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变压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一、变压器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梁亦君[1](2021)在《基于以太网的城轨动模多点接入数据监测存储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高校教学不再局限于讲课,转向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发展。而为了让城轨系统教学实验更贴近生产真实情况,学校新建了一套对城轨线路进行模拟还原的动态模型平台。该平台包括2个主变电所、8个牵引混合所和上下行各8辆列车模型,共44块控制板,每块控制板上有近70个待观测的数据节点。由于控制板均封闭在设备柜和移动的列车中,无法使用实体仪器观测,因此需要开发一套可以提供多种测量功能的监测系统,为学生教学实验提供唯一、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对当前国内外的虚拟仪器以及各类监测系统的深入调研后,本文为动模平台设计了一套基于以太网通信的多点接入监测存储系统,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在VS 2013中使用C#语言,并配合MS 2015的控件进行监测系统的上层应用界面设计开发,完成了多通道的波形选择、显示、触发、测量分析等功能的实现。通过分析动模平台的各类硬件设施的通信需求,完成了底层以太网芯片、列车无线通信设备选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配动模平台的通信网架构。基于该架构,在底层控制板中对所使用的W5300以太网芯片进行编程控制。通过以太网TCP通信,实现了多用户同时观测和多块控制板同时观测的多点接入功能。并将底层控制板按功能分类,归纳各类控制板采集的数据量,建立了一套上层应用和底层5类控制板之间交互控制使用的响应协议,实现了对所有控制板中的模拟量、数字量和中间计算变量采样率10k Sa/s的数据采集和发送。根据监测系统的数据存储需求,结合My SQL数据库的B+树索引结构特点,采用安全性更高的InnoDB存储引擎,提出了优化后的动模监测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在VS 2013中使用标准数据库语言SQL,将待入库数据转化、合并为SQL长语句,采用事务提交的方式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入库;通过建立数据写入记录表,在监测系统中显示数据写入记录,根据用户的选择转换为数据库搜索SQL语句,读取对应数据并绘制波形图,实现了数据出库波形重现。经测试,本文开发的监测系统满足设计功能需求,界面交互友好,数据准确,运行稳定,可以为动模平台的实验教学提供数据观测功能。图49幅,表5个,参考文献59篇。

李彦青[2](2021)在《智能变电站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近些年已建好的智能变电站在运维过程中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研究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数据采集系统面对的底层设备的传输协议复杂,现在主要应用的传输协议有RS232、RS485、Can、Profibus等工业现场总线结构,也有基于嵌入式系统的I2C,单总线等各种通讯协议,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Modbus TCP通讯的方式,以统一数据采集协议。另一方面变电站是一个电气干扰很严重的场所,所以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会存在很大的误差,致使变电站的保护数据采集系统会出现效率低下,数据滞后等问题,所以对采集到的数据做相应的滤噪处理十分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重点对以下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是采用工业以太网数据采集的归一化数据采集原理,工业以太网是在之前的原始的以太网为基底发展起来的,是主要面对工业使用情况的内容重新提出的技术。它能够利用现有的变化多端的路由协议为应用传输网络来降低拥堵概率,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快传输速度。通过应用Modbus通讯协议以及严格按照三层两网的整体框架构造出通讯网络,采用socket通讯接口技术,对于采集到的数据按以太网方式输送到上位机,上位机数据显示界面主要通过Visual Studio软件进行Win Form窗体的搭建和编程来完成。另一方面是采用了小波变换原理,对采集到的变压器关键数据进行滤波处理,通过构造变压器油色谱分析中的色谱信号的高斯函数模型,并且加入了随机干扰信号,从而模拟采集到的数据信号,对于该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通过大量的实验仿真结合信噪比和峰高失真参数最终确定采用db6小波基对信号进行7层分解。经过仿真和实际局部实验验证表明,该设计达到了数据采集延时时间小于50ms,数据的准确程度达到了86%以上。

王旭[3](2021)在《交直流混联微网关键设备实证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承担全球七成以上光伏组件测试的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UV集团)、青海光伏产业科研中心以及国家“领跑者”计划中山西大同的户外实证测试平台等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实证测试平台的发展成熟,也引发了对于微电网中其他关键设备检测的问题研究。本文以交直流混联微网为研究对象,基于分散采集和集中控制原理设计了集实际运行与在线检测为一体的关键设备实证检测平台,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设备状态及系统能效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建立设备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为其打分定级,实现了并网设备实际运行环境下的性能检测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探讨微电网实证检测意义,同时阐述了混联微电网关键设备实证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微电网并网设备的入网检测技术规范及标准,为后续设备检测项目的确定奠定基础。(2)基于交流、直流微电网典型拓扑结构,提出微电网源侧效率分析方法,建立含光伏的交流、直流微电网损耗数学模型,对新能源交、直流微电网进行能效分析,根据直流负荷率与能效损耗的关系,导出不同直流负荷率对应的最佳供电方式;根据光伏变换器、储能变换器、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接入交直流混联微网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并参考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了各设备的测试项目;根据检测需求对现有测量仪表的性能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微电网实证检测平台的监测终端进行选型。(3)对交直流混联微网实证检测平台进行现场设备层、通讯层、监控层的设计;基于电科院建立的交直流混联微网示范工程,对光伏变换器、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设计了实证检测平台,并将其集合于同一供电母线,形成了交流母线380V,直流母线±375V的实证测试接口,实现了微电网系统实际运行与实时检测的统一。(4)介绍了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并结合熵权法思想提出了基于改进AHP-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通过模糊综合分析确定了可将指标值划分成状态区间的隶属函数,并结合组合赋权法建立了基于改进AHP-熵权法的并网设备模糊综合评估模型。(5)建立了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多因素多层次的性能评估体系,将实际运行测量到的数据代入岭型隶属函数从而形成评判矩阵,运行改进AHP-熵权法组合赋权法的Matlab程序得到综合权重,最后模糊综合评价运算得到混合微电网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的性能表现等级和百分制得分。(6)基于直流750V的供电系统开展实证检测平台实验,利用监控层软件并向主机插入加密锁进行环境开发,建立数据库组态,在全局脚本中对辅助变量进行编程并设计窗口界面,最后运行系统,监控系统界面将各设备信息成功并正确显示出来。

马三妹[4](2021)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测及能效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促使人们对可再生清洁能源进行大力地开发和利用。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具备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该产业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社会资本的青睐而快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发展迅速,在整个光伏产业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为实时掌握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实时获知电站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对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智能化监测与能效分析非常有必要。本论文针对当前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效率计算方法复杂、实用不强的难题,在分析影响光伏电站能效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用于工程实践的简单快速测算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模型;针对并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强、种类多、接入点分散、采集数据量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异步I/O模型的数据采集服务器;经过对监测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特点,提出了通过ZigBee技术对光伏电站进行数据采集,利用4GLTE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最后运用先进而成熟的软件框架与开发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实现光伏电站监测及能效分析。本论文设计的软件系统是集监测数据采集和能效分析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时数据采集、电站信息管理、运行监测、能效分析、警报通知、查询统计等功能。该系统通过对光伏电站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效率测算,可以快速定位光伏电站各个环节效率异常问题,为运行维护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对大量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今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辜祥[5](2021)在《变电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能源,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供电设备之一,如果变压器的发生故障,很容易造成电网事件或者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稳定。加之未来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气化设备越来越多。而目前对变压器的监测手段仍然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变压器在线监测的解决方案,力求对变压器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本文对相关重要的厂站进行研究,分析了变压器在线监测的实际需求,并且对国内外设备在线监测的情况作了对比了解。就现在成熟的相关技术和常用的设备监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对比,对系统的便捷性,安全性,准确性,经济性等方面作了充分考虑。设计出了基于.NET平台的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采用Client/Server架构(简称C/S架构)作为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结构,以发挥C/S架构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确定了系统的三层结构模式和设计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使用.NET Framework框架平台进行软件开发,一方面.NET平台支持C/S架构开发模式和优秀的图形化人机交互控件模式,另一发面提供了Visual Studio IDE集成开发环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基于.NET平台使用C#语言实现了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管理、油中气体监测、铁芯接地电流、油面温度监测等功能模块。利用SQL Sever数据库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为系统的数据提供了数据管理、存储、查询等业务的支撑。总的说来,本文开发出了C/S架构+.NET平台+C#+SQL Sever的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变压器运行态势的初衷。通过变压器运行的指标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故障表征,就可以在发生故障前制定科学的检修策略,以此达到保障变压器长期稳定运行,不出现大的停电事故的目标。

王波[6](2021)在《台区线损分析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中,线损是电力系统中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线损会造成电力企业的电能损耗,过高的线损率会降低电力企业的营销效益。因此,对线损进行分析,降低电力系统的线损率,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眉山供电公司目前的线损管理工作缺乏专用工具的支持,业务管理效率比较低。本课题通过分析公司的台区线损管理现状及问题,利用Java Web软件开发技术、SSM技术、Oracle数据库技术和NAS网络增量存储技术,设计和开发一套基于售电端和供电端数据的台区线损分析和监测软件,提高公司各单位的线损分析准确性、实时性和便利性,促进公司电网运维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在研究中通过对国内外的线损分析工作的情况与差异进行分析,为系统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对眉山供电公司的线损管理业务现状及问题进行考察,分析了系统的研发目标,包括系统的交互需求、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及研发技术要求,确定了系统的研发技术和工具。随后,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设计,将系统划分为成效管理、线损管理、台区监控和系统管理4个模块,并对系统的交互功能及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其功能组件结构及Java类结构。同时还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与设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实现,介绍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与方法、关键代码等,并展示系统的功能运行界面。最后,测试系统的功能及性能,通过JMeter及WebSiege等自动化测试工具,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表现,达到预期开发目标。

高翔[7](2021)在《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配网一体化监控平台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现有配网相关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配网一体化监控平台。该平台采集已有配电自动化系统、GIS系统、负荷控制系统中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将各系统分散的数据整合至统一的配网模型中。基于微服务架构实现了一套各业务功能可灵活扩展的上层应用,用户可在平台上查看配网运行实时数据、关键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配网运维管理水平。

张远志[8](2021)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是电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变电站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成为各电力公司所需要研究一大课题。由于变电站往往离城市较远,彼此之间的分布又非常的分散,很难安排专门的值守工人轮班值守,因此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远程采集和遥控变电站内部的各种设备和环境参数,从而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在现阶段,很多变电站都已经独自安装了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控甚至消防系统,但是各个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无法交互,往往会造成功能的重复,服务器的浪费,人员的冗余等,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因此,开发一套包括数据采集,温湿度监控、烟雾监控等多种功能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已经很有必要了。本论文在参照了某电力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遵照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等原则,提出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监控系统。该系统首先完成了变压器、断路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变电站各种设备的数据采集,然后部署了多个摄像头完成变电站实时视频的采集,把采集到的数据和视频上传到中央监控服务器,然后针对采集的数据和视频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基于数据和视频自动和告警系统联动,完成自动化告警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变电站的管理,摄像头的管理,设备的远程巡视,定期检修,设备远程控制等功能,进而能够高效、便捷的完成电网调度的工作,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熊锐[9](2020)在《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电力市场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操作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主要针对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设计,具体包含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本文首先根据火电厂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结合规划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厂用电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紧贴实际,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运作。其次,围绕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实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软件功能、数据库、监控系统等三项内容,旨在实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试验,强化对设备的监督、缺陷管理,实时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设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昌电厂,提升了火电厂运营效益,保证了电能生产的安全性,借助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为新昌电厂的运行提供了便利,在降低运维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厂运营故障的及时反馈,排除各种设备隐患,大大提升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水平。

邹其雨[10](2020)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维护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排查、远程“四遥”监视,逐步发展成为智能巡检方式,通过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可以灵活多样地巡逻变电站各个角落和重要设备。通过机器人搭载双面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稳定快捷地掌握变电站设备工作状况和仪表值,利用无线网络技术把现场状况传送到后台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用图形化的方式为客户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后台系统的操作员可以根据现场反映回来的数据和图像及时准确地遥控机器人在站内现场的工作。本课题以机器人采集变电站现场数据为基础,开发后台监控系统来显示、控制、存储、监测,以达到智能监测的目的。该系统基于SSM架构、B/S模式、SQL Server 2016数据库经JSP web开发前端客户端监控平台,基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下通信网络接口分为三段,首先机器人、后台监控平台间通过无线链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指令下达,其次变电站身处大江南北,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后台监控系统需要稳定可靠地与上级部门实现通信,最后与省级专网在安全监测防火墙的作用下通过光网链接。通过各站数据采集点在监控系统后台处理,与客户端和上级网络构成一套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变电站巡检技术发展状况,找出传统巡检方式或一般远程监控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以机器人代替人或固定摄像来巡检变电站设备和仪表。其次结合无线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结合电子地图和任务管理要求,自主规划巡检路径,根据设备和仪表特性调整每个装置的巡检要时间,分析采集的数据,为特定设备设置维护方案提供依据。再次通过系统需求分析,提出软硬件及数据库选型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详细设计、系统接口及网络安全设计。最后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变电站设备巡查模式,为后台监控系统提供了新颖的数据处理方式,为变电站设备维护管理开创了又一种管理模式,改善了变电站维护管理水平。

二、变压器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以太网的城轨动模多点接入数据监测存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虚拟测量仪器出现和发展
        1.2.1 开发环境对比
        1.2.2 数据采集传输方式对比
        1.2.3 数据存储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动模平台及网络构成
    2.1 城轨动模系统介绍
    2.2 基于动模的多点接入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2.2.1 通信网络系统需求
        2.2.2 上层应用设计需求
    2.3 动模的通信网络架构
        2.3.1 通信网络总架构
        2.3.2 主所和牵混所网络通信
        2.3.3 列车模型网络通信
        2.3.4 学生用户接入通信
    2.4 动模通信网络硬件构成
        2.4.1 底层控制板处理器
        2.4.2 以太网通信芯片
        2.4.3 无线接入设备
    2.5 本章小结
3 监测系统界面及功能实现
    3.1 监测系统界面开发环境
    3.2 监测系统应用框架
    3.3 波形绘制与操作显示
        3.3.1 波形绘制实现
        3.3.2 轴缩放和平移
        3.3.3 波形触发实现
    3.4 波形参数测量
        3.4.1 波形时域参数测量实现
        3.4.2 波形频域分析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数据采集与数据通信
    4.1 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参数选择
    4.2 监测系统数据通信实现
        4.2.1 TCP/IP协议通信
        4.2.2 监测系统中W5300以太网通信实现
    4.3 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实现
        4.3.1 控制板采集数据类型
        4.3.2 数据采样流程
    4.4 监测系统多点接入实现
        4.4.1 监测系统的响应协议
        4.4.2 多板观测通信实现
        4.4.3 多客户端接入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监测系统数据库存储与读取
    5.1 数据库开发环境与存储优化
        5.1.1 MySQL数据库
        5.1.2 存储引擎对比分析
        5.1.3 索引结构理论
        5.1.4 MySQL索引和数据库优化
    5.2 基于动模系统的监测系统数据库结构
    5.3 数据入库实现
    5.4 数据出库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智能变电站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变电站概述
        1.1.1 智能变电站发展概况
        1.1.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1.1.3 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
    1.2 论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3 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状态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数据采集与分析
    2.1 变电站模型以及各参数
    2.2 变电站数据采集构成
        2.2.1 GIS状态数据采集
        2.2.2 避雷器相关数据采集
        2.2.3 直流屏相关数据采集
        2.2.4 补偿柜无功数据采集
        2.2.5 变压器相关数据采集
        2.2.6 高压断路器相关数据采集
        2.2.7 其他设备的相关数据采集
    2.3 变电站相关数据分析
        2.3.1 变压器故障类型
        2.3.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分析
        2.3.3 变压器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数据过滤方法研究
    3.1 小波变换滤波算法
        3.1.1 小波变换算法原理
        3.1.2 小波阈值去噪
        3.1.3 小波基的选取
    3.2 小波滤噪在变压器油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3.2.1 模型搭建
        3.2.2 滤噪特征参数选择与仿真结果
第四章 智能变电站采集系统的设计
    4.1 仿真软件Visual Studio介绍
    4.2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组网方式
    4.3 智能变电站通讯协议概述
    4.4 SOCKET通讯接口技术
    4.5 采集系统功能组成设计
    4.6 采集系统界面程序设计
        4.6.1 采集系统主界面设计
        4.6.2 采集系统登录界面程序设计
        4.6.3 实时监控界面程序设计
    4.7 采集系统通讯程序设计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交直流混联微网关键设备实证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混联微电网关键设备实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微电网并网设备相关检测规范和标准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电网能效及检测技术分析
    2.1 含新能源的交、直流微电网能效比较
        2.1.1 含新能源交、直流微电网系统
        2.1.2 系统损耗率
        2.1.3 结果与分析
    2.2 微电网关键设备测试技术
        2.2.1 光伏逆变器测试技术
        2.2.2 储能变换器测试技术
        2.2.3 母线接口变换器测试技术
    2.3 监测终端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并网设备检测平台设计及研究
    3.1 检测平台架构设计
        3.1.1 现场设备层
        3.1.2 网络通信层
        3.1.3 监控层
        3.1.4 交直流混联微网系统
    3.2 微电网各测试接口设计
        3.2.1 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检测平台
        3.2.2 光伏逆变器检测平台
        3.2.3 交流380V母线各测试接口
        3.2.4 直流母线各测试接口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并网设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4.1 改进层次分析法
        4.1.1 一般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1.2 改进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4.2 改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4.2.1 熵权法
        4.2.2 组合赋权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1 模糊数学基本知识
        4.3.2 隶属函数确定
        4.3.3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步骤
        4.3.4 评价结果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AHP法-熵权法的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综合性能评估
    5.1 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评判因素确立
    5.2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指标集的建立
        5.2.2 指标标准化处理
        5.2.3 隶属度确定
    5.3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5.3.1 项目层及子项目层权重系数分析
        5.3.2 指标层权重系数分析
    5.4 模糊综合评价
        5.4.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5.4.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5.4.3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检测平台实验
    6.1 实验平台介绍
    6.2 开发系统
        6.2.1 数据库组态
        6.2.2 全局脚本
        6.2.3 窗口
    6.3 运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表A.1 交流测量仪表
    表A.2 直流测量仪表
    表A.3 无线测温装置
附录 B
    表B.1 380V/±375V交直流母线接口变换器检测报告
    表B.2 380V/±375V光伏逆变器检测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测及能效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贡献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分析
    2.1 数据采集网络技术分析
        2.1.1 数据采集网络方案
        2.1.2 ZigBee技术分析
        2.1.3 4GLTE技术分析
    2.2 软件系统开发技术分析
        2.2.1 B/S架构模式
        2.2.2 SSH架构
        2.2.3 java开发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光伏电站现状
    3.2 光伏发电系统分析
        3.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3.2.2 光伏电站能效概述
        3.2.3 光伏电站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电站信息管理
        3.3.2 运行监测
        3.3.3 能效分析
        3.3.4 警报通知
        3.3.5 查询统计
        3.3.6 系统管理
    3.4 接入设备分析
    3.5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1 可靠性分析
        3.5.2 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目标
    4.2 设计原则
    4.3 系统架构设计
        4.3.1 软件架构
        4.3.2 物理架构
        4.3.3 功能架构
    4.4 数据采集设计
        4.4.1 数据采集拓扑结构设计
        4.4.2 数据采集服务器设计
    4.5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5.1 电站信息管理
        4.5.2 运行监测
        4.5.3 能效分析
        4.5.4 警报通知
        4.5.5 查询统计
        4.5.6 系统管理
    4.6 数据库设计
        4.6.1 实体关系图设计
        4.6.2 数据库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软件实现环境
    5.2 主要功能实现
        5.2.1 电站信息管理
        5.2.2 运行监测
        5.2.3 能效展示
        5.2.4 警报通知
        5.2.5 查询统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采集服务器测试
        6.2.1 功能测试
        6.2.2 性能测试
    6.3 并网光伏电站能效测试
    6.4 其他项目测试
        6.4.1 测试指标情况
        6.4.2 缺陷情况
        6.4.3 测试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变电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变压器在线监测关键技术
    2.1 变压器在线监测相关技术
        2.1.1 变压器油色谱监测技术
        2.1.2 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监测技术
        2.1.3 变压器油温监测技术
    2.2 C/S架构概述
    2.3 .NET平台概述
    2.4 C#语言概述
    2.5 SQL Server概述
    2.6 ADO.NET组件概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整体需求
    3.2 功能性需求
        3.2.1 系统管理需求
        3.2.2 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需求
        3.2.3 油中气体监测需求
        3.2.4 铁芯接地电流监测需求
        3.2.5 油温监测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的原则
    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3.2 数据库规范设计
        4.3.3 数据库逻辑信息设计
        4.3.4 数据库信息表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关键模块详细设计
    5.1 系统模块设计
    5.2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5.3 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块设计
    5.4 油中气体监测模块设计
    5.5 铁芯接地电流监测设计
    5.6 油温监测模块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
    6.1 使用ADO.NET连接数据库
    6.2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6.3 油中气体监测模块的实现
    6.4 铁芯接地电流监测模块的实现
    6.5 油温监测模块的实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工具
    7.2 功能测试
    7.3 性能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台区线损分析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需求概述
        2.1.1 台区线损管理内容
        2.1.2 台区线损管理现状
    2.2 系统研发目标
    2.3 系统功能需求
        2.3.1 成效管理需求
        2.3.2 线损分析需求
        2.3.3 台区监控需求
        2.3.4 系统管理需求
    2.4 系统数据交互需求
    2.5 系统性能需求
    2.6 系统技术选型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功能模型
        3.1.2 系统拓扑结构
    3.2 系统交互功能设计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 成效管理模块设计
        3.3.2 线损分析模块设计
        3.3.3 台区监控模块设计
        3.3.4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1 逻辑结构分析
        3.4.2 数据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环境
    4.2 系统交互功能实现
    4.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4.3.1 成效管理模块实现
        4.3.2 线损分析模块实现
        4.3.3 台区监控模块实现
        4.3.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分析
    5.1 测试方法
    5.2 测试环境
    5.3 测试流程
    5.4 测试内容
    5.5 测试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配网一体化监控平台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应用
    1.1 微服务架构
    1.2 Spring Cloud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微服务技术实现
    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1)数据采集层
        (2)数据处理层
        (3)数据整合层
        (4)应用层
    2.3 主要功能实现
        (1)运行指标监控:
        (2)指标计算:
        (3)运维管理:
结束语:

(8)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远程控制单元(RTU)组成原理
    2.2 集中监控平台的技术原理
        2.2.1 工业控制网络
        2.2.2 实时数据库
        2.2.3 系统架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开发目标
        3.2.1 变压器监控的目标
        3.2.2 温湿度监控的目标
        3.2.3 水位监控的目标
        3.2.4 门禁监控的目标
        3.2.5 远程控制的目标
        3.2.6 告警管理的目标
        3.2.7 视频处理的目标
        3.2.8 系统管理的目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 远程控制单元架构设计
    4.3 变电站设备控制通信协议设计
        4.3.1 变压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2 断路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3 温湿度传感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4 水位传感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5 烟雾传感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6 其他设备通信协议的设计
    4.4 远程控制单元的RTU的流程设计
        4.4.1 远程控制单元启动流程设计
        4.4.2 设备采集上传流程设计
        4.4.3 远程控制流程设计
    4.5 监控中心的设计
    4.6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4.6.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E-R图设计
        4.6.2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表结构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5.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5.2 远程控制单元(RTU)功能的实现
        5.2.1 RTU的初始化和登录中央监控服务器
        5.2.2 变压器实时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5.2.3 断路器实时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5.2.4 视频采集功能的实现
    5.3 中央监控服务器功能的实现
        5.3.1 实时数据接收的实现
        5.3.2 实时数据存储的实现
        5.3.3 图像的处理和人脸识别的实现
    5.4 中央监控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5.4.1 系统管理控制台的实现
        5.4.2 部门管理功能的实现
        5.4.3 员工管理功能的实现
        5.4.4 变电站管理功能的实现
        5.4.5 摄像头管理功能的实现
        5.4.6 设备管理界面
        5.4.7 告警管理界面
        5.4.8 人脸数据库管理功能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测试
    6.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测试过程
    6.2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6.3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程概况与研究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2.1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2.2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构成
    2.3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3.3 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
        3.3.1 导体选择
        3.3.2 设备选择
    3.4 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3.4.1 6KV厂用电系统
        3.4.2 380/220V厂用电系统
    3.5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设计
        3.5.1 单元机组UPS
        3.5.2 500kV网络及辅助车间交流不停电电源
    3.6 直流系统设计
        3.6.1 直流系统方案
        3.6.2 蓄电池型式及容量选择
        3.6.3 充电器配置及容量选择
        3.6.4 直流系统接线
    3.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3.7.1 控制、信号和测量
        3.7.2 辅助车间电气控制系统
    3.8 元件继电保护
        3.8.1 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3.8.2 起备变保护配置优化
        3.8.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3.8.4 保护装置的布置
    3.9 自动装置
        3.9.1 同期装置
        3.9.2 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
        3.9.3 故障录波装置
        3.9.4 自动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
        3.9.5 GPS时钟系统
第4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
        4.1.1 定期管理
        4.1.2 台账管理
        4.1.3 设备管理
    4.2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4.3 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4.3.1 各层级功能的设计
        4.3.2 硬件功能要求
    4.4 软件系统的实现
        4.4.1 系统配置的实现
        4.4.2 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4.4.3 监控系统的实现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在新昌电厂的应用
    5.1 电气主接线
    5.2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1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2 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
        5.2.3 厂用母线起动电压水平验算
        5.2.4 厂用电负荷计算
    5.3 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5.3.1 站控层
        5.3.2 通信层
        5.3.3 间隔层
    5.4 元件继电保护
        5.4.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配置
        5.4.2 起动/备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5.4.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系统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和工作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概述
    2.1 引言
    2.2 系统架构
    2.3 前端开发技术
    2.4 服务器端开发技术
    2.5 数据库技术
    2.6 开发语言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组成概述
        3.2.1 巡检机器人
        3.2.2 通信网络
        3.2.3 监控后台
    3.3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1 终端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3.4.2 机器人管理需求分析
        3.4.3 机器人巡视任务需求分析
        3.4.4 数据查询及统计需求分析
    3.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1 用户管理需求分析
        3.5.2 电子地图需求分析
        3.5.3 系统维护及调试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1 系统物理架构
        4.2.2 系统软件架构
    4.3 系统整体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4.4.2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4.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5.1 终端数据采集模块详细设计
    5.2 机器人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5.3 机器人巡视任务模块详细设计
    5.4 数据查询及统计模块详细设计
    5.5 系统维护模块详细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的接口的实现
        6.1.1 接口原则
        6.1.2 Web Service约定
        6.1.3 安全组网
    6.2 系统登录实现
    6.3 机器人设备管理实现
    6.4 任务管理监视实现
    6.5 数据查询及统计实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引言
    7.2 功能模块测试
        7.2.1 可见光及红外成像质量
        7.2.2 巡检方式设置和切换
        7.2.3 监控后台功能要求
    7.3 系统压力测试
    7.4 系统安全测试
    7.5 本章总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变压器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以太网的城轨动模多点接入数据监测存储系统设计[D]. 梁亦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智能变电站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研究[D]. 李彦青.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 [3]交直流混联微网关键设备实证检测技术研究[D]. 王旭.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测及能效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马三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变电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辜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台区线损分析与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配网一体化监控平台研究与设计[J]. 高翔. 电子世界, 2021(03)
  • [8]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张远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熊锐. 南昌大学, 2020(04)
  • [10]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邹其雨.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变压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