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赖文静[1](2021)在《学习型组织视域下西部高校软环境建设研究 ——以W大学为例》文中指出

姚立慧[2](2020)在《中职学校创建学习型班级研究 ——以昆明市H中职学校班级建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工业、科技的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且速度不断加快,各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转向技术、技能与创新的需求,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范畴越来越显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教学与育人理念、培养什么人才、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是不能够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文件的相关精神要求,对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学习型人才来满足社会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在昆明市H中职学校有着长达九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通过经验总结发现该校在学生学习状态、班级管理和学校机制等方面存有诸多问题。在工作单位组织的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和云南师范大学就读学习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定启发。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学习组织,可以在班级建设时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进去,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依据。因此,提出建设学习型班级是有效培育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个体自身发展的科学途径。职业教育是为社会高效培养能够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有自我要求的人才。在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学习型班级建设相关研究是比较少的,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研究更为稀缺。学习型班级为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终生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良性学习的环境,不仅有助于丰富中职班级建设和管理理论,而且助于学校对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班主任团队建设的科学化发展具有实践意义。因此,研究中职学校学习型班级如何建设这一课题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学习型班级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出中职学校学习型班级的内涵和特征。以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昆明市H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实际情况,从班主任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问题。随后又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有针对性的对昆明市H中职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有效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昆明市H中职学校对学习型班主任团队建设的不重视,加上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聘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了该校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在学生身上表现出参加活动积极性低、学习纪律性弱、集体荣誉感不强、互助协作精神缺失,比起集体学习更偏向于个人学习,从而导致班级建设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难以开展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所以,笔者在做本次研究课题时,从教育部门和责任人的角度提出班主任和学校双方的改善措施。从学习平台搭建、考评聘制度完善等方面建设学习型班主任团队。从班级管理角度提出在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角色转换、班级文化建设、心理健康跟踪、共同合作式学习氛围营造等方面建设学习型班级。笔者认为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管理层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从学习型班主任团队和学习型班干部团队建设改变班级管理主体、学生自信树立、共同愿景确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根据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和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型班级中快乐学习、快乐度过青春期,最终实现“学习”融入生命。

肖虹[3](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研究 ——以xx卫生学校为例》文中指出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劳动者的重任。而在现实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XX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调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现状,梳理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成因分析,寻找阻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症结所在,探究有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XX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机制;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高;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班级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不适应;班级学习管理不到位;班级文化管理不扎实。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从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学校管理层办学理念相对落后,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班主任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在工作中缺少研究意识,忽略学校内部教育合力;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主体地位意识薄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主体意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尚需提高,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了提出相应策略:一是构建学校班级管理的立体网络;二是提高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三是发挥任课教师的优势作用;四是实行班级目标管理;五是试行班干部轮岗制;六是创建学习型班级;七是创建职业文化氛围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谢姗[4](2020)在《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组织变革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专门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与一般社会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组织内部呈现出明显的松散性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耗散性组织特征。因此,在学校中单纯依靠强调线性化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会给学校组织变革带来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组织变革策略容易偏离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学校组织变革内容对利益相关者的实际价值诉求关注不够;不同组织变革阶段之间缺乏连续性;难以发挥有限教育资源在学校组织变革开展过程中的最大效用;学校组织成员缺乏参与变革的内生动力,积极性不够。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这就使得学校组织管理存在明显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征。基于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而创生的混沌理论,是用于解释社会中的不确定、非规则类现象的理论工具。混沌理论的分析范式与学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相契合。运用混沌理论分析学校组织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为进一步优化学校组织变革的路径与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对混沌理论进行了扩展性分析。运用混沌理论的视角对于当前学校组织变革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发现,学校组织习惯以线性化的思维模式确定变革的方向,以再制化的盲目模仿确定变革的具体推行措施,以层级化的学校组织运作方式支撑学校组织变革的实施,以单向封闭的学校组织变革反馈与问责机制进行组织变革评价,以单一片面的人性观理解学校成员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等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所在。运用混沌理论的新视野优化学校组织变革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校应始终保持对学校组织变革初始条件变化的敏感依赖,灵活确定学校组织变革目标;着力突出学校组织分散结构特征,探索创建学校组织变革原型;适当引入模糊式管理思维,变革传统学校组织管理模式;合理运用吸引子作用机制,构建多主体学校组织变革问责机制,开放式学校组织变革反馈体系;树立学校组织成员人性整体假设观念,全方位激发学校组织变革的多元动力。

黄德丽[5](2019)在《城郊薄弱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实证研究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郊薄弱学校,当务之急是提高其教育质量以促进教育公平。班级组织作为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向班级管理要质量,实现管理育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条件及动力机制,以实现组织系统自身的有序演化及组织中个体的发展,实现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的双赢。所以,以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郊薄弱初中的班级自主管理,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以贵州省L县M中学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与性观察法,对其班级自主管理现状从多个维度展开研究,发现该校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班级自主管理实现程度不高、班级自组织能力不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不相当等问题。研究发现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滞后,导致班级管理方式不利于班级自主管理的实现,同时缺乏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环境和动力。本研究认为要实现真正的班级自主管理,需要从更新班级管理理念、改进班级管理方式、营造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环境、激发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动力四个方面入手。基于这些对策,本研究在M中学七年级(5)班开展实证研究,实践证明,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够提高班级自组织能力,培育学生自主性,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郎宇迪[6](2019)在《教师学习型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Z小学青协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大批青年教师进入了Z小学。他们是Z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更是Z小学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如何准确把握青年教师的特征,建设相应的学习型组织,并根据现有的学习型组织——青协会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引导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青协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调查数据发现目前Z小学青协会存在问题,依据理论基础得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给予青协会管理工作一些改进建议。帮助青协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通过青协会这一平台增强青年教师学习力,提升青年教师自主管理能力。为青年教师将来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地克服和规避自身个性发展中的弊端提供指导。将青年教师为实现自身价值所设定的目标与未来学校的发展规划相结合,最终促进青年教师自我潜能的开发,挖掘青年教师自身管理能力,发挥青年教师个性特征,提高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水平。提升青年教师对学习型组织文化的认识,工作满意度,达到推动青年教师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这一部分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是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本章对青协会、学习型组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接着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学习型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了解这些研究的发展方向及演变进程。最后阐述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二章是研究设计与方法。包含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其中研究方法是本章的重点,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第三章是研究结果。从青年教师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这三个分问卷的不同维度所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为问题的成因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是青协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两个部分。第五章是结论与对策。先总体概括青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从三个分问卷出发进行总结,最后提出改进策略。

张金华,胡芳,李博[7](2018)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学校教学管理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受到师生、家长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应该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全面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学校管理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曹家贫[8](2018)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A中学员工激励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提供中小学毕业文凭的国际教育受到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国际学校大致可以分为外资、民办和公办学校的国际部三种类型。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开展对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以及教师、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公办国际班面临着民办化改革的问题,迫切需要更多地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并应用科学理论指导自身改革,实现组织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更大的社会价值。A中学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开办国际部的公办高中,也是近来启动民办化进程的学校之一。本研究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A中学的个体激励方案。首先运用PEST工具并通过与MG、PH学校对比概括分析了A中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总结A中学的内部环境,并结合自身工作感受,指出A中学员工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组织愿景、管理架构、员工需求识别和外部环境应对等方面。通过深入学习学习型组织理念与教育管理学理论,本研究提出了解决个体激励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的方案:愿景方面,文字描述上突出教师角色的作用,组织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增强对愿景的感知;利用相关量表和问卷考察A中学的文化和氛围,发掘出潜在问题,指出其信任文化的不足;组织结构上,强化教学的核心地位,使教师免受过多行政指令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制定服务部门统一的领导和流程;需求考察上,注重教职员工需求的归类,分别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并采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工作评价体系;外部环境的应对中,注重与主管部门和其他学校的沟通进而保持一定的共性,运用组织内与组织间的策略利用和影响环境。最后,研究提出了个体激励的时间计划、实施计划中的难点与重点、风险控制以及后续的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本文立足于A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个体激励措施,旨在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激发教职员工的效能并提升A中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中学的个体激励对其他由公办转民办的国际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波[9](2017)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下的农村地区学校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实现学校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以农村地区学校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学习型组织在改善农村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效作用,推动农村地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姚宇华[10](2017)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组织自中世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模式。随着大学组织不断发展,大学组织逐步由一个封闭性系统成为一个开放性系统。大学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知识性或学术性是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需遵循外部逻辑和内部逻辑,其中外部逻辑须通过内部逻辑发挥作用。外部逻辑主要与外部社会环境变迁相关,内部逻辑则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相关。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业社会变迁,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型,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Ⅱ逐步兴起和发展。作为对理论与实践的回应,论文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进行研究。论文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遵循提出问题、构建分析框架、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和结论的研究思路。运用文献研究法、理想类型法、历史研究法、组织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与全面的研究。大学组织作为一个开放性系统,需要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动力或原因进行分析。依据知识生产模式理论、知识社会学理论和系统与权变组织理论,论文构建了“知识生产模式—大学组织模式”协同演化的分析框架。就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动力而言,外部社会环境是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外部驱动力,知识生产模式是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内部驱动力。外部环境作为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外部驱动力,须通过知识生产模式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产生影响。因此,大学组织模式变革是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内在要求。就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模式二者的协同演化方式而言,主要存在自组织的协同演化和他组织的协同演化两种方式。论文以此为分析框架,对国外大学组织模式的历史变迁、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变革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以历史研究法、理想类型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西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历程进行了考察。从西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看,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相继产生和形成了教学型大学组织模式(T-u型)、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R-U型)和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E-U型)三种经典的大学组织模式。从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原因或动力看,外部动力表现为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价值社会等三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变迁;内部动力表现为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相继产生和发展了知识生产模式0、知识生产模式Ⅰ和知识生产模式Ⅱ等三种知识生产形式。总的来说,在西方社会情境下,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模式二者变革是一种自组织的协同演化方式。论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组织模式变革进行了个案分析。研究表明:MIT自创建以来,在组织模式上先后产生和发展了工程技术学院组织模式、理工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和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等三种组织模式。通过对其变革动力进行的分析表明:外部社会环境变迁是MIT组织模式变革的外部驱动力,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MIT组织模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总的来说,在美国社会情境下,知识生产模式和MIT组织模式二者变革呈现一种自组织的协同演化方式。通过对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历程、特征与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历史变迁而言,自清末近代大学产生以来,相继经历了近代大学组织模式、现代大学组织模式和当代大学组织模式等发展阶段。就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征而言,主要表现为断裂性和稳定性、移植性和模仿性以及强制性和激进式并重的变革方式等。通过国际和历史比较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组织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组织行动者地位不平等、组织目标外部逻辑彰显、组织技术适切性较为缺乏、组织结构科层化以及组织权力分配不均衡等。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殊性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和知识生产两个层面。在社会层面,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无序与有序相互交织的社会发展路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以及程度和层次较低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在知识生产层面,在独特社会形态影响下,我国形成了一种政治权力规划的知识生产模式,具有理性主义知识观缺失、知识生产体制化滞后及知识型结构模式失衡等特征。总的来说,在我国独特的社会情境下,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模式二者变革呈现一种他组织的协同演化方式。基于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现状和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综合借鉴西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经验,对于我国大学组织模式未来的变革,论文从策略和模式设计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就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策略而言,应从社会、知识生产模式和大学组织等层面采取相应策略。同时,在当今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I向模式II转型的背景下,论文从组织行动者、组织目标、组织技术、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等要素对未来我国大学组织模式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组织行动者来看,应处理好大学外部行动者和内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应从“政事一体化”走向“政事分开”,改进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水平;制定和落实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和保障教师地位及提升学生地位等。从组织目标来看,应加强各种目标之间的融合性、平衡目标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以及提升目标的多样性和个性等。对组织技术而言,应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革新教学方法以及优化管理技术等。在组织结构上,应分别对行政组织结构和学术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行政组织结构来说,应建立一种“学校—学院—系”三级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是对学校层次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建立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大学治理委员会作为大学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对于学术组织结构而言,应在对政府层面的学科分类目录进行相应调整的前提下,借鉴西方一流大学学院设置经验,重视学科属性差异性。在学院设置上,建构一种由基础性学科和实用性学科学院组成的学院结构。同时应加大跨学科组织的建设和整合力度。就组织权力而言,应坚持以“善治”为指导的权力分配目标、自治和共治统一的权力分配原则和集权与分权统一的权力分配方式以及建构一种“纵向分权”的权力分配模式。论文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关注了大学组织的“外适应”和“内适应”问题。在大学组织的分析视角上,实现了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整合。因此对于大学组织模式变革来说,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中职学校创建学习型班级研究 ——以昆明市H中职学校班级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于笔者在昆明市H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实践困惑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对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提出新要求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启发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学习型班级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经验总结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职学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内涵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
    第二节 学习型班级
    第三节 学习型班级的特征
        一、自我超越的意识
        二、个人与集体愿景
        三、民主和谐的自主管理方式
        四、团队互动式的学习
        五、系统的思考模式
第三章 昆明H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方法
    第二节 调查对象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二、班主任问卷数据分析
    第四节 昆明市H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学习型班主任团队
        二、班主任考评聘机制不完善
        三、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模式陈旧
第四章 昆明H中职学校创建学习型班级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昆明H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班主任团队
        一、优化班主任队伍组成结构,形成团队协作管理
        二、搭建多渠道学习平台,促进班主任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完善班主任聘评制度,建立班级管理共同愿景
    第三节 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一、转变班级管理主体,强调班级管理的主体
        二、建立学习型班级班干部团队,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第四节 发挥班主任引导作用,确立学习型班级共同愿景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个人目标
        二、确立学习型班级共同愿景,使个人与共同愿景相融合
    第五节 创建学习型班级文化,培养团体互助学习模式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研究 ——以xx卫生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二、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特点
        三、个人原因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学校简介
        二、研究对象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班级管理
        三、班级管理的内涵
    第五节 理论依据
        一、目标管理理论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六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第七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XX卫生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呈现
        一、班级管理的主体情况
        二、班级目标管理
        三、班级组织建设
        四、班级学习管理
        五、班级活动管理
        六、班级文化管理
第三章 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机制
        二、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高
        三、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四、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
        五、班级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不适应
        六、班级学习管理不到位
        七、班级文化管理不扎实
    第二节 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分析
        二、班主任因素分析
        三、任课教师因素分析
        四、学生因素分析
第四章 改进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策略
    第一节 构建学校班级管理的立体网络
        一、建立班级管理工作保障机制
        二、建立有机统一的班主任管理机制
    第二节 提高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学会终身学习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三、增强职业指导能力
        四、加强工作协调能力
    第三节 发挥任课教师的优势作用
    第四节 实行班级目标管理
        一、构建班级目标
        二、班级目标的实施与控制
        三、班级目标成果的考核
    第五节 试行班干部轮岗制
        一、班干部轮岗制的原则
        二、班干部轮岗制的实施
    第六节 创建学习型班级
        一、培养学习型班主任
        二、建立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
        三、实行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
        四、促进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五、改善心智模式,注重系统思考
        六、创新学习机制,开展团队学习
    第七节 创建职业文化氛围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一、创建班级职业文化氛围的意义
        二、创建班级职业文化氛围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组织变革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混沌
        2.学校组织
        3.学校组织变革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标和创新点
        1.研究目标
        2.研究创新点
一、混沌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西方混沌理论
        1.思维模式的非线性
        2.思维模式的整体性
        3.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赖
        4.双向作用的吸引子
        5.自我嵌套的分形结构
        6.正负循环的反馈机制
    (二)老庄混沌思想
        1.道法自然
        2.浑沌自然
二、学校组织变革策略的现实困境
    (一)学校组织变革偏离既定目标
    (二)学校组织变革内容较少顾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
    (三)学校组织变革过程缺乏连续性
    (四)学校组织变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五)学校组织成员参与变革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混沌理论视野下学校组织变革过程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线性化的学校组织变革思维模式
    (二)再制化的学校组织变革决策模式
    (三)层级化的学校组织运作方式
    (四)单向封闭的学校组织变革反馈与问责机制
    (五)片面的学校组织成员人性观
        1.“经济人”假设
        2.“被动参与者”假设
        3.“局外人”假设
四、基于混沌理论的学校组织变革策略构建
    (一)保持初始条件变化敏感依赖,灵活确定学校组织变革目标
        1.保持对教育政策环境变化的敏感依赖
        2.保持对学校组织成员态度变化的敏感依赖
        3.保持对学校组织结构变化的敏感依赖
        4.保持对学校组织文化变化的敏感依赖
    (二)突出学校组织分形结构特征,创建学校组织变革原型
    (三)变革传统学校组织管理模式,适当引入模糊式管理思维
    (四)合理运用吸引子作用机制,完善问责与反馈体系
        1.建立多主体学校组织变革问责机制
        2.构建开放式学校组织变革反馈体系
    (五)秉持学校组织成员人性整体假设观,激发变革的多元动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5)城郊薄弱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实证研究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对薄弱学校改进的政策背景
        (二)新课改培育学生自主性的要求
        (三)班级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价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研究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
    一、自组织理论
        (一)自组织理论的缘起和内涵
        (二)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城郊薄弱学校
        (二)班级自主管理
第三部分 城郊薄弱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典型性分析
        (一)学校整体情况分析
        (二)实证班级情况分析
    二、调查工具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提纲
        (三)观察记录表
    三、调查结论
        (一)班级自主管理实现程度不高
        (二)班级自组织能力不强
        (三)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不相当
        (四)班级管理方式较随意
        (五)家长参与度偏低
        (六)对自主管理的认识欠科学
        (七)班级管理理念与实践相悖
        (八)各维度差异状况分析
第四部分 城郊薄弱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班级管理理念滞后
        (一)权威中心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
        (二)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班级管理方式不利于自主管理
        (一)不重视目标管理
        (二) 缺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空间
        (三)对待制度随意性较大
    三、缺乏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环境
        (一)未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开放性
        (二)不善于利用班级组织的非线性特征
        (三)偏爱平衡态
    四、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动力缺失
        (一)没有利用好竞争与协同
        (二)缺乏班级自主管理的序参量
第五部分 城郊薄弱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改进措施
        (一)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二)改进班级管理方式
        (三)营造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环境
        (四)激发班级自主管理的自组织动力
    二、改进效果
        (一)真正的班级自主管理得以实现
        (二)班级的自组织能力提升
        (三)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增强
        (四)家校合作效益有所提升
        (五)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
    三、反思
        (一)家校合作需要因生制宜
        (二)坚持不懈是关键
        (三)与学生坦诚相见
        (四)班级开放需有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学生问卷
附录(二)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节选)
附录(四) 观察记录表及观察记录
附录(五) 班级管理剪影
读研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6)教师学习型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Z小学青协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青协会
        (二)学习型组织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理论基础
        (一)终身教育理论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三、研究工具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青年教师在各问卷维度下的总体情况
    二、青协会在学习型组织文化下的发展状况
        (一)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维度
        (二)促进探索与对话维度
        (三)鼓励合作与团队学习维度
        (四)创建捕获分享知识的体系维度
        (五)授权建立共同愿景维度
        (六)联系组织及环境维度
        (七)提供学习的战略指导维度
        (八)确保对员工对学习型组织文化的肯定维度
    三、青协会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
        (一)内在满意度维度
        (二)外在满意度维度
    四、青年教师组织承诺问卷调查状况
        (一)情感承诺维度
        (二)持续承诺维度
        (三)规范承诺维度
    五、不同群体教师的表现
        (一)性别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
        (二)不同年龄段教师团体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
        (三)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各个维度下的表现
        (四)不同职位教师在各个维度下的表现
        (五)不同教龄教师在各个维度下的表现
第四章 青协会建设发展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问题
        (一)青年教师间无法给予彼此公平坦诚的意见
        (二)青协会没有建立共同的愿景
        (三)青协会内部没有创建捕获分享知识的体系
        (四)领导能力和对下属的方式认同度较低
        (五)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能力难以得到发挥,晋升空间小
        (六)大专学历教师关于各维度的满意度低
        (七)基层管理者关于各维度的满意度低
    二、原因分析
        (一)学习时间不合理,学习内容单一
        (二)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管理权和独立的经费
        (三)组织内部没有创建学习平台和评价体系
        (四)学习过程中青年教师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对等
        (五)组织没有提供给青年教师更多的辅导、指引与帮助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一)总体概括
        (二)学习型组织文化
        (三)工作满意度
        (四)组织承诺
    二、对策
        (一)细分青协会的组织架构
        (二)固定学习时间,拓展学习内容
        (三)创建分享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的平台
        (四)领导提升专业及管理能力,进行角色转变
        (五)学校给予青协会更多的自主管理权,拨发独立的经费
        (六)组建专业的教师学习小组
        (七)青年教师进行轮岗轮职
        (八)确立青协会选举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习型组织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7)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相关概述
二、如何有效发挥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运用作用
    1、提高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2、以与时俱进观念构建学习型组织模式
    3、注重个人愿景的同时重视共同愿景
    4、体现学校氛围的重要性
    5、发挥教师积极作用
    6、避免习惯性防卫造成阻碍
三、结论

(8)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A中学员工激励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概况
        1.2.2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概况
        1.2.3 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与教育组织的激励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学习型组织理论
    2.2 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
        2.2.1 开放型社会系统和扁平型组织结构
        2.2.2 学校文化
        2.2.3 学校氛围
    2.3 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
        2.3.1 需求层次理论
        2.3.2 双因素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A中学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因素
        3.1.2 经济环境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技术环境因素
    3.2 竞争对手分析
        3.2.1 上海MG学校
        3.2.2 上海PH学校
        3.2.3 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A中学内部环境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4.1 A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4.2 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遇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3 A中学在个体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4.3.1 共同愿景的问题
        4.3.2 组织结构的问题
        4.3.3 个体需求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4.3.4 外部环境应对策略存在的困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A中学员工激励改进方案
    5.1 文化氛围的考察与变革
        5.1.1 访谈与问卷结果分析
        5.1.2 文化氛围变革策略
    5.2 共同愿景的强化
    5.3 组织架构的调整
    5.4 激励体系的改进
    5.5 外部环境应对策略改进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计划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6.1 实施进度
    6.2 时间安排
    6.3 重点难点分析与风险控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
    7.2 结论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内容

(9)学习型组织理论下的农村地区学校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
二、我国农村地区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下农村地区学校管理途径
     (一) 改变传统管理思想, 树立学习型组织理论管理模式
     (二) 提高教师管理水平, 建立一支高效的师资队伍
     (三) 重视校园环境塑造,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管理氛围

(10)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及展望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2.1.1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2.1.2 大学组织模式变革
    2.2 理论基础
        2.2.1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
        2.2.2 知识社会学理论
        2.2.3 系统与权变组织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大学组织分析内部和外部视角的整合
        2.3.2 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2.3.3 知识生产模式演变及分析维度
        2.3.4 大学菱形组织模式的构建
        2.3.5 分析框架:“知识生产模式—大学组织模式”协同演化模型
3 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历史考察
    3.1 知识生产模式0与教学型大学组织模式的形成
        3.1.1 中世纪社会的产生与变迁
        3.1.2 知识生产模式0的特征与变革
        3.1.3 教学型大学组织模式的形成与变革(T-U型)
    3.2 知识生产模式Ⅰ与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的构建
        3.2.1 工业社会的产生与变迁
        3.2.2 第一次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模式Ⅰ的形成与发展
        3.2.3 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的构建与变革(R-U型)
    3.3 知识生产模式Ⅰ与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探索
        3.3.1 转变中的景观:知识价值社会的变迁
        3.3.2 第二次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模式Ⅱ的产生与发展
        3.3.3 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的探索(E-U型)
4 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
    4.1 工程技术学院组织模式产生与变革
        4.1.1 组织行动者
        4.1.2 组织目标
        4.1.3 组织技术
        4.1.4 组织结构
        4.1.5 组织权力
    4.2 理工研究型大学组织模式形成与变革
        4.2.1 组织行动者
        4.2.2 组织目标
        4.2.3 组织技术
        4.2.4 组织结构
        4.2.5 组织权力
    4.3 创业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与探索
        4.3.1 组织行动者
        4.3.2 组织目标
        4.3.3 组织技术
        4.3.4 组织结构
        4.3.5 组织权力
    4.4 MIT组织模式变革的案例分析
        4.4.1 社会变迁下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4.4.2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MIT组织模式变革的关系
5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特殊性分析
    5.1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的历史透视
        5.1.1 近代大学组织模式产生与变革
        5.1.2 现代大学组织模式形成与变革
        5.1.3 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变革与发展
    5.2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5.2.1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征
        5.2.2 中国当代大学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5.3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特殊性的原因分析
        5.3.1 社会层面:独特的社会形态
        5.3.2 知识生产层面:政治权力规划下的知识生产模式
6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审思
    6.1 中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策略
        6.1.1 社会层面:构建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型”社会
        6.1.2 知识生产层面:重构知识生产模式
        6.1.3 大学组织层面:优化变革理念与方式
    6.2 中国未来大学组织模式的具体设计
        6.2.1 组织行动者
        6.2.2 组织目标
        6.2.3 组织技术
        6.2.4 组织结构
        6.2.5 组织权力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型组织视域下西部高校软环境建设研究 ——以W大学为例[D]. 赖文静.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中职学校创建学习型班级研究 ——以昆明市H中职学校班级建设为例[D]. 姚立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研究 ——以xx卫生学校为例[D]. 肖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混沌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组织变革策略研究[D]. 谢姗.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城郊薄弱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实证研究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D]. 黄德丽.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6]教师学习型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市Z小学青协会为例[D]. 郎宇迪.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7]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 张金华,胡芳,李博. 明日风尚, 2018(14)
  • [8]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A中学员工激励策略[D]. 曹家贫.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04)
  • [9]学习型组织理论下的农村地区学校管理[J]. 王波.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6)
  • [10]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组织模式变革研究[D]. 姚宇华.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