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腮腺炎

小心腮腺炎

一、谨防流行性腮腺炎(论文文献综述)

李羚,李蔚,彭艳秋,杜飞,许军红,张云娜,刘润友,吕强,蔺鸿[1](2020)在《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疾病谱变化,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地图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制作,R 4.0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85.78/10万,年均死亡率为2.78/10万。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丙类发病主导着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甲乙类死亡主导着法定传染病的死亡趋势。发病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手足口病(90.85/10万)、肺结核(69.63/10万)、乙肝(53.98/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0.00/10万)和梅毒(29.79/10万),死亡率位居前列的病种为艾滋病(2.42/10万)、肺结核(0.21/10万)、狂犬病(0.05/10万)。发病率明显上升的病种包括手足口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梅毒和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的病种包括肺结核、乙肝和痢疾。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一直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月分布主要由丙类传染病月分布主导,发病高峰为4-7月及10月-次年1月;病例数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20~64岁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农民、儿童、学生为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川西及中部地区,甲乙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丙类发病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川中,尤其是成都市。结论甲乙类传染病的高死亡率和丙类传染病的高发病率是四川省近年来的防控重点,应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关注发病率较高和增长较快病种,根据病种不同发病特点,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余卫忠[2](2020)在《2020 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研究表明9月份,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加,这一时期,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饵量达到全年的高峰,池塘水质易恶化,容易诱发各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今年9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病情预测(一)鱼类疾病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黄馨[3](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石亚锋,顾永权,史珊珊[4](2020)在《余姚市2008—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8年余姚市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并建立SARIMA模型对2019年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 983例,年均发病率35. 96/10万,从2008年开始,每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986. 762,P <0. 05)。发病数每年从2月份开始增加,4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再逐渐下降,10—11月又有一小高峰,次年2月降到发病最低点。山区乡镇(鹿亭乡、大岚镇、四明山镇)年均发病率(7. 15/10万)低于平原乡镇(37. 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 072,P <0. 05)。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5~9岁、≥10岁三个年龄段,分别占总病例的21. 89%、49. 69%、17. 93%。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总病例的48. 88%、32. 04%、11. 08%。男性年均发病率(45. 26/10万)高于女性(26. 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 288,P <0. 05)。预测2019年1月—12月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数分别为10例、6例、16例、27例、26例、25例、26例、16例、17例、16例、15例、13例。发病数3月份开始上升,4—7月份维持在一个发病高峰,再平稳下降,总体略高于2018年发病数。结论 2008—2018年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5. 96/10万,每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4—2018年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一直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但预测显示2019年发病数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疫情反弹。

连孝华[5](2018)在《接种疫苗有那么重要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疫苗,就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相应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剂。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使机体免疫系统形成记忆,为人体建立了一道免疫屏障。当以后真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通过回忆反应识别出来,并产生快速的免疫应答,

高凌云[6](2018)在《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如皋市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数据以病例发病日期统计,报告的病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共39种传染病。人口资料来源于如皋市统计局提供的2010-2017年统计年鉴。采用Excel 2003、SPSS16.0、ArcGISDesktop1 0.2进行数据录入、整理、汇总分析及图表制作工作,定性变量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不同时间、地区、性别的人群常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流行概况:2010-2017年如皋市共报告传染病25种25 358例,死亡40例,年均发病率为221.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5/10万。其中,男性15 317例,平均发病率为268.61/10万,女性10 041例,平均发病率为175.38/10万。发病年龄以0~4岁组为主,占50.35%。病例中散居儿童9 939例,占39.19%;农民7 779例,占30.68%;幼托儿童3 757例,占14.82%;学生1 581例,占6.23%。2.流行病学特征: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人数每年1、2月逐渐上升,5、6月为发病高峰(5 563例),8、9月为发病次低点,11、12月出现发病次高峰(4 694例)。全市14个镇均有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如城街道(345.33/10万)、城北街道(316.57/10万)、城南街道(287.73/10万)、长江镇(248.22/10万)和搬经镇(196.67/10万)。3.传染病发病情况: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12 427例)、肺结核(4909例)、梅毒(2 396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66例)、病毒性肝炎(1 367例),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99%,手足口病发病率8年中均居全市传染病首位。4.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分析:报告病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59.91%,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26.15%。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为92.53/10万~165.0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32.9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发病率为46.30/10万~79.79/10万,年均发病率为58.03/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近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态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总病例数的13.39%,年发病率波动于18.39/10万~49.45/10万,年均发病率为29.71/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近6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76,P<0.001)。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年发病率为0.28/10万~0.98/10万,年均发病率为0.53/10万。另外,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分别报告80例、1例。5.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戊肝、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麻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前5位的为梅毒、淋病、乙肝、艾滋病、丙肝。结论:1.2010-2017年,如皋市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上下波动态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下波动态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总体呈上升态势。2.在将手足口病、肺结核、梅毒、流行性感冒等作为防治重点的同时,长抓新发传染病和罕见传染病的防控,加强监测、干预、宣教、治疗工作,防止暴发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全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沈权民[7](2017)在《夏季谨防腮腺炎》文中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少年儿童群体,春夏季是腮腺炎流行高发季节,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人的唾液腺体,因此临床表现上也多以腮腺为主的唾液腺肿痛,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大多数患儿10天左右即可痊愈,但也有少数患儿因病毒侵袭了

郑志攀[8](2017)在《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外感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屠呦呦教授成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为代表,包括1957年蒲辅周先生指导乙脑的中医药治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在理论和临床方面的研究、2003年北京和广东等地中医药参与非典的防治,以及2009年中医药对甲流的防治等,都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即便如此,中医药在防治外感热病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尤其对名老中医防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对中医药防治外感热病的理论及实践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旨在较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防治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并通过临床队列研究阐明流感双解合剂的临床疗效特点。具体研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理论渊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家学渊源。探讨周筱斋先生在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及经历对周仲瑛教授的影响。②文献学习。重点分析了外感热病主要着作对周仲瑛教授相关学术见解的影响。③学院教育。探讨了学院的系统性教育对周仲瑛教授学术方面的影响。④临证总结。即坚持临证及在此基础上的经验总结。第二部分为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周仲瑛教授论述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其在外感热病方面的研究特点及方法。方法:以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周仲瑛教授发表的外感热病相关文献,对发表时间、署名情况、文献类型、研究疾病等进行分类、计数和比较。分析其所体现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3条,文献前后跨度从1977年至2017年长达40年;其中周仲瑛教授发表文献42条(比例66.67%),在发表42条文献中,第一作者为19条,第二作者为15条,占所有署名文献的80.95%;从文献类型来看,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临证经验分别为25条、19条和12条,占所有文献的比例分别为39.68%、30.16%和19.05%,共计88.89%;对于具体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相关论文达25篇,病毒感染性高热10条,分别占所有文献的39.68%和15.87%,其他感染性疾病也有广泛涉及,一般在1-4篇之间。结论:周仲瑛教授重视外感热病的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并逐步推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观点,涵盖广泛。第三部分系统整理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首先,从五个方面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①外感热病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②外感热病主要分为肺系和胃系两方面;③温、热、火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④寒温统一、多元辨证;⑤外感热病有高热、痉、厥、闭、脱五大症。其次,详细整理了周仲瑛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及病毒感染性高热的临床经验,并例举了相关的典型病案。第四部分是周仲瑛教授的经验方流感双解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以西药磷酸奥司他韦为对照,观察周仲瑛教授的经验方流感双解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提供有效、安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落7例,完成5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19例,分别给予流感双解合剂和奥司他韦,观察、分析和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流感双解合剂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从体温起效时间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体温复常时间来看,治疗组为2.17± 1.44天,对照组为1.43±0.95天,对照组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疾病综合疗效及证候疗效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疗效一致。对于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整体疗效看,流感双解合剂与奥司他韦基本相似,但具体而言又略有差异,即奥司他韦在体温复常时间方面优于治疗组。在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表现相似,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流感双解合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流行性感冒临床诊疗方案。通过本次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对今后中医药防治外感热病相关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临床研究初步揭示了流感双解合剂的临床疗效特点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周仲瑛教授采用“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辨治流行性感冒的实用价值。

孟玲,向妮娟,汪立杰,赵善露,敖元云,洪志恒,涂文校,倪大新,金连梅[9](2017)在《2017年1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文中指出目的评估2017年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2017年1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6年12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事件为主。近期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不排除出现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将持续发生,且诺如病毒仍将为主要致病原。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后在南方蚊媒条件适宜的地区仍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但导致大规模本地传播的风险极低。中东呼吸综合征从沙特等中东国家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导致大规模疫情的风险低。因燃煤取暖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正处于高发时段。结论 2017年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少的月份之一;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孙丙虎,王晓康,胡志亮,成骢,池云,魏洪霞[10](2016)在《南京市第二医院2007—2015年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07—2015年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变化。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本院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7 103例,占66.63%,血液及性途径传染病收治比例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艾滋病(2 581例,89.56%)为主。肠道传染病(274例,2.57%)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402例,3.77%)历年患病率均较低。结论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病科收治传染病患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血液及性途径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健康宣教,时刻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入侵。

二、谨防流行性腮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防流行性腮腺炎(论文提纲范文)

(1)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法定传染病病种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2 疾病谱变化
    2.3 流行特征
        2.3.1 时间分布
        2.3.2 地区分布
        2.3.3 人群分布
    2.4 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
3 讨论

(2)2020 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二)甲壳类疾病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2.养殖鱼类
        3.养殖龟鳖
    (二)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2.链球菌病
        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4.龟鳖腮腺炎等
        5.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3)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2.1.1 理论基础
        2.1.2 样本选择
    2.2 文本框架构建
        2.2.1 框架构建
        2.2.2 编码与信度
        2.2.3 统计结果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3 研究结论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4.1 角色承担局限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4.2 对策建议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余姚市2008—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
    1.3 时间序列分析
        1.3.1 SARIMA数学原理
        1.3.2 建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时间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分布
        2.4.2 年龄分布
        2.4.3 职业分布
    2.5 SARIMA建模和预测
        2.5.1 平稳化处理
        2.5.2 建立模型
        2.5.3 模型利用
3讨论

(6)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分析
    2.4 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三、讨论
    3.1 如皋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3.2 如皋市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3.3 如皋市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8)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渊源
    1 学术渊源
        1.1 继承祖志精于家学
        1.2 经典探微深思熟记
        1.3 教学相长融会新知
        1.4 临证实践探索发挥
    2 小结
第二部分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库选择
    3 检索方法和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各数据库检索周仲瑛教授相关文献数量
        4.2 各数据库检索周仲瑛教授相关外感热病文献数量
        4.3 外感热病文献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4.4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署名情况对比
        4.5 周仲瑛教授相关外感热病文献署名是否为第一作者对比
        4.6 周仲瑛教授相关外感热病文献署名排名情况分布
        4.7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类型情况分布
        4.8 外感热病相关文献各病种分布情况
    5 讨论
        5.1 外感热病为主要研究方向
        5.2 重点进行理论和临床研究
        5.3 逐步推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4 理论观点丰富涵盖面广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主要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
    1 外感热病的主要学术观点
        1.1 外感热病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
        1.2 外感热病主要分为肺系(呼吸系统)和胃系(消化系统)两方面
        1.3 温、热、火的联系和区别
        1.4 寒温统一多元辨证
        1.5 外感热病五大症一热、痉、厥、闭、脱
    2 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
        2.1 从“三毒”辨治流行性出血热
        2.2 病毒感染性高热病理中心在气营
        2.3 清气泄热、凉营解毒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2.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因素为热毒、湿毒、瘀毒
    3 验案例举
        3.1 验案一 热毒壅盛,血瘀水停证(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2 验案二 气营两燔、热毒内陷证(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3.3 验案三 暑温气营两燔证(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极期)
        3.4 验案四: 气阴两虚、痰瘀内生、清窍失养证(病毒性脑炎恢复期)
        3.5 验案五: 内闭外脱证(重症肺炎、肺系疾病)
        3.6 验案六: 湿热中阻,枢机不和,脾虚胃弱,津气两伤证(肺部感染、胃系疾病)
        3.7 验案七 温邪疫毒内陷,气血两燔,腑实热结,营阴耗伤证(发热原因待查)
    4 讨论
        4.1 紧扣基本病机
        4.2 重视病理因素
        4.3 把握病势演变
        4.4 探索特异性治法
        4.5 一法多用和多法并举
第四部分 流感双解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
    4 诊断标准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5 纳入标准
    6 排除标准
    7 研究病例的中止
    8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9 研究病例的剔除
    10 治疗方案
    11 疗效评价
    12 统计方法
    13 结果
        13.1 纳入情况
        13.2 一般资料对比
        13.3 证型分布
        13.4 治疗前病程比较
        13.5 治疗前体温比较
        13.6 疗效分析
        13.7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事件
    14 讨论
        14.1 流行性感冒病因病机
        14.2 治法当以表里双解、汗和清下四法联用
        14.3 流感双解合剂方药分析
        14.4 疗效分析
        14.5 安全性分析
研究总结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周仲瑛教授辨治“无名热”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报告
附件二 周仲瑛教授外感热病相关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2017年1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估方法和依据
1 月风险评估所采取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依据与
2 评估结果
    2.1 风险地图(示意图)
        2.1.1 近期全球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2 近期国内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特别关注无。
    2.3 重点关注
        2.3.1 人感染禽流感
        2.3.2 季节性流感
    2.4 一般关注
        2.4.1 病毒性腹泻
        2.4.2 寨卡病毒病
    2.5 了解
3 讨论

四、谨防流行性腮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2019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李羚,李蔚,彭艳秋,杜飞,许军红,张云娜,刘润友,吕强,蔺鸿.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20(05)
  • [2]2020 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余卫忠. 中国水产, 2020(09)
  • [3]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4]余姚市2008—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 石亚锋,顾永权,史珊珊.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1)
  • [5]接种疫苗有那么重要吗[J]. 连孝华. 健康生活, 2018(12)
  • [6]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D]. 高凌云. 苏州大学, 2018(04)
  • [7]夏季谨防腮腺炎[J]. 沈权民. 养生月刊, 2017(08)
  • [8]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 郑志攀.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9]2017年1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孟玲,向妮娟,汪立杰,赵善露,敖元云,洪志恒,涂文校,倪大新,金连梅. 疾病监测, 2017(01)
  • [10]南京市第二医院2007—2015年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分析[J]. 孙丙虎,王晓康,胡志亮,成骢,池云,魏洪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05)

标签:;  ;  ;  ;  ;  

小心腮腺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