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兴误会胡适之——林三怨恨胡适的辩证分析

张中兴误会胡适之——林三怨恨胡适的辩证分析

一、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论文文献综述)

秦媛[1](2021)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知识人的血缘、地缘与学缘 ——以瑞安林损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林损为例,探讨在近代社会转型时代,知识分子从地方小镇走向都市的过程中,血缘、地缘、学缘作用的变化。在传统乡村社会更多的依赖血缘、地缘关系结成的社会网络,林损早年在地方借助舅父陈黻宸的关系,接受了儒家传统的教育,又进入新式学堂,实现了科举制度废除之后由传统士绅向新式学堂学生的转变。成年之后林损借助陈黻宸的人际网络,以地方士绅的身份参与温州地方事务,也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在辛亥鼎革之际,林损所属的立宪派不敌革命派,在地方政治斗争失利后,林损走出小镇,前往上海、北京等都市寻求发展,先成为报刊编辑,后进入北大等高校任教,在从地方小镇进入都市的过程中,林损原有的血缘、地缘网络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都市生活中,围绕着大学这一公共空间,林损逐渐形成了以教授群体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网络,林损与其一起应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辞职北大后,林损辗转就职他校也得益于这一社会网络。此外,在进入都市后,林损面临着对都市生活的诸般不适应,内心也在不断调适。在都市的经历也扩大了林损在地方的影响力,最终林损在心理上依然倾向于回归地方小镇。

桑兵[2](2016)在《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文中指出1934年,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在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支持下,解聘国文系教授林损等人,引发风波,长期担任国文系主任的马裕藻被迫辞职。此事看似新旧之争的延续,其实反映了国人由来已久的关于中国文学的观念及教法的分歧。蒋梦麟等人以行政主导强势推行的除旧布新,除了实现蓄谋已久的赶走所谓温州学派乃至终结章门弟子把持的历史,并没有赢得国文系学生的支持,也未能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显出成效。如果当年对马裕藻新旧并用的主张多一些包容,或许今日把握"中国文学"会少几分尴尬。

林建刚[3](2016)在《2015年胡适研究出版物盘点》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胡适的研究着作已经出版有上百种之多。近几年来,这个数字以每年十多本的速度递增。今年出版的《心长路远——胡适研究的历程》一书,是一本胡适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据这本书的编者宋广波先生统计:2010年关于胡适的着作,大陆出版了13本,2011年关于胡适的着作,大陆出版了14本,2012年关于胡适的着作,大陆出版10本,2013年关于胡适的着作,大陆出版了15本。

苏婷婷[4](2014)在《清末民初的一位狂狷学者—林损“学行”述论》文中提出一代大师林损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而且是继往开来的学术大师。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政治、永嘉学派、哲学、伦理和人性论等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新旧更替的民国时期,他坚持保存国粹,与新文化运动者相抗衡,被世人称为“狂怪之人”。林损一生坚持学与行并行,追求学以致用,撰写文章,着书立说,渴望用文字来唤醒民众,挽救中国。在北大执教二十余年,使温州学派成为当时学术界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可见,林损是一个思想和行动同步的实践者,对其个体的研究能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取向与复杂的政治潮流。采用社会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林损的学与行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不幸的童年与陈氏家族的教育使林损成为一位狂狷学者;其次,追求学以致用是他毕生的志向,分别从林损立言改变现状与入职北大,情挚传经来阐述。通过林损撰写的文章与着作,来探讨他的政治思想、人性论与永嘉学派思想以及这些思想给当时的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投身北大二十余年,是林损在教育领域做出的一次重大实践,他坚守温州学派,主张保存国粹,在北大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旧之争,但是历史在向前发展,林损未能适应这一潮流,同时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以及家庭变故导致其在北大后期进入了狂傲寂穷的失意时期,最终遗憾离开了北大。但是林损一生的学与行是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冲击力和救亡图存的外部压力综合作用下,所作出的反应与态度。由此观之,林损的学与行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深深的带有时代背景的烙印。

吕启航[5](2013)在《林损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古至今,中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洗礼:一次是佛教进入中国;一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以来的中国学人,经历了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随着对中西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治学趋向。一部分人对西方真理的兴趣远大于本国传统文化,这种趋向的结果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另一部分人也承认外来思想的价值,但在情感上却还是深深依恋着传统文化。这部分人执着地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试图对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他们身上体现着社会担当精神,有独立的意志和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代的潮流,而不为权威和多数人的意见左右。林损就是这样一个立足传统而独立担当的学者。林损出生并成长于浙江温州地区,继承了永嘉学派的经世精神,同时在其舅父陈黻宸等人的教导下,学术功底十分深厚。林损是一位“狂”、“怪”之名掩盖下的学者,谦守“狷介之操”,他是一位典型的狂狷文人。林损二十多岁即被聘为北大教授,可见其学识之渊博。他早年办过报纸、杂志,并在报章上发表过一系列的政论文章,后专注于教学和着述,在学术领域阐发自己的见解。林损的着述涉及学术、政治、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从他的言论中,可以领会其思想旨趣,也可透视出中国近代那激烈变动的时代特点。在学术方面,林损以“偶”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贯穿其哲学思辨,这也是其分析学术、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指针;他把“永嘉学派”看作是心性与事功并重的学派,把“永嘉学派”放在中国道统的大框架下来分析;林损文论观点中“执本驭末”的体现以及细致分析的工夫,体现了中国文论的历史比较法从本末思辨中发展出来以趋于成熟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文论思想的现代转型;林损把哲学放在伦理学的框架下研究,以哲学思辨贯穿其对人伦关系、.人生意义、人生理想和人类生活基本准则的探讨。在社会政治方面,林损立足于中国传统,把民本主义作为落脚点,对法律制定、农业发展、百姓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发;林损把不受官方干涉的教育自主权,作为其教育观点的主旨;报刊的宗旨,林损归结为“发为义理、导人向学”。林损在北大时期曾与胡适有过激烈的冲突,反映了二人在治学取向、政治态度和性格方面的不同。林损不是一个追逐学术潮流的时髦人物,而是以恂恂儒者、保存国粹的文人形象立足于社会,因而他的思想不为人熟知。林损的思想体现了转型社会时期传统学者的内在思想理路。其实,贯穿其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化,放在大的视野下来说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趋向已被学者认同,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林损纠正着文化激进主义对时代的冲击和破坏,描绘着对被冲击和破坏的社会的理想建构,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这些理想。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受到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直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才使其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崛起,要摆脱“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公众的道德修养不是靠道德说教就可以提升的,中国优秀传统的日常化、人生化是构建精神文明的根本。林损在文化危机中作出了抉择,践行着“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林损:一个守望传统文化的学人。

程巢父[6](2004)在《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文中提出 张中行先生的创作勃发期比汪曾祺先生来得还要晚。他大汪先生十三岁。汪先生重返文坛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处于五十五六岁的盛年期——作家的黄金岁月;而张先生进入文坛(学术着作不算)是在八十年代初,是初入,已属古稀之年。天佑此老,身体顽健,精力旺盛,一起笔即一发不可收,高产惊人!我用“顽健”二字赞张中老的健康异于寻常,并非对他不敬,而是相对于官

二、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转型过程中知识人的血缘、地缘与学缘 ——以瑞安林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林损简介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材料及研究思路
一、地缘与血缘:早年思想与人际网络
    (一)近代温州的知识转型
    (二)家庭环境与教育
    (三)小结
二、权势转移:温州权力斗争中的林损
    (一)议员选举声援陈家
    (二)禁烟风波打击知县
    (三)小结
三、笔底波澜:民国政治观感
    (一)江湖之远:报刊编辑以言论政
    (二)创办《林损》杂志
    (三)局内人自省:反思报界
    (四)小结
四、风会变迁: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视角转向
    (一)参与北大两次新旧之争
    (二)干预地方五四运动
    (三)去职北大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2)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论文提纲范文)

一、元勋还是罪魁
二、解聘与辞职
三、师、生、校异趣
四、挽留背后的矛盾
五、消沉与发奋

(4)清末民初的一位狂狷学者—林损“学行”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狂傲的天才
    1、母离父弃的不幸童年:林损孤傲不羁性格的形成
    2、瑞安陈氏家族的教育:林损天才神童称号的获得
        2.1 陈介石:林损拯溺援穷治学趋向的引导者
        2.2 陈醉石:林损深厚国学根基的传授者
二、追求学以致用
    1、撰写文章,针砭时弊
    2、着书立说,拯救乱世
        2.1 治国养民、劝学养性的政治思想
        2.2 拯救乱世的伦理正名论和人性论
        2.3 心性与事功合一的永嘉学派思想
三、入职北大,情挚传经
    1、前期:吐纳百川的辉煌时期
    2、后期:狂傲寂穷的失意时期
        2.1 舅父离去后的孤独者
        2.2 家庭中的沉重负担者
        2.3 新文化运动中的保守者
        2.4 身患肺病的羸弱者
四、学侣和交游:自我思想的宣传与他者理念的接纳
    1、温州学派的开创:陈黼宸、陈怀、马叙伦与林损的同一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保守者:林损的交游对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林损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第2章 转型社会的狂狷学者
    2.1 林损生平简介
    2.2 林损性格特点
第3章 林损的学术思想
    3.1 “以偶释道”——林损的子学思想
        3.1.1 以“偶”释“道”
        3.1.2 对立统一
        3.1.3 民本主义
        3.1.4 儒道互补
        3.1.5 隐士情怀
    3.2 “即器求道”——林损的伦理更新
        3.2.1 哲学皆伦理
        3.2.2 伦理不可废
    3.3 “心性与事功并重”——林损对永嘉学派的阐释
    3.4 “以文传学”——林损的文论
第4章 林损的政治思想
    4.1 对民初政局的看法
    4.2 “述古”以为镜鉴
    4.3 以民为本
    4.4 《孔祀存废平议》
    4.5 劝学
    4.6 尊隐
第5章 林损的社会思想
    5.1 “亟修内政”——林损的社会建构
        5.1.1 制法
        5.1.2 政党政治
        5.1.3 尚俭和重农
        5.1.4 养性
    5.2 “自由问学”——林损的教育观点
    5.3 “发为义理、导人向学”——林损的办报旨趣
第6章 林损思想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林损其人
二、解聘纠纷
三、解聘林损的真相
四、结论
五、余论

四、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转型过程中知识人的血缘、地缘与学缘 ——以瑞安林损为例[D]. 秦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J]. 桑兵. 近代史研究, 2016(03)
  • [3]2015年胡适研究出版物盘点[J]. 林建刚. 中国图书评论, 2016(01)
  • [4]清末民初的一位狂狷学者—林损“学行”述论[D]. 苏婷婷. 温州大学, 2014(04)
  • [5]林损思想研究[D]. 吕启航.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4)
  • [6]张中行误度胡适之——关于林损对胡适怨怼的辨证[J]. 程巢父. 书屋, 2004(01)

标签:;  ;  ;  ;  

张中兴误会胡适之——林三怨恨胡适的辩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