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

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

一、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孙丹丹[1](2015)在《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语运动的开展,我国进入现代辞书出版时期。自此以来,我国现代汉语知识辞书发展走过了百年历程,出版了汉语知识辞书11080多部。如果加上汉语语文辞书和外语辞书,已达2万多部。从出版规模看,我们可以算得上辞书大国了。然而,我国还不是辞书强国。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及文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辞书强国梦”。因此关于汉语辞书编纂出版问题和发展对策的研究越来越迫切。为了探讨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对策,需要回顾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现代化演进过程,总结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并藉此分析我国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汉语知识辞书研究的意义,知识辞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主要阐述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现状、理论材料以及研究方法。第三章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在引进国内外主要的知识辞书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已有辞书理论和知识辞书信息库中的知识辞书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现代汉语知识辞书简约分类体系。第四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简介。我们把进入现代出版时期的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起步期(1912-1948),转折期(1949-1977),繁荣期(1978-2000),新世纪(2001-2012)。第五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辞书内部世界、语言世界、辞书外部世界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六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我国知识辞书经历了由起步期草创既成、随着建国后辞书出版政策的变化而转折、逐步走向繁荣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的进步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的。汉语知识辞书理念由朦胧到清晰、类型从无到有、品种由少到多、理论由粗浅到成熟、体例由略到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七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探索。本文主要从学术界、出版社、教育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丁晓蕾[2](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山丽杰[3](2008)在《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1995年至2005年,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蔬菜产业是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为数不多的优势产品之一。然而,随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蔬菜贸易发展遭遇的重要贸易壁垒之一。特别是2006年5月29日,我国蔬菜的主要进口国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我国的蔬菜特别是蔬菜初级加工产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006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量为166.76万吨,首次出现—2.24%的负增长。因此,如何量化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为我国政府和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和对策建议,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研究课题。本研究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和研究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具体的逻辑思路如下:首先,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的原因,即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其次,本文界定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较为深刻的剖析;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游戏规则。《TBT协议》、《SPS协议》、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法规与指令是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污染物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包装与标签的要求以及对生物技术产品的规定和其他环保法规。其中,日本新近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是最为严格的绿色标准法规之一。其次,从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入手,研究其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相关效应。对出口商而言,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导致额外的“符合成本”或被迫退出出口市场承担的“市场价值”。本研究在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量化分析。再次,研究我国目前的蔬菜生产和贸易现状,特别针对《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其负面影响分别为导致我国蔬菜出口量下降、受到检查的案例增多、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就蔬菜类别而言,干制蔬菜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菜。但现有数据表明,干制蔬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对日出口的影响。目前,量化分析方法大概分为调查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局部均衡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四大类。由于,本研究针对一类具体的产品——大葱对日出口进行分析,采用局部均衡模型的价格差值法较为适宜。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07年,tGBT均高于200%,2006年的tGBT比2005年增长了60%以上。随σ值的增大,tGBT逐渐变小;当α值为0.5,t R为43.193日元/公斤时,无论σ取何值,我国的净福利皆为负值,即我国福利始终会有所损失。随着σ值的不断增大,我国的净福利损失呈现下降趋势。我国2006年的福利损失比2005年大幅上涨,2007年又略有下降。因此,《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出口形成较为严重的贸易壁垒。最后,通过成功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HACCP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是出口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我国应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绿色化和产业化为发展途径,以提升蔬菜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为核心,加速蔬菜产业的产业升级,尽快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杨懿斐[4](2006)在《《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文中认为《朝霞》月刊是“文革”后期集中且全面地反映激进派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的文学刊物,对于这样一个主流文学的样板性作品,本文进行了整体性的把握和文学形态的研究。一方面将其放在“文革”后期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它的文学主张、创作方法、人物形象、叙事模式、抒情特征、文艺批评,横向地搜集材料,并尽可能原生态地展现《朝霞》月刊的基本面貌;另一方面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框架下对一些的相关概念、理论、文学现象,如,“两结合”、“三突出”、“英雄人物”、“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模式等进行发展脉络的把握,纵向地梳理材料,试图在联系中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极左文艺思潮的来龙去脉。在通过《朝霞》月刊来透视“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同时,期待建立《朝霞》月刊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性联系。

包云轩[5](2005)在《褐飞虱降落过程的动力气象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迁飞性害虫的发生和灾变与其虫源性质、迁飞规律、起飞降落机制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起飞降落机制是这些因子中作用最大的一个,也是决定危害或灾变程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危害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具远距离迁飞性和突发性。在我国,每年冬春季仅局限于两广南部、台琼诸岛和云南南部的热带地区存活与危害;春夏之交开始北迁并陆续降落与危害江南大部;盛夏北迁至江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夏末秋初开始回迁,危害全国各水稻主要生长区。每年这种周期性的北迁南返与降落危害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大发生年,情况更为惨重。由于褐飞虱降落过程是其一系列迁飞行为中最复杂的,除了要考虑害虫本身的生理生态机制外,还要考虑导致降落的环境背景(特别是大气背景),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褐飞虱降落机制(特别是动力气象学机制)尚无系统的研究。因此,从研究褐飞虱降落的动力气象学机制着手,全面揭示其降落规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值预报技术对褐飞虱的迁入时段、降落区域和危害趋势作出实时预警,为农业部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褐飞虱降落的动力气象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GIS为平台,对我国1991~2000年、2003年褐飞虱南、北迁过程中降落规律的地学研究表明:北迁降落峰次多,持续时间长,降落区域广,降虫量也多;南迁降落峰次少,历时短,降落区域小,降虫量也少。北迁降落一般从4月上旬开始,8月下旬结束;南迁降落通常从9月上旬开始,10月下旬结束。南、北迁降落最频繁的地区都是湘、鄂、皖、赣相邻的地区,其次是黔东北稻区。 2.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型、大气动力场和气象要素场构成了控制或影响该害虫降落的动力气象学背景。影响害虫降落的500hPa大气环流型有7种、700hPa大气环流型有7种、850hPa大气环流型有7种、地面天气系统有5种、不同高度综合大气环流格局有4类9型。 3.应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GRADS气象绘图软件,结合NCEP北半球网格点数值预报与客观分析产品、PCVSATTM接收的实时资料对1991~2000年、2003年期间我国境内发生的38个褐飞虱南、北迁重大降落过程的大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系统分析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大气动力场,选取能反映动力特征的涡度平流

孙冠英[6](2003)在《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世界贸易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的对外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此,在充分调查和研究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工作内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之上,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平台,研究和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通过信息、知识、技术、技能等的共享,实现网络远程培训和辅助决策,提高和改善对外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和水平。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 1 法律法规 包括了国际上与植物检疫相关的国际措施标准、我国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及对外签署的双边植物检疫协定和有关国际措施、标准、双边协议的英文文本等三大部分的内容,为植检工作人员学习和查询国际措施、标准、仂、议,利用国际准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进出口企业遵循法律规范贸易提供了依据。 2 检疫程序 对植物检疫程序的流程,包括进境、出境、过境植物检疫程序、植物除害处理、旅检和邮检、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展览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等七类的流程进行了研究和程序化,并以图示和文字的形式说明每一流程中针对每一类商品应遵守的法律或双边协议,以及相关法律文本的详细内容。 3 基础知识 该子系统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杂草的基础理论知识、检疫处理技术和管理办法,可作为提高检疫工作人员检疫技术水平的培训工具,为检疫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培训提供了生动的多媒体教材。 4 有害生物 收集和整理了迄今国家公布的一、二、三类有害生物中300个种(类)的详细信息。有害生物的信息包括学名、异名、英文名、中文别名、分类地位、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传播途径和检疫与防治等方面,并附有大量的实物彩图,可作为有害生物的电子图鉴,极大便利了检疫工作人员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了解。 5 检索系统 从植物检疫实践的实际操作和执行出发,研究和开发了寄主和产地查询子系统和Lucid种类识别鉴定专家系统。寄主和产地查询系统利用Access数据库系统构建,实现对产地、寄主以及产地与寄主组合查询,使用户可以了解某一地区可能有哪些有害生物或在某一商品上可能有哪些有害生物或在从某一地区进口的某一商品上可能携带什么有害生物,进而预先了解这些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Lucid种类识别鉴定专家系统是利用合作单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有害生物信息技术与推广中心(CPITT)开发的多途径图文检索专家系统工具Lucid Professional v2.1研制而成的,可在寄主和产地查询后,对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一步鉴定至种的种类检索,其中配有大量的图文信息,以多途径的方式和专家导航的手段,帮助用户模仿鉴定专家,进行对国家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鉴定。6风险分析 根据FAO/IPPC2001年5月制订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研究建立了PRA的指标体系,并利川*elpm语言开发了P*A分析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从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两种方式开始,用户只需依照给定的顺序输入必要参数,便可自动跟随该程序进行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定性的风险分析过程,根据给出的风险性大小得分,判断风险度,推荐应对的管理措施。最后程序自动生成该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报告。7测验 该十系统的测试题目包括检疫性昆虫、线虫、真菌、细虬病毒、杂草等有害生物和植物检疫练合知识等七方面的题目。系统采用多项选择的方法,川户可自己查阅止确答案,从而帮助检验学习效果,也有助下协助培训老师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度。8检疫机构 检疫机构分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内检疫机构联系方式包括国内植检总局、直属局、分局的机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和传真五项内容,国外检疫机构则直接指提供该职能部门地址的网站,用户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极人地增加了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 本论文完成的整个系统的内容己经网络发布,登陆则及匈四怕山的丛止欧止可测览详细内容。

周瑞金[7](2007)在《外源CpTI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表达及特性》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苹果转基因研究开始于1989年,随后相继有苹果砧木、品种基因转化成功报道,但研究多集中于基因转化,关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表达、特性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化系中的遗传规律等研究尚少,开展此方面研究将加速转基因苹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本试验以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基因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包括皇家嘎拉、王林、乔纳金和红富士60个株系)为试材,应用PCR、RT-PCR、荧光原位杂交、室内虫试等方法,研究了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转化组培苗中DNA、RNA和蛋白等水平的表达;应用转基因花粉培养、果实蛋白毛细管区带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转基因苹果花粉和果实的特性;通过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遗传规律;通过试管微嫁接方法,研究了标记基因在苹果砧穗间的传导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60个常规继代培养6~8年的转CpTI基因苹果转化株系中均可检测出CpTI特异基因片断;除2个转化株系在50 mg/L卡那霉素浓度下出现花叶现象,表现缺乏卡那霉素抗性外,其他株系在含相同浓度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正常。2通过对FISH的相关技术参数研究,初步建立了苹果染色体制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以CpTI基因片断为探针,利用该体系在苹果细胞核上成功检出了荧光杂交信号,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了转基因苹果的基因组中。3部分转CpTI基因苹果株系有较强的杀虫和抑虫作用。60个转化株系中有2个株系虫试校正死亡率为100%;28个株系校正死亡率为正值,其中11个株系校正死亡率大于等于50%,经秩合检验分析,有4个转化株系的虫重与对照虫重相比差异显着,表明其有明显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4喂食转CpTI基因苹果组培苗叶片的棉蛉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株系对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分别表现为抑制能力较强、较弱或没有抑制能力。其中有9个株系能显着抑制棉蛉虫幼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表明这些株系具有较好的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5对60个转化株系苹果组培苗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外源CpTI基因在43个株系中得到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在17个株系中表达强度低。外源基因在转化株系(嘎拉32)中高效表达,经RT-PCR扩增,片断回收,克隆,测序,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核苷酸表达与Phaseolus vulgaris trypsin proteinase inhibitor gene和Tieganqing Irypsin inhibitor(TI)gene有100%同源性,蛋白表达与proteinase inhibitor-cowpea有100%同源性。6优化的适宜苹果叶片蛋白质毛细管电泳程序为:采用改良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电泳过程中温度为25℃,电压为20 kV,0.5 psi进样5 s,电泳时间为17 min,检测波长在280 nm处的蛋白质区带。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4个嘎拉转化株系在第7.65 min分别出现一条特异吸收峰带。7转基因苹果花粉离体萌发率(24.47%)低于对照(62.05%),但转基因花粉对卡那霉素的抗性高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未发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对苹果花粉粒形态、大小、纹饰等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8转基因嘎拉大部分果实中可以检测到nptⅡ酶活性,但不同果实中的nptⅡ酶活性强度有差异,其中nptⅡ酶活性较强的占71.43%,较弱的占21.43%,检测不到的占7.14%;果实蛋白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苹果嘎拉果实中蛋白种类少于对照。9以嘎拉转化株系与未转化富士苹果进行杂交,对果实种胚培养并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和PCR检测外源基因存在状况,结果表明杂交实生后代外源基因分离比例1:1,符合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的自由分离规律,表明外源基因为一显性基因,呈单点显性遗传。10转基因组培苗微嫁接接穗以选用继代培养30 d左右,带有2~4片叶片的新梢为宜;适当提高BA浓度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其中以MS+BA 1.0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中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3.3%。以转基因嘎拉、王林、乔纳金和富士作为接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着。外源nptⅡ基因只在转化植株体内表达,未通过微嫁接在砧穗间产生基因效应。

二、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1.1 小辞书 大民生
        1.1.2 辞书出版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建设
        1.1.3 辞书出版是一个国家话语权的体现
        1.1.4 辞书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1.1.5 辞书出版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1.1 建立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1.2.1.2 总结经验 找出规律
        1.2.1.3 分析知识辞书出版的影响因素
        1.2.1.4 探讨知识辞书发展对策
        1.2.2 研究思路
        1.2.2.1 理论驱动
        1.2.2.2 摸清家底
        1.2.2.3 找出问题
        1.2.2.4 提出对策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
    2.1 知识辞书系列化
        2.1.1 知识辞书系列化
        2.1.2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内容
    2.2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状况
        2.2.1 知识辞书系列化理论的研究
        2.2.2 知识辞书系列化状况的研究
        2.2.2.1 辞书系列化现状的研究
        2.2.2.2 辞书系列化历史的研究
        2.2.3 知识辞书系列化建设的研究
    2.3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理论和材料
        2.3.1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理论原则
        2.3.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3.1.2 系统观
        2.3.1.3 辞书类型学理论
        2.3.2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材料
第3章 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3.1 国外主要的辞书分类学说
    3.2 国内主要的辞书分类学说
    3.3 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3.3.1 普及型与学术型知识辞书
        3.3.2 大型、中型、小型知识辞书
        3.3.3 单科、多科、百科、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3.3.4 单语、双语、多语知识辞书
第4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简介
    4.1 汉语知识辞书起步期
        4.1.1 单科知识辞书
        4.1.2 多科知识辞书
        4.1.3 百科知识辞书
        4.1.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2 汉语知识辞书的转折期
        4.2.1 单科知识辞书
        4.2.2 多科知识辞书
        4.2.3 百科知识辞书
        4.2.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3 汉语知识辞书的繁荣期
        4.3.1 单科知识辞书
        4.3.2 多科知识辞书
        4.3.3 百科知识辞书
        4.3.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4 汉语知识辞书的新世纪
        4.4.1 单科知识辞书
        4.4.2 多科知识辞书
        4.4.3 百科知识辞书
        4.4.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第5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
    5.1 辞书内部世界
        5.1.1 辞书研究影响知识辞书编纂出版
        5.1.2 知识辞书类型理论影响辞书的策划与编纂出版
        5.1.3 知识辞书编纂理念影响知识辞书编纂出版
    5.2 语言世界
        5.2.1 汉语汉字类型特征影响汉语知识辞书类型和结构
        5.2.2 语文文字发展的影响
        5.2.3 语言文字研究的影响
    5.3 辞书外部世界
        5.3.1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5.3.2 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3 国家辞书出版政策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4 政治因素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5 政治家对辞书出版的影响
        5.3.6 出版社的意志
        5.3.7 读者需求影响
        5.3.8 辞书编纂出版人才影响辞书出版
        5.3.9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辞书出版发展
第6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
    6.1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意识增强
        6.1.1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理念不断提高
        6.1.2 汉语知识辞书出版规划意识不断增强
    6.2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渐趋繁荣
        6.2.1 汉语知识辞书出版数量增多
        6.2.2 汉语知识辞书品种类型增多
        6.2.3 汉语知识辞书体例结构由粗略到详细
        6.2.4 汉语知识辞书分众化趋势明显
第7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探索
    7.1 学术界有所作为
        7.1.1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问题
        7.1.2 正确处理理论借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7.1.3 加强汉语知识辞书理论创新
        7.1.4 加强辞书评论工作
    7.2 出版社有所作为
        7.2.1 加强资源建设和技术革新
        7.2.2 重视辞书用户调查
    7.3 教育机构有所作为
        7.3.1 加强辞书用户教育
        7.3.2 加快培养辞书学专业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3)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与框架
    1.5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绿色贸易壁垒基本情况的考察
    2.1 贸易保护主义与绿色贸易壁垒
        2.1.1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渊源
        2.1.2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理论分析
        2.1.3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背景分析
    2.2 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界定
        2.2.1 概念界定
        2.2.3 表现形式
        2.2.4 主要特征
    2.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3 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协议与法规
    3.1 绿色贸易壁垒与WTO
        3.1.1 序言中的规定
        3.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绿色条款
        3.1.3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绿色条款
        3.1.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3.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法规与指令
        3.2.1 与残留限量有关的法规与指令
        3.2.2 与包装与标签要求有关的法规与指令
        3.2.3 其他与绿色贸易壁垒有关的规定与制度
    3.3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概述
        3.3.1 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背景
        3.3.2 《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
        3.3.3 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特征
    3.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4 绿色贸易壁垒理论及效应分析
    4.1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4.1.1 环境标准法规的影响分析
        4.1.2 绿色贸易壁垒的博弈分析
        4.1.3 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4.2 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国产生的效应分析
        4.2.1 正面效应
        4.2.2 负面效应
    4.3 "符合成本"及"市场价值"分析
        4.3.1 导致出口商损失的关键影响因素
        4.3.2 额外"符合成本"分析
        4.3.3 "市场价值"分析
    4.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5 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蔬菜的出口贸易
    5.1 中国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5.1.1 蔬菜产业的生产概况
        5.1.2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总量及布局、结构分析
    5.2 《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
        5.2.1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及食品贸易影响
        5.2.2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贸易的影响
        5.2.3 干制蔬菜贸易量变化分析
    5.3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分析
        5.3.1 竞争优势
        5.3.2 劣势分析
        5.3.3 原因分析
    5.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大葱对日出口影响的量化分析
    6.1 量化分析的国外研究综述
        6.1.1 调查法
        6.1.2 经济学研究方法
        6.1.3 局部均衡分析
        6.1.4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
    6.2 量化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出口的影响
        6.2.1 量化分析框架
        6.2.2 以大葱为例的实证分析
        6.2.3 基于分析框架的思考
    6.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7 基于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企业实证研究
    7.1 出口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
        7.1.1 建立"环境友好型"种植基地,规模化管理
        7.1.2 采用先进设备,提高硬件水平
        7.1.3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实行标准化管理
        7.1.4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劳动者素质
    7.2 蔬菜基地的良好农业规范管理
        7.2.1 GAP的概念
        7.2.2 GAP的基本原理
        7.2.3 GAP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7.3 蔬菜加工的HACCP体系质量控制
        7.3.1 干制蔬菜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CCPs)的分析确定
        7.3.2 干制青葱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7.3.3 关键控制点(CCPs)的临界值及其他加工步骤监控程序及纠偏措施
        7.3.4 实施HACCP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7.4 应对绿色壁垒的企业策略选择
        7.4.1 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WTO相关规则
        7.4.2 从源头抓起,实现绿色规模生产
        7.4.3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7.4.4 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7.4.5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7.5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8 应对蔬菜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8.1 基本战略思路的构建
        8.1.1 发展战略思想
        8.1.2 绿色化战略
        8.1.3 规模化战略
        8.1.4 标准化战略
    8.2 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8.2.1 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8.2.2 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8.2.3 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8.2.4 加大科技投入
        8.2.5 实现蔬菜产业精深化
        8.2.6 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8.2.7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8.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4)《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节 “文革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朝霞》月刊的研究价值
    第三节 本文的思路和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 《朝霞》月刊的产生
    第一节 杂志创刊的政治文化背景
    第二节 《朝霞》月刊的自我定位
第二章 《朝霞》月刊的文学主张
    第一节 《朝霞》月刊对毛泽东《讲话》的阐释
    第二节 《朝霞》月刊对马列文论的阐释
    第三节 《朝霞》月刊对鲁迅的阐释
第三章 《朝霞》月刊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第二节 “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第三节 “工农兵业余作者”的创作
第四章 《朝霞》月刊小说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英雄人物”
    第二节 其他“正面人物”
    第三节 “反面人物”
第五章 《朝霞》月刊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一节 “锻炼成长”模式
    第二节 “完成任务”模式
    第三节 “观念冲突”模式
第六章 《朝霞》月刊抒情作品的抒情特征
    第一节 抒情主人公及其情感内涵
    第二节 意象系统及其特征
    第三节 情感表达方式
第七章 《朝霞》月刊的文艺批评
    第一节 《朝霞》月刊文艺批评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朝霞》月刊文艺批评的标准
    第三节 从“写作组”的写作看《朝霞》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5)褐飞虱降落过程的动力气象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及降落机制研究
        1. 褐飞虱的分布与为害
        2. 褐飞虱的虫源地
        2.1 境外虫源
        2.2 国内虫源
        3. 褐飞虱的迁飞规律
        3.1 起飞迁出
        3.2 空中运行
        3.3 降落扩散
        4. 褐飞虱降落机制的研究
        4.1 动力机制
        4.2 大气背景
        4.3 其他环境机制
    第二章 GIS及其在农业病虫测报中的应用
        1. GIS及其功能简介
        2. GIS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农业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思路
        3. GIS在农业病虫害测报中的应用现状及主要成果
        3.1 森林病虫害测报
        3.2 草原病虫害测报
        3.3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
        4. 讨论
    第三章 PCVSAT~(TM)和MICAPS及其应用
        1. PCVSAT~(TM)简介及应用
        1.1 VSAT简介
        1.2 PCVSAT~(TM)简介
        1.3 气象业务中的PCVSAT~(TM)
        1.4 PCVSAT~(TM)的应用
        2. MICAPS简介及应用现状
        2.1 MICAPS简介
        2.2 MICAPS系统的特点
        2.3 MICAPS系统的优势
        2.4 MICAPS系统的应用
        3. PCVSAT~(TM)与MICAPS的集成及其在农业病虫测报上的应用
        3.1 PCVSAT~(TM)与MICAPS的集成
        3.2 PCVSAT~(TM)与MICAPS集成系统在农业病虫测报上的应用
    第四章 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
        1. MM5模式简介
        2. MM5模式的实现原理
        2.1 基本原理
        2.2 基本方程
        2.3 解法分析
        3. MM5模式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运行过程
        3.1 TERRAIN
        3.2 REGRID
        3.3 REWINS
        3.4 LITTLE-R
        3.5 INTERPF
        3.6 INTERPB
        3.7 GRAPH
        3.8 NESTDOWN
        3.9 MM5
        3.10 MM5模式的后处理
        4. MM5模式的主要应用
        4.1 在气象上的应用
        4.2 在非气象领域的应用
中篇 褐飞虱降落规律及其动力气象学机制的研究
    第五章 基于GIS的褐飞虱降落规律的研究
        1. 资料来源
        2. 原理和方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1991~2000年中国褐飞虱降落的时空变化规律
        3.1.1 褐飞虱降落的时间变化规律
        3.1.2 褐飞虱降落的空间变化规律
        3.2 褐飞虱南、北迁重大降落过程
        3.2.1 北迁重大降落过程
        3.2.2 南迁重大降落过程
        4. 结论与讨论
        4.1 褐飞虱降落规律的GIS研究的初步结论
        4.2 影响降落的因素浅析
    第六章 褐飞虱降落的大气环流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虫情资料
        1.1.2 气象资料
        1.2 方法
        1.2.1 个例筛选
        1.2.2 虫情分析
        1.2.3 天气图的选择
        1.2.4 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宏观大气环流形势和主要天气系统的分型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500hPa等压面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宏观大气环流形势和主要天气系统分型
        2.2 700hPa等压面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宏观大气环流形势和主要天气系统分型
        2.3 850hPa等压面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宏观大气环流形势和主要天气系统分型
        2.4 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地面天气系统分型
        2.5 对不同高度影响褐飞虱降落的大气环流格局的综合分类定型
        2.5.1 低涡切变类
        2.5.2 西风槽类
        2.5.3 热带气旋影响类
        2.5.4 高压控制类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褐飞虱降落的大气动力学机制研究——2003年个例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虫情资料
        1.1.2 气象资料
        1.2 方法
        1.2.1 PCVSAT~(TM)简介
        1.2.2 GIS技术及其版本介绍
        1.2.3 MM5模式简介
        1.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褐飞虱降落的GIS分析
        2.2 褐飞虱降落的大气动力场分析
        2.2.1 涡度平流场
        2.2.2 K_i指数场
        2.2.3 S_i指数场
        2.2.4 水平流场
        2.2.5 涡度场
        2.2.6 散度场
        2.2.7 垂直速度场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3.1 研究的主要结论
        3.2 大气动力场对褐飞虱降落作用的讨论
    第八章 褐飞虱降落的大气动力场统计特征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虫情资料
        1.1.2 气象资料
        1.2 方法
        1.2.1 个例筛选
        1.2.2 GIS版本及虫情时空分析
        1.2.3 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
        1.2.4 MM5模式版本、参数设置、运行、输出、结果显示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水平流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2 K_i指数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3 S_i指数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4 涡度平流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5 涡度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6 散度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7 垂直气流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气象要素场对褐飞虱降落影响的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虫情资料
        1.1.2 气象资料
        1.2 方法
        1.2.1 虫情数据处理与分析
        1.2.2 个例筛选与分析
        1.2.3 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风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2 气压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3 降水分布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4 温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2.5 湿度场对褐飞虱降落的影响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 褐飞虱迁飞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虫情分析与个例筛选
        1.2.2 模式简介
        1.2.3 褐飞虱主要迁飞参数的确定
        2. 结果分析
        2.1 虫源地和降落区
        2.2 迁飞路径
        2.3 迁飞速率
        2.4 迁飞高度
        2.5 迁飞历时
        2.6 迁飞距离
        3. 讨论
下篇 基于GIS、MM5和MICAPS的褐飞虱降落过程的研究及预警
    第十一章 基于GIS、MM5和MICAPS的褐飞虱降落规律及其气象背景的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虫情资料
        1.1.2 气象资料
        1.2 方法
        1.2.1 虫情数据处理与分析
        1.2.2 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
        1.2.3 个例筛选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时间变化规律
        2.2 空间变化规律
        2.3 南、北迁迁入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降落过程
        2.4 气象背景分析
        2.4.1 大气环流形势
        2.4.2 低空迁飞流场
        2.4.3 卫星云系
        2.4.4 垂直气流场
        2.4.5 降水分布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十二章 迁飞性害虫实时迁入峰预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1. 系统研发的基本原理
        1.1 散度与连续性方程
        1.1.1 散度
        1.1.2 连续性方程
        1.2 涡度与涡度方程
        1.2.1 涡度
        1.2.2 涡度方程
        1.3 垂直速度
        2. 系统软件设计技术
        2.1 软件运行环境
        2.2 系统网络结构
        2.3 技术框架
        2.3.1 参数设置模块的设计
        2.3.2 环流背景分析模块的设计技术
        2.3.3 MICAPS数据预处理技术
        2.3.4 昆虫轨迹起止条件的判断
        2.3.5 轨迹计算原理
        2.3.6 轨迹输出技术
        2.4 系统运行流程
        2.5 数据接口
        2.5.1 背景场数据
        2.5.2 轨迹计算数据接口
        2.5.3 轨迹输出计算接口
        2.6 系统文件结构
        3. 系统工作流程及应用示例
        3.1 系统安装
        3.1.1 将光盘上的两个文件夹拷到硬盘上
        3.1.2 修改系统目录的可读写属性
        3.1.3 安装注册软件
        3.2 系统启动
        3.3 系统帮助文档的使用
        3.4 “关于”窗口
        3.5 用户登录
        3.5.1 登录窗口
        3.5.2 用户权限
        3.6 系统工作流程图
        3.7 系统参数设置
        3.7.1 数据路径的设置
        3.7.2 框区设置
        3.7.3 轨迹起落点判断条件设置
        3.8 害虫迁飞的天气背景分析
        3.9 云图和探空曲线
        3.9.1 卫星云图
        3.9.2 探空曲线
        3.10 轨迹顺推计算
        3.10.1 初始时间设置
        3.10.2 计算轨迹起始点和降落点的条件设置
        3.10.3 查找轨迹起点
        3.10.4 插值计算
        3.10.5 轨迹计算
        3.10.6 850hPa和925hPa轨迹显示
        3.10.7 两层叠加显示
        3.11 轨迹逆推计算
        3.12 系统退出
        4. 研发体会
    第十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目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引言
    第一章 外来生物入侵
        1. 生物入侵的概念
        2. 生物入侵的途径
        2.1 有意引入
        2.2 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2.3 自然传入
        3. 入侵生物的灾变
        3.1 入侵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3.2 入侵种与土着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3.3 新栖境地的环境变化
        4. 生物入侵的影响
        4.1 经济影响
        4.2 生态影响
        4.3 社会和文化影响
        5. 生物入侵的治理
        5.1 及早立项研究
        5.2 依法严守国门
        5.3 加强国际协作
        5.4 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
        5.5 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和控制
    第二章 WTO和植物检疫
        1. 世贸组织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基本规则
        1.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有关规定
        1.3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有关规则
        2. 入世后植物检疫面临的挑战
        2.1 双重标准与双重屏障
        2.2 有害生物传播入境的风险
        2.3 遭遇“绿色技术壁垒”
        2.4 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
        2.5 风险分析技术尚不完善
        3. 入世后植物检疫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WTO知识学习,熟悉WTO基本规则
        3.2 制定符合WTO通行规则的动植检法规、标准和政策
        3.3 强化对国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防止疫情疫病传入
        3.4 提高出入境植检的技术创新能力
        3.5 提高出入境动植检人员的科研水平
        3.6 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支持外贸出口的力度
        3.7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及具研究进展
        1. PRA的产生
        2. 国际上PRA研究概况
        2.1 FAO/IPPC制定的PRA准则
        2.2 美国
        2.3 澳大利亚
        2.4 加拿大
        2.5 其它国际组织
        3. 中国的PRA
        3.1 中国PRA工作的发展
        3.2 中国的PRA程序
        4. 问题与展望
        4.1 主要问题
        4.2 发展趋势
    第四章 信息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1. 信息技术及其特点
        1.1 快速
        1.2 持久
        1.3 详尽
        1.4 公开
        1.5 交互性
        2. 信息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研究
        2.1 有害生物的图文鉴定研究
        2.2 有害生物疫情或分布系统研究
        2.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
        3. 信息技术在植物检疫中应用展望
        3.1 远程教育和培训系统
        3.2 专门的有害生物鉴定检索系统
        3.3 有害生物信息检索系统
        3.4 有害生物分布系统
        3.5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系统
        3.6 多媒体咨询系统
    第五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研究的创新点
        3.1 系统内容全面,功能完备
        3.2 有害生物种类齐全,信息丰富
        3.3 PRA程序设计合理,易于操作
        3.4 Lucid种类检索功能强大
        3.5 网络性和共享性
第二部分 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第一章 系统总揽
        1 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系统定义
        1.2 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网络环境
        1.3 服务器的建立和软件的选择
        2 系统主要内容简介
        2.1 法律法规
        2.2 检疫程序
        2.3 基础知识
        2.4 有害生物
        2.5 检索系统
        2.6 风险分析
        2.7 测验
        2.8 检疫机构
        2.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系统主界面
        1 技术和方法
        1.1 Dreamwaver简介
        1.2 Photoshop简介
        1.3 Flash简介
        1.4 计数器
        2 使用说明
        2.1 Logo图
        2.2 导航栏
        2.3 按钮栏
        2.4 主体图象
        2.5 版权信息
        3 小结
    第三章 法律法规
        1 技术和方法
        1.1 FrontPage简介
        1.2 HTML简介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四章 检疫程序
        1 技术和方法
        1.1 Firework简介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五章 基础知识
        1 技术和方法
        1.1 可折叠无序列表
        1.2 滚动字幕
        1.3 悬浮导航图片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六章 有害生物
        1 技术和方法
        1.1 信息获取和编译
        1.2 网页编码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七章 检索系统
        1 技术和方法
        1.1 Access数据库
        1.2 ASP
        1.3 Lucid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八章 风险分析
        1 技术和方法
        1.1 PRA指标体系的构建
        1.2 软件和技术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九章 测验
        1 技术和方法
        2 使用说明
        3 功能
        4 小结
    第十章 检疫机构
        1 技术和方法
        2 使用说明
        3 功能和特色
        4 小结
第三部分 总讨论
    1 总结
        1.1 法律法规
        1.2 检疫程序
        1.3 基础知识
        1.4 有害生物
        1.5 检索系统
        1.6 风险分析
        1.7 测验
        1.8 检疫机构
    2 讨论
        2.1 研究机构应与管理部门密切合作
        2.2 软件开发应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
        2.3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3 今后研究的方向
        3.1 有害生物信息的跟踪收集
        3.2 有害生物疫情查询系统
        3.3 分类鉴定LUCID专门分类软件工具的开发
        3.4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3.5 培训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7)外源CpTI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表达及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苹果遗传转化研究
        1.1 苹果遗传转化研究主要进展
        1.2 影响苹果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1.2.1 转化方法
        1.2.2 叶片再生能力
        1.2.3 菌株类型
        1.2.4 农杆菌侵染条件
        1.3 存在问题
    2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
        2.1 转化方法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拷贝数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外源基因和内源基因的同源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启动子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环境因子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3.1 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
        3.2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安全性
        3.2.1 基因漂流
        3.2.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3 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4 本项研究的背景、内容和目的
第一章 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转化株系中的表达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材料
        1.1.2 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npt Ⅱ基因的检测
        1.2.2 外源CpTI基因的PCR检测
        1.2.3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染色体初步定位
        1.2.4 转基因株系抗虫性检测
        1.2.5 外源CpTI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研究
        1.2.6 转基因植株叶片蛋白毛细管区带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基因在常规离体继代培养植株中的稳定性
        2.1.1 npt Ⅱ基因的卡那霉素抗性检测
        2.1.2 外源CpTI基因的PCR检测
        2.2 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细胞核上的杂交
        2.2.1 苹果染色体制片技术体系的建立
        2.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参数筛选
        2.2.3 苹果FISH体系的初步建立
        2.2.4 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细胞核上的杂交
        2.3 转基因植株抗虫株系的筛选
        2.3.1 不同转化株系抗虫性分析
        2.3.2 不同转化株系对棉铃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2.4 外源CpTI基因在转化株系mRNA水平表达
        2.4.1 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2.4.2 RT-PCR检测外源基因在苹果组培苗中的表达
        2.4.3 目的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
        2.5 毛细管区带电泳对转化株系蛋白质表达检测
    3 讨论
        3.1 外源基因在转化株系中的稳定性
        3.2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讨
        3.3 外源基因在不同转化株系中的表达
        3.4 外源基因在不同水平表达的相关性
    4 小结
第二章 苹果转基因株系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内容及方法
        1.2.1 花粉的采集与贮藏
        1.2.2 苹果花粉畸形率测定
        1.2.3 苹果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
        1.2.4 苹果单花药花粉量测定
        1.2.5 苹果单花不同开放阶段内源激素的测定
        1.2.6 苹果花粉结构观察
        1.2.7 苹果花粉萌发动态观察
        1.2.8 转基因嘎拉果实npt Ⅱ酶活性测定
        1.2.9 转基因苹果嘎拉果实蛋白质毛细管区带电泳
        1.2.10 外源基因在转化株系F_1代中的表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萌发率、畸形率和花粉量
        2.2 转基因苹果花粉对Kan抗性研究
        2.3 外源基因对单花不同开放阶段内源激素的影响
        2.4 转基因苹果花粉形态观察
        2.5 转基因苹果花粉萌发动态观察
        2.6 转基因嘎拉果实npt Ⅱ酶活性测定
        2.7 果实蛋白质毛细管区带电泳
        2.8 外源CpTI基因在转化株系F_1代中的表现
        2.8.1 转化株系F_1代植株的获得
        2.8.2 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杂交后代分离规律
        2.8.3 转化株系后代外源基因的分子检测
    3 讨论
        3.1 转基因苹果花粉特性
        3.2 关于转基因苹果果实安全性的探讨
        3.3 外源基因在苹果转化株系F_1代中的表现
    4 结论
第三章 外源基因在砧穗间传导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嫁接方法
        1.2.2 培养方法
        1.2.3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组培苗质量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2.3 接穗叶片数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2.4 不同品种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5 外源基因对苹果微嫁接亲和力的影响
        2.6 转基因砧木外源npt Ⅱ基因对接穗卡那霉素抗性的影响
        2.7 转基因接穗外源npt Ⅱ基因对砧木卡那霉素抗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影响苹果试管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3.2 nptⅡ标记基因在苹果砧木基因转化中的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四、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D]. 孙丹丹. 鲁东大学, 2015(07)
  • [2]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3]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D]. 山丽杰. 江南大学, 2008(05)
  • [4]《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D]. 杨懿斐. 吉林大学, 2006(10)
  • [5]褐飞虱降落过程的动力气象学研究[D]. 包云轩.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6]基于网络的进出境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D]. 孙冠英. 浙江大学, 2003(03)
  • [7]外源CpTI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表达及特性[D]. 周瑞金.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1)

标签:;  ;  ;  ;  

2001年《湖北植保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