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问题分析

“逆全球化”问题分析

一、“反全球化”问题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侯琳琳[1](2020)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观照》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学界、文化界、政界乃至商界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也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马克思在其论着中虽然未曾直接使用过“经济全球化”这一术语,但其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体系中又的确包含着经济全球化思想,特别是其关于“世界市场”“世界交往”以及“世界历史”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现象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发掘。本文关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研究有以下两个主旨:其一,本文旨在从思想史的视角来勾勒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结论;其二,本文旨在从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出发,对当代的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全面的审视。基于这样的考量,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探究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历史发展;2.阐释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实质;3.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出发观照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现象;4.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出发观照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纵观马克思的理论创作史,我们可以大致将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萌芽期。在《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着作中,马克思通过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察觉到了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初步认识到了经济关系在推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二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两篇文献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深入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图景、发展动力和变化趋势,正确地把握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较为系统地阐释了诸如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等各种基础性问题。三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深化期。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立足于经济学的视域,深入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驱动力,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剖析了经济全球化“何以可能”等现实问题。四是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丰富期。在《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及“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研究”等文稿中,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历史源头探究了人类的世界历史性联系;通过分析世界历史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度解剖。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发展脉络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是不断深化的,由此形成了具有特定理论内涵、理论架构以及理论视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不仅科学地揭示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动力、规律、趋势等内容,更提供了人们正确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进程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立场。特别是面对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与矛盾,我们需要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对其进行辩证地分析与批判。例如,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出发去评析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研判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产生的影响,进而科学地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制”关系和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更要与现实的中国相结合,运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基本观点来探索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总之,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地彰显这种生命力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张结斌[2](2019)在《美国何以逆全球化而动? ——一种技术进步的解释》文中研究指明自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国内出现了种种逆全球化现象,而这一趋势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达到高潮。在移民问题上,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便反复强调改革移民政策,主张在美墨边境线上修建边境墙,严厉打击非法移民;在贸易问题上,特朗普虽然将中国作为最大贸易对手,但对欧盟、日本、加拿大等盟友同样不留情面;在国际机制方面,美国不断寻求“收回”在全球化进程中“失去”的主权,一方面直接退出全球多边机制,另一方面对一些国际机制发出批评或威胁“退群”。作为这一轮全球化的领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在主导和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国内虽然也一直存在质疑乃至反对的声音,但在此之前从未成为国内的主流声音,更未上升为影响国家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实施的主导性力量。因此,面对美国当前兴起的种种逆全球化浪潮,人们不禁发问:作为全球化领头羊和最大获益者的美国,为何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民众都开始对全球化生疑乃至逆全球化而动?美国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是暂时的还是代表了全球化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如果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只是暂时的,全球化发展还能否回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如果是全球化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全球化趋势的根本性扭转?对于当前美国的逆全球化趋势,已有的解释主要包括:全球化周期论、美国政党竞争论、新贸易保护论、国际竞争论、全球化后果论、金融危机激化论等观点。这些解释虽然从多个视角对美国的逆全球化趋势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相对应的结论,但并没有深入到全球化的逻辑这一更深层次进行剖析,因而也无法从更长远的角度对逆全球化趋势进行解释和判断。本文认为,全球化的逻辑是各国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国际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依存的动态演进。本文深入全球化的逻辑去剖析逆全球化的逻辑,并寻求从技术和技术进步这一新的分析视角进行解释。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颠覆性效应,也对全球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技术之所以能够对全球化的逻辑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技术能够对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源要素进行替代。具体而言,技术之所以能对劳动要素进行替代,首先是技术可以弥补人类生理上的不足和缺陷,其次是技术具有出错率低和执行力强的优势,最后是技术在生产和使用上相比于人类劳动力逐步具有成本优势。技术对劳动要素的替代机理体现为:一方面,稀缺性压力是进行资源要素替代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成本与收益平衡是资源要素替代的充分条件,其中技术进步是资源要素替代的主导因素。在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源要素进行替代的基础上,本文的推导逻辑如下:一国参与全球化的动力是基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形成的相互依存,而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取决于该国在全球生产要素中的比较优势。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其中技术由于具有动态演变性,因此不仅是生产要素的常量,而且还扮演着外生变量的角色。美国拥有充裕的资本和领先的技术,但是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相对稀缺,需要借助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进行优势互补。随着美国技术进步的不断演进,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实现对劳动和资源要素的替代。美国在劳动和资源的劣势得以弥补,从而降低其对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的依赖,因此领导和参与全球化的动力不断减弱。具体到美国逆全球化的逻辑中,技术对美国劳动要素替代的路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技术对美国本国劳动力的替代,造成就业不足和收入分化,最终社会极化;(二)技术对外来劳动力的替代,降低了美国对外来移民的劳动力依赖;(三)技术进步对国际廉价劳动力的替代,降低了对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将其排斥出全球价值链。技术对美国资源要素替代的路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技术进步提升美国开采本国资源的能力,如“页岩革命”实现了美国能源独立;(二)技术进步提升美国开发替代资源的能力;(三)技术进步提升资源集约化生产的能力,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浪费,降低了资源对外依赖。因此,从技术进步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当前兴起的逆全球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技术进步不断演变的结果,并将对美国未来全球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徐利红[3](2019)在《逆全球化倾向的政治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以来,共和党人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英国正式进入脱欧程序,民粹主义思潮在欧美社会爆发,极右势力在欧美政坛引起巨大骚动,这一系列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从不同角度折射逆全球化倾向已渐成气候,不仅阻碍世界全球化进程的正常推进,更是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准确定位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形成原因、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对其进行防治和干预,是当今时代之需,更是健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当务之急。根据中国积极应对逆全球化倾向带来不利影响的态度以及行动,本文立足现实需要,从四个方面解析逆全球化,第一部分界定了逆全球化、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相关概念及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对逆全球化倾向出现的背景进行历史审视,分析逆全球化出现的多维背景,并对逆全球化倾向出现的具体表现做概括性描述,主要包括:以发达国家政府为主导助推现实主义回归、以保护主义为导向奉行本国利益优先、以外交实用主义为基础强调单边主义至上、以国际责任弱化为代表多重负面影响叠加;第二部分指出了当前逆全球化倾向对中国、对世界造成的负面效应和现实压力,根据逆全球化倾向对世界、对中国造成的多维负面影响来看,中国坚定抵制逆全球化倾向;第三部分对逆全球化倾向的形成机理与其内在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逆全球化的主要的兴起缘由有四个方面,是国际间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与分化、传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面临西方困境、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以及发达国家国内治理的体制积弊及效率与公平失衡等。逆全球化倾向的本质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道路衰退的历史趋势,并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逆全球化倾向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显示出世界的发展呼唤全新模式的全球化及全球治理方案;第四部分,面对新型全球化的构建,中国可以从中国认知、中国方案、中国担当、中国实践四方面抓住机遇,同国际伙伴一起,用行动抵御逆全球化,提出中国应对逆全球化倾向的可能性科学化应对策略。逆全球化来势汹汹,中国立足积极支持全球化、倡导新型全球化是对冲逆全球化倾向负面影响的明智选择,中国从跟随先进国家融入全球化转变为引导新型全球化,是当前的紧要任务。

王瑞平[4](2018)在《对当前西方“反全球化”浪潮的分析:表现、成因及中国的应对》文中提出2016年以来的"反全球化"浪潮集中表现在自由贸易、移民问题、意识形态、全球治理四个层面,其最新特点体现在:主体逐渐从底层民众扩展到国家主流群体和政治精英,主题日益由传统的经济、社会层面转向文化层面,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紧密结合的色彩较为浓重等。国内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新兴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群体性崛起带给西方大国的沉重压力、难民问题和恐怖主义等是当前"反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原因,全球化进程、国际秩序、全球治理、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对此,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贡献自己独特的智慧与方案。

史馨月[5](2018)在《娜欧米·克莱恩反全球化思想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给世界带来新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诸多弊端。基于全球化弊端出现了反全球化思想,但反全球化始终是少数人的思想主张,反全球化者并非想要逆全球化,而是反全球化的弊端。娜欧米·克莱恩就是反全球化份子中颇有媒体影响力的一位。娜欧米·克莱恩是当代着名的作家、媒体人、社会活动家、电影制片人和反全球化人士,以其对全球化的批判闻名于世。克莱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长,既享受了全球化的益处,也观察到了全球化的种种弊端。克莱恩认识到当今全球化的本质,近年来凭借多本反全球化着作名声大噪。基于克莱恩本人大量着作文章的研究,大致上将克莱恩的反全球化思想归纳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对品牌化的批判、对灾难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环境保护。这三大部分是有机的整体。品牌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的常规方式,对品牌化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既定全球化利润分配机制的批判,揭露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是如何利用全球化主导权剥削其他国家的。而灾难资本主义则是资本家利用社会短暂休克侵吞国家资产的非常规方式,政府也乘机联合资本家出卖公共财产并削减人民福利,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但没有被全体人民共享,人民反而被资本家进一步剥削财富。通过对品牌化和灾难资本主义的批判,克莱恩对当今不合理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提出质疑。而环境保护既是人类生存的必要,也将成为重塑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契机。发展中国家抓住绿色产业的时机,有望打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进一步实现平等。诚然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然而全球化的弊端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克莱恩以及其他反全球化人士的思想观念只是少部分人的小众观点,然而仍是值得研究思考的。批判性地研究克莱恩的反全球化思想,一分为二地看待克莱恩提出的反全球化相关主张,辩证地吸收其思想的合理部分,为探索更公平合理的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借鉴。

陈文通[6](2017)在《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进一步研究"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问题的必要性在于:对有关重要问题需要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面对"反全球化"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理论认识需要前进一步。"反全球化"并不是"全球化"的直接对立物,在表面的对立中包含着互补的关系,从而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第二阶段的历史。现阶段的"全球化"本质上仍然是资本的全球化,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趋势时,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有可能成为全球化新阶段的主导力量。新的反全球化思潮有可能延缓全球化的进程,但改变不了全球化的总趋势。在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逆全球化"初露锋芒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对策:坚定地利用市场经济形式和全球化趋势发展"资本的生产力";抵制和修正美欧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推进以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体系。

桑鸿波[7](2017)在《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 ——以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为例》文中指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互交融,全球化思想与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相互交杂,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主要指反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及其弊端,并提出未来全球化的可行方案和路径选择。以此为整体框架,三位学者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分别体现为:斯克莱尔认为,跨国公司作为全球活动的经济载体,通过作为全球活动政治主体跨国资本阶层的利益操作,从而扩散全球活动的文化导体即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加剧阶级两极分化和生态的不可持续,但跨国实践只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可行的全球化即社会主义全球化蕴藏着无限潜能。罗德里克认为,由于自由贸易的过度开放而缺乏管制,金融市场的过度自由而不受限制,深度全球化与民主制度的水火不容,使得金融全球化成为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失败品。他认为未来的全球化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某种全球化,应该是多元的全球化,各国决定自己的未来。中谷岩认为,美国式的金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造成了投机活动驱使资本全球流动,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追求利益的企业拒绝承担环境成本,加重地球环境恶化;全球市场的肆虐,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使社会不断冷漠,失去安全感和幸福感等后果,同时提出了多极化世界的发展趋势下,日本社会的诸多价值观和特长能够为当今的全球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并指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世界经济。三位发达国家学者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既有优势也有缺陷,总体来看,其优势在于以整体性和全球性为基础点,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以中国贡献为分析点,以全球未来希冀为目的点,有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同时,也存在过度忽视传统文化作用,偏颇指责自由市场风险,主观评价部分历史实情,消极分析全球治理未来等问题。同时,三位学者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虽然横跨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学术视角,不同地域视阈,但是其长处和缺陷都为全球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全球化的时代主题应当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平与发展,各国应当全球治理中努力坚持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的立场。与此同时,应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平等、开放、合作落实到中国外交;积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共享推广到全球人民;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方案表达到世界舞台;积极研究全球治理,将全球化美好希冀行动至世界各地。

范语书(范文文)[8](2015)在《反全球化诉求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蕴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全球化不断地向前而深入的发展,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引发了社会诸多问题,因而反全球化应运而生。反全球化的实质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发达国家内部矛盾,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所以反全球化针对全球化的弊端和负面影响,提出了以下种种诉求。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公正、人权、法治、安全、发展、福利、富裕、和谐、人道、可持续等等,然而这些反全球化诉求的构成要素正是社会主义价值所呈现的内容。因而,从反全球化诉求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契合点出发,看到了反全球化的背后实质是“两种不同价值范式”在博弈,资本主义价值范式陷入了困局,社会主义价值范式引领着全球化的未来。进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困境中,看到了“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最后,在反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彼此激烈抗争中,昭示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还应该由社会主义领航。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先进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消除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弊端。在承受全球竞争的压力下,各国可以根据自己本国的国情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化挑战;在社会主义价值与实践的推动下,各国还可以把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参与全球化的路径选择;这样,各国就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社会主义全球化的视域下,世界各国共襄盛举,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并一道走近全球新格局。

肖杨[9](2015)在《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历来为人们所热衷,它不仅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同时也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能否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已经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全面地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根源、影响以及发展趋势,才能够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希望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多角度梳理与审视,帮助人们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整个发展脉络、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以及未来的方向。第一章中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此外,本章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还对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第一章的最后一部分反思了文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第二章中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虽然“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还未正式提出,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着作中最早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问题和观点,世界市场理论更是成为后来经济全球化的学者们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除了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之外,第一章中还介绍了布哈林和列宁两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布哈林是苏联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情况的分析,得出了对苏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理论;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有关世界历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此外,列宁的金融全球化思想对于当今人们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第三章主要围绕着西方左翼学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介绍了西方左翼学者中派别林立的现状以及他们的观点。在这些学派当中,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经济全球化,他们的理论中都涉及到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新左派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作为批判对象,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新自由主义推行全球一体化,足以证明它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崇。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如生态危机、贫富差距过大等都归咎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它所带来的国际影响;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对立面,反全球化实际上是另一种“经济全球化”,因为它在从单一的、孤立的行动逐渐演变成全球范围的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反全球化运动对于提升弱国话语权、缓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它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最后一章主要是通过前几章的阐述和总结,希望可以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因素;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若想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建设。

杨宗浩[10](2013)在《反全球化运动的辩证分析》文中提出反全球化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全球化”发展中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针对标榜公正、平等、繁荣、稳定的“全球化”的尖锐的讽刺,因此就产生了“全球化”高速发展时代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与它针锋相对的反全球化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即将成为一场带有全球性质的运动,反全球化运动本身也演变成为新形势下的“全球化”。“全球化”对全球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但也同样是一种挑战。与“全球化”相伴而来的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推动“全球化”向着更人性化、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促使人类社会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进程中日趋完善、走向和谐,这也是我们研究反全球化运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反全球化运动的开始,如果说从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引发西方国家的殖民者向全球扩张的历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宣告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完结之日,定义为传统意义的“全球化”,那么,随着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更科学的新型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前那种仅仅由西方发达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单方面主导和操纵的“全球化”便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在其中新的全球发展格局,新的反全球化运动参与其中的“全球化”。不过,事实上从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到我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国策为止的很长一个时期内,由于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在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只能说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从根本上来说对“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推动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和重视“全球化”带来的消极方面。在减免贫困国家债务和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等问题上开始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整;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和运作方式逐渐产生了积极影响;迫使垄断跨国公司考虑提高自己的员工的工资标准和重视员工的生活水平;利用各种舆论引导西方发达国家和垄断跨国企业开始致力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对贫困地区的救助等许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形成许多行为规范。目前,由于全球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还处于相对比较弱势的地位,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全球化”进程的一些制约。反全球化运动的言论与活动与“全球化”力量的反应息息相关,忽略其被动性来研究是不公允的。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各国政府以及全球化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反全球化运动的组织进行沟通,以便更加清楚地了解“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偏差,共同解决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舆论上支持反全球化运动中提出的正确言论,积极研究反全球化运动的利弊得失,引导反全球化运动始终朝正确方向发展。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组织应积极响应,与对方展开友好的对话和谈判,尽量避免暴力事件和正面冲突的发生,共同制止不合理、不和谐现象的产生,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展望。两种力量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要形成合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反全球化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发展。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陷阱,那么“反全球化”则又是另一个陷阱。如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其它国家和民族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拒绝参与、闭关锁国、脱离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自身也一定无法得到快速的发展。“全球化”是由生产力高速发展决定的必然趋势,是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研究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从根本上扭转和阻止“全球化”,而是为了进一步认清和解决“全球化”的弊端,以防止它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无限蔓延。总的来讲反全球化运动是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必然的,是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能让“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正确、和谐、完善的方向前进。

二、“反全球化”问题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全球化”问题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观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现状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意义与重点难点
        (一)研究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透视及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透视
        (一)全球化概念的动态演进
        (二)全球化本质的争论
        (三)经济全球化的涵义与特征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历史演化与文本考察
    一、萌芽时期:《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探讨
        (二)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动力因素的初步认识
        (三)对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主体作用的揭示
    二、形成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图式
        (二)经济全球化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三、深化时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
        (一)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分析
        (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双重逻辑的分析
    四、丰富时期:《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和“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研究”
        (一)从历史源头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联系
        (二)对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设想从抽象向具体转变
第三章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实质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内核
        (一)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世界市场
        (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世界交往
        (三)经济全球化的驱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四)经济全球化的形态: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扩张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架构
        (一)逻辑起点:资本逐利
        (二)中心线索:生产力的普遍发展
        (三)理论旨归:人类解放
    三、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视界
        (一)以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揭示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与规律
        (二)以世界历史理论阐发经济全球化的开端与动因
    四、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态度
        (一)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中给予资本主义辩证地批判
        (二)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勾勒经济全球化的前景
第四章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反思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一)反全球化之“争鸣”
        (二)逆全球化之“危机”
    二、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分析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下的反全球化评析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下的逆全球化批判
    三、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下的当代全球化之进路
        (一)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制”关系
        (二)正确面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困境
第五章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当代中国观照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承继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对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升华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一)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美国何以逆全球化而动? ——一种技术进步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美国当前逆全球化现象种种
    第二节 文献综述:逆全球化的原因解释
        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二、美国逆全球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一章 技术进步与全球化发展
    第一节 技术为什么重要
    第二节 全球化中的技术
        一、技术与全球化发展进程
        二、技术推动全球化的路径
    第三节 技术进步:分析逆全球化的新视角
        一、劳动要素替代的机理
        二、资源要素替代的机理
第二章 全球化的逻辑: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相互依存
    第一节 分工之必要
        一、古典分工思想
        二、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
        三、马克思的分工思想
    第二节 国际分工之基础——比较优势
        一、比较优势论
        二、要素禀赋论
        三、内生增长论
        四、技术差距论
    第三节 国际分工之结果——相互依存
        一、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
        二、国际政治的复合相互依存
第三章 劳动要素替代与美国逆全球化
    第一节 技术进步替代劳动要素的表现
        一、产业空心化
        二、劳动参与不足
        三、移民控制收紧
    第二节 技术进步替代劳动要素的路径
        一、替代本国劳动要素
        二、降低对外来劳动要素的依赖
        三、降低对国际廉价劳动要素的依赖
    第三节 劳动要素替代与美国逆全球化发展
        一、美国社会极化
        二、排斥外来移民
        三、贸易保护主义新阶段
第四章 资源要素替代与美国逆全球化
    第一节 技术进步替代资源要素的表现
        一、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二、能源来源多样化
        三、能源消耗节约化
    第二节 技术进步替代资源要素的路径
        一、技术进步提升开采资源的能力
        二、技术进步提升开发替代资源的能力
        三、技术进步提升集约化生产的能力
    第三节 资源要素替代与美国逆全球化发展
        一、美国能源贸易下降
        二、摆脱发展中国家能源依赖
        三、外交政策更加我行我素
余论全球化向何处去?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逆全球化倾向的政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之处
2 逆全球化倾向的历史与现实
    2.1 历史观下的全球化及其逆动
        2.1.1 逆全球化相关内涵界定
        2.1.2 从反全球化过渡到去全球化
        2.1.3 从去全球化政策过渡到逆全球化倾向
    2.2 逆全球化倾向生成的多维背景
        2.2.1 时代维度:全球结构性失衡与全球治理有效性弱化
        2.2.2 政治维度: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
        2.2.3 经济维度: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中美贸易结构性矛盾凸显
        2.2.4 文化维度:全球化中包容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向狭隘的国家主义转变
    2.3 逆全球化倾向的演绎与表现
        2.3.1 以发达国家政府为主导助推现实主义回归
        2.3.2 以保护主义为导向奉行本国利益优先
        2.3.3 以外交实用主义为基础强调单边主义至上
        2.3.4 以国际责任弱化为代表多重负面影响叠加
3 逆全球化的内在本质与演变趋势
    3.1 逆全球化倾向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常现象
        3.1.1 逆全球化倾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
        3.1.2 逆全球化倾向是对传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西方困境的强烈反弹
        3.1.3 逆全球化倾向是国际间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与分化的产物
        3.1.4 逆全球化倾向是世界效率与公平失衡背景下发达国家国内治理失范的体制积弊的结果
    3.2 逆全球化倾向是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危机
        3.2.1 逆全球化倾向反映资本主义主导全球治理体系乏力的危机
        3.2.2 逆全球化倾向反映资本主义倡导的经济全球化、金融发展模式的危机
        3.2.3 逆全球化倾向反映“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
        3.2.4 逆全球化倾向折射出资本主义道路衰退的历史趋势
    3.3 逆全球化倾向的短暂性及其走势
        3.3.1 逆全球化的短暂性及其发展趋势
        3.3.2 逆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的重塑
        3.3.3 逆全球化纠偏:全球化及其治理的转型选择
4 逆全球化倾向形成的负面效应和现实压力
    4.1 逆全球化倾向对世界形成的负面效应
        4.1.1 逆全球化倾向导致国际政治秩序风险加剧
        4.1.2 逆全球化倾向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4.1.3 逆全球化倾向导致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野蛮生长
        4.1.4 逆全球化倾向导致全球治理共识消解
    4.2 逆全球化倾向对中国形成的压力与挑战
        4.2.1 在政治上,美国联合政治同盟多方压制中国
        4.2.2 在经济上,霸权主义的贸易战造成中国的经济深层发展困境
        4.2.3 在意识形态上,西方政局波动助推中国民粹主义倾向
        4.2.4 在外交上,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挑战中国多边外交
5 逆全球化倾向下的中国应对
    5.1 中国认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角看新型全球化的构建
        5.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人类认知、发展全球化
        5.1.2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5.1.3 中国遵从世界历史规律,支持构建新型全球化
    5.2 中国方案:新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人民互通共享的合作平台
        5.2.1 中国倡导新型全球化的四项基本原则
        5.2.2 中国倡导新型全球化立足六大目标
        5.2.3 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全球化的合作平台
    5.3 中国担当:倡导新型全球化,构建全球治理新模式
        5.3.1 中国为推动新型全球化贡献道路新选择
        5.3.2 中国为全球治理新模式提供经验和样本
        5.3.3 中国推进建设不同于金融资本主导型全球化的实现
        5.3.4 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凝聚全球治理共识
    5.4 中国实践:以扎实的实践支撑理性面对逆全球化暗流
        5.4.1 保持经济增长,积极推进全球化历程
        5.4.2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对逆全球化新动向
        5.4.3 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引领全球化走出现实困境的重要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娜欧米·克莱恩反全球化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娜欧米·克莱恩反全球化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一 娜欧米·克莱恩的成长背景
    二 娜欧米·克莱恩的反全球化着述
    三 娜欧米·克莱恩的反全球化活动
第二章 娜欧米·克莱恩对世界着名品牌的批判
    一 娜欧米·克莱恩眼中的品牌盈利模式
    二 娜欧米·克莱恩对海外承包制的批判
    三 娜欧米·克莱恩对无产品品牌的批判
第三章 娜欧米·克莱恩对灾难资本主义的剖析和主张
    一 娜欧米·克莱恩对灾难资本主义的剖析
    二 娜欧米·克莱恩对灾难资本主义的主张
第四章 娜欧米·克莱恩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主张
    一 娜欧米·克莱恩对当今全球环境危机的基本判断
    二 娜欧米·克莱恩对当今全球环境危机成因的分析
    三 娜欧米·克莱恩环境保护的相关主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问题研究状况及需要深入思考之点
    (一) 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问题的总体认识
        1.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并存是世界政治经济深刻危机的表现
        2. 全球化作为“全世界资产者的联合”侵蚀着民族国家的根基
        3. 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二) 对“全球化”的认识
        1. 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关于全球化产生的经济原因和推动力
        3.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 关于全球化的利弊和影响
        5. 关于全球化的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性质
    (三) 对“反全球化”的认识
        1. 关于“反全球化”的内涵和核心
        2.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和矛头所向
        3.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诉求
        4.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指向
        5.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和国际共运的关系
        6.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7.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8. 关于从反全球化运动反观全球化
        9.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反全球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认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
    (一) 对“全球化”的认识应当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
    (二) 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
    (三) 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是借助于资本竞争的力量推动的
    (四) 科学认识和正确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现象
        1. 对“反全球化”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2. 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反全球化”运动的性质和成因
        3. 应当把“反全球化”运动中的不同成分区分开来
        4. 对“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动向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
    (五) 反全球化运动改变不了全球化的总趋势
        1. 必须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中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2. 伴随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不可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解决
        3. 对反全球化运动不能是非不分地给予同情和支持
        4. 在正确对待反全球化运动中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
三、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表面对立中制定中国的战略对策
    (一)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表面对立掩盖了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二) 坚定地利用市场经济形式和全球化趋势发展“资本的生产力”
    (三) 抵制和修正美欧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
    (四) 推进以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
    (五) 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体系

(7)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 ——以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全球化与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相关界定
    (一) 全球化的概念
    (二) 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概念
    (三) 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莱斯利·斯克莱尔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
    (一) 全球境况的揭示: 基础问题与深层问题的递进
        1. 基础性问题的忽视: 世界市场加剧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
        2. 深层性问题的加重: 跨国实践造成阶级两极分化和生态的不可持续
    (二) 跨国实践的质疑: 跨国实践主体与本土抵抗力量的相持
        1. 跨国公司的本质: 经济实践中跨国利益与本土利益的碰撞
        2. 跨国资本阶层的本质: 政治实践中跨国侵袭与本土抵抗的争斗
        3. 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 文化实践中跨国渗透与本土保护的纠缠
    (三) 替代方案的构思: 基本要素与全球方案的结合
        1. 和平全球化的选择: 非暴力因素与全球化未来的关联
        2. 人权全球化的选择: 民主因素与全球化方案的统一
        3. 替代全球化的选择: 社会主义因素与全球化道路的协同
        4. 中国式经验的借鉴: 利用性政策与依赖性政策的区别
三、丹尼·罗德里克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
    (一) 全球危机的透视: 推崇意图与实际结果的冲突
        1. 全球化危机的祸首: 自由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横行
        2. 推崇者的盲目: 经济学家与自由市场思想的固化
        3. 全球问题的结果: 自由市场与两极分化的联系
    (二) 全球金融本质的解读: 自由市场与民主制度的矛盾
        1. 自由贸易的“有限胜利”: 自由市场扩大与管理监督措施的分割
        2. 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 自由市场观念与资本流动管制的失衡
        3. 民主制度的“固有克制”: 自由市场特征与国家利益本质的相悖
    (三) 多元全球化的构想: 全球治理与多元发展的区别
        1. 全球治理的“不可能”: 全球标准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
        2. 多元全球化的“合理性”: 国家主权与民族多样的统一性
        3. 中国与全球化的“关联性”: 利用政策与主权政策的结合性
四、中谷岩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
    (一) 全球美梦的实质: 全球化本质与社会问题的冲击
        1. 主导性思潮的横行: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勾结
        2. 现实性结果的警示: 全球资本主义与社会问题的联系
    (二) 全球恩惠的假象: 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美国主导性质的影响
        1. 全球金融的迷惑性: 新自由主义与世界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
        2. 贫富问题的普遍性: 压榨手段与剥削财富的直接联系
        3. 环境恶化的推脱性: 市场机制与恶意保护的外在联系
        4. 美国主导的代表性: 宗教国家与理想国家的有机联系
    (三) 多极安全世界的希冀: 全球化资本主义自我崩溃与多极安全世界建构的趋势
        1. 当代全球的必然: 弊端与崩溃的不可分
        2. 全球趋势的使然: 崛起与发展的不可离
        3. 日本作用的果然: 社会感与技术化的不可拆
五、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评析与启示
    (一) 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长处
        1. 整体性的框架: 以全球追求基础点,积极解决全球性问题
        2. 共同性的利益: 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贫富难题
        3. 独特性的视角: 以中国贡献为分析点,积极正视“中国智慧”
        4. 共享性的构思: 以全球未来希冀为目的点,积极引导全球治理
    (二) 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缺陷
        1. 主次文化的误判: 过度忽视传统文化作用,拔高侵入文化的地位
        2. 自由市场的过判: 偏颇指责自由市场风险,忽略时代前进中的增变
        3. 客观史情的缺判: 主观评价部分历史实情,缺乏客观长远的评析
        4. 全球政府的少判: 消极分析全球治理未来,弱视政府的发展和进步
    (三) 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对全球治理的启示
        1. 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平等、开放、合作落实到中国外交
        2. 积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共享推广到全球人民
        3. 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方案表达到世界舞台
        4. 积极研究全球治理,将全球化美好希冀行动至世界各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反全球化诉求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蕴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反全球化及其理性反思
    1.1 反全球化的原因分析
        1.1.1 反全球化的哲学分析
        1.1.2 反全球化的历史分析
        1.1.3 反全球化的社会分析
    1.2 反全球化的涵义解读
        1.2.1 对反全球化涵义的狭隘误解
        1.2.2 对反全球化涵义的正确诠释
    1.3 反全球化价值的辩证思考
        1.3.1 理性的反全球化有利于全球化的自我修正
        1.3.2 非理性的反全球化有碍于全球化进程
第二章 反全球化诉求的梳理与审视
    2.1 反全球化诉求的表达方式及其缺失
        2.1.1 反全球化诉求的表达方式
        2.1.2 反全球化运动的非理性特质
    2.2 反全球化诉求的纷繁复杂性
        2.2.1 反全球化主体构成的复杂性
        2.2.2 反全球化诉求内容的多元性
    2.3 反全球化诉求的理性趋向
        2.3.1 反全球化的暴力色彩逐渐减弱
        2.3.2 反全球化的理性表现逐渐凸显
第三章 反全球化诉求的社会主义价值趋向
    3.1 反全球化诉求的价值共识
        3.1.1 人道主义的全球化
        3.1.2 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3.1.3 包容的全球化
        3.1.4 可持续的全球化
    3.2 反全球化诉求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契合性
        3.2.1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3.2.2 目标向度下反全球化诉求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契合
        3.2.3 冲突向度下反全球化诉求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共通
    3.3 反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价值的彰显
        3.3.1 全球化催生了社会主义
        3.3.2 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遭遇的挫折
        3.3.3 全球化困境下社会主义价值的复兴
第四章 反全球化诉求对全球化未来的昭示
    4.1 反全球化的实质:两种不同价值范式的博弈
        4.1.1 资本主义价值范式陷入困境
        4.1.2 社会主义价值范式重放异彩
    4.2 全球化的困境:“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
        4.2.1 “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4.2.2 反全球化视域下“两个必然”理论的重温
    4.3 全球化的未来:社会主义价值与实践的统一
        4.3.1 社会主义是价值与实践的统一
        4.3.2 社会主义全球化的路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
    2.1 马克思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
        2.1.1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
        2.1.2 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
    2.2 布哈林的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理论
        2.2.1 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
        2.2.2 布哈林的过渡时期理论
    2.3 列宁的经济全球化思想
        2.3.1 列宁的金融经济全球化思想
        2.3.2 世界历史理论
第3章 西方左翼学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
    3.1 新左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3.1.1 新左派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思想的批判
        3.1.2 新左派的经济全球化观点
    3.2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张
        3.2.1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全球化观点
        3.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
    3.3 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的经济全球化思想
        3.3.1 依附理论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
        3.3.2 世界体系理论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
第4章 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1 反全球化运动的根源和发展
        4.1.1 反全球化运动的根源
        4.1.2 反全球化运动的进程与主要形式
    4.2 反全球化运动的本质
        4.2.1 反全球化运动的性质
        4.2.2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特征
    4.3 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影响分析
        4.3.1 反全球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4.3.2 反全球化运动的消极影响
    4.4 反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前景研判
第5章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启示
    5.1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
        5.1.1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考验
        5.1.2 社会主义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5.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2.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2.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对外开放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反全球化运动的辩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重点和难点
    (四) 主要研究方法
一、 反全球化运动概述
    (一) 反全球化运动的内涵
    (二) 反全球化运动的理论依据
二、 反全球化运动的成因和目的
    (一) 反全球化运动的经济背景
    (二) 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治原因
    (三)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目的
        1. 天赋生存权
        2. 对抗财阀
        3. 环保永续发展
        4. 官商政治透明
三、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形式和前景
    (一)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和形式
        1.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
        2.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形式
    (二) 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前景
四、 反全球化运动的评析
    (一) 有效抑制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 缓解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和环境问题
        2. 有效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盛行
    (二) 反全球化运动的局限性
        1. 反全球化运动的构成复杂
        2. 反全球化运动分布不均衡
        3. 反全球化运动目标不一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反全球化”问题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观照[D]. 侯琳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美国何以逆全球化而动? ——一种技术进步的解释[D]. 张结斌.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3)
  • [3]逆全球化倾向的政治学分析[D]. 徐利红.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8)
  • [4]对当前西方“反全球化”浪潮的分析:表现、成因及中国的应对[J]. 王瑞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06)
  • [5]娜欧米·克莱恩反全球化思想探析[D]. 史馨月. 苏州科技大学, 2018(12)
  • [6]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分析[J]. 陈文通.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06)
  • [7]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 ——以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为例[D]. 桑鸿波. 扬州大学, 2017(10)
  • [8]反全球化诉求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蕴探析[D]. 范语书(范文文). 吉林大学, 2015(08)
  • [9]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D]. 肖杨. 吉林大学, 2015(08)
  • [10]反全球化运动的辩证分析[D]. 杨宗浩.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逆全球化”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