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微栓塞化疗效果观察

结肠微栓塞化疗效果观察

一、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西[1](2020)在《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生存预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评估和对比使用MESIAH及mHAP-Ⅱ评分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准确性一、研究目的评价和比较MESIAH和mHAP-Ⅱ评分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初次接受钇-90放射栓塞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准确性。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佛罗里达州梅奥诊所(Mayo Clinic Florida)接受放射栓塞治疗的HCC患者。HCC的诊断基于组织病理学结果或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提出的影像诊断标准。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实验室指标、肿瘤特征、治疗信息、以及随访数据。使用收集的患者信息建立数据库。患者纳入标准为HCC为患者唯一患有的恶性肿瘤。使用基线数据计算MESIAH(Model to Estimate Survival in Ambulato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和 mHAP-Ⅱ(Hepatoma arterial-embolization prognostic-II)评分。使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评价两种评分对患者进行生存分层的能力。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两种评分与HCC患者初次TARE治疗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依据术后6及12个月的评分预测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行校准分析,绘制校准曲线。按照各种可能影响生存的临床参数对患者分组,并并对各个亚组进行校准分析。三、结果在四年期间共有180名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了放射栓塞治疗,男性139例(77%),女性44例(23%),平均年龄67.5±8.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3.08±8.22个月,有43例患者(24%)在研究期间死亡。MESIAH和mHAP-Ⅱ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6±1.3和1.5±1。根据MESIAH评分的四分位数和mHAP-Ⅱ评分分期将患者分为四组。总体生存曲线显示两个评分都能够较好的分层患者(P<0.001)。单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MESIAH(风险比 2.315;95%置信区间 1.847-2.900)和 mHAP-Ⅱ(风险比 2.367;95%置信区间1.709-3.277)评分均与TARE术后总生存期相关(P<0.0001)。MESIAH和mHAP-Ⅱ评分的C指数分别为0.81和0.74。患者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2.1%,MESIAH评分平均预测生存率分别为70±2%和60±32%,校准图中大多点落在参考线的左上方表明MESIAH评分普遍低估患者的生存率。在各亚组中,血管浸润和免疫治疗的患者中低估现象更为明显。四、结论MESIAH和mHAP-Ⅱ评分在预测HCC患者初次放射栓塞治疗后的总体生存期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相比下,MESIAH评分预后表现更佳。MESIAH评分倾向于低估所有患者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并且在血管侵犯和免疫治疗的患者亚组中更为明显。第二部分联合使用钇-90放射栓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研究一、研究目的探索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钇-90放射栓塞治疗HCC的有效性。二、研究方法使用此前建立的放射栓塞治疗HCC患者数据库筛选所有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 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为C期的患者。提取这些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肝功能、实验室指标、肿瘤特征、术后肿瘤应答情况、以及初次放射栓塞术后接受全身治疗的种类(免疫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全身化疗)和时间。将BCLC-C期患者中依据放射栓塞后是否接受免疫治疗和有无肿瘤血管浸润/肝外转移分组。分析比较组间的总体生存期、肿瘤进展期,以及术后3个月肿瘤应答情况。肿瘤应答的评价依据mRECIST 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三、结果共有79名BCLC-C期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男性59例(74.7%),女性20例(25.3%),平均年龄67.5±9.5岁。其中共有38名患者在TARE术后接受了全身治疗,包括25例免疫治疗,33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名例全身化疗,这些患者中有21名患者接受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免疫治疗两种治疗。术后接受了免疫治疗的25名患者与未接受任何全身性治疗的41名患者比较时,总体生存期和肿瘤进展时间在组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40名患者有肿瘤血管浸润和/或肝外转移,其中分别有23名和17名患者在术后接受了免疫治疗以及未接受任何全身性治疗,两组的总体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1),肿瘤进展时间、总体和靶肿瘤的客观应答率及疾病控制率在组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四、结论在血管侵犯和/或肝外转移的晚期HCC患者中经过联合治疗的患者比单独使用放射栓塞治疗的患者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期。第三部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和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术后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一、研究目的分析和比较术前 NLR(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术后 NLR 和 Δ NLR(NLR变化)与HCC患者初次钇-90放射栓塞术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数据库患者信息,剔除缺失术前(一周内)或术后(一个月)全血细胞计数的患者,其余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从数据库中提取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实验室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特征、以及放射栓塞治疗参数。使用使用单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NLR相关参数在所有患者及不同BCLC分期人群中与放射栓塞术后总体生存提的相关性。将存在相关关系的指标纳入多变量分析,以确定独立预测指标。三、结果共162名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男性124例(76.5%),女性38例(23.5%),平均年龄67.5±8.3岁。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1.5±7.9个月;38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死亡。1年和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和54.9%。中位OS为27.9个月。术后中性粒细胞(HR,1.237;95%CI,1.017-1.505;P=0.033)、术后 NLR(HR,1.063;95%CI,1.010-1.119,P=0.019)和ΔNLR(HR,1.610;95%CI,1.105-2.348;P=0.013)与 BCLC C 期患者(n=74)的术后总体生存期显着相关。其中只有ΔNLR是独立预测指标(P<0.05)。治疗的肝组织体积、治疗剂量、治疗活性与ΔNLR显着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65、-0.187、和-0.177。四、结论结果表明只有ΔNLR为BCLC-C期患者放射栓塞治疗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指标,临床参数中患者治疗的肝脏体积与ΔNLR相关性最强。

师瑞瑞[2](2020)在《健脾化痰散结方配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散结方配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化痰散结方对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作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大肠癌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28例(SOX方案联合健脾化痰散结方治疗),对照组25例(仅SOX方案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在实体瘤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常见毒副反应、周围神经毒性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评价健脾化痰散结方在晚期大肠癌中的作用。结果: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6周后,治疗组CR 0例,PR 11例,SD 15例,PD 2例:对照组CR 0例,PR9例,SD 14例,PD 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有效率分别为39.29%、36%,χ2=0.061,P=0.805;疾病控制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2.86%、92%,χ2=0.00,P=1.00,两组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进行分析,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评价: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EA无明显差异(Z=-0.588,P=0.557>0.05)、CA199 无明显差异(Z=-0.820,P=0.412>0.05);治疗组在治疗后 CEA、CA199均较治疗前下降,经检验,治疗前后C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52,P=0.000<0.05)、CA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60,P=0.001<0.05);对照组在治疗后CEA、CA199均较治疗前下降,经检验,治疗前后C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23,P=0.009<0.05)、CA19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38,P=0.000<0.05)。免疫功能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8+、CD4+/CD8+均具有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25、0.001、0.000、0.000,均<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均升高,CD8+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8+、CD4+/CD8+较前略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1、0.270、0.060、0.893,均>0.05)。常见毒副反应评价:治疗组患者在骨髓抑制(白细胞、血红蛋白)、恶心呕吐、腹泻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余毒副反应两组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周围神经毒性评价: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神经毒性,结果表明治疗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为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KPS评分经检验,Z=-2.116,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改善12例,稳定14例,恶化2例,稳定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改善4例,稳定12例,恶化9例,稳定率64.00%,经卡方检验,χ2=6.687,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散结方联合SOX化疗方案应用于晚期大肠癌,可以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降低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陈少骥,赵宏,张志德,倪才方,高敏,钱海鑫[3](2002)在《碳微粒灌注肠系膜下动脉对结肠栓塞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医用活性碳微粒灌注肠系膜下动脉的作用效果 ,探讨行结肠癌微栓塞化疗的可能性。方法 :成年杂种犬 19只 ,分为 :①对照组 (A组 ,n =7) ,栓子为直径 (Ф) 30~ 6 0 μm的医用活性碳 (CH4 4)微粒。②单纯微栓塞组(B组 ,n =6 ) ,栓子为Ф10~ 2 0 μm的CH4 4微粒。③微栓塞化疗组 (C组 ,n =6 ) ,栓子为Ф10~ 2 0 μm的CH4 4微粒加化疗药物 (FEM)。行犬肠系膜下动脉插管 ,推注不同栓子 ,观察左半结肠和血管造影状况以及术后反应。于不同时间取组织标本 ,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推注栓子后 ,A组乙状结肠立即痉挛、苍白 ,约 30min后肠管松弛 ,刺激无反应。DSA显示动脉影僵硬迂曲、分支短少 ,肠系膜下静脉显影长达 30min以上。组织切片见栓塞段结肠壁全层彻底坏死。B、C组乙状结肠亦立即痉挛、苍白 ,但 3~ 5min后缓解 ,肠蠕动恢复。DSA显示血管痉挛较A组轻 ,但较推单纯造影剂重 ,血管显影时间分别为 930s± 192s,6 .2 5s± 1.5 2s ,(P <0 .0 1)。肠系膜下静脉显影达10min左右。犬术后一般反应及组织切片中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细胞变性、微小灶状坏死 ,C组均较B组强。 2周后恢复正常。淋巴结、肝、肺、肾等组织中见碳栓存在。结论 :结肠可耐受一定程度的微栓塞化疗。该方法有望成为提高结肠癌?

陈少骥,赵宏,倪才方,张志德,高敏,钱海鑫[4](2001)在《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为探索结肠癌微栓塞化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12只 ,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及门静脉插管。在DSA下观察单纯造影剂及混有直径 10~ 2 0 μmCH4 4微粒的造影剂显影情况。测定门静脉中 5 Fu浓度 ,描记衰减曲线。计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和微栓塞化疗后 5 Fu的半衰期 ,作t检验。微栓塞化疗后 5min、3h取栓塞段结肠作光镜及电镜检查。 2周后处死动物 ,作病理检查。结果 推注单纯造影剂 ,血管显影时间 (6 .2 5± 1.5 2 )s,走向舒展自然、分支粗而长。推注加有CH4 4微粒的同等剂量造影剂 ,血管立即痉挛迂曲 ,成蛇行状 ,分支细而少 ,显影时间 (930± 192 )s ,与前者显影时间差异显着。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时门静脉中 5 Fu初始浓度高 ,衰减速度快 ,平均半衰期 (t1/ 2 ) =(12 .36±5 .2 5 )min。微栓塞化疗时初始浓度相对较低 ,其后上升 ,再缓慢下降 ,衰减速度慢 ,平均半衰期t1/ 2 =(4 7.33± 14.0 2 )min ,与前者有显着差异 (P <0 .0 1)。微栓塞化疗后结肠黏膜肿胀、细胞变性、偶见出血及坏死灶 ,黏膜及黏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渗出。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时反应较轻。 2周后黏膜形态正常 ,偶见部分黏膜上皮增生 ,黏膜下层见局灶性瘢痕组织。结论 经肠系膜下动脉灌注适当的化学微栓子 ,将直接和间接地提?

陈少骥,张志德,赵宏,高敏,郭钟行[5](2001)在《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成年杂种犬 16只分为 :( 1)对照组 (犬 6只 ) ,又分为直径(Φ) 3 0~ 60 μm医用活性炭微粒 (CH4 4)组 (A组 )及Φ10~ 2 0 μm碘化油乳剂组 (B组 ) ,各 3只。 ( 2 )实验组 (犬 10只 ) ,分为单纯微栓塞组 (C组 )和微栓塞化疗组 (D组 ) (栓子均为CH4 4,Φ10~ 2 0 μm ,化疗药物为FAM) ,各 5只。经腹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 ,推注不同栓子 ,观察犬术后反应 ,于不同时间取结肠壁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并作尸体解剖。结果 :对照组栓塞段结肠完全坏死。实验组仅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出现一过性变性 ,偶有微小灶状坏死。微栓塞化疗组反应强于单纯微栓塞组。损伤 2周后完全修复。肝、肺、肾、淋巴结等组织中有微栓子存在。结论 :正常犬结肠可耐受特定栓子的一过性微栓塞化疗

陈少骥[6](2001)在《肠系膜下动脉微栓塞化疗及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转导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1)通过导向治疗的方法,探索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以及微栓塞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药代动力学变化。为提高结肠癌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开拓结肠癌微栓塞化疗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环孢菌素A在体外、体内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效果观察,为临床上提高结肠癌化疗效果,改进化疗药物配伍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学微栓子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实验 材料和方法 将成年杂种犬20只分为:1.对照组(犬10只),其中又分为A.微粒组(5只)。B.碘化油乳剂组(5只)。2.实验组(犬10只),分为C.单纯微栓塞组和D.微栓塞化疗组。栓子为CH44,Φ10~20μm,化疗药物为FAM,犬各5只。经腹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推注不同栓子,观察犬术后反应。于不同时间取栓塞及非栓塞段结肠壁,肝、淋巴结等作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并作尸体解剖。 结 果 对照组栓塞段结肠完全坏死,所有犬均于12~72小时内死亡,实验组仅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出现一过性变性,偶有微小灶状坏死,肠壁见炎症细胞渗出,粘膜下层多见。微栓塞化疗组反应强于单纯微栓塞组。结肠无不可逆坏死及穿孔。损伤2周后完全修复,肝、肺、肾、淋巴结等组织中有微栓子存在。 结 论 犬正常结肠可耐受φ10~20μm CH44微粒的微栓塞化疗。不会造成正常结肠不可逆坏死及穿孔。 第二部分、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学医用活性炭微粒的实验观察 材料和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6只,麻醉后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及经腹门静脉插管。在DSA下观察单纯造影剂及混有Φ10~20μm 肠系膜下动脉微栓纂化疗及结肠掠多药耐药基出转导的实验研究 摘要 CHM微粒的造影剂显影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门静脉血中 5- Fll浓度,作散点图。计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和微栓塞化疗后5工ll 的半衰期,进行 t检验,(由 Microsoft Excel 97)e算。5Fu用量 为 20mg/kg,CH。悬液用量0.3m呐,造影剂用量为 0.srul/kg,高压 注射泵推注5Fu速度为0.Zml/秒,推注造影剂速度为Zml/秒。微栓 塞化疗后3小时取栓塞段结肠作光镜及电镜检查,两周后处死动 物,作尸体解剖。 结 果推注单纯造影剂后血管显影时间6.25士1.50秒,显影血 管走向舒展自然、平滑。推注加有CH44微粒的同等剂量造影剂后血 管立即痉挛迂曲,成蛇行状,血管分支细少。血管显影时间15.5土 3.2分钟,与单纯造影剂血管显影时间差异显着/门静脉中5Fu在 单纯动脉灌注时初始浓度高,衰减速度快,平均半衰期t厂12.36士 5.25分钟,在微栓塞化疗时初始浓度相对较低,其后上升,再缓慢 下降。衰减速度慢,平均半衰期t;。=47.33土14.02,与单纯灌注化疗/ 时有显着差异o功刀1)。微栓塞化疗段结肠在3小时形态学改 变:粘膜肿胀、细胞变性,偶见出血及坏死灶,粘膜及粘膜下层有 炎症细胞渗出。两周后见粘膜形态正常,偶见部分粘膜出现增生及 灶壮纤维瘤痕增生。 结 论肠系膜下动脉灌注。10~20 P m化学医用活性炭微粒 后,可提高灌注结肠及门静脉中化疗药物的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 间,并可产生缺血再灌注效应,从而可直接和间接地提高结肠癌化 疗效果。 第三部分、EGFP基因在结肠癌L。V。细胞中的导入和表达 材料和方法构建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单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 体G;FP,用脂质体转染结合交互感染的方法获得高浓度的双嗜型 EGFP病毒,并转导入结肠癌L。Vo细胞,EGFP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0CR)和流式细胞仪吓CM)分析。 结 果将GJP载体转染的GP+E—86和GP仲 细胞共 培养2周后,取单嗜型EGFP病毒感染双嗜型包装细胞获得病毒生 5 肠系眼下动脉微栓形化疗及织肠依多药耐药某卜l转导的实验研究 摘要 产细胞AinlZ们;FP,所有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EGFP,其滴度为 l、IX10’感染性颗粒/ml.双嗜型EGFP转导的LoVo细胞可稳定而长久 地发出明亮绿色荧光信号,PCR分析显示L。VO/GFP细胞内有EGFP 原病毒。 结 论可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结肠 癌L。Vo细胞系。从而为观察结肠癌生长、浸润、转移提供新型实 验模型 第四部分、环抱菌素A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体外观察 材料和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系L。VO为研究模型,用RT-PCR 和 FC

徐加鹤[7](2008)在《07-08年肛肠外科进展一角》文中提出一、肛裂出于对手术切开内括约肌可能引起失禁的担忧,局部使用药物以替代手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热情一直不断,一篇来自加拿大的研究(DCR2007,50(4):442-448)评价两个大病例组的随机对比试验比较了内括约肌侧切和局部使用硝酸甘油治疗慢性肛裂的长期结果。1997年2月-October 1998年10月,自然积累的82个慢性肛裂病人随机参加0.25%硝酸甘油软膏tid局部应用或内括约肌侧切。2004年,实施电话调查。51/82个病人(62%)完成了调查。平均随访时间79(±1)月。比起硝酸甘油治疗组来内括约肌侧切病人似乎在过去的几年里没有经受肛裂的症状(0比41%;P=0.0004),也不需要再

二、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生存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评估和对比MESIAH及mHAP-Ⅱ评分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治疗后总体生存期的准确性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联合使用钇-90放射栓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和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术后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栓塞治疗在原发及继发性肝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健脾化痰散结方配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1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1.1.1 病名源流
        1.1.2 病因病机
        1.1.3 治则治法
        1.1.4 中医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
        1.2.2 病因及危险因素
        1.2.3 病理
        1.2.4 诊断与分期
        1.2.5 治疗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病例选择
        2.1.4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案
        2.2.2 观察指标
        2.2.3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估
        2.3.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2.3.3 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2.3.4 免疫功能评价
        2.3.5 常见毒副反应评价
        2.3.6 周围神经毒性比较
        2.3.7 生活质量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立项依据
    3.2 健脾化痰散结方药物分析
    3.3 健脾化痰散结方的临床疗效评价
    3.4 课题疗效评价及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微栓子的制备
    1.2 动物分组
    1.3 手术方法
    1.4 取材及观察
2 结 果
    2.1 推注试剂后结肠反应
    2.2 试验组术后情况
        2.2.1 动物活动、进食、排便情况
        2.2.2 腹腔淋巴结染色
        2.2.3 光镜检查
        2.2.4 透射电镜检查
        2.2.5 动物死亡情况
    2.3 对照组术后情况
    2.4 肝、肺、肾、心、脑组织切片观察
3 讨 论

(6)肠系膜下动脉微栓塞化疗及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转导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前 言
第一部分 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学微栓子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实验
第二部分 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学医用活性炭微粒的实验观察
第三部分 EGFP基因在结肠癌LoVo细胞中的导入和表达
第四部分 环孢菌素A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的体外观察
第五部分 环孢菌素A逆转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的的体内观察
结 论
文献综述 结肠缺血再灌注的研究现状
缩写词表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四、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生存预后研究[D]. 李西.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2]健脾化痰散结方配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D]. 师瑞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碳微粒灌注肠系膜下动脉对结肠栓塞作用的实验研究[J]. 陈少骥,赵宏,张志德,倪才方,高敏,钱海鑫.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01)
  • [4]结肠微栓塞化疗的效果观察[J]. 陈少骥,赵宏,倪才方,张志德,高敏,钱海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1(06)
  • [5]结肠癌行微栓塞化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 陈少骥,张志德,赵宏,高敏,郭钟行. 中国临床医学, 2001(03)
  • [6]肠系膜下动脉微栓塞化疗及结肠癌多药耐药基因转导的实验研究[D]. 陈少骥. 苏州大学, 2001(01)
  • [7]07-08年肛肠外科进展一角[A]. 徐加鹤. 2008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培训班资料汇编, 2008

标签:;  ;  ;  ;  ;  

结肠微栓塞化疗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