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习中的分布式知识管理

电子学习中的分布式知识管理

一、Distribu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Learning(论文文献综述)

石彤[1](2016)在《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及研究思路的挖掘》文中提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研究和发明创新对一个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研究者需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中找到需要的知识进行研究创新,这必然会带来繁重甚至重复的工作量,如何从中高效地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已成为研发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从单篇科技论文中抽取概念地图的方法,通过构建出科技论文的微观概念地图形象地描述作者在研究中重视并运用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对概念及其关系的定量分析推测作者的创新思路,帮助研究者进行研究创新。本文通过从概念地图的起源与发展、概念地图的构建和应用以及研究思路挖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概念地图中概念和关系的结构和语义关系,提出动态构建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microscopic concept map,MCM)的方法,定量的描述论文作者的文献研究网络,为研究者的科技研究提供帮助。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观概念地图的定义和描述。该部分对微观概念地图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介绍,并且提出了两个假定。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该部分中微观概念地图构建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MCM抽取规则的设定,第二个是根据设定出的规则构建目标科技论文的MCM。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目标数据源的确定和预处理、单句依赖树的生成、单句MCM片段的生成以及目标数据源MCM的生成。基于微观概念地图的研究思路的挖掘。通过对构建出的MCM进行精炼,定量描述并且可视化的展现出MCM中的主要概念权重及其之间距离,利用思路可能性指标和链路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思路的挖掘。实证分析。为了验证论文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代表研究者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关于聚类方法的论文,通过展示其MCM的抽取及论文研究思路的挖掘过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张红梅[2](2016)在《e-learning中外主题文献的社会网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家庭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习方式也从普通的课堂学习转变为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E-learning这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也迅速的成为世界各地教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从整体上更好的把握e-learning研究领域的情况,需要对国内外e-learning已有的研究做一个定量的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e-learning研究领域的状况,为我国e-learning的发展提供借鉴。对于e-learning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e-learning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国内外有关e-learning领域研究的差异,进而为我国e-learning的发展提供方向。在研究中,首先从文献计量的视角出发,研究2010年至2014年这五年e-learning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而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以及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基本了解国内外e-learning的研究情况,最后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对国内外e-learning文献进行研究。在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时,先是高频关键词的选取以及获得关键词共现次数,得出社会网络图,再对社会网络中的高频关键词的中心性以及网络整体密度进行分析,得出边缘与核心的关键词来分析e-learning研究中形成的社会网络中的内部结构。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对整个社会网络进行研究,最终以直观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结果,揭示目前国内外e-learning研究领域的变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e-learning进行国内外的现状分析,进而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e-learning所涉及的学科以及作者的情况,评价e-learning目前发展的状况以及国内外在e-learning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情况。其次,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得出e-learning研究的主要方面以及不足之处,同时对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国内外对于e-learning的研究是处于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以及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这有利于对e-learning的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对e-learning文献中使用的研究方法的研究,使e-learning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再次,通过对e-learning文献进行社会网络的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构建高频关键词矩阵,画出社会网络图,并对整个网络的网络密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来揭示高频关键词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从次,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有关e-learning主题研究的发展态势,并总结目前e-learning研究的主题分布,为后续e-learning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对国内外e-learning主题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给出启示和建议。

姚琪[3](2015)在《数字资源构建模型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虚拟世界已自成一格,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关联却又截然不同的数字世界。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竞争也悄悄的在数字世界中蔓延,数字信息资源是竞争的核心,数字技术发达国家在数字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利用率、传播速度和范围上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导致这些发达国家在数字世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所以造成在数字世界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处于劣势,亟需数字资源支持。基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需求,我国数字资源构建刻不容缓。对国内外的数字资源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对于数字资源构建的研究较为缺乏;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我国数字资源构建的迫切性;利用科学存在原型结构对数字资源进行了解析,形成数字资源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探索数字资源构建要素,以形成数字资源构建流程图;探讨了数字内容转构为数字资源的原因;利用科学存在原型结构对数字内容进行解析,形成数字内容科学存在原型结构与数字内容构建流程,建立起数字内容构建模型;在数字内容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数字内容构建模型、数字资源构建流程、数字资源构建科学存在原型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数字资源构建模型图。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以科学存在原型结构为支撑,以数字资源构建流程图为基础,以数字内容构建为路径。模型中,组织是数字资源构建的起点,组织者处于一定的目的发起数字资源构建,有了组织行为数字资源构建才能正式开始;调查与支持是第二步,调查是为了使所构建的数字资源能够满足受众的需要,支持是组织者向其他机构寻求技术、资金等支持以使数字资源构建行为能够顺利进行;执行是数字资源构建的核心,执行是将数字内容集成融合为数字资源的过程与行为,在这个环节形成数字资源;提供是组织者将所形成的数字资源向受众提供的动态环节;使用是受众的行为,这一环节将产生数字资源构建效果;反馈是受众对数字资源使用效果的反应;保护涉及执行、提供等多个环节,主要是对数字资源版权的保护,以维护数字资源的使用价值;研究是对数字资源构建各个环节的科学研究,形成对数字资源构建的学术支撑。

刘君[4](2014)在《支持协作与自主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者对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学习者来说,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所以,传统的电子学习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现在的学习环境大多是针对大众学习者儿定的,无法支持良好的协作学习和互动交流等。为此,本文在传统的学习辅助系统上加入丰富多元的社交工具,使得学习者能够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团队的协作性,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对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第一,文献调研。在论文开始的阶段,大量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经典案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二,详细的需求分析。对学习者的习惯爱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以调查的结果为参考对个人学习环境进行需求分析;第三,框架设计和实现。利用程序语言,数据库等一系列工具来实现对个人学习环境框架的设计。本论文通过以上工作,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习环境,并针对学习人群提供个人学习环境和有力的协作和师生互动环境。基于一个基本的平台中间件,整合空间、博客、考试系统、论坛、及时通信等工具,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网络社交功能的加入,能够显着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等,大幅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叶碧林[5](2013)在《零售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 ——以BH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连锁型企业培训需求井喷式增长,企业内部对于培训及培训管理概念逐步清晰,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e-learning已经成为连锁型企业开展学习和培训的主要辅助工具。但调查发现连锁型企业大规模应用实施e-learning还存在很多障碍。实施障碍不仅仅体现在人力资源部门对于e-learning技术了解不足,更关键的是如何在企业内部成功构建实施e-learning、建立完整的e-learning体系,并且让培训效果得到提升。结合目前BH企业正在实施e-learning项目,重点研究从“知”转向“行”,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反思研究项目进程,探索项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隐形障碍。从BH企业e-learning项目实施具体流程展开内容,包括项目建构思路与基本框架、系统搭建流程、平台使用与管理几个部分;突出技术标准。再结合BH企业e-learning项目实施难点,例如观念的改变、培训设施的配置、系统功能二次开发、课程开发等,展开解决方案探讨。

陈毅波[6](2012)在《基于关联数据和用户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如今在信息系统上的技术创新同样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现状。信息时代的网络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知识共享,电子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猛,相对于面对面的传统学习方式,对终身学习而言,电子学习实际上是实景教学的一种替代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习迷航”、“认知过载”、“情感缺失”、“场景单一”等难题。究其原因一是现有知识服务系统不能有效理解和标注网络资源所含的语义信息,异构的学习资源未组织成可管理的知识;二是没有为不同基础背景和学习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是指采用语义网、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个性化推荐等技术,研究网上用户的学习行为,挖掘其知识背景、兴趣、情感、社会关系等信息;用户在网上浏览、搜索、提问和自主学习时,通过逻辑推理和语义扩展明确其学习需求,对关联课程数据进行语义检索,准确查找相关资源,以适当的可视化方法展现,为学习者提供导航、推荐、问答和定制等个性化知识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须要建立一个高效、高内聚、低耦合的知识服务体系架构,以实现模块间领域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互通。目前针对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研究主要有两大主流,一是面向服务的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二是个人学习环境架构(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但是不管基于哪种方法,将各功能模块以WEB服务单元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互联,构建学习环境的方法明确的把服务的功能进行分隔,并单独成为一个服务系统,这种做法容易割裂服务之间的内部联系,出现重复开发,致使开发效率降低,也使服务失去了整体性,更无法实现模块间领域信息和用户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互通(包括领域信息和用户信息),因为机器无法理解信息中所隐含的语义,从而使得个性化和自适应无法有效进行。个性化知识服务还须要建立准确反映用户个性和行为特征的用户模型。目前对用户建模的影响因子分析不够全面准确,存在状态空间复杂度高、变化预测不准等问题。因此,准确及时分析用户行为和社交关系,建立动态用户模型是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研究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和知识本体的用户建模,构建用户本体;在用户本体和知识本体之上构建相应的逻辑规则进行语义推理,动态完善用户本体和明确化用户学习需求。个性化服务目的在于迅速准确地为每个用户提供合适的知识,并高效全面地完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海量网络学习资源的语义组织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一个关键科学问题,采用语义网技术求解网络资源共享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一项有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的新探索,对促进语义网架构下的电子学习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语义数据和用户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对促进网络学习资源进入语义级的组织和共享、知识服务进入个性化推荐和语义搜索;对推动从个人到社区及以上各层次的全社会网络学习、加速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服务架构、用户模型、语义搜索引擎、个性化推荐引擎、个性化问答和个性化定制在内的语义个性化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展开研究。(1)以资源和用户的语义信息为纽带,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网技术的高效、高内聚、低偶合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架构;(2)针对目前用户建模方法对影响用户学习行为的影响因子分析不够全面准确,存在状态空间复杂度高、变化预测不准等问题,研究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和知识本体的用户建模方法,构建用户本体;在用户本体和知识本体之上建立进行语义推理的逻辑规则动态完善用户本体和明确化用户学习需求,准确及时分析用户行为和社交关系,建立动态用户模型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3)针对服务个性化的需要,深入研究了推荐引擎的系统架构,对影响个性化知识服务中影响推荐准确度的推荐算法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推荐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稀疏问题,研究利用关联检索技术缓解数据稀疏问题的方法,并在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过程中,研究如何引入标签及用户社交关系,改进用户/产品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从而改进推荐准确度。(4)根据个性化学习服务中搜索服务的需要,研究了语义搜索引擎的架构、流程和具体的检索策略,针对用户不同的检索需求,提出了语义标注文档检索、实例检索和关联检索的自适应检索策略,设计了相应的语义索引构建方法、语义识别及扩展方法和个性化排序算法。(5)针对e-Learning的特定环境,提出了三层问答架构,通过依次从问答库、关联数据和学习资源中匹配答案,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帮助者来提供“多样的解答方式”。根据领域本体层次结构,构建语义导航树,通过导航中内容的选择来确定用户学习目标,通过语义推理找出完成该学习目标需要包含的学习内容,并生成相应的学习路径及学习计划,以课程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实现了学习环境的多样化。最后,本文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研究的有效性;原型系统的开发及实验证明了所提架构的有效性;两方面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做的深入研究和提出的实现方案具有创新性,并且是可行和有效的。

张立刚[7](2012)在《基于本体多Agent系统的交易伙伴智能发现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应用之一,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但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迅捷的速度造就了网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信息过载带来的低效率、交易成本过高、系统功能单一,买卖双方寻找交易伙伴的困难性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更高效的地实现交易伙伴的发现,本文将多Agent技术和本体技术引入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中,首先,本文借助Agent所具有的自主性、智能性、分布性、协调性、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等众多特点,在某些场合模拟人的行为,进而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智能业务处理,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其次,本文将本体引入电子商务环境,对电子商务环境中买卖双方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本体描述表示,有助于买卖双方快速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匹配,并进行协商,最终实现交易完成。本文提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个代理匹配的树相似度算法。卖方和买方代理的产品/服务描述用标记的节点,标记的弧和弧加权树来表示。这些树的相似度算法发展为虚拟市场中语义匹配的基础。树是交换使用一个面向对象的RuleML的序列化。一个相应的Relfun表示是作为一个参数化的,递归的功能逻辑程序实施的相似性算法。作为语义匹配的一部分,我们的树相似性算法以递归方式计算子树的相似性。它可以是不同的功能参数化来调整这些子树的相似性。这给代理有选择的根据他们的主观喜好参考来调整树的相似性度量。附录给出的Relfun算法的完全定义。此可执行文件的功能逻辑规范已被证明是一个灵活的实验测试平台。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发现其对电子商务或电子学习环境是有意义的。该算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环境中,其中包括加权树的使用。这种多代理系统可以通过应用聚类技术来进一步完善。基于每对树间的相似性,未来的多代理系统根据选定的基于我们树的相似性度量的聚类算法应该有集群代理的能力。

李超[8](2011)在《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开发了一套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首先分析了建立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开发系统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其次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系统除满足一般的信息查询、添加、审核和删除功能外,还能通过遗传算法模块计算生成在不同前提条件下的矿山设备系统选型报告,为矿山设备系统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为企业决策部门对矿山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方面:1.对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开发网络化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2.通过对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系统设计的目标。拟建立一个能满足现代矿山发展需要的、能实时反映当今先进矿山装备的信息系统。论文对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的业务流程、以及系统的总体功能和各模块进行了设计。3.论文采用Visual Studio 2008作为系统开发工具,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ASP.NET技术和C#语言来编写系统源代码,使用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来实现与数据库的通信。系统用户能够进行查询、添加、审核和删除等操作,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系统设计时考虑到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4.收集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金属矿山设备信息,搭建起了相对完整的金属矿山设备数据库,为矿山生产企业应用此数据库及时了解矿山设备的发展趋势,以及进一步进行矿山设备系统优化提供了数据平台。

曹洪医[9](2006)在《通过电子学习提高供应链绩效》文中认为本文给出电子学习的定义,分析电子学习对改善供应链绩效的重要作用,提出一个简单的电子学习框架,以实现企业电子学习的有效性并最终提高供应链绩效。

秦敏[10](2003)在《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要求终身学习,对组织要求有全面、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构建学习型组织涉及众多信息技术和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层面入手来讨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 学习型组织具有明显的特点,区别于其他传统组织。本文介绍了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及与个人、团体、组织和社会四个层次上学习的关系。对于学习型组织而言,学习必然离不开信息和知识。建立知识学习共享系统是实现组织共同学习和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环节,它能使组织不断获取知识、传递知识、继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即对知识进行管理。组织学习的实质就是获取和处理它认为有潜在价值的知识,信息技术作为高效的学习工具,能随时随地为组织成员提供学习机会,是一种在组织中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能支持不同类型知识的相互转化,包括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四种形式。基于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本文归纳了管理不同知识转化可使用的信息技术,同时就一些可采用的重要信息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人有幸能够进入IBM、SAP两家世界着名的IT公司学习知识管理、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ERP,并在江中制药集团进行了一年多的开发、研究实践,IBM、SAP、江中制药都是学习型组织,他们的经验是要有全面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作为技术前提。由于三家公司在规模、经济实力、行业背景都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系统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也有其共性,在论文中我结合三家公司的案例,详细论述了如何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并抛开一些非常具体的信息技术和不同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概括的提出了创建知识管理系统(即学习型组织的信息管理平台)的方法论。 创建学习型组织能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创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学校等组织。 本论文在于给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Distribu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Learn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istribu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Learning(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及研究思路的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念地图起源及发展研究现状
        1.2.2 概念地图的抽取研究现状
        1.2.3 概念地图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思路挖掘、技术机会发现的研究现状
        1.2.5 对研究现状的总结评价
    1.3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简介
    2.1 创造性过程相关理论
        2.1.1 创造性过程及核心环节
        2.1.2 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知识重组方法的研究现状
    2.2 概念地图
        2.2.1 概念地图的定义
        2.2.2 概念地图的构成
        2.2.3 概念地图的特点
    2.3 自然语言处理理论和文本挖掘
        2.3.1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2.3.2 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方法
        2.3.3 自然语言处理层次分析
        2.3.4 自然语言处理软件—Stanford Parser
        2.3.5 文本挖掘的基本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观概念地图构建过程及相关应用
    3.1 微观概念地图
        3.1.1 微观概念地图的定义
        3.1.2 微观概念地图的结构构成
        3.1.3 微观概念地图的特点
        3.1.4 微观概念地图的两个假定
    3.2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的设定
        3.2.1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的人工归纳
        3.2.2 自动化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
    3.3 目标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
        3.3.1 数据源的确定与预处理
        3.3.2 单句MCM依赖树的生成
        3.3.3 单句MCM片段的生成
        3.3.4 目标数据源MCM的构建
    3.4 基于微观概念地图的研究思路挖掘
        3.4.1 “热点-热边”图的生成
        3.4.2 论文研究重点和知识结构分析
        3.4.3 研究思路挖掘指标设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微观概念地图挖掘研究思路的实例
    4.1 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以作者的第一类表达方式为例
        4.1.1 数据源的确定和预处理
        4.1.2 微观概念地图的生成
        4.1.3 研究思路的挖掘
    4.2 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以作者的第二类表达方式为例
        4.2.1 数据源的确定和预处理
        4.2.2 微观概念地图的生成
        4.2.3 研究思路的挖掘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
附录B 微观概念地图抽取规则及构建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e-learning中外主题文献的社会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e-learning主题研究综述
    2.1 e-learning的内涵
    2.2 e-learning的发展
    2.3 e-learning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e-learning国内研究现状
        2.3.2 e-learning国外研究现状
    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5 研究工具及其软件
第3章 国内e-learning文献数据分析
    3.1 文献来源与样本选取
    3.2 文献计量分析
        3.2.1 文献数据的收集
        3.2.2 文献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3.2.3 文献作者的统计与分析
    3.3 内容分析
        3.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2 确定类目和分析单元
        3.3.3 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3.3.4 论文内容分析
    3.4 社会网络分析
        3.4.1 关键词的选取
        3.4.2 构建关系数据矩阵
    3.5 社会网络的关联性分析
        3.5.1 构建网络社群图
        3.5.2 网络密度分析
        3.5.3 中心性分析
        3.5.4 核心——边缘分析
    3.6 e-learning网络的多元统计分析
        3.6.1 构造相关矩阵与相异矩阵
        3.6.2 因子分析
        3.6.3 聚类分析
        3.6.4 多维尺度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国外e-learning文献数据分析
    4.1 文献来源与样本选取
    4.2 文献计量分析
        4.2.1 文献数据的收集
        4.2.2 文献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4.2.3 文献作者的统计与分析
    4.3 内容分析
    4.4 社会网络分析
        4.4.1 关键词选取
        4.4.2 构建关系数据矩阵
    4.5 社会网络的关联性分析
        4.5.1 构建网络社群图
        4.5.2 网络密度分析
        4.5.3 中心性分析
        4.5.4 核心——边缘分析
    4.6 多元统计分析
        4.6.1 构建相似矩阵、相异矩阵
        4.6.2 因子分析
        4.6.3 聚类分析
        4.6.4 多维尺度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国内外e-learning文献数据比较分析及建议
    5.1 国内外e-learning年度、学科库比较分析
        5.1.1 2010——2014文献数量变化对比分析
        5.1.2 2010——2014文献所在学科库比较分析
        5.1.3 2010——2014文献作者情况比较分析
    5.2 国内外e-learning研究内容比较分析
        5.2.1 国内外研究主题比较分析
        5.2.2 国内外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5.2.3 国内外研究目的比较分析
    5.3 国内外e-learning社会网络比较分析
        5.3.1 网络社群图比较分析
        5.3.2 网络密度、中心性比较分析
        5.3.3 多元统计分析的比较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内容回顾
        6.1.1 论文所做的工作
        6.1.2 论文的创新点
    6.2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数字资源构建模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数字资源构建必要性分析
    2.1 政治需要
        2.1.1 国际政治环境分析
        2.1.2 国内政治环境分析
        2.1.3 结论
    2.2 经济需要
        2.2.1 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2.2.2 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2.2.3 结论
    2.3 文化需要
        2.3.1 国际文化环境分析
        2.3.2 国内文化环境分析
        2.3.3 结论
第3章 数字资源科学存在原型结构
    3.1 数字资源认知对象参量
        3.1.1 数字资源主体参量
        3.1.2 数字资源介体参量
        3.1.3 数字资源客体参量
    3.2 数字资源认知形态参量
        3.2.1 数字资源认知结构
        3.2.2 数字资源方法参量
        3.2.3 数字资源工具参量
    3.3 数字资源本体结构
        3.3.1 数字资源规定性
        3.3.2 数字资源规律性
        3.3.3 数字资源规范性
    3.4 结论与讨论
第4章数字资源构建路径选取分析
    4.1 数字内容科学存在原型结构
        4.1.1 数字内容认知对象参量
        4.1.2 数字内容认知形态参量
        4.1.3 数字内容本体结构参量
        4.1.4 结论与讨论
    4.2 数字内容与数字资源关系
        4.2.1 数字内容与数字资源的异同点
        4.2.2 数字内容与数字资源关系
第5章 数字内容构建模型分析
    5.1 数字内容构成要素分析
        5.1.1 数字内容构建含义
        5.1.2 数字内容构建构成要素
    5.2 数字内容构建模型分析
第6章 数字资源构建模型分析
    6.1 数字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6.1.1 数字资源构建含义
        6.1.2 数字资源构建构成要素
    6.2 数字资源构建模型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4)支持协作与自主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现状
        1.2.1 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个人学习环境的相关理论和背景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电子学习和远程学习
        2.1.2 学习管理系统
        2.1.3 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2.2 个人学习环境
        2.2.1 个人学习环境的特点
        2.2.2 本论文中个人学习环境所突出的特性
    2.3 支持协作与自主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持协作和自主学习的PLE的设计方法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现
        3.1.1 调查的准备工作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系统分析
        3.2.1 可行性分析
        3.2.2 平台需求分析
    3.3 软件开发技术和开发环境
        3.3.1 软件开发涉及到的技术
        3.3.2 开发环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持协作与自主学习的PLE的设计与实现
    4.1 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思想
        4.1.1 设计理念
        4.1.2 设计的思路
        4.1.3 设计原则
    4.2 个人学习环境的理论模型设计
        4.2.1 理论模型设计
    4.3 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
        4.3.1 平台的设计
        4.3.2 数据库的设计
    4.4 个人学习环境的实现
        4.4.1 详细设计
        4.4.2 部分核心代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持协作与自主学习的PLE的效果与评价
    5.1 效果展示
    5.2 平台效果比较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零售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 ——以BH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拟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e-LEARNING相关理论基础
    2.1 e-LEARNING概念
        2.1.1 e-learning定义与内涵
        2.1.2 e-learning的特征
        2.1.3 e-learning体系构成
        2.1.4 e-learning中的技术标准
    2.2 成人学习心理和策略
        2.2.1 成人个性特征分析
        2.2.2 成人学习心理研究
    2.3 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2.3.1 学习型组织特征
        2.3.2 企业知识分类及显性与隐性知识转化
    2.4 零售企业培训理论
        2.4.1 OJT(on job training):在岗培训
        2.4.2 五步教学法
        2.4.3 CBWA(coach by walk away):现场指导
第3章 BH企业培训现状及其评价
    3.1 BH企业简介
        3.1.1 零售行业内外部环境简述
        3.1.2 BH企业发展的现状
    3.2 BH企业人员素质及培训现状
        3.2.1 BH企业各岗位员工学历及人数分析
        3.2.2 BH员工胜任力评估结果分析
        3.2.3 BH企业培训的主要方式
        3.2.4 BH企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对比分析
    3.3 BH企业培训效果评价
        3.3.1 BH企业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3.3.2 BH企业训后测试结果分析
        3.3.3 BH企业管理层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汇总
        3.3.4 BH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4章 BH企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构的思路和原则
    4.2 项目的基本架构和功能
    4.3 项目平台的搭建
        4.3.1 项目立项
        4.3.2 供应商选择
        4.3.3 平台软硬件架设
        4.3.4 平台测试
        4.3.5 平台宣传
    4.4 平台使用与管理
        4.4.1 后台管理设置
        4.4.2 日常学员界面管理
第5章 BH企业E-LEARNING项目实施难点
    5.1 观念改变
        5.1.1 高管与e-learning
        5.1.2 学员与e-learning
        5.1.3 培训讲师与e-learning
    5.2 门店培训教室设立
    5.3 部分功能二次开发
        5.3.1 目标学员岗位字段模糊筛选
        5.3.2 员工素质排序操作
        5.3.3 未完成提醒功能
    5.4 课程开发
        5.4.1 专业类课程开发
        5.4.2 选修类课程购买
    5.5 培训管理报表的运用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关联数据和用户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知识服务
        1.2.2 关联数据
        1.2.3 用户模型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2.1 语义网
        2.1.1 语义网概述及特点
        2.1.2 语义网的体系结构
        2.1.3 语义网的基础
    2.2 关联数据
        2.2.1 关联数据的概念和特性
        2.2.2 关联数据的组织
        2.2.3 关联数据的应用
    2.3 知识本体
        2.3.1 知识本体的概念
        2.3.2 知识本体的描述语言
        2.3.3 知识本体的建模元语
        2.3.4 知识本体构建方法
        2.3.5 知识本体构建工具
        2.3.6 知识本体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个性化知识服务总体架构
    3.1 个性化服务
        3.1.1 个性化服务概述
        3.1.2 个性化服务的特征
        3.1.3 个性化服务技术
    3.2 学习资源到领域知识本体的演进
        3.2.1 关联数据的演进
        3.2.2 知识本体的表示
    3.3 个性化知识服务总体框架
        3.3.1 个性化知识服务层次结构
        3.3.2 个性化流程
        3.3.3 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主要功能简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户模型和用户本体研究
    4.1 用户模型学习方法
    4.2 用户本体元数据模型
    4.3 用户知识背景学习方法及算法
    4.4 用户社会关系学习方法及算法
    4.5 用户情感倾向判断
        4.5.1 情感倾向分析的主要方法
        4.5.2 情感分析的具体步骤
    4.6 用户兴趣识别
    4.7 用户本体的更新
        4.7.1 更新策略
        4.7.2 更新方法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个性化推荐引擎研究
    5.1 个性化推荐技术
        5.1.1 个性化推荐相关研究
        5.1.2 主要推荐方法及研究现状
        5.1.3 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主要商业应用
    5.2 个性化推荐引擎架构
    5.3 推荐算法研究
        5.3.1 利用关联检索技术缓解数据稀疏问题
        5.3.2 基于同义标签分组的协同推荐
        5.3.3 基于用户本体和社会信息的推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个性化语义搜索引擎研究
    6.1 相关研究
    6.2 个性化语义搜索引擎架构
    6.3 语义搜索流程
    6.4 语义检索策略
        6.4.1 语义标注文档和实例检索策略
        6.4.2 语义关系检索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关联课程数据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
    7.1 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特征和方法
    7.2 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功能结构
    7.3 个性化搜索服务
        7.3.1 个性化搜索服务系统流程
        7.3.2 功能展示
    7.4 知识导航服务
        7.4.1 个性化导航服务工作流
        7.4.2 功能展示
    7.5 个性化定制服务
        7.5.1 个性化定制服务流程
        7.5.2 学习路径生成方法及算法
        7.5.3 案例库的保存、更新与合并
        7.5.4 功能展示
    7.6 个性化问答服务
        7.6.1 个性化问答服务工作流
        7.6.2 帮助者推荐
        7.6.3 答案库的更新
        7.6.4 功能展示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总结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
    8.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参与项目
致谢

(7)基于本体多Agent系统的交易伙伴智能发现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多Agent 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现状
        1.2.2 本体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现状
        1.2.3 商品的本体语义化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2 基于Agent 技术的多Agent 系统架构
    2.1 多Agent 系统
        2.1.1 Agent 的相关理论
        2.1.2 多Agent 系统的相关理论
    2.2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多Agent 系统
3 基于树技术的本体表达
    3.1 本体的相关理论
        3.1.1 本体的定义
        3.1.2 本体的构成要素
        3.1.3 本体的分类
        3.1.4 本体描述语言
        3.1.5 本体的构建准则、方法与工具
    3.2 产品或服务的本体语义化表达-树模型
    3.3 一个多Agent 系统的电子学习情景
4 加权树的相似性度量算法
    4.1 传统相似性度量算法
    4.2 加权树的相似度算法
        4.2.1 问题提出
        4.2.2 加权树的相似度算法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6 实例验证
7 论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网络化信息系统实现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B/S结构
    2.2 Microsoft.NET Framework技术
        2.2.1 .NET的理念
        2.2.2 .NET Framework的体系结构
    2.3 ASRNET技术简介
        2.3.1 ASP.NET的发展历程
        2.3.2 ASP.NET的运行原理与运行机制
    2.4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2.4.1 Connection对象
        2.4.2 Command对象
        2.4.3 DataReader对象
        2.4.4 DataAdapter对象
        2.4.5 DataSet对象
        2.4.6 本系统中的DataAdapter对象和DateSet对象
    2.5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
        2.5.1 VS成为.NET开发首选工具的功能
        2.5.2 VS初次运行
    2.6 ASP与JSP的比较
    2.7 数据库系统分析
        2.7.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2.7.2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7.3 数据模型
        2.7.4 数据库系统
        2.7.5 主流的关系数据库
        2.7.6 SQL Server 2005概述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设计目标
    3.4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3.5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5.1 数据访问层功能设计
        3.5.2 业务逻辑层功能设计
        3.5.3 用户界面层
    3.6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7 软件运行平台设计
    3.8 数据库设计
        3.8.1 数据库概念设计
        3.8.2 数据库创建
        3.8.3 数据表的创建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主界面设计
    4.2 登录模块设计
        4.2.1 登录界面设计
        4.2.2 登录窗体功能设计
    4.3 凿岩机信息模块设计
    4.4 设备信息添加模块设计
        4.4.1 设备信息添加界面设计
        4.4.2 设备信息添加功能设计
    4.5 系统后台主界面设计
    4.6 设备信息审核模块设计
    4.7 设备信息删除模块设计
        4.7.1 设备信息删除界面设计
        4.7.2 设备信息删除功能设计
    4.8 后台设备信息添加模块设计
    4.9 矿山设备选型模块设计
        4.9.1 矿山设备选型界面设计
        4.9.2 矿山设备选型模块功能设计
    4.10 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功能特征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结论
    5.2 论文不足与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选题的背景
        1.1.1 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和组织的要求
        1.1.2 教育技术领域的新发展
        1.1.3 本人的学习研究过程
    1.2 相关文献及研究分析
        1.2.1 国外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和现状
        1.2.2 国内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目的和重点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重点
第2章 学习型组织及其创建
    2.1 论文所出现的相关概念
    2.2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区别
    2.3 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2.3.1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
        2.3.2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
        2.3.3 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
    2.4 信息技术促进组织学习
        2.4.1 组织学习的实质
        2.4.2 知识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2.4.3 信息技术的作用表现
第3章 信息技术在知识相互转化中的应用
    3.1 知识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相关理论
        3.1.1 知识的特点
        3.1.2 知识的种类
        3.1.3 知识转化模式
    3.2 信息技术在知识相互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3.2.1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3.2.2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技术
        3.2.3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技术
        3.2.4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技术
第4章 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案例分析
    4.1 IBM的知识管理体系分析
        4.1.1 IBM Lotus知识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4.1.2 IBM公司内部知识共享管理的实践
    4.2 SAP:基于信息技术的行业解决方案
        4.2.1 SAP项目的实施过程
        4.2.2 SAP系统软件的应用分析
    4.3 我的实践:建立江中制药知识管理体系
        4.3.1 立项背景
        4.3.2 江中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4.3.3 项目采用的技术方案
        4.3.4 项目的效益和成绩
    4.4 我的总结
        4.4.1 创建知识管理系统方法论-系统技术架构
        4.4.2 创建知识管理系统方法论-开发和实施流程
第5章 关于建立学习型学校的思考
    5.1 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5.2 学习型学校的特征
        5.2.1 学生的学习
        5.2.2 教师的学习
        5.2.3 教职员的相互学习
        5.2.4 整体学校组织的学习
        5.2.5 学校领导者的学习
    5.3 教育技术构建教育知识管理系统
结束语
附录

四、Distribu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Learning(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论文微观概念地图的构建及研究思路的挖掘[D]. 石彤.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2]e-learning中外主题文献的社会网络分析[D]. 张红梅.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3]数字资源构建模型探索[D]. 姚琪.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3)
  • [4]支持协作与自主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与实现[D]. 刘君.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2)
  • [5]零售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 ——以BH为例[D]. 叶碧林. 南昌大学, 2013(03)
  • [6]基于关联数据和用户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 陈毅波. 武汉大学, 2012(06)
  • [7]基于本体多Agent系统的交易伙伴智能发现相关技术研究[D]. 张立刚. 沈阳大学, 2012(07)
  • [8]金属矿山设备网络化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李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9]通过电子学习提高供应链绩效[J]. 曹洪医. 财会月刊, 2006(27)
  • [10]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应用研究[D]. 秦敏. 江西师范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电子学习中的分布式知识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