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口在CDMA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一种接口在CDMA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一、CDMA网络A接口应用研究及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付沛可[1](2016)在《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评估方法与测试验证》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异构网络的兴起,不同网络重叠覆盖的场景时有发生。中国电信一方面需要加快建设LTE基站,满足LTE覆盖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兼顾已有的CDMA网络,保证现存用户的通信质量。在目前情况下,一般LTE的优先级高于CDMA网络,用户终端会优先驻留到优先级更高的LTE网络,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小区基站的负载会越来越高。如果不进行负载均衡,将会严重影响用户通信质量。基于现实的挑战,电信运营商需要兼顾好CDMA网络与LTE网络之间的负载均衡。论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CDMA与LTE网络重叠覆盖为研究场景,基于现有仿真平台设计了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的评估方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论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论文对CDMA网络、LTE网络、帧结构、负载均衡技术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CDMA与LTE异系统间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案,对关键参量进行明确定义,并且对现有仿真平台从功能架构和网络单元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其次,基于CDMA与LTE的互操作,论文提出了一种异系统间的双门限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既考虑了不同小区不同系统间的负载差异,也考虑了单个小区的负载程度,以双门限负载作为首要切换判决依据。在满足双门限负载的前提下,基于B2事件对用户接收信号质量进行判断,如果满足B2事件则执行切换,反之,则不执行。该算法符合课题中对负载均衡的要求。最后,利用现有仿真平台,对负载均衡评估方法进行测试验证。因为不同网络帧结构的差异,需要对负载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达到异系统间同步仿真的目的。论文对CDMA/FDD和CDMA/TDD分别进行负载均衡的测试验证,从用户速率、系统平均吞吐量、链路失败率、RB占用率、最优负载双门限、切换频次等维度比较了负载均衡前后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异系统间负载均衡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整理性能。目前,课题成果已经交付,得到了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认可。

邵玮[2](2013)在《LTE核心网部署策略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LTE/SAE无疑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向4G演进时的目标网络,目前全球已有多家CDMA运营商开始实施这一演进。满足用户对移动宽带快速增长的需求,以及解决现网速度和容量瓶颈是CDMA运营商迈向LTE的驱动因素。对于国内CDMA运营商来说亦是如此,通过建设面向全IP的分组域核心网,并通过从无线接口到核心网络的持续演进和增强,保持自己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和持续的竞争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本论文从国内CDMA运营商构建LTE的需要出发,以现有移动网络架构为基础,分析LTE/SAE网络结构及标准,研究目前分组域核心网引入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架构的方式,分析不同引入方式对核心网功能的影响,对中国电信现网向EPC架构演进策略提出详细建议方案。方案以网络改造的经济性、稳定性为原则,并结合现网设备的升级支持程度,对中国电信核心网短期、中期以及长期演进策略进行探讨,力求搭建一个基于全IP网络的核心网系统框架结构。

陶伟宜[3](2013)在《电信CDMA网语音时延分析和改善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要研究CDMA系统语音时延对用户感知的影响。首先,对CDMA网典型场景下的语音时延进行测试,并把测试结果与GSM,TD-SCDMA,WCDMA和固话等几种系统的语音时延进行比较。其次,重点分析CDMA虚拟网业务时延产生原因,提出2种改善措施:改造C网MSCe与固网SS之间SIP路由直接互通方式和改造SCP及软交换平台以开通IVPN主叫短号一次触发功能。最后,对上述2种改进后的方案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反映接续时长和语音时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张早[4](2013)在《CDMA2000核心网网络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时常有用户反映使用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如寻呼成功率低、切换成功率低等;还有些并非障碍但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如呼叫接续时间长等,这些问题经过无线部分的网络优化并不能有效解决,此时需要核心网部分进行网络优化。论文在对核心网网络优化的必要性以及优化的主要内容和分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CDMA2000核心网演进史,介绍了核心网基本业务信令流程,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核心网优化的主要内容和做法,重点介绍了IS-PAGING2、寻呼成功率低、接续时长等方面的优化方法。根据用户申告,重点分析并制定优化方案,开展了某地区接续时长和某地区寻呼成功率的优化工程,将理论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用户体验。

李光[5](2013)在《移动通信网电路交换域的IP化信令安全性分析与改进》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网已经开始全面的IP化改造,核心网从R99版本向R4版本过渡,电路域的信令由以前的ATM承载方式转变为IP承载方式。这使得媒体网关(MGW)和移动交换中心(MSC Server)之间的MC接口的数据全部转换成以IP承载的通信信令数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和分析基于IP承载的通信协议标准和通信信令流程,分析其通信过程和通信信令格式,包括通话、短信、位置更新等动作、行为的具体信令流程,以达到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的行为和通信内容的分析还原,并参照已有的通信协议标准来研究分析该通信过程和信令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提出更安全有效的通信方式。这对于从事移动通信的相关工作人员熟悉该网络协议,提高网络信令监测能力,强化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都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方晓农[6](2013)在《CDMA运营商LTE核心网部署策略简析》文中研究表明LTE/SAE(长期演进计划/系统架构演进)无疑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向4G演进的目标网络,对于国内CDMA运营商来说,进行LTE网络部署策略研究迫在眉睫。文章简单介绍CDMA及SAE架构,对比分析LTE与现网互操作解决方案,进而针对现网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核心网建设策略,并对如何部署实施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刘维中[7](2012)在《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两年来,三网融合加速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异军突起以及电信发展日新月异,通信与信息领域正处于一个全盛的大发展时代。而随着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新兴通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开拓和发展。通信业务的不断丰富,必然导致通信网中产生越来越丰富的信令数据和业务数据,使得基于通信业务进行专用设备研制越来越受到挑战。本文阐述了一个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案。专用通信试验网的建设紧跟三网融合的发展步伐,充分考虑向下一代网络架构“NGN/NGI/NGB”的平滑演进,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文中以专用通信试验网中电信网络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为例进行重点介绍。电信实验网部分构建了一张与实际商用移动网络相近、业务功能完备的移动通信试验网,该试验网包含了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制式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专用通信试验网可实现多重研究目标:一是三网融合模式探索研究;二是通信业务的模拟试验;三是基于专用通信试验网节点预置探测点;四是提供丰富的电信数据源。在我单位的专用设备研制中,经常需要各种网络试验环境、测试环境和多种协议信令数据。实践证明,专用通信试验网为本单位的多个科研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庞永义[8](2012)在《CDMA2000网络中的接口问题》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是网络融合趋势日益加大,网络中协议的拟定和实现难度越来越大,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IP化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新趋势,而基于IP架构的CDMA2000系统中MSC与BSC接口协议研究与设计实现是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CDMA系统A接口的形成过程及标准版本演进历史,然后对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所定义的标准做了一些概括介绍和简单分析。

程敏[9](2012)在《基于CDMA网络的混合定位平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定位功能逐步成为移动终端的一个标准配置,定位业务正成为仅次于语音以外的第二大移动业务。定位能力作为一个标准能力,与各种应用相结合,给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位置业务。针对这种市场环境,运营商一般都选择了自建定位能力平台,开放定位能力平台接口的模式。同时利用对产业链的影响力和对移动终端终端的定制能力,实现在移动终端提供定位能力的标准应用接口,供合作伙伴调用,方便合作伙伴开发相应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GPS定位原理,然后对运营商常用的基于控制平面的定位技术以及WiFi定位技术进行了阐述,对gpsOne(?)昆合定位技术与基于CDMA网络的混合定位平台的能力开放进行了重点研讨,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环境自动配置的混合定位方案。从定位业务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运营商定位业务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建平台,开放能力”的发展思路,详细研究了开放混合定位平台的方法。

唐春梅[10](2012)在《CDMA Femtocell标准及关键技术》文中认为首先阐述了CDMA Femtocell标准的制定历程和发展现状,再从应用和开发的角度出发,对CDMA Femtocell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对3GPP2标准中未明确但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汇聚管理、移动性管理等给出具体实现方案,有益于Femtocell产品开发和实现。

二、CDMA网络A接口应用研究及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网络A接口应用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评估方法与测试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CDMA背景知识介绍
        2.1.1 CDMA系统架构
        2.1.2 CDMA帧结构
    2.2 LTE背景知识介绍
        2.2.1 LTE系统架构
        2.2.2 LTE帧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负载均衡与切换技术
    3.1 负载均衡
        3.1.1 技术原理
        3.1.2 负载定义
        3.1.3 研究热点
    3.2 切换技术
        3.2.1 前向切换和后向切换
        3.2.2 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级仿真平台
    4.1 链路级仿真与系统级仿真
    4.2 仿真平台架构
        4.2.1 链路测试模型
        4.2.2 链路性能模型
    4.3 设计思想
    4.4 仿真构成
        4.4.1 网络元素类
        4.4.2 调度器类
        4.4.3 主函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评估方法
    5.1 CDMA与LTE间互操作网络架构
    5.2 e HRPD与LTE间垂直切换
        5.2.1 非优化切换
        5.2.2 优化切换
        5.2.3 对比分析
    5.3 e HRPD与LTE的切换流程
        5.3.1 LTE切换至e HRPD
        5.3.2 e HRPD切换至LTE
    5.4 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算法
        5.4.1 B2事件
        5.4.2 算法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测试验证
    6.1 仿真参数设定
    6.2 仿真模型设定
    6.3 结果显示设定
    6.4 CDMA与LTE-TDD间的负载均衡仿真
        6.4.1 参数设置
        6.4.2 结果分析
    6.5 CDMA与LTE-FDD间的负载均衡仿真
        6.5.1 参数设置
        6.5.2 结果分析
    6.6 分析比较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
    7.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LTE核心网部署策略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论文工作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GSM/CDMA 及 EPC 网络结构
    2.1 GSM/CDMA 网络结构
    2.2 EPC 网络
        2.2.1 网络架构
        2.2.2 网元功能
        2.2.3 接口协议
        2.2.4 系统标识
第三章 LTE 与现网互操作方案分析
    3.1 LTE 与 CDMA 互操作
    3.2 LTE 与 WiFi 互通方案
第四章 EPC 建设方案分析
    4.1 3GPP 运营商融合组网
    4.2 3GPP2 运营商融合组网
第五章 中国电信 EPC 部署策略
    5.1 融合组网
    5.2 话务模型分析
    5.3 网元设置
    5.4 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
    5.5 网络管理与计费
    5.6 承载带宽需求
    5.7 编号计划
    5.8 VPN 划分及 IP 地址分配
    5.9 对现网的改造需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电信CDMA网语音时延分析和改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E2E时延测试
2 语音时延测试
3 虚拟网业务时延及改善措施
    3.1 业务时延
    3.2 业务改善措施
    3.3 业务改善后测试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4)CDMA2000核心网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核心网优化分类
        1.2.1 基本优化
        1.2.2 深度优化
    1.3 本人工作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CDMA2000核心网演进史和基本业务流程
    2.1 CDMA2000核心网演进史
        2.1.1 传统TDM交换网络
        2.1.2 LMSD网络
        2.1.3 MMD网络
    2.2 CDMA2000基本业务流程
        2.2.1 移动性管理流程
        2.2.2 呼叫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优化方法分析
    3.1 优化分类
        3.1.1 网络结构的优化
        3.1.2 系统配置的优化
        3.1.3 网络指标和参数的优化
        3.1.4 局数据优化
    3.2 寻呼成功率低的优化
        3.2.1 寻呼成功率低的分析
        3.2.2 和核心网相关的寻呼参数说明
        3.2.3 寻呼成功率的优化方法
    3.3 接续时间长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心网优化应用实例
    4.1 某地区接续时长优化
        4.1.1 核心网采取的优化措施
        4.1.2 优化前测试情况
        4.1.3 交换系统定时器调整前后指标统计
    4.2 苏州某地区寻呼成功率优化
        4.2.1 核心网的IS-PAGING2设置
        4.2.2 优化前测试情况
        4.2.3 优化后测试
        4.2.4 总结功能开放的影响
        4.2.5 IS-PAGING2功能的测试结论
    4.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移动通信网电路交换域的IP化信令安全性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来源
        1.1.1 国外研究状况
        1.1.2 国内研究状况
    1.2 研究的主要意义
    1.3 主要贡献及论文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2.1 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
        2.1.1 GSM系统概述
        2.1.2 GSM系统的基本特点
        2.1.3 GSM系统结构与功能
        2.1.4 网络接口
        2.1.5 MAP协议
        2.1.6 GSM网络结构
    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2.2.1 WCDMA网络介绍
        2.2.2 TD-SCDMA网络介绍
        2.2.3 CDMA2000网络
        2.2.4 3G网络接口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C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分析
    3.1 A接口协议结构分析
    3.2 A接口信令流程分析
        3.2.1 通话
        3.2.2 短信
        3.2.3 位置更新
        3.2.4 双音多频
    3.3 Iu-cs接口协议结构分析
        3.3.1 协议栈
        3.3.3 RANAP协议
    3.4 Iu-cs接口信令流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令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的实现
    4.1 通信方案简介
    4.2 改进的信令通信方式
    4.3 通信方案环境模拟实验验证
    4.4 通信方案的理论算法安全性验证
    4.5 通信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安全性验证
    4.6 安全性与其他方案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CDMA运营商LTE核心网部署策略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CDMA及EPC (核心网子系统) 网络结构
    1.1 CDMA网络结构
    1.2 EPC网络结构[1, 2]
2 LTE与现网互操作方案分析
    2.1 数据互操作解决方案[3, 4]
    2.2 语音业务解决方案[3, 4]
3 EPC建设及部署
    3.1 EPC建设策略[5]
    3.2 EPC部署实施
4 结束语

(7)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专用通信试验网建设需求
    2.1 专用通信试验网功能需求
    2.2 专用通信试验网部署要求
    2.3 专用通信试验网中协议栈及软件包需求
        2.3.1 试验网中的典型功能实体及协议
        2.3.2 专用试验网络接口及其协议
        2.3.3 软交换控制设备接口与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融合技术综述
    3.1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3.2 3G→4G 演进
    3.3 互联网技术发展
    3.4 云计算关键技术
    3.5 HFC 双向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描述
    4.2 系统核心网建设方案
        4.2.1 W&TD-CDMA 核心网建设方案
        4.2.2 CDMA2000 核心网建设方案
        4.2.3 IMS 核心网建设方案
    4.3 系统无线接入网建设方案
        4.3.1 WCDMA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4.3.2 TD-SCDMA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4.3.3 CDMA2000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4.4 系统建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可靠性测试
    5.2 安全管理测试
    5.3 系统应用测试
        5.3.1 10G POS/10GE 链路测试
        5.3.2 A 接口链路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8)CDMA2000网络中的接口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全IP结构的CDMA2000系统
2 CDMA2000网络接口
    2.1 接口种类及功能介绍
    2.2 协议标准
3 CDMA2000网络特点
    3.1 结构清晰, 容量大
    3.2 功能支持更强大, 易于进一步发展
    3.3 CDMA2000网络中接口弊端

(9)基于CDMA网络的混合定位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混合定位平台研究的意义
    1.2 定位技术的发展
    1.3 常见的定位系统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卫星定位技术
    2.1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
    2.2 GPS系统原理
    2.3 GPS定位的主要指标
        2.3.1 灵敏度
        2.3.2 时延
        2.3.3 误差
    2.4 辅助GPS定位技术
第三章 控制平面的定位技术
    3.1 位置相关的智能网业务
        3.1.1 跟踪类业务(FAM)
        3.1.2 基于位置的计费业务(LBC)
        3.1.3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IS)
    3.2 粗定位业务
        3.2.1 终端空闲时的定位流程
        3.2.2 终端在通话时的定位流程
        3.2.3 终端在系统切换时的定位流程
    3.3 网络发起的定位能力开放
    3.4 基于信令监测的位置业务
        3.4.1 典型的业务场景
        3.4.2 信令监测技术方案
第四章 Wi-Fi定位基本原理
    4.1 简易算法
    4.2 基于模型的算法
    4.3 指纹算法
第五章 混合定位方案研究
    5.1 gpsOne混合定位方案介绍
    5.2 一种基于信号环境自动配置的混合定位方案
第六章 混合定位平台能力开放与实现
    6.1 终端发起的定位能力开放
    6.2 Android定位接口和流程
        6.2.1 Android版SDK接口函数定义
        6.2.2 Androird单次定位流程
        6.2.3 Androird周期定位流程
    6.3 BREW定位流程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CDMA Femtocell标准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标准现状
2 Femtocell网络架构
3 Femtocell关键技术
    3.1 即插即用
    3.2 汇聚管理
    3.3 移动性管理
    3.4 安全
    3.5 接入控制
4 标准演进方向
5 结 语

四、CDMA网络A接口应用研究及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CDMA与LTE间负载均衡评估方法与测试验证[D]. 付沛可. 重庆邮电大学, 2016(03)
  • [2]LTE核心网部署策略分析与研究[D]. 邵玮.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3]电信CDMA网语音时延分析和改善措施研究[J]. 陶伟宜. 数字通信, 2013(05)
  • [4]CDMA2000核心网网络优化[D]. 张早.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5]移动通信网电路交换域的IP化信令安全性分析与改进[D]. 李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4)
  • [6]CDMA运营商LTE核心网部署策略简析[J]. 方晓农. 电信快报, 2013(03)
  • [7]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维中.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8]CDMA2000网络中的接口问题[J]. 庞永义. 信息通信, 2012(03)
  • [9]基于CDMA网络的混合定位平台研究[D]. 程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10]CDMA Femtocell标准及关键技术[J]. 唐春梅. 现代电子技术, 2012(01)

标签:;  ;  ;  ;  ;  

一种接口在CDMA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