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自身建设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潘思伊[1](2021)在《师范大学本科作曲方向开设现状比较研究 ——以西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文中提出作曲在西方音乐教育中是一门开设历史悠久,理论丰富,教学系统完备的学科。在我国作曲专业的开设可追溯自上个世纪20年代,辛亥革命后,以民主与科学为标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使民主革命斗争和文化建设跨入新阶段。音乐教育事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并成立了以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为代表的专业音乐教育学院.其中国立音乐院是最早建立作曲系的专业音乐学院,在成立初期便引入欧洲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设置模式与课程安排,使当时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音乐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也使得中国近代作曲学习与创作能与世界接轨。在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中,中国作曲事业在创作、研究与教育方面不断发展,到当代作曲的教育教学已不仅只开设于以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为目标的专业音乐学院,在以培养面向各级学校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师范类大学也多开设作曲方向。笔者因在本科作曲学习过程中发现该方向在国内师范院校的专业系统与教学模式基本与专业音乐学院作曲系相同,但两类院校性质不同,培养人才目的也不同,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学院作曲方向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是为了培养出色的作曲家、音乐人,更应是能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发挥专业水平用以培养更新一代,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并对之进行思考,为高等师范类院校的作曲专业发展提供有利建议。本研究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方向开设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两所学校作曲方向开设进行对比分析,在共性中寻找个性,以此寻找有利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作曲方向发展的条件,为学科发展提出建议。本研究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即绪论、正文、结论与思考,其中正文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作曲专业开设现状,从作曲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开设现状入手进行阐述,第二章两所师范院校本科作曲方向开设情况分析,笔者通过对两校的调查,分别对西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两所学校音乐学院开设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培养目标、师生情况、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体系、毕业情况一一进行阐述;第三章两所师范院校本科作曲方向开设情况对比分析,将从第二章所阐述各方面进行两所学校的比较分析,并从国家要求、社会需求、对作曲学科发展、对从事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帮助程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的分析。最后以此结论进行总结与提出思考。西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同是我国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音乐学院培养方案也基本以培养教育人才为目标,二者虽在多方面存在共性,但由于建校历史长短不同、两校所处地区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两校音乐学院作曲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在共性基础上寻找个性与差别,以此提出有利建议,推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作曲方向的发展。

孔雅文[2](2021)在《王耀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其中涌现了众多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先生就是这些音乐教育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60余年的从教经历,宽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及对历次音乐教育改革的关注与思考,使王先生形成了明晰的音乐教育思想。本文选择王先生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作进行专题研究,既是对其个人的思想剖析与梳理,也是对我国近代以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发展史的观察。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从求学和工作经历、学术研究视野和教育改革浪潮影响三个方面,探寻王耀华先生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其次,从中小学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母语”音乐教育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王耀华先生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再次,从“以创造为核心”的本质论、审美与文化功能的价值论、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民族精神的目的论三方面对王耀华先生音乐教育哲学观进行论述。最后,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的意义对王耀华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总结。王耀华先生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意义。他对音乐教育本质、价值、目的的认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确立及“听、唱、奏、动、创”教学方法的提出,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以服务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和依据的思想,以及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三边合力论”的论述等等,见解独特、思想深邃,立足教学实际,且具前瞻性,将继续对我国今后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参考、借鉴乃至指导作用。

魏严严[3](2020)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施途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入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小音乐教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引起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反思,音乐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新时期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基地,要紧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现状以及对现有的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脱离的问题,探索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张馨予[4](2020)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师范类院校为主要分析对象》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落实,对于音乐课程的要求重点与以往的大不相同,素质教育的落实可以从要求音乐课程要注重全面发展体现出来,美育的重要性也可以从要求音乐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中体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课程的改革影响的是未来社会人才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养成。这也反映出对目前从事音乐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有了前所未有高度的新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和摇篮,是基础教育教师最大的输出地,是根本、是基础。如若这一环节出现问题,那其所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将会是与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人才是不符的,因此探讨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想通过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能够让高等师范院校对于音乐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审视,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综合能力强、具有扎实的音乐能力、个人素养全面、中小学需要的应用型的音乐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通过对沈阳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音乐教研员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分析出在沈阳地区中小学表现较为优秀的的音乐教师大多来自Y师范院校,从而对该师范院校进行分析和调查其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本文以Y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个案为基础,以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教研员的调查为背景,提出对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基于目前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的教育理念,构建以核心骨干课程为中心点的课程体系,加强与中小学院校合作的培养机制,并且在课程设置,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以及具备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黄子展[5](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研究 ——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音教专业,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开展民族器乐教学课程,既有利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也有利于体现时代风貌。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树立更加积极的育人机制,培养更加适合现代教育观的高素质人才,使现代音乐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更加浓郁的校园传承氛围,使民族器乐逐渐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稳步上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本文的研究一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本篇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意在探求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民族器乐教学的基本内涵。一来,阐述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从根源起探求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本质。二来,阐述民族器乐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作为民族器乐教学实施路径之一的高校,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与第四章,以江苏省某所高校为出发点,主要从教育理念与课程性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教师教材与学生、教学评价与教学监管四个方面,陈述其在民族器乐教学方面的现状,论述其在文化自信中的具体体现,深度分析其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第五章,基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及现代教育理念,对高校音教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设构思。通过高校树立更加积极的育人机制,使民族器乐逐渐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稳步上升,提升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转化新的时代印记。

卢斌玉[6](2020)在《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审思——基于对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我国高师音乐教育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一研究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回顾和审思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总结其成功经验,阐明尚待进一步探讨的关键问题,以期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助益。

张业茂[7](2020)在《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融合初探》文中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主要有"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学界或学术的组织"三种解读方式。(1)随着"双一流"的学科建设由外延式建设转向了内涵式发展,"学科"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涉及学科内部组织自身,还涉及学科外部多学科间的协同共生关系。因此,基于生态理论的学科生态系统建设成为一流学科的生长基质。(2)

王敬一[8](2019)在《关注实践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本世纪初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改革,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开始了新一轮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同时引发了高师音乐教育领域的反思与改革。现阶段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中,教育实践环节是连接课堂学习与工作岗位的重要一环,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联系,同时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必要的前期准备。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新时期国家对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历次的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关注实践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梳理了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办学历史的三个时期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调整与变化,着重分析了音乐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比重变化,从实践类课程的内容、开发、管理、保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为专业音乐院校进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卢斌玉,辛继湘[9](2019)在《70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不断进行变革,大致经历了初步建设、曲折发展、停滞衰退、恢复重建、改革创新五个阶段。分析每一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可以看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在课程设置上既取得了相当成效,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属性彰显不够、部分课程属性归类模糊不清、通识课程设置不受重视等。鉴于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未来发展需要彰显师范性特征、厘清课程属性归类、重视通识课程设置、进行多方调研促进课程设置的改进与完善。

郭元红[10](2019)在《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教师教育是音乐学科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西北地区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音乐教师缺乏,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有较高期望值,并且该地区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多民族区域,是国家精准扶持的对象之一。故展开对西北地区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发现该地区音乐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本文是以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若干问题调查与比较研究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首先,在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相关文件进行学习和理解后,以“音乐教师教育”为关键词,沿着“音乐教育专业构成及认识→教育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比较”的思路,对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进行调查与比较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五章节:第一章:绪论。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缘由。对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音乐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课程设置的研究、教学能力的研究、音乐教师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以及针对西北五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研究五个问题进行梳理。并表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讨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构成。首先简述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史,了解基本的发展脉络,其次通过学习和理解国家目前颁布的有关音乐教育的相关文件、标准、法规及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构成,撰写此章节以阐述当下我国对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期望。第三章:设计调查项目。对西北地区五所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分析比较调查结果,发现五者之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个性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客观的审视。第四章:得出研究结论:第一,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音乐科目师资缺乏,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受到挑战。第二,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急需革新。第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待调整。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自身建设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自身建设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师范大学本科作曲方向开设现状比较研究 ——以西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与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4.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作曲专业的设置情况概述
    1.1 国内外作曲专业设置的历史与现状
    1.2 高等音乐院校中作曲专业设置情况
    1.3 师范类高校音乐(艺术)学院(系)中作曲方向设置情况
    1.4 专业音乐院校作曲专业与师范类高校音乐学院作曲方向对比
第二章 两所师范院校本科作曲方向开设情况分析
    2.1 西南大学作曲方向设置情况分析
    2.2 湖南师范大学作曲方向设置情况分析
第三章 两所师范院校本科作曲方向开设情况对比
    3.1 两所学校开设历史与地理条件对比
    3.2 两所学校培养目标的对比
    3.3 两所学校师生情况对比
    3.4 两所学校专业设置对比
    3.5 作曲方向相关课程设置对比
    3.6 两所学校考核评价对比
    3.7 两所学校毕业情况对比
    3.8 两所学校作曲方向对比结果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思考
    4.1 总结
    4.2 .思考
参考文献
    1.中文专着
    2.中文期刊
    3.硕博论文
    4.会议记录
    5.其他文献
致谢
附录

(2)王耀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形成背景
    第一节 丰富的艺术人生经历
        一、与音结缘,朝斯夕斯
        二、心系教育,晨兴夜寐
        三、生命不息,学问不止
    第二节 广阔的学术研究视野
        一、宏观:研究领域
        二、微观:技术技巧
    第三节 澎湃的教育改革浪潮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时期
        三、21 世纪初期
第二章 王耀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回顾过去,方能面向未来
        二、中小学音乐素养培养的途径——听、唱、奏、动、创
        三、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新要求——认识学科性质,掌握必备能力
    第二节 关于高师音乐教育
        一、明确高师音乐教育“三性”培养目标和八个基本理念
        二、提出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三类课程合力论”
        三、提出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三边合力论”
        四、坚持高师音乐教育以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为导向
    第三节 关于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
        一、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内涵
        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实践
        三、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展望
第三章 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哲学观
    第一节 “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本质论
        一、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二、“音乐创造”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审美与文化教育——价值论
        一、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二、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培养民族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目的论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民族主义精神
        三、传播民族音乐
第四章 王耀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意义
    第一节 历史意义
        一、促动音乐教育历史反思研究
        二、推动音乐教育改革发展
        三、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
    第二节 现实意义
        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二、丰富音乐教育哲学观
        三、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选题研究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教师教育
        一、教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音乐教师教育
    第三节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第二章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音乐教师的挑战
    第一节 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的分析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的变化
        二、音乐课程基本教育理念的变化
        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音乐教师培养的要求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状研究
        一、专业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二、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三、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第三章 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第一节 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一、五项全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二、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历程
    第二节 音乐教育学院教师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第四章 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第一节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启示
        一、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音乐教师培养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
        二、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三、实践课程的设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师范类院校为主要分析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分析
    一、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分析
        (一)专业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范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三)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四)技能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师院校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二)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
    三、《音乐与舞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音乐类专业)的新要求
        (一)培养目标的新定位
        (二)培养规格的高标准
        (三)课程体系的时代性
    四、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人才新期待
        (一)基础扎实、具有开放性的国际视野
        (二)综合能力强、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教师
        (三)个人素养全面、培养中小学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五、音乐人才的新渴望
        (一)贴合实际、具有应用性的课程设置
        (二)选择多样、具有广泛性的兴趣培养
第三章 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辽宁省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与Y师范院校为调查对象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基本数据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问卷设计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整理分析
        (一)音乐教师与音乐教研员调查问卷数据整理
        (二)调查问卷中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优点分析
    三、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理论课程未能应用于课堂
        (二)音乐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待提高
        (三)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四)科研创新能力待加强
    四、全国优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S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一)课程结构分析
        (二)教学模式分析
        (三)实践模式分析
    五、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Y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一)Y师大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二)Y师大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问题
第四章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思考
    一、构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快调整课程结构
        (三)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二、强调核心骨干课程的重要性
        (一)构建完整的核心骨干课程体系
        (二)核心骨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开展高师院校与中小学院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一)双导师制
        (二)模拟课堂与中小学实践有机结合
        (三)双向评分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5)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研究 ——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民族器乐教学
    第一节 学校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
        二、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民族音乐与民族器乐教学
        一、民族乐器与民族器乐
        二、民族音乐与民族器乐
        三、民族器乐教学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高校音教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高校音教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育理念与课程性质
        一、教育理念
        二、课程性质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模式
    第三节 教师、教材与学生
        一、教师队伍
        二、教材建设
        三、学生问题
    第四节 教学评价与教学监管
        一、教学评价
        二、教学监管
    小结
第四章 高校音教专业民族器乐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教育理念与课程性质
        一、教育理念不够完善
        二、课程性质比较模糊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第三节 师资、教材与学生
        一、师资队伍有待扩充
        二、教材建设有待加强
        三、学生问题有待解决
    第四节 教学评价与教学监管
        一、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二、教学监管不够健全
    第五节 成因分析
        一、历史因素
        二、现实因素
    小结
第五章 高校音教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教育理念与课程性质
        一、转变滞后的教育理念
        二、明确课程性质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一、合理设置课程
        二、丰富教学模式
    第三节 师资、教材与学生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第四节 教学评价与教学监管
        一、完善评价体系
        二、完善监管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业教师访谈(语音记录)
    附录二: 学生采访(录音记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审思——基于对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回顾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师范性研究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研究
    (三)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四)高师音乐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
二、关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审思
    (一)基于多维跨学科视角,扩展音乐教育研究论域
    (二)紧密对接基础音乐教育,构建研究共同体
    (三)加强实证研究,提升科学性和专业性

(7)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融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现状及特点
    (一)作为“学问分支”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
    (二)作为“教学科目”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
    (三)作为“学术组织”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
二、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融合的可能性
    (二)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融合发展路径
        1.服务社会、满足“刚需”的学科生态融合之路
        2.实现组织效率最优化的学科生态融合之路
三、结 论

(8)关注实践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师培养发展概述
    第一节 音乐教师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一、从“师范班”到“师范系”——音乐教育专业创建与发展(1958年——1992 年)
        二、音乐教育系(1993 年——2014 年)
        三、音乐教育学院(2014年至今)
    第二节 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基础
        一、面向基础教育改革
        二、面向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三、面向标准化师范类专业建设
    第三节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
        一、培养目标的变化
        二、培养目标的特点
        三、培养要求的确定
第二章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实践类课程的设置
        一、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二、实践类课程的内容
        三、实践类课程的开发
        四、实践类课程的管理
    第二节 实践类课程的保障
        一、师资队伍建设
        二、实践基地建设
        三、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四、实践教学经费保障
    第三节 实践类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方式
        二、评价级次与考核结果
        三、评价结构组成
第三章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启示
    第一节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合理化
        一、明确培养目标
        二、优化音乐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第二节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一、进一步完善“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三、加强音乐教育专业人文修养和素质教育
        四、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9)70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回顾、反思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70年发展历程
    1. 初步建设阶段 (1949—1956)
    2. 曲折发展阶段 (1957—1965)
    3. 停滞衰退阶段 (1966—1976)
    4. 恢复重建阶段 (1977—1989)
    5. 改革创新阶段 (1990—至今)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反思
    1. 整体设置上教育属性彰显不够
    2. 部分课程属性归类模糊不清
    3. 通识课程设置不受重视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展望
    1.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彰显课程设置的师范特征
    2. 厘清课程归类, 优化课程结构
    3. 重视通识课程, 使其与专业课程并重
    4. 以多方调研为手段, 促进课程设置的改进完善

(10)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综述
        1.2.1 培养模式研究
        1.2.2 课程设置研究
        1.2.3 教学能力研究
        1.2.4 其他研究
        1.2.5 针对西北五省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音乐教师教育:历史及“专业”构成
    2.1 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发展述要
        2.1.1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
        2.1.2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2.1.3 改革开放至二十一世纪
    2.2 音乐教师教育及其“专业”构成
        2.2.1 教师教育及音乐教师教育
        2.2.2 作为“专业”的音乐教师教育及其构成要素
    2.3 总结
第3章 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状况调查与比较
    3.1 教师教育调查的设计
        3.1.1 调查的说明
        3.1.2 调查的设计
        3.1.3 调查的内容
    3.2 调查过程及完成情况
    3.3 调查结果的基本描述与比较分析
        3.3.1 培养目标之比较
        3.3.2 课程设置之比较
        3.3.3 教师队伍之比较
        3.3.4 学生情况之比较
第4章 结语
    4.1 研究结论
    4.2 提出建议
        4.2.1 学校层面
        4.2.2 学生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自身建设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师范大学本科作曲方向开设现状比较研究 ——以西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D]. 潘思伊. 西南大学, 2021(01)
  • [2]王耀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研究[D]. 孔雅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魏严严.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4]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师范类院校为主要分析对象[D]. 张馨予.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0)
  • [5]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民族器乐教学研究 ——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D]. 黄子展. 扬州大学, 2020(05)
  • [6]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审思——基于对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J]. 卢斌玉. 人民音乐, 2020(05)
  • [7]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生态融合初探[J]. 张业茂. 中国音乐教育, 2020(01)
  • [8]关注实践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D]. 王敬一. 西安音乐学院, 2019(07)
  • [9]70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卢斌玉,辛继湘.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03)
  • [10]西北五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调查与比较研究[D]. 郭元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