膜浸润及未浸润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63、0.944,敏感性分别为84.1%、97.1%,特异度分别为97.0%、87.9%,阳性预测值为95.2%、94.4%,阴性预测值为79.4%、93.5%,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0519mg/ml、7.0250,动脉期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期标准化碘值对结直肠癌浆膜浸润及未浸润的诊断效能AUC为0.962,敏感度为98.6%,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5.8%,阴性预测值为96.8%,最佳诊断阈值为0.0934mg/ml。5.同一分组内的结直肠癌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之间具有相关性,电子密度与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不具有相关性。结论:1.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对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分化程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电子密度对分化程度无诊断价值。2.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对结直肠癌浆膜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浆膜浸润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电子密度对浆膜浸润无诊断价值。3.双源CT双能量技术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具有相关性,电子密度与标准化碘值及有效原子序数不具有相关性。

肖婷[2](2021)在《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找出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见体质;以期运用中医体质学理论对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通过进行不同体质相对应调理,同时加强预防,从而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另外,本课题同时分析结石大小、吸烟饮酒与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病房收治120例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治的120单纯胆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纳入人群的一般信息、既往病史、个人史等病史以及中医体质等客观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根据2009年《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标准,通过王琦教授团队研制的体质量表对上述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获得的患者的所需数据制成Excel表,并采用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同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结石大小、以及两组患者发病与吸烟、饮酒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病例组120例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其发病年龄范围在34-80岁,其中发病年龄在18-40岁有5人(4.2%),发病年龄在41-60岁有42人(35%),发病年龄在61-80岁的患者最多,有73人(60.8%)。(2)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频数排名前三的中医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的患者较少,且与对照组单纯胆石症患者相比,阳虚质、平和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的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在41-60岁年龄段和61-80岁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胆结石的大小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吸烟饮酒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为主,其中阳虚质最多;阳虚质胆石症患者好发结直肠癌,平和质的胆石症患者不好发结直肠癌;(2)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人群偏于61-80岁的老年人群,同时年龄为影响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体质的因素;(3)胆石症患者,其结石大小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无关;(4)吸烟饮酒会增加胆石症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王晗[3](2020)在《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及CT纹理分析诊断结直肠癌肠外侵犯的价值》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能谱参数Nomogram模型鉴别直肠癌肠外浸润的价值目的联合能谱定量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Nomogram,以鉴别影像学中直肠癌肠周脂肪所具有的浸润征象是否伴随着癌性侵犯。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且术前一周内进行能谱CT增强检查、CT图像具有肠周脂肪浸润征象的患者62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癌性浸润组32例,炎性浸润组30例。(1)分别比较两组患者CT征象的差异:观察病灶所在肠壁浆膜层是否毛糙,肠周有无索条影,肠壁外有无结节状的突起,直肠系膜有无增大的淋巴结(短径≥5mm),并测量直肠腺癌病变累及肠管的长度,病变所在肠壁的最厚径;(2)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能谱参数的差异:三期增强扫描中两组病变脂肪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物质浓度差值(Iodine差、Water差、Calcium差、HAP差)和标准化碘浓度差值(NIC差)的差异、两组病变脂肪组织平均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和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差异。(3)分别构建CT征象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能谱相关定量参数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将所有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降维筛选出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的特征。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衡量模型及各参数的诊断效能;(4)绘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列线图、ROC曲线图及校正曲线图。结果(1)两组患者CT征象的差异:癌性浸润组相比于炎性浸润组肠壁更厚、强化不均,多有结节突出肠壁外,且肠周易伴淋巴结的增大(短径≥5mm);(2)两组患者能谱参数的差异:癌性浸润组中病变脂肪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物质浓度差值(Iodine 差、Water差、Calcium差、HAP差)、标准化碘浓度差值(NIC 差)、平均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能谱曲线斜率K值较炎性浸润组高。(3)分别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CT征象71%、动脉期能谱参数90.3%、静脉期能谱参数90.3%、延迟期能谱参数87.1%,AUC分别为:CT征象0.709、动脉期能谱参数0.954、静脉期能谱参数0.967、延迟期能谱参数0.969。基于所有有意义参数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所筛选出鉴别意义较大的特征为静脉期K值、延迟期能谱参数的Water差;(4)多因素Logistic模型诊断准确率为93.5%,AUC为0.975,预测能力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浸润和实际浸润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在鉴别直肠癌肠周脂肪浸润征象是否伴随癌性侵犯方面有很大参考价值。第二部分 增强CT纹理分析Nomogram模型诊断结肠癌肠外浸润的价值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纹理分析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鉴别结肠癌肠外浸润方面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我院腹盆腔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肠周脂肪组织具有浸润征象、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病人100例,其中癌性浸润组50例,炎性浸润组50例。提取具有浸润征象的肠周脂肪组织纹理参数,比较两组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差异,筛选出可重复性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绘制ROC曲线求截断值,纳入Logistic模型,绘制Nomogram。结果所筛选出鉴别肠周脂肪有无癌性侵犯可重复性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分别为静脉期Perc.90%、静脉期熵(Entropy)、延迟期变异数差(DifVarnc),AUC均大于0.7,其中以静脉期熵(Entropy)鉴别诊断效能最佳,AUC可达0.890。静脉期Perc.90%、静脉期熵(Entropy)、延迟期变异数差(DifVarnc)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模型诊断准确率为84%,AUC为0.911,校准曲线图显示预测癌性浸润和实际癌性浸润一致性较高。结论基于增强CT纹理分析的多因素Logistic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作为一种量化工具在鉴别结肠癌肠周脂肪浸润征象是否因癌性侵犯所致方面有较高效能。第三部分常规CT纹理分析鉴别结肠腺癌肠周脂肪癌性侵犯的价值目的探讨常规CT纹理分析鉴别结肠腺癌肠周脂肪癌性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癌且在术前一周行腹盆腔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病人87例,其中发生肠周脂肪癌性侵犯者42例,未发生癌性侵犯者45例。应用MaZda软件以手动勾画ROI的方式提取肠周脂肪组织的纹理特征。应用 MaZda 软件自带的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Fisher 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上述 3 种方法联合(Fisher、POE+ACC、MI,FPM)筛选有鉴别价值的纹理特征,应用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分类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分类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四种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筛选的纹理特征进行分类,以错判率(misclassification rate,MCR)的形式评估鉴别诊断效果。以获得最小误判率的分类序列所筛选的纹理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降维得出鉴别肠周脂肪癌性侵犯的最佳纹理特征。结果动脉期的纹理特征对肠周脂肪有无癌性侵犯的鉴别最有意义;FPM所筛得的纹理特征区分两种病变所获最小错判率次数最多也最低;NDA区分两种病变的错判率在四种特征分类方法中最低;以FPM对动脉期图像进行筛选所得30个纹理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在诊断结肠癌肠周脂肪有无癌性侵犯的准确率为93.1%,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5.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67,降维得到Perc.99%、熵(Entropy)及小波能量(WavEnHLs-2)鉴别意义较大。结论常规CT纹理分析所提供的量化信息可用于鉴别结肠癌肠周脂肪有无癌性侵犯,提高结肠腺癌分期准确率。

周思宏,白千慧,刘晨,黄梦琪,王启,陈燕语,明兵[4](2020)在《CT结肠成像在年老体弱患者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其中以40~50岁年龄段人群的发病率最高,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1,2]。同时,结肠癌的治疗和手术难度也较大,且很容易出现转移或复发等情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

沈璐[5](2020)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p CT扫描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P CT扫描技术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双低结肠CT成像研究:对临床结肠CT增强检查患58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组,双低组26例BMI<25,肠道清洁后注气,扫描参数:80kVp,自动m A,对比剂采用威视派克270mg/100ml;常规组32例扫描参数:120kVp,自动m A,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300mg/100ml。对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对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CNR、SNR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2)双低组CT诊断与手术或结直肠镜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双低组和常规组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5.6±1.1)m Gy和13.3(9.6、16.7)m Gy,P<0.01,双低组CTDI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低70%组与常规组图像的腹主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肝脏、结肠的CNR、SNR相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生对两组图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两组图像质量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名医生对两组图像的评价具有高度一致性(P<0.01)。(2)采用双低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诊断率准确率为88.5%,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60%。结论:低kVp结合低浓度对比剂的结肠CT增强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120kVp组,图像质量相当,双低CT结肠成像是结直肠癌更安全、全面、无创的检查方法。

金水[6](2019)在《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分析结肠息肉术后的形态类型、在结直肠中的部位与患者年龄等相关性因素分析。比较粪便潜血实验(免疫胶体金法、数值化免疫法、噗噗管检测法)和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检测法(FIT-DNA)在结直肠疾病筛选中的价值。2.比较粪便潜血实验(免疫胶体金法、数值化免疫法、噗噗管检测法)和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检测法(FIT-DNA)在结直肠疾病筛选中的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病人接受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72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息肉类型、解剖部位及病理分型。并随机抽取3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完整资料。采用SPSS 26.0进行卡方统计分析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性别、息肉部位、大小之间、生活及饮食习惯相关系进行研究。2.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以及安医大一附院、安医大二附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上述4种检测方法进行粪便检查。比较4中检测方法在诊断结直肠癌、识别结肠病变类别、诊断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诊断高危腺瘤以及诊断肿瘤分期中的预测效能。结果:1.患者高危腺瘤与低危腺瘤检出率在结直肠各部位有显着差别(P<0.05)。高危腺瘤与低危腺瘤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腺瘤大小与腺瘤病理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腺瘤异型性与腺瘤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P<0.05)。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中高危腺瘤156枚,非高危腺瘤144例与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情况、吸烟和家族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与饮酒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2.FIT-DNA检测法在鉴别结直肠癌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对结直肠癌和高危腺瘤性疾病的阳性率比均高于其他三项;其对其他(炎症性和非特异性肠炎肠病)和正常大肠的假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T-DNA检测法在诊断癌前病变、高危腺瘤以及结直肠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高于其他三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诊断效能分别为FIT-DNA、FIT、噗噗管筛查方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数值化的值与疾病分期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但是在FIT-DNA检测中,没有相关性。结论:1.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息肉部位、大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与人民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存在明显差异。2.FIT-DNA检测法在鉴别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高危腺瘤方面敏感度和阳性率均显着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对正常大肠和其他性质病变的假阳性率较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示FIT-DNA检测法对结直肠癌前病变预测效能最大。FIT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存在正相关性。

左珊淮[7](2007)在《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猪结肠模拟息肉CT结肠成像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扫描参数、不同图像重建参数和不同后处理方法对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 CTC)图像质量和模拟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寻找可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和较高息肉检出率的成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的最佳组合。材料和方法:取长度约30cm猪结肠6段,每段结肠内制成大小不等的模拟息肉10枚,共计60枚。将息肉模型浸入含0.1%泛影葡胺溶液中。应用16层螺旋CT在不同螺距、不同准直下进行容积扫描,将获得的CT原始数据进行不同间隔及不同重建算法的轴位重建。再将重建后的轴位图像数据传至Advantage Windows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 CTVE)、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透明法(Raysum)、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和虚拟分割(virtual dissection, VD)等2D、3D图像。固定其他参数,分别比较不同螺距、不同层厚、不同重叠重建率、不同算法对CTVE图像质量的影响及息肉的检出率;确定一种参数组合后,比较CTC检查中不同后处理方法对模拟息肉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成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①随着螺距和准直的减小,图像质量提高;②随着层厚变薄重叠重建的作用越来越弱;③1.25mm准直、1.375:1螺距、1.25mm重建层厚、0%重叠重建率和标准算法重建是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的最佳组合。不同后处理方法对模拟息肉检出率的影响:CTVE、VR+Raysum、MPR+轴位和VD对10mm~12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5%、95%、100%;对5mm~9.9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95%、75%、80%和95%;对2mm~4.9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85%、30%、50%和80%。综合应用以上各种方法对10~12mm组、5~9.9mm组和2~4.9mm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0%。结论:16层螺旋CT在常规扫描和显示条件(120 KV,120mA,512×512矩阵)下CTC最佳成像参数应为:准直1.25mm,螺距1.375:1,1.25mm重建层厚,0%重叠重建率和标准算法重建。CTVE和VD对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CTVE结合其他后处理方法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第二部分CT结肠成像对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和结肠直癌的CT结肠成像特征以及各种后处理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寻找一种成像组合来更好的显示结肠病变。资料和方法:(1)对44例已行纤维结肠镜(fiberoptic colonoscopy, FC)检查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CT结肠成像检查,其中包括34例结直肠癌和10例结直肠息肉(6例单发4例多发共36枚息肉);(2)采用4种图像后处理方法(CTVE、MPR+轴位、VR+Raysum和VD)进行分析;(3)将上述各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分别和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比较,计算各种后处理方法对病变(息肉)的发现率和对病变(结肠直癌)的形态、范围(大体分型、环周侵犯程度、长度)判断的准确率;(4)分别比较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息肉组:息肉组:CTC中后处理方法CTVE、MPR+轴位、VR+Raysum和VD对≥10 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0.9%、81.8%和100%;对5mm~9.9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94.1%、70.6%、52.9%和94.1%;对<5 mm组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62.5%、25%、25%和62.5%。综合应用以上各种方法对≥10 mm组、5~9.9mm组和<5 mm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75%;结直肠癌组:后处理方法CTVE、轴位+MPR、VR+Raysum和VD对结直肠癌大体分型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88.2%、70.6%、58.8%和67.6%,对结肠癌环肠周侵犯程度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79.41%、100%、58.8%和73.5%,肿块对肠管侵犯的长度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58.8%、82.4%、97.1%和67.6%。结论:各种后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综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多种后处理方法结合则能全面反映结直肠癌的分型、周围侵犯程度、肠管侵犯长度等指标,为临手术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影像信息。此外,在CTC观察分析中,首先应用VD方法,其后结合其他方法则能提高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结肠息肉的普查。

赵刚,韦军民,朱明炜,周新平,黄美雄,吴国庚[8](2004)在《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估CT结肠成像 (CTcolonography ,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 ,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 结果 CTC成功检出 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 ,准确性 10 0 % ,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 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 83 3%和 6 3 3%。在 16例行全部 3种检查的患者中 ,耐受性分别为 87 5 % ,6 8 8% ,5 6 3%。 结论 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 ,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贺化霖[9](2019)在《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结直肠癌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肿瘤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通过研究不同分期、不同病理分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及NLR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检测指标组合,以提高临床对结直肠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为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型、手术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至泰安市中医医院就诊并且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79例,作为患者组;同期正常健康查体人群10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理诊断结果等临床资料。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和患者组血清CEA、CA19-9、CA72-4的表达及NLR变化。对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上述四种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差异。按照不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EA、CA19-9、CA72-4和NLR的中位数分别是3.75ng/ml、15.89U/ml、3.34U/ml和2.3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1ng/ml、8.54U/ml、1.09U/ml和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ROC曲线分析显示,CEA、CA19-9、CA72-4和NLR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36、0.757、0.728和0.756;95%置信区间分别是(0.791-0.881)、(0.702-0.813)、(0.670-0.786)和(0.700-0.813);CEA的灵敏度(67%)和特异性(92.5%),CA19-9的灵敏度(64%)和特异性(83.2%),CA72-4的灵敏度(86%)和特异性(53.3%),NLR的灵敏度(64%)和特异性(86.9%)。3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72-4和NLR四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CEA与CA19-9、CEA与CA72-4、CEA与NLR两项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4 CEA、CA19-9、NLR数值的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远端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程度无关。CA72-4数值的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远端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浸润程度无关。5结合TNM分期发现,TNM分期越高,CEA、CA19-9、CA72-4和NLR升高的越明显,尤其是临床IV期的结直肠癌患者CEA、CA19-9、CA72-4和NLR的数值急剧升高,数值显着高于TNM Ⅰ、Ⅱ、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CEA、CA19-9、CA72-4和NLR均有较高的表达,此四项肿瘤标志物的增高提示患有结直肠癌的可能性较大。2单独一项检查结果在灵敏度或者特异性上存在着不足,而将四种方法联合检测则能显着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常规筛查更有价值。3 CEA、CA19-9、CA72-4和NLR的检测数值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端转移有相关性,而且CEA、CA19-9、CA72-4和NLR的数值的变化与结直肠癌肿瘤的TNM分期有相关性,TNM分期越高,CEA、CA19-9、CA72-4、NLR的数值升高越显着。意义综上所述,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显着改善了临床结直肠癌的筛检诊断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证实,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这为深入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个性化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临床试验依据。

张雪,朱亚萍,刘鹏飞,张玲,莫丽蓉,白飞虎[10](2018)在《大肠癌筛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主要原因,也是第4大常被诊断的恶性疾病。它可通过早期筛查、早发现和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故本综述分析CRC常用的筛查方法及研究进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Google scholr、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大肠癌""筛查""早期""进展"为关键词,检索2012-05-2018-10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CRC筛查方法;(2)CRC早期筛查;(3)CRC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剔除标准:(1)筛查方法特异度及灵敏度较差;(2)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最终39篇文献纳入分析。结果表明,CRC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达到早期预防、诊断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在CRC的筛查方面主要有粪便检测、影像技术检查、内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几个方面。它们各有优缺点,其中粪便检测中愈创木脂的粪便隐血试验(guaiac fecal occult blood test,gFOBT)是一种方便、快速的适合大规模的筛查方法,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假阴性率高。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FIT)准确性及灵敏性均较高,但对于无出血的病变检出率较低。另外,粪便DNA甲基化因其稳定性好,在正常健康者中很少检测到,而有望成为未来CRC筛查的方向。在影像学筛查CRC技术上,CT结肠成像并发症少,且在息肉>5mm检测方面,其灵敏度与结肠镜相近,从而成为并发症风险较大人群的首选。MRI在CRC筛查中1次分期和再分期的首选成像方式凸显优势。在内镜检查上,可弯曲乙状结肠镜对于远端结肠和晚期腺瘤筛查的检出率增高。随着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断改进,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其价格较高而较少应用于CRC的筛查。综合内镜检查的优缺点,目前仍然认为结肠镜检查是内镜检查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于CRC筛查的不断重视,分子生物学的检测也逐渐出现,如表观扩散系数、微小RNA和血液学检测等有望成为未来CRC检测的新方法。综上,CRC的筛查在粪便、影像、内镜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上优缺点各有不同,但目前结肠镜仍然是其筛查的金标准。希望随着筛查方式的逐渐改进,未来能有方便、快速及可接受性好的方式应用于CRC的筛查。

二、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双源CT双能量技术NIC、Rho/Z对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附图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一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后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二 结果
    2.1 患者临床资料
    2.2 动静脉期不同参数对CRC分化程度的诊断分析
    2.3 动静脉期不同参数对CRC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
    2.4 动静脉期不同参数对CRC是否浆膜浸润的诊断分析
    2.5 动静脉期不同参数对 CRC 浆膜是否浸润的诊断效能
    2.6 动、静脉期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
三 讨论
    3.1 CRC的分化程度、T分期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3.2 双源 CT 双能量技术对 CRC 术前病理分级及 T 分期的诊断价值
        3.2.1 双源CT双能量技术的特点
        3.2.2 NIC、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的基本原理
        3.2.3 NIC、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对CRC不同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3.2.4 NIC、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对CRC是否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
    3.3 双源CT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本研究的不足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双源CT双能量技术相关进展及临床应用
    一、双源 CT 双能量技术多参数成像原理
        1.1 虚拟平扫及碘图
        1.2 单能图像及物质衰减系数能谱曲线
        1.3 电子密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图
        1.4 虚拟去钙成像
    二、双源 CT 双能量技术的临床应用
        2.1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肿瘤良恶性及病理组织分型中的应用
        2.2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中的应用
        2.3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骨髓成像及骨折中的应用
        2.4 双源CT双能量技术进展
    三、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1.1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2. 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2.1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2.2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3. 胆石症和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3.1 国外关于胆石症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2 国内关于胆石症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4. 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进展
        4.1 体质概念
        4.2 体质的影响因素
        4.3 体质与疾病和防治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调查内容和方法
        1.6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在病例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比较
        2.3 结石大小在病例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比较
        2.4 烟酒史在病例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中的相关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胆石症和结直肠癌关系
    2. 胆石症是结直肠癌发病高危因素的可能机理
    3. 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体征
    4. 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4.1 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4.2 中医体质与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
        4.3 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年龄的关系
    5. 结石大小和烟酒史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相关情况比较
        5.1 结石大小在病例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中的相关情况比较
        5.2 烟酒史在病例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中的相关情况比较
    6.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四部分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及CT纹理分析诊断结直肠癌肠外侵犯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T征象及能谱参数NOMOGRAM模型鉴别直肠癌肠外浸润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后处理与数据测量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临床特征
        二、CT征象
        三、能谱相关定量参数
        四、建模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增强CT纹理分析NOMOGRAM模型诊断结肠癌肠外浸润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后处理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常规CT纹理分析鉴别结肠腺癌肠周脂肪癌性侵犯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纹理分析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一、纹理分析鉴别结肠癌肠周脂肪癌性侵犯的可行性
        二、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CT结肠成像在年老体弱患者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CTC在结肠癌检查中的应用
2 最低要求的CTC
3 问题与展望

(5)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p CT扫描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能谱CT的迭代重建技术(ASIR)与CT扫描参数kVp的应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低浓度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结合低kVp扫描(ASIR50%)技术的应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低浓度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结合低kVP扫描(ASIR50%)技术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缩略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第一部分 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实验仪器
        1.5 肠道准备
        1.6 镜下手术方法
        1.7 标本处理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受试者一般资料
        2.2 高危腺瘤发病几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2.3 结肠息肉的危险级别和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
        2.4 结肠息肉的危险级别和腺瘤大小的关系
        2.5 结肠息肉的危险级别和性别的关系
        2.6 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和腺瘤危险级别的关系
        2.7 高危腺瘤与生活习惯及饮食关系分布情况
        2.8 结肠高危腺瘤与生活习惯及饮食关系
    3 讨论
第二部分 粪便潜血试验及粪便 DNA 检测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诊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实验仪器
        1.5 操作步骤
        1.5.1 免疫胶体金法
        1.5.2 噗噗管法
        1.5.3 数值化法
        1.5.4 数值化法联合DNA检测法
        1.6 结直肠镜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受试者一般资料
        2.2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2.3 不同检测方法对高危腺瘤的诊断价值
        2.4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5 数值化法和FIT-DNA法在肿瘤分期中的比较
        2.6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比较
        2.7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英文缩略词表
二、前言
三、第一部分 猪结肠模拟息肉CT结肠成像的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第二部分 CT结肠成像对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CT结肠成像
八、附:研究生期间学术工作总结
九、致谢

(8)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CTC检查结果
    二、耐受性
讨 论

(9)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肠癌筛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筛查方法
    1.1 基于粪便的检测
        1.1.1 愈创木脂的粪便隐血试验
        1.1.2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
        1.1.3 粪便DNA甲基化检测
    1.2 影像学检查
        1.2.1 CT成像技术
        1.2.2 MRI成像技术
    1.3 内镜检查
        1.3.1 结肠胶囊内镜
        1.3.2 可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
        1.3.3 结肠镜检查
2 分子生物学
    2.1 表观扩散系数
    2.2 微小RNA
    2.3 血液学检测
结语与展望

四、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源CT双能量技术NIC、Rho/Z对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浆膜浸润的诊断价值[D]. 王敬铎. 大理大学, 2021(09)
  • [2]胆石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初步研究[D]. 肖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及CT纹理分析诊断结直肠癌肠外侵犯的价值[D]. 王晗. 苏州大学, 2020(02)
  • [4]CT结肠成像在年老体弱患者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周思宏,白千慧,刘晨,黄梦琪,王启,陈燕语,明兵.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01)
  • [5]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低kVp CT扫描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D]. 沈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
  • [6]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初步研究[D]. 金水.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7]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左珊淮. 天津医科大学, 2007(06)
  • [8]CT结肠成像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J]. 赵刚,韦军民,朱明炜,周新平,黄美雄,吴国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01)
  • [9]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结直肠癌中的研究[D]. 贺化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10]大肠癌筛查研究进展[J]. 张雪,朱亚萍,刘鹏飞,张玲,莫丽蓉,白飞虎. 社区医学杂志, 2018(24)

标签:;  ;  ;  ;  ;  

CT结肠造影在老年人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