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竹叶兰药典研究

傣药竹叶兰药典研究

一、傣药竹叶兰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育青,黄泽豪,李秋静,田惠桥,林美珍[1](2021)在《福建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花药发育的形态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金线莲花药发育的结构特征,探索其野生资源物种退化的原因。方法: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金线莲花药以花粉块的形式发育,在造孢细胞时期确定了花粉块的轮廓;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粉块内细胞之间发生细胞器和细胞核穿壁现象,且在花粉块表面形成了胼胝质壁;减数分裂后,花粉块表面形成孢粉素花粉外壁;成熟花粉为二胞型。结论:金线莲花药发育的特殊性能为兰科植物的孢粉学研究提供案例,并阻碍花粉萌发和受精过程而导致物种退化。

张元斌[2](2021)在《大戟属有毒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狼毒(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和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为《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的大戟科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具有峻下逐水、消肿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等症,临床可用于癌性腹水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狼毒和京大戟生品可产生严重的胃肠道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国药典》以醋制法炮制,炮制可降低胃肠道刺激,缓和峻下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肠道毒性,主要毒性成分为二萜类成分,可导致小鼠腹泻以及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导致肠道水通道蛋白(AQPs)的表达紊乱。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后,其提取的毒性部位对肠道的炎症毒性显着减弱,肠道AQPs蛋白表达紊乱得到改善,并发现醋制可使毒性部位中萜类成分组成发生显着变化。萜类成分被认为是大戟科有毒中药中的效应成分,但到目前为止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解毒存效机制未明,未见与炮制相关的成分变化的报告。本论文建立毒、效评价模型,从狼毒和京大戟肠道炎症毒性及祛腹水药效出发,筛选狼毒和京大戟的肠道毒性部位及祛腹水药效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毒、效成分,将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分析醋制结构变化规律,并评价炮制前后的毒、效变化,研究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与毒效变化的相关性,阐明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解毒-存效”机制,确定两种大戟属有毒中药炮制前后的毒、效相关的指标性成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狼毒和京大戟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为筛选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效部位,依据所含二萜类成分的性质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取制备狼毒和京大戟95%乙醇总提物、二氯甲烷提取部位和非二氯甲烷提取部位(简称总提物、二氯甲烷部位及非二氯甲烷部位)。药效部位筛选:建立小鼠H22癌性腹水模型,以小鼠粪便含水量、尿量和腹水量为指标,将上述各提取部位灌胃给药后筛选药效部位,结果显示狼毒二氯甲烷部位、总提物均可显着降低癌性腹水小鼠的腹水量,增加癌性腹水小鼠尿量,且高剂量可使腹水小鼠粪便含水量显着增加,但低剂量对粪便含水量无显着性影响;狼毒非二氯甲烷部位无明显利尿祛腹水作用,表明狼毒的药效部位是二氯甲烷部位。京大戟与狼毒不同,其非二氯甲烷部位、总提物均可降低癌性腹水小鼠腹水量,增加小鼠尿量,但非二氯甲烷部位对粪便含水量没有影响。京大戟二氯甲烷部位可导致腹水小鼠粪便含水量显着增加,但对尿量、腹水量无显着性影响。上述实验表明,狼毒祛腹水药效部位主要是二氯甲烷部位,而京大戟的药效部位是非二氯甲烷部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药物对癌性腹水小鼠腹水中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狼毒和京大戟在临床给药剂量下均对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无明显影响。上述研究表明狼毒和京大戟主要通过利尿达到祛腹水功效。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器官,肾脏中AQPs表达与尿液形成密切相关,论文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腹水小鼠肾脏AQPs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狼毒总提物及二氯甲烷部位均可抑制肾脏AQP1、AQP2、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京大戟总提物及非二氯甲烷部位可抑制肾脏AQP2、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此结果表明,狼毒与京大戟产生利尿祛腹水作用可能与其对肾脏中AQPs表达干预有关。毒性部位筛选:采用正常小鼠灌胃给药,给药后收集各肠段,通过ELISA法检测各肠段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结果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一致,狼毒和京大戟毒性部位相同均为二氯甲烷部位,二氯甲烷部位可显着增加小鼠回肠TNF-α和IL-1β释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狼毒二氯甲烷部位既是其利尿祛腹水的药效部位又是其刺激小肠产生肠道炎症的毒性部位。京大戟利尿祛腹水药效部位为非二氯甲烷部位,毒性部位是二氯甲烷部位。2.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的毒效变化研究在确定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效部位后,采用醋制法炮制狼毒和京大戟,同时制备药效和毒性部位,比较醋制前后的毒、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狼毒醋制前后二氯甲烷部位均可增加癌性腹水小鼠尿量,减少腹水量,均可抑制肾脏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3和AQP4的蛋白表达,生品与醋制品无显着性差异。京大戟醋制前后药效部位(非二氯甲烷部位)均可增加癌性腹水小鼠尿量,减少腹水量,可抑制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AQP3和AQP4的蛋白表达,生品与醋制品无显着性差异。肠道毒性结果显示,与生品比较,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后毒性部位(二氯甲烷部位)对小鼠粪便含水量和小肠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显着降低。因此京大戟和狼毒经醋制法炮制后利尿祛腹水功效并未明显减弱,但其肠道毒性显着减弱。3.狼毒和京大戟毒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狼毒、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对毒、效部位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硅胶、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从狼毒二氯甲烷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主要为二萜,结构类型包括5个松香烷型二萜;2个玫瑰烷型二萜;1个降二萜内酯成分和1个二萜二聚体;除此之外得到2个苯乙酮类成分和1个阿魏酸二十二烷酯。从京大戟中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其中药效部位(非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获得3个多酚类成分,毒性部位(二氯甲烷部位)分离获得2个三萜类成分和2个倍半萜成分。4.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后结构转化规律及辅料醋对成分结构转化的影响研究将上述获得的主要单体成分加醋酸模拟醋制,并用HPLC和Q-TOF-MS/MS分析醋制后各成分结构转化规律。狼毒中萜类成分的结构转化规律为:二萜二聚体类成分醚键水解,生成玫瑰烷型二萜和松香烷型二萜;松香烷型二萜中的环氧结构在醋酸加热下易开环;松香烷型及降二萜内酯型二萜结构中的内酯环开环;当狼毒中上述类型萜类成分结构中存在羟基时,可发生消除形成双键、酯化成酯、氧化形成羰基等。京大戟药效部位中的多酚类成分在模拟炮制过程中含量和结构均无明显变化;而毒性部位中的三萜类以及倍半萜类成分醋制后含量显着下降,醋制结构变化规律为:烷烃结构氧化成羟基,羟基消除成双键,羟基氧化成羰基。为研究辅料醋对萜类成分结构的影响,比较了加醋酸或不加醋酸以及单独加热模拟炮制对萜类成分结构的影响。狼毒中成分转化结果显示,直接加热对松香烷型二萜结构无影响,加酸加热后原有萜类成分含量显着下降,存在明显内酯环开环产物生成,同时存在其他萜类转化产物,加水加热可少量转化为萜类产物但转化效率明显低于加酸;降二萜内酯类成分直接加热和加水加热,其结构可直接被破坏并无萜类转化产物生成,加酸加热后可产生明显萜类转化产物。京大戟中成分转化结果显示:三萜类成分直接加热结构未发生变化,加水加热结构存在少量转化,加酸加热成分大量转化为羟基消除产物;倍半萜类单加热和加水加热成分含量下降显着,但转化产物含量低,加酸加热后倍半萜类成分通过烷烃氧化成羟基,羟基继续消除转化为新的色谱峰。结果表明加入辅料醋是萜类成分结构转化的关键,进一步表明醋制法炮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5.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变化研究在上述狼毒和京大戟中成分醋制后的结构转化规律研究基础上,本部分进一步考察狼毒、京大戟主要的毒、效成分的结构变化与毒、效变化的相关性。论文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和肾集合管上皮细胞(mIMCD3细胞),Western bloting法测定细胞中AQPs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各成分醋制前后的药效差异。同时通过Western bloting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各成分醋制前后的毒性差异。药效研究结果表明,狼毒二萜二聚体Eupractenoid A(EA)醋制后产物对肾细胞水通道蛋白AQP1、AQP2和AQP4的作用强于未经醋制的EA,醋制产物对AQP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醋制前相同。EA转化产物Euphebcteolatin A(EHTA)对细胞AQP1、AQP2、AQP3的作用明显强于EA,对AQP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相当,因此狼毒中二萜二聚体成分醋制结构转化后药效增强;松香烷型二萜JolkinolideB(JNB)醋制产物对肾脏AQP1的影响弱于JNB,但对AQP2、AQP3和AQP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JNB,显示松香烷型二萜经醋制后药效增强或保留;降二萜内酯型成分FischeriaA(FA)醋制后对水通道蛋白调节作用虽有减弱但依然存在。上述3种主要毒、效成分醋制后促炎毒性均显着减弱,狼毒中除了玫瑰烷型二萜EHTA无促炎作用外,其他三种类型二萜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炎作用。京大戟药效部位主要含多酚类成分,醋制后结构稳定,3个成分中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在体外表现出较强的AQP2、AQP3和AQP4蛋白表达抑制作用。同时从药效部位鉴定出的有机酸Shikimic acid同样具有利尿作用,且Shikimic acid与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结构类似。京大戟毒性部位中萜类成分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的三萜及倍半萜类成分经过醋制后促炎毒性均显着减弱,未经醋制的萜类成分Fupenzic acid(FPZA)和Pernambucone(PE)具有显着的促炎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狼毒和京大戟中萜类成分经醋制法炮制后毒性减弱,但利尿药效依然存在或保留,狼毒和京大戟中萜类成分醋制后结构转化是其“解毒-存效”的机制。同时狼毒中萜类成分EHTA可作为狼毒醋制法炮制的质量控制指标。6.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为进一步验证醋制过程中毒、效成分的转化规律,论文进一步通过HPLC和Q-TOF-MS/MS法测定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所含毒、效成分的组成变化。研究不同炮制程度的狼毒中萜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HPLC分析显示,与生品比较,130℃炒制时,狼毒中的二萜二聚体醋制转化产物EHTA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含量呈明显先下降再上升趋势,炒干时含量增幅为55.36%,其他萜类成分多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含量最高时与生品相当或略有下降;160℃炒制过程中,EHTA含量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炮制到规定程度,除EHTA含量明显高于生品外,其余各萜类成分含量均低于生品。EHTA为玫瑰烷型二萜,为所测定成分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炮制品中含量最大为0.18%,与生品比较含量增幅为62.5%。狼毒中EHTA在炮制后含量显着升高,且在生品和炮制品中含量最高,可以作为狼毒毒、效相关的指标性成分。Q-TOF-MS/MS分析表明,狼毒萜类成分的多种转化产物均可在狼毒生、醋饮片中检出,其中狼毒二聚体EA的转化产物EHTA和EA-C4在醋品中相对含量均升高;松香烷型二萜 Ent-11α-hydroxyabicta-8(14),13(15)-dien-16,12-olide(HAO)的转化产物 HAO-C1 和HAO-C5在醋品狼毒中相对含量高于生狼毒;JNB醋制产物中JNB-C2的相对含量在醋品种明显升高;降二萜内酯FA醋制产物中FA-C3在醋品狼毒中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生品狼毒。Q-TOF-MS/MS分析京大戟醋制前后药效部位中8个成分(主要以多酚类成分和有机酸为主)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醋煮法炮制后药效部位中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3,3’-di-O-methylellagic acid、Ellagic acid、Gallic acid、Corilagin 的相对含量略有增加或基本保持不变,Ethyl3,4-dihydroxybenzoate、(-)-Quinicacid 和(-)-Shikimicacid 的相对含量显着增加。Q-TOF-MS/MS分析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性部位中9个成分(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京大戟经过醋制法炮制后各萜类成分含量均下降,下降比例在10-75%之间,其中倍半萜类成分下降比例最多,其次是二萜和三萜。京大戟炮制前后的饮片中三萜FPZA的转化产物,倍半萜Orobanone(OR)的转化产物OR-C2相对含量显着增加。综上所述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过程中均可通过降低萜类成分含量以及促进萜类成分结构发生转化达到降低毒性、保存药效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建立体内外药理评价模型,筛选狼毒和京大戟的毒、效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各毒、效成分,并研究主要成分在醋制过程中结构转化规律,考察成分转化与毒、效变化的相关性,阐释了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解毒-存效”机制,其“解毒-存效”的机制为:狼毒毒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均为萜类成分,京大戟的毒性成分为萜类成分,药效成分主要为多酚类成分。狼毒和京大戟中含有的多种萜类成分在醋制法炮制过程中结构均发生转化,可发生醚键水解、内酯环开环、酯化成酯、氧化成羟基、羟基脱水成双键等,醋制后毒性较大的萜类成分转化为毒性较低的成分,且仍然保留促进肾脏利尿以及祛腹水功效。狼毒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EHTA(二萜二聚体醋制可转化为EHTA),醋制后含量显着上升,且与二萜二聚体相比,毒性显着下降,且仍具有较好的药效,可作为醋狼毒的质量控制指标。醋制法炮制过程中辅料醋对萜类成分结构转化起关键作用,证明了狼毒和京大戟采用醋制法炮制的科学性。本研究结果阐释了狼毒和京大戟醋制法炮制科学内涵,为毒性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饮片炮制工艺优化、质量提升、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借鉴。

朱裕,金辰霖,台海川,刀会仙,张雪飞[3](2021)在《傣药竹叶兰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叶兰作为傣医常用傣药之一,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广泛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解毒、治疗肝肾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文章综述了竹叶兰的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竹叶兰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夏春英,谢小敏,刘江枫,郑诚乐[4](2020)在《竹叶兰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出竹叶兰各生长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建立竹叶兰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竹叶兰种子为材料,采用1/2 MS固体培养基,设计正交试验比较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的浓度配比对竹叶兰种子无菌萌发、芽增殖生根等关键环节的影响。【结果】(1)竹叶兰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 g·L-1+蔗糖30.0 g·L-1+活性炭1 g·L-1+椰子乳100 mL·L-1+NAA 1.0 mg·L-1+6-BA 2.0 mg·L-1+花宝1号0.5 g·L-1,萌发率达83.79%;(2)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IBA 1 mg·L-1+6-BA 3 mg·L-1+NAA0.5 mg·L-1+100 g·L-1土豆泥,增殖率1.36;(3)芽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IBA 0.2 mg·L-1+6-BA 2 mg·L-1+NAA (0.2~0.5) mg·L-1+100 g·L-1香蕉泥;(4)炼苗移栽的最适培养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1∶1,成活率高达98%,移栽效果良好。【结论】适宜的椰子乳有利于竹叶兰种子无菌萌发,通过正交试验所建立的竹叶兰组培快繁体系,可为竹叶兰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吴洁秋,朱根发,王凤兰,杨凤玺[5](2021)在《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解剖形态学观察,并检测主要代谢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阐述竹叶兰花器官发育特征及生理特性,为新花卉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广州地区户外栽培条件下,竹叶兰全年可开花,为总状花序,单朵次第开花,整枝花期188 d;(2)根据花器官发育特征分为5个时期:花芽分化期、萼片伸长期、合蕊柱发育期、花瓣着色期及花朵绽放期,单花发育仅需32 d;(3)进入生殖生长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平稳上升趋势;(4)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持续上升,在花芽发育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与之相反,脱落酸(ABA)含量在花芽分化期显着上升,在花芽发育后期下降;推测竹叶兰体内低水平的IAA、GA3和高水平的ABA可能对花芽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夏春英[6](2019)在《竹叶兰繁育系统与快繁技术及其多倍体诱导研究》文中提出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是兰科(Orchidaceae)竹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近年来,由于受生境破坏和人为采挖等因素影响,野生竹叶兰资源被破坏得极为严重,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现已被列入国家II级保护植物,目前,对于竹叶兰的保育相关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其花部结构和繁育系统、快繁技术、多倍体诱导试验,以期为竹叶兰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竹叶兰人工种植栽培居群的开花物候观察,竹叶兰在试验地的盛花期在810月,单花花期3.42±0.83 d。通过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竹叶兰单花开放时间内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逐渐下降;在筛选出花粉萌发最适培养液的基础上,采用低温干燥法进行竹叶兰花粉贮藏试验表明其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变长和贮藏温度升高而降低。繁育系统试验表明竹叶兰自交亲和,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9.47%和79.49%,自然条件下的结实率为18%。不同授粉方式产生的果实形态在授粉后30 d和60 d时有显着差异,种子形态则差异不显着。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生活力差异较大,TTC法与萌发法检测结果均以授粉后60 d的种子生活力最高,分别为94.20%和95.50%。2、竹叶兰种子无菌萌发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竹叶兰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 g.L-1+蔗糖30.0 g.L-1+活性炭1g.L-1+椰子乳100 mL.L-1+NAA 1.0 mg.L-1+6-BA 2.0 mg.L-1+花宝1号0.5 g.L-1,萌发率达83.79%;叶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g.L-1+蔗糖30.0 g.L-1+活性炭1 g.L-1+椰子乳50 mL.L-1+NAA(0.51.0)mg.L-1+6-BA(2.02.5)mg.L-1+花宝1号(11.5)g.L-1;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IBA 1mg.L-1+6-BA 3 mg.L-1+NAA 0.5 mg.L-1+100 g.L-1土豆泥,增殖率1.36;芽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琼脂7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IBA 0.2 mg.L-1+6-BA 2 mg.L-1+NAA(0.20.5)mg.L-1+100 g.L-1香蕉泥;炼苗移栽的最适培养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1:1,成活率高达98%,移栽效果良好。3、竹叶兰不定芽诱导研究结果表明:竹叶兰不定芽诱导外植体表面消毒处理,茎尖以2%次氯酸钠浸泡1215 min为宜,上部茎段以10%次氯酸钠浸泡1215 min为宜。竹叶兰茎尖和上部茎段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以MS+琼脂7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2 g.L-1+NAA 0.5 mg.L-1+6-BA(1.52)mg.L-1+花宝1号(11.5)g.L-1为宜,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40.00%,增殖系数最大为6.00。4、竹叶兰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浸泡法以0.10%秋水仙素浸泡12 h的诱变率最高,为23.33%(n=60);混培法以秋水仙素浓度为0.05%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变率21.67%(n=60)。不同处理的植株死亡率呈现出随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增高的变化趋势。秋水仙素对植株继代培养有毒害作用,混培法比浸泡法毒害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竹叶兰多倍体变异植株与二倍体正常植株存在较明显的形态学、细胞学及染色体差异,具体表现为:多倍体植株的茎叶变粗大,较正常植株茎粗增大了46.20%,叶型指数降低了50.12%;叶片变厚,较正常植株增厚了47.83%;叶片气孔和保卫细胞增大,气孔密度降低,保卫细胞面积比正常植株增大了59.87%,气孔密度比正常植株降低了45.99%;染色体水平上,正常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2x=40,多倍体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多。

郭阿瑾,杨凤玺,王亚琴,朱根发[7](2018)在《不同光质LED对竹叶兰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9种LED光质组合光源处理竹叶兰2个月大的幼苗,测定其形态生长、酚类物质、氧化代谢指标。结果表明:与红光,远红光相比,蓝光使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生物量积累且有利于多酚、黄酮、花色素苷等活性成分的积累,同时蓝光可促使竹叶兰体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含量增加,提高植物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而相较于单色光源,复合光呈叠加效应,其中在3B1R条件下,竹叶兰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各项指标最好,更利于提高其药用价值,为最优光质组合。

刘青青[8](2017)在《傣药竹叶兰中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从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所以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傣药复方保肝胶囊具有良好的保肝利胆效果,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在傣族地区的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其治病机制尚不明确。竹叶兰(傣药名为百样解)是保肝胶囊的三味主药之一,属于兰科(Orchidaceae)竹叶兰(Arundina)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炎利尿等功效。为明确竹叶兰的物质基础并筛选出活性成分,本课题以竹叶兰正丁醇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应用多种柱色谱、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竹叶兰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结合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属于2-苯甲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均为首次报道。(2)使用HPLC-MS/MSn技术系统研究了分离鉴定的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并根据此规律对含量少的同类化合物进行了快速鉴定,在线解析了27个成分的可能结构。(3)使用DS虚拟筛选软件对竹叶兰已知结构的化学成分与肝纤维化相关蛋白进行了虚拟筛选。结果显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类化合物与TGF-β1、TLR4、My D88有较好的结合趋势。(4)成功建立了脂多糖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产生纤维化的细胞模型,并测定了化合物1~8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4、5活性较好。同时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虚拟筛选的结果,化合物1能有效抑制TGF-β1、My D88的表达水平,与筛选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本文对竹叶兰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化合物结构确定和抗纤维化活性筛选等方面,对竹叶兰的现代化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卓书斌,冯欣欣,余金昌,袁志永,韦阳连,黄小凤,林石狮[9](2017)在《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竹叶兰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具有重要的药用、景观价值,对分布在深圳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群落进行调查,样方物种数共41种,隶属于19科37属。重要值排名前5的分别为竹叶兰(49.77)、猪笼草(25.84)、金丝草(25.78)、芒萁(17.34)和石菖蒲(14.85)。Shannon-Wiener Index(h)为1.22。竹叶兰的野外分布范围较狭窄,并呈片段化,不同群落中时常有其他兰科植物共存。建议对该类岩壁特色植物群落整体保护,形成独特的"画壁"景观。

白姗姗[10](2017)在《啤酒花废弃枝叶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是啤酒花种植的重要产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枝叶,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啤酒花废弃枝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农副产品,不仅对啤酒花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还可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论文以新疆普遍种植的香型花札一和高α-酸型花马可波罗的废弃枝叶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其主枝、侧枝和叶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优化了其中黄酮、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啤酒花枝叶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并通过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中的原花青素。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札一和马可波罗啤酒花主枝、侧枝和叶子中总黄酮、总多酚、总氮、粗脂肪、矿物元素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啤酒花枝叶中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总氮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其中总多酚和总氮的含量可高达3.31%和20.82%。对样品枝叶中27种矿物元素的分析表明,矿物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啤酒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主枝、侧枝和叶子中存在差异,整体而言,叶子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枝干(主枝和侧枝)。与常见动物饲料相比,啤酒花枝叶中含有丰富的总氮、脂肪等常规营养成分和Fe、Mn、Co、Ca、Mg等生物体必需的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开发新型植物性饲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优化了啤酒花枝叶中活性成分黄酮、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黄酮、多酚的含量分别为:2.81±0.02 mg/g、11.91±0.14 mg/g;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札一和马可波罗啤酒花废弃枝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黄酮、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经萃取后活性成分黄酮、多酚在乙酸乙酯相得到有效富集,说明啤酒花枝叶提取物主要以极性较低的黄酮苷元类物质为主。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札一和马可波罗啤酒花废弃枝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以·OH、DPPH·、β-胡萝卜素-亚油酸和磷钼酸四个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对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评价了样品的抑菌活性,并与提取物中黄酮、多酚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及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活性均高于乙醇提取物。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个别样品外,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与其黄酮、多酚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00,说明黄酮和多酚是啤酒花枝叶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通过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啤酒花枝叶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以原花青素紫外对照品、原花青素B1和原花青素B2分别为标准品计算所得的原花青素含量存在差异,说明紫外法分析原花青素含量时,样品中原花青素单体的组成成分不同,对分析结果有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提取物的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和儿茶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原花青素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已完全分离,且在乙酸乙酯相得到有效富集,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78.26215.51 mg/g、原花青素B2、90.04250.77 mg/g、58.41165.87 mg/g。

二、傣药竹叶兰的生药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傣药竹叶兰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花药发育的形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的形态特征
    2.2 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
        2.2.1 造孢细胞时期
        2.2.2 小孢子母细胞时期
        2.2.3 小孢子时期
        2.2.4 二胞花粉时期
3 结论与讨论

(2)大戟属有毒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狼毒和京大戟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节 腹水形成相关组织中水通道蛋白的分布及峻下逐水药对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课题研究思路及设计方案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假说
    第二节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狼毒和京大戟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
    第一节 狼毒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药效和毒性部位筛选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毒效变化研究
    第一节 狼毒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毒效变化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毒效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狼毒和京大戟毒效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第一节 狼毒效应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效应部位化学成分分离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结构转化规律及辅料醋对结构转化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狼毒毒效成分模拟醋制结构转化规律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结构转化规律研究
    第三节 辅料醋中醋酸对狼毒和京大戟炮制过程中成分转化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狼毒和京大戟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变化研究
    第一节 狼毒毒效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变化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药效部位成分药效研究及毒性部位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狼毒和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
    第一节 狼毒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
    第二节 京大戟醋制前后毒效部位成分组成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傣药竹叶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药学特征
2 化学成分
    2.1 茋类化合物
    2.2 酮类化合物
    2.3 酯类化合物
    2.4 苯丙素类
    2.5 糖苷类
3 药理作用
    3.1 抗肿瘤活性
    3.2 抗氧化活性
    3.3 抗菌活性
    3.4 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3.5 抗病毒活性
    3.6 抗肝纤维化活性
4 临床应用
    4.1 解毒
    4.2 治疗呼吸道疾病
    4.3 其他作用
5 结语

(5)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形态观察测定
        1.2.2 生理生化特性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叶兰营养生长特性
    2.2 竹叶兰生殖生长特性
        2.2.1 外部形态特征
        2.2.2 花器官发育
    2.3 竹叶兰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
    2.4 竹叶兰SOD、POD及CAT活性
    2.5 竹叶兰IAA、GA3和ABA含量及相互间的平衡
        2.5.1 竹叶兰IAA、GA3和ABA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6)竹叶兰繁育系统与快繁技术及其多倍体诱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兰科植物繁育系统研究概况
    1.2 兰科植物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1.2.1 外植体的选择
        1.2.2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1.2.3 外源激素与添加物的调节
    1.3 兰科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1.4 多倍体植株鉴定方法
        1.4.1 形态学鉴定法
        1.4.2 染色体计数鉴定
        1.4.3 细胞学鉴定法
        1.4.4 分子水平鉴定法
        1.4.5 生理指标鉴定法
    1.5 竹叶兰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竹叶兰花部结构与繁育系统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花期与花部形态观测
        2.1.4 花粉萌发与贮藏
        2.1.5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2.1.6 繁育系统研究
        2.1.7 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观测
        2.1.8 种子活力检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地竹叶兰开花物候和花部形态特征
        2.2.2 花粉萌发与贮藏
        2.2.3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测定结果
        2.2.4 繁育系统研究
        2.2.5 不同授粉方式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差异
        2.2.6 不同时期的种子生活力差异
    2.3 讨论与结论
        2.3.1 讨论
        2.3.2 结论
第三章 竹叶兰种子无菌萌发与植株再生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激素和添加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和添加物对原球茎膨大的影响
        3.2.3 不同激素和添加物对叶芽分化的影响
        3.2.4 不同激素和添加物对芽增殖的影响
        3.2.5 不同激素和添加物对芽生根的影响
        3.2.6 炼苗移栽
    3.3 讨论与结论
        3.3.1 讨论
        3.3.2 结论
第四章 竹叶兰不定芽诱导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消毒方式筛选
        4.2.2 培养基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2.3 培养基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4.3 讨论与结论
        4.3.1 讨论
        4.3.2 结论
第五章 竹叶兰多倍体诱导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浸泡法
        5.1.3 混培法
        5.1.4 多倍体植株的鉴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秋水仙素对原球茎初代培养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对继代培养及诱变率的影响
        5.2.3 竹叶兰多倍体初步鉴定
    5.3 讨论与结论
        5.3.1 讨论
        5.3.2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不同光质LED对竹叶兰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质对竹叶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光质对竹叶兰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2.3 光质对竹叶兰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4 LED光质对竹叶兰氧化代谢物及关键酶的影响
    2.5 DAB组织染色及抗氧化能力比较
3 讨论

(8)傣药竹叶兰中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肝损伤
        1.2.1 病毒性肝损伤
        1.2.2 药物性肝损伤
        1.2.3 酒精性肝损伤
    1.3 肝纤维化
        1.3.1 肝纤维化与肝星状细胞活化
        1.3.2 肝纤维化的相关信号通路
    1.4 傣药复方保肝胶囊的研究进展
        1.4.1 保肝胶囊的药效学研究
        1.4.2 保肝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1.4.3 保肝胶囊的物质基础研究
    1.5 傣药竹叶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1.5.1 竹叶兰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5.2 竹叶兰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6 课题应用的技术介绍
        1.6.1 多级质谱串联HPLC-MS/MSn技术
        1.6.2 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技术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实验材料
    2.2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
        2.2.1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2.2.2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2.3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探索
        2.3.1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HPLC-UV分析
        2.3.2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HPLC-QTOF/MS分析
        2.3.3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HPLC-ESI-MS/MSn分析
    2.4 基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的竹叶兰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2.4.1 配体分子数据库的建立
        2.4.2 受体靶蛋白的准备
        2.4.3 运行分子对接计算及查看结果
    2.5 竹叶兰中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筛选
        2.5.1 HSC-T6细胞培养条件
        2.5.2 脂多糖(LPS)刺激正常HSC-T6 纤维化的激活模型的建立
        2.5.3 MTS法检测
        2.5.4 ELISA法检测
        2.5.5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3.1.1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分离
        3.1.2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
    3.2 竹叶兰化学成分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
        3.2.1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HPLC-UV分析
        3.2.2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HPLC-QTOF/MS分析
        3.2.3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HPLC-ESI-MS/MSn分析
        3.2.4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小结
        3.2.5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在线结构测定
    3.3 竹叶兰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3.3.1 虚拟筛选的前期准备
        3.3.2 以转移生长因子TGF-β1为靶标
        3.3.3 以蛋白Smad2、Smad3 为靶标
        3.3.4 以Toll样受体TLR4 为靶标
        3.3.5 以骨髓样分化因子MyD88为靶标
        3.3.6 以蛋白NF-κB为靶标
    3.4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抗肝纤维化活性
        3.4.1 竹叶兰粗提物及各萃取部分对正常HSC-T6增殖的影响
        3.4.2 建立脂多糖(LPS)刺激正常HSC-T6 纤维化的激活模型
        3.4.3 竹叶兰粗提物及各萃取部分对激活的HSC-T6增殖的影响
        3.4.4 分离鉴定的8个单体化合物对激活的HSC-T6增殖的影响
        3.4.5 竹叶兰化学成分对激活的HSC-T6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个人简介

(9)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竹叶兰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10)啤酒花废弃枝叶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葎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1.1 矿物元素
        1.2 树脂类
        1.3 挥发性成分
        1.4 多酚
        1.5 其它化学成分
    2 植物中黄酮、多酚的分离纯化
        2.1 黄酮、多酚的分离方法
        2.1.1 溶剂提取法
        2.1.2 酶解法
        2.1.3 微波辅助提取法
        2.1.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2.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2.2 黄酮、多酚的纯化方法
        2.2.1 柱色谱法
        2.2.2 高速逆流色谱法
        2.2.3 膜分离
        2.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5 其它纯化技术
    3 黄酮、多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
        3.1 抗心血管疾病
        3.2 抗氧化活性
        3.3 抗癌活性
        3.4 雌性激素样作用
        3.5 抗菌活性
        3.6 抗糖尿病
        3.7 其它生物活性
    4 葎草属植物的利用现状
    5 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化学成分分析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部分
        2.1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化学成分的测定
        2.1.1 水分含量的测定
        2.1.2 灰分和水溶性灰分的测定
        2.1.3 α-酸、β-酸的测定
        2.1.4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2.1.5 总氮含量的测定
        2.1.6 水浸出物的测定
        2.1.7 总黄酮、总多酚、总糖、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2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矿物元素分析
        2.2.1 样品处理
        2.2.2 仪器测定条件
        2.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啤酒花废弃枝叶化学成分含量
        3.2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矿物元素分析
        3.3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3.3.1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矿物元素的差异分析
        3.3.2 微量营养元素的分析
        3.3.3 矿物营养元素与常规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第三章 啤酒花废弃枝叶黄酮、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部分
        2.1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黄酮、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2.1.1 单因素实验
        2.1.2 正交实验
        2.1.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1.4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2 啤酒花枝叶不同极性部位的分离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啤酒花废弃枝叶中黄酮、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3.1.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1.2 正交试验优化啤酒花废弃枝叶中黄酮、多酚的提取工艺
        3.2 啤酒花废弃枝叶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黄酮、多酚含量
    4 结论
第四章 啤酒花废弃枝叶多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处理
        2.2 抗氧化活性评价
        2.2.1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评价
        2.2.2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评价
        2.2.3 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总抗氧化活性评价
        2.2.4 磷钼酸法抗氧化活性评价
        2.3 抑菌活性评价
        2.4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抗氧化活性评价
        3.1.1 啤酒花枝叶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比较
        3.1.2 啤酒花枝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比较
        3.1.3 啤酒花枝叶提取物在 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体系中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3.1.4 啤酒花枝叶提取物在磷钼酸体系中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3.2 啤酒花废弃枝叶不同极性部位多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3.3 抑菌活性实验
        3.3.1 啤酒花废弃枝叶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
        3.3.2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3.3.3 啤酒花废弃枝叶不同极性部位多酚、黄酮含量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第五章 啤酒花废弃枝叶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测定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部分
        2.1 啤酒花枝叶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定性鉴定
        2.2 样品液制备
        2.3 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花枝叶提取物的原花青素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花枝叶提取物的原花青素
        2.4.1 待测样品处理
        2.4.2 色谱条件
        2.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2.4.4 色谱分析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啤酒花枝叶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定性鉴定结果
        3.2 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花枝叶提取物的原花青素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花枝叶提取物的原花青素
        3.3.1 标准品的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3.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花枝叶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原花青素
    4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傣药竹叶兰的生药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花药发育的形态观察[J]. 陈育青,黄泽豪,李秋静,田惠桥,林美珍. 电子显微学报, 2021(04)
  • [2]大戟属有毒中药狼毒和京大戟醋制解毒存效机制研究[D]. 张元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傣药竹叶兰研究进展[J]. 朱裕,金辰霖,台海川,刀会仙,张雪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06)
  • [4]竹叶兰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研究[J]. 夏春英,谢小敏,刘江枫,郑诚乐. 福建农业学报, 2020(11)
  • [5]竹叶兰花器官发育过程及生理特性研究[J]. 吴洁秋,朱根发,王凤兰,杨凤玺.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1)
  • [6]竹叶兰繁育系统与快繁技术及其多倍体诱导研究[D]. 夏春英.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7]不同光质LED对竹叶兰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 郭阿瑾,杨凤玺,王亚琴,朱根发.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7)
  • [8]傣药竹叶兰中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研究[D]. 刘青青.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9]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竹叶兰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J]. 卓书斌,冯欣欣,余金昌,袁志永,韦阳连,黄小凤,林石狮. 现代园艺, 2017(11)
  • [10]啤酒花废弃枝叶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D]. 白姗姗. 新疆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傣药竹叶兰药典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