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PVC市场回顾及预测

2001年PVC市场回顾及预测

一、PVC市场的回顾和2001年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田[1](2021)在《化工园区产品链的多目标可持续规划》文中指出化学品的健全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空间积聚,合理的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化工园区成为国内外发展的主流。如何合理的对化工园区进行早期规划,从而确定最终的化学成品以及相关的产品链等等,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化学品生产过程的早期规划和决策制定一个多目标规划框架,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降低可能发生的化学品事故对人的危害,并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风险的生产路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对化工产品链进行相关的研究。第一步通过建立GM(1,1)模型,对化工产品的产量进行预测。以产量为中间量,建立年份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2020-2030年化工产品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价格变化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第二步,对化工园区的产品链进行评估,本文定义了三个分析指标:(1)经济指数通过附加值来表示;(2)安全指数是以事故中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的人数来评价;(3)环境指数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来确定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潜力。将通过这三个指标来评估化工产品链的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风险。第三步,根据化工生产网络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将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风险三个指标与生产链约束条件相结合,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将探讨和分析三种情景下求解结果的差异:单一目标情景、ε约束情景和模糊优化情景。在本研究中,以聚氯乙烯(PVC)行业为例预测了2020-2030年PVC产品的需求以及价格并且说明了建立的框架;分析对比分析单一目标情景下的结果、ε约束情景下和模糊优化情景下的求解结果,并对两种主要生产途径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发现模糊优化情景下的结果能够满足预期的规划目标,可以对经济、安全和环境三个指标进行权衡。从而得到了一条以丙烷为原料,丙烷热解得到乙烯;乙烯在氧氯化作用下生成1,2-二氯乙烷;再经过1,2-二氯化乙烯的脱氢氯化作用生成氯乙烯;氯乙烯经过本体聚合生产PVC的产品链。

王钰,温倩,尚建壮,王敏,白雪松,李岩,蔡杰,曲颖,杨光亮,韩秋燕,李自托[2](2021)在《传统化工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发展展望(二)》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传统化工行业发展的成绩和突出的问题,研究了行业热点、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十四五"行业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

郝雪芳[3](2020)在《基于改进的FCFF模型对上市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文中提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监管政策的与时俱进,国内外市场的联接越来越紧密、资本活动的形态越来越丰富化与多样化,企业的内在价值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和意义,一个有效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帮助管理者进行企业架构调整与改进。证券公司作为重要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证券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其次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专业化;再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着券商类股票的市场表现及价格波动,甚至带动股市整体走势。因此对证券公司的估值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内外文献入手,研究分析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并通过分析对比各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结合证券公司的业务特点,最终选择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作为基础模型进行研究。但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及研究成果对于证券公司的估值模型探讨较少,估值方法的实操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结合上市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特点和模式,本文提出了改进的FCFF模型,首先针对证券公司自由现金流的计算方式进行探讨,给出了明确的自由现金流计算公式及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增强了模型的实操性、其次提出了利用移动平均的方法进行未来自由现金流的预测,方法简单易行、再者在折现率方面提出了将静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用动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进行替代的方案,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增强了折现率的时效性。最后本文以中信证券为例进行实例运用,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模型结果,辅以市盈率法来验证改进的FCFF模型对于证券公司估值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本文也客观地分析了针对改进模型中的存在的不足与限制。

刘学[4](2020)在《面向热岛强度削减的城乡建设用地动态模拟与空间治理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正经历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其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张。过于粗放的城市增长模式虽然促进了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最为明显。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区域的温度高于乡村区域温度的现象,该现象存在于全球大多数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了制冷的能源消耗、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以北京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规划了未来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布局优化的战略任务,对建设用地提出了动态减量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正在逐渐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亟需科学的指导思想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这此背景下,本文将城市热岛削减与建设用地动态减量有机结合,客观揭示城市热岛效应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机制,科学划定建设用地动态减量分级区域以实现热岛削减和城市结构优化的目标。随后,形成面向城市热岛削减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核减)的系统空间治理路径。对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下的国土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热环境缓解的战略目标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阐述研究相关的背景、意义,辨析清楚本文的研究重点。随后,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分析框架剖析研究的核心问题,从五方面表达了城市用地变化和热环境变化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以北京市重点区域作为案例,借助谷歌地球引擎云平台、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揭示了过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其根本驱动力在于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使用数据融合模型获取16年间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借助计量回归方法研究热岛效应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机制;设定三种未来城市发展情景,开展面向城市热岛强度削减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模拟。随后,划定以削减热岛强度为目标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域和建设用地核减区域,并提出“对象-要素-管控”的空间治理路径,形成可监测、可控制、可调整的空间治理体系。全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是以耕地被侵占和未利用的减少为代价。结果显示,1994-2018年研究区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其中1994-2012年增速逐渐上升,2012-2018年增速降低。扩张方式由前期的填充式和边缘式扩张向边缘式扩张和跳跃式扩张转变。整体来看,还是以“摊大饼”的方式进行建设用地扩张。此外,建设用地的主要扩张方向为东北、东部和东南部,而西部扩张速度十分缓慢。定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城市土地利用/覆被产生巨大的根本驱动力。(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数据融合模型的使用为形成长时序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提供了准确算法。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心区域的热岛强度在2003-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而周边区域的热岛强度呈上升趋势。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区域的热岛强度属于高值区,而周边区域的热岛强度属于低值区。随后的地表温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3)基于连续年份地表温度数据设置的2035年不同情景的热岛削减程度存在明显不同。2035年三种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分布相较于2018年更为集中、连片。其原因在于核减的建设用地多位于远郊的分散的农居点和农村工矿用地,而新增建设用地则多位于存量建设用地边缘。就热岛削减效果而言,蔓延式发展情景(情景三)的热岛削减效果最好,规划导向的发展情景(情景一)次之,紧凑式发展情景(情景二)的热岛削减效果最差。(4)基于情景模拟结果,构建“对象-要素-管控”的空间治理路径。对新增建设用地区域和建设用地核减区域进行分区;随后,明确各分区内不同要素的空间配置方式;发动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面向热岛削减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的空间管控,以实现“监测-评价-预警-调整”的动态治理管控机制,形成可监测、可控制、可调整的空间治理体系。

欧阳晓[5](2020)在《基于共生理念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模拟及优化调控》文中指出中国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由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城市群是实施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优先区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则明确了城市群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与城市地区相比,城市群是城市用地扩张的聚集地,持续高强度和粗放式的国土开发给城市群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造成巨大压力,使得在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日益重要。因此,将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通过模拟城市用地扩张的不同情景,科学划定城市群增长边界,制定相应的管控模式,提出综合的增长边界管控体系,是优化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保障城市群空间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综合运用城市用地扩张强度、景观扩张指数、非线性回归、系统动力学、元胞自动机等方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扩张质量、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机制、扩张模拟以及增长边界划定等内容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旨在解决三个关键科学问题:(1)探寻影响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在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共生模式下,研究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识别两者间协调共生的平衡点;(3)建立消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耦合模型,模拟“生态约束”与“增长需求”相结合的不同扩张情景,构建满足城市群发展目标和地域功能的城市群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本研究依据“特征分析-情景模拟-边界划定-优化调控”的逻辑思路,围绕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模拟及其优化调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发展阶段的长株潭城市群,其城市用地扩张具有差异性。时序强度变化方面,扩张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呈“中心-边缘”的扩张格局,扩张类型整体上呈现出由扩散向集聚转变,符合“扩散-集聚”的城市增长理论。扩张质量方面,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吞没”了郊区和农村地区,导致景观破碎化程度、形状复杂度不断上升,景观格局表现出不稳定性;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和“人口-土地”协同程度逐步增强,“经济-土地”协同程度较高,整体上表现出城市用地扩张质量有所提升。(2)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两大系统之间各要素作用强度表现出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征。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了“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理论基础。(3)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作为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关键,以生态的源地、廊道和战略点构成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是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基底。经济社会、自然、可达性以及溢出效应等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了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并且社会经济和溢出效应是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的主控因素,由此提出了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四力”作用机制框架。(4)在共生机制框架下,结合城市群发展需求和生态保护要求,设定不同的城市用地扩张情景,其中协调共生情景为最优。协调共生情景以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为目标,各类用地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满足人类各项需求,最终实现了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目标;该情景有利于保障城市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原则相一致。(5)基于“空间-功能-形态”属性划定了城市群增长边界。通过创新城市群增长边界管理机制,将生态安全格局与增长空间管控相结合,构建“控制维-拓展维-保障维”的管控模式,并提出“差异-滚动-反馈-弹性”的管控体系。

李文静[6](2020)在《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金发科技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提倡节能环保、构建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求,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已成为我国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迅猛的态势,行业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差异,以及环保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的整合趋势。在此情形下企业的市场价值往往与其内在价值差异较大,企业间频发的收购兼并的资产交易行为又增长了对企业价值评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对该行业的企业价值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即可使企业的内在价值得到客观的展示,为市场的资产交易提供服务;也可对证券市场上该行业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剩余收益模型,将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对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企业价值进行研究。同时在运用剩余收益模型时,在传统模型公式的基础上引进期末市净率,验证其是否能够提高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对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其次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价值影响因素,认为收益法中的剩余收益模型是较适用于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再次,对剩余收益模型的原理、模型的改进和参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最后选取了笔者认为企业价值存在被低估情况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行业的案例研究对象,评估金发科技的企业内在价值。分别将是否引用期末市净率的剩余收益模型的两种估值结果与市盈率法和自由现金流量法的评估结果相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金发科技在证券市场上的股价走势,最终认为引入期末市净率参数指标的剩余收益模型的估值结果较为合理,该模型适用于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后,得出以下五个结论:(1)影响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的因素众多;(2)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发展取决于上游国际原油价格和下游产品市场需求;(3)剩余收益模型适用于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4)期末市净率可提高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准确性;(5)金发科技的企业价值被低估,具有投资价值。

易永胜[7](2019)在《基于变量拆分、模型转换以及复合策略的收益率可预测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股票收益率可预测性的研究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近年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依旧热度不减。近年关于提高收益率可预测性的研究主要是从新的预测变量和新的预测方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从变量层面和模型层面提出了新的预测策略,包括变量拆分策略、模型转换策略和多重复合策略,并分析这三种策略在收益率过程中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既有文献,本文的第三章提出了将预测变量分解成两个不同周期的成分变量并将其应用到预测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拆分策略。具体而言,我们将每个经济预测变量拆分成多个月的移动平均成分序列,以及偏离于该移动平均成分的短周期成分序列。长周期成分变量用于衡量该经济变量的长期变化趋势,而短周期成分变量用于衡量短暂偏离于长期经济趋势的程度。我们将成分变量应用到预测回归模型中并按照组合预测的思想将各成分预测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包含单个经济变量完整信息的最终预测值。从该策略下各模型预测表现可以看出,相对于原经济变量的预测表现,当利用拆分变量预测股票收益率时,大多数变量的预测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除了在统计检验中获得良好的预测表现之外,随后的经济价值检验、多变量策略、经济周期、长期收益率、方向正确率检验以及其它参数设定的条件下的检验结果都验证了变量拆分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提供了新的证据。(2)基于既有研究中的模型转换思想,本文第四章从模型层面提出了以实时利率水平为判定标准并进行模型转换的预测策略。该模型转换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当某个月的实时利率高于过去某一个历史时期的平均利率水平时,则认为当月的利率水平较高,从而保留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当实时利率低于这个水平时,则认为投机行为导致股价的变化不能理性反映经济因素的变化,从而将利用经济变量模型获得的预测值替换为历史均值。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预测回归模型而言,在引入新的模型转换策略之后,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该结果是稳定有效的。首先在10种判定标准下,部分模型的预测能力都稳定显着优于基准模型。其次转换策略在经济价值检验和多变量策略中依然能维持其优越性。再次,复合判定标准、长期收益率以及各经济周期的收益率预测中,模型转换策略的效果依然稳健。(3)本文最后一章将变量拆分策略、模型转换策略以及以往研究中的预测值约束策略“串联”成双重复合策略和三重复合策略,然后检验变量层面、模型层面以及预测值层面的单一策略在被同时应用到收益率预测中时是否能发挥协同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股票市场还是在原油市场,复合策略的综合表现都要优于单一策略的表现,验证了多策略“串联”时能发挥协同作用。

文超[8](2019)在《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底,国务院下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共9座城市,将珠三角定位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区域,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示范作用。国家“十三五”规划特别指出支持珠三角地区建设开放创新转型升级新高地。2015年9月,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目标是把珠三角建设成为我国开放创新先行区、协同创新示范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由此可知珠三角未来的发展主题将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珠三角不仅拥有齐全的产业配置,更是我国的创新集聚地区,研究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探究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时空效应,对于深入挖掘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涵,实现珠三角知识、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遵循“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研究思路。根据研究目的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拟定四大研究目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归纳法构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理论框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动态均衡,通过因子分析研究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并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通过演化路径研究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阶段并利用DEA-Malmquist方法评价各阶段演化绩效,最后总结归纳研究结论并展望未来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构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理论框架。根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文献梳理,将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诠释为通过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转化改变原有生产函数以获得产业结构朝更优要素搭配、先进制造工艺和更高生产效率发展的过程。深究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内在逻辑,发掘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具有清晰的“关系逻辑——影响逻辑——动力逻辑——演化逻辑”逻辑脉络,据此搭建“相关关系——影响因素——作用路径——演化阶段”的研究框架,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相关关系-均衡状态-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演化路径-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第二,分析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通过回顾珠三角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历史及现状,发现它们都经历了起步、成长、成熟和变革四大时期,整体而言前期呈现为产业升级带动技术创新发展,近年来转变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探究其发展趋势,发现珠三角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珠三角技术创新效率变动是产业升级效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产业升级效率变动不是技术创新效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诊断,发现珠三角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产业升级有着显着持续的同步脉冲影响,在冲击发生后的4年内影响效果显着,而后影响逐年衰退,到第8年后影响效果微乎其微。同时,方差分解反应影响程度完全互补,产业升级对自身影响程度随着时间推移有衰减趋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稳定在54:46的影响效果,可见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判断珠三角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一个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协整关系,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发现珠三角技术创新指数上升1%将会促进产业升级指数上升0.0568%。综合运用多种权重预测方法,发现在现有技术引进和产业调整基础上,未来珠三角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将会加速发展,经过预测发现珠三角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耦合,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及影响效果将进一步深化。第三,分析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用机制。技术创新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等诸多方面不断改变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供给侧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制度创造、技术创新等,需求侧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技术创新通过以上因素影响着产业升级。基于这些因素,选取适当变量,构建面板模型,比较发现随机效应模型解释能力更优,回归结果显示珠三角各市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有显着促进作用,且技术创新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促进产业升级指数提高0.0045个百分点。考虑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具有空间相关性,对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发现珠三角各市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水平基本可以匹配对应,技术创新能力高的地区其产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技术创新能力低的地区其产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历年珠三角各市创新产品产值和产业升级指数基本都是以广深为核心,“广州-深圳”为轴带,带动两翼地区协同发展。从空间视角看,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其空间滞后系数为0.1915,在5%水平下显着,说明表现为广深周边的城市普遍水平较高,远离广深的城市水平相对落后;从时间视角看,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朝着区域集中化和职能专业化的趋势发展,技术创新收敛于深圳市,产业升级收敛于广州市。多维空间视角下,地理距离是影响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最显着的因素,随着地理距离的增长,技术传播和产业转移的阻碍作用将成几何倍速的增加,影响效果第二的距离因素是经济距离,技术距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果则相对较小。第四,评价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绩效。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创新阶段、驱动产业阶段和经济增长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实现着生产要素的转化、生产方式的转化、生产成果的转化,它们共同组成了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体系。时间视角上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综合绩效发展趋势经历了平稳发展到波动震荡再到稳步提高的过程,中间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和自身产业调整,全要素生产率震荡下降,但伴随自主创新体系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毕,其生产效率在更高水平上稳步上升,经济效益再度显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间视角上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城市是深圳,并以广深为“双核驱动”,广深佛为核心发展圈,带动两翼惠州和江门一同发展,形成“一轴两翼”的发展格局。整体而言,珠三角整体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都在有效边界上,这是珠三角坚持技术创新并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的成果,受广深创新带动珠三角整体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正逐年提高,且年均增速达到1.3%。未来应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产业升级速率,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产业经济发展,争取早日形成高技术、高水平、高质量、稳定持久的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运行体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结合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创新的提出了“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根据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逻辑脉络,构建以“关系逻辑——影响逻辑——动力逻辑——演化逻辑”为主线的研究脉络,进而扩展成为“相关关系-均衡状态-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演化路径-绩效评价”的研究框架,充实以理论基础,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第二,运用多维度空间计量方法审视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空间传导机制。基于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空间格局和外溢特征,分别从空间临近传导、地理距离传导、经济距离传导和技术距离传导四个传导路径,进行各传导路径空间外溢效应的理论分析,同时构建多维度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判断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主要空间传导路径和作用机理。

苗霞[9](2019)在《管理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基于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但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事件频繁爆发,对其发展造成了威胁。债券市场自2014年以来,违约事件的数量逐年增加,新增违约主体不断出现,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已进入常态化。股票市场中负面信息或事件频发,股价大起大落;上市公司股权大面积高位质押,爆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大幅增加;商誉大幅度减值,业绩大变脸,突破投资者的认知水平。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资本市场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的增加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有效的防范风险,做好风险预判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如此时代背景下,财务危机预测作为风险防范领域的子课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传递是维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核心。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地缓解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合理地定价风险,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健康运行。会计信息作为资本市场中公开的信息来源,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已有的研究显示,过去的时间内会计数字信息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使用,而文本信息作为另外一种信息类型其价值较少受到关注。市场风险的增加需要投资者更加充分地利用多种类型的信息以提升其决策判断的准确率。公司年报作为主要的会计信息主体,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表现为文本信息,即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作为年报中文本信息的核心,是从管理层的视角全面回顾分析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并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全方位展望。相对于回顾性分析部分,未来展望部分提供了重要的前瞻性和预测性信息,是整个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文本信息的落脚点。因此,作为前瞻性信息的管理层未来展望信息是否是有用信息,是否能够帮助投资者预判风险,提升投资决策效率?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大样本文本信息进行量化成为可能。由此,关于文本信息语言特征及其特定内容的研究异军突起。已有的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显示,财务指标在危机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能够提供较高水平的预测精度。相对于财务指标数字信息,文本信息有其自然的优势,那么文本信息能否在财务危机预测中提供增量信息呢?语调作为文本信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反映了信息披露主体的情感态度,是目前文本信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未来展望信息的语言基调反映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判断。因此,本文从管理层语调的视角研究前瞻性文本信息在财务危机预测中的价值。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相关研究:(1)前瞻性文本信息中管理层语调是否与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显着相关,是否能够提升危机预测准确率?(2)管理层语调帮助投资者提升企业财务危机预判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在不同的信息约束环境下,管理层语调与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相关性、预测准确率是否会有显着差异?(3)进一步,考虑会计信息的有偏性,管理层在自利动机下所发生的语调管理策略会如何影响前瞻性文本信息中管理层语调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python编程技术实现对前瞻性文本信息的截取及其语调的衡量,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前瞻性信息管理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第一,前瞻性文本信息的整体语言基调管理层净乐观语调与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显着负相关,且能够提升财务危机预测准确率。该结果在控制内生性、考虑公司治理遗漏变量、改变管理层净乐观语调计量、改变财务危机界定标准、进行行业均值调整等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具体语调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前瞻性文本信息的负面悲观语调与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概率显着正相关,且能够提升危机预测准确率,而正面乐观语调并没有显着联系。从预测作用时间看,前瞻性文本信息管理层净乐观语调与财务危机发生概率在滞后三年的预测期内均显着相关,但预测准确率随着财务危机发生时间的临近不断提高。市场反应的证据显示,在进一步控制审计意见等反映危机信息的竞争性信息源后,管理层净乐观语调、负面语调与短期市场反应及长期市场反应均显着正相关。该结果表明投资者能够认知前瞻性信息中的语调信息,而对负面语调信息的接收更为敏感。第二,基于中介效应研究方法,以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作为信息不对称代理变量,以企业未来三年ROA波动作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的感知代理变量,研究发现,上述指标在管理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前瞻性信息管理层语调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的预判从而提升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基于分组效应的研究发现,在外部分析师关注度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即外部信息环境较差时,前瞻性信息总体语言基调管理净乐观语调、具体语调类型负面悲观语调与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概率的相关性更强,且对财务危机预测准确率的提升显着高于外部信息环境较好时。该结果表明,在外部信息环境较差时,前瞻性信息中管理层语调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财务危机预测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时,媒体报道能够发挥补充作用,提升管理层语调的预测价值;考虑宏观市场化进程和企业内源性制度即内部控制质量的约束影响,研究发现在市场化进程较慢、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情形下,管理层语调对财务危机预测的贡献价值更高。第三,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本研究发现管理层在前瞻性信息传递时存在印象管理行为,表现为超额乐观语调,且超额乐观程度越高,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越低。从文本信息操纵与数字信息操纵相互配合的视角,发现管理层为配合盈余管理所进行的语调操纵会削弱超额乐观语调与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概率的相关性。该结果在考虑管理层过度乐观特征、会计准则修订冲击及PSM样本配对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基于舞弊三角理论,从管理层自利动机强弱和机会主义空间大小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管理层货币化薪酬激励水平较低、股权激励水平较低,在职消费水平更高时,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更强,此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对管理层语调在财务危机预测中有用性的负向影响更强;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监督环境薄弱为管理层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空间,此时盈余管理对前瞻性信息超额乐观语调与财务危机预测二者关系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强。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研究年报前瞻性信息中管理层语调对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增量作用,丰富了文本信息和财务危机预测关系方面的研究。我国制度背景和文化语言习惯下,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与国外“破产”不同,文本信息披露范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与国外不同。本研究基于我国制度和文化语言情境,聚焦于MD&A前瞻性信息,系统且深入地研究了该信息语调特征对财务危机预测的增量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机制、信息环境及语调管理带来的影响。相较于已有研究,本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第二,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财务危机预测指标的选择,有助于构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相互补充的财务危机综合预测模型,从而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源。已有的危机预测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本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法在危机预测定量指标中加入量化了的定性指标,研究发现,定性文本信息能够为财务危机预测提供增量贡献。该研究丰富了财务危机预测指标选择方面的研究。第三,本文丰富且深化了文本信息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从印象管理和配合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视角检验了管理层语调管理策略对文本信息语调预测价值的影响。已有的研究多从影响因素的视角证明文本信息中存在管理层语调管理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语调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对财务危机预测的影响,从纵向深化拓展了已有研究。

张永生[10](2019)在《亿利洁能定向增发收购资产过程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股独大”这一特性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结构特征,这样的结构虽能使大股东有动机实现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当现金流权较小或者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出现分离时,这一结构性缺陷会导致大股东有能力和动机进行利益输送行为。而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进而实施利益输送的行为也更加复杂化和隐蔽化。本文以亿利洁能为研究对象,对大股东亿利集团利用上市公司这一优质平台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先从亿利洁能的基本情况和股权结构入手,指出其股权结构上隐含的风险,再分析了大股东亿利集团的资本运作和财务状况,指出其存在利用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的理论和现实动机,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近十年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得出公司主营业务长期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下,成长性不足,业绩缺乏亮点。最后通过梳理和剖析四次定增收购大股东资产的过程,揭示了大股东在增发收购资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利益输送方式,涵盖了大幅虚增被收购资产价值,高溢价收购亏损资产,操纵增发价格,不合逻辑的分红政策,高比例送转股,高位减持低价增发的股份,盈余管理以及大量现金关联交易等等一系列以侵害中小股东为代价进而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法。通过对亿利洁能的深度分析,可知定向增发收购资产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进行利益输送,在全流通时代下,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和隐秘。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也更容易被侵害。本文可丰富对大股东在经营层面与资本运作层面相配合进行利益输送的研究,深化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解,并为监管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收购资产及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借鉴。同时也给予中小投资者警示,告诫其重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大股东过往资本运作历史的研究,从而更加理性的投资。

二、PVC市场的回顾和2001年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VC市场的回顾和2001年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园区产品链的多目标可持续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GM(1,1)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化工产品链的研究进展
    1.3 产品链的概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化工产品价格的预测
    2.1 GM(1,1)预测模型
    2.2 化工产品产量和价格的预测
    2.3 本章小结
3.评价指标的确定
    3.1 经济指标的确定
    3.2 安全指标的确定
        3.2.1 综合的危险指数
        3.2.2 单一的危险指数
        3.2.3 安全指数的确定
    3.3 环境指数的确定
        3.3.1 环境危害
        3.3.2 工人接触危害
        3.3.3 综合环境指标的确定
    3.4 本章小节
4.化工产品链模型
    4.1 研究系统的界定以及相关约束
        4.1.1 研究系统的界定
        4.1.2 模型相关约束
    4.2 模型的目标函数
        4.2.1 经济目标函数
        4.2.2 安全目标函数
        4.2.3 环境目标函数
    4.3 模型的求解
        4.3.1 单一目标下求解
        4.3.2 ε约束目标下求解
        4.3.3 模糊优化下求解
    4.4 本章小结
5.案例分析
    5.1 单一目标下求解
    5.2 ε约束目标下求解
    5.3 模糊优化下求解
    5.4 结果分析
        5.4.1 路线结果分析
        5.4.2 碳排放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传统化工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发展展望(二)(论文提纲范文)

2 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
    2.1 农用化肥需求下降
    2.2 全球农药市场有刚性需求,国内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2.3 纯碱需求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2.4 氯碱行业产品保持中速稳步增长
    2.5 轮胎国内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6 精细化工产品保持较高增速
3 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
    3.1 化肥行业减肥增效、原料路线改造
    3.2 发展环境友好型创制农药
    3.3 纯碱行业推进新技术应用
    3.4 氯碱行业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促进汞污染防治
    3.5 推进轮胎行业整合
    3.6 大力发展新型安全绿色精细专用化学品
    3.7 加快传统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

(3)基于改进的FCFF模型对上市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证券行业现状分析
        1.1.2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现状分析
        1.1.3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估值现状分析
    1.2 研究意义
        1.2.1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
        1.2.2 上市证券公司估值研究的重要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研究基本思路
        1.3.2 本文的创新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4.3 文献述评
2 估值模型的分析对比与选择
    2.1 企业价值理论
    2.2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2.2.1 成本法
        2.2.2 收益法
        2.2.3 市场法
        2.2.4 期权估值法
        2.2.5 经济附加值法
    2.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2.4 证券公司及其现存估值模型分析
        2.4.1 证券公司现状
        2.4.2 证券公司现存估值模型的特点及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及其改进
    3.1 模型假设前提
    3.2 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关键因素
        3.2.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3.2.2 企业自由现金流(FCFF)
    3.3 自由现金流折现基本模型
        3.3.1 两阶段模型公式
        3.3.2 一阶段模型公式
        3.3.3 从企业价值到内在股权价值
    3.4 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改进方法
        3.4.1 动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4.2 证券公司的企业自由现金流组成
        3.4.3 未来各期自由现金流估算方法
4 应用分析-中信证券
    4.1 公司简介
    4.2 改进的两阶段FCFF模型价值评估
        4.2.1 自由现金流估计
        4.2.2 动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计算
        4.2.3 企业价值估算
        4.2.4 静态WACC折现与动态WACC折现价值评估的结果比较
    4.3 市盈率法P/E的运用与佐证
    4.4 股利现金流量折现模型DDM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4)面向热岛强度削减的城乡建设用地动态模拟与空间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2.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2.1.2 基于GEE云平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2.2 城市土地扩张仿真模拟研究
        2.2.1 基于经验的仿真模型
        2.2.2 基于主体的仿真模型
        2.2.3 基于过程的仿真模型
    2.3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仿真模拟研究
        2.3.1 影响因子选择
        2.3.2 转换规则设置
        2.3.3 邻域规则设置
        2.3.4 模型精度检验
    2.4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2.4.1 城市热岛监测方法进展
        2.4.2 城市热岛研究内容的进展
        2.4.3 城市热环境预测研究进展
    2.5 城市热岛对城市土地覆被模式的响应机制研究
        2.5.1 热岛效应与土地覆被景观组成的关系
        2.5.2 热岛效应与土地覆被景观配置的关系
        2.5.3 热岛效应与土地覆被模式的关系
    2.6 面向城市热岛削减的城市用地扩张治理路径研究
        2.6.1 基于历史热岛效应的城市扩张治理途径研究进展
        2.6.2 基于模拟热岛效应的城市扩张治理途径研究进展
    2.7 现有研究述评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2.7.1 当前研究较少关注城市建设用地减量模拟
        2.7.2 较少研究关注CA模型的邻域改进
        2.7.3 热岛效应相关数据无法兼顾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2.7.4 较少关注土地覆被模式作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比较
        2.7.5 缺乏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模拟与治理路径研究
        2.7.6 本研究的切入点
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概念辨析与基础理论
        3.1.1 相关概念的明晰与界定
        3.1.2 基础理论概述
    3.2 研究的逻辑脉络
        3.2.1 城市发展与热环境的交互作用
        3.2.2 热岛削减和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的内在逻辑关联
    3.3 研究的分析框架
        3.3.1 DPSIR分析框架的概念与内涵
        3.3.2 基于DPSIR框架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的热环境效应
    3.4 本章小结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4.1 研究区、数据处理与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数据与预处理
        4.1.3 基于GEE云平台的非监督分类方法
        4.1.4 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4.2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结果
        4.2.1 1994-2018年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结果
        4.2.2 分类结果精度验证结果
    4.3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
        4.3.1 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分析
        4.3.2 建设用地与市中心的距离分析
        4.3.3 建设用地的扩张方向分析
        4.3.4 建设用地扩张中的土地利用占用特征
        4.3.5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转移情况
        4.3.6 城市用地扩张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差异的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热岛数据获取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5.1 数据处理与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1.3 数据融合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
    5.2 高时空分辨率的热岛数据结果
        5.2.1 预测地表温度准确度评估
        5.2.2 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
        5.2.3 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特征
    5.3 北京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5.3.1 北京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的异同
        5.3.2 北京市热岛时空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地表温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6.1 数据处理与方法
        6.1.1 研究区概况
        6.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6.1.3 用于研究地表温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响应的方法
    6.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响应结果
        6.2.1 自变量和因变量空间分布
        6.2.2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6.2.3 回归结果精度验证
    6.3 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响应结果
        6.3.1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空间分布
        6.3.2 GWR模型结果
        6.3.3 空间回归精度验证
    6.4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地表温度预测结果
        6.4.1 地表温度预测结果
        6.4.2 预测结果精度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面向城市热岛削减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模拟
    7.1 数据处理与方法
        7.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7.1.2 建设用地动态减量的CA模型构建
        7.1.3 模型精度评价
    7.2 基于不同情景的建设用地动态减量模拟
        7.2.1 基于情景一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
        7.2.2 基于情景二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
        7.2.3 基于情景三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
    7.3 基于不同情景的城市热岛强度预测
        7.3.1 基于情景一的城市热岛强度预测
        7.3.2 基于情景二的城市热岛强度预测
        7.3.3 基于情景三的城市热岛强度预测
        7.3.4 不同情景下热岛强度缓解效果对比
    7.4 本章小结
8 面向城市热岛削减的空间治理路径
    8.1 构建面向热岛削减的空间治理对象
        8.1.1 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分区
        8.1.2 建设用地核减空间分区
    8.2 明确面向热岛削减的要素空间配置方式
        8.2.1 新增建设用地区域内的要素配置
        8.2.2 建设用地核减区域内的要素配置
    8.3 实施面向热岛削减的空间治理管控模式
        8.3.1 实时监测
        8.3.2 评价机制
        8.3.3 预警机制
        8.3.4 动态调整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可能的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以及科研情况

(5)基于共生理念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模拟及优化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用地扩张时空特征研究现状
        1.3.2 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现状
        1.3.3 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
        1.3.4 城市用地扩张管控研究现状
        1.3.5 长株潭城市群扩张研究现状
        1.3.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与启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数据来源
        1.6.1 基础地理数据
        1.6.2 土地利用数据
        1.6.3 经济社会数据
2 基础理论与概念界定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
        2.1.1 共生理论
        2.1.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1.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1.4 地域功能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城市群
        2.2.2 城市用地
        2.2.3 生态安全格局
        2.2.4 城市增长边界
        2.2.5 城市群增长边界
3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扩张质量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交通区位现状
        3.1.2 研究区范围
        3.1.3 经济社会现状
        3.1.4 生态环境现状
        3.1.5 土地利用现状
    3.2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时间变化特征
        3.2.1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时间变化分析方法
        3.2.2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强度特征
        3.2.3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差异特征
    3.3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空间演变特征
        3.3.1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空间演变分析方法
        3.3.2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空间格局变化
        3.3.3 城市群城市用地空间扩张类型变化
    3.4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质量分析
        3.4.1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质量分析方法
        3.4.2 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变化分析
        3.4.3 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同性分析
        3.4.4 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分析
        3.4.5 城市用地扩张的景观生态效应
    3.5 小结
4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机制研究
    4.1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交互作用评价
        4.1.1 评价框架
        4.1.2 评价指标
        4.1.3 评价方法
    4.2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
        4.2.1 城市用地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
        4.2.2 生态环境对城市用地扩张的约束作用
    4.3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生机制
        4.3.1 自然维度:二元共生的约束机制
        4.3.2 经济社会维度:二元共生的驱动机制
        4.3.3 空间维度:二元共生的协调机制
    4.4 共生机制下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模拟及优化的建议
        4.4.1 共生机制下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划分
        4.4.2 共生机制下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的建议
    4.5 小结
5 共生机制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情景模拟
    5.1 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5.1.1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框架
        5.1.2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格局
        5.1.3 生态阻力面空间格局
        5.1.4 生态源地空间格局
        5.1.5 生态廊道和生态战略点的空间格局
        5.1.6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5.2 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探测
        5.2.1 影响因素探测及筛选
        5.2.2 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
        5.2.3 城市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
    5.3 基于SD模型的城市群城市用地动态仿真模拟
        5.3.1 城市用地扩张规模预测模型
        5.3.2 SD模型仿真评价
        5.3.3 动态仿真模拟
        5.3.4 方案优化调控
    5.4 基于ANN-CA模型的城市群城市用地空间格局模拟
        5.4.1 城市用地扩张空间模拟模型
        5.4.2 ANN-CA模型模拟评价
        5.4.3 不同情景下城市用地的空间分布
    5.5 基于“经济-生态”权衡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情景选择
        5.5.1 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5.5.2 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
        5.5.3 不同情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
        5.5.4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最优情景的确定
    5.6 小结
6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优化调控
    6.1 城市用地调控历程与思考
        6.1.1 城市用地调控的历程
        6.1.2 对现有国土空间调控的思考
    6.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综合划定城市群增长边界
        6.2.1 城市群刚性增长边界划定
        6.2.2 城市群弹性增长边界划定
    6.3 建立城市群增长边界管控体系
        6.3.1 城市群增长边界管控模式的构建
        6.3.2 “差异-滚动-反馈-弹性”管控体系的核心内容
    6.4 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调控要素
    6.5 城市群增长边界管控配套政策
        6.5.1 空间配置:探索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机制
        6.5.2 空间联动:构建共建共享的服务设施
        6.5.3 空间格局:划定“弹性-刚性”的增长边界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贝叶斯网络(Bayes Network,BN)部分代码
附录 B:SD模型的参数及方程
附录 C: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6)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金发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论文研究方法
        二、论文研究结构及研究内容
        三、文章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及评价
    第一节 企业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账面价值
        二、内在价值
        三、市场价值
        四、清算价值
        五、重置价值
    第二节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原理及评价
        一、成本法的原理及评价
        二、市场法的原理及评价
        三、收益法的原理及评价
        四、期权定价法的原理及评价
第四章 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第一节 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概况
        一、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简介
        (一)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定义
        (二)塑料制品特点
        二、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产品种类
        (一)聚乙烯PE
        (二)聚丙烯PP
        (三)聚氯乙烯PVC
        (四)聚苯乙烯PS
        (五)ABS塑料
        三、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一)国际原油对塑料产品的影响分析
        (二)汽车领域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分析
        (三)医用领域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分析
        (四)管道领域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分析
        四、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数量逐年递增,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外贸出口波动较大,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行业持续向前发展
        (四)行业收入不断增加,利润总额快速增长
    第二节 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一、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的特点
        (一)企业设备技术差,中低档产品居多
        (二)中小型企业居多,大型塑料企业少
        (三)企业成立年限短,复合型人才缺失
        (四)技术创新能力弱,科研成果比较少
        二、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国家政策
        (二)市场环境
        (三)行业趋势
        三、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财务状况
        (二)核心竞争力
        (三)经营风险
        (四)规模效应
第五章 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及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第一节 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一、从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现状的角度
        二、从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角度
        三、从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产业链结构的角度
    第二节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原理
        一、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剩余收益模型的改进和适用性分析
        一、剩余收益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一)剩余收益RI
        (二)固定值CV
        (三)模型确定
        二、剩余收益模型各参数的确定
        (一)营业收入S
        (二)销售净利率MOS
        (三)总资产周转率ATO
        (四)权益乘数EM
        (五)折现率r
        (六)期末市净率P/B
        三、剩余收益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第六章 剩余收益模型在金发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第一节 金发科技概况
        一、金发科技简介
        (一)金发科技的股权结构
        (二)金发科技的主营业务
        (三)金发科技的经营模式
        二、金发科技主要产品种类及行业情况
        (一)改性塑料
        (二)完全生物降解塑料
        (三)特种工程塑料
        (四)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五)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
    第二节 金发科技的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价值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行业蓬勃发展潜力巨大
        (二)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下游产业需求持续增长
        (三)低碳节能环保行业趋势,企业转向技术型规模化
        二、企业价值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收入增长资产利用率高,负债合理财务杠杆较大
        (二)科研开发投入力度较大,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强
        (三)原材料价格和供应波动,企业投资运营风险较大
        (四)产业规模大且品种齐全,占据行业领先主导地位
    第三节 金发科技的企业估值测算
        一、剩余收益RI
        (一)营业收入S的预测
        (二)销售净利率MOS的预测
        (三)资产周转率ATO的预测
        (四)权益乘数EM的预测
        (五)折现率r的预测
        (六)预测期剩余收益RI的计算
        二、固定值CV
        (一)股价P的预测
        (二)净资产BV的预测
        三、估值测算
        (一)使用剩余收益模型估值
        (二)使用市盈率法估值
        (三)使用自由现金流法估值
    第四节 评估结果与分析
        一、评估结果
        二、评估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影响橡胶与塑料制品企业价值的内外因素众多
        二、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取决于上游原油价格和下游市场需求
        三、剩余收益模型适用于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的企业价值评估
        四、期末市净率可提高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准确性
        五、金发科技的企业价值被低估,具有投资价值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变量拆分、模型转换以及复合策略的收益率可预测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各章主要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现状及文献述评
    2.1 预测变量的形成与发展
    2.2 收益率的样本外可预测性检验
    2.3 改进的收益率预测模型和策略
    2.4 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变量拆分的收益率可预测性研究
    3.1 引言
    3.2 数据介绍以及描述性统计
    3.3 预测模型和评价标准
        3.3.1 模型介绍
        3.3.2 预测评价
    3.4 实证结果
        3.4.1 基于单个经济变量预测模型的统计检验结果
        3.4.2 基于多变量策略的样本外预测
        3.4.3 预测模型的经济价值
    3.5 实证拓展和稳健性检验
        3.5.1 不同经济周期的可预测性
        3.5.2 其它拆分周期
        3.5.3 长期(long horizon)收益率预测表现
        3.5.4 其它参数设定条件下的投资组合价值
        3.5.5 预测方向成功率
        3.5.6 变量拆分策略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转换策略在收益率预测中的作用
    4.1 引言
    4.2 实证分析
        4.2.1 统计检验结果
        4.2.2 经济价值检验
    4.3 研究拓展及稳健性分析
        4.3.1 多变量策略
        4.3.2 其它利率判定标准
        4.3.3 混合判定标准
        4.3.4 长期(long horizon)收益率以及不同经济周期的收益率预测
        4.3.5 预测效率的发展变化
        4.3.6 IRDMS策略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收益率预测过程中各策略的协同作用
    5.1 引言
    5.2 复合策略在股票收益率预测中的作用
        5.2.1 复合预测策略介绍
        5.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预测策略在油价收益率预测中的作用
    5.4 进一步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工作总结和主要结论
    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2.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2.1.1 技术创新
        2.1.2 产业升级
        2.1.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关关系
    2.2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用机制
        2.2.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模式
        2.2.2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路径
        2.2.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动力机制
        2.2.4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绩效评价
    2.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效应
        2.3.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外溢作用
        2.3.2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传导机制
        2.3.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作用效果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理论基础
    3.1 相关理论及范畴
        3.1.1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及范畴
        3.1.2 产业升级相关理论及范畴
        3.1.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相关理论及范畴
    3.2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理论框架
        3.2.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逻辑框架
        3.2.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关关系
        3.2.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影响因素
        3.2.4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用路径
        3.2.5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阶段
    3.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时空效应
        3.3.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时间效应
        3.3.2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动态均衡分析
    4.1 珠三角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发展历程及特征
        4.1.1 珠三角技术创新发展历程及特征
        4.1.2 珠三角产业升级发展历程及特征
    4.2 珠三角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作用关系分析
        4.2.1 理论分析
        4.2.2 实证分析
    4.3 珠三角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动态关系分析
        4.3.1 因果关系分析
        4.3.2 动态过程分析
        4.3.3 影响程度分析
    4.4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长期均衡分析
        4.4.1 均衡关系分析
        4.4.2 均衡效果分析
        4.4.3 发展趋势预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用机制分析
    5.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5.1.1 供给侧方面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5.1.2 需求侧方面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5.1.3 空间效应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5.2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影响效果分析
        5.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5.2.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5.2.3 模型估计与检验
        5.2.4 回归结果分析
    5.3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特征分析
        5.3.1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分布
        5.3.2 全域空间自相关
        5.3.3 局域空间自相关
        5.3.4 珠三角产业升级空间收敛性
    5.4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空间传导分析
        5.4.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多维空间传导作用机理
        5.4.2 多维临近空间面板模型构建
        5.4.3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与检验
        5.4.4 多维度空间面板模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绩效分析
    6.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阶段分析
        6.1.1 传统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阶段
        6.1.2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阶段
        6.1.3 绩效评价方法
        6.1.4 指标体系构建
    6.2 珠三角技术创新阶段演化绩效分析
        6.2.1 珠三角技术创新阶段基本情况
        6.2.2 珠三角技术创新阶段绩效发展趋势
        6.2.3 珠三角技术创新阶段绩效空间格局
    6.3 珠三角产业升级阶段演化绩效分析
        6.3.1 珠三角产业升级阶段基本情况
        6.3.2 珠三角产业升级阶段绩效发展趋势
        6.3.3 珠三角产业升级阶段绩效空间格局
    6.4 珠三角经济增长阶段演化绩效分析
        6.4.1 珠三角经济增长阶段基本情况
        6.4.2 珠三角经济增长阶段绩效发展趋势
        6.4.3 珠三角经济增长阶段绩效空间格局
    6.5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综合演化绩效分析
        6.5.1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绩效体系构建
        6.5.2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绩效发展趋势
        6.5.3 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演化绩效空间格局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管理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基于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贡献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与会计信息披露
        二、信号传递与会计信息有效性
        三、有效市场与投资者信息认知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国外MD&A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二、我国MD&A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三、MD&A信息披露中前瞻性信息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一节 文本信息研究文献回顾
        一、文本信息内容研究
        二、文本信息可读性研究
        三、文本信息语调研究
    第二节 财务危机研究文献回顾
        一、财务危机概念界定
        二、财务危机预测模型选择
        三、财务危机预测指标选择
    第三节 文献述评
        一、文本信息研究述评
        二、财务危机研究述评
        三、本研究的切入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层语调对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MD&A信息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相关研究
        二、前瞻性信息中管理层语调的可信度和可理解性
        三、前瞻性信息中管理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及计算过程
        三、模型设计
    第四节 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回归分析
        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层语调、信息环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管理层语调影响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中介效应检验
        二、管理层语调、信息环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分组检验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及计算过程
        三、模型设计
    第四节 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调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前瞻性信息中管理层进行语调管理的方向选择
        二、管理层超额乐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三、语调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设计和定义
        二、模型设计
    第四节 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一、公开发表的论文
    二、主持及参与的课题
    三、会议论文

(10)亿利洁能定向增发收购资产过程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主要发现和创新点
        1.3.1 主要发现
        1.3.2 研究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利益输送的理论基础
    2.2 文献回顾
        2.2.1 大股东利益输送的主要手段
        2.2.2 资产收购型定向增发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主要手段
第3章 亿利洁能背景和大股东利益输送动机分析
    3.1 亿利洁能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股权结构
        3.1.3 实控人变更
    3.2 亿利洁能大股东利益输送动机分析
        3.2.1 理论动机
        3.2.2 现实动机
    3.3 亿利洁能财务分析
        3.3.1 公司市值分析
        3.3.2 成长能力分析
        3.3.3 偿债能力分析
        3.3.4 营运能力分析
        3.3.5 现金流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亿利洁能四次定向增发收购资产过程分析
    4.1 第一次定向增发过程分析
        4.1.1 第一次定向增发基本情况
        4.1.2 被收购资产整体情况
        4.1.3 被收购资产神华亿利能源电力项目基本情况
        4.1.4 被收购资产神华亿利能源煤矿项目基本情况
        4.1.5 被收购资产亿利化学41%股权项目基本情况
        4.1.6 被收购资产亿利冀东水泥41%股权项目基本情况
        4.1.7 第一次定向增发前后各方持股比例
    4.2 第二次定向增发过程分析
        4.2.1 第二次定向增发基本情况
        4.2.2 被收购资产东博煤炭100%股权项目基本情况
        4.2.3 被收购资产乌拉山煤炭集配物流项目基本情况
        4.2.4 第二次定向增发前后各方持股比例
    4.3 第三次定向增发过程分析
        4.3.1 第三次定向增发基本情况
        4.3.2 第三次定向增发募资投向情况
        4.3.3 第三次定向增发前后各方持股比例
    4.4 第四次定向增发过程分析(主动终止发行)
        4.4.1 第四次定向增发简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亿利洁能定增收购资产过程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分析
    5.1 被收购资产评估过程中的利益输送
        5.1.1 第一次定增中神华亿利能源电力项目虚增资产分析
        5.1.2 第一次定增中亿利化学41%股权项目虚增资产分析
        5.1.3 第一次定增中亿利冀东水泥41%股权虚增资产分析
        5.1.4 第一次定增项目虚增资产小结
        5.1.5 第二次定增中东博煤炭项目虚增资产分析
    5.2 通过分红送股实现的利益输送
        5.2.1 通过分红实现的利益输送
        5.2.2 通过高比例送转股实现的利益输送
    5.3 通过操纵增发价格实现的利益输送
    5.4 通过减持定向增发股份实现的利益输送
    5.5 通过现金关联收购大股东旗下资产实现的利益输送
        5.5.1 二十倍溢价现金关联收购大股东多项亏损资产
        5.5.2 十六亿现金关联收购大股东旗下二资产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对中小投资者的建议
    6.3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6.4 研究不足与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1 :表目录
附录2 :图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PVC市场的回顾和2001年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园区产品链的多目标可持续规划[D]. 张泽田.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2]传统化工行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发展展望(二)[J]. 王钰,温倩,尚建壮,王敏,白雪松,李岩,蔡杰,曲颖,杨光亮,韩秋燕,李自托. 化学工业, 2021(01)
  • [3]基于改进的FCFF模型对上市证券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D]. 郝雪芳. 浙江大学, 2020(02)
  • [4]面向热岛强度削减的城乡建设用地动态模拟与空间治理路径研究[D]. 刘学. 浙江大学, 2020(01)
  • [5]基于共生理念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模拟及优化调控[D]. 欧阳晓.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6]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橡胶与塑料制品行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金发科技为例[D]. 李文静.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基于变量拆分、模型转换以及复合策略的收益率可预测性研究[D]. 易永胜.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
  • [8]珠三角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研究[D]. 文超.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5)
  • [9]管理层语调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 ——基于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的研究[D]. 苗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10]亿利洁能定向增发收购资产过程中的大股东利益输送研究[D]. 张永生.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2001年PVC市场回顾及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