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范大学图书馆投入使用

第一师范大学图书馆投入使用

一、首师大图书馆投入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崔自勤[1](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考作为联结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动向直接牵引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新高考直接催生了新的高中教育目标和学校组织形态,尤以对教学组织的影响为最。为符应新高考的要求,作为高中学校组织的关键构成——教学组织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变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运用文献研究法选择以人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和强调情境互动的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理论,并将之作为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厘清了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教学组织的结构及特征,为探索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提供了域外视野;藉由案例分析法提炼出部分高中学校改革的先行经验,为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和年级组织的变革提供了参考路径;运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明晰了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的现状和问题,为探究高中教学支持组织建设指明了解决思路。围绕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本研究从实践、政策和理论层面分析了高中学校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管理组织、课程组织、教研组织、班级组织、年级组织和教学支持组织等为变革重点,提出了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策略和路径。本文认为:其一,教学管理组织变革应从结构扁平化、人员专业化、职责明确化、系统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有序推进。其二,课程组织变革需要运用职能分类法对机构设置、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进行适当调整。其三,教研组织变革应从明晰职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等路径进行合理实施。其四,班级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强化班级育人功能、变革班级组织形式、创新班级组织架构、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逐步落实。其五,年级组织变革应充分借鉴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的先行经验,从定位明确、权力集中、职能发挥、特色构建、环境创设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其六,教学支持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基点、方向、出路、保证、趋势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和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两大方面对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进行了展望。

李梦萍[2](2019)在《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关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研究着眼于秘书学学科归属,研究视角不够全面、系统,且缺乏针对性。本文以秘书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定位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剖析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内涵、现状及原因,并据此提出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解决措施。首先,以定位理论为基础,阐明秘书学本科专业找准自身定位的重要意义,并说明定位过程需遵循五项原则,定位内涵包括自我定位、学校及政府定位、社会定位三个维度。其次,从现有秘书学本科专业入手,以大量基础数据探析学科发展环境特征及发展现状,得出当前秘书学本科专业在自我定位上存在专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忽略外部宏观发展环境、人才培养方向缺乏细化的问题,在学校及政府定位中存在专业发展潜力被忽视、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社会定位上缺乏行业内共同认可的权威评价机制。再次,结合实际调查与案例思考专业定位影响因素,分析出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内部主要受专业负责人领导力及师资队伍情况影响,外部主要受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影响。最后,分别从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预设、定位策略及定位路径层面,提出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措施。

郭苇,张文彦,张凯,周建设[3](2019)在《华文阅读现状与能力提升建议——以马来西亚美里培民中学和中国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对比分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汉语教学中,阅读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汉语教学的重要阵地;我国国内更是重视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对比中马两国阅读现状对今后的华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视华文阅读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华文阅读能力,需要政策与社会力量的帮助,需要运用智能辅助阅读系统,需要推广华文分级阅读。

刘斯思[4](2019)在《北京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北京高校统筹发展,中央高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主动承担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任务。北京市属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在中央高校的带动下,与中央高校融合并同步发展,提高北京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对市属高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建设需要更好地优化和整合,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是保证高等教育快速优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越来越多的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出现了整体式教学楼。在建筑适应性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整体式教学楼的研究,不仅可以得出指导整体式教学楼在新教育理念下如何进行空间适应性设计,还能为市属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因此,笔者选取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为研究内容,期望本文为整体式教学楼设计提供一定基础资料。本文在适应性设计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典型案列,调研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得出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和策略。首先,研究建筑适应性设计理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并对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现状和出现背景加以概括,得出新教育理念下对整体式教学楼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其次,研究整体式教学楼的特点和形态,分析适应性设计影响因素,从整体式教学楼的功能定位和指标确定、与校园规划设计的关系和建筑单体适应性设计的具体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适应性设计原则。最后,从适应性角度出发,对整体式教学楼进行了空间划分,分层次研究,分别从整体式教学楼的外部空间、内部功能性空间和内部非功能性空间三个层级去分析并得出空间适应性设计的策略。高校建设项目有着明确的建设流程,所有项目的实施都应符合高校事业发展规划,在研究高校某个建筑的空间设计时,都可以按照本文的研究思路去做具体分析。此外,本文以市属高校为例重点研究,但是高校建筑设计的流程和空间设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每个地区的环境因素、社会要求、高校定位、规模特色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说,本文借用建筑策划的宏观思想建构所研究建筑单体,从空间角度具体分析设计策略的研究思路运用在高校建筑的空间研究上具有普适性。

姚二将[5](2019)在《城市中小学校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致使大中城市的建设用地逐年锐减,素质教育新理念的发展对中小学校空间功能提出新的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性愈发尖锐。在校园用地受限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对中小学校外部空间进行集约化设计,以解决学校场地尺度与教学功能空间的矛盾性。笔者研究生期间在学校设计院跟着导师参与完成了一些学校建筑的设计实践项目,且在论文写作期间调研大量中小学校实际案例,网络收集新建优秀学校项目,梳理了校园外部环境的利用现状、构成和形态、设计要素和主要类型。除此之外,对我国新建中小学校进行外部空间集约化的实际项目大量分析,归纳适合校园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的几种策略,以此为支撑对实践项目外部空间集约化有指导作用。本文绪论阐述论文写作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理论概念及研究路线。随后,从校园外部空间类型和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中小学校外部空间的形态、构成要素和空间的主要类型。从集约化理论的角度出发,梳理了集约化的内涵和发展,构建了四种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的范畴和五种集约化设计的原则。之后从四个方面论述外部空间的空间集约化策略:一是规划布局合理紧凑,二是建筑外部空间复合策略,三是基地空间渗透与柔化,四是交通空间功能转化。再从五个方面论述外部空间的功能集约化策略:一是入口广场集成策略,二是运动场地复合策略,三是庭院绿地集约策略,四是屋顶场地集中策略,五是交通功能效率策略。最后以一个实践项目来论述外部空间集约化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最终得出结论:要通过集约利用城市中小学外部空间综合解决校园多方面的问题。

牛品荣[6](2018)在《“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设计及组合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高考“3+3”模式,为贯彻落实《意见》,教育部紧接着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强调了各高中要“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2014年最先启动高考改革方案的上海、浙江两地对适应“选课走班制”高中的普通教室及组合模式进行了探索及改进,但,其余大部分的省市在2017年至2019年才陆续启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因而全国大部分高中普通教室还停留在“编班授课制”的层面。本文在对国内“选课走班制”实施现状的认识基础上,深入调研国内已实行“选课走班制”的高中,挖掘其成功经验及仍存在的不足,找出“选课走班制”与现有教学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首先,根据实行“选课走班制”高中学校中现有教室的使用情况,将普通教室分为多科目共用普通教室和单科目专用普通教室——学科教室两种,并分别对其在适应“选课走班制”的设计做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新增功能所需的面积及合理的设置位置,并在满足不同类型普通教室的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不同类型普通教室建设所需的最小净尺寸及使用面积。再根据学生“走班”的需要,总结出适应“选课走班制”普通教室三种组合模式:连廊组织教室模式、庭院组织教室模式、中厅组织教室模式。最后提出了适应“选课走班制”高中的普通教室的三种更新策略:既有普通教室更新、既有教室资源功能置换、扩建补充教室资源。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全国大部分即将要实行“选课走班制”的高中学校普通教室的改建、扩建、新建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为今后适应“选课走班制”《规范》、《标准》的修订提供基础性的数据。

王成芳[7](2018)在《明代陕西作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域文学是明代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而陕西文学作为明代文学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诚然,有明二百七十六年,无论是作家质量,还是作家数量,陕西文学皆处于低谷阶段。但就北方地区来说,明代陕西的文学成就依旧可观:第一,明代陕西地区有文献可考的作家近700人,其中有作品存留者近400多人,有别集存世者65人,存世别集达120多种;第二,弘治、正德年间的陕西文坛涌现出李梦阳、康海、王九思等杰出作家,倡言复古,引领一代文风,成为明中期以“前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的主力军;第三,一般认为,嘉靖中期以后明代陕西文学逐渐走向没落,但恰恰就是在“没落之际”,几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家族逐渐崛起,并留下了大量作品;第四,明代陕西西安府文学异常繁荣,作家数量可与江南次发达州府相媲美。本文尝试在广泛搜集明代陕西地区作家、作品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展现明代陕西地区作家的时空分布及创作概貌,讨论明代陕西地区文学的特色,并给明代陕西文学以适当的定位。本论文分上下两编,其中上编为《明代陕西作家述论》,以时间为线索,选取50多位明代陕西地区重要的诗文作家,对其诗文创作情况进行重点考察。明代陕西文学的繁盛在中后期,经过明初长达百年的准备,明代陕西文学在弘治、正德朝达到了鼎盛,并于嘉靖、万历朝持续发展,至明末逐渐走向低谷。明前期洪武至成化(1368—1487)是明代陕西文学的沉寂、准备期。此期陕西作家多以政绩、理学见称,张紞、王恕、段坚、薛敬之、康阜、黄谏等构成其主体。其中张紞被称“治行为天下第一”。王恕是关中理学三原学派的创始人,在政绩上更有“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之称。他们对于明代陕西文化的贡献和对后来者的启迪之功是不可磨灭的,而文化的发展必将有利于文学的发展。明中期弘治、正德时期(1488—1521)是明代陕西文学的高峰期,不论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且产生了对全国文学发展有引领意义的文学名家。前七子中的李梦阳、康海、王九思均为明代陕西人,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批复古派作家,如许宗鲁、胡缵宗、马汝骥、张治道、刘储秀、胡侍、张原、张凤翔、韩邦靖、王用宾、王讴等。此一阶段,更有理学名家如王承裕、吕柟、马理、韩邦奇、南大吉等,在精研理学的同时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产生了一批有特色的作品。他们共同将明代陕西文学推向了高峰,一时间成为全国文学发展的主力。明后期嘉靖至万历朝(1522—1566)是明代陕西文学的相对发展期,主要表现在作家的数量以及几个重要文学家族的发展上。此一阶段虽有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仍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但整个陕西文学已处于全国文学的边缘地带。值得注意的是以马自强为代表的同州马氏家族、南轩为代表的渭南南氏家族及其他文学家族在此一阶段的兴盛及发展。此外,尚有王维桢、赵统、杨爵、冯从吾、温纯、张蒙训等人的文学创作显名于地方。明末,泰昌至崇祯(1620—1644)间,明代陕西文学的发展已然进入衰弱期。但陕西依旧有一定数量的作家在进行着文学创作,重要者如焦源溥、温日知、温自知、温启知、来复、来临、张春、秦一藩等。其中温自知在明末清初被尊为关中文坛领袖,享誉关中。本文下编为《明代陕西作家叙录》,以地域为纲,作家为目,为凡有作品存世的明代陕西作家撰写小传,并撰写着述、作品提要。此编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尽量求全,于能力所及处对已有研究资料中作家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科考、着述等的缺失、疑点或讹误加以考证、补订。虽为下编,实为整个研究的基础。总体而言,明代陕西文学体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本籍作家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以时间论,属万历、嘉靖朝作家数量为最,次为正德、崇祯,次为成化、弘治。以空间论,西安府的作家有绝对优势,占明代陕西作家总数的60%以上;二是明代陕西作家多受关中理学的影响,正直慷慨,注重气节,体现出较强的创作个性;三是明代陕西地区作家多具有强烈的文学复古意识,文从司马迁,诗宗杜甫;四是明代陕西作家普遍具有关注现实的写作倾向。不论在陕西文学的历史视域中还是明代文学的区域视域中,明代陕西地区文学均不算突出,但明中期以李梦阳、康海为代表的复古派作家的崛起,及区域内作家鲜明的创作风格使明代陕西作家成为明代作家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王晶[8](2018)在《北京市大兴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足球作为一项体育活动,不仅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层面有着显着的作用,而且能够很好的培养青少年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等优良品质,进而促进青少年心智的健康良性发展。北京市大兴区的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足球课、足球社团、校足球队的组建、班际校际间的各种赛事等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促进着校园足球的开展。本文对于北京市大兴区小学阶段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梳理,了解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兴区的兴海学校、魏善庄二小、印刷附小、大兴九小、首师大附小、北师大附小、瀛海小学、旧宫小学这八所足球特色校进行调查、访问,获得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兴区校园足球建设的资金使用方面:充分利用财政对校园足球发展的专项资金,除了用于为学生增添的器材和外聘教练员外,首先可用于对校内所有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足球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可给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足球活动的体育教师相应的资金补贴;再次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使更多学生获益;最后也可开展除比赛训练以为的多种足球文化活动。2)大兴区校园足球开展的师资及场地方面:在解决师资问题上,一方面学校在外聘专业足球教练员时,应充分考虑其兼职时间的长短,选择流动性小的教练,以保证学生足球技战术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的增加足球专项的毕业生或教师成为本校在岗在编的教师。在场地问题上,建议各学校合理安排足球活动同其他体育活动使用场地的时间,以此提高场地利用率,解决人均面积小的问题。3)大兴区校园足球的活动开展方面:为保证足球技能学习的连贯性,学校应在一至六年级都开设足球课,以此使更多学生受益于校园足球活动。建议大兴区小学均开展足球大课间活动,活动开展的形式可不仅限于足球技能,也可进行足球文化建设活动。在校队组建方面,学校应更多的考虑到男女足球队的均衡及梯队建设问题,并且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训练和集训。4)大兴区校园足球的赛事开展方面:首先,为解决班级联赛开展及参与率低的问题,可将班级联赛的主办权放至学校,目的集中于学校校代表队的选拔,而大兴区教委仅组织协作区及月季杯这两大赛事。其次,在区级联赛的赛制上建议将五六年级设为甲组,三四年级设为乙组,与北京市比赛赛制接轨。最后,为解决低年龄儿童安全问题,应从规则、裁判执裁、球员鞋子装备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并为其上保险,保证家长知情同意。

宗立东[9](2017)在《明代宗室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宗室历来是政治范畴中的重要群体,明代宗室亦不例外。而其文学创作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容易被轻视、甚至忽视。但宗室群体本身的庞大也导致了其文学创作的繁盛,而此类创作也因作者身份的特殊性而具有了特别的指向。身份性的限制与优越,在其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一方面由于政治的限制,他们恐越雷池一步,故某些题材内容是其不能触碰的,而某些思想情感又是他们独有的;另一方面物质的优越性和身份的荣耀感,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既享受着优渥的环境,同时也囿于特定的圈子,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则是某些着述类型和题材的大力创作与深度拓展,也为其用力甚深的着述领域的创作的精湛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在某些方面却也显示着他们视野的局限和阅历的不足。同样,各朝各代的思想观念、时代显学、创作思潮等,也都在他们的着述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具体而言,明代宗室的创作也呈现着这样的特点,一方面深受身份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感受着时代的氛围。与此同时,文学既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又是作者思想情感、精神面貌的显着体现和随时变化的表达。那么,明代宗室文学作为其创作群体历史境遇、心态境况的写照与其着述思想意旨的表达,则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也分为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上编“明代宗室文学概论”和下编“明代宗室着述考述”。上编由“宗室”一词入手,划定本文“宗室”的研究范畴,并进一步介绍明代宗室的整体情况。然后,介绍影响明代宗室创作的诸多因素(相关宗室政策、具体藩府情况等),梳理明代宗室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地域分布,介绍明代宗室文学的基本情况。而后,深入到明代宗室内部,将其分为三个阶层(帝王系、亲郡王系、将军中尉系),并对这三个阶层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和对比,争取找出三者各自创作的群体性特点。之后,选择明代宗室在文学创作上具有代表性的藩府和成员进行介绍和研究。在整体的论述过程中,也充分地注意到“宗室”的身份性和“明代”的时代性对这一群体着述和创作的影响。下编则是在上编的基础上,将此群体分为“帝王”与“藩府”两部分,对明代宗室作家及其着述(文集为主)进行全面地梳理,对每位作家和其存世着述进行逐一考察,并撰写相关要目。每条要目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为明代宗室作家撰写小传,二是为其存世作品撰写着述提要,三是出示作家现存着述馆藏信息,四是出列作家传记目录。通过上编明代宗室文学的介绍和下编明代宗室着述的考述,大致了解明代宗室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群体特征、内部情况和着述的大体面貌、种类卷数、存世情况,以及作家的生平概况。同时,也为我们了解明代宗室的历史面貌和认识明代诗歌的存在情况,提供新的途径和视角。

吴雪芝[10](2014)在《人力资源配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岗位社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通常采用聘任合同工及临时工、返聘退休人员、使用学生馆员,开展业务外包,实行业务社会化及岗位社会化等模式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探索这几种模式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回顾与归纳非在编人员配置典型案例后可以发现,未来高校图书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最优模式为图书馆部分岗位社会化,该模式能使图书馆人力资源配备精良、管理科学、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二、首师大图书馆投入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师大图书馆投入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重大课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新高考的研究
        二、关于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及其变革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三、可能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新高考
        二、教学组织
        三、教学组织变革
    第二节 教学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一、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二、以组织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三、强调情境互动的变革理论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
        一、实践逻辑起点
        二、政策逻辑起点
        三、理论逻辑起点
第二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新要求
        一、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三、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四、加强教学秩序管理
        五、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六、注重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节 传统教学处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弊端明显
        二、工作人员理念滞后
        三、工作职责范围窄化
        四、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策略
        一、结构扁平化
        二、人员专业化
        三、职责明确化
        四、系统信息化
第三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探索
    第一节 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学校课程的影响
        一、课程结构的调整
        二、课程体系的丰富
        三、课程内容的改进
        四、课程实施的强化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组织建设的案例探究
        二、课程组织建设的问题厘清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合理化
        二、组织设计科学化
        三、组织建设制度化
第四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研组织的新要求
        一、专业属性的回归
        二、组织凝聚力提升
        三、教研内容的实效
        四、运行机制的创新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教研组织运行现状
        一、功能定位不清
        二、部门职责叠加
        三、活动重形轻质
        四、范围涵括不足
        五、管理成效低下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的路径
        一、明晰职能定位
        二、优化组织结构
        三、创新活动形式
        四、拓展活动内容
第五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班级的属性与组织功能
        一、班级的形成与演变
        二、班级属性的学理探析
        三、班级组织的核心功能
    第二节 班级组织不适应新高考的样态
        一、面对“选课走班”的不适应
        二、班级建设的现实问题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策略
        一、强化班级育人功能
        二、变革班级组织形式
        三、创新班级组织架构
        四、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
        五、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
第六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年级组的发展路径
        二、年级组的功能透视
        三、年级组的问题审视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变革典例分析
        一、“年级主任制”的探索
        二、“年级学部制”的尝试
        三、“级部管理制”的建构
        四、“经纬式模式”的摸索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趋势
        一、定位明确
        二、权力集中
        三、职能发挥
        四、特色构建
        五、环境创设
第七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
    第一节 新高考下加强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的动因
        一、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
        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管理变化的助推
        四、智能教学场所的兴起
    第二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现状与问题
        一、问卷调查
        二、实地考察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基点:强化教学功能
        二、方向:激发组织潜力
        三、出路:减少班额人数
        四、保证:加大经费投入
        五、趋势:增建智能场所
结语: 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前瞻
    一、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
    二、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定位理论
    第四节 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概述
    第一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功用
    第二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原则
    第三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内涵
    小结
第二章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开设秘书学本科专业院校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学科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问题剖析
    小结
第三章 影响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影响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内部主要因素
    第二节 影响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外部主要因素
    小结
第四章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预设、策略及路径探析
    第一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预设
    第二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策略
    第三节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路径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索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3)华文阅读现状与能力提升建议——以马来西亚美里培民中学和中国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对比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阅读现状简介
    (一) 马来西亚阅读现状
        1. 阅读能力缺失。
        2. 阅读环境缺失。
    (二) 中国大陆阅读现状
        1.阅读意识提升。
        2.重视程度提高。
二、两国中学调研
    (一) 调研数据
        1.阅读时长。
        2.课内阅读。
        3. 课外阅读。
    (三) 数据特征分析
        1. 华文阅读兴趣不足。
        2. 学生日均阅读量低。
        3. 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4. 阅读速度等能力不足。
三、汉语阅读能力提升建议
    (一) 需要政策与社会力量的帮助
        1.加强政策指导。
        2.开启社区华文阅读计划。
    (二) 智能辅助阅读系统运用
        1.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试点推广智能阅读系统。
        2.鼓励汉语智能学习应用的开发并与海外民间项目积极发展合作。
        3.一些智能辅助阅读系统也可以积极发展与海外地区的项目合作, 解决当地汉语阅读教学难题。
    (三) 推广华文分级阅读
结 语

(4)北京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对象
        1.3.1 市属高校
        1.3.2 整体式教学楼
        1.3.3 空间适应性设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建筑适应性设计理论
        1.4.2 国外高校教学空间发展及理论研究
        1.4.3 国内高校教学空间发展及理论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实地调研法
        1.5.2 文献研究法
        1.5.3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整体式教学楼适应性设计的形成依据
    2.1 建筑适应性设计基本理论
        2.1.1 理论来源与概念界定
        2.1.2 建筑适应性类型划分
        2.1.3 建筑适应性层级理论
        2.1.4 建筑适应性引入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的必要性
    2.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2.1 高等教育社会化和普及化
        2.2.2 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多样化
        2.2.3 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3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现状及出现背景
        2.3.1 整体式教学楼发展现状
        2.3.2 整体式教学楼出现的背景
    2.4 新形势对高校建筑设计的新要求
        2.4.1 多元化
        2.4.2 社会化
        2.4.3 人性化
        2.4.4 智能化
        2.4.5 可持续化发展
    2.5 小结
第3章 整体式教学楼的建构内容及适应性设计原则
    3.1 整体式教学楼的特点及形态
        3.1.1 基本特点
        3.1.2 布局形态
    3.2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适应性设计的影响因素
        3.2.1 校园价值因素
        3.2.2 决策技术准则
    3.3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功能定位及指标确定
        3.3.1 高校事业发展规划
        3.3.2 高校规模总量控制
    3.4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与校园整体规划设计的关系
        3.4.1 规划设计的内容
        3.4.2 大学校园规划功能分区
        3.4.3 教学区与其他功能组群的空间尺度
    3.5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设计内容
        3.5.1 规模适应性设计
        3.5.2 功能需求适应性设计
        3.5.3 空间适应性设计
        3.5.4 技术标准的适应性设计
        3.5.5 技术工艺的适应性设计
    3.6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
        3.6.1 整体性原则
        3.6.2 中立性原则
        3.6.3 可变性原则
        3.6.4 多样性原则
    3.7 小结
第4章 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外部空间
        4.1.1 释义
        4.1.2 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内容
        4.1.3 空间适应性优化策略
    4.2 内部功能性空间
        4.2.1 释义
        4.2.2 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内容
        4.2.3 空间适应性优化策略
    4.3 内部非功能性空间
        4.3.1 释义
        4.3.2 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内容
        4.3.3 空间适应性优化策略
    4.4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北京工业大学第四教学楼组团空间适应性设计析”调查问卷
    附件2 北京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概况统计
    附件3 “92 指标”与“18 指标”教室建筑面积指标对比分析表

(5)城市中小学校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1.1.1 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国家政策
        1.1.2 我国校园建设的集约化形势
        1.1.3 城市中小学校用地紧缺的现状
        1.1.4 教育新理念对校园空间的新要求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中小学校研究现状
        1.3.2 国内中小学校研究现状
        1.3.3 国内集约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范围及概念界定
        1.4.1 城市中小学校
        1.4.2 外部空间
        1.4.3 集约化设计
    1.5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外部空间类型及构成要素分析
    2.1 外部空间的构成和形态
        2.1.1 外部空间的构成
        2.1.2 外部空间的空间形态
    2.2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2.2.1 空间构成要素
        2.2.2 界面构成要素
        2.2.3 交通构成要素
    2.3 中小学校外部空间的主要类型
        2.3.1 公共开敞空间(广场、庭院、运动场地、露天剧场等)
        2.3.2 基地空间(建筑周边相连的空间)
        2.3.3 交通空间(道路、停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研究
    3.1 集约化的基础研究
        3.1.1 集约化理论内涵
        3.1.2 集约化产生的因素
    3.2 校园外部空间集约化发展
        3.2.1 国外校园集约化发展
        3.2.2 我国校园集约化现状
    3.3 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的范畴
        3.3.1 规划设计的集约化
        3.3.2 功能空间的集中化
        3.3.3 基地空间的融合化
        3.3.4 交通空间的效率化
    3.4 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的原则
        3.4.1 规划整体性原则
        3.4.2 可持续发展原则
        3.4.3 以学生为本原则
        3.4.4 尺度适宜性原则
        3.4.5 社区共享性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中小学校外部空间的空间集约化策略
    4.1 规划布局合理紧凑
        4.1.1 适应地域气候
        4.1.2 布局形态合理
        4.1.3 空间组织高效
        4.1.4 利用强度合理
    4.2 建筑外部空间复合策略
        4.2.1 室外下沉空间开发
        4.2.2 建筑底层架空开放
        4.2.3 立体化的活动平台
        4.2.4 建筑的空间绿化及复合
    4.3 基地空间渗透与柔化
        4.3.1 空间层次的渗透
        4.3.2 空间边缘的柔化
    4.4 交通空间功能转化
        4.4.1 交通空间活化利用
        4.4.2 交通空间复合重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中小学校外部空间的功能集约化策略
    5.1 入口广场的集成策略
        5.1.1 入口广场布局设计
        5.1.2 入口广场复合策略
    5.2 运动场地的复合策略
        5.2.1 运动场地的区位布置
        5.2.2 运动场地复合化策略
    5.3 庭院绿地的集约策略
        5.3.1 庭院空间的比例尺度
        5.3.2 庭院空间多层次策略
    5.4 屋顶场地的集中策略
        5.4.1 屋顶空间区位布局
        5.4.2 屋顶空间复合策略
    5.5 交通功能的效率策略
        5.5.1 交通空间的组织形式
        5.5.2 机动车交通流线疏导
        5.5.3 非机动车体系的整合
        5.5.4 停车布局的复合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中小学校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实践——以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为例
    6.1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项目概况
        6.1.1 设计背景
        6.1.2 基地分析
        6.1.3 设计理念
    6.2 首师大附中外部空间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
        6.2.1 规划布局策略在外部空间的应用
        6.2.2 外部空间复合策略在学校设计中的应用
        6.2.3 基地渗透策略在学校设计中的应用
        6.2.4 交通空间功能转化在学校设计中的应用
    6.3 首师大附中外部空间功能集约化设计策略
        6.3.1 校园入口集成策略
        6.3.2 运动场地复合策略
        6.3.3 庭院空间集约策略
        6.3.4 交通功能效率策略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体育活动场地配置表(单位:片、m2)
    附录2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体育场地设计图纸
    附录3 深圳罗湖中学竞赛方案统计表

(6)“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设计及组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的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国内外高中教学空间的发展历程
    2.1 国外高中教学空间的发展历程
    2.2 建国后我国高中教学空间的发展历程
        2.2.1 “编班授课制”教学空间的发展
        2.2.2 “选课走班制”的发展及对普通教室的要求
    2.3 小结
3.“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使用现状调研及案例分析
    3.1 本章研究方法
    3.2 调研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2.1 调研对象的选取与问卷设计
        3.2.2 问卷调研统计及初步分析(针对学生)
        3.2.3 问卷调研统计及初步分析(针对老师)
    3.3 我国“选课走班制”高中调研分析
        3.3.1 杭州二中
        3.3.2 杭州四中
        3.3.3 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
        3.3.4 浙江新昌中学
        3.3.5 北京潞河中学
        3.3.6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
        3.3.7 北大附中
    3.4 “选课走班制”高中新建校区案例的启示
        3.4.1 吴江中学滨湖新区高中校区
        3.4.2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
        3.4.3 上海奉贤中学
        3.4.4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
    3.5 现状问题总结
        3.5.1 教室组合不利于“走班”
        3.5.2 多科目共用普通教室储物、辅导、图书查阅空间不足
        3.5.3 单科目专用普通教室(学科教室)实验空间及学科氛围缺失
        3.5.4 教室数量短缺
    3.6 小结
4.“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设计影响因素及组合模式
    4.1 高中普通教室设计的影响因素
        4.1.1 教育模式的影响
        4.1.2 教育基础的影响
        4.1.3 学生人数的影响
        4.1.4 经济条件的影响
        4.1.5 用地条件的影响
        4.1.6 科技水平的影响
    4.2 “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组合模式
        4.2.1 连廊组织教室模式
        4.2.2 庭院组织教室模式
        4.2.3 中厅组织教室模式
    4.3 小结
5.“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设计研究
    5.1 多科目共用普通教室
        5.1.1 储物柜的设置
        5.1.2 辅导区的设置
        5.1.3 图书角的设置
    5.2 单科目专用普通教室——学科教室
        5.2.1 化学教室
        5.2.2 物理教室
        5.2.3 生物教室
        5.2.4 无实验需求的学科教室设计
    5.3 小结
6.适应“选课走班制”的既有高中普通教室更新策略
    6.1 既有普通教室更新策略
        6.1.1 多科目共用普通教室更新
        6.1.2 单科目专用普通教室更新
    6.2 既有教学资源功能置换策略
    6.3 扩建补充教室资源策略
    6.4 小结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目录
致谢

(7)明代陕西作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编:明代陕西作家述论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与方法
        四 相关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 明代陕西文学概述
        第一节 明代陕西的文学土壤
        第二节 明代陕西作家分布概观
        第三节 明代陕西文学发展的几个影响因素
    第二章 明前期(洪武至成化)陕西作家
        第一节 张紞及其诗文
        第二节 关学学者王恕、段坚、薛敬之
        第三节 康阜及其他作家
    第三章 明中期(弘治、正德)陕西作家
        第一节 前七子之李梦阳、康海、王九思
        第二节 羽翼词林:张原、胡缵宗、许宗鲁、韩邦靖
        第三节 关学学者吕柟、韩邦奇
        小结
    第四章 明后期(嘉靖、万历)陕西作家
        第一节 复古接续:赵时春、王维桢、赵统
        第二节 关学学者杨爵、冯从吾
        第三节 同州马氏家族作家
        第四节 渭南南氏家族作家
        小结
    第五章 明末(泰昌至崇祯)陕西作家
        第一节 焦源溥及其《逆旅集》
        第二节 三原温氏三兄弟
        第三节 来氏兄弟及其他
    余论 明代陕西文学的地域特色及地位
        一、明代陕西文学的特色
        二、明代陕西文学的地位
下编:明代陕西作家叙录
    凡例
    西安府
    凤翔府
    汉中府
    延安府
    庆阳府
    平凉府
    巩昌府
    临洮府
    边境司、卫
    宗藩
附录一 明代陕西省政区表
附录二 明代修建或修复陕西书院表
参考文献
致谢

(8)北京市大兴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校园足球的概念界定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兴区小学校园足球现状概述
    3.2 校园足球的在国家、地方及学校各层面的支持
        3.2.1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3.2.2 地方层面经费支持
        3.2.3 学校层面的开展及具体实施支持
    3.3 师资及场地保障情况分析
        3.3.1 学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3.2 校外足球教练员聘请情况分析
        3.3.3 场地情况
    3.4 大兴区小学足球活动开展情况
        3.4.1 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动机
        3.4.2 学校开展足球课的情况分析
        3.4.3 学校开展足球大课间的情况分析
        3.4.4 学校足球代表队选拔及参训情况
    3.5 大兴区小学足球比赛开展情况
        3.5.1 大兴区校园足球比赛的基本情况
        3.5.2 八所学校参与大兴区校园足球比赛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兴区校园足球开展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情况
        4.1.2 大兴区校园足球开展的师资及场地情况
        4.1.3 大兴区校园足球的活动开展情况
        4.1.4 大兴区校园足球的赛事开展情况
    4.2 建议
        4.2.1 大兴区校园足球建设的资金使用方面
        4.2.2 大兴区校园足球开展的师资及场地方面
        4.2.3 大兴区校园足球的活动开展方面
        4.2.4 大兴区校园足球的赛事开展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A
    附件B
    附件C

(9)明代宗室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及目的
    三、研究方法和书写凡例
上编 明代宗室文学概论
    第一章 明代宗室的范畴和概况
        第一节 明代宗室的范畴
        第二节 明代宗室的概况
        一、历代宗室分封概况
        二、明代宗室分封概况
    第二章 明代宗室着述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宗室政策
        一、政治经济政策
        二、文化教育政策
        第二节 宗族传统
        一、皇帝赐书与藩府刻书
        二、家学门风与艺术熏陶
        第三节 交游结社
        一、宗室交游
        二、宗室结社
    第三章 明代宗室文学的概貌
        第一节 时间脉络和地域分布
        一、时间脉络
        二、地理分布
        第二节 明代宗室文学的基本情况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选集
        二、文学创作
    第四章 明代宗室三个阶层的创作
        第一节 帝王系
        一、帝王诗作概况
        二、帝王诗作的特点
        第二节 亲郡王系
        一、亲郡王诗作概况
        二、亲郡王诗作的特点
        第三节 将军中尉系
        一、将军中尉诗作概况
        二、将军中尉诗作的特点
    第五章 明代宗室代表性藩府及成员的创作
        第一节 周藩
        一、周藩概况
        二、周宪王有炖
        第二节 宁藩
        一、宁藩概况
        二、朱拱梃的《樵云诗集》与朱多的《朱宗良集》
        第三节 沈藩
        一、沈藩概况
        二、沈藩的文学特征
        第四节 秦简王与楚庄王
        一、秦简王诚泳
        二、楚庄王孟烷
    余论 明代宗室诗歌的成就及价值
下编 明代宗室着述考述
    帝王系
        朱元璋
        朱允炆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祁钰
        朱见深
        朱佑樘
        朱厚照
        朱厚熜
        朱翊钧
        朱由检
        朱佑杬
    藩府系
        秦藩
        朱志(?)
        朱志洽
        朱诚泳
        朱秉欓
        朱敬錪
        朱敬鑉
        朱谊?
        朱谊瀄
        朱存(?)
        晋藩
        朱奇源
        朱新环
        朱慎钟
        周藩
        朱橚
        朱有炖
        朱安(?)
        朱睦?
        朱睦横
        朱勤(?)
        朱勤美
        朱朝台
        朱朝瞌
        朱朝瑛
        楚藩
        朱孟烷
        朱季堄
        朱荣?
        朱显槐
        朱华圉
        朱盛藻
        朱容重
        齐藩
        朱庆(?)
        朱庆聚
        朱睿(?)
        朱睿熉
        朱睿燧
        朱睿爚
        朱承彩
        鲁藩
        朱肇堚
        朱泰堪
        朱阳铸
        朱当?
        朱健根
        朱观熰
        朱观(?)
        朱颐(?)
        朱颐堟
        蜀藩
        朱椿
        朱友垓
        朱申鈘
        朱申凿
        朱让栩
        朱至漶
        朱怀琼
        湘藩
        朱柏
        代藩
        朱成鍏
        朱成铄
        肃藩
        朱真淤
        朱缙炯
        辽藩
        朱植
        朱宠淹
        朱宠瀼
        朱宪?
        朱宪燮
        朱术(?)
        朱俨釨
        朱俨(?)
        庆藩
        朱?
        朱秩炅
        朱台翰
        宁藩
        朱权
        朱奠培
        朱拱梃
        朱拱榣
        朱拱樋
        朱拱樻
        朱多炤
        朱多炡
        朱多煃
        朱多(?)
        朱多?
        朱谋圭
        朱谋城
        朱谋垔
        朱谋尧
        朱谋堢
        朱谋?
        朱谋堚
        朱谋墷
        朱谋境
        朱谋?
        朱统鈫
        朱统钿
        朱统銍
        朱议霶
        朱桂华
        岷藩
        朱彦汰
        朱企?
        朱企(金丘)
        沈藩
        朱诠鉌
        朱勋澈
        朱勋淦
        朱胤栘
        朱胤榳
        朱胤梢
        朱胤柠
        朱胤枿
        朱恬烄
        朱恬焯
        朱恬爖
        朱恬烆
        朱恬烁
        朱恬烷
        朱珵尧
        朱珵坦
        朱珵圻
        朱珵埦
        朱珵塯
        朱珵堛
        朱珵堦
        朱珵塙
        朱珵圪
        朱效鐊
        朱效铤
        朱效(金疑)
        朱效钊
        唐藩
        朱弥鍗
        朱弥钳
        朱硕爋
        朱器封
        汉藩
        朱高煦
        赵藩
        朱厚煜
        朱载墣
        郑藩
        朱载堉
        荆藩
        朱厚焜
        朱翊(?)
        德藩
        朱见潾
        吉藩
        朱常灆
        益藩
        朱厚烨
        朱翊鈏
        朱常(?)
        朱常涟
        衡藩
        朱厚煐
        朱载玺
        朱慈僽
        潞藩
        朱常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明代宗室着述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人力资源配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岗位社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非在编人员不同配置模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图书馆非在编人员配置典型案例
    2.1 首师大馆非在编人员配置实践案例
        2.1.1 无非在编人员的创建初期
        2.1.2 聘任临时工补充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发展壮大期
    2.2 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非在编人员配置模式发展动向
        2.2.1 “海纳百川”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2.2.2 流通业务岗位社会化典范: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2.2.3 流通业务外包的先行探索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3 图书馆非在编人员最优配置模式——部分岗位社会化
4 结 语

四、首师大图书馆投入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D]. 崔自勤.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研究[D]. 李梦萍. 暨南大学, 2019(02)
  • [3]华文阅读现状与能力提升建议——以马来西亚美里培民中学和中国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对比分析为例[J]. 郭苇,张文彦,张凯,周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6)
  • [4]北京市属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刘斯思.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7)
  • [5]城市中小学校外部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 姚二将.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7)
  • [6]“选课走班制”高中普通教室设计及组合模式研究[D]. 牛品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7]明代陕西作家研究[D]. 王成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北京市大兴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 王晶. 首都体育学院, 2018(02)
  • [9]明代宗室文学研究[D]. 宗立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10]人力资源配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岗位社会化研究[J]. 吴雪芝. 图书馆建设, 2014(06)

标签:;  ;  ;  ;  

第一师范大学图书馆投入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