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一、[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闯[1](2011)在《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R(EtMe2SiCH2)SnL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文中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烃基锡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分子中不同的烃基及配体种类;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同时还可能降低其毒性。开展含硅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对于探讨分子中引入硅原子后对有机锡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和三苯基氯化锡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1) R1(EtMe2SiCH2)SnCl2(2) R1(EtMe2SiCH2)Sn0(3) n-Bu(EtMe2SiCH2)Sn(OCOAr)2(4) n-Bu(EtMe2SiCH2)Sn[2,6-Py(CO2)2](5) (EtMe2SiCH2)2Sn(OCOC5H4N-m)2(6) (EtMe2SiCH2)2SnCl2(Phen) R1= n-Bu, Cy, Ph, EtMe2SiCH2 Ar= -C6H4-H,-C6H4-F-p,-C6H4-CH3-p,-C6H4-OCH3-o,-C6H4-Cl-o通过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n-Bu(EtMe2SiCH2)Sn(OCOAr)2中,羰基氧原子与中心锡原子配位,可能形成了以锡原子为中心的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在n-Bu(EtMe2SiCH2)Sn[2,6-Py(CO2)]2中,氮原子与中心锡原子可能形成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在(EtMe2SiCH2)2Sn(OCOC5H4N-m)2中,可能形成了分子间的氮锡配位,形成了扭曲的多配位形式;在(EtMe2SiCH2)2SnCl2(Phen)中,氮原子与中心锡原子配位可能形成了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化合物。

原伟光[2](2010)在《立体选择性芴酮还原菌株的筛选及其关键酶的分离》文中认为手性醇是合成医药品、农用化学品、食品和其它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和原料。羰基不对称还原是制备手性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筛选获得能够有效催化潜手性芴酮高立体选择性还原的链霉菌菌株,初步分离纯化获得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羰基还原酶,为芴酮的不对称还原提供了新的生物催化剂来源及技术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天然土壤放线菌库中筛选获得能够有效催化2-氯芴酮还原的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resistomycificus DUT002。菌株转化获得对映体纯的右旋2-氯芴醇,绝对构象为R型。(2)确定了链霉菌DUT002转化潜手性芴酮的特性。菌株驯化培养4代,还原能力提高到2.4倍。菌株的最适反应条件为30℃、pH 7.5。以10%(V/V)DMSO作为有机助溶剂,羰基还原活力提高43%。以5%(W/V)麦芽糖作为辅助底物,为体系提供氢供体和能量,促进还原型辅酶NAD(P)H再生,活力可提高30%。金属离子Al3+、Zn2+和阴离子NO3-、H2PO4-、HPO42-也能够有效提高反应活力。链霉菌DUT002的底物谱包括2-取代芴酮。取代基为F、Cl、Br、I、CH3时,产率分别是92%、91%、87%、81%和93%,e.e.值分别为>99%、100%、>99%、92%和74%。(3)对链霉菌DUT002羰基还原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Tris缓冲液溶解的细胞裂解液具有芴酮还原活力,其活性组分为依赖于还原辅酶NADP(H)的蛋白质。通过(NH4)2SO4沉淀、Sephadex G-25脱盐、SOURCE 30Q阴离子交换层析、2’,5’-ADP-Sepharose 4B亲和分离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分子量为31kDa的蛋白亚基,分离倍数为366倍。

修小萍[3](2007)在《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文中认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二烃基锡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不对称二烃基锡化合物由于含有两个不同的烃基具有更广泛的抗癌活性。在药物分子中,用硅原子对碳原子进行等电排置换后得到的药物称之为硅药,其特点是其原有药效可以保留,并有可能降低其毒性。为了系统地研究有机锡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本文以三甲基氯硅烷和三苯基氯化锡等为原料,合成了5个新的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卤化物、9个新的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和3个新的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邻菲咯啉配合物。(1) R(R′Me2SiCH2)SnX-2 (2) Cy(Me3SiCH2)Sn(OCOAr)2 (3) R(R′Me2SiCH2)SnCl2(Phen) Ar=-C6H4-H,-C6H4-F-p,-C6H4-Cl-p,-C6H4-Br-p,-C6H4-NO2-p,-C6H4-OCH3-p,-C6H4-CH3-p,-C6H4-NO2-m,-C6H4-NH2-o R=Ph,Cy,Bu;X=Cl,Br;R′=Me,E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有机质谱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的中心锡原子与羰基上的氧配位,中心锡原子可能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二烃基锡邻菲咯啉配合物的中心锡原子与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化合物。部分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肺腺癌细胞(A549)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率。本文对一系列新的具有生物活性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的初步研究,丰富了有机锡化学的内容,为研究开发安全高效的有机锡药物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付志飞[4](2005)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癌症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人们正在寻找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新药。大量的研究表明二烃基锡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由于含有两个不同的烃基具有更广泛的抗癌活性。在药物分子中,用硅原子对碳原子进行等电排置换后得到的药物称之为硅药,其特点是其原有药效可以保留,并有可能降低其毒性。为了系统的研究有机锡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本文以三甲基氯硅烷和三苯基氯化锡等为原料,合成了11个新的含硅混合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和3个新的二烃基锡Schiff碱配合物。 (1) (Me3SiCH2)PhSn(OCOAr)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核磁共振、X-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含硅混合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的中心锡原子与羰基上的氧配位,中心锡原子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二烃基锡Schiff碱配合物的中心锡原子与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化合物。 部分含硅混合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及Ph(Me3SiCH2)SnBr2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和肺癌(SPC-A-1)都有较好的体外抑制率。

任玉杰[5](2003)在《[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癌活性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1-乙炔基碳环醇与三苄基氢化锡(PhCH2)3SnH反应,合成了4种新的有机锡加成产物:[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戊醇(1)、[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己醇(2)、[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庚醇(3)和[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辛醇(4)。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3)和(4)的晶体结构,其空间群均为P21/c,晶胞内分子数Z=4,分子结构是以锡原子为中心金属原子、含分子内O→Sn配位键五员环的扭曲三角双锥结构,碳碳双键的两个氢是顺式构型。 用上述合成的有机锡加成物(1)-(4)分别与I2、Br2和ICl进行卤化反应,得到了相应的有机锡一卤化物(5)-(13)和二卤化物(14)-(19)。通过[z]-1-[2-(二苄基一溴化锡基)乙烯基]环庚醇(11)与KOH乙醇溶液反应,合成了有机锡氢氧化物(20)。用合成的二溴化物或二氯化物分别与含氮的双齿配体2,2’-联吡啶,1,10-菲罗啉,2,9-二甲基-1,10-菲罗啉和8-羟基喹啉反应得到了相应的配合物(21)-(33)。以上合成的33种有机锡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对新合成的9种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筛选试验,多数化合物对P388白血病和BEL-7402人肝癌表现了较强的抗癌活性,碳环醇有机锡加成物的卤化反应产物体外抗癌活性优于其相应原料有机锡加成物,其中[z]-1-[2-(一苄基二溴化锡基)乙烯基]环庚醇和[z]-1-[2-(二苄基一氯化锡基)乙烯基]环辛醇有可能成为有待开发的广谱抗癌药的后选化合物。

钱明星,傅芳信,潘华德[6](2000)在《[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三苯基氢化锡,三对甲苯基氢化锡作为锡氢化试剂与9-乙炔基-9-芴醇进行反应,合成了2个有机锡化合物:[Z]-2-(三苯基锡基)-1-(9-芴醇)乙烯(1)和[Z]-2-(三对甲苯基锡基)-1-(9-芴醇)乙烯(2).化合物1和2分别与ICl,Br2,I2反应,得到6个有机锡-卤化物,6个有机锡二卤化物和2个有机锡混合卤化物(3-16).有机锡-碘化物7,13和有机锡二碘化物8,14与KOH乙醇溶液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有机锡氢氧化物17,18和有机锡氧化物19,20.有机锡二碘化物8,14分别与含氮双齿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8-羟基喹啉(Oxin)反应,得到6个相应的配合物21~26.26个新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锡含量测定,IR,1H NMR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化合物2是以Sn原子为中心扭曲的四面体构型.

二、[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1)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R(EtMe2SiCH2)SnL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烃基锡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1.2 烃基的不同对有机锡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
        1.2.1 饱和烃基有机锡化合物
        1.2.2 不饱和烃基有机锡化合物
        1.2.3 极性烃基结构有机锡化合物
        1.2.4 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
    1.3 配体的不同对二烃基锡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
        1.3.1 羧酸酯类有机锡化合物
        1.3.2 芳香异羟肟酸二烃基锡化合物
        1.3.3 含二茂铁为配体的二烃基锡化合物
        1.3.4 Schiff类有机锡(Ⅳ)化合物
        1.3.5 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
    1.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试剂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含硅二烃基二卤化锡的合成与表征
        2.2.1 (EtMe_2SiCH_2)_2SnCl_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2.2 Ph(EtMe_2SiCH_2)SnCl_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2.3 n-Bu(EtMe_2SiCH_2)SnCl_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2.4 Cy(EtMe_2SiCH_2)SnCl_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3 含硅二烃基锡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2.3.1 n-Bu(EtMe_2SiCH_2)SnO的制备
        2.3.2 (EtMe_2SiCH_2)_2SnO的制备
        2.3.3 Ph(EtMe_2SiCH_2)SnO的制备
        2.3.4 Cy(EtMe_2SiCH_2)SnO的制备
    2.4 含硅混合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5 含硅二烃基锡吡啶羧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6 含硅二烃基锡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第3章 讨论部分
    3.1 合成方法的讨论
        3.1.1 含硅二烃基锡二氯化物的合成方法
        3.1.2 含硅二烃基锡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3.1.3 含硅二烃基锡羧酸酯的合成方法
        3.1.4 含硅二烃基锡吡啶羧酸酯的合成方法
        3.1.5 含硅二烃基锡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3.2 结构分析
        3.2.1 红外光谱
        3.2.2 核磁共振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立体选择性芴酮还原菌株的筛选及其关键酶的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制备手性醇
        1.1.1 手性醇的应用
        1.1.2 手性醇的制备方法
        1.1.3 生物法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
    1.2 羰基还原酶
        1.2.1 醛酮还原酶(AKR)
        1.2.2 短链脱氢/还原酶(SDR)
    1.3 手性芴醇的应用及合成
        1.3.1 手性芴醇的应用
        1.3.2 手性芴醇的合成
    1.4 羰基还原酶的筛选和重组表达
        1.4.1 生物催化剂筛选
        1.4.2 重组表达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立体选择性芴酮还原菌株筛选及特性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器材
        2.2.1 供试菌株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3 菌株筛选策略
    2.4 实验方法
        2.4.1 2-取代芴酮还原分析方法
        2.4.2 数据计算
        2.4.3 培养基配方
        2.4.4 菌体培养和细胞收集
        2.4.5 2-氯芴酮转化菌株的筛选
        2.4.6 产物鉴定
        2.4.7 2-氯芴酮高立体选择性还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2.4.8 产物旋光度测定
        2.4.9 菌株驯化
        2.4.10 温度和pH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4.11 反应的时间、浓度依赖性
        2.4.12 有机助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4.13 辅助底物对反应的影响
        2.4.14 金属离子及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2.4.15 菌株转化底物谱扩展
    2.5 实验结果
        2.5.1 2-氯芴酮转化菌株的筛选
        2.5.2 产物鉴定
        2.5.3 2-氯芴酮高立体选择性还原菌株的筛选
        2.5.4 产物旋光度测定
        2.5.5 菌株还原底物2-氯芴酮能力驯化
        2.5.6 温度和pH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2.5.7 反应的时间、浓度依赖性
        2.5.8 有机助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5.9 辅助底物对反应的影响
        2.5.10 金属离子及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2.5.11 菌株转化底物谱扩展
    2.6 讨论
    2.7 小结
3 芴酮还原酶分离纯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器材
        3.2.1 供试菌株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2-氯芴酮还原检测方法
        3.3.2 数据计算
        3.3.3 培养基配方
        3.3.4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3.3.5 蛋白溶液还原活力检测方法
        3.3.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3.3.7 菌体培养和细胞收集
        3.3.8 细胞破碎
        3.3.9 发酵液、细胞裂解液的辅酶依赖性
        3.3.10 (NH_4)_2SO_4沉淀蛋白
        3.3.11 蛋白溶液Sephadex G-25脱盐
        3.3.12 SOURCE 30Q阴离子交换层析
        3.3.13 2’,5’-ADP-Sepharose 4B亲和分离
    3.4 实验结果
        3.4.1 发酵液、细胞裂解液的辅酶依赖性
        3.4.2 (NH_4)_2SO_4沉淀
        3.4.3 Sephadex G-25脱盐
        3.4.4 SOURCE 30Q阴离子交换层析
        3.4.5 2’,5’-ADP-Sepharose 4B亲和分离
    3.5 讨论
    3.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有名词缩写
附录B 常用仪器一览表
附录C 常用试剂一览表
附录D HPLC谱图及标准曲线
附录E 产物鉴定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烃基锡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1.2 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3 二烃基锡化合物的抗癌机制及其构效关系的探讨
    1.4 不对称二烃基二卤化锡的一般合成方法
    1.5 二烃基锡羧酸酯的一般合成方法
    1.6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思路及合成路线的设计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测试仪器及试剂
    2.2 不对称含硅二烃基二卤化锡的合成与表征
    2.3 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二芳香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2.4 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5 抗癌活性的测定
第3章 讨论部分
    3.1 合成条件的讨论
    3.2 结构分析
    3.3 生物活性结果的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4)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二烃基锡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生物活性
    1.2 二烃基锡化合物的抗癌机制及其构效关系的探讨
    1.3 二烃基二卤化锡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
    1.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思路及合成路线的设计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测试仪器及试剂
    2.2 (Me_3SiCH_2)_2Sn(OCOAr)_2的合成与结构测定
    2.3 二烃基锡水杨醛缩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
    2.4 Me_3SiCH_2SnPh(OOC C_6H_4 OCH_3-p)_2X-衍射晶体结构测定
    2.5 抗癌活性的测定
第三章 讨论部分
    3.1 合成条件的讨论
    3.2 结构分析
    3.3 生物活性结果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癌活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有机锡化合物与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1.1 有机锡化合物发展概述
    1.2 有机锡化合物应用简介
    1.3 有机锡化合物结构与抗癌活性
        1.3.1 类似顺铂结构的有机锡化合物
        1.3.2 类似卡铂结构的有机锡化合物
        1.3.3 水溶性有机锡化合物
        1.3.4 其它结构类型的有机锡化合物
    1.4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的合成和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1 实验仪器及方法
        2.2.1.2 实验用试剂
        2.2.2 原料的合成
        2.2.2.1 三苄基氯化锡的合成
        2.2.2.2 叔丁醇钾的合成
        2.2.2.3 炔醇的合成
        2.2.2.4 三苄基氢化锡乙醚溶液的合成
        2.2.3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的合成和表征
    2.3 结果和讨论
        2.3.1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的红外光谱分析
        2.3.2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4 炔醇与三苄基氢化锡的反应历程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庚醇和环辛醇的晶体结构
    3.1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庚醇的晶体结构测定
    3.2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环辛醇的晶体结构测定
    3.3 结果和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卤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合成和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1.1 实验仪器及方法
        4.2.1.2 实验用试剂
        4.2.2 碳环醇有机锡一卤化物的合成和表征
        4.2.3 碳环醇有机锡二卤化物的合成和表征
        4.2.4 [Z]-1-[2-(二苄基氢氧化锡基)乙烯基]环庚醇的合成和表征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碳环醇有机锡卤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4.3.2 碳环醇有机锡卤化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4.3.3 [Z]-1-[2-(二苄基氢氧化锡基)乙烯基]环庚醇的红外光谱分析
        4.3.4 [Z]-1-[2-(二苄基氢氧化锡基)乙烯基]环庚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Z]-1-[2-(一苄基二卤化锡基)乙烯基]碳环醇含氮双齿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1.1 实验仪器及方法
        5.2.1.2 实验用试剂
        5.2.2 碳环醇有机锡二氯化物含氮双齿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5.2.3 碳环醇有机锡二溴化物含氮双齿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5.3 结果和讨论
        5.3.1 碳环醇有机锡二卤化物含氮双齿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5.3.2 碳环醇有机锡二卤化物含氮双齿配合物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本工作合成的部分有机锡化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
    6.1 引言
    6.2 抗P_(388)小鼠白血病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
    6.3 抗BEL-7402人肝癌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
    6.4 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论与展望
创新点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及专利
作者简介
致谢
缩写词
附录: 代表性化合物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谱图

四、[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R(EtMe2SiCH2)SnL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 王闯. 南昌大学, 2011(04)
  • [2]立体选择性芴酮还原菌株的筛选及其关键酶的分离[D]. 原伟光.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6)
  • [3]不对称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D]. 修小萍. 南昌大学, 2007(06)
  • [4]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D]. 付志飞. 南昌大学, 2005(04)
  • [5][Z]—1—[2—(三苄基锡基)乙烯基]碳环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体外抗癌活性初步研究[D]. 任玉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1)
  • [6][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J]. 钱明星,傅芳信,潘华德. 化学学报, 2000(01)

标签:;  ;  ;  ;  ;  

[Z]-2-(芳基锡基)-1-(9-芴醇)乙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