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制成功

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制成功

一、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试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任泽远[1](2021)在《基于超声空化效应的海上牧场污损生物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上牧场水产养殖中的生物污损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水产养殖网箱、浮标等基础设施直接暴露在各种污损生物中,极易产生大量污损生物附着。污损生物对海上牧场网箱等设施的附着限制了水体交换,影响了网箱内部水质,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增加鱼类患病风险,与鱼类竞争食物和空间资源,并导致海上牧场养殖网箱结构变形与疲劳,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因此,进行海上牧场的污损生物防护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目前国内外对于海上牧场防污装置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现有产品数量少,防污效果未知且技术不透明,而国内尚未有成熟的针对海上牧场的防污装置,面对我国海上牧场日益严重的生物污损问题,开展防污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渤海海上牧场的实际需求,以工程实用性为导向,设计了一套基于超声空化原理的海上牧场专用防海生物污损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实现海上牧场实时防污,避免现有防污方案的问题,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成本低、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开展渤海污损生物生长特点调研。分别进行了渤海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调研、渤海污损生物附着季节特点调研、渤海典型污损生物生长规律调研、渤海污损生物分布情况调研。通过调研与分析,为渤海海上牧场的污损生物防护装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开展超声防污关键理论特性研究。研究分析得出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机电等效电路,为后续章节进行超声换能器理论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超声换能器在液体中的辐射声场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超声换能器辐射声场在液体中声压、声压级及声波信号指向性的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形式超声换能器具有良好的声场分布,适合开展超声防污作业。再次,开展超声波参数与海生物污损关系的试验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得出防污实海试验采用的超声换能器工作参数。之后开展超声换能器杀死污损生物实海试验,验证调研结果,同时观察超声换能器频率、功率对污损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进而通过实海试验得出防污参数与污损生物杀死效果的关系。最后,进行超声防污专用设备设计。完成超声防污专用设备研究及海上牧场超声防污装置应用方案研究,主要工作内容有超声发生器研制,包括发生器关键元件选型、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程序设计。开展超声换能器设计研究,包括换能器形状、材料、工作频率、前后振速比及加工工艺研究;进行超声换能器舱设计,包括换能器结构形式设计、强度校核、散热分析与水密性能试验,最后完成海上牧场超声防污装置应用方案设计,包括通讯方式设计、安装方案设计与工作模式设计。

段继周,刘超,刘会莲,孙佳文,张一梦,王楠,翟晓凡,管方,郑萌,张杰,王秀通,侯保荣[2](2020)在《海洋水下设施生物污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水下设施不断投入使用,严苛的海洋环境使得生物污损问题凸显。生物污损会对海洋水下设施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缩短其服役期,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抑制或减少生物污损,实现海洋水下设施的有效运行。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形成过程,总结了生物污损对海洋水下设施的危害,概述了几种我国沿海发现的典型污损生物,总结了目前采用的生物污损控制技术或解决方案,并讨论了近年来新型防污策略的发展及生物污损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朱晶,姜元军,何大川[3](2019)在《船用螺旋桨典型腐蚀类型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对在海水环境中使用的船用螺旋桨的海生物附着、电化学腐蚀、空泡剥蚀及冲刷腐蚀4种典型的腐蚀原理及危害进行了概述,并对相应的防腐措施作了介绍,针对目前现有的防护措施做出了归纳和分析,指出了船用螺旋桨防腐措施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张旭[4](2019)在《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防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以水下生产系统作为依托的油气资源开采模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海洋油气资源开采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但是水下生产系统在服役期间会出现污损生物附着的问题,可能产生设备管路堵塞、基底腐蚀穿孔等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的防污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通过控制参数实验,分别研究电极形状与有效氯浓度的关系、槽电压与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关系、有效氯浓度与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关系、电流密度与钙镁沉积物质量的关系,将此实验数据作为后文防污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2)开展水下生产系统防污技术方案研究,研制电解海水专用的多路控制器和长寿命阴阳极;基于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防污的要求,对电缆走线和电极连接方式进行设计;利用ANSYS软件对设计的防污设备进行强度校核,并对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强。(3)基于相似理论建立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有效氯在三维流场中的扩散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根据实际海洋环境确定选用的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通过求解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有效氯浓度扩散的影响,分析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的有效保护区域。(4)搭建实海试验平台,设计并开展实海试验,通过实海挂片试验研究污损生物附着规律和特定浓度的有效氯对于挂片的保护效果;总结上述研究成果,通过实海模型试验综合验证电解海水防污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牡玲[5](2019)在《海藻酸铜水凝胶防污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浸没在水体中的设施受到水中生物附着而产生污损。不同水域中的污损生物种类不同,我国水体生物污损按照水体差异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海洋生物污损,二是江河湖泊中的淡水生物污损,三是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生物污损,四是城市供水系统中重藻水中的藻类对水处理管道的附着和阻塞。杀生剂铜难以实现缓释而对水体造成重金属污染,水凝胶难以贴附在物体表面而使得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贴附物体表面的水凝胶或者高效、低毒、缓释的铜系杀生剂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旨在以低成本和简单工艺制备出海藻酸铜微纳米水凝胶粒子,然后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固定在玻璃片表面,从而实现了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污损抑制,并协同铜离子化学杀生。较之传统的机械掺杂法或者水凝胶包覆一氧化铜,海藻酸铜中铜离子释放需要克服静电作用,所以实现了铜离子缓释。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铜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水下疏油性能、污损抑制性能、污损脱附性能。掺杂钙的海藻酸铜水凝胶的机械性能随着铜钙比的变化而变化。铜离子释放速率受铜钙比的影响而不同。相同铜钙比的水凝胶在不同盐度33.18 g(人工海水)、0.14 g(重金属污染水体)、0.07 g(淡水水体)、约0.00 g(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铜离子释放速率存在很大差异。海藻酸铜水凝胶对重金属镉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海藻酸铜水凝胶在固定体积人工海水中21天后达到铜离子释放浓度平衡,200天后所释放出的铜离子仅占海藻酸铜水凝胶中铜离子总重量的23%。海藻酸铜水凝胶具有一定范围的化学杀生能力,对城市供水系统,各个铜钙比的海藻酸铜水凝胶都可发挥杀生作用;对淡水藻类,铜钙比5:0的海藻酸铜水凝胶可以发挥杀生作用;对海洋附着生物而言,受至于盐度对海藻酸铜水凝胶铜离子释放的限制,防污机制在于阻断生物被膜。综上所述,海藻酸铜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水下疏油能力、铜离子缓释能力、污损抑制和污损脱附能力,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微纳米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实现了水凝胶在物体表面贴附,为水凝胶在防污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不同铜钙比的海藻酸铜水凝胶在不同盐度水体中铜离子释放速率差异显着,为实现针对不同水域水体的污损生物种类和盐度设计具有对应防污能力的水凝胶提供了可能性。

安浩[6](2019)在《水性无铬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耐海生物污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污损生物在船舶及海上结构物表面的附着造成其表面摩擦阻力增加,同时加速金属腐蚀等危害,引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海上活动的重要障碍。针对污损生物在船舶和海上结构物表面附着的特点,本文采用水性无铬达克罗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Cu-Zn-Al/Zn-Al复合涂层,并考察了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耐蚀性能、防污功效,简单探讨了复合涂层耐蚀防污机理,为解决钢结构在海洋环境中的长效防护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涂液配方并确定了复合涂层制备工艺。涂液优化配方为:层片状锌铝合金粉25%,铜粉7.5%,AC-66 10%,乙二醇8%,Tween20 2%,磷钼酸钠1.5%以及添加少量的水解助剂甲醇,消泡剂异辛醇和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醚。采用二涂二烘工艺,在100℃预烘,280℃烧结的条件下制备了Cu-Zn-Al/Zn-Al复合涂层,该涂层表面均匀,呈金属光泽,横截面厚度为2535μm。复合涂层可耐中性盐雾1000 h以上,3.5%NaCl溶液浸泡150 d左右。采用SEM、EDS、XRD研究了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均匀性,考察了复合涂层腐蚀产物形貌、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探讨了腐蚀产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表面均匀,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复合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发生明显变化,生成了致密的腐蚀产物。通过考察腐蚀电位、|Z|0.01和电化学阻抗谱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了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合理的等效电路对数据进行拟合解析,将腐蚀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腐蚀介质渗透、金属粉的活化和腐蚀产物层的屏蔽阶段。复合涂层的主要防护机制包括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和腐蚀产物层的屏蔽作用。通过防污试验得出,铜离子渗出率在浸泡初始阶段较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渗出率逐渐增加并保持稳定,约为2030μg·cm-2·d-1。采用添加不同渗出液的小新月菱形藻的培养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铜离子对小新月菱形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复合涂层渗出液对小新月菱形藻的抑制率达到95%,并且渗出液中铜离子浓度越高,达到95%抑制率的时间越短,表明小新月菱形藻在含有一定浓度的铜离子渗出液中无法正常生长繁殖。铜离子破坏细胞膜和胞内酶蛋白,是铜离子抑制海生物正常生长繁殖的主要机制。

叶章基[7](2018)在《新型船舶防污涂料研制及应用》文中认为海洋污损生物增加了船舶航行阻力,导致燃油消耗大幅增加,增加了“碳排放”。一旦船舶船底被污损,还需花费巨额费用用于清除污损生物。涂装防污涂料是目前最方便、经济且有效的方法。在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背景下,研制和应用具备节能减阻效果的防污涂料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效益。在本论文中,我们制备了基于聚甲基丙烯酸锌和主链降解型聚丙烯酸硅烷酯的两种新型防污涂料,研究了树脂结构、配方组成等对防污涂层减阻和防污性能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浅海挂板试验、动态模拟试验、表面粗糙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防污涂层防污性能和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污涂层基料树脂主链中引入甲基,以及采用粒径细且均匀的防污剂,可以降低涂层水解后的表面粗糙度,从而降低了涂层与水流间摩擦阻力。研制的丙烯酸锌减阻防污涂料与磨蚀型防污涂料839相比,阻力平均降低了4.2%。(2)采用新型主链降解聚丙烯酸硅烷酯树脂,采用防污剂复配筛选出防污效果较好的Cu2O/CPT复配防污剂,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测定了防污涂层防污剂渗出率和附着力随浸泡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并获得了颜料体积浓度(PVC),树脂/松香比例、R助剂用量等各因素的最佳值P2,,RR3,R1,获得了新型主链降解聚丙烯酸硅烷酯防污涂料配方。所研制的防污涂料与防锈涂料/连接涂料配套性能良好,可采用刷涂、辊涂和高压无气喷涂施工。具有良好的实船涂装性能。所研制的防污涂料不含有机锡、DDT等国际海事组织禁用的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张美霞[8](2017)在《滨海电厂新型电解电极材料制备及其防污行为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滨海城市。匮乏的淡水资源使得海水成为滨海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主要冷源。然而对于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海洋,在作为冷却水时,其中的海洋生物很容易附着在滨海电厂的设施上。如何防止海洋生物污损,是一直困扰滨海电厂的重大问题。电化学防污技术,可能更通常的说法是电解防污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极材料表面施加的一定大小的电流,电解海水产生有效杀生成分如活性氯(次氯酸)、过氧化氢等氧化性物质来快速杀灭或驱离附着的生物,起到防污的作用。由于产生的氧化性物质能够快速分解成无毒的物质(氯离子、氧气等)。因此,作为控制生物污损最安全、最有效的电化学防污技术,是一种适用于滨海电厂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防污技术,其核心在于电解防污阳极材料的筛选和制备。本文从阳极材料的筛选、预处理方法等方面研究各因素对电解防污用阳极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评价标准,通过电沉积实验,研发出了一种用于电解海水产生活性氧来防止海洋生物污损附着的的金属氧化物涂层(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 DSA)复合电极。探讨了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研究了通电情况下的复合电极防止小球藻附着的效果以及不同电沉积条件下得到的复合电极的耗能及表面形貌。本实验拟基于导电阳极找出在海洋环境中的新的先进的电解防污性能的纳米材料,开展实验室条件下通电条件下上述电催化材料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机理研究,探究和发现应对污损生物附着的措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防止海洋污损附着生物在海洋工程装备表面附着的难题。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电沉积方法,二电极体系电沉积制备的钛基二氧化锰涂层,根据复合电极制备的不同工艺,包括但不限于电沉积体系的温度、电沉积电解液的浓度、电沉积的电流密度等。根据钛阳极的前处理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控制条件,电沉积制得的涂层的结构和性能大不相同,常温条件下所制得的涂层电极表面粗糙,且电极表面呈现棕褐色,在80℃条件下制备所得到的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和稳定性。(2)通过电化学以及扫描电镜测试发现,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电极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强的耐蚀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3)经过防污性能实验测试发现,本方法所制备的钛基锰氧化物复合电极具有良好的防小球藻附着的效果。

赵生俊[9](2017)在《滨海电厂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究》文中提出国内滨海电厂在近十年内取得了重大的的发展,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民生与军工企业。然而利用海洋就避免不了生物污损的问题,滨海电厂的生物污损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正常运行。如何防止海洋生物污损,是滨海电厂的研究重点。防污涂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污技术,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防污措施。自从锡系防污涂料被禁止以来,国内就一直缺乏高性能的自抛光防污涂料。本论文采用一种新型防污树脂,通过配方的筛选研究,制备出一类适用于滨海电厂特殊环境的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同时探讨了各组分对于涂料防污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一下4个部分:1.滨海电厂实海污损生物的调查。污损生物调查主要分为近岸海域污损生物调查、取水设施污损生物调查、资料处理三个部分。调查结果表明,电厂海域主要污损生物是藤壶、贻贝以及牡蛎。2.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制。根据滨海电厂海生物的调查结果,实验研究出了一种以新型的主链断裂型树脂作为防污涂料的成膜组分的防污涂料,解决了滨海电厂因水流速度慢而影响防污剂释放的问题;3.通过对比实验,探讨了各组分对于防污涂料的防污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铜离子渗出率的测试,得出了该新型防污涂料最佳配方;4.通过滨海电厂海域的实海挂板实验,证明了该新型防污涂料在滨海电厂海域防污期效已达1年以上。

王毅,张盾[10](2016)在《船舶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腐蚀已被公认为是海洋工程金属构筑物腐蚀破坏的重要形式。航行在海洋中的船舶不仅受到海水腐蚀的影响,各个部件还会受到微生物腐蚀的影响。严重的微生物腐蚀会导致管路阻塞、部件失效和腐蚀穿孔,不仅影响船舶设备正常运行,也严重威胁船舶安全。本文系统分析了船舶微生物腐蚀发生的位点和危害、不同位点的腐蚀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船舶材料的微生物腐蚀,以及不同防护技术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船舶微生物腐蚀研究工作的建议。

二、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试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试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声空化效应的海上牧场污损生物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1 海工装备常用防污方法
        1.3.2 超声防污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渤海污损生物的特点调研
        1.4.1 污损生物种类
        1.4.2 渤海污损生物附着季节特点
        1.4.3 渤海典型污损生物的生长规律
        1.4.4 渤海污损生物的分布情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超声防污关键理论特性研究
    2.1 超声换能器理论特性研究
        2.1.1 变截面细杆振动方程
        2.1.2 压电陶瓷晶堆的机电等效电路
    2.2 超声波换能器声场模拟研究
        2.2.1 超声波换能器声场模拟研究调研
        2.2.2 数值模拟原理分析
        2.2.3 建立模型、边界设置与压电陶瓷极化
        2.2.4 网格划分
        2.2.5 数值模拟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参数与海生物污损关系的试验研究
    3.1 超声波防污频率及功率调研
    3.2 试验内容
    3.3 试验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超声防污专用设备研究
    4.1 超声防污专用发生器研制
        4.1.1 超声发生器硬件电路设计
        4.1.2 超声发生器软件设计
    4.2 超声防污专用换能器设计
        4.2.1 夹心式换能器的形状及材料
        4.2.2 夹心式换能器的工作频率
        4.2.3 夹心式换能器的前后振速比
        4.2.4 夹心式换能器的加工工艺
    4.3 超声换能器舱设计研究
        4.3.1 超声换能器舱设计
        4.3.2 超声换能器舱热分析试验
        4.3.3 超声换能器舱热分析及强度校核
        4.3.4 超声换能器舱水密试验
    4.4 海上牧场超声防污装置应用方案
    4.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海洋水下设施生物污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生物污损的危害
2 海洋生物污损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3 海洋污损生物群落
    3.1 微生物膜群落
    3.2 微型污损生物群落
    3.3 宏观污损生物
4 海洋生物污损控制技术
    4.1 物理防污方法
    4.2 化学防污方法
        4.2.1 化学药剂法
        4.2.2 电解防污法
        4.2.3 防污涂料技术
        4.2.4 铜或铜合金法
    4.3 海洋防污技术发展展望
        4.3.1 仿生防污技术
        4.3.2 其他新型防污技术
5 结语

(3)船用螺旋桨典型腐蚀类型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生物附着腐蚀
    1.1 产生原因及危害
    1.2 防护措施
2 电化学腐蚀
    2.1 产生原因及危害
    2.2 防护措施
3 空泡剥蚀
    3.1 产生原因及危害
    3.2 防护措施
4 冲刷腐蚀
    4.1 产生原因及危害
    4.2 防护措施
5 结语

(4)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防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海生物污损研究现状
        1.2.2 水下生产系统防污研究现状
        1.2.3 电解海水防污技术比较
    1.3 电解海水防污原理研究
        1.3.1 电解海水原理
        1.3.2 有效氯防治海生物原理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电解海水防污控制参数研究
    2.1 电解实验平台
    2.2 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2.2.1 实验室测定有效氯方法
        2.2.2 有效氯快速测定设备
    2.3 实验与分析
        2.3.1 电极形状与有效氯浓度关系
        2.3.2 槽电压与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关系
        2.3.3 有效氯浓度与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关系
        2.3.4 电流密度与钙镁沉积物质量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水下生产系统防污技术方案研究
    3.1 专用设备研究
        3.1.1 多路控制器研制
        3.1.2 电解海水长寿命阴阳极研制
    3.2 水下设备布置方案研究
        3.2.1 电极连接方式
        3.2.2 电缆走线
        3.2.3 底座设计
    3.3 电解防污装置(网)强度校核
        3.3.1 ANSYS模型建立
        3.3.2 载荷加载
        3.3.3 结果与分析
        3.3.4 结构加强
    3.4 本章小结
4 有效氯在三维流场中扩散数值模拟
    4.1 模型相似理论
    4.2 fluent数值仿真
        4.2.1 模型建立
        4.2.2 多相流模型
        4.2.3 湍流模型
        4.2.4 模型求解流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因素对扩散的影响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电解海水防污实海试验研究
    5.1 实海挂片试验
        5.1.1 试验方案
        5.1.2 结果与分析
    5.2 实海缩尺比模型试验
        5.2.1 试验方案
        5.2.2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海藻酸铜水凝胶防污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生物污损
    1.3 防污涂料
        1.3.1 污损可脱附型防污涂层
        1.3.2 污损抑制型防污涂层
        1.3.3 杀生防污涂料
    1.4 水凝胶材料
        1.4.1 水凝胶防污技术·
        1.4.2 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应用
        1.4.3 海藻酸铜水凝胶
    1.5 层层自组装技术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案
        2.3.1 海藻酸铜水凝胶的制备
        2.3.2 海藻酸铜水凝胶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2.3.3 基于海藻酸铜微纳米粒子的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
    2.4 主要表征测试方法
        2.4.1 红外光谱测试
        2.4.2 动态光散射测试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2.4.5 光学显微镜测试
        2.4.6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2.4.7 接触角测试
        2.4.8 电感耦合等离体(ICP)分析
        2.4.9 拉伸性能分析
        2.4.10 压缩性能分析
第3章 海藻酸铜水凝胶制备及其防污性能
    3.1 引言
    3.2 海藻酸铜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3.2.1 海藻酸铜水凝胶的制备
        3.2.2 海藻酸铜水凝胶的形貌表征
    3.3 海藻酸铜水凝胶疏油性能分析
    3.4 海藻酸铜水凝胶在不同盐度水体中铜离子缓释率
        3.4.1 我国海水、淡水、重金属污染水域盐度分析
        3.4.2 盐度33.18 g水体中铜离子释放速率
        3.4.3 盐度0.14 g水体中铜离子释放速率
        3.4.4 盐度0.07 g水体中铜离子释放速率
    3.5 海藻酸铜水凝胶机械性能分析
        3.5.1 海藻酸铜水凝胶拉伸性能分析
        3.5.2 海藻酸铜水凝胶压缩性能分析
    3.6 海藻酸铜水凝胶防污性能研究
        3.6.1 海藻酸铜水凝胶防污能力测试(小球藻)
        3.6.2 海藻酸铜水凝胶流动河水中防污能力测试(马家沟河水)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海藻酸铜微纳米粒子的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及其防污应用
    4.1 引言
    4.2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海藻酸铜水凝胶多层膜的基本原理
    4.3 微纳米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的制备
        4.3.1 高压液滴喷射装置制备水凝胶原理
        4.3.2 微纳米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的制备
    4.4 微纳米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的形貌和电荷
        4.4.1 微纳米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形貌和表面电荷分析
        4.4.2 微纳米海藻酸铜水凝胶粒子的组分分析
    4.5 基于海藻酸铜微纳米粒子的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
    4.6 基于海藻酸铜微纳米粒子的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形貌
        4.6.1 多层膜的形貌
        4.6.2 多层膜表面覆盖率与组装层数的关系
    4.7 多层膜的弹性模量
    4.8 多层膜的疏油性能
    4.9 基于海藻酸铜微纳米粒子多层膜的防污损性能
        4.9.1 多层膜的防污能力测试(小球藻)
        4.9.2 多层膜的在流动河水中的防污能力测试(马家沟河水)
    4.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水性无铬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耐海生物污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危害
        1.2.1 海洋生物污损
        1.2.2 海生物污损的危害
        1.2.3 海洋生物污损防除技术
    1.3 防污涂料的研究状况
        1.3.1 传统防污涂料
        1.3.2 现代新型防污涂料
        1.3.3 其他方式
    1.4 达克罗技术及发展
        1.4.1 达克罗技术概述
        1.4.2 无铬达克罗技术的优点
        1.4.3 无铬达克罗技术的发展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可行性分析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引言
    2.2 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制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化学试剂
    2.3 Cu-Zn-Al/Zn-Al复合涂层制备工艺流程
        2.3.1 涂液的制备
        2.3.2 涂层制备
    2.4 涂液性能测试与分析
        2.4.1 涂液粘度测试
        2.4.2 涂液细度测试
        2.4.3 涂液PH值测定
    2.5 Cu-Zn-Al/Zn-Al复合涂层常规性能测试
        2.5.1 涂层外观观察
        2.5.2 涂层厚度测试
        2.5.3 涂层硬度测试
        2.5.4 涂层附着力测试
    2.6 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测试
        2.6.1 全浸腐蚀试验
        2.6.2 中性盐雾试验
        2.6.3 电化学测试
    2.7 Cu-Zn-Al/Zn-Al复合涂层形貌观察及相分析
    2.8 Cu-Zn-Al/Zn-Al复合涂层防污性能测试
第三章 无铬Cu-Zn-Al/Zn-Al复合涂层工艺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涂料基本组分的确定
        3.2.1 金属粉的选择
        3.2.2 防污剂的选择
        3.2.3 粘结剂的选择
        3.2.4 缓蚀剂的选择
        3.2.5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3.2.6 增稠剂的选择
        3.2.7 消泡剂的选择
    3.3 涂层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3.3.1 正交实验的设计
        3.3.2 正交实验结果评价与分析
        3.3.3 正交试验的单因素各分水平分析
        3.3.4 涂液最优配方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Zn-Al/Zn-Al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涂液和涂层常规性能分析
        4.2.1 粘度测试分析
        4.2.2 PH值测试分析
        4.2.3 细度测试分析
        4.2.4 硬度测试分析
        4.2.5 附着力测试分析
        4.2.6 外观测试分析
        4.2.7 厚度测试分析
    4.3 Cu-Zn-Al/Zn-Al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和成分分析
    4.4 Cu-Zn-Al/Zn-Al复合涂层腐蚀形貌随时间演化研究
        4.4.1 涂层腐蚀形貌随浸泡时间的演化研究
        4.4.2 涂层腐蚀形貌随盐雾时间的演化研究
        4.4.3 涂层腐蚀产物随腐蚀时间的变化
    4.5 Cu-Zn-Al/Zn-Al复合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
        4.5.1 涂层自腐蚀电位随时间变化
        4.5.2 电化学阻抗谱随时间变化
    4.6 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耐蚀机理探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u-Zn-Al/Zn-Al复合涂层耐海生物污损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样制备与实验方法
        5.2.1 渗出液的制备与藻种培养
        5.2.2 防污实验步骤
    5.3 Cu-Zn-Al/Zn-Al复合涂层渗出液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抑制作用
        5.3.1 铜离子渗出率随时间变化
        5.3.2 硅藻正常生长曲线
        5.3.3 小新月菱形藻在添加涂层渗出液时的生长曲线
    5.4 铜离子防污机理研究
        5.4.1 复合涂层中铜离子的释放
        5.4.2 铜离子对硅藻细胞的灭杀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过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新型船舶防污涂料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
        1.1.1 概况
        1.1.2 污损生物对船舶的危害
        1.1.3 污损生物对工业设施的危害
        1.1.4 污损生物对渔业养殖设施的危害
    1.2 海洋防污技术
        1.2.1 概况
        1.2.2 海洋防污材料发展历史
    1.3 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现状
        1.3.1 自抛光防污涂层材料发展现状
        1.3.2 仿生防污材料发展现状
        1.3.3 表面减阻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总体研究方案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1 总体研究方案
        1.6.2 关键技术
第二章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防污涂料防污性能试验方法
        2.3.2 防污涂料制备及涂装工艺试验方法
        2.3.3 防污涂料常规性能及涂层体系性能试验方法
        2.3.4 防污涂料专用树脂性能表征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防污涂料开发
    3.1 引言
    3.2 原材料的选择
        3.2.1 树脂的选择
        3.2.2 防污剂的选择及复配
        3.2.3 其它原材料的选择
        3.2.4 试验用主要原材料
    3.3 新型丙烯酸锌自抛光防污涂料研制
        3.3.1 涂膜水解后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
        3.3.2 新型防污涂料性能试验研究
        3.3.3 新型防污涂料减阻性能验证研究
        3.3.4 小结
    3.4 新型主链降解丙烯酸硅烷酯自抛光防污涂料研制
        3.4.1 树脂复配筛选研究
        3.4.2 防污涂料配方优化设计
        3.4.3 防污涂料配方设计因素的确定
        3.4.4 助剂的选择及涂料触变性研究
        3.4.5 防污涂料基本配方
        3.4.6 防污涂料性能验证
        3.4.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防污涂料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新型防污涂料生产工艺研究
        4.2.1 产品规格
        4.2.2 主要原材料规格
        4.2.3 防污涂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4.2.4 防污涂料工艺过程简述
        4.2.5 防污涂料出厂检验指标结果
    4.3 防污涂料的涂装工艺研究
        4.3.1 涂装方法及涂装工艺参数
        4.3.2 涂料干燥性能及复涂间隔
        4.3.3 防污涂料修补工艺研究
    4.4 新型防污涂料实船涂装试验研究
        4.4.1 新型丙烯酸锌自抛光防污涂料实船涂装试验研究
        4.4.2 新型丙烯酸硅烷酯自抛光防污涂料实船涂装试验研究
    4.5 防污涂料应用研究
    4.6 本章小结
    4.7 下一步工作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8)滨海电厂新型电解电极材料制备及其防污行为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海洋污损生物
        1.2.1 污损生物的种类
        1.2.2 污损生物附着的过程
    1.3 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技术
        1.3.1 防止海洋生物污损的原理
        1.3.2 主要的海洋防污技术
    1.4 本课题的提出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滨海电厂附近海域污损生物初步调查
    2.1 污损生物调查研究背景
    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结果
        2.3.1 台山附近海域附着生物种类组成
        2.3.2 大亚湾附近海域附着生物组成
        2.3.3 台山附着生物优势种的分布及其生态特点
        2.3.4 大亚湾附着生物优势种的分布及其生态特点
第三章 新型电解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的探索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基体电极材料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2.3 主要化学试剂
        3.2.4 电极的制备
        3.2.5 电解电极材料形貌及成分的测定
        3.2.6 电解电极开路电位的测定
        3.2.7 电解电极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3.2.8 电解电极电催化稳定性能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极材料制备条件的筛选
        3.3.2 复合电极材料微观形貌及元素分析
        3.3.3 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催化性能
        3.3.4 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3.3.5 复合电极材料的开路电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电解电极材料防污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4.2.3 小球藻悬浮液的制备
        4.2.4 防生物污损性能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液中小球藻数量的变化
        4.3.2 复合电极材料表面小球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滨海电厂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滨海电厂生物污损现状
        1.1.2 主要污损生物
    1.2 滨海电厂主要防污技术
        1.2.1 涂刷防污涂料
        1.2.2 注入氯
        1.2.3 注入其他药剂
        1.2.4 电解海水防污
        1.2.5 电气防污
        1.2.6 运用流速和高水温防止附着
        1.2.7 除贝装置
        1.2.8 人工或者水下机器人清扫
    1.3 防污涂料的发展历史
    1.4 滨海电厂防污涂料的使用现状
        1.4.1 硅系防污涂料
        1.4.2 含有防污剂的涂料
    1.5 国内防污涂料的发展现况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药品
        2.1.3 其他辅助实验材料
    2.2 实验和表征方法
        2.2.1 涂层的制备
        2.2.2 样板的制备
        2.2.3 铜离子渗出率测试
        2.2.4 磨蚀率
        2.2.5 动态模拟
        2.2.6 浅海挂板
第3章 防污涂料的复配研究
    3.1 引言
    3.2 滨海电厂污损生物调查
    3.3 防污涂料配方设计
        3.3.1 树脂的筛选
        3.3.2 防污剂的筛选
        3.3.3 颜填料的筛选
        3.3.4 助剂的选择
        3.3.5 溶剂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防污涂料防污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海洋生物的附着机理
        4.2.1 分子条件膜的形成
        4.2.2 微生物皮膜的形成
        4.2.3 宏观污损生物的形成
        4.2.4 影响生物附着的主要因素
    4.3 不同树脂含量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4 防污剂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4.1 氧化亚铜含量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4.2 有机防污剂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5 颜填料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5.1 氧化锌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5.2 氧化铁红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6 温度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4.7 磨蚀率的评价
    4.8 实海挂板评价
        4.8.1 青岛实海挂板实验
        4.8.2 滨海电厂海域挂板实验
    4.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船舶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船舶微生物腐蚀发生位点与危害
    1.1 船体水下部分及水线区的微生物腐蚀
    1.2 船体水上结构的微生物腐蚀
    1.3 船体内部结构的微生物腐蚀
2 船体内部结构腐蚀微生物群落特征
    2.1 微生物种类
    2.2 船舶内部结构腐蚀微生物来源
    2.3 船舶内部结构微生物腐蚀的症状
3 船舶材料的微生物腐蚀
    3.1 船体钢的微生物腐蚀
    3.2 船体其他金属材料的微生物腐蚀
4 船舶微生物腐蚀防护措施
    4.1 物理方法
    4.2 化学方法
    4.3 阴极保护方法
    4.4 微生物法
    4.5 防腐蚀材料方法
    4.6 涂防护层及表面改性

四、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试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声空化效应的海上牧场污损生物防护技术研究[D]. 任泽远.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海洋水下设施生物污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段继周,刘超,刘会莲,孙佳文,张一梦,王楠,翟晓凡,管方,郑萌,张杰,王秀通,侯保荣. 海洋科学, 2020(08)
  • [3]船用螺旋桨典型腐蚀类型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 朱晶,姜元军,何大川.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9(04)
  • [4]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防污技术研究[D]. 张旭.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5]海藻酸铜水凝胶防污性能及应用研究[D]. 牡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水性无铬Cu-Zn-Al/Zn-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耐海生物污损性能研究[D]. 安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新型船舶防污涂料研制及应用[D]. 叶章基.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 [8]滨海电厂新型电解电极材料制备及其防污行为初步研究[D]. 张美霞.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03)
  • [9]滨海电厂抗海生物附着防污涂料的研究[D]. 赵生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10]船舶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技术[J]. 王毅,张盾. 海洋科学集刊, 2016(00)

标签:;  ;  ;  ;  ;  

船舶冷却水电解防污装置研制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