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作用

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作用

一、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郝玉冰[1](2020)在《基于生态修复的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探究》文中指出红树林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河口区和淤泥海滩区,是地球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是许多生物重要的栖息地生境,也是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人类的过度开发、围垦砍伐、围海养殖等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红树林湿地公园是红树林湿地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建设;基于生态修复的红树林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是红树林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通过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及湿地公园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及生态修复的案例进行分析,将生态修复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红树林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提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为重点的公园景观规划原则、目标,总结出了水体规划、湿地水岸规划、栖息地恢复、红树林植被修复等生态修复策略,并对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指导。另外,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在生态原则指导下尊重、利用、保护与修复红树林湿地,最大限度地保护红树林湿地,在自然修复的基础上进行人工红树林生态修复,合理设计景观游憩、生态体验及科普宣教的场所,实现生态、景观、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效益。

仇建标,陈琛,彭欣,方晓琪,郑春芳,蔡景波[2](2019)在《红树林人工湿地-养殖耦合系统构建与净化效果》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构建红树林人工湿地,与高位精养池、贝类养殖塘等共同组成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利用红树林人工湿地来净化养殖尾水,并对其净化效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人工湿地对养殖尾水中氮磷保持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NH+4-N平均去除率为49.01%,对NO2-N平均去除率为61.23%,对NO3-N平均去除率为53.14%,对DIP平均去除率为36.40%。

郭程轩,陈祁琪,徐颂军,陈虹羽,李婉盈,潘亭君[3](2019)在《雷州半岛东海岸玉蕊群落的干扰机制及潜在生态损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样方调查、遥感影像分析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等方法,对雷州半岛红树林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群落所遭受的自然与人为干扰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定量刻画了不同干扰因素对玉蕊群落格局和植物株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标准,对干扰影响下的玉蕊群落的潜在生态损失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红树林玉蕊群落主要受到植物入侵、河流改道及病虫害的共同干扰:植物入侵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入侵最严重,其次为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植物入侵在玉蕊群落的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呈现显着的垂直分布差异;河流改道对凹凸两岸的玉蕊进行机械冲刷,导致玉蕊种群密度降低、连通性下降,群落格局趋于破碎;病虫害干扰主要表现为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对玉蕊下层生长的抑制,干扰程度存在垂直空间差别. 3种干扰分别对玉蕊群落的水质净化、固碳、生产氧气、气候调节、污染物降解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造成玉蕊的潜在生态损失最大可达24.9万元/a.为有效防治各类干扰对玉蕊群落的破坏,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提出了物理防治、群落改造以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保护途径.

王奕博[4](2019)在《福建东山岛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气候条件恶劣,岛民通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海岛水资源条件明显改善。但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城市建设与发展,导致区域水质恶化、鱼类资源减少、赤潮频发等生态问题的出现。西埔新区城市中心双东湖湿地公园的规划为人工围垦海湾水系生态恢复提供了契机,双东湖湿地不仅可以提供雨洪调蓄、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等多种生态职能,同时是海岛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健身、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本文以东山岛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为实际案例,对干旱缺水海岛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最终探讨海岛城市公园游憩活力的营造途径。本文首先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相关案例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实际案例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通过梳理双东湖自然环境概况及历史变迁过程,结合西埔新区发展概况探讨双东湖湿地公园与城市发展关系。由于环东山岛经济中心及国际旅游海岛的定位,促使海岛新区的建立。双东湖要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双重游憩需求、城市风貌、城市文化营造,但同时也面临海岛开发所带来的诸多生态问题。基于对双东湖与城市发展关系探讨,确定了生态优先发展并综合协调游憩功能的设计定位与设计目标。为实现设计目标对现状场地进行评价并梳理相关问题包括气候条件、内外高差、内涝、水污染、缺水、现状植物单一、需满足城市综合性公园功能等,并通过相关原理、案例、文献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出人工干预恢复缺水海岛城市公园生机问题。通过人工营造湿地改善人工水系生态问题、营造咸淡水鸟栖湿地。利用场地统一开挖、土层分层利用实现最大化场地土方平衡措施。营造防风林带改善区域小气候,满足植物生长条件。基于双东湖生机营造,综合协调城市中心公园游憩功能布局、游赏交通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将东山岛民俗文化融入到公园市民生活场景中,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建立公园与外围城市山水轴线关系筑山理水营造山水人文景观,从不同方位营造山水意境。气候与环境条件恶劣是制约海岛城市户外游憩环境活力的主要因素。将双东湖规划人文景观与外围自然风景资源巧妙联系营造风景,同时改善不同分区场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满足游人舒适的户外游憩环境、多样的游憩方式、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带动海岛城市新区发展,向旅游海岛发展转型。本文主要对海岛城市综合性湿地公园规划阶段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在具体实施细节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马晓霞,姜兆玉,王永飞,程皓[5](2019)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汞(Hg)的分布特征》文中提出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汞(Hg)含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汞含量为0.0815 mg·kg-1—0.3431 mg·kg-1。在潮间带水平分布上,从光滩到高潮位汞含量显着上升(P<0.05),相对光滩,红树林沉积物更易富集汞,其中高潮位红树林底泥中汞含量最高。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的汞富集在表层及亚表层,随着深度的加深,汞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汞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积累主要与有机碳(TOC),含水率,盐度相关。从计算的单一污染指数(Pi)来看,漳江口地区汞污染等级为Ⅲ级以下,大多数采样点属于自由污染或轻度污染。就该地区汞污染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和其他红树林区汞污染状况的对比来看,漳江口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汞污染威胁加剧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王秀丽[6](2018)在《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的生态风险及主要生态效益研究》文中认为本项目以引种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拉关木在我国引进后的繁育特征、生理生态适应能力和机制、光照强度适应性、对生态系统其他生物生态位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红树植物是否存在化感作用等,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来评估其可能潜在的生态风险;分析不同龄林拉关木人工林凋落物及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等方面研究其碳储能力,从而探讨其主要的生态效益;并从叶片形态结构及其超微结构研究其速生快长机制。研究内容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拉关木的繁育特征研究表明,拉关木种子没有休眠期,不耐储存。新鲜成熟的拉关木种子在野外自身林内发芽试验为7 d时,发芽率达99.3%以上。室内不同储藏方式(25 ℃室温储藏、25 ℃室温椰糠储藏、8 ℃冰箱储藏)储藏14 d后,其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4%、19.9%和17.4%;而3种不同方式储藏21 d后,25 ℃室温储藏的种子萌发率为0,25 ℃室温椰糠储藏和8 ℃冰箱储藏的种子萌发率仅为3.1%和7.4%。外来引进植物的繁育系统是该种群是否具有入侵扩张的基础,且对种群的散布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调查表明,中国东南沿海19个拉关木种群的繁育系统均属于雄全异株类型,其种群雄性植株的比例为30.0%-88.9%;表明中国东南沿海拉关木种群的可繁育后代植株比例为11.1%-70.0%。本研究发现,福建九龙江河口引进种拉关木种群的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均具有活性,雄花子房败育,两性花的子房发育正常,表明福建九龙江河口的拉关木种群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功能性雄全异株。拉关木种群雄性植株的比例与其所处的年均盐度(r2=0.747,p=0.001)相关性大。该结果为了解拉关木引进我国后其种群繁育后代能力和风险评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拉关木苗在乡土红树植物林缘及林内生长试验表明,光照和气温是其生长的两个主要限制因子。秋茄林内1年生拉关木苗的月均苗高增量、月均叶片数增量均显着低于林缘(p<0.05);林内的拉关木苗种植9个月后,其存活率为0,林缘的拉关木苗存活率为19.0%,种植1年后,林缘的1年生拉关木苗的存活率仅为6.0%。表明,由于受光照强度和气温这两个环境因子的限制,拉关木苗在自然条件下极难在郁闭度高的天然乡土红树植物秋茄林内自然更新生长。(3)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表明,拉关木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体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拉关木各器官水浸液浓度为0.5 g·mL-1时,抑制作用最强。木榄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小均随各器官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海洋潮汐流动的作用和巨大的海水水体稀释,拉关木释出液的浓度累积难以达到实验室里水浸液处理的高浓度。本研究还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将可能的化感物质的总体混和物进行了细化,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醇类、酚类等。(4)拉关木的群落结构及种苗扩散研究中,对我国引进拉关木不同纬度的典型地域进行现场样方调查,以现实的情况分析讨论有否入侵的问题。结果发现,拉关木幼苗具有一定的天然扩散能力,但扩散是生物的本性,扩散不等于入侵,多地的实际调查分析表明,拉关木不会进入原生林密闭的本地红树植物林内,破坏或改变原生态系统,拉关木在人工种植的位置占据自己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较和谐生长,发挥着较好的生态效益,表明拉关木是优良的沿海防护林和景观林的造林树种,但人工引种造林时应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加强管理。本研究对我国引进拉关木的不同纬度的典型地域进行现场样方调查,调查结果详见如下。海南东寨港拉关木群落垂直结构随群落林龄的增加而复杂,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现为11龄林>19龄林>6龄林。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的引种园内拉关木群落结构组成简单、空间层次分布明显、林下植被主要为老鼠簕,占群落总数的86.40%;群落中有秋茄、桐花树、银叶树、老鼠簕、卤蕨等乡土红树植物的自然更新现象,表明拉关木人工林可以促进乡土红树植物的更新;在拉关木引种园的林内、林缘、沟渠、互花米草内均未发现拉关木小苗,表明拉关木在珠海淇澳岛极难自然更新成林。广东电白水东港的拉关木幼苗可以在白骨壤天然林的林窗及林缘光照充足的空间自然更新生长,表明广东电白水东港拉关木幼苗具有一定的天然扩散能力。因缺乏光照、及冬季的低温影响,福建九龙江河口的拉关木人工林下小苗很难自然更新生长;福建九龙江河口种植的拉关木人工林,由于林缘附近有互花米草、芦苇等湿地植物的生长,周围缺乏适宜拉关木生长的高程光滩,至今未发现其在自身林内及郁闭度高的林缘出现自然更新现象,但其在福建九龙江河口的种苗扩散及更新动态仍需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福建仙游县枫亭镇枫慈溪的拉关木人工林的林内、邻近乡土红树植物秋茄林内及芦苇地均未发现拉关木幼苗的扩散,表明拉关木苗属于阳性苗,其很难在郁闭缺光的环境下自然更新生长。本研究结果表明,拉关木虽有一定的扩散能力,但其在福建仙游县枫慈溪的扩散仅限于其周边滩涂高程较高的光滩,及光照充足的林缘位置。通过对海南东寨港、广东电白水东港、珠海淇澳岛、福建九龙江河口、及莆田仙游县枫亭镇枫慈溪不同引种时期拉关木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及种苗扩散调查结果表明,拉关木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苗扩散情况与龄林、当地生态环境、气候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5)拉关木对中国东南沿海生态系统影响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东南沿海拉关木引种的生态风险评估值为25.5分,处于风险等级标准的最低等级,为可接受(0-36)等级。在以红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严禁引入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如果在红树林保护区内发现区外自然扩散来的拉关木幼苗,应及时清除,这是保护区管理应该做的工作,木本植物幼苗清除容易,不易复发。但对于引进任何外来的生物,仍然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必须加强跟踪监控,确保生态安全,对拉关木在我国各地的引种栽培仍应加强管控。(6)福建九龙江河口拉关木人工林的年凋落物量研究表明,3种不同龄林拉关木人工林的年凋落物总量为1093.0-1372.3 g·m-2,处于国内外关于红树植物年凋落量的(670-1500 g·m-2)的上端,表明拉关木具有高归还率的特性。本研究发现,福建九龙江河口不同龄林拉关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8龄林(1372.3 g·m-2)>6龄林(1208.5g·m-2)>4龄林(1093.0g·m-2),表明拉关木人工林年凋落物量随着林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2015年1月份至2017年12月份的6龄林拉关木人工林的年凋落物量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7)福建九龙江河口拉关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0.87-6.15 μmol CO2·m-2·s-1之间,6龄林拉关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低于前人对福建九龙江河口秋茄林的土壤呼吸最大值6.18 μmol C02·m-2·s-1,这一差距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红树林树种、龄林、土壤温湿度等因素有关。不同龄林拉关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表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6龄林拉关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不同季节表现不同,夏季和春季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相似,均表现为双峰型,而秋季和冬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而4龄林拉关木林样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深度为0-5 cm和5-10 cm的4龄林拉关木林样地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58 g·kg-1和0.54 g·kg-1,各样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4龄林>6龄林>8龄林>光滩。(8)从叶片的形态及其超微结构探讨了非C4植物拉关木的速生快长机制。拉关木、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的叶面积大小分别为:秋茄(2035.87±5.23mm2)>拉关木(1758.38±4.53 mm2)>桐花树(1746.96±4.21 mm2)>白骨壤(1119.35±2.52 mm2)。4个红树植物种叶片的周长、长、宽等均表现为秋茄最大,白骨壤最小,表明叶片形态结构方面无法解释拉关木的速生快长特性。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拉关木平均每个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面积最大,达9.85 μm2,分别是本地种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的5.9倍、18.6倍、10.6倍。拉关木叶片叶肉细胞中单位面积叶绿体的类囊体面积均高于乡土红树植物白骨壤、秋茄、桐花树;3种乡土红树植物的叶绿体大部分面积被淀粉颗粒和脂滴等所占据,导致其叶绿体单位面积含有的类囊体面积减小;而拉关木叶片的叶绿体类囊体片层排列紧密平行贯穿于整个叶绿体,最大化地增加叶绿体内类囊体的面积,提高了拉关木叶片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达到速生快长。

刘琴英[7](2018)在《福建近海域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芽胞杆菌资源的挖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福建连江、漳州和霞浦三个地点共采集了 51份沉积物样本,其中包括春夏两季漳州红树林根际土壤样本16份。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福建近海域海洋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基于多样性分析结果结合可培养法,挖掘其中的芽胞杆菌资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经454焦磷酸测序,共获得428,3227有效序列,有效碱基数 11,7683,6236 bp,物种注释(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 16686,获得细菌种类61个门,173纲,1446属和3074种细菌。从Sha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得出,漳州地区土样细菌种类最多。细菌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2)春夏两季漳州红树林根际土样的16个样本中获得有效序列1636973条,物种注释(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为8743,获得细菌种类53个门,153纲,1019属和2168种细菌。从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夏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比春季高。漳州云霄红树林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6.66%、其次为绿弯菌门11.80%。采用不同培养条件对福建连江、漳州和霞浦地区的沉积物样本进行芽胞杆菌资源挖掘,同时比较分析春夏两季漳州云霄红树林根际土沉积物的芽胞杆菌资源分布特征,并对潜在新种进行多相分类研究。结果得出,获得芽胞杆菌菌株993株,芽胞杆菌种类有111种,有58种中国分布种,53种中国新纪录芽胞杆菌种类和9株芽胞杆菌新种资源。1)常规条件下,共分离获得了 621株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隶属于11个属,69个种,其中有6株与其最近模式菌的相似性<98%,为潜在新种;2)温度55-60℃下,分离获得了 84株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隶属于8个属,26个种,其中有2株与其最近模式菌的相似性<98%,为潜在新种;3)利用NaCl浓度为20%的LB培养基,分离获得了 67株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这67株芽胞杆菌隶属于3个属,9个种;4)从春夏两季漳州云霄红树林根际样本中分离获得了253株芽胞杆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这些菌株隶属于7个属,55个种。三个地区沉积物样品中的芽胞杆菌种属分布特征差异显着,但优势属皆为芽胞杆菌。芽胞杆菌资源多样性Shannon(H’)指数次序为连江>霞浦>漳州。采用多相分类技术对1株芽胞杆菌潜在新种进行了分类地位的确定。结果表明:菌株FJAT-46582T好氧,芽胞端生,呈椭圆形,靠周生鞭毛运动,细胞大小为0.51~0.73×1.56~2.78 μm,革兰氏阳性。pH耐受范围是6.0~11.0,最适pH 8.0;NaCl浓度(w/v)耐受范围0~7%,最适NaCl浓度(w/v)为0%;温度耐受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 25℃。菌株 FJAT-46582T 脂肪酸主要成分为 anteiso-C15:0、iso-C15:0、anteiso-C17:0和C16:0,醌组分为MK-7(100%),细胞壁特征氨基酸组分为meso-DAP;极性脂组分主要为 DPG、PG、PE 和 PME。菌株 FJAT-46582T与其最相近模式为Bacillus thermotolerans SGZ-8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7.55%,DNA-DNA杂交(isDDH)同源性为22.9%,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为72.3%,DNAG+C含量为44.2%。综合多相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JAT-46582T是芽胞杆菌属的新种,命名为Bacillusxiapuensis sp.nov.,模式菌株为 FJAT-46582T(=CCTCCAB 201747T)。

郭嘉亮,林绅辉,李瑞利,沈小雪[8](2017)在《深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殊的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深圳福田和香港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在管理措施、湿地保护、环境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归纳出3点值得福田保护区管理者借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包括:拓宽经费渠道,改进管理模式和申请加入国际湿地组织。

刘谞承,肖朝明[9](2017)在《广东省红树林时空变化规律及保护措施建议》文中认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但因分布于海陆交替区域,易遭受环境污染。广东省红树林面积50年代后大幅减少,上世纪90年代降至最低,之后逐渐回增,2001年后至今快速增加,2014年面积共19824.53 hm2,其中湛江占72%。20012014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显着增加,其中湛江、阳江、江门、珠海、广州、汕头等地新增面积较大,增幅较明显;粤东20012005年增长较快,粤西和珠三角则在2005年后增幅明显提高。此外,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种类从南到北不断减少,粤西>珠三角>粤东。广东省红树林可从岸线管控、生态保护、功能提升、生态修复等方面予以严格保护。

张满平[10](2017)在《红树林湿地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和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时空分布》文中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和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反应是新发现的两类能够参与碳氮循环的微生物,它们的发现对完善全球碳氮循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位于陆地和海洋交界处,周期性受海水浸淹,并且能够接受来自海洋和陆地的各种污染物,因此物质资源和生物资源都很丰富。同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能够为ANAMMOX和N-DAMO微生物创造一个厌氧环境,有利于二者生存。目前,关于ANAMMOX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而N-DAMO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湿地,对于二者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相互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红树林湿地不同深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ANAMMOX和N-DAMO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数量分布、反应活性和生态效益进行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夏季和冬季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得到的ANAMMOX菌16S rRNA基因序列都隶属于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Scalindua 属。其中,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Scalindua属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优势ANAMMOX菌。同时,冬季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得到的ANAMMOX菌hzsB 基因序列隶属于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 s Scalindua 属。研究发现,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生境表层(0-20 cm)ANAMMOX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中间层(20-40cm和40-60cm)ANAMMOX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以及底层(60-80cm和80-100cm)ANAMMOX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并且,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ANAMMOX菌群落结构与海湾中ANAMMOX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其次,与根际土壤和太湖中ANAMMOX菌群落结构也有类似之处。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硝酸盐浓度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ANAMMOX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夏季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得到的N-DAMO菌16S rRNA基因序列隶属于groupB,D,E,而冬季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得到的N-DAMO菌16S rRNA基因序列隶属于groupA,B,D。其中,groupB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优势N-DAMO菌。同时,夏季和冬季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得到的N-DAMO菌pmoA基因序列都归属于M.oxyfera和M.sinica属。研究发现,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生境表层(0-20 cm)N-DAMO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中间层(20-40 cm和40-60 cm)N-DAMO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以及底层(60-80cm和80-100cm)N-DAMO菌群落结构比较相似。并且,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N-DAMO菌群落结构与海洋和香港红树林湿地中N-DAMO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其次,与自然淡水湿地沉积物中N-DAMO菌群落结构也有类似之处。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含水率、亚硝酸盐浓度、甲烷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N-DAMO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2.探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数量分布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存在相当数量的ANAMMOX菌。其中,夏季和冬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ANAMMOX菌16S rRNA基因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41 × 107-4.07×107拷贝.g-1(干土)和1.39× 107-9.74× 107拷贝.g-1(干土);冬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hzsB基因数量变化范围为0.42×106-6.44×106拷贝·g-1(干土)。在红树林湿地系统中,表层沉积物ANAMMOX菌数量明显高于深层沉积物中ANAMMOX菌数量,表明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是ANAMMOX菌的主要分布区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分布有大量的N-DAMO菌。其中,夏季和冬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N-DAMO菌16S rRNA基因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4× 107-2.09× 1 07拷贝·g-1(干土)和0.16×104-5.20×104拷贝.g-1(干土);夏季和冬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N-DAMO菌pmoA基因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107-3.38×107拷贝.g-1(干土)和0.59×106-2.72×106拷贝·g-1(干土)。在红树林湿地系统中,表层沉积物N-DAMO菌数量明显高于深层沉积物中N-DAMO菌数量,表明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是N-DAMO菌的主要分布区域。3.探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反应活性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存在大规模的ANAMMOX反应,反应活性为4.83-277.36 nmolN2 · g-1(干重).d-1。并且桐花树生境ANAMMOX菌活性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秋茄和白骨壤生境ANAMMOX菌活性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同时,桐花树生境ANAMMOX菌活性普遍低于秋茄和白骨壤生境。从而表明,红树林湿地深层沉积物是ANAMMOX菌反应热点地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同样存在大规模的N-DAMO反应,反应活性为24.19-1077.44 nmolCO2·g-1(干重)·d-1,并且桐花树生境N-DAMO菌活性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秋茄和白骨壤生境N-DAMO菌活性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同时,桐花树生境N-DAMO菌活性普遍高于秋茄和白骨壤生境。从而表明,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是N-DAMO菌反应热点地区。4.探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参数对ANAMMOX和N-DAMO菌影响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亚硝酸盐浓度、总有机碳浓度等与ANAMMOX菌多样性呈正相关(P<0.05或P<0.01);沉积物pH和温度与ANAMMOX菌多样性呈负相关(P<0.05或P<0.01)。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含水率、亚硝酸盐浓度、总有机碳浓度等与ANAMMOX菌数量呈正相关(P<0.05或P<0.01),pH和温度与ANAMMOX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或P<0.01)。沉积物总氮和总有机碳浓度与ANAMMOX菌活性呈负相关(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含水率、甲烷浓度等与N-DAMO菌多样性呈正相关(P<0.05或P<0.01);沉积物pH、温度和铵盐浓度与N-DAMO菌多样性呈负相关(P<0.05或P<0.01)。同时,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和铵盐浓度与N-DAMO菌数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盐度和甲烷浓度与N-DAMO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且,沉积物含水率、亚硝酸盐浓度、总有机碳浓度等与N-DAMO菌活性呈正相关(P<0.05或P<0.01),pH与N-DAMO菌活性呈负相关(P<0.01)。5.探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生态环境效应本研究证实,ANAMMOX和N-DAMO微生物能够共存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同时,稳定同位素示踪试验结果表明,ANAMMOX菌的反应热点在沉积物底层,而N-DAMO菌的反应热点在沉积物表层。因此,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ANAMMOX和N-DAMO菌的生态位是相互分异的关系。由稳定同位素示踪试验以及通量计算发现,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ANAMMOX菌能够去除湿地系统平均外源氮负荷的5.4%,是湿地系统中重要的无机氮汇,可大大缓解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据估计,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N-DAMO反应能够去除湿地系统平均外源氮负荷的36.2%,其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N-DAMO反应可氧化湿地系统中产生的2%-6%的甲烷气体,是湿地系统被忽视的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的汇。

二、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态修复的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三章 理论研究
    3.1 相关概念
        3.1.1 湿地
        3.1.2 红树林
        3.1.3 红树林湿地
        3.1.4 红树林湿地公园
    3.2 相关理论
        3.2.1 生态修复理论
        3.2.2 景观生态学
        3.2.3 生态设计理论
        3.2.4 生态游憩理论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公园
        4.1.1 案例概况
        4.1.2 设计特点
        4.1.3 可借鉴之处
    4.2 香港湿地公园
        4.2.1 案例概况
        4.2.2 设计特点
        4.2.3 可借鉴之处
    4.3 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4.3.1 案例概况
        4.3.2 生态修复策略
        4.3.3 可借鉴之处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态修复的红树林湿地公园景观规划
    5.1 规划原则
        5.1.1 保护优先原则
        5.1.2 科学恢复原则
        5.1.3 因地制宜原则
        5.1.4 合理利用原则
        5.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 规划目标
    5.3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途径
        5.3.1 水体修复
        5.3.2 生态驳岸设计
        5.3.3 红树林植被生态修复
        5.3.4 生物群落栖息地营建
第六章 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6.1 项目地点及范围
        6.1.1 项目地点
        6.1.2 湿地公园范围
    6.2 自然地理条件
        6.2.1 气候
        6.2.2 土壤
        6.2.3 地质地貌
        6.2.4 水文
    6.3 社会经济情况
        6.3.1 行政区划及人口
        6.3.2 社会经济
        6.3.3 项目地点
        6.3.4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6.4 湿地资源情况
        6.4.1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6.4.2 湿地生物多样性
        6.4.3 湿地景观与人文资源
第七章 基于生态修复的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
    7.1 规划背景
        7.1.1 基于验收
        7.1.2 上位规划
        7.1.3 基于总体规划
    7.2 SWOT分析
        7.2.1 优势
        7.2.2 劣势
        7.2.3 机遇
        7.2.4 挑战
    7.3 湿地公园的综合定位
        7.3.1 总体定位
        7.3.2 功能定位
        7.3.3 形象定位
    7.4 规划目标
    7.5 规划依据
        7.5.1 国际公约
        7.5.2 法律法规
        7.5.3 行业标准、技术规范
        7.5.4 地方性规划文件
    7.6 规划策略
        7.6.1 红树林生态修复为主的生态规划
        7.6.2 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景观空间塑造
        7.6.3 延续场地的历史记忆和生态体验
    7.7 规划方案
        7.7.1 方案总平
        7.7.2 规划结构与布局
        7.7.3 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7.7.4 分区详细规划
        7.7.5 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7.7.6 科普宣教规划
        7.7.7 基础设施规划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2)红树林人工湿地-养殖耦合系统构建与净化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红树林人工湿地-养殖耦合系统构建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树林人工湿地对氮素的去除效果
    2.2 红树林人工湿地对DIP的去除效果
    2.3 红树林人工湿地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3 讨论
4 小结

(3)雷州半岛东海岸玉蕊群落的干扰机制及潜在生态损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及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玉蕊群落干扰影响机制分析方法
        2.1.1 样方调查法
    2.2 玉蕊群落干扰生态损失分析方法
3 玉蕊群落的干扰机制及其影响分析
    3.1 植物入侵对玉蕊群落的干扰机制及其影响
    3.2 河流改道对玉蕊群落的干扰机制及其影响
    3.3 病虫害对玉蕊的干扰机制及其影响
4 干扰影响下玉蕊群落的潜在生态损失分析
    4.1 植物入侵干扰的潜在生态损失分析
    4.2 河流改道干扰的潜在生态损失分析
        4.2.1 玉蕊群落的直接生态损失
        4.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损失
    4.3 病虫害干扰的潜在生态损失分析
        4.3.1 玉蕊植物直接生态损失
        4.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损失
5 结论与讨论

(4)福建东山岛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双东湖成为海岛新区中心湿地公园
        1.1.2 双东湖成为农业水库与纳潮沟盐田
        1.1.3 海岛气候特征对规划设计影响
        1.1.4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公园城市
        1.4.2 农业灌溉水库
        1.4.3 纳潮沟盐田
        1.4.4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制度和建设机制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1.5.2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践
        1.5.3 纳潮型湿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1.5.4 城市中心区湿地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
        1.5.5 小结
    1.6 典型案例分析
        1.6.1 台湾高雄市洲仔湿地公园
        1.6.2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
        1.6.3 华侨城城市湿地公园
        1.6.4 小结
    1.7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1.7.3 论文结构
2 双东湖历史变迁研究
    2.1 双东湖湿地自然环境概况
        2.1.1 区域位置
        2.1.2 地质地貌特征
        2.1.3 水文条件特征
        2.1.4 动植物资源特征
    2.2 双东湖历史变迁研究
        2.2.1 新中国成立前发展状况
        2.2.2 木麻黄风沙治理
        2.2.3 农业发展下水量水质变化情况
        2.2.4 经济建设下围垦淤积情况
        2.2.5 向旅游业发展转型
        2.2.6 小结
    2.3 东山岛需要新的城市中心
        2.3.1 现海岛城镇区位度低、基础设施欠缺
        2.3.2 现城镇与旅游区发展脱节
        2.3.3 现城市文化彰显不足
        2.3.4 西埔新区规划发展
        2.3.5 小结
    2.4 双东湖湿地公园与新区发展关系
        2.4.1 双东湖在东山县绿地系统中的角色
        2.4.2 双东湖在全域旅游中的角色
        2.4.3 双东湖在改善户外游憩小气候的作用
        2.4.4 双东湖在城市发展中功能
    2.5 海岛生机营造与游憩活力问题
        2.5.1 双东湖生机条件缺失
        2.5.2 海岛城市游憩活力缺失
    2.6 小结
3 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前期研究
    3.1 公园规划设计定位及目标
        3.1.1 规划设计定位
        3.1.2 规划设计目标
    3.2 公园问题及可利用资源条件
        3.2.1 场地现状问题
        3.2.2 场地可利用资源条件
    3.3 公园现状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3.3.1 人工营造咸淡水湿地
        3.3.2 基于湿地生态保护的公园空间布局
        3.3.3 城市中心的弹性游赏系统
        3.3.4 防风林体系的建设
    3.4 小结
4 双东湖海岛城市公园生机营造策略
    4.1 双东湖海岛城市公园生机问题
    4.2 海岛缺土的湿地地形设计
        4.2.1 淡咸水湿地地形设计
        4.2.2 土方平衡措施
        4.2.3 土壤结构调整
        4.2.4 水成土模块设计
        4.2.5 小结
    4.3 双东湖淡咸双水文系统重新建立
        4.3.1 双东湖水系统水域功能重新建立
        4.3.2 双东湖咸淡水水深控制
        4.3.3 水量平衡计算
        4.3.4 小结
    4.4 双东湖淡水湿地水质净化措施
        4.4.1 人工湿地规划
        4.4.2 曝气及荷风池规划
        4.4.3 防污染模式规划
        4.4.4 小结
    4.5 双东湖咸淡水纳潮湿地人工恢复途径
        4.5.1 西埔湾纳潮沟潮汐规律
        4.5.2 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特征
        4.5.3 纳潮湿地水系设计
        4.5.4 海岛栖息地规划
        4.5.5 小结
    4.6 防风植物体系规划
    4.7 小结
5 基于生机恢复双东湖城市中心公园空间布局研究
    5.1 海岛城市中心公园的活力问题
    5.2 山水构景营造
    5.3 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空间布局
        5.3.1 基于湿地功能的公园空间布局
        5.3.2 市民、游客复合场地规划
    5.4 满足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策略
        5.4.1 开放式公园游赏系统
        5.4.2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措施
        5.4.3 风景落花大道规划
    5.5 小结
6 文化结合风景的四季游憩空间活力营造策略
    6.1 双东湖公园风景点规划
    6.2 风景营造下的游憩活力空间
        6.2.1 龙舟比赛
        6.2.2 北入口广场
        6.2.3 柳堤闻嬉
        6.2.4 梅香溪谷
        6.2.5 白鹭洲头
        6.2.6 渔村浔音
        6.2.7 观花、花田湿地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汞(Hg)的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的采集
    1.3 样品的分析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漳江口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2.2 汞在漳江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水平分布
    2.3 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汞的垂直分布
3 讨论
4 结论

(6)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的生态风险及主要生态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外来物种研究背景
        1.1.1 外来物种的相关概念
        1.1.2 外来物种引进的生态效益
        1.1.3 外来物种引进的生态风险
    1.2 拉关木概述
        1.2.1 拉关木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分布
        1.2.2 拉关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拉关木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1.4.2 拉关木的碳储能力研究
        1.4.3 拉关木的速生快长机制研究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第1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拉关木的繁育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地概况
        2.1.2 花期、果期物候观察
        2.1.3 体视显微镜观察
        2.1.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1.5 荧光显微镜观察
        2.1.6 不同拉关木群落花的性别比例调查
        2.1.7 不同储藏方式的拉关木种子萌发试验设计
        2.1.8 拉关木种子野外自身林下种子萌发试验设计
    2.2 结果分析
        2.2.1 拉关木雄全异株系统花的结构特征
        2.2.2 拉关木种子的物理特征
        2.2.3 不同储藏方式对拉关木种苗萌发的影响
        2.2.4 拉关木种子在野外自身林内的种子发芽情况研究
    2.3 讨论与结论
    2.4 第2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拉关木苗在乡土红树植物林缘及林内生长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野外光照强度监测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秋茄林样地林内及林缘光照情况
        3.2.2 秋茄林样地林内及林缘拉关木苗生长动态分析
        3.2.3 秋茄林样地林内及林缘拉关木苗生长动态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
        3.2.4 拉关木种子在秋茄林的林内生长情况
    3.3 讨论与结论
    3.4 第3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拉关木对木榄幼苗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水浸液制备
        4.1.3 实验设计
        4.1.4 生长和产量指标
        4.1.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4.1.6 拉关木各器官水浸液化感物质分离与鉴定
        4.1.7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拉关木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影响
        4.2.2 拉关木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3 拉关木水浸液对木榄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4.2.4 拉关木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2.5 拉关木水浸液对木榄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2.6 拉关木各器官水浸液化感物质鉴定
    4.3 讨论与结论
    4.4 第4章参考文献
第5章 拉关木的群落结构及种苗扩散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地概况
        5.1.2 样地设置
        5.1.3 群落特征分析
        5.1.4 物种多样性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海南东寨港不同林龄拉关木人工林群落特征
        5.2.2 珠海淇澳岛拉关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及其种苗扩散研究
        5.2.3 广东电白水东港不同林分拉关木群落特征及其种苗扩散研究
        5.2.4 福建九龙江河口拉关木林下小苗生长动态研究
        5.2.5 福建莆田仙游县枫慈溪拉关木种群天然更新与扩散研究
    5.3 讨论与结论
    5.4 第5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外来种拉关木对中国东南沿海生态系统影响的风险评估
    6.1 物种评价信息
        6.1.1 引入类型
        6.1.2 繁殖特性
        6.1.3 生长速度
        6.1.4 抗逆性
        6.1.5 群落演替
        6.1.6 扩散的可能性
        6.1.7 利弊情况
        6.1.8 控制管理状况
        6.1.9 控制难易程度
    6.2 拉关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6.3 引入风险等级及管控建议
    6.4 第6章参考文献
第7章 福建九龙江河口拉关木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研究区域及试验地概况
        7.1.2 样地设置
        7.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7.2 结果分析
        7.2.1 拉关木凋落物的年季动态研究
        7.2.2 不同林龄拉关木人工林凋落量及季节动态研究
    7.3 讨论与结论
    7.4 第7章参考文献
第8章 拉关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样地概况
        8.1.2 土壤呼吸样点设置
        8.1.3 土壤pH值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测定
        8.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8.2 结果分析
        8.2.1 拉关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研究
        8.2.2 不同林龄拉关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
        8.2.3 不同林龄拉关木人工林土壤pH值研究
        8.2.4 不同林龄拉关木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研究
    8.3 讨论与结论
    8.4 第8章参考文献
第9章 拉关木的速生快长机制研究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9.1.2 采样方法
        9.1.3 叶片形态参数测定
        9.1.4 透射电镜观察
    9.2 结果分析
        9.2.1 拉关木与3种乡土红树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
        9.2.2 拉关木与3种乡土红树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9.3 结论与讨论
    9.4 第9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拉关木水浸液二氯甲烷相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及质谱图
    附录1-la 拉关木根水浸液二氯甲烷相GC—MS测试图谱
    附录1-1b 拉关木根水浸液二氯甲烷相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
    附录l-2a 拉关木枝水浸液二氯甲烷相GC—MS测试图谱
    附录l-2b 拉关木枝水浸液二气甲烧相经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
    附录l-3a 拉关木叶水浸液二氯甲烷相GC—MS测试图谱
    附录l-3b 拉关木叶水浸液二氯甲烷相经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
    附录l-4a 拉关木果水浸液二氯甲烷相GC—MS测试图谱
    附录l-4b 拉关木果水浸液二氯甲烷相经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
附录2 拉关木水浸液石油醚相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及质谱图
附录3 拉关木各器官水浸液乙酸乙酯相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及质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福建近海域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芽胞杆菌资源的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海洋沉积物细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2.近海沉积物芽胞杆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3.芽胞杆菌研究进展
        3.1 芽胞杆菌分布
        3.2 芽胞杆菌重要性
        3.3 芽胞杆菌的多相分类方法
    4.本课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福建省沿海细菌群落采集及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地区土壤样本采集
        1.2 细菌多样性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区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2.1.1 土样样本细菌高通量测序
        2.1.2 不同地区细菌物种组成
        2.1.3 不同地区细菌物种分布
        2.1.4 不同地区细菌优势种
        2.1.5 不同地区细菌分布的主成分分析
        2.1.6 不同地区土样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2.2 不同季节土壤细菌群落季节变化多样性分析
        2.2.1 春夏两季红树林土壤样本细菌高通量测序
        2.2.2 春夏两季细菌物种组成
        2.2.3 春夏两季细菌物种分布
        2.2.4 春夏两季细菌物种优势种
        2.2.5 春夏两季细菌分布的主成分分析
        2.2.6 春夏两季土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福建省沿海芽胞杆菌采集及其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样本
        1.2 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土壤样本酸碱度的测定
        1.3.2 芽胞杆菌的分离
        1.3.3 耐盐芽胞杆菌的分离
        1.3.4 耐高温芽胞杆菌的分离
        1.3.5 芽胞杆菌的分子鉴定
        1.3.6 芽胞杆菌资源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芽胞杆菌分离鉴定
        2.1.1 土壤样本酸碱度测定
        2.1.2 芽胞杆菌的鉴定
        2.1.3 芽胞杆菌中国分布种
        2.1.4 芽胞杆菌中国新纪录种
        2.1.5 芽胞杆菌新种资源
        2.2 芽胞杆菌环境适应性分析
        2.2.1 常温条件下芽胞杆菌种类适应性
        2.2.2 高温条件下
        2.2.3 高盐条件下
        2.3 芽胞杆菌环境分布多样性分析
        2.3.1 不同环境条件下芽胞杆菌多样性指数
        2.3.2 不同地理条件下芽胞杆菌多样性指数
        2.4 芽胞杆菌季节分布多样性分析
        2.4.1 不同季节芽胞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4.2 季节变化多样性指数分析
    3 讨论
        3.1 芽胞杆菌的分离
        3.2 芽胞杆菌中国新记录种
        3.3 芽胞杆菌环境分布多样性分析
        3.4 芽胞杆菌季节分布多样性分析
第三章 福建沿海芽胞杆菌一新种资源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培养基
        1.1.2 供试菌株
        1.1.3 主要试剂与药品
        1.2 试验方法
        1.2.1 表型特征
        1.2.2 分子特征
        1.2.3 化学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特征
        2.2 分子特征
        2.3 化学特征
        2.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深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深圳福田与香港米埔红树林现状比较
3 深圳福田和香港米埔红树林的管理经验比较
    3.1 严格的管理措施
    3.2 保护和恢复红树林
    3.3 环境科普教育
    3.4 生态旅游开发
4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保护建议

(10)红树林湿地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和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时空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1.1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1.2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不同界面碳氮循环主要过程以及生态价值
    2 ANAMMOX与N-DAMO微生物以及潜在生态学意义
        2.1 ANAMMOX和N-DAMO微生物的发现
        2.2 ANAMMOX和N-DAMO微生物结构以及反应机理
        2.3 ANAMMOX和N-DAMO微生物研究进展及生态学意义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区域与采样站位选择
        1.2 菌株与质粒
        1.3 主要试剂药品
        1.4 PCR引物
        1.5 主要培养基
        1.6 分析软件
        1.7 主要仪器
    2 基本方法
        2.1 红树林沉积物理化参数测定
        2.2 稳定同位素示踪试验
        2.3 ANAMMOX和N-DAMO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4 ANAMMOX菌和N-DAMO菌丰度测定
        2.5 生物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季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参数
        1.1 pH
        1.2 温度
        1.3 氧化还原电位
        1.4 含水率
        1.5 盐度
        1.6 甲烷浓度
        1.7 铵盐浓度
        1.8 亚硝酸盐浓度
        1.9 硝酸盐浓度
        1.10 总氮含量
        1.11 总有机碳含量
        1.12 总硫含量
    2 红树林湿地不同深度沉积物中ANAMMOX和N-DAMO菌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
        2.1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菌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
        2.2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N-DAMO菌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
    3 红树林湿地不同深度沉积物中ANAMMOX和N-DAMO丰度特征
        3.1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菌数量
        3.2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N-DAMO菌数量
    4 不同季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活性及其生态效应
        4.1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活性
        4.2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所致氮气通量和甲烷氧化量
        4.3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生态效应
    5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参数与ANAMMOX和N-DAMO菌相关性研究
第四章 讨论
    1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2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数量分析
    3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ANAMMOX和N-DAMO菌活性分析
    4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参数对ANAMMOX和N-DAMO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附录三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附录四 红树林沉积物理化参数与ANAMMOX和N-DAMO菌分析
致谢

四、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修复的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探究[D]. 郝玉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2]红树林人工湿地-养殖耦合系统构建与净化效果[J]. 仇建标,陈琛,彭欣,方晓琪,郑春芳,蔡景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19(11)
  • [3]雷州半岛东海岸玉蕊群落的干扰机制及潜在生态损失分析[J]. 郭程轩,陈祁琪,徐颂军,陈虹羽,李婉盈,潘亭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4]福建东山岛双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王奕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汞(Hg)的分布特征[J]. 马晓霞,姜兆玉,王永飞,程皓. 生态科学, 2019(02)
  • [6]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的生态风险及主要生态效益研究[D]. 王秀丽. 厦门大学, 2018(06)
  • [7]福建近海域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芽胞杆菌资源的挖掘[D]. 刘琴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5)
  • [8]深港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比较研究[A]. 郭嘉亮,林绅辉,李瑞利,沈小雪. 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 2017
  • [9]广东省红树林时空变化规律及保护措施建议[A]. 刘谞承,肖朝明.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7
  • [10]红树林湿地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和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时空分布[D]. 张满平. 厦门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红树林湿地在海岸生态系统维护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