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叶子平[1](2021)在《基于需求角度的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递增,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成为重要议题。作为提高医药资源分配效率的决策工具,药物经济学评价,尤其是成本-效用分析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成本-效用阈值是成本-效用分析的经济性判定标准,其科学合理与否决定备选方案的取舍,进而直接影响医药资源配置科学程度。我国开展的成本-效用分析往往采用WHO 2003年推荐的1-3倍人均GDP作为阈值标准。虽然此阈值为我国的成本-效用分析提供了经济性判断标准,但是其本身存在许多弊端与局限性。国外关于成本-效用阈值的研究开展较早,研究重点同时关注理论层面也关注实证层面。在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具有经济性时,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以其机会成本作为衡量标准,另有大量学者认为应该以健康的消费价值作为衡量标准,前者为供给方视角,后者为需求方视角,后者代表的是社会愿意为额外的健康收益所支付的最大金额,常表示为对一个额外QALY的最大意愿支付值(Willingness-to-pay for a QALY gain,WTP/Q)。分析相关国内研究发现,我国关于阈值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方法学和应用现状的探讨上,实证研究较少,且往往样本往往不具有代表性,或健康结果的测量方式不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常用的QALY。研究目的及内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总目的是从需求角度出发,探索以QALY作为健康结果指标、能够指导实际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效用阈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①系统阐述成本-效用阈值研究的背景、现状、概念理论、阈值测量方法和意愿支付调查法;②对基于需求角度的成本-效用阈值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总结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情境,同时利用meta回归探索WTP/Q的影响因素;③结合理论分析和文献计量研究,构造需求角度阈值设置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配额抽样,对中国人群的成本-效用阈值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两部分回归构造阈值的多重决定因素模型。研究方法首先,基于概念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详述以1~3倍人均GDP作为成本-效用阈值的弊端,探讨最佳成本-效用阈值的设置方式,并对意愿支付调查法进行系统研究。其次,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回归技术,对需求角度的成本-效用阈值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情境,为本研究的后续开展提供基于证据的方法学指导。本部分应用随机效应meta回归模型,采用矩量法评估经过Knapp-Hartung修正的真实研究间方差,通过用4分位数代替WTP/Q极值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减少异常值对研究结论的影响。第三,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的结果,构建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研问卷由引导词、生命质量评估、虚拟健康状况展示、意愿支付、个体特征等5大部分组成。本研究最终采用配额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的方式,以受教育程度、年龄、收入、性别和常住地类别作为配额变量。以《中国统计年鉴2020》的我国人口数据的分布为基准,设定本研究的样本配额比例。本次调研的访问员均为在校本科生或硕士生。所有访问员均需参与为期两次的调查员培训,在调查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正式调查。最后,以如下方式展开数据分析:对于个体特征数据,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IQR)和实际取值范围表示,而分类变量则由每组中样本的数量和比例表示;区分实际零值、抗议值及非理性值,在后续数据分析中不纳入抗议值和非理性值;基于前景理论调整概率值,描述各虚拟情境WTP/Q的均值;依据医疗服务需求理论,采用基于probit模型和广义线性函数的两部分回归模型构造阈值的多重决定因素模型。主要研究结果概念分析与理论研究结果:①以1-3倍人均GDP作为成本-效用阈值的局限性主要有:健康结果指标为DALY而非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常用的QALY;WHO推荐的阈值为平均成本效果比的阈值,其与成本-效用分析中增量成本效用比的阈值为不同概念。②最佳成本-效用阈值的设定方式应结合供需两方视角。依赖单一来源的阈值最终必导致社会资源的次优分布。③针对意愿支付调查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在开展调研时应设置尽可能多种类的问卷,以使调研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而针对引导技术的改善,详细且贴近实际的支付卡数值设置更能引导出受访者真实的意愿支付值。关于意愿支付调查法的数据分析方式,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对抗议值的区分和对0意愿支付值的处理。系统综述和Meta回归结果:本研究在系统综述中纳入33篇相关文献。结果表明多数研究仅以提高生命质量作为虚拟情境中健康结果,且健康结果往往具有确定性。同时,超过一半的研究使用支付卡法作为其意愿支付引导技术。Meta回归结果表明,WTP/Q值与不同种类的健康结果(提高生命质量或延长生命)、健康结果的确定性(概率性健康结果,风险性健康结果或其二者的混合)、QALY值的大小和样本的平均年龄等因素相关。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WTP/Q值,相关研究人员在开展阈值调研时,应该同时包含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虚拟情境,还应该纳入不同概率、QALY大小不同的健康结果。并且,应保证样本的社会人口学数据具有代表性。基于需求角度的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样本2008人,样本的性别构成、年龄组成、受教育程度、常住地和收入分布基本符合我国人群的特征,整体样本代表性良好。本次调研结果共包含4016个意愿支付回答,其中抗议值共270个,非理性值298个。剔除抗议值和非理性值,共3058个意愿支付值纳入后续数据分析。最终结果表明WTP/Q平均值为113,987元,中位数为36,236元。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WTP/Q平均值为96,760元。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WTP/Q,平均值82,204元,而对于延长生命情境WTP/Q平均值为174,838元。基于需求角度的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以WTP/Q值为因变量,以社会人口学、受访者健康状况和虚拟情境三大类变量为自变量,在考虑聚合效应的基础上,应用probit和广义线性模型对影响WTP/Q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人们选择去花钱购买医疗干预措施的概率越低,但年龄对于WTP/Q的大小没有显着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WTP/Q值越大;同时,受访对象的身体感受如疼痛、抑郁也会影响WTP/Q结果;虚拟情境的QALY越大,WTP/Q越小。绝症情境的WTP/Q值显着高于可治愈疾病的WTP/Q。在其它变量一致的情况下,和50%健康结果概率的虚拟情境相比,在100%的可能获得健康的情境下WTP/Q更低。未来研究展望首先,应对以QALY作为健康结果的供给角度成本-效用阈值进行研究;其次,鉴于受访对象对绝症情境的WTP/Q远远高于普通可治愈疾病,未来研究应对癌症和罕见病等特殊疾病领域的成本-效用阈值进行研究;最后,应综合供给和需求角度,建立成本-效用阈值的长期研究视角。

张美珍[2](2020)在《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电仍然是中国电力供应的主体电源。为了促进煤电的清洁发展,政府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减排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是保障中国电力供应和实现污染物控制的重要路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CO2还没有实现有效减排,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和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碳减排将成为煤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总结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扩散规律对提高煤电技术的创新性,进一步推动煤电的清洁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结合燃煤电厂的电力生产环节,剖析了煤电清洁化转型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过程,并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理论分析了影响这些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Bass模型,对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拟合,比较了三种技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扩散的差异性,同时,系统梳理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拟合了脱硫和脱硝技术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扩散过程,系统梳理了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实证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扩散的仿真模型,对碳配额分配政策、电价补贴政策和投资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了单一政策情景和组合政策情景下CCS技术的扩散趋势和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两个阶段,未来将逐渐向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向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脱硫(硝)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特性、社会网络以及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其中,由于电力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2)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亚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技术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达到扩散的成熟期,超超临界技术将在2028年达到成熟期,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在东部和沿海省份的扩散比较充分,并逐渐向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扩散;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经历了关停小火电初期阶段(19972006年)、加快关停小火电阶段(20072013年)和煤电超低排放阶段(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政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控制命令型、经济激励型和信息宣传型三类政策工具,其中控制命令型政策工具包括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包括电价管制和信贷政策;政策整体上对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扩散都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针对亚临界技术,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效果显着,针对超(超)临界技术,项目审批和淘汰落后机组政策工具作用效果显着。(3)在全国范围内,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进入扩散的成熟期;在经济发达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早,扩散速度也更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脱硫(硝)技术引入的时间较晚,扩散速度也相对较慢;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并上升的趋势;政策内容经历了起步、推进和深化的三个阶段;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标准规范、电价补贴、优惠贷款和信息宣传五类;政策整体上对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政策工具层面,标准规范和电价管制的作用显着为正,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不显着。(4)CCS技术扩散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当前的技术和成本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政策,CCS技术将可能长期处于研究示范的阶段;在政府的电价补贴和投资补贴组合情景下,CCS技术扩散速度最快,扩散也最充分,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饱和;碳配额分配政策会削弱电价补贴的作用,二者组合情景下,直到2049年才会有CCS机组投入运营;口碑效应促进了CCS技术的扩散;在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方面,CCS技术扩散程度越充分,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越好;减少免费碳配额的比例会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略微下降,但减排作用有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煤电产能结构、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煤电清洁发展的政策建议。该论文有图49幅,表55个,参考文献231篇。

范磊[3](2020)在《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重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重要成效,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和中观领域。但是,目前可持续研究进展并不平衡,在工程建设项目等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现有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还不能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在工程领域的实践情况亟待加强。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PB)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社会关注度和影响都比较大,很多地标性公共建筑还是建筑行业中的标杆项目。深入研究和科学地评价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对进一步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改善和提升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公共建筑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对其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探索和分析,构建公共建筑可持续评价的分析框架。在评价模型方面,论文通过计算公共建筑三维度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构建可持续加权空间来评价公共建筑项目的综合可持续性。论文分别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理论(Life Cycle Costing,LCC)评价经济可持续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评价环境可持续性、生命周期社会评价理论(Soc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评价社会可持续性,并对这些维度进行量化。论文最后对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进行了建模,提出了提升公共建筑综合可持续性模型,并提出了提升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措施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以LCC理论为基础,考虑建设、运营和拆除的全生命期公共建筑成本,建立基于LCC的公共建筑费用效果分析模型,即以LCC为基础评价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提出全生命期成本计算内容和公式,构建包含公共建筑初始化成本及未来成本的代际折现下的全生命期成本分析模型,确定对满足相同使用效果下的公共建筑全生命期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量化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2)以LCA理论的终点法为基础,考虑公共建筑建材生产、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回收全生命期内的公共建筑资源能源消耗,通过目的与范围确定,全生命期阶段清单分析,并经分类和特征化、标准化、权重计算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结果解释等LCA分析过程,构建了基于全生命期的公共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模型。(3)以SLCA理论为分析框架,提出公共建筑相关的工人、使用者、当地社区、社会、价值链参与者五类利益相关者的30个社会影响子类别、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比较矩阵法等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公共建筑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4)统筹考虑公共建筑全生命期内的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三维可持续性要素,确定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理想状态与目标状态,确定三维可持续性指标的标准化及权重确定方法,构建可持续性度量的加权空间,建立基于全生命期的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动态规划理论为基础,构建公共建筑可持续性提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提升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措施建议。

沈露露[4](2020)在《基于价值医疗理论的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运行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日间手术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一项措施得以推行,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保障?有哪些因素影响日间手术服务质量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价值医疗理论对Y眼科医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根据价值理论内涵,着重分析日间手术质量及其经济性,探索该院日间手术自实施以来的效果,明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实日间手术模式的开展价值。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1)文献研究法资料来源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其中文献检索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日间手术”“效果评价”“时间间断序列”“成本-效果”“卫生经济学评价”为题名或关键词全部期刊;国外文献主要来源于Pubmed、医知网、百链等数据库。另外还包括国家、山西省出台的日间手术相关政策、实施方案以及卫生统计报表文件。(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全面了解山西省各地市日间手术开展情况,包括日间手术开展模式、床位、人员(医护技管)数量比例、医保支付方式、手术量及开展过程中的困难建议等内容。(3)半结构性访谈法主要对医疗机构管理者(医院院长、日间手术中心主任)、一线医生、护士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保部门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日间手术在推广过程中的困难,日间手术开展以来,本人对日间手术的认知及感受。2.资料整理方法梳理价值医疗理论起源及发展,相关概念、核心思想,以此为出发点,对国内日间手术效果评价的相关方法及指标进行总结。3.资料分析方法(1)间断(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法: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开展日间手术前后平均住院日的变化趋势,评估日间手术的开展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2)成本-效果分析法: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医疗理念,从患者角度分析日间手术经济学价值。结果:(1)以5个病种为例,Y眼科医院实施日间手术前,5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5.19天,实施日间手术后,5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1.93天,减少3.26天,且呈现下降趋势。起始阶段5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水平为5.748天/月;实施日间手术政策前平均住院日斜率为-0.045,说明开展日间手术前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即每月下降0.045天(1?=-0.045,P<0.001);实施日间手术政策时平均住院日瞬时下降3.534天,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4)。(2)并发性白内障、睑内翻和倒睫、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治愈效果上均呈现较好效果,未愈人数为0,治愈率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性白内障日间手术治愈率为99.82%,传统手术治愈率为97.31%;老年性白内障日间手术治愈率为99.74%,传统手术治愈率为98.82%,两病种日间手术的治愈率高于传统手术,且治愈率均在97%以上,两种手术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个病种传统手术的直接医疗成本均高于日间手术组(代谢性白内障传统手术传统手术花费8910.08元,日间手术花费8036.66元;并发性白内障传统手术花费8653.47元,日间手术花费8069.44元;睑内翻和倒睫传统手术花费3260.91元,日间手术花费1674.39元;孔源性视网膜隔离传统手术花费10256.92元,日间手术花费9317.21元;老年性白内障传统手术花费8677.67元,日间手术花费8029.39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非医疗成本方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传统住院手术费用是日间手术费用的5倍左右;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睑内翻和倒睫的传统手术的费用是日间手术费用的2.5倍以上。间接医疗成本方面,5个病种两种手术费用差值于1000元左右。医疗总成本方面,睑内翻和倒睫、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人均医疗总成本降幅分别为67.82%、37.45%、34.74%、39.30%、35.04%(P>0.05)。代谢性白内障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为-210239.24,老年性白内障ICER值为-524735.67。结论:本研究从价值医疗的角度分析Y眼科医院5个病种日间手术的价值:在保证手术治愈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平局住院日和治疗费用,充分显示了高质低耗的医疗服务价值。但日间术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患者及其家属认知较差,病历书写繁琐,门诊检查费用的报销问题,术后康复等问题。建议医院以文化立身,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品质立事,打造一体化服务模式,寻找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最佳组合方案,共同促进医院总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何伟[5](2020)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与健康是关系国家生成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健康是决定人力资本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对健康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然而医药卫生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命和健康的需求与医药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合理的配置资源,以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议题。我国许多资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医药卫生资源占有量也相对较低,而我国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渴望和需求并不亚于发达国家,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以及慢性疾病比例的增加,相比发达国家,提高我国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需求更加必要和紧迫,也更凸显出在我国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随着不可治愈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增多,卫生干预后的健康产出难以货币化计量,并且成本-效果分析不足以全面反映卫生干预方案的健康产出,进而以多维健康效用指标(QALY或DALY)作为结果的成本-效用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成本-效用阈值是成本-效用分析中判断卫生干预项目经济性与否的外生指标,将卫生干预项目的增量成本-效用比值与(ICUR)成本-效用阈值比较,可直接判断卫生干预项目的经济性。缺乏成本-效用阈值难以判断卫生干预项目的经济性,限制了成本-效用分析指导卫生资源分配决策的实践应用。本研究探索了在我国应用机会成本法估算成本-效用阈值的实施路径,并分别估算了 2015年—2017年我国的成本-效用阈值。研究结果显示,在2015年—2017年的成本-效用阈值均值中,2015年最大,约为当年人均GDP的0.908倍,其他两年的成本-效用阈值均值分别为当年人均GDP的0.706倍和0.763倍,均未超过当年人均GDP的0.8倍,低于WHO推荐的1-3倍人均GDP/DALY。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医药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和医药卫生决策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成本-效用阈值,进而促进我国医药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

李想[6](2019)在《我国农村小学生视力不良改善方案选择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人力资本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与城镇地区相比,我国乡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明显较低,所以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学习的知识、技术,还有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其中,视力健康是健康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视力不良问题非常普遍,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视力不良可以很容易被检测到,并通过及时配置一副合适的眼镜得到矫正。虽然很容易发现并解决,但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很少有学生有眼镜并且戴眼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孩子购买眼镜;其次,在农村地区,很多人都会对佩戴眼镜存在错误认知;最后,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也缺少高质量的视力保护服务。针对以上这些原因,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干预方案,譬如,为近视学生提供免费眼镜和购镜优惠券、普及正确的视力健康信息知识和建立视光中心提高高质量的视力保护服务体系等,其产出如何(即干预效果和经济效果)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卫生政策决策者亟待了解和关注的问题。因此,关于改善学生视力不良项目投入和产出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尚无开展改善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经济学评价先例,国际上也很少有权威的、成熟的改善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经济学评价可供我国使用和参考。在此背景上,本文结合我国实施的三项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的随机干预实验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多种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调查数据进行经济学评价,探索、分析如何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首先,统计对比多种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对于提高学生戴镜情况的效果和干预实施的真实成本,接下来,使用干预方案的成本和效果数据计算得到各干预方案的成本效果值,进而通过对比可以得到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干预方案,提出最具有可推广性、可持续的改善中国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效果角度对比,发现信息、免费眼镜和教师监督干预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免费眼镜和信息干预;(2)从经济学成本效果角度对比,发现免费眼镜与信息干预最具有成本效果,其次是免费眼镜无信息、优惠券与信息干预;(3)信息干预附加性的作用,优惠券干预和免费眼镜干预在附加信息干预后相对于他们单独进行干预更具有成本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政府和卫生决策部门应当重视农村学生的视力不良问题,加强学校视力保护工作的监管和实施;(2)最具成本效果的干预方案为免费眼镜与信息干预相结合,实施该方案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3)农村学生视力不良改善模式多元化,以选择,信息、免费眼镜和教师监督干预为主,采用多种干预模式相结合为辅。

张爱阳[7](2019)在《低碳视角下轻钢农房的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轻钢住宅在农村区域得到的关注日益升温,农村建房者被其“低碳”、“建造快”、“外形美观”等标签所吸引,政府亦将其视作低碳、绿色乡镇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中关于其碳减排问题的结论仍具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及建房者对轻钢农房的认识及应用决策,影响了轻钢农房的快速推广。本文对轻钢建造技术应用于农村住房的碳减排效果及成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政府和建房者提供更加深入的决策信息,助力我国低碳社会的高效构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相关理论及现状,作为后文测算和分析的基础。其次,构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房和轻钢农房模型,依托广联达、DEST和eFootprint工具,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各结构农房的碳足迹进行了测算,比较分析了轻钢农房的单体碳减排效果,并对结果不确定度及与现有研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然后,应用情景分析法设定了不同的推广情景,结合我国的农村住房规模、各结构农房占比和单体碳减排效果,测算了不同推广情景下的社会整体碳减排潜力,研究其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同一口径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轻钢农房相比其他结构的增量成本,测算轻钢农房的碳减排成本,对实现上述碳减排效果的经济代价作出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轻钢农房相比钢混、砖混和砖木农房能够分别实现1734%、1129%、-123%的全生命周期单体碳减排;(2)推广轻钢农房的减排潜力与普及速度相关,普及速度越快,减排潜力越大,在2030、2040和2050年实现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能够分别贡献碳减排量156亿t、136亿t和117亿t,减排率为20%、18%和15%;(3)在考虑未来成本折现的情况下,轻钢农房相比钢混、砖混和砖木农房的碳减排成本分别为0.21元/kg CO2 eq、0.64元/kg CO2 eq和1.05元/kg CO2 eq,在我国现有住房结构下推广轻钢农房的边际减排成本为0.24元/kg CO2 eq。

李莉莉[8](2019)在《学生营养健康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 ——基于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GDP的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中国经济发展转换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要素规模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经济增长,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储备是实现上述转遍的必要条件。我国未来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将来自贫困农村地区,因此,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是为我国储备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重要的两个方面,国家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对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关注较少。虽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在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生仍然存在着营养不良,尤其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国际经验表明,缺铁性贫血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学业表现都有负面的影响,影响其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的回报。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时,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储备。国家在2012年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的是改善学生营养,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教育质量。这标志着国家承担起了改善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和健康的责任。同时,中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财政给予奖励补贴。在这个背景下,本研究首先评估营养不良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然后基于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的5项随机干预实验的汇集数据,对改善学生营养和健康的不同干预类型进行验证,探索哪些干预类型能够改善学生的营养不良;进而从有效果的营养健康干预类型中,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选出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干预类型,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给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最终促进我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基于2009-2016年在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描述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情况(用贫血衡量);(2)使用准实验的方法,基于2016年的随机抽样数据,评估了学生的营养健康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3)通过5个“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的随机干预实验的汇集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干预方式对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的影响,识别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的干预类型;(4)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在能够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的干预类型中,计算出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干预方式,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2009年到2016年,样本地区学生的贫血率平均在20%以上,样本地区学生的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问题;(2)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贫血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负向的影响:贫血会降低学生的学业表现,因此,学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人力资本的提升;(3)维生素干预和绩效激励干预对改善学生的营养健康有显着效果:降低学生贫血率,提高血红蛋白值;但是信息干预对改善学生的营养健康没有效果;(4)针对维生素干预和绩效激励干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绩效激励干预是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干预类型:在实现相同的效果下,花费成本最少。本研究建议(1)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关注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尤其是学生的缺铁性贫血问题;(2)将绩效激励的干预方式运用到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的政策中,优化资源配置,更大的发挥营养改善计划的作用。

杨馥宁[9](2019)在《基于Markov模型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创新性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认为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人民的健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健康服务与保障领域,要实现重大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显着降低的目标。在慢性疾病中,慢性丙型肝炎已成为继乙肝之后,诱发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并导致患者过早死亡的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用利巴韦林(PR方案)是我国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存在疗效差、毒副作用大等缺陷。自2017年4月开始,多种治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新型抗丙肝病毒药物(DAAs)陆续在我国上市,但是DAAs药品费用较高,一系列基于DAAs的治疗方案是否比传统的PR方案更具成本效果,以及众多DAAs治疗方案中哪种治疗方案最具成本效果,尚缺乏相应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法和统计分析法,构建基于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自然史的Markov模型,研究以1年为循环周期,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出发,按5%的贴现率模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终身(100岁)健康收益和所花费的直接医疗成本。基于模拟结果,研究分析比较了各种治疗方案下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终末期肝病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和不同治疗方案带来的医疗成本差异,并运用增量成本效果比探究了DAAs方案对于不接受治疗方案和传统的PR方案的成本效果,以及DAAs方案中最具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最后运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情境分析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而言,与不接受治疗方案和传统的PR方案相比,所有的DAAs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终末期肝病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明显节约了医疗成本,均为成本效果优势方案;在当前药品价格水平下,奥比帕利+达塞布韦±利巴韦林方案是所有分析方案中最具成本效果的治疗方案。不确定性分析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相关部门应加强公众对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药物治疗的认知宣传和教育,并建立慢性丙型肝炎筛查机制,实现丙肝早诊早治。同时,尽快将以奥比帕利+达塞布韦±利巴韦林为代表的DAAs方案的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设立慢性丙型肝炎专项救助基金项目,保证所有丙肝患者有效治疗药物的可及性。

张晔[10](2019)在《西部农村地区教师与志愿者两种学生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视力不良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视力不良率的逐渐上升,一方面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视力不良患者本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视力不良会对学龄儿童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会影响到健康人力资本,最终会间接影响我国人力资本的储备。那么,解决视力不良问题,首先需要发现这一问题,视力筛查是发现儿童视力问题最关键的第一步,儿童经过视力筛查,才能尽早发现视力不良问题,从而尽早进行矫正治疗。2018年8月30 日,教育部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强调了加强视力筛查和监测的重要性。在现实和政策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学生视力筛查的有效方案。本文采用了我国西北农村地区两个省市共252所学校的14411名学生进行视力筛查的数据。首先,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的专业验光师对教师及志愿者进行视力筛查培训,随后教师和志愿者对学生进行视力筛查,最后专业验光师随机抽取教师筛查的754名学生和志愿者筛查的397名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质检筛查,以判断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筛查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这两种学生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旨在探索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案,在对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给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通过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的方式,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为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首先对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学生视力筛丧及视力不良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之后利用灵敏度、特异度、正确值、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以及Kappa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等指标对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丧的筛查质量进行了评估分析;最后,本文利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成本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西北农村地区每年组织视力筛查的学校仅有1/3,也只有15.53%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过视力检查。样本地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学校以及家庭层面获得视力筛查的机会很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研究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视力筛查的准确性为81.6%,志愿者筛查为83.1%,两种视力筛查方案都具有较高的筛查质量,志愿者的筛查质量比教师高1.5%;在本文对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两种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中,以参与筛查学生的单位成本测算的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成本效果比(CER)分别是4.34、9.35,表明筛查一名学生的筛查准确性每提高1%时,教师筛查需要增加4.34元的费用,而志愿者筛查需要增加9.35元,与志愿者筛查相比,教师筛查是更具有成本效果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案。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首先对青少年儿童应进行定期的视力筛查;其次在视力筛查人员选择方面,教师筛查是具有成本效果的,建议将视力筛查工作纳入教师的职责范围中,使得青少年儿童在最低的社会总成本下,享受到定期的视力筛查服务。

二、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需求角度的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遭遇挑战
        1.1.2 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卫生资源配置决策工具在我国发展迅速
        1.1.3 成本-效用阈值作为经济性标杆决定医疗资源的高效分配
        1.1.4 以1-3倍人均GDP作为成本-效用阈值的局限性
    1.2 现有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效用
        2.1.2 健康效用
        2.1.3 质量调整生命年
        2.1.4 成本-效用分析
    2.2 福利主义理论和超福利主义理论
        2.2.1 对资源的高效分配:帕累托最优原则和帕累托改进
        2.2.2 阿罗不可能定理
        2.2.3 超福利主义
    2.3 前景理论
        2.3.1 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2.3.2 价值函数
        2.3.3 前景理论在健康价值测量中的应用
        2.3.4 前景理论对本研究的启发
    2.4 医疗服务需求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阈值测量方法概述
    3.1 基于需求角度的成本-效用阈值测量方法
        3.1.1 统计生命价值法
        3.1.2 意愿支付调查法
    3.2 基于供给方视角的成本-效用阈值测量方法
        3.2.1 影子价格法
        3.2.2 先例法
        3.2.3 卫生费用效果法
    3.3 最佳成本-效用阈值设置方式——结合需求方和供给方视角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需求角度的成本-效用阈值设定——意愿支付调查法
    4.1 意愿支付调查法的产生
    4.2 意愿支付调查法经济学理论基础
    4.3 意愿支付调查法的引导技术概述
        4.3.1 意愿支付调查法的引导技术分类
        4.3.2 意愿支付调查法的可能偏差和解决办法
        4.3.3 意愿支付调查法的统计分析方式
    4.4 意愿支付调查法的研究进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需求角度成本-效用阈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回归
    5.1 背景
    5.2 方法
        5.2.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5.2.2 文献筛选和纳入标准
        5.2.3 信息提取和数据准备
        5.2.4 Meta回归模型
    5.3 结果
        5.3.1 文献筛选过程
        5.3.2 文献基本信息
        5.3.3 WTP/Q的均数及中位数
        5.3.4 Meta回归结果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意愿支付调查法的成本-效用阈值研究:问卷设计与调研设计
    6.1 调查问卷设计
        6.1.1 问卷结构
        6.1.2 虚拟情境设计
        6.1.3 意愿支付调查方法的设计
        6.1.4 其它问卷内容设计
        6.1.5 提高意愿支付问题有效性的相关举措
    6.2 调研设计
        6.2.1 抽样方法的确定和设计
        6.2.2 数据收集过程
    6.3 分析方法
        6.3.1 个体特征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意愿支付基本情况统计
        6.3.3 阈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
    7.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7.1.1 性别构成
        7.1.2 年龄组成
        7.1.3 受教育程度分布
        7.1.4 调查对象常住地情况
        7.1.5 调查对象收入分布
    7.2 调查对象生命质量
        7.2.1 EQ-5D-5L效用值描述性分析
        7.2.2 EQ-5D-5L各维度描述性分析
    7.3 意愿支付基本情况
        7.3.1 零值、抗议值及非理性值描述
        7.3.2 总体WTP/Q描述
        7.3.3 提高生命质量WTP/Q描述
        7.3.4 延长生命WTP/Q描述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需求角度的成本-效用阈值影响因素研究
    8.1 单因素分析
        8.1.1 社会人口学因素
        8.1.2 健康因素
        8.1.3 虚拟情境因素
    8.2 多因素分析
        8.2.1 全样本分析结果
        8.2.2 敏感性分析结果
    8.3 讨论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与发现
    9.2 未来研究与展望
    9.3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 1 调查问卷示例
附件 2 调查员手册
附件 3 督察员考察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3 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体系的演进
    3.2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3.3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4.1 高效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变化
    4.2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过程
    4.3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4.4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及驱动政策实证分析
    5.1 燃煤电厂脱硫和脱硝机组投运情况
    5.2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过程分析
    5.3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演变过程
    5.4 脱硫和脱硝技术扩散驱动政策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CCS技术扩散仿真模型构建
    6.1 CCS技术扩散相关主体及行为识别
    6.2 仿真模型框架
    6.3 模型各主体模块设计
    6.4 Agent-based模型开发
    6.5 模型有效性及敏感性
    6.6 本章小结
7 CCS技术扩散驱动政策的仿真模拟
    7.1 数据收集
    7.2 政策模拟及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济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
        1.2.2 环境评价与生命周期评价
        1.2.3 社会评价与生命周期社会评价
        1.2.4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综合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内容和框架
    2.1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1 公共建筑类别与可持续性内涵
        2.1.2 经济可持续性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3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4 社会可持续性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5 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2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
        2.2.1 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2.2.2 评价的标准与步骤
        2.2.3 分析要素与分析结构
        2.2.4 分析框架与研究边界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LCC的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3.1 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3.2 公共建筑全生命期成本分析
        3.2.1 全生命期成本分类
        3.2.2 全生命期成本计算
    3.3 考虑代际折现下的成本分析
        3.3.1 代际折现率的确定
        3.3.2 代际折现下的成本
    3.4 实例分析
        3.4.1 工程概况
        3.4.2 全生命期成本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LCA的公共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4.1 公共建筑环境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与基础
        4.1.1 分析框架
        4.1.2 模型基础
    4.2 公共建筑环境影响的终点破坏分析模型
        4.2.1 目的与范围确定
        4.2.2 清单分析
        4.2.3 环境影响评价
        4.2.4 结果解释
    4.3 实例分析
        4.3.1 目的与范围确定
        4.3.2 清单数据
        4.3.3 环境影响评价
        4.3.4 结果解释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SLCA的公共建筑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5.1 公共建筑社会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与内容
        5.1.1 分析框架
        5.1.2 分析内容
    5.2 公共建筑SLCA的分析过程
        5.2.1 目的与范围确定
        5.2.2 清单分析
        5.2.3 社会影响评价
        5.2.4 结果解释
    5.3 实例分析
        5.3.1 调查权重
        5.3.2 分析过程
    5.4 本章小结
6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与提升策略
    6.1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
        6.1.1 模型假设
        6.1.2 模型构建与求解
    6.2 公共建筑综合可持续性提升模型
        6.2.1 基本假设与基本方程
        6.2.2 模型构建与求解
    6.3 实例分析
        6.3.1 理想状态的确定
        6.3.2 可持续性综合评价过程
        6.3.3 综合可持续性提升过程
    6.4 提升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措施建议
        6.4.1 健全提高公共建筑寿命的管理机制
        6.4.2 优化公共建筑设计施工方案
        6.4.3 做好公共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6.4.4 加强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和性能提升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及创新点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公共建筑社会影响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价值医疗理论的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运行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日间手术
        2.1.2 价值医疗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价值医疗理论
        2.2.2 间断(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2.2.3 成本-效果分析
3 日间手术发展现状研究
    3.1 山西省日间手术发展现状
        3.1.1 山西省日间手术开展规模
        3.1.2 山西省日间手术人员配备
        3.1.3 山西省日间手术存在问题
    3.2 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发展现状
        3.2.1 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总体开展情况
        3.2.2 Y眼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情况
        3.2.3 Y眼科医院日间医疗中心运行效果
        3.2.4 Y眼科医院日间患者自付情况
4 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效果评价
    4.1 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质量评价
    4.2 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经济性评价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和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2 成本-效用阈值的重要性
        1.1.3 成本-效用阈值的确定方法
        1.1.4 成本-效用阈值的制定和应用概况
        1.1.5 我国成本-效用阈值估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估算方法选择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回顾
    2.1 价值与生命价值相关理论
        2.1.1 价值
        2.1.2 人的生命价值
        2.1.3 价值判断
    2.2 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效用及效用理论
        2.2.2 福利的判断标准
        2.2.3 福利经济学的规范性讨论
    2.3 可行能力方法
        2.3.1 可行能力方法的思想源泉
        2.3.2 福利主义
        2.3.3 森的可行能力观点
    2.4 超福利主义思想
        2.4.1 超福利主义思想的源泉
        2.4.2 超福利主义
    2.5 卫生干预方案经济评估方法
        2.5.1 成本-效益分析
        2.5.2 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2.5.3 CBA、CEA和CUA的关系
        2.5.4 卫生干预方案的经济性判断过程
    2.6 健康需求模型
        2.6.1 健康需求模型的研究背景
        2.6.2 健康的双重含义
        2.6.3 健康需求模型的基本模型
        2.6.4 纯投资模型
        2.6.5 纯消费模型
    2.7 QALY的含义及计算
        2.7.1 QALY的历史及含义
        2.7.2 QALY的计算
    2.8 DALY的含义及计算
        2.8.1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DALY
        2.8.2 群体DALY的计算
        2.8.3 个体DALY的计算
    2.9 QALY和DALY的比较分析
        2.9.1 QALY和DALY的算法比较
        2.9.2 QALY和DALY在成本-效用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2.9.3 QALY或DALY作为健康效用对成本-效用分析结果的影响
第三章 机会成本法估算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路径分析
    3.1 价值判断与成本-效用阈值
        3.1.1 从价值判断角度定义成本-效用阈值
        3.1.2 成本-效用阈值的表现形式
        3.1.3 成本-效用阈值相关问题的讨论
    3.2 机会成本法估算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实施
        3.2.1 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范围
        3.2.2 本研究成本-效用阈值的计量单位
        3.2.3 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步骤
第四章 我国公共卫生费用与死亡率的定量关系研究
    4.1 模型的设计
        4.1.1 相关研究分析
        4.1.2 健康需求模型
        4.1.3 健康生产函数
        4.1.4 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分析
        4.1.5 模型变量的选择
        4.1.6 模型类型的设定
        4.1.7 模型函数关系的设定
    4.2 2015年公共卫生费用与死亡率的定量关系
        4.2.1 数据来源以及描述性分析
        4.2.2 模型的构建
        4.2.3 模型的检验
    4.3 2016年公共卫生费用与死亡率的定量关系
        4.3.1 数据来源以及描述性分析
        4.3.2 模型的构建
        4.3.3 模型的检验
    4.4 2017年公共卫生费用与死亡率的定量关系
        4.4.1 数据来源以及描述性分析
        4.4.2 模型的构建
        4.4.3 模型的检验
    4.5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
    5.1 由死亡率的变化推导DALY变化的过程
        5.1.1 避免损失YLL值的计算
        5.1.2 避免损失YLD值的计算
        5.1.3 调整YLL值的计算
        5.1.4 避免损失的DALY值的计算
        5.1.5 成本-效用阈值的计算
    5.2 数据来源
    5.3 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结果
        5.3.1 2015年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结果
        5.3.2 2016年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结果
        5.3.3 2017年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在不同的应用范畴内估算成本-效用阈值
        6.2.1 价值判断主体目标的变化
        6.2.2 价值判断范畴的变化
    6.3 机会成本法估算成本-效用阈值的建议
        6.3.1 建立多个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6.3.2 促进成本-效用阈值估算相关数据的获取
    6.4 应用多准则分析指导医药卫生资源分配决策
        6.4.1 多准则分析
        6.4.2 将成本-效用阈值作为MCDA的准则之一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我国农村小学生视力不良改善方案选择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视力不良
        2.1.1 视力不良的界定与影响
        2.1.2 国内外学生视力不良的戴镜情况研究
        2.1.3 影响戴镜情况的原因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解决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研究
    2.3 国内外关于成本效果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理论依据
    3.1 人力资本与健康
    3.2 健康需求理论
    3.3 成本效果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3.3.1 福利经济学理论
        3.3.2 超福利主义理论
    3.4 随机干预实验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4.1.1 样本选择
        4.1.2 数据收集
    4.2 研究设计
        4.2.1 实验一 研究设计
        4.2.2 实验二 研究设计
        4.2.3 实验三 研究设计
        4.2.4 三种实验设计的干预样本分布情况
    4.3 分析方法
        4.3.1 多种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的效果定义
        4.3.2 多种干预实施的成本分类及收集
        4.3.3 多种干预的评价方法成本效果
第五章 研究结果
    5.1 多种干预实验对学生戴镜率的影响
    5.2 多种干预实验的成本分析
    5.3 多种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6.1.1 主要结论
        6.1.2 政策建议
    6.2 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低碳视角下轻钢农房的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暖及建筑业碳减排
        1.1.2 国家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应用
        1.1.3 住建部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轻钢住宅碳减排效果及经济性研究综述
        1.2.2 项目碳减排成本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评价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现状概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碳足迹理论
        2.1.2 生命周期理论
        2.1.3 情景分析理论
    2.2 相关现状概述
        2.2.1 我国轻钢住宅现状
        2.2.2 我国农村住房现状
        2.2.3 轻钢住宅农用现状
    2.3 本章小结
3 轻钢农房的单体碳减排效果分析
    3.1 研究方法说明
        3.1.1 模拟法
        3.1.2 LCA法
    3.2 模型建立及结果计算
        3.2.1 模型目标及范围定义
        3.2.2 模型数据及清单处理
        3.2.3 模型结果计算及输出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1 轻钢农房的单体碳减排效果
        3.3.2 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差异
    3.4 本章小结
4 轻钢农房的整体碳减排潜力分析
    4.1 研究方法说明
        4.1.1 情景分析法概述
        4.1.2 情景构造说明
    4.2 计算过程及数据确定
        4.2.1 计算过程说明
        4.2.2 关键数据确定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轻钢农房的碳减排成本分析
    5.1 研究方法说明
        5.1.1 减排成本概念
        5.1.2 减排成本计算方法
    5.2 各结构农房全生命周期成本
        5.2.1 成本承担主体及核算范围分析
        5.2.2 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及比较
    5.3 轻钢农房的碳减排成本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轻钢农房BOM表(来自企业)
    B碳减排潜力计算结果
        附表1:情景1计算结果
        附表2:情景2计算结果
        附表3:情景3计算结果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学生营养健康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 ——基于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学生学业表现相关因素的研究综述
        2.1.1 贫困农村学生教育现状
        2.1.2 学生学业表现相关因素的研究
        2.1.3 营养健康和学生学业表现关系的研究
    2.2 儿童营养健康及贫血的相关研究
        2.2.1 贫血的测量及发病率
        2.2.2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和影响
    2.3 营养健康干预的相关研究
        2.3.1 各国营养干预项目的发展
        2.3.2 食物补充干预相关研究
        2.3.3 健康教育干预相关研究
        2.3.4 综合干预措施相关研究
    2.4 成本效果分析的相关研究
        2.4.1 成本效果分析综述
        2.4.2 关于营养健康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依据
    3.1 人力资本理论
        3.1.1 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3.1.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3.1.3 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
        3.1.4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3.2 健康需求理论
        3.2.1 健康需求概述
        3.2.2 健康需求模型
        3.2.3 教育和健康的关系
    3.3 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有效配置
    3.4 激励和激励理论
    3.5 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3.5.1 成本
        3.5.2 福利经济学和超福利主义观点
        3.5.3 成本效果分析在健康经济学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贫血患病率基本情况
    4.1 贫血患病率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4.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4.1.2 贫血的定义和测量
    4.2 贫困农村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5.1 贫血相关因素和影响分析的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5.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搜集
        5.1.2 变量选择和基本描述
        5.1.3 贫血的定义和测量
    5.2 样本学生贫血患病率分析
    5.3 贫血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5.3.1 和贫血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的因素
        5.3.2 贫血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的模型
        5.3.3 贫血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5.4 贫血和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
        5.4.1 学生贫血和学业表现的关系的模型
        5.4.2 学生贫血和学业表现的关系
    5.5 贫血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5.5.1 学生贫血对学业表现的影响的模型
        5.5.2 学生贫血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营养健康干预方式的实证研究
    6.1 样本情况
        6.1.1 数据来源
        6.1.2 抽样方案
        6.1.3 不同的干预类型
        6.1.4 伦理审查
        6.1.5 数据搜集
        6.1.6 样本流失和平衡
    6.2 实证分析模型设定
    6.3 不同营养健康干预方式的实证结果
    6.4 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6.5 关于信息干预对改善学生营养健康没有效果的原因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不同营养健康干预方式的成本效果分析
    7.1 成本效果分析概念
        7.1.1 成本分析的类型
        7.1.2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标
        7.1.3 成本效果分析---从使用者角度分析
        7.1.4 事前/事后成本效果分析
    7.2 成本效果的核算说明
        7.2.1 成本的核算说明
        7.2.2 成本的核算方法
        7.2.3 影响效果的核算说明
        7.2.4 成本效果分析的其他问题
    7.3 不同营养健康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7.3.1 维生素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7.3.2 绩效激励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7.3.3 信息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7.3.4 维生素、绩效激励、信息干预的成本效果比较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论文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调研问卷
    附件2
    附件3 : 5个随机干预实验的干预
        References
    附件4 : 5个随机干预实验的数据搜集过程
        Reference
    附件5 : 5个随机干预实验的抽样和随机化过程
        Reference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9)基于Markov模型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创新性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重要概念界定
    2.1.1 成本效果分析
    2.1.2 Markov模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药物经济学评价
    2.2.2 不确定性分析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现有研究总结与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arkov模型构建
3.1 Markov模型结构
3.2 Markov模型的参数设置
    3.2.1 研究人群及特征参数
    3.2.2 治疗方案和疗效
    3.2.3 转移概率
    3.2.4 健康效用值
    3.2.5 直接医疗成本
3.3 基于Markov模型的分析框架
    3.3.1 成本效果分析
    3.3.2 成本效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arkov模型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4.1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长期健康结果
    4.1.1 患者长期生存情况
    4.1.2 终末期肝病事件的发生情况
4.2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长期成本结果
    4.2.1 人均成本变化情况
    4.2.2 累积人均成本及构成
4.3 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成本效果分析
    4.3.1 短期成本效果分析
    4.3.2 长期成本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arkov模型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5.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5.2 概率敏感性分析
    5.2.1 成本效果平面
    5.2.2 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
5.3 情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DAAs方案具有显着的成本效果优势
    6.1.2 奥比帕利+达塞布韦是最具成本效果的DAAs方案
    6.1.3 丙肝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具有相同的成本效果方案
6.2 政策建议
    6.2.1 建立丙肝筛查机制,增强药物治疗意识,实现早诊早治
    6.2.2 尽早将DAAs药物纳入医保,保证有效药物的可及性
    6.2.3 设立丙肝专项救助基金,保证困难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西部农村地区教师与志愿者两种学生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依据
        2.1.1 人力资本理论基础
        2.1.2 健康需求理论基础
        2.1.3 福利经济学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关于视力不良普遍性的研究
        2.2.2 国内外关于视力不良负面影响的研究
        2.2.3 国内外关于视力筛查的相关研究
        2.2.4 国内外关于成本效果分析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及数据采集
        3.1.1 调查问卷
        3.1.2 视力筛查表
        3.1.3 视力不良界定
    3.2 两种视力筛查方案设计
    3.3 金标准设置(专业验光师质检筛查)
    3.4 视力筛查方案的评价指标
        3.4.1 效度层面的质量评价指标
        3.4.2 信度层面的质量评价指标
    3.5 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第4章 视力筛查的现状描述与质量分析
    4.1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特征
    4.2 视力筛查与视力不良现状
    4.3 两种视力筛查方案的质量分析
        4.3.1 教师筛查的质量分析
        4.3.2 志愿者筛查的质量分析
第5章 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
    5.1 两种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分析
    5.2 两种视力筛查方案的效果分析
    5.3 两种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5.4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的相关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1 研究结论
        6.1.2 相关政策建议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需求角度的我国成本-效用阈值研究[D]. 叶子平. 沈阳药科大学, 2021(01)
  • [2]中国煤炭清洁发电技术扩散及其驱动政策研究[D]. 张美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范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价值医疗理论的Y眼科医院日间手术运行效果评价研究[D]. 沈露露.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5]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成本-效用阈值的估算研究[D]. 何伟. 沈阳药科大学, 2020(01)
  • [6]我国农村小学生视力不良改善方案选择与效果分析[D]. 李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7]低碳视角下轻钢农房的减排效果及减排成本研究[D]. 张爱阳. 重庆大学, 2019(01)
  • [8]学生营养健康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 ——基于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实证研究[D]. 李莉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9]基于Markov模型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创新性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D]. 杨馥宁. 天津大学, 2019(06)
  • [10]西部农村地区教师与志愿者两种学生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D]. 张晔.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