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赵忠玲,何卫东[1](2021)在《中职院校体育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研》文中认为教师的"四有"要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体育教育融入情感教育有重要启示。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地大部分来自农村且多是留守儿童,该群体的情感教育缺失较为普遍。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跟踪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中职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提出在中职体育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旨在完善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中职教师"四有"要求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宋丹[2](2021)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基于人们对自身与家庭和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形成,包含着对国家的认同、热爱国家的情感以及爱国行动意向。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顽强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之源。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的积极回应。家国情怀最初产生于西周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是家国情怀产生的前提,爱国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爱国行动意向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家国情怀具有社会性、动力性、传承性和阶级性特征,对于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内生动力、明确价值取向和涵育爱国意志品质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情感指向、价值取向和外显特征。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折使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当代大学生成为弘扬和践行家国情怀的重要群体之一,新时代家国情怀在情感指向上实现了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价值取向上具体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则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行动导向。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多元化的理论支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现实理论指导。同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基因,培育过程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髓。此外,家国情怀的本质是个体对于国家的积极态度,其中爱国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培育过程应借鉴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遵循态度形成规律和情感教育规律。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确立应以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内涵为依据。一是要通过开展国情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二是要通过开展国家归属感教育、国家自豪感教育、国家尊严感教育、国家责任感教育和国家奉献感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三是要通过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所作为的意向。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动摇了现有的培育基础,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阻碍了培育目标的实现,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出现弱化了培育影响力。此外,信息技术发展也给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传统理念带来冲击,降低了培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是制定培育策略的客观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整体上居于良好水平,总体现状和突出问题聚焦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来看,在三个层面中,爱国情感层面得分最高,爱国行动意向层面得分最低,两个层面得分差距反映出当前培育过程中的实践教育环节还存在一定不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和民族认同对于家国情怀发展和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在培育过程中应着力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教育这一基础性工作。二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国家形象、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和道路的认同以及其爱国奉献感有待深化,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还不够明确,政治理论教育还有待于加强。三是在培育过程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尚未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四是重点高校和民办院校的家国情怀培育工作还需强化。此外,艺术体育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水平相对较低,该群体的培育工作应加以重视。同时,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还存在着培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培育目标不够明确、培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培育方法不够科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在制定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育制度和体系来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良好家风家教为起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育人作用。其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相关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来提升家国情怀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培育必须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以及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涵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爱国情感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关键环节,应通过榜样示范教育、仪式教育和情境体验教育等形式为大学生营造积极情感氛围。最后,应通过生活化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家国情怀的主体自觉。

徐在贵[3](2021)在《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指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从国家层面指明了当前学科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塑造高尚人格的教育方式,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育人指标,应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一项富有传统美学精神与美育内容的课程,具有很大的美育渗透优势。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既有助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发挥武术“以美育人”功能,深化武术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美育建设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跨学科研究法等,以现代美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等为理论基础,对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行研究,基于当前上海市初中武术课程实施与教学现状,对“渗透什么”“怎样渗透”等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一,基于对武术教学特色、美育渗透特点、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深刻把握,指出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目标指向,即发展武术审美能力,体悟并掌握武术初级拳术;培养武术审美意识,品味并领会武术审美意蕴;培养高尚人格素养,学习并传承武术文化精神。相应的渗透内容应包含三大类:可直观感知美感形式的武术形象美、需深层品味审美内涵的武术意蕴美、能潜移默化审美情感的武术精神美。其中形象美包括民族风情、传统韵味的工艺形象美,身匀体健、形美神盈的身体形象美,灵活轻巧、技为艺用的技击形象美等;意蕴美包括以形传神、气韵生动的演练气韵美,敬重自然、崇尚和谐的文化意象美,情景相融、物我同一的哲思意境美等;精神美包括勇武刚强、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美,宽厚仁德、尊师重道的崇德精神美,匡扶正义、忠义爱国的侠义精神美等。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调查上海市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现状,分析武术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态度与实践行为等,揭示出初中武术美育渗透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即教师美育认识不足,美育渗透实践能力偏低;教学内容设置失衡,重技能教学轻美育教化;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相应的方法与措施;美育渗透研究薄弱,缺少可借鉴的实践案例等问题。第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目标指向与渗透内容特点,研究提出以下路径。(1)通过开展自我教育和美育培训,拓展教师审美基础知识与能力;深入美育研究和教学探析,提高教师美育渗透认知与理念;丰富审美实践和审美经验,提升教师审美实践能力与技巧等途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2)通过以形象美贯穿教学常规与教学过程,打造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意蕴美诉诸艺术手法与形式题材,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氛围;以精神美勾连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塑造传承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等思路,设计与编排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内容。(3)通过创设武术审美情境,促进学生的武术审美感知与体悟;开展武术审美训练,激发学生的武术审美创造与表现;丰富武术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武术审美趣味与理想等方式,丰富与拓展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活动方式。(4)通过完善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评价机制;美化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对武术美育渗透的支持度等路径,营造与完善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内外环境。

王昱程[4](2021)在《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应该从职前就注重培养。体育师范生是体育教师后备人才,对于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是体育师范生未来选择从事体育教师工作和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内在影响因素。大学学段的课程学习是提高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最有效的途径。常规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体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对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因此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方法创新成为了现实需求。情感教学要求重视情感目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教师情感、创设课堂情感环境、构建学生展示平台、采用多重评价、建设课堂情感环境等方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体育师范生对体育的情感和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师范生为实验对象,研究情感教学的运用,验证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希望通过本研究丰富和发展情感教学的育人理论,丰富对体育师范生的培养理论。为以后的体育师范生培养路径提供出新的方法,为教师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为情感教学在体育师范生课堂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职业认同均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实验后职业认同更高;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职业认同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实验组职业认同更高。说明不管是常规的教学还是情感教学都会对体育师范生起到提高职业认同的作用,但情感教学相较于常规教学方法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提升具有明显效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职业认同价值认同和投入认同维度具有显着性差异,能力认同、情感认同和持续认同维度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说明情感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提升有全面效果,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能力认同、情感认同和持续认同维度的提高比价值认同和投入认同维度的提高更明显。3、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期末成绩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情感教学与常规教学在短时间内对体育师范生体能训练课技能成绩的提高没有显着性差异。4、情感教学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亲密关系,增强课堂欢快气氛,增强课堂活力。

苏晓亚[5](2021)在《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课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但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经历了长期的失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欠缺,情感上自卑敏感,意志力弱。因此,对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情感目标作为体育教学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具有培养学生形成和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功能。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提升体育教学的人文价值,促进体育学科的长久发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文献研究及特尔斐法构建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结构指标,为设计教师调查问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特尔斐法,构建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指标,最终确立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语言表述不准确;设计宽泛、针对性不强;设计内容不全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情感目标设计落实效果不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缺少科学的情感目标评价方法。(3)根据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结构指标及健美操课程特点,以学生的情感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基本学情,做到难易结合,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评价的选择,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即时反馈。(4)运用实验法,通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得出:在情感目标的合理设计与科学有效的实施后,实验组学生的健美操专业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在健美操教学中重视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还有利于提升健美操乃至体育学科的教学价值。

石树伟[6](2021)在《体验运动快乐 唤醒生命激情——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课程的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得到了创新与完善。现阶段,教育人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丰富初中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殷晓丽[7](2021)在《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在情感教育功能上比较薄弱,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作出一定程度得改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出于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功能的目的,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宋军[8](2018)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文中认为情感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把握好情感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人格。

李小进[9](2018)在《武术体悟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贯彻落实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武术教学中的传承,并针对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西化”现象和教学实践中民族传统文化与“人本”关怀的缺失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将民族化的体悟教学理论引入到武术教学中,探究武术体悟教学理论的合理性及优越性,旨在为武术教学的本土化研究抛砖引玉,为武术教学理论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丝学术上参考,为武术教学实践提供些许理论上的指引。研究结论:(1)“体悟”一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建立在中国“身心一元”观的哲学基础上,注重“体认”与“心悟”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整体性思维认知方式。它与中国武术之间关联紧密:是中国武术技法传习的重要环节;是中国武术“技进乎道”的途径;是认知中国武术的民族化方式。通过直觉体悟的思维认知方式来体认武术所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2)武术体悟教学是体悟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契合武术的文化特质且吻合武术教学改革需求和发展趋势,是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基础上的本土化的教学理念或方式,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武术体悟教学”既可以视作为一种宏观层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视作为一种微观、具体的教学方式或者模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武术体悟教学”是“体悟教学”理念在武术教学中的具体呈现,是一种契合武术自身特点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武术教学理念,意指在武术教学中倡导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个体意义的生成,通过对武术的切身体验和感悟来促进学生“转知成智”、精神升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素养的提高等。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武术体悟教学”是指武术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武术体悟式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武术技能和武术理论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等为目的的教学活动。(3)武术体悟教学是以具身认知、悟性思维、意会知识、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等为理论基础,具有“民族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等本质特征;它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特色、“术道融合、由技进道”的文化特质、“象形取意、拳法自然”的思维特性深度契合;它符合学校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且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素养”的教学改革趋势相吻合。(4)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合理的情景化创设以及个体化的意义生成。武术体悟教学的主体性参与突出了教学中的“人”的自主自觉性,可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三个方面。合理化的情境创设则是实施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生由“体”而“悟”的重要保障。武术体悟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寻求个体文化新生命,实现个体创新的意义生成的过程。武术体悟教学的意义生成过程包括体认、移情、领悟、内省、升华等步骤。(5)武术体悟教学的表现形态包括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和武术文化的感悟教学两个方面。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是以武术的技术、技法为载体,以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体验为基本特征而展开的教学方式。武术文化的感悟教学是与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密切关联的,是在教师、学生已获取经验(包括知识经验、技能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武术文化为媒介,以悟性思维方式为工具,引导学生领悟武术文化的涵义,促使武术文化的内化、生命化与意义化,并最终朝向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迈进的一种教学方式。(6)武术体悟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以武术为载体,搭建联通文化生命的桥梁;以教学情境为外部“催化剂”,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以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为内部“发动机”,促进教学的意义生成。(7)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原理包括:“传承民族文化”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宗旨;“中体西用”思想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方法论立场;“套路、功法、格斗的技艺体验”、“文化引导、体悟学习”、“武术素养”元素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基础;以“基点”、“路径”、“终点”为主要环节的线性逻辑是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逻辑进路。(8)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以武术技艺的体验为基点,以文化引导、体悟学习为路径,以武术素养的养成为终点。对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诠释包括:武术教学内容的抉择是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是“一脉相承”,套路、功法、格斗应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到武术教学之中,套路、功法、格斗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中国精神的载体;文化引导是武术教学由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变的重要措施,体悟学习是武术教学过程中意义生成的重要途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武术教学改革的方向;“武术素养”概括为新时代的武术习练者所具有的武术修养,它不仅包括武术技能方面的修养,还包括武术理论、武术文化、武德等方面的修养,学校武术教学以发展学生素养为目标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发展学生的武术素养是实现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最后从加强武术体悟教学的实践研究;激发武术体悟教学的其它创新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武术体悟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余丹[10](2014)在《体育舞蹈对5-6岁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情感的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情感教育与幼儿体育教学融合的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选题,他符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幼儿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一向重视情感教育,注重情感的培养,幼儿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和态度,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情感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它以各种教学形式存在着,为教师创设良好、正确的教学思路,去激发幼儿内在美好的情感体验,本论文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诉求,运用体育舞蹈为教学的内容,去启发、引导幼儿对体育舞蹈的探索和创造,提高幼儿的情感发展,并通过气质类型的划分,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情感发展做出判断。本文梳理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综述法等研究方法,以昆明市呈贡幼儿园5-6岁幼儿为实验对象,在体育舞蹈课与常规体育课进行比较,进行为期4个月(一学期)的实验研究,经研究发现:1.实验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情感发展的程度不一样。2.运用体育舞蹈进行教学对幼儿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提高,而运用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3.从教师的角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不断完善其教学,丰富其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巩固和优化,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执教能力,使教师得到发展。4.从幼儿的角度: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提高幼儿的参与性,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理智感。幼儿之间互相帮助,互评互促,既增强了个体责任感,又增强了团队意识,满足了课堂统一教学,又解决了幼儿之间不同的需求。

二、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院校体育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研(论文提纲范文)

1 情感教育的内涵
2 中职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不和谐问题
    2.2 教育边缘化群体落后于城市的同龄人
    2.3 少数学生的个性有负面特质
3 在体育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3.1 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3.2 学校体育教育要健全学生的人格
    3.3 情感教育帮助中职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体育教育进行情感教育的路径
    4.1 以“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为教育理念,克服精致利己主义,培养精神新风貌
    4.2 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胜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3 以小组练习形式,学生轮流当代理教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行为能力
    4.5 引导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4.6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构家风与学风相融合的培育模式
5 结语

(2)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家国情怀理论阐释
    一、家国情怀内涵及其核心要义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二)家国情怀的特征
    二、家国情怀的功能
        (一)强化国家认同
        (二)激发爱国内生动力
        (三)体现价值取向
        (四)涵育意志品质
    三、家国情怀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以忠君报国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二)近代以民族救亡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三)新中国建立后以振兴中华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及意识形态理论为培育提供明确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培育提供直接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培育提供具体理论指导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为培育提供现实理论指导
        (一)青年教育应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青年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提供思想资源
        (一)仁者爱人思想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精神
        (二)忠孝一体思想蕴含着家国一体意识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四)忧国忧民思想体现着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五)自强不息精神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为培育提供理路借鉴
        (一)心理学态度理论对培育的理论借鉴作用
        (二)教育学情感教育理论对培育的路径指引作用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
    一、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一)开展国情教育
        (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
        (一)开展大学生国家归属感教育
        (二)开展大学生国家自豪感教育
        (三)开展大学生国家尊严感教育
        (四)开展大学生国家责任感教育
        (五)开展大学生国家奉献感教育
    三、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所作为的意向
        (一)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教育
        (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动摇了培育基础
        (一)文化殖民主义意图破坏我国的文化育人环境
        (二)西方文化渗透降低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传播阻碍了培育目标实现
        (一)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
        (二)导致大学生理性爱国能力下降
    三、社会现实问题弱化了培育影响力
        (一)社会发展引发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变化
        (二)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偏离
    四、信息技术发展降低了传统培育方式的实效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力弱化了传统教育功能
        (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降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一)构建大学生家国情怀评估指标体系
        (二)编制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选取与问卷发放
    二、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的整体分析
        (一)基于题项层面的分析
        (二)基于一二级指标层面的分析
        (三)调查对象总体得分情况
    三、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分类比较情况
        (一)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
        (二)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得分差异不明显
        (三)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得分差异较大
        (四)高年级学生得分显着高于低年级
        (五)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得分差异明显
        (六)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得分差异不明显
    四、大学生家国情怀构成要素贡献率探究
        (一)各构成要素与家国情怀的线性关系检验
        (二)构成要素与家国情怀的多元回归分析
    五、大学生家国情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培育工作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二)培育目标任务不明确
        (三)培育机制不健全
        (四)培育方式待创新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待改进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一、构建新时代系统化培育的机制和体系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育工作制度和体系
        (二)通过良好家教家风发挥家庭和亲情的影响力
        (三)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
        (四)加强环境建设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改革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培养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三)深化拓展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理论研究
    三、加强新时代文化载体的传承与激励作用
        (一)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化国家与民族认同
        (二)以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激发爱国情感
        (三)以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激励爱国行动意向
        (四)以大众传媒的应用与创新提升文化育人效能
    四、营造激励大学生内在情感的环境与氛围
        (一)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内在动力
        (二)开展仪式感教育激发内在激情
        (三)拓展情境体验教育强化感性认知
    五、激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家国情怀的主体自觉
        (一)普及生活化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内在体验
        (二)创新社会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内在感悟
        (三)开展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发掘武术审美教育功能,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塑造学生高尚品格
        1.2.2 有助于更新武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武术兴趣,深化学校武术教育改革
        1.2.3 有助于完善以美育武理论,拓宽以美育人渠道,促进学校美育工作开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学科美育渗透研究
        1.3.1.1 武术美育渗透研究
        1.3.1.2 体育美育渗透研究
        1.3.2 国外学科美育渗透研究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理论基础阐释
        1.4.2.1 现代美育理论
        1.4.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3 初中学生心理特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内容设计
        2.2.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2.2.2.3 问卷信效度检测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跨学科研究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目标指向与基本内容
    3.1 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目标指向
        3.1.1 发展武术审美能力,体悟并掌握武术初级拳术
        3.1.2 培养武术审美意识,品味并领会武术审美意蕴
        3.1.3 培养高尚人格素养,学习并传承武术文化精神
    3.2 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基本内容
        3.2.1 形象美:武术美感形式的直观感知
        3.2.1.1 身匀体健、形美神盈:武术形体动作表现的身体形象美
        3.2.1.2 灵活轻巧、技为艺用:武术演练格斗展现的技击形象美
        3.2.1.3 民族风情、传统韵味:武术服饰器械呈现的工艺形象美
        3.2.2 意蕴美:武术审美内涵的深层品味
        3.2.2.1 以形传神、气韵生动:武术艺术表达蕴藏的演练气韵美
        3.2.2.2 敬重自然、崇尚和谐:武术语言符号蕴含的文化意象美
        3.2.2.3 情景相融、物我同一:武术审美追求蕴含的哲思意境美
        3.2.3 精神美:武术审美情感的潜移默化
        3.2.3.1 勇武刚强、自强不息:武术坚毅品质中的尚武精神美
        3.2.3.2 宽厚仁德、尊师重道:武术道德情操中的崇德精神美
        3.2.3.3 匡扶正义、忠义爱国:武术高尚情怀中的侠义精神美
4 初中武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4.1 上海市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现状
        4.1.1 初中武术课教师基本情况
        4.1.2 初中武术课教师美育渗透态度与了解程度
        4.1.3 初中武术课教师的美育渗透实践
        4.1.4 初中美育渗透实践结果的归因探讨
    4.2 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困境
        4.2.1 教师美育认识不足,美育渗透实践能力偏低
        4.2.2 教学内容设置失衡,重技能教学轻美育教化
        4.2.3 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相应的方法与措施
        4.2.4 美育渗透研究薄弱,缺少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5 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实施路径
    5.1 培养与提升初中武术课教师的审美素养
        5.1.1 开展自我教育和美育培训,拓展教师审美基础知识与能力
        5.1.2 深入美育研究和教学探析,提高教师美育渗透认知与理念
        5.1.3 丰富审美实践和审美经验,提升教师审美实践能力与技巧
    5.2 设计与编排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基本内容
        5.2.1 以形象美贯穿教学常规与教学过程,打造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5.2.2 将意蕴美诉诸艺术手法与形式题材,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氛围
        5.2.3 以精神美勾连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塑造传承文化精神的教学理念
    5.3 丰富与拓展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活动方式
        5.3.1 创设武术审美情境,促进学生的武术审美感知与体悟
        5.3.2 开展武术审美训练,激发学生的武术审美创造与表现
        5.3.3 丰富武术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武术审美趣味与理想
    5.4 营造与完善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内外环境
        5.4.1 完善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评价机制
        5.4.2 美化初中武术美育渗透的教学环境
        5.4.3 提高学校对武术美育渗透的支持度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情感教学理论相关综述
        1.3.2 职业认同理论相关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情感教学在体育师范生体能训练课程中的设计依据
        3.1.1 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培养对情感教学要求
        3.1.2 现阶段体育师范生教学的不足之处
    3.2 体育师范生体能训练课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实验设计
        3.2.1 体育师范生情感教学手段
        3.2.2 体育师范生情感教学路径
        3.2.3 教学进度安排
        3.2.4 情感教学设计案例
    3.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对比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职业认同对比
    3.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对比
        3.5.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总分对比
        3.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各维度对比
    3.6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成绩对比
    3.7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堂表现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情感目标
        1.1.2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情感教育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情感目标的分类研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
        1.3.2 关于情感目标的研究
        1.3.3 其他学科关于情感目标的相关研究
        1.3.4 体育学科关于情感目标的相关研究
    1.4 前人研究的不足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个案研究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指标构建
        3.1.1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指标构建原则
        3.1.2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指标构建的过程与方法
        3.1.3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
        3.1.4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3.2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与实施现状
        3.2.1 体育教师对情感目标设计的了解程度
        3.2.2 体育教师对情感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
        3.2.3 健美操教师对情感目标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3.3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
        3.3.1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3.3.2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设计的原则
        3.3.3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内容
    3.4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的实施
        3.4.1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
        3.4.2 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3.4.3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4.4 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体验运动快乐 唤醒生命激情——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什么是情感教育
2.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学校体育课堂的教育意义
    (1)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2)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3)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审美能力
3.重点探究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措施
    (1)提升初中体育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2)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3)初中体育教师提升自身情感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4)初中体育教师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5)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调整好自身情绪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6)初中体育教师适当给予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
4.结束语

(7)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教育基本概念及教学功能
    (一)基本概念
    (二)教学功能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四)师生关系
三、结语

(8)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现状
    (一) 缺乏对情感教育的重视
    (二) 教学观念落后
    (三) 教学方法单一
    (四) 过于重视体育课程的工具性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与策略
    (一) 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性
    (二) 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善于把教学内容情感化
    (四) 运用多样化的情感教学方式
五、结语

(9)武术体悟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武术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1.1.2 武术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反思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学校武术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
        1.3.2 学校武术教学问题的解决思路
        1.3.3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理念述评
        1.3.4 武术教育的身体转向
        1.3.5 体悟教学的相关研究
        1.3.6 体悟在武术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径
    1.6 研究重难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7 研究创新与不足
        1.7.1 研究创新点
        1.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中国武术与体悟
    2.1 体悟释义
    2.2 体悟:中国武术技法传习的重要环节
    2.3 体悟:中国武术“技进乎道”的途径
        2.3.1 中国武术之“技”
        2.3.2 中国武术之“道”
        2.3.3 中国武术之技道归“一”
        2.3.4 中国武术“技进乎道”的体悟途径解析
    2.4 体悟:认知中国武术的民族化方式
        2.4.1 身心一元、主客合一的技法体悟——认知中国武术的逻辑起点
        2.4.2 对中国武术基本范畴——生命的体悟认知
        2.4.3 对中国武术核心命题——“道”的体悟认知
        2.4.4 对中国武术最高指导思想——“天人合一”的体悟认知.35【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3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
    3.1 武术体悟教学的概念界定
        3.1.1 体悟教学
        3.1.2 武术体悟教学
    3.2 武术体悟教学的理论支撑
        3.2.1 认知科学理论
        3.2.2 教育科学理论
    3.3 武术体悟教学的本质特征
        3.3.1 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武术教学理念或方式.
        3.3.2 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武术教学理
        3.3.3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武术教学方式..
    3.4 武术体悟教学方式的专业性
        3.4.1 与中国武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特色深度契合..
        3.4.2 与中国武术术道融合、由技进道的文化特质深度契合..
        3.4.3 与中国武术象形取意、拳法自然的思想特性深度契合..
    3.5 武术体悟教学理念的时代性
        3.5.1 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武术教育使命切合
        3.5.2 与武术教学“发展学生素养”的教学目标吻合
    【本章小结】
4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内容
    4.1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要素
        4.1.1 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4.1.2 合理化的情境创设
        4.1.3 个体化的意义生成
    4.2 武术体悟教学的表现形态
        4.2.1 武术技法的体验教学
        4.2.2 武术文化的感悟教学
    4.3 武术体悟教学的实施过程
        4.3.1 以武术为载体,搭建联通文化生命的桥梁
        4.3.2 以教学情境为外部“催化剂”,推动主体性发展
        4.3.3 以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为内部“发动机”,促进意义生成
    【本章小结】
5 武术体悟教学的基本范式
    5.1 建构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原理
        5.1.1 “范式”概述
        5.1.2 建构武术教学范式的意义
        5.1.3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宗旨
        5.1.4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方法论选择
        5.1.5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基础
        5.1.6 构建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的逻辑进路
    5.2 武术体悟教学基本范式诠释
        5.2.1 以武术技艺体验为基点
        5.2.2 以文化引导、体悟学习为路径
        5.2.3 以武术素养的养成为终点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体育舞蹈对5-6岁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情感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一、 幼儿情感的发展
        二、 修养、学科特色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 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
        二、 情感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幼儿
        二、 气质
        三、 情感
        四、 情感教育
        五、 情感评价
    第四节 幼儿情感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 情感教育评价方法的现实依据
        三、 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幼儿情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幼儿情感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
        二、 幼儿情感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
        三、 情感教育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六节 幼儿气质类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幼儿气质类型的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 幼儿气质类型研究的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 样本选择
        二、 分组方法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专家访谈法
        三、 观察法
        四、 问卷调查法
        五、 逻辑分析法
        六、 数理统计法
    第三节 实验方法与程序
        一、 实验方法与程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呈贡县幼儿园 120 名幼儿不同气质类型的调查
        一、 体育舞蹈对幼儿情感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呈贡县幼儿园 120 名幼儿气质类型的理论划分依据
        三、 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典型行为表现特质
        四、 呈贡县幼儿园 120 名幼儿气质类型分布比例及与全国常模相比较
    第二节 未经体育舞蹈教学前幼儿情感发展情况
        一、 根据幼儿气质类型的分布比例进行实验分组
        二、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情感发展总体进行比较分析
        三、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幼儿情感发展二级维度的比较
    第三节 经过一个学期体育舞蹈教学后幼儿情感发展情况
        一、 实验后幼儿情感发展的总体评价的比较分析
        二、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幼儿情感发展二级维度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三、 不同气质类型幼儿之间情感的 LSD 多重对比分析
        四、 不同性别幼儿之间情感发展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院校体育教育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研[J]. 赵忠玲,何卫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21(27)
  • [2]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 宋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武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徐在贵.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4]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D]. 王昱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课为例[D]. 苏晓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体验运动快乐 唤醒生命激情——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石树伟.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4)
  • [7]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J]. 殷晓丽. 家长, 2021(09)
  • [8]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J]. 宋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9)
  • [9]武术体悟教学研究[D]. 李小进.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 [10]体育舞蹈对5-6岁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情感的发展研究[D]. 余丹.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体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