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

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

一、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潇斌[1](2020)在《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共病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共病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从而为拓展有效易行的康复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10~2019.06,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共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老年人进行分组,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内科常规护理+Soundsory普通音频音乐疗法、内科常规护理+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是一种基于声音干预和音乐整合的听觉训练系统,通过配有骨传导的专有头戴式耳机产生作用。干预时间安排为每天3次,每次25分钟,共14天。于干预前、后使用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试(BADS)和医学舒尔特方格测试(Schulte Grid)对老年患者的记忆力、执行力、注意力功能进行评测;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老年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测,观察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的干预疗效。在Excel中输入数据,认真检查后使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x±,正态分布的三组间数据使用的F分析,两两比较应用LSD法,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Kruskal-Walli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的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前、后三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比较:1)三组患者记忆力(RBMT-Ⅱ)评分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RBMT-Ⅱ的各维度评分及总标准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RBMT-Ⅱ的各维度评分及总标准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训练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尤其是在RBMT-Ⅱ立即回忆故事、信息即刻回忆、面部再认、定向和日期、回忆预约时间、延迟回忆故事、延迟回忆信息维度及总标准分8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患者执行力(BADS)评分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BADS的各维度评分及总标准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BADS的各维度评分及总标准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训练组在找钥匙、动物园分布图、修订六元素和BADS总标准分4项评分差值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P<0.05)。3)三组患者注意力(Schulte Grid)评分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Schulte Gri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Schulte Grid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训练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前,三组患者焦虑、抑郁和HADS总分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焦虑、抑郁和HADS总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训练组改善焦虑抑郁效果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结论1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可显着改善冠心病共病高血压老年住院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记忆力、执行力和注意力。2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可以显着缓解冠心病共病高血压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图1幅;表21个;参179篇。

李怡帆[2](2020)在《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以难治性疼痛为代表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而目前国内无自主研发的SCS刺激系统,所用设备均来自进口,价格昂贵,限制了该疗法的普及应用。为打破国外技术对SCS的技术垄断,提高国内SCS治疗的应用水平,课题组前期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实验室、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了植入式SCS设备(包括刺激电极、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程控仪等)。目的:验证设备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系统稳定性、手术操作性、组织相容性及刺激作用有效性;同时在中医“痛证”理论指导下,观察设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SCS治疗提供切入点。方法:本研究包括动物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两部分。(1)动物研究:在小尾寒羊身上行SCS植入术,分别验证在不同刺激模式下(低频及10kHz高频模式)穿刺电极、外科电极以及脉冲发生器的性能;观察术后动物的行为学改变、血白细胞水平、设备阻抗值,并在术后1个月时取脊髓标本行HE染色;以此验证SCS刺激对实验动物感觉运动功能、感染状态和脊髓结构等的影响,同时验证设备连接稳定性。(2)临床研究:纳入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行SCS设备(穿刺电极)植入治疗(传统刺激模式),测试成功的患者后续植入脉冲发生器;分别在入组前、治疗14天、1月及3月时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36问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式麦吉尔疼痛量表2(SF-MPQ-2)、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贝克抑郁量表(BDI),观察SCS设备对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状态以及心理情况的影响;同时在患者入组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划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两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在测试期和术后3月的有效率。结果:(1)动物研究:实验羊术后1月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术后WB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中、术后阻抗值正常,设备运转工作正常。治疗1月后,电极未见明显的位置移动;且脊髓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与未刺激节段相比,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细胞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2)临床研究:共纳入11例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7.33岁,平均病程5.18年;VAS评分在术前、治疗14天、1月及3月时分别为8.12±0.32、4.06±0.79、3.59±0.77、4.22±0.86,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以VAS下降≥50%评定的测试期有效率为81.8%(9/11),治疗3月时的有效率为75%(6/8);术后3月时,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维度、SF-MPQ-2四个维度以及A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SF-36量表中其他维度及BD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11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不荣则痛”型(A组),9例患者为“不通则痛”型(B组),测试期A组成功率为0,B组为1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时B组患者有效率为66.7%,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临床研究过程中设备连接良好,未见不良事件报告。结论:(1)新型植入式SCS系统,包括穿刺电极以及外科电极,能够实现传统低频刺激模式,以及新型高频(10kHz)刺激模式;优化的电极锚定装置能够更好地固定电极,避免电极移位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以及可操作性;设备连接状态良好,功能稳定,能够符合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需求。(2)新型植入式SCS系统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规范手术操作下,SCS设备能够显着改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本研究首次在SCS治疗中引入了中医“痛证”的概念,发现中医证型与SCS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了基于“痛证”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指导SCS治疗的可行性。

刘伟超[3](2019)在《无创光电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由冠状动脉梗塞引发心肌缺血而造成心肌不可逆坏死的急性危重疾病。我国MI的死亡率以及农村地区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今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致死、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MI诊断依托的心脏标志物检测、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仍然对应存在不及时、不灵敏、成本高风险大等不足,因此研究快速、无创、可靠的MI新的检测技术和指标在临床应用中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基于无创光电检测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域分析方法,即线性幅值谱(Linear amplitude spectrum,LAS)法来分析MI 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围绕LAS算法,通过采集MI患者与正常人ECG、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获取HRV指标LF和HF来检测评估心脏交感/迷走神经活动强度,并应用于MI患者与正常人的鉴别中。另外通过Monte-Carlo数学方法对光子在心脏组织中传输的仿真,研究探索无创光电检测技术直接监测MI的心肌血液动力学参数可行性。研究结果包括:1)给出LAS的公式推导与证明,通过模拟HRV信号对LAS性质进行了验证,确定了 LAS在HRV分析中高频、低频指标LF、HF;2)35位健康人静息基态实验确认了 LAS的HRV指标的优异性,并在音乐听觉刺激实验应用中LAS的HRV指标优异性能得到检验;3)通过148例MI与52例正常人心电HRV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首次发现MI患者的HRV参数全部低于正常组,证明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全面下降;4)开展了 30例MI与48例健康人的随机对照实验,ECG和PPG两种HRV检测分析方式都发现了MI患者的指标LF、HF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该结果与200例的心电HRV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一致,同时验证了 ECG和PPG同步采集的心动周期时间间隔有极强的线性相关,证明光电检测获取分析HRV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代心电;5)用Monte-Carlo数学方法对光子在心脏组织中传输过程进行仿真,首次在理论上量化以及可视化了光子在人体心脏组织中的分布,确认了光子能够达到心肌并在体表能够被检测到。综上,本文围绕无创光电检测技术,通过新的HRV分析方法以及ECG、PPG检测反映MI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HRV指标开展了创新性和应用型研究工作,提出了 MI无创、快捷、可靠的检查方法和指标,为MI临床检查提供辅助和补充。另外光子在心脏组织传输仿真验证了直接检测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可行性,为MI无创、直接、在体的实时监测评估心肌的血液供应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吕若芸(Lu Joyun)[4](2019)在《“智三针”对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大鼠脑组织5-HT、NE及DA表达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智三针”穴组对缺血性PSD(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5-HT、NE及DA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影响,探讨“智三针”穴组针刺干预以调控缺血性PSD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改善其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PF级大鼠经分层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假针刺组、帕罗西汀组共6组。除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外,其余所有大鼠均参照Koizumi的改良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采用钝性分离出单侧颈总动脉,不插入线栓。随后除正常组外给予其他5组大鼠以Longa5分制法评价其神经功能,造模成功的大鼠联合孤养法加不可遇见的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stimulation,CUMS)制备PSD大鼠模型。除了正常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常规饲养,对其他三组符合采纳标准的PSD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措施。针刺组在造模完成后7天对其进行智三针穴组的针刺干预,对各穴位破皮进针快速捻转,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期间共行针两次。假针刺组在造模完成后7天对其进行智三针穴组的假针刺干预,将针尖轻抵放在各穴位10秒钟,不破皮进针。帕罗西汀组在造模完成后7天行盐酸帕罗西汀片水溶液灌胃。三组共14天干预。随后进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观察PSD大鼠行为学表现反应其抑郁程度改善与否。接着将所有实验对象处死取材,观察其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变化,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测量其大脑海马组织5-HT、NE及DA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统计结果均用标准差(X土S)表示。所有标定值在统计之前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之后选取相应统计方法。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组间比较选用最小显着法,即LSD法。统计结果以P<0.05视为有统计意义。结果:大鼠经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后,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左前肢内收、屈曲和活动时向左侧转圈等体征,提示MCAO造模成功。与正常组相比,缺血性PSD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5-HT(P<0.05)、NE(P<0.05)、DA(P<0.05)表达均明显下降。经由针刺智三针穴组干预手段能使缺血性PSD大鼠大脑海马组织神经递质5-HT(P<0.05)及DA(P<0.05)表达明显增加。而NE表达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智三针”穴组能明显增加缺血性PSD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5-HT及DA的含量,对NE指标无显着上升但仍有提升作用,表明此治疗手段能上调其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情况,说明针刺干预对缺血性PSD大鼠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具有激活的作用,从而改善其抑郁症状,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性PSD的作用机制之一。

郑修文[5](2017)在《基于“靳三针疗法”的儿童脑病治疗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结合已有的各类电子理疗仪的研发理论和技术,将“靳三针”疗法中的“弱智四项”,即“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等穴位作为电极接触点,以低频脉冲电流作为媒介,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手段,研制出儿童脑病治疗仪,模仿“弱智四项”的针刺过程,达到促进自闭症或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的目的。方法:1.系统梳理中西医对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的认识,总结“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脑病的整个体系框架,深入阐释“弱智四项”的疗病机理,概述低频脉冲电流治病机理和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现状,从而为儿童脑病的治疗仪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2.对治疗仪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出总体设计图,从具体的信号类型、刺激频率、波宽、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等多个角度对治疗仪予以参数设计。本课题利用锯齿波脉冲模拟针刺瞬间,而用正弦波模拟针刺手法中的捻转动作,按摩则采用方波模拟。临床上的电针仪输出脉冲宽度一般在400μs,而TENS的的脉宽范围一般为10~350μs。本课题结合治疗对象和刺激区域(头部为敏感区域)的特点,设计的波宽值范围为10~300μs。由于脉冲电刺激人体强度的大小和刺激电流大小、脉冲波宽、和刺激时间均有关联,结合脉冲波宽设计范围,本课题设计激励电流范围为1~20mA。同时考虑人体头部穴位面积特点,增大电极与头部皮肤的接触面积,将皮肤的接触电阻和电容的干扰尽可能降低。临床上以“靳三针”疗法治疗脑病时,针刺留针时间要求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基于此,本课题将把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时间设定在15~45min之间,调时幅度为15min。儿童脑病治疗仪的总体结构设计:具体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单片机)、外接键盘、液晶显示电路、双极性控制电路、升压电路、报警电路和刺激输出电路组成。3.控制器设计:选用了 STC15W401AS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器。STC15W404AS的芯片引脚都是功能复用的,一个引脚具有多个功能,其内部通过寄存器来配置引脚要使用的功能,单片机的1引脚-6引脚再加上19引脚、20引脚构成单片机的P1八位数据端口,这八个数据端口集成了 8路10位数模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同时还集成了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通信接口用于SPI通信。引脚5和引脚6是外部时钟输入端口,但选择外部时钟时应该在这两个引脚接入无源晶振,且在下载程序的时候选择外部晶振。该引脚还集成了串口通信接口,设定为芯片的第三组通信接口。引脚7是单片机的P5.4引脚,电路设计中由于没有用到该引脚,作悬空处理。引脚8是单片机的电源接入引脚,系统给单片机供电电压是3.2V,该单片机的供电电压范围为2.5V-5.5V,所以就算电池供电电压有所波动也可以的。引脚9是单片机的P5.5引脚,接蜂鸣器的驱动控制端,用于控制蜂鸣器的打开和关闭。引脚10是单片机的地引脚,接电池的负端。11引脚-18引脚是构成单片机的P3八位数据端口,11引脚和12引脚是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接口,设定为芯片的第一组通信接口,常常也用于单片机的程序烧录,系统中通过插针接口,用于单片机程序的烧录,也可以通过串口通信用于程序调试,以及后期程序更新等。接口为一个四针接头,在程序烧录时连接电源、地,通信接口就可以进行串口通信,如果电路有额外的供电电源,则断开下载用的电源,直接通信线和地线。4.电源供电模块设计:本仪器外供电源选择4.5V(直流式电压)的干电池,以提供内部大部分元器件的工作电压。本系统中另需的电压种类有:3.2V和70V。整个供电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设计:4.5V的供电方式设计,降压电路设计,升压电路设计。其中升压电路舍弃变压器耦合式结构,采用开关电源式的升压电路模式,使电压升高到70V,简化了电路设计,同时确保了高频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升压电路中电感选择220uH,三极管采用的是2N5551型NPN开关三极管,三极管的控制端通过一个1K电阻接到单片机的P1.5引脚,10K电阻作为下拉电阻,使得三极管的高低驱动电平足够稳定,单片机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进行充电过程;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进行放电升压过程。二极管则选择1N4148型开关二极管,该开关二极管压降低,恢复时间快。降压电路使用简单的二极管降压方式即两个串联的1N4007型二极管,每个二极管在导通的时候都会产生0.65V左右的压降,两个二极管正好可以降低1.3V,得到3.2V电压给数字电路供电。为了使供电电压稳定,同时滤出电源中的噪声,在二极管的两端接大容量电容10uF,用于滤低频噪声,加0.1uF电容用于滤高频噪声,使用大小电容结合滤波,加大滤波的频率范围。最终实现了电压从4.5V降到3.2V。5.双极性控制电路设计:本课题中治疗仪最终输出的脉冲和脉冲串完全采用双极性刺激信号,但由于单片机控制电路本身产生的主要是单极性波形,为实现双极性波形的转换,整个电路设计了双极性控制电路结构,呈桥式推挽电路。这个电路结构主要采用一个2N5551型三极管控制一对交叉的2N5401型PNP三极管,电路中2N5551型三极管有前级放大的功能,交换打开2N5551型三极管就会形成对等的两极性输出波形,实现双极性波形输出。6.人机接口模块:系统人机接口模块主要包括液晶显示模块(能显示治疗参数和治疗模式)、外部键盘模块(用于调整治疗模式和参数)、报警电路模块三部分。本系统外部键盘模块中使用的5个功能键(“+”、“-”、“开关”、“时间”、“模式”)采用了独立式键盘结构。液晶显示模块中液晶则采用128X64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模块JLX12864G-0088。报警电路模块核心部件是蜂鸣器,本课题中采用压电式侧发音蜂鸣器,其音量大小和音调均可通过软件程序适时调整。7.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课题中设计电路板采用的软件是PROTEL99SE,这套印制电路板采用双面板,可以在双层上走线,并设计了简单的外包装来对整个印制电路板予以保护。8.人机接触结构设计:人机接触结构是外形设计的重点。由于本治疗仪接触的穴位集中在头部的“弱智四项”,而一般电极在头部不容易固定,为此本课题的人机接触结构采用头盔模型,头盔结构属于可活动式,可以根据使用者头颅大小进行调试。头盔内层设置固定电极,实现电极与穴位的接触和固定。9.电极设计:电极位置的设计参考了骨度分寸法中人体头部各穴位的比例关系参数,同时为了减少误差,增加了电极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使头盔中的电极覆盖到“弱智四项”的穴位,实现电极与穴位的接触。10.系统软件设计:单片机软件开发的软件版本为Keil,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开发。整个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设计、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和计时程序设计。11.硬件电路调试:主要包括单片机电路调试和电源电路调试。结果:设计出内外部结构完整、软硬件齐全的治疗仪后,利用示波器对治疗仪进行了功能测试,观察并记录针灸和按摩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仪器输出的波形,从实际显示的输出波形看,基本上能够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

王伟杰,谢冠群[6](2015)在《由“脾在声为歌”浅谈中医音乐疗法》文中提出《黄帝内经》把五音引入了医学领域,"五音疗疾"理论至今在临床中对心理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在声为歌",歌,作为五声之一与脾相关,若作为广义的音乐而言,其作用则更为广泛。文章从"脾在声为歌"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出发,探讨了乐医同源,以及现代医学中应用音乐疗法治疗神经、精神、疼痛等疾病的研究,为深入探讨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音乐这门优美的艺术以"音乐疗法"的华丽变身与中医结下了犹如"高山流水"的不解之缘。

孙云霞,郭香荣,吴林[7](2014)在《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初步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的冠心病患者共194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A方案护理,实验二组采用音乐疗法B方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检查前后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脉搏)、症状及心理(焦虑、抑郁)变化。结果:(1)三组生命体征、SCL-90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一组、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HAD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一、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检查后实验一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与对照组、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利于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

李晓燕[8](2014)在《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和抑郁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S、SAD、SCL-90指数评分和抑郁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疗效,促进康复。

王秀丽[9](2014)在《音乐疗法对改善癌症患者身心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调查癌症患者抑郁、焦虑现状及其与睡眠质量之间关系,及抑郁、焦虑症状与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评价音乐疗法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效果研究。方法本课题选取辽宁省锦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病人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本课题通过文献查询法、实验干预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施本课题的。随机方法是将100例患者进行编号,用数字表将其随机分到各组。实验组接受音乐疗法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不接受其他任何音乐治疗。实施本课题前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患者健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身心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并对癌症患者的身心症状及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患者的身心症状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实施音乐疗法后,评价音乐疗法对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效果。统计分析时应用SPSS19.0对实验过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焦虑症状呈正相关(r=0.41,P=0.001),同时与患者的抑郁症状也呈正相关(r=0.56,P=0.002);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其生命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21,P=0.000),同时癌症患者的焦虑症状与其生命质量之间也呈负相关(r=-0.25,P=0.000);实施音乐疗法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指标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心理的焦虑、抑郁症状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关,同时也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关;音乐疗法能够缓解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可以作为一项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陈磊[10](2012)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属胸痹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0)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不予任何中药,包括中成药及中药针剂。治疗组(n=31)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日1次,疗程为2周。根据治疗前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主要症状积分,硝酸甘油减停率、心电图变化、CRP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一般资料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医症状总积分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各个症状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西药常规协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能增强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症候表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2.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协同西药常规更显着地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清CRP.水平,提示该药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

二、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共病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资料整理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1.6 伦理原则
        1.1.7 技术路线图
    1.2 结果
        1.2.1 三组患者样本说明
        1.2.2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3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记忆功能(RBMT-Ⅱ评分)比较
        1.2.4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执行功能(BADS评分)比较
        1.2.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注意力(Schulte Grid评分)比较
        1.2.6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HADS评分)比较
    1.3 讨论
        1.3.1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3.2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对焦虑抑郁的影响
        1.3.3 研究的局限性与建议
    1.4 本研究的创新性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老年人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2.1 认知功能障碍
        2.1.1 定义
        2.1.2 流行病学现状
        2.1.3 国内外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护理康复技术
    2.2 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
        2.2.1 定义
        2.2.2 流行病学现状
        2.2.3 国内外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康复技术
    2.3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
        2.3.1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原理介绍
        2.3.2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的音乐构成
        2.3.3 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仪器
    2.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评定量表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疼痛的概述、发病及治疗进展
    综述二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应用进展
    综述三 慢性疼痛的中医辨证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动物实验植入式国产SCS设备的临床前验证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基于“痛证”理论的国产SCS设备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无创光电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心肌梗死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心肌梗死概述
        1.1.2 心肌梗死的流行统计
        1.1.3 心肌梗死的研究意义
    1.2 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查方法与诊断
        1.2.1 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查方法
        1.2.2 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
    1.3 无创光电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背景
        1.3.1 心肌梗死的心率变异性HRV研究背景
        1.3.2 心肌梗死的血液动力学无创光电检测研究背景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HRV与线性幅值谱方法的提出
    2.1 HRV的研究背景
        2.1.1 HRV概述
        2.1.2 HRV的分析方法
        2.1.3 HRV研究存在的争议
    2.2 线性幅值谱方法的提出
        2.2.1 线性幅值谱定义与性质
        2.2.2 离散傅里叶变换以及逆变换
        2.2.3 线性幅值谱公式推导与性质证明
        2.2.4 模拟HRV信号的线性幅值谱性质的验证
    2.3 线性幅值谱应用在HRV中
        2.3.1 线性幅值谱在HRV分析中的指标
        2.3.2 线性幅值谱与功率谱方法在HRV分析中的比较
        2.3.3 线性幅值谱方法在HRV分析应用中的局限性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线性幅值谱法的HRV采集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心电信号的HRV采集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3.2.1 硬件设计与实现
        3.2.2 软件设计与实现
    3.3 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HRV采集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3.3.1 系统硬件、软件设计与实现
        3.3.2 标准心电与光电容积脉搏波检测的心动周期时间间隔的比较
        3.3.3 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线性幅值谱在人体HRV分析应用中指标评价研究
    4.1 引言
    4.2 线性幅值谱法在正常人静息基态下的HRV指标评价研究
        4.2.1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4.2.2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
        4.2.3 线性幅值谱和功率谱法的HRV指标比较
    4.3 线性幅值谱方法在音乐刺激实验中HRV变化研究与指标评价
        4.3.1 音乐听觉刺激实验数据来源与实验设计
        4.3.2 音乐听觉刺激实验数据分析
        4.3.3 基于线性幅值谱方法的HRV分析结果
        4.3.4 基于功率谱方法的HRV分析结果
        4.3.5 音乐刺激下HRV分析指标LF/HF结果
        4.3.6 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心电的心肌梗死HRV研究
    5.1 引言
    5.2 线性幅值谱法在PTB心肌梗死数据库中的HRV研究
        5.2.1 PTB数据库介绍与实验设计
        5.2.2 PTB数据库临床资料整理
        5.2.3 健康对照组与MI实验组的HRV对比结果
        5.2.4 MI爆发时与支架介入后患者HRV对比结果
        5.2.5 MI爆发时、支架置入术后以及短期内复查HRV对比结果
        5.2.6 健康对照组与陈旧型心肌梗死实验组的HRV对比结果
        5.2.7 线性幅值谱和功率谱法的MI患者HRV指标对比结果
    5.3 年龄、性别、吸烟、心梗程度因素对HRV影响的结果
        5.3.1 年龄因素
        5.3.2 性别因素
        5.3.3 吸烟因素
        5.3.4 心梗程度因素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的心肌梗死HRV研究
    6.1 引言
    6.2 线性幅值谱法在MI临床实验的HRV研究
        6.2.1 实验设计
        6.2.2 临床资料整理
        6.2.3 健康对照组与MI患者的心电的HRV分析
        6.2.4 同步采集的MI患者光电容积脉搏波与心电的HRV差异
        6.2.5 健康对照组与MI患者的光电检测的HRV分析
    6.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心脏血液动力学在体光学监测的可行性探索
    7.1 引言
    7.2 心脏血液动力学在体光学监测的研究方法
        7.2.1 Monte-Carlo方法与MCVM仿真
        7.2.2 可视化中国人数据集
        7.2.3 心脏组织体素模型的建立
        7.2.4 仿真光学参数和条件的设置与仿真流程
    7.3 光子在人体心脏组织传输的Monte-Carlo仿真结果
        7.3.1 光通量分布
        7.3.2 光吸收分布
        7.3.3 空间灵敏度分布
        7.3.4 图像腐蚀与心脏搏动的模拟仿真
        7.3.5 心脏搏动对漫反射光强的影响
        7.3.6 探头优化设计
    7.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相关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4)“智三针”对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大鼠脑组织5-HT、NE及DA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在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症的认识和临床研究进展
        一、中风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
        二、中风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中风后抑郁症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第二节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一、病名概述
        二、病因病机探讨
        三、中医药治疗方法
        四、针灸疗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流程图
    第二节 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环境条件
        三、主要药品与试剂
        四、主要实验器械
        五、溶液配制
    第三节 实验方法
        一、建立动物模型
        二、动物的分组
        三、动物造模成功的标准
        四、观察实验对象
        五、实验各组干预措施
        六、针刺干预方法
        七、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
        八、指标水平测定
    第四节 实验结果
        一、结果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靳三针疗法”的儿童脑病治疗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儿童自闭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1.1.1 儿童自闭症病因学研究
        1.1.2 儿童自闭症治疗
    1.2 精神发育迟滞现代医学研究
        1.2.1 精神发育迟滞病因学研究
        1.2.2 精神发育迟滞的一般治疗
    1.3 中医学对自闭症、MR的认识
        1.3.1 中医学对自闭症、MR的病因病机研究
        1.3.2 中医学对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
    1.4 “靳三针”治疗儿童脑病
        1.4.1 “自闭八项”
        1.4.2 对自闭症的治疗
        1.4.3 对精神发育迟滞的治疗
        1.4.4 “靳三针”疗法治疗临床试验研究
    1.5 电流与人体的作用
        1.5.1 电流分类
    1.6 低频脉冲电刺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历史
        1.6.2 低频脉冲电流的刺激机理
        1.6.3 低频脉冲电刺激的临床应用
    1.7 低频脉冲治疗仪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儿童脑病治疗仪的总体设计
    2.1 弱智四项
        2.1.1 穴位组方依据
        2.1.2 “弱智四项”电针的临床疗效研究
    2.2 低频脉冲电流的治疗作用
        2.2.1 兴奋神经细胞组织
        2.2.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2.3 镇痛
    2.3 经络的理化现象
    2.4 人体皮肤电阻分布建模
        2.4.1 电阻等值电路模
        2.4.2 人体电阻特点
    2.5 治疗仪参数设计
        2.5.1 脉冲波形的设计
        2.5.2 脉冲刺激频率设计
        2.5.3 脉冲波宽的设计
        2.5.4 脉冲刺激强度和时间设计
    2.6 儿童脑病治疗仪的总体结构设计
    2.7 治疗仪工作原理
第三章 儿童脑病治疗仪的硬件电路模块设计
    3.1 单片机
        3.1.1 单片机概述
        3.1.2 STC15W401AS系列单片机
    3.2 电源供电模块
        3.2.1 电源电路设计
        3.2.2 升压电路设计
    3.3 双极性控制电路
    3.4 人机接口模块
        3.4.1 液晶显示模块简介
        3.4.2 按键控制模块
        3.4.3 报警电路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开发环境介绍
    4.2 主程序设计
    4.3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4.4 计时程序设计
第五章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实验结果
    5.1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5.1.1 布局环节设计要求
        5.1.2 布线环节设计要求
    5.2 系统的外型设计及使用方法
    5.3 治疗仪人机接触结构设计和电极设计
    5.4 硬件电路调试
        5.4.1 单片机电路调试
        5.4.2 电源电路测试
    5.5 初步试验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6)由“脾在声为歌”浅谈中医音乐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脾在声为歌,歌即是乐
弹“五音”之“琴谱”,乐医同源
衷中参西奏交响,普济苍黎遍九州

(7)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2.2 音乐疗法护理
    1.3 检查方法
    1.4 评价指标
        1.4.1 生命体征
        1.4.2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2.2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SCL-90评分比较
    2.3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HAD评分比较
3 讨论

(8)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对照组
        1.2.2实验组
    1.3 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和SCL-90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评价
3 讨论

(9)音乐疗法对改善癌症患者身心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10)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关于病名的历史沿革及论述
        1.2 祖国医学对不稳定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治法
        1.4 易损斑块中医病机的认识
        1.5 益气活血法与易损斑块
        1.6 易损斑块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关于病因学研究
        2.2 关于易损斑块
        2.3 关于C反应蛋白
        2.4 关于西医治疗
        2.5 易损斑块西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5 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3.6 治疗后两组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比较
        3.7 治疗后两组CRP变化比较
        3.8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CRP与易损斑块
    2. 气虚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
    3. 病机及药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四、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oundsory变频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共病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D]. 马潇斌.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 李怡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无创光电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D]. 刘伟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4]“智三针”对缺血性中风后抑郁大鼠脑组织5-HT、NE及DA表达影响[D]. 吕若芸(Lu Joy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基于“靳三针疗法”的儿童脑病治疗仪的研制[D]. 郑修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7)
  • [6]由“脾在声为歌”浅谈中医音乐疗法[J]. 王伟杰,谢冠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1)
  • [7]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初步应用[J]. 孙云霞,郭香荣,吴林.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7)
  • [8]心理护理在中青年冠心病并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应用[J]. 李晓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4(09)
  • [9]音乐疗法对改善癌症患者身心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D]. 王秀丽. 辽宁医学院, 2014(03)
  • [10]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陈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音乐调制TENS治疗心绞痛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