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

纺织品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

一、纺织用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亮,李方方,姜锡瑞[1](2021)在《我国蛋白酶的产业近况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酶制剂市场中,蛋白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一类,2019年产值约13.4亿美元。随着酶制剂产业的发展,我国蛋白酶种类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然而由于人们对商品蛋白酶的性能特点和作用机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以及国外技术壁垒和技术封锁,造成我国蛋白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蛋白酶的性能,然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些酶制剂在应用中的特点和不足,以期为研究开发新型蛋白酶、提高应用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最后对我国蛋白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乐[2](2020)在《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技术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毛防缩处理是毛纺加工的重要环节。现行的氯化防缩法污染严重,而已有的无氯防缩技术均未能产业化推广。蛋白酶法作为新型的绿色加工技术,是近年来羊毛防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现有蛋白酶法防缩技术普遍存在的耗时长、纤维损伤大等难以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而展开系统研究,最终实现蛋白酶法羊毛毛条快速防缩处理的产业化应用。基于蛋白酶与羊毛鳞片层的反应特性,本文创建了以活化剂和蛋白酶Savinase 16L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通过浸渍处理,该体系可有效剥除羊毛鳞片。研究发现,活化剂可打开羊毛鳞片中的二硫键,使羊毛纤维表面结晶指数降低、羊毛蛋白质链段中部分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转变为α-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结构,使鳞片层变疏松,提高了酶对羊毛蛋白质底物反应位点的可及性,从而提高酶对羊毛鳞片的水解效率,进而由“点”及“面”式地剥除羊毛鳞片。通过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蛋白酶法羊毛剥鳞改性的高效催化理论和方法,为实现羊毛快速防缩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高效催化体系的快速反应机制为基础,创建了基于多次浸轧处理模式的蛋白酶法连续式快速防缩加工技术。研究发现,连续浸轧过程可促使“物理”剥鳞与“生化反应”剥鳞协同进行,可显着提高高效催化体系对羊毛鳞片的剥除效率。采用高效催化体系在温度50℃、p H值为8.0条件下连续浸轧处理2.5 min(连续浸轧5次,30秒/次)后,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即可被大量剥除,试样TM31 5×5A测试毡缩面积变化率为-1.65%,达到“可机洗”要求。突破了生物酶在纺织上应用时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传统认知。通过连续化加工装备研制、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研究,攻克了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式快速防缩加工技术产业化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包括工作液循环系统、保温系统、喷淋系统、药剂补加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装备的连续化蛋白酶法防缩生产线,并形成了共九槽的产业化生产处理工艺。处理过程稳定,产品品质优良。实现了蛋白酶法连续快速防缩加工产业化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马特[3](2015)在《白酒窖泥中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在白酒发酵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在白酒酿造过程中,添加适量的蛋白酶,能有效地水解原料中的蛋白质,促进菌体生长繁殖,提高原料利用率,生成多种香味物质,蛋白酶产生菌在白酒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以富裕老窖提供的窖泥为实验材料,以脱脂奶粉为选择培养基,经过菌种分离纯化,得到蛋白酶产生菌的单菌落。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对其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经透明圈法和蛋白酶活力测定,筛选出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利用分子鉴定技术确定菌株的种属关系。将筛选出的三株高产蛋白酶的细菌进行菌株复配。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产酶活力,并初步应用于白酒发酵。蛋白酶产生菌根据其酶活力筛选后,真菌经ITS序列鉴定,AF6为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BF4为Aspergillus oryzae(米曲霉)。细菌经16SrDNA鉴定,HA30为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HB29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解淀粉芽孢杆菌)、HC32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基于细菌繁殖快、发酵周期短,最终筛选出三株分别含有内肽酶、氨肽酶、羧肽酶活力最高的细菌。其中HA30氨肽酶活力为84.269U/mL,HB29内肽酶活力为104.516U/mL,HC32羧肽酶活力为72.538U/mL,将筛选出的三株高产蛋白酶的细菌进行菌株复配,复配菌株的三种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单一菌株,复配菌株单因素法优化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16h、摇床转速140r/min、培养温度37°C、接种量2%。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确定三个显着影响因子及浓度分别是:葡萄糖3.611g/100mL、KH2PO4 0.263g/100mL、CaCl2 0.064g/100 mL,此时菌浓可达到5.152×1010cfu/mL。优化后其内肽酶、氨肽酶、羧肽酶活力分别为113.574U/mL、92.337U/mL、88.269U/m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8.148%、6.780%、17.290%。将优化好的复配菌株应用于实验室白酒液态发酵和白酒固态发酵中,其原料出酒率分别提高了5.547%和6.295%,原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588%和7.511%。发酵得到的白酒均风味清香较正,达到国家清香型白酒二级标准。

王洁,刘建勇,苏凤羽[4](2014)在《一浴法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研究》文中认为选用还原剂TCEP(三羧乙基膦)作为打开二硫键的试剂,与酸性蛋白酶同浴处理羊毛。采用正交法设计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实验方案,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及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羊毛强力和细度的主要因素是TCEP与蛋白酶的用量。而pH值与时间对细度与强力的影响不大。最佳处理工艺为:用量分别为2%(o.w.f)的TCEP与酸性蛋白酶,50℃处理90min。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66支国产羊毛,细度下降1.393μm,强力保留71.2%。

王洁,刘建勇,苏凤羽[5](2013)在《一浴法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研究》文中指出选用还原剂TCEP(三羧乙基膦)作为打开二硫键的试剂,与酸性蛋白酶同浴处理羊毛。采用正交法设计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试验方案,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及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羊毛强力和细度的主要因素是TCEP与蛋白酶的用量,而pH值与时间对细度与强力的影响不大。最佳处理工艺为:TCEP用量2%(owf),酸性蛋白酶用量2%(owf),50℃处理90 min。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66支国产羊毛,细度下降1.393μm,强力保留71.2%。

邓颜威[6](2013)在《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工艺优化》文中认为酸性蛋白酶是一种能在低pH下水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的一类酶,其最适作用pH值为2.5-5.0。由于酸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皮革工艺以及饲料加工工业中。我国也在1956年以来陆续选育了一批优良产酸菌株,并已工业化生产。但长期以来,酸性蛋白酶的应用不广,产量不高,严重妨碍了我国酸性蛋白酶的应用推广,因此本研究以选育更高产酸水平的优良菌株为目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1)论文以宇佐美曲霉537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线射线、60Co-γ射线和等离子体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筛选试验,并比较了三种诱变方式对菌株的致死率及正负突变率的影响,并分别得到三种诱变方式的最佳诱变剂量为40min、0.5KGy和60×2.6×1013ions/cm2。结果表明,在分别选择了三种诱变方式的最佳诱变剂量下,三种诱变方式均得到了较好的诱变效果,等离子体诱变效果最佳,60Co-γ射线诱变效果次之。为了能够得到产酸性蛋白酶更好产量的优良菌株,论文最后以60Co-γ射线和等离子体复合诱变的方式筛选出最佳菌株CI07,产酶活力为1.333×104U/mL,原始菌株M-537酶活力为4.15×103U/mL,CI07菌株酶活力较原始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21.2%,对CI07突变菌株进行传代稳定性实验发现,其产酶活力稳定性良好。(2)在发酵实验中,寻找适合菌株生长代谢的营养源以及发酵方式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对于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实验是提高产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培养基优化实验往往会使产量达到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得到酸性蛋白酶的更大产量,本论文以确定最佳培养基成分和比例为初衷,对培养基优化进行了单因素影响实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最终确定对突变菌株产酸性蛋白酶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碳源(玉米粉)、氮源(豆饼粉)和磷酸盐(KH2PO4),并确定这三种成分最适值豆饼粉浓度为51g/L,玉米粉浓度为10.0g/L,KH2PO4浓度为3.1g/L。(3)通过考察不同初始pH、温度、装液量等培养条件对产酸性蛋白酶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可知,变异菌株CI07的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为6.0、温度32℃、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50mL、发酵时间72h。经过L9(34)正交试验可知,对产酸性蛋白酶影响显着的四个因素显着性顺序为:pH>接种量>装液量>温度。且其最佳值为初始pH值6.0、温度32℃、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50mL。经三次发酵验证试验可知OD值稳定,产酶量稳定,其酶活力值为:1.477×104U/mL。

张娟[7](2012)在《羽毛纤维的前处理与染色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羽毛具有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光泽柔和亮丽,所以早在18世纪上叶,人们就将其应用于服装装饰品及工艺品等生产领域。但由于羽毛质轻、难洗涤,因此羽毛纤维一直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羽毛纤维是一种天然角蛋白纤维,具有中空蓬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吸湿性,它轻盈、柔软、保暖性好,具有其它产品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我国羽毛及其制品加工企业大多是手工作坊式生产,生产工艺杂乱,染色工艺、杀菌工艺也完全凭借经验,缺乏环保、健康安全意识,染色产品色牢度差,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对羽毛纤维的前处理和染色工艺进行研究,对环境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绿色羽毛产品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论文主要从羽毛纤维的应用安全性要求出发,对其前处理工艺、染色方法和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出影响洗涤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线性关系;通过正交实验和线性回归法分析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分别得出上染率、甲醛含量与染色条件的二次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优的染色工艺条件;通过综合评价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对羽毛纤维的应用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了羽毛纤维的前处理与染色应用安全性评价模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超声波与酸性蛋白酶结合对羽毛纤维进行前处理,通过对洗涤时间、洗涤温度、酸性蛋白酶用量和浴比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洗涤方法和羽毛专用洗涤剂洗涤方法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超声波洗涤方法可以缩短洗毛时间,降低洗毛温度,减少废水排放量,减少羽毛纤维的微生物含量,洗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洗涤法和羽毛专用洗涤剂洗涤法;超声波与酸性蛋白酶结合洗涤羽毛纤维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双氧水5mL/L、pH值4.0~6.0、洗毛时间20min、洗毛温度70℃、酸性蛋白酶用量3%(o.w.f)、浴比1:40;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洗净羽毛纤维含菌量的影响,得到洗净羽毛纤维中嗜温性需氧菌含量与洗涤条件回归预测模型为:y=3.73333-0.31667x2+0.24167x3+0.52500x12+0.92500x22+0.53750x32+0.41250x42采用弱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等研究了超声波对羽毛纤维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上染羽毛纤维,可以缩短染色时间,提高上染率,增大染色牢度,降低微生物含量,且弱酸性染料染色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染料,其上染率可以达到92.1%,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酸性染料上染率、甲醛含量与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的二次回归模型。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研究了酸性蛋白酶用量、洗涤时间、洗涤温度、染料用量、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染液浴比对羽毛纤维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对羽毛纤维进行洗涤和染色的较优工艺条件为:酸性蛋白酶用量3%、洗涤时间20min、洗涤温度70℃、染料用量2%、染色时间40min、染色温度80℃和染液浴比1:40;从羽毛纤维的上染率、耐摩擦色牢度、甲醛含量和含菌量等方面考虑,所建立的羽毛纤维前处理与染色应用安全性评价模型为:该模型拟合效果好,精确度较高,可对实际生产进行预测。

赵鹤云[8](2012)在《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家族的研究及新型表达系统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脂耶氏酵母是一种非常规酵母,被认为是GR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其自身能利用众多廉价底物而分泌多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代谢物,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工业领域。其蛋白表达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外源基因易于整合到酵母基因组、外源蛋白表达量高、所表达的蛋白质能进行翻译后加工、重组菌可进行高密度发酵,以及所表达蛋白质的低糖基化等。该酵母在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独特性质及其表达系统的优势使其成为最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的酵母之一,但其基础性研究的欠缺和现有蛋白表达系统的不完善性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家族的特异性是它的众多独特性质之一,针对该家族的系统性研究为阐明其独特的分类学地位奠定基础。此外,对现有解脂耶氏酵母表达系统的改进能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本实验室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延和研究员处获赠一株解脂耶氏酵母菌株CGMCC 2.1405,从其中克隆得到其脂肪酶Lip1, Lip3, Lip4及Lip5的cDNA序列,将它们进行表达后分别开展了酶学性质研究,并证实Lipl和Lip3为酯酶而非脂肪酶,修正了人们对该脂肪酶家族成员的认识。为寻找该酵母脂肪酶新基因,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脂耶氏酵母基因组中可能的脂肪酶基因,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构建小型基因库,最终采用功能筛选获得一个脂肪酶新基因(lip9),进行表达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成功建立了基因克隆新方法。本文构建了解脂耶氏酵母蛋白质定位载体用于研究其脂肪酶的定位,研究发现,除Lip8为细胞壁结合脂肪酶外(Lip2之前已证实为胞外酶),其它均定位于胞内行使某种功能。本论文还构建了能利用蔗糖和酪氨酸酶作为筛选标记,且能直接应用于野生型解脂耶氏酵母株的两种新型蛋白表达系统,结果证实两种质粒稳定性好,且能用于高等真核生物蛋白质的表达。此外,上述两种表达系统为消除环境污染、扩展解脂耶氏酵母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奠定了技术基础。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利用反转录PCR克隆了脂肪酶Lipl, Lip3, Lip4, Lip5的cDNA序列,将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进行了活性表达,经Ni-NTA层析柱纯化后得到单一蛋白并研究了它们的酶学性质,首次从功能上证实Lip4, Lip5为脂肪酶,Lip1, Lip3为羧酸酯酶。(2)根据已经测得的解脂耶氏酵母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并扩增到18个可能的脂肪酶基因序列,用SignalP3.0对其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后,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筛选得到一脂肪酶新基因,为更深入验证其脂肪酶功能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中表达,经过Ni-NTA柱纯化后研究表明,其偏好水解长链酯,具有水解橄榄油的活性,进一步证实其有脂肪酶活性,将其定名为Lip9。同时建立了基因克隆的新方法。(3)扩增得到酿酒酵母蔗糖基因suc2做为营养缺陷型筛选标记,构建得到解脂耶氏酵母新的胞内和胞外表达载体pINA1297-a-TS和pINA1297-TS,通过比较证实了同源启动子pTEF更适合于工业应用。同时利用该表达系统将人源基因rho进行了成功表达。(4)在构建的新表达载体pINA1297-a-TS的基础上,利用增强型荧光蛋白EGFP构建解脂耶氏酵母蛋白质定位载体,首次对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成员进行定位研究。研究表明,除Lip8外其余均定位于细胞中,Lip8结合于细胞壁上,经缓冲液洗10次后荧光湮灭,证实Lip8是非共价结合于细胞壁。(5)本文首次将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mel应用于酵母表达系统构建。经组装PCR自主合成基因mel后,再利用重叠PCR将其置于启动子pTEF和信号肽XPR2pre的下游,终止区LIP2t的上游,构建得到利用黑色素效应进行筛选的新型解脂耶氏酵母胞内及胞外表达载体pINA1297-a-MS和pINA1297-MS,两者能稳定存在于重组酵母菌基因组中,证实该表达系统构建成功。

张瑞萍[9](2011)在《转谷氨酰胺酶对羊毛的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羊毛抗毡缩普遍采用的是氯化法和氯化/树脂两步法。这两种方法以氯化处理为基础,易泛黄,对纤维强力损伤大,而且羊毛处理废水中存在大量的可吸收有机卤化物AOX(Absorbable organic halagen)污染环境,也会残留在纤维中,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以立法的形式限制AOX的排放,这种背景下,环境友好的蛋白酶法防毡缩成为研究热点。通常使用的动物蛋白酶和微生物蛋白酶主要采用剥离模式对羊毛进行减量,即通过蛋白酶对羊毛CMC球状蛋白的水解,使羊毛细胞(包括鳞片细胞和皮质细胞)剥离纤维主体。羊毛的CMC对其机械性能至关重要,蛋白酶对羊毛处理的不可控性和不均匀,造成了羊毛纤维较大的损伤,这是限制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蛋白酶对羊毛防毡缩整理的研究中必须攻克的难题是减少羊毛纤维的损伤。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 EC 2.3.2.13,简称TGase, TG酶或TG)是一种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能够催化肽或蛋白质基团中谷氨酰胺残基上的γ-酰胺基团(酰基供体)和赖氨酸残基上的ε-氨基等伯胺(酰基受体)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形成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ε-(γ-谷氨酰基)赖氨酸肽键和异肽键,使蛋白质交联,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并改善其功能性。羊毛是蛋白质纤维,可利用TGase的催化特性改善其性能。本论文主要针对蛋白酶防毡缩整理中存在的对羊毛纤维损伤问题,研究TGase对羊毛的修复改性工艺;将等离子与蛋白酶和TGase结合处理羊毛针织物,使羊毛针织物在保证强力的情况下,达到机可洗标准,提供一种清洁化的羊毛后整理工艺;探讨TGase催化羊毛接枝功能性物质,为纺织品节能环保型功能整理提供新的思路;研究TGase改性后羊毛的染色性能,提出了一种羊毛色织物用TGase进行增深洗涤的方法;分析TGase对羊毛蛋白的吸附性能及催化交联机理,为TGase在蛋白质纤维改性中的合理运用奠定基础。(1)研究TGase对羊毛的修复改性作用。结果表明TGase处理可以修复羊毛的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化学/生物多重损伤,其中对化学/生物多重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大。指出pH值,温度,TGase处理浓度及作用时间是影响TGase对羊毛损伤修复作用的四个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TGase作用羊毛纱线的最佳工艺为pH6.5-7.0,处理温度38-42℃, TGase浓度4%(o.w.f),时间2h。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到TGase作用于羊毛机织物的最佳工艺为TGase浓度32.45%(o.w.f),时间108min,经TGase最优化工艺处理后,蛋白酶受损羊毛织物的强力可恢复提高20%左右。无论是羊毛机织物或针织物,经蛋白酶处理后,面积毡缩率和织物强力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TGase不仅可修复羊毛损伤,提高织物强力,还可适当降低织物的面积毡缩率。采用脂肪酶+蛋白酶+TGase三步对羊毛织物进行全酶法防缩整理,羊毛机织物的面积毡缩率降至3%以下,针织物降至8%左右,机织物断裂强力与原样相比,下降10%左右,针织物下降15%左右。采用常压低温等离子体+蛋白酶+TGase三步对羊毛织物进行联合改性,使羊毛针织物在保证强力的情况下,达到机可洗标准。DTA分析表明,TGase改性羊毛的α螺旋结构蛋白的熔化温度几乎无变化,热降解温度提高,羊毛蛋白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强。(2)利用转谷氨酰胺酶的催化特性,将TGase用于催化羊毛蛋白的谷酰胺残基的γ-酰胺基和壳聚糖、磷酸乙醇胺中的伯氨基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将TGase用于催化羊毛蛋白和羊毛水解蛋白、丝素水解蛋白及丝胶等外源蛋白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在羊毛表面接枝功能性物质,探讨羊毛的酶催化接枝功能整理。结果表明TGase与壳聚糖、羊毛水解蛋白、丝素水解蛋白、丝胶协同整理羊毛织物,进一步降低了羊毛织物的毡缩率,并提高了织物的抗皱性、强力和抗菌性。羊毛织物经TGase和磷酸乙醇胺联合改性,与单独磷酸乙醇胺处理相比,织物上含磷量明显提高,处理残液中的总磷量降低,氧指数增至29,DTA测试表明酶促阻燃羊毛放热峰的峰值温度降低,放热峰面积减少,阻止了剩余物的进一步分解;阻燃羊毛的裂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强,延缓了羊毛纤维的热降解,抑制了可燃气体的产生。(3)研究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后羊毛的染色性能。探讨了TGase对羊毛常用弱酸性染料普拉红B、普拉黄GN、普拉蓝RAWL和天然苏木染料吸收光谱影响,结果表明TGase不影响这些染料在可见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但随着TGase浓度的增大,染料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逐渐增大,说明染料与TGase存在相互作用。以弱酸性普拉红为例,分析了TGase改性羊毛的弱酸性染料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Gase改性有利于染料的上染,提高了染料的上染速率,经蛋白酶和TGase联合改性后,染色扩散系数增加,半染时间减少,扩散活化能降低,可实现羊毛的低温染色;改性前后羊毛对弱酸性普拉红B的吸附模型属Langmuir;染料对TGase改性羊毛的亲和力几乎不变,改性前后羊毛吸附染料均为白发的可逆放热过程,改性羊毛吸附染料的放热量比未改性羊毛的小;染料上染羊毛纤维后体系的混乱程度均降低,染料上染改性羊毛后体系的混乱程度的降低不如未改性羊毛。TGase改性羊毛后续弱酸性染料染色和苏木天然直接染色及单宁酸、硫酸亚铁、明矾后媒染色的K/S值增加,对染色牢度影响不大。通过洗涤残液的吸光度分析表明,TGase改性使羊毛色织物在后续家用生物和非生物洗涤中掉色减少,耐洗性提高,TGase对羊毛色织物的生物和非生物洗涤具有护色作用。对染色织物的颜色参数分析表明:TGase本身可以作为护色增深剂对羊毛色织物进行增深处理。(4)探讨TGase的酶学性质及其对羊毛蛋白的吸附性能和催化交联机理。结果表明,TGase的最适pH为6-7,稳定的pH范围6-8;最适温度为45℃:,较稳定的温度范围为50℃以下。Ca2+、Mg2+、Ba2+、Fe3+、Mn2+,、K+、Na+对TGase酶活的影响不大,甚至有一定激活作用;而Cu2+、Zn2+、Hg2+、Pb2+对TGase酶活强烈抑制。TGase对羊毛的催化转移反应是一个固液多相反应,羊毛纤维对TGase的可及性是促成酶催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了TGase在羊毛纤维底物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TGase用量的增加、处理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液的酸碱性的增强及浴比的减少,TGase在羊毛上的吸附率不断增加;经振荡处理,TGase与羊毛之间的吸附作用最大,超声波次之;预处理提高了TGase对羊毛的吸附,其中等离子预处理使吸附率大幅提高。以羊毛水解蛋白为模拟羊毛底物,通过流动时间、紫外光谱曲线和电泳分析,探讨了TGase的催化聚合作用;分析了TGase改性后羊毛纤维吸酸值、碱溶度、红外光谱、热性能和羊毛蛋白氨基酸组成的变化及CMC萃取蛋白紫外光谱、处理液中释氨量等性能。结果表明,TGase处理使底物羊毛水解蛋白液的流动时间逐渐增加;羊毛水解蛋白的紫外谱图表明,TGase处理使羊毛水解蛋白酰胺键的数量增加。电泳结果表明,TGase的催化作用使羊毛水解蛋白分子量增大,不能很好地进入分离胶,表明TGase可催化聚合羊毛水解蛋白。TGase改性羊毛纤维的吸酸值和碱溶度下降。氨基酸分析表明:羊毛纤维蛋白中谷氨酸(glu)的含量为13.45%,赖氨酸(1ys)的含量为2.85%,TGase改性羊毛蛋白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减少。随TGase与不同预处理羊毛纤维作用时间的增加,残液的总氨量增加,其中蛋白酶预处理羊毛与TGase作用后残液总氨量较大。扫描电镜显示TGase改性羊毛,其鳞片结构随着TGase浓度增加变得光滑。热重分析表明,未处理羊毛、蛋白酶防缩羊毛及蛋白酶/TGase联合处理羊毛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是319℃、307.6℃和317.8℃,在400℃时的重量分别减少65.4%、65.51%和62.97%,这说明TGase处理使羊毛的热稳定性提高。傅立叶红外光谱及其二阶导数图谱揭示,TGase改性羊毛的酰胺Ⅰ、酰胺Ⅱ的特征吸收强度明显增加。紫外光谱分析说明从TGase改性羊毛的胞间粘合物中萃取的蛋白质减少。改性前后羊毛纤维的x-衍射曲线基本相似,TGase改性羊毛的结晶指数稍增加。证实了TGase可以催化羊毛固态角蛋白底物发生自身交联,提高羊毛蛋白的化学稳定性。

乐意[10](2009)在《真菌发酵麻疯树废弃饼粕产蛋白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枯竭,种植麻疯树以提炼生物柴油已经成为解决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麻疯树的广泛种植和生物柴油的批量生产将会产生大量的饼粕,虽然其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其含有佛波醇和核糖体失活蛋白等毒性成分而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如果将饼粕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因此,如何利用麻疯树饼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麻疯树饼粕相似的菜籽饼、棉籽饼、蓖麻籽饼粕,已有研究人员对其微生物脱毒利用展开了研究。脱毒后的饼粕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得到更好地利用。本文以黑曲霉和黄曲霉作为发酵菌株,以提油后的麻疯树废弃饼粕作为培养基,采用固态发酵方式生产蛋白酶。对黑曲霉及黄曲霉菌株产蛋白酶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黑曲霉发酵培养条件为水料比50%,添加5%葡萄糖,发酵4天,产酶最好。黄曲霉发酵培养条件为水料比50%,添加10%乳糖,发酵5天,产酶最佳。同时对液态发酵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对黑曲霉及黄曲霉菌株产蛋白酶进行初步纯化,通过40%的硫酸铵沉淀杂蛋白再用70%硫酸铵沉淀蛋白酶,然后用透析袋进一步纯化浓缩蛋白酶。然后对蛋白酶的酶学性质作了研究。黑曲霉所产蛋白酶最适催化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0,最大反应速度Vmax=18.05μg/min,米氏常数Km=2.23 mg/ml。有机溶剂对其酶活的激活作用则较为明显,15%的甲醇或10%乙醇分别可以提升酶活31%和24%。各种金属离子中Ca2+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以提升酶活28%,而Na+和Hg2+则能够抑制高达90%和93%的酶活。黄曲霉所产蛋白酶最适催化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0,最大反应速度Vmax=3333.33μg/min,米氏常数Km=31.25 mg/ml,Fe3+能抑制其63%的酶活,有机溶剂对其作用不明显。

二、纺织用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纺织用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蛋白酶的产业近况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蛋白酶分类与品种
2 蛋白酶的性能
    2.1 蛋白酶的基本酶学特性
    2.2 蛋白酶的酶切位点
3 蛋白酶的应用进展
    3.1 碱性蛋白酶
        3.1.1 洗涤剂
        3.1.2 皮革加工
        3.1.3 活性肽
    3.2 胰酶
    3.3 木瓜蛋白酶
    3.4 酸性蛋白酶
    3.5 凝乳酶
    3.6 中性蛋白酶
    3.7 风味蛋白酶和氨基肽酶
    3.8 角蛋白酶
4 结论
5 展望

(2)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技术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羊毛纤维概述
        1.2.1 羊毛结构特征
        1.2.2 羊毛纤维蛋白质结构及组成
        1.2.3 羊毛纤维的化学特性
    1.3 蛋白酶概述
        1.3.1 蛋白酶的来源及分类
        1.3.2 酶催化理论
        1.3.3 酶催化特点及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1.3.4 蛋白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4 羊毛毡缩及防缩机理
        1.4.1 羊毛毡缩机理
        1.4.2 羊毛防缩机理
    1.5 羊毛防缩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5.1 传统氯化处理
        1.5.2 蛋白酶法防缩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5.3 其他主要无氯羊毛防缩处理方法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羊毛鳞片的蛋白酶高效催化降解体系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蛋白酶高效催化体系的设计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3.2 实验方法及工艺
        2.3.3 测试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高效催化体系的优化
        2.4.2 活化剂对羊毛作用机制
        2.4.3 活化剂与蛋白酶16L的协同作用
        2.4.4 高效催化体系与羊毛作用机理分析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工艺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蛋白酶高效催化体系快速连续防缩处理加工方法设计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3.3.2 实验方法及工艺
        3.3.3 测试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高效催化体系与羊毛纤维快速作用分析
        3.4.2 浸轧过程对高效催化体系处理羊毛纤维的影响
        3.4.3 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式快速防缩处理工艺研究
        3.4.4 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式快速防缩过程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蛋白酶法羊毛毛条连续快速防缩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及工艺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蛋白酶法羊毛毛条连续式快速防缩加工设备研制
        4.3.2 蛋白酶法羊毛毛条连续式快速防缩产业化工艺研究
        4.3.3 产业化生产稳定性及产品品质
        4.3.4 蛋白酶法防缩技术在精纺毛织物加工中的拓展应用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白酒窖泥中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在白酒发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窖泥微生物的研究
        1.1.1 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1.2 窖泥微生物对白酒的影响
    1.2 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1.2.1 蛋白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1.2.2 在酶学性质方面的研究
    1.3 蛋白酶的应用
        1.3.1 蛋白酶在白酒工业中的应用
        1.3.2 蛋白酶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4 培养基及试剂盒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蛋白酶产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2.2.3 蛋白酶产生菌的复筛
        2.2.4 功能菌株16SrDNA的鉴定
        2.2.5 功能菌株ITS序列分子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蛋白酶产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2.3.2 蛋白酶产生菌的复筛
        2.3.3 功能菌株16SrDNA的鉴定
        2.3.4 功能菌株ITS序列分子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蛋白酶产生菌在白酒发酵中的应用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材料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1.4 培养基名称及成分
    3.2 实验方法
        3.2.1 蛋白酶产生菌的复配
        3.2.2 复配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3.2.3 复配菌株应用于白酒发酵
    3.3 实验结果
        3.3.1 蛋白酶产生菌的复配
        3.3.2 复配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3.3.3 复配菌株应用于白酒发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讨论
    4.1 蛋白酶产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4.2 产蛋白酶菌株的复配
    4.3 复配菌株应用于白酒发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仪器和设备
附录2 测序结果
附录3 气相色谱图
致谢

(5)一浴法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2 测试方法
        1.2.1 氨基酸分析
        1.2.2 细度测试
        1.2.3 强力测试
    1.3 工艺流程
    1.4 实验方案
2 结果与讨论
    2.1 TCEP处理羊毛的氨基酸分析
    2.2 酸性蛋白酶工艺优化
3 结 论

(6)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宇佐美曲霉概述
    1.2 酸性蛋白酶的来源
    1.3 酸性蛋白酶的研究现状
        1.3.1 酸性蛋白酶的分类
        1.3.2 酸性蛋白酶的理化性质
        1.3.2.1 酶学性质
        1.3.2.2 生物学性质
        1.3.3 产酸性蛋白酶的微生物筛选
        1.3.3.1 筛选培养基的制备
        1.3.3.2 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1.3.4 影响酸性蛋白酶产量的因素
        1.3.5 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育种
        1.3.5.1 通过诱变技术筛选高产菌株
        1.3.5.2 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来提高产酶量
    1.4 酸性蛋白酶的生产
        1.4.1 工业级酸性蛋白酶制剂的生产
        1.4.2 食品级酸性蛋白酶制剂的生产
    1.5 酸性蛋白酶的应用
        1.5.1 酸性蛋白酶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
        1.5.1.1 皮革软化
        1.5.1.2 羊毛工艺
        1.5.2 酸性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2.1 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1.5.2.2 用于其他的酒类酿造
        1.5.2.3 用于酱油和食醋酿造
        1.5.3 酸性蛋白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1.5.4 酸性蛋白酶的其它用途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菌种
        2.2.2 培养基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孢子悬浮液制备
        2.3.2 诱变方法
        2.3.3 菌株筛选
        2.3.4 酶活测定
        2.3.4.1 酶活标准曲线的制作
        2.3.4.2 样品酶活力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紫外线照射致死率的测定
        2.4.2 紫外线照射剂量对突变率的影响
        2.4.3 紫外诱变菌株的筛选
        2.4.4 U04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2.4.5 ~(60)Co-γ照射致死率的测定
        2.4.6 ~(60)Co-γ照射剂量对突变率的影响
        2.4.7 ~(60)Co-γ诱变筛选菌株
        2.4.8 C12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2.4.9 离子束诱变致死率的测定
        2.4.10 离子束注入剂量对突变率的影响
        2.4.11 离子束诱变筛选菌株
        2.4.12 I10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2.4.13 复合~(60)Co-γ与等离子体诱变筛选菌株
        2.4.14 复合诱变菌株CI07遗传稳定性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菌株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3.3.2 单因素试验设计
        3.3.3 响应曲面(RSM)试验设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碳源对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
        3.4.2 氮源对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
        3.4.3 磷酸盐对发酵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影响
        3.4.4 响应面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菌株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不同初始pH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4.3.2 发酵时间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4.3.3 发酵温度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4.3.4 接种量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4.3.5 装液量对突变菌产酶能力影响的测定
        4.3.6 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
        4.3.7 发酵液的OD值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初始pH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4.4.2 不同温度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4.4.3 不同发酵时间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4.4.4 不同接种量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4.4.5 不同装液量对突变菌发酵的影响
        4.4.6 发酵条件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4.4.7 验证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羽毛纤维的前处理与染色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羽毛及羽毛纤维概述
    2.1 羽毛的应用历史
    2.2 羽毛纤维的结构特性
    2.3 羽毛纤维的理化性能
        2.3.1 物理性能
        2.3.2 化学性能
第三章 羽毛纤维前处理工艺研究
    3.1 实验基本理论
    3.2 实验方案
        3.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主要器材
        3.2.1.1 实验原料
        3.2.1.2 药品
        3.2.1.3 主要仪器设备
        3.2.2 实验内容和方案
        3.2.2.1 基本工艺流程
        3.2.2.2 洗涤方法
    3.3 评价方法
        3.3.1 白度检测
        3.3.2 含脂率检测
        3.3.3 甲醛含量检测
        3.3.4 微生物含量检测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传统洗涤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4.2 羽毛专用洗涤剂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 超声波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4.4 微生物含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3.4.4.1 洗涤温度对羽毛纤维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3.4.4.2 证实试验
        3.4.4.3 洗涤温度对嗜温性需氧菌含量的影响
        3.4.4.4 洗涤温度对粪链球菌含量的影响
        3.4.4.5 洗涤温度对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含量的影响
    3.5 洗涤条件与嗜温性需氧菌含量关系的回归模型
        3.5.1 单因素实验
        3.5.1.1 洗涤时间对洗净纤维含菌量的影响
        3.5.1.2 洗涤温度对洗净纤维含菌量的影响
        3.5.1.3 浴比对洗净纤维含菌量的影响
        3.5.1.4 酸性蛋白酶用量对洗净纤维含菌量的影响
        3.5.2 响应面分析实验
        3.5.2.1 实验设计
        3.5.2.2 回归模型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羽毛纤维染色工艺研究
    4.1 实验基本理论
        4.1.1 超声波作用原理与特点
        4.1.2 染色原理及特点
        4.1.2.1 酸性染料
        4.1.2.2 活性染料
        4.1.2.3 中性染料
    4.2 实验方案
        4.2.1 实验原料、药品及主要器材
        4.2.1.1 实验原料
        4.2.1.2 药品
        4.2.1.3 仪器设备
        4.2.2 实验内容和方法
        4.2.2.1 超声波正交染色实验
        4.2.2.2 染色工艺流程及染液处方
    4.3 评价方法
        4.3.1 上染率检测
        4.3.2 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4.3.3 甲醛含量检测
        4.3.4 微生物含量检测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弱酸性染料正交实验染色结果与分析
        4.4.2 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正交实验染色结果与分析
        4.4.3 超声波分段升温染色的结果与分析
        4.4.3.1 染色时间
        4.4.3.2 染色温度
        4.4.3.3 染色条件对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4.5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5.1 上染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5.1.1 线性回归实验结果
        4.5.1.2 线性回归分析
        4.5.2 甲醛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5.2.1 线性回归实验结果
        4.5.2.2 线性回归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羽毛纤维应用安全性的评价数学模型
    5.1 理论依据
    5.2 数学模型的建立
        5.2.1 安全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5.2.2 安全性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5.2.3 动态加权函数的确定
        5.2.4 安全性综合评价指标函数的确定
        5.2.5 羽毛纤维应用安全性的综合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家族的研究及新型表达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解脂耶氏酵母研究概述
    1.2 解脂耶氏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1.3 酵母脂肪酶基因家族
    1.4 脂肪酶新基因克隆方法
    1.5 脂肪酶全基因合成方法进展
    1.6 蛋白质定位研究
    1.7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3 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新基因的筛选、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4 基于蛋白质定位研究的解脂耶氏酵母营养缺陷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启动子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5 解脂耶氏酵母定位载体构建及其脂肪酶定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6 以mel为筛选标记构建新型酵母表达载体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2 基因序列
附录3 主要缩写词

(9)转谷氨酰胺酶对羊毛的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羊毛纤维的组成、结构及性能
    1.3 酶的催化机制
    1.4 蛋白酶在羊毛改性中的应用
    1.5 TGase在蛋白质改性中的应用
        1.5.1 TGase的来源及特性
        1.5.2 影响TGase活性的因素
        1.5.3 TGase对食品蛋白特性的影响
        1.5.4 TGase在羊毛染整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6 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羊毛改性中的应用
    1.7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8 创新性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TGase对羊毛的内交联改性
    2.1 实验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1.5 性能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TGase对羊毛化学损伤的修复
        2.2.2 TGase酶对羊毛生物损伤的修复
        2.2.3 TGase对羊毛化学/生物多重损伤的修复
        2.2.4 TGase对羊毛纤维和纱线的修复工艺研究
        2.2.5 TGase对羊毛织物的修复工艺研究
        2.2.6 TGase在羊毛蛋白酶防缩整理中的应用
        2.2.7 不同前处理与生物酶结合对羊毛织物的联合改性
    2.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TGase对羊毛的外接枝改性
    3.1 实验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1.5 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TGase催化羊毛接枝壳聚糖
        3.2.2 TGase催化羊毛接枝水解角蛋白
        3.2.3 TGase催化羊毛接枝丝素水解用蛋白
        3.2.4 TGase催化羊毛接枝丝胶
        3.2.5 TGase催化羊毛接枝阻燃剂
    3.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TGase改性羊毛的染色性能
    4.1 实验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实验方法
        4.1.5 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TGase改性对羊毛弱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
        4.2.2 TGase改性对天然染料苏木染色性能的影响
        4.2.3 TGase对羊毛色织物耐洗性的影响
        4.2.4 TGase对羊毛色织物颜色深度的影响
        4.2.5 TGase对羊毛染色牢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TGase的主要酶学性质及对羊毛的改性机理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1.4 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TGase的主要酶学性质研究
        5.2.2 TGase对羊毛的吸附性
        5.2.3 TGase对羊毛水解蛋白的催化聚合表征
        5.2.4 TGase改性羊毛吸酸值和碱溶度分析
        5.2.5 TGase改性羊毛的氨基酸分析
        5.2.6 TGase改性羊毛处理残液中微量氨分析
        5.2.7 TGase改性羊毛萃取蛋白液的紫外色谱分析
        5.2.8 TGase改性羊毛的红外光谱分析
        5.2.9 TGase改性羊毛的热性能分析
        5.2.10 TGase改性羊毛的扫描电镜分析
        5.2.11 TGase改性羊毛的XDR分析
    5.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情况
致谢

(10)真菌发酵麻疯树废弃饼粕产蛋白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麻疯树
        1.1 麻疯树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1.2 麻疯树的化学成分
        1.3 麻疯树的用途
    2.蛋白酶
        2.1 概述
        2.2 酸性蛋白酶
    3.课题研究背景
    4.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真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检测方法
        2.4 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 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3.2 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4.小结
第三章 真菌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蛋白酶的分离提纯
        3.2 催化温度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3.3 反应液pH值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3.4 有机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5 金属离子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3.6 蛋白酶催化动力学性质研究
    4.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1.1 固态发酵工业的研究
        1.2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纺织用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蛋白酶的产业近况与展望[J]. 王亮亮,李方方,姜锡瑞.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1(08)
  • [2]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技术及机制研究[D]. 王乐.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3]白酒窖泥中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在白酒发酵中的应用[D]. 马特. 黑龙江大学, 2015(12)
  • [4]一浴法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研究[A]. 王洁,刘建勇,苏凤羽. "德凯杯"第二届全国毛纺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5]一浴法酸性蛋白酶羊毛细化改性研究[J]. 王洁,刘建勇,苏凤羽. 毛纺科技, 2013(08)
  • [6]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工艺优化[D]. 邓颜威.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7]羽毛纤维的前处理与染色工艺研究[D]. 张娟. 大连工业大学, 2012(08)
  • [8]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家族的研究及新型表达系统的构建[D]. 赵鹤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9]转谷氨酰胺酶对羊毛的改性研究[D]. 张瑞萍. 东华大学, 2011(06)
  • [10]真菌发酵麻疯树废弃饼粕产蛋白酶的研究[D]. 乐意. 贵州大学, 2009(S1)

标签:;  ;  ;  

纺织品酸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在羊毛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