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蔬贮藏保鲜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自芹,杨慧,李文绮,贾文婷,刘成江[1](2020)在《新疆鲜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杏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新疆杏品种资源尤其丰富,产量大、品质优,新疆杏大多以鲜食为主。杏果实主要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成熟,果实属于呼吸跃变型,采摘后其生理代谢非常旺盛,采后极易发生后熟软化、劣变和腐烂,一般贮藏期仅为3~5 d,较耐贮藏的杏果实也只能达到4~6 d。因此,杏果实大量集中采收与货架寿命及销售期较短的矛盾非常突出,严重限制了新疆杏果实产业的发展。鉴于此,结合了近年来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果蔬贮藏保鲜层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新疆杏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张蕊[2](2020)在《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节能型制冷装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果蔬大国,也是一个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的国家。果蔬的新鲜供应和贮藏是一个关系民生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普通机械制冷保鲜库具有耗能高的特点,一些价位较低数量较大的果蔬贮藏成本过高,大大影响了人们种植和贮藏的积极性,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将我国的地理位置、气温气候和果蔬的主要种植基地结合分析,发现在我国主要的果蔬生产基地,其冬春季节的室外空气温度低,拥有相当可观的自然冷源资源,结合自然冷源资源和不同果蔬的贮藏温度,研究开发一种低成本、低能耗的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的节能型果蔬保鲜装备库迫在眉睫。本文以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石匣村改造冷库为主体研究目标,以未改造普通窖藏库为对照实验,以西瓜红红薯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对于果蔬保鲜的可行性以及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的节能性。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对库体的改造,包括自然冷源引入的方式、库体的设计、库内温湿度控制措施等;其次,基于Comsol模拟,模拟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的最佳速度和进风口尺寸;最后以红薯的生理指标对比研究,测得含水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还原性糖以及多种酶等生理指标,对照了两个实验库内的红薯的外观、色泽以及内部和表皮的纹路情况,对照研究了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对于果蔬保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普通窖藏库,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对于红薯的保鲜起着显着作用,当贮藏至100d时,双向库内的红薯含水量比普通地窖内的红薯高出7.69%,硬度高出268.37 N/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出5.94%,MDA含量低于4.65%,淀粉含量高出3.89%。在贮藏至40-50d这段时间内,两组红薯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峰值,双向切换库内红薯为20.34%,对照组库内红薯为17.22%。切换库内的红薯外观、色泽均优于普通窖藏库的红薯;(2)通过对贮藏实验期间红薯库内库温湿度的实测观察,发现对比同时间内的普通窖藏库,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能给较好的维持库内的温湿度环境,避免因为温湿度波动太大而造成的红薯冷害或干耗等现象,对于红薯的保鲜作用显着;并且对比于同贮藏时长的单一机械制冷冷库,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节能效果显着,节能效率在76.34%;(3)利用Comsol软件进行库内物理场模拟发现,不同送风速度和送风尺寸对于库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稳定有很大影响,其中4m/s和5m/s送风速度的情况下库内速度场不均匀,存在一定的高温死角;6m/s时候速度场和温度场较均匀,但是所需时间过长,在现实中较难实现;7m/s的送风速度,速度场和温度场均匀,且用时较短,比较合理;又考虑到400mm尺寸达到稳态所需时间相对于300mm少,避免了因为尺寸过大而引起的库房露冷等情况的发生,因此400mm的开洞尺寸和7m/s的风速针对于此改造库为最佳。所得结论可为后续北方地方采用自然冷源引入贮藏果蔬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参考案例,促进西北、华北等地区荒废的窖藏库的改造以及与自然冷源引入技术的相结合,有利于因地制宜引入自然冷源、按果蔬最佳贮藏温度所配的果蔬产地保鲜的发展,促进自然冷源与机械制冷双向切换节能型制冷装置的研究。

邢世瑶[3](2019)在《“日本甜宝”甜瓜适宜贮藏条件的筛选及品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本甜宝”甜瓜属于薄皮甜瓜的一种,果肉甜软多汁,备受消费者喜爱,是夏季清热消暑的瓜果之一。但夏季温度高,甜瓜果肉水分含量大,不易保存;且果皮薄易受磕碰,不耐贮运,采后腐烂损失严重。本文以“日本甜宝”甜瓜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贮藏温度(4℃、6℃、8℃、10℃、12℃)、不同降温方式(急速降温、缓慢降温)及1-MCP处理三种试验方案进行贮藏,定期测定与品质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旨在筛选“日本甜宝”甜瓜的适宜贮藏条件,以有效保持甜瓜品质。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贮藏期间,8℃、10℃、12℃下果实均出现了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温度越高乙烯高峰出现越早;贮藏温度越高,果实硬度下降速率越快,感官评分较低;贮藏于4℃与6℃的甜瓜保持了较高的SSC和TA含量、保持了较好的色泽,硬度下降缓慢,酯类物质含量较高。4℃贮藏的果实在末期出现冷害症状,腐烂率较高。6℃是甜瓜最适的贮藏保鲜温度。2.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贮藏前期(4d),急速降温的果实硬度和SSC含量下降缓慢;在贮藏中后期,缓慢降温的果实硬度、SSC和TA含量高于急降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显着低于急降果实(P<0.05)。缓降甜瓜果皮亮度高、色泽好,贮藏末期酯类物质含量较高;且保持了较高的CAT和POD活性。贮藏后期急降果实MDA含量较高,腐烂率高于缓降。缓慢降温较急速降温更适于甜瓜的贮藏保鲜。3.甜瓜经1-MCP处理后,通过缓慢降温降至6℃贮藏。以不处理为对照,研究1-MCP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1-MCP处理果实的硬度始终高于对照组,果肉较脆,果实表面亮度下降缓慢,色泽鲜艳。贮藏末期挥发性物质含量高,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感官评分较高。1-MCP处理可有效延缓甜瓜乙烯高峰的出现,果实MDA积累量较低;SSC和T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稳定;CAT和POD活性变化小。相比三个阶段的贮藏28d果实品质,1-MCP处理的腐烂率明显降低,并有效延长贮藏时间。1-MCP辅助处理能有效提高甜瓜的贮藏品质。综合三个阶段试验:初步筛选出“日本甜宝”甜瓜的最适贮藏温度为6℃,缓慢降温结合1-MCP处理可有效提高甜瓜贮藏品质。

邹琼[4](2019)在《紫甘蓝微冻贮藏特性及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甘蓝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在贮藏保鲜期间存在着保质期短和水分流失、易腐烂变质等问题。本论文针对鲜切紫甘蓝的微冻特性和工艺开展研究,具体做了三个方面,研究了鲜切紫甘蓝的冷加工预处理工艺,探求了鲜切紫甘蓝微冻品质特性和变化规律,优化了鲜切紫甘蓝微冻贮藏的工艺条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选用叶球重1.52.0kg紫甘蓝,以鲜切紫甘蓝的感官评价和硬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因素最佳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保脆剂的不同浓度、保脆剂的不同浸泡时间及不同料液比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鲜切紫甘蓝冷加工预处理的最优工艺为:保脆剂CaCl2溶液浓度为0.5%、浸泡时间为5min、料液比为1:15。2通过对鲜切紫甘蓝在不同冻结温度下冻结曲线的测定,研究了鲜切紫甘蓝在各个温度下的冻结规律,并且确定了后续试验的微冻温度为-2℃。然后对鲜切紫甘蓝进行微冻适应性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无论是在微冻或是冷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紫甘蓝的感官评分、色度、质构(硬度、弹性、咀嚼性)等均呈下降的趋势;失水率、微生物指标、腐烂率等呈上升趋势;而花色苷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微冻条件下鲜切紫甘蓝的品质变化要比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缓慢,并且在冷藏21d与微冻42d时鲜切紫甘蓝品质变化差异不明显。所以微冻能显着抑制鲜切紫甘蓝的失水、腐烂以及褐变;还可降低微生物生长速率;有效维持紫甘蓝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感官品质;减少花色苷等营养成分的流失,延长保质期。得出鲜切紫甘蓝使用微冻贮藏保鲜技术具有可行性这一结论。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获得鲜切紫甘蓝微冻贮藏的最佳保鲜工艺为:微冻贮藏温度-3℃、切片大小为30mm×40mm、冻结速度为2.79cm/h。解冻后得到的鲜切紫甘蓝色泽正常、气味清香、无腐烂、味道清淡爽口,汁液流失率仅为1.1%,且各项指标均理想。

王大铭[5](2018)在《邛崃市果树产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环境正在悄然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需要果树产业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众多实践证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果树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才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果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文献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较深入地研究了邛崃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进行SWOT分析,认为邛崃具有自然环境好、社会经济条件好、规模和品种基础好、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好、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和机遇。同时存在果农发展盲目性较大、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够、果品贮藏运销能力差、缺少知名特色品牌、市场竞争激烈、从业人口不足等短板和威胁。根据内、外部环境矩阵分析,论文提出了统筹规划,增强果树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强化引导,加强果农技术培训;抓牢龙头,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内调外引,升级果品贮藏与加工产业;规范市场,加快电子商务建设进程;整合资源,打造知名特色品牌;依靠科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大投资,积极提供优惠政策等8条发展对策,力求为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邛崃市果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李雪华[6](2018)在《甜玉米及鲜食花生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亲睐。但甜玉米采收后大多不经采后保鲜处理直接投发市场,数天内失水衰老导致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幅度下降。目前通过保鲜剂处理和低温贮藏等方法延缓甜玉米衰老的研究较多,对其它保鲜技术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甜玉米果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贮藏温度、苞叶数量、保鲜膜包装等方法,通过分析甜玉米的外观和营养指标探讨不同保鲜方法对甜玉米的贮藏保鲜效果,为生产上制定甜玉米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花生采收后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常直接作为鲜食花生来食用。鲜食花生采后数天内在自然存在条件下极易失水、发芽、霉变等,导致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幅度下降。本研究以新采收的花生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贮藏温度、保鲜膜包装、基质控湿、保鲜剂、风干程度等方法,通过分析鲜食花生的外观和营养指标探讨不同保鲜方法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为生产上制定鲜食花生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5℃贮藏较10℃贮藏在45 d内可以有效延缓甜玉米营养品质的下降,能较好维持可溶性蛋白、糖及维生素C含量。甜玉米以半数苞叶和2层苞叶贮藏比全苞叶贮藏(5℃45d)较有效地维持果穗鲜重和甜玉米营养价值。BOPP2.5C、PE3C、PE7C保鲜膜包装贮藏(5℃ 45d)较BOPP4C、PP2C、PP3C、PP4C、PE5C能较好维持果穗鲜重、TSS和营养价值。因此,建议新采收的甜玉米去除一定数量的苞叶、以合适的保鲜膜包装、并贮藏于5℃低温中将有利于甜玉米的贮藏保鲜。5℃贮藏较10℃贮藏在15 d内有效延缓鲜食花生营养品质的下降,5℃贮藏鲜食花生的失重率为0.7%,发芽率为2.7%,霉变0.2%。可溶性糖下降了 0.7%,能有效延长其贮藏期。鲜食花生20℃贮藏15 d,失重率为4%,发芽率为20%,霉变率为3%。维生素C下降了 23%,可溶性糖下降了 1.8%,淀粉上升了 0.5%。BOPP2.5C、PP3C、PE3C、PE7C保鲜膜包装较BOPP4C、PP2C、PP4C、PE5C在20℃贮藏15 d能有效维持鲜食花生的保鲜品质。基质(蛭石、珍珠岩、蛭石+珍珠岩)加50~200 g水的控湿条件下20℃贮藏15 d,可保持或增加花生鲜重(增重高达4.5%),花生几乎无霉变,但促进花生发芽(高达45%);在基质和无加水的控湿条件下,可减少花生发芽率(20%),但明显减少花生的重量(失重高达6.5%)。基质加水控湿条件下,1-MCP比施保克较好维护鲜食花生营养品质,施保克不能降低发芽率,1-MCP可明显减少发芽率(20%)。鲜食花生风干1d(失重率15%)后再贮藏(20℃贮藏20 d)可有效减少花生霉变(4.6%)和发芽率(4.6%),风干后结合1-MCP更有效地减少发芽率(0%)。基于以上鲜食花生保鲜结果,建议新鲜采收的花生的保鲜技术可优化为:鲜花生洗净风干12 h后,采用基质加水控湿及1-MCP保鲜剂处理,5℃低温贮藏。将有利于保持产品的鲜重和营养品质,减少发芽率和霉变率。

汤梅[7](2016)在《采后菜心的湿冷臭氧保鲜研究》文中提出菜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钙、锌、必需氨基酸和一些黄酮类物质,营养价值高,是广东等地的消费者几乎每餐必吃的蔬菜。目前,菜心采后保鲜期很短(34天),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及长时间远距离出口销售运输的需要,有关菜心采后贮藏保鲜的试验研究报导也十分少,采后菜心因保鲜期十分短而发生大量腐烂变质损失的现状急待解决。因此,研究菜心的采后贮藏保鲜性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绿和80天迟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冷方式、不同浓度臭氧气体处理和不同贮藏方式对采后菜心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采后菜心能较长时间的安全贮藏保鲜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预冷能够降低菜心的黄化率和腐烂率,保持硬度不变。不加湿预冷后的菜心感官品质较好,常温贮藏6天后,菜心的感官得分为14分,失重率为20.13%,黄化率为31.40%,腐烂率为39.40%,硬度为2.89kg。2、在相同的湿冷贮藏条件(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9095%)下,不同浓度(2.14mg/m3、4.28mg/m3、6.42mg/m3、8.56mg/m3、10.72mg/m3)臭氧能抑制菜心的黄化率和腐烂率;高浓度(大于6.42mg/m3)臭氧会加快菜心的失水速度,并对叶片产生毒害作用。经4.28mg/m3臭氧处理的菜心感官品质最好,贮藏10天后,菜心的感官得分为30分、失重率为0.41%、黄化率为0.78%、腐烂率为1.41%。3、在相同的湿冷贮藏条件下,低浓度臭氧能降低菜心VC氧化分解速度,高浓度(大于6.42mg/m3)臭氧会加快VC的降解。一定浓度的臭氧能抑制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影响不明显。经4.28mg/m3臭氧处理的菜心营养成分损耗最少,贮藏10天后,可溶性固形物为2.44%,可溶性糖为4.19mg/g,可溶性蛋白为94.58mg/100g,VC为52.16μg/g。4、在相同的湿冷贮藏条件下,小于6.42mg/m3的臭氧气体浓度能够抑制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的减小,保持菜心叶片原有亮度、红绿值、饱和度和色度角,减小总色差变化,保持产品良好色泽。高浓度(大于8.56mg/m3)臭氧会加快叶叶片绿素的降解和色泽的变化。本试验以臭氧气体浓度为4.28mg/m3处理的菜心叶片色泽最好。5、在相同的湿冷贮藏条件下,臭氧对菜心表面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杀菌效果随臭氧气体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2.1410.72mg/m3臭氧浓度能将菜心表面的细菌总数降低23个数量级,酵母菌数与霉菌数降低12个数量级。6、臭氧湿冷贮藏能够有效抑制采后菜心叶片的黄化、失重、腐烂及叶柄切口硬度的下降。贮藏结束时,经臭氧湿冷贮藏的菜心的失重率为6.37%,黄化率为5.51%,腐烂率为3.07%,硬度为4.38kg,与常温贮藏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7、低温(23℃)能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峰值出现时间,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的降解速度,并与常温贮藏的差异显着。臭氧湿冷贮藏的菜心的营养成分含量最高,贮藏结束时,可溶性固形物为2.61%,可溶性糖为4.57mg/g,可溶性蛋白为85.94mg/100g,VC为63.35μg/g。8、臭氧湿冷贮藏的菜心在贮藏结束时体表的细菌、酵母菌、霉菌数分别为4.70×104、5.43×102、2.11×103,同贮藏开始相比分别下降了97.59%、98.47%、96.11%,与其它贮藏方式的差异显着。9、臭氧湿冷贮藏降低了菜心的呼吸强度。贮藏结束时,菜心的呼吸强度与常温贮藏相比降低了36.81%。10、臭氧常温贮藏能提高菜心中SOD和CAT酶活性,但对POD酶活性的影响不显着。贮藏结束时,臭氧常温常温贮藏的POD、CAT、SOD酶活性分别为:2853.93 U/gFW·min、322.88U/gFW·min、287.24 U/gFW·h,显着高于其它贮藏方式的。

赵从凯[8](2016)在《我国果蔬采后产业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果蔬采后产业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就我国果蔬采后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果蔬采后产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果蔬采后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蒋跃明[9](2016)在《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开创果蔬保鲜新途径》文中指出针对当前果蔬保鲜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根据不同果蔬的生物学特性,开创了果蔬保鲜新途径,研发出新的果蔬保鲜剂,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果蔬综合保鲜技术体系,为减少我国南方特色果蔬采后损耗做出了贡献。本文综述了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我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则金,黄莹,邱万伟,童金华,陈纯,林震山,郑明锋,何静[10](2016)在《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提出食品贮藏保鲜技术对于农产品采后加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应运而生,学科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该文从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建设和食品贮藏保鲜技术两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福建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动态。结合省情,预测了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的发展趋势,剖析了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重大机遇以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于引导和推动福建食品贮藏保鲜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二、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鲜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贮藏前处理
    1.1 杏果实采前处理技术
    1.2 杏果实采收成熟度的控制
    1.3 杏果实采收方法
    1.4 杏果实贮前预冷技术
2 杏果实贮藏保鲜技术
    2.1 化学保鲜技术
        2.1.1 1-MCP处理
        2.1.2 水杨酸处理
        2.1.3 壳聚糖处理
        2.1.4 茉莉酸甲酯处理
        2.1.5 钙处理
    2.2 物理保鲜技术
        2.2.1 低温贮藏保鲜
        2.2.2 气调贮藏
        2.2.3 电离子束处理
    2.3 生物保鲜技术
    2.4 不同包装方式的保鲜技术
3 贮藏后处理
4 结语

(2)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节能型制冷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自然冷源间接利用方式研究现状
        1.3.2 自然冷源对果蔬保鲜的实验研究现状
    1.4 提出问题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然冷源与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流场的数值模拟
    2.1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介绍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控制方程
        2.2.2 湍流模型的确定
    2.3 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物理模型
        2.3.1 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材料及结构形式
        2.3.2 物理建模与网格划分
        2.3.3 假设条件
    2.4 域及边界条件设定
    2.5 模拟结果及分析
        2.5.1 300mm时不同送风速度对库内流场的影响
        2.5.1.1 送风速度为4 m/s时模拟结果
        2.5.1.2 送风速度为5 m/s时模拟结果
        2.5.1.3 送风速度为6 m/s时模拟结果
        2.5.1.4 送风速度为7 m/s时模拟结果
        2.5.2 400mm时不同送风速度对库内流场的影响
        2.5.2.1 送风速度为4 m/s时模拟结果
        2.5.2.2 送风速度为5 m/s时模拟结果
        2.5.2.3 送风速度为6 m/s时模拟结果
        2.5.2.4 送风速度为7 m/s时模拟结果
    2.6 结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库的改造
    3.1 改造方案设计
    3.2 改造材料、设备设计
    3.3 自控系统的设计
    3.4 库内温湿度的结果比对
        3.4.1 库内温度的结果比对
        3.4.2 库内湿度的结果比对
    3.5 能耗比较
    3.6 结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造库与对照库贮藏红薯生理指标试验
    4.1 实验方案设计
    4.2 试验材料、设备与测试指标
        4.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安排
        4.2.2 主要试验设备
        4.2.3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贮藏期间红薯含水量变化分析
        4.3.2 贮藏期间红薯硬度的变化与分析
        4.3.3 贮藏期间红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4.3.4 贮藏期间红薯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4.3.5 贮藏期间红薯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4.3.6 贮藏期间红薯外观及内部变化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3)“日本甜宝”甜瓜适宜贮藏条件的筛选及品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常用英文缩写词
第一章 前言
    1.1 甜瓜概述
    1.2 甜瓜贮藏保鲜研究现状
        1.2.1 采前处理
        1.2.2 采后处理
    1.3 1-甲基环丙烯(1-MCP)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1.3.1 1-MCP的作用机理
        1.3.2 1-MCP对果蔬生理品质的影响
    1.4 缓慢降温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处理方法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硬度的影响
        2.2.2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呼吸强度的影响
        2.2.5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2.2.6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色差的影响
        2.2.7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香气成分的影响
        2.2.8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感官品质的影响
        2.2.9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瓜腐烂率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处理方法
        3.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硬度的影响
        3.2.2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呼吸强度的影响
        3.2.5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3.2.6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色差的影响
        3.2.7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MDA含量的影响
        3.2.8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CAT活性的影响
        3.2.9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POD活性的影响
        3.2.10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香气成分的影响
        3.2.11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感官品质的影响
        3.2.12 不同降温方式对甜瓜腐烂率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1-MCP处理对甜瓜贮藏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处理方法
        4.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MCP处理对甜瓜硬度的影响
        4.2.2 1-MCP处理对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2.3 1-MCP处理对甜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4.2.4 1-MCP处理对甜瓜呼吸强度的影响
        4.2.5 1-MCP处理对甜瓜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4.2.6 1-MCP处理对甜瓜色差的影响
        4.2.7 1-MCP处理对甜瓜MDA含量的影响
        4.2.8 1-MCP处理对甜瓜CAT活性的影响
        4.2.9 1-MCP处理对甜瓜POD活性的影响
        4.2.10 1-MCP处理对甜瓜香气成分的影响
        4.2.11 1-MCP处理对甜瓜感官品质的影响
        4.2.12 1-MCP处理对甜瓜腐烂率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紫甘蓝微冻贮藏特性及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紫甘蓝加工利用现状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紫甘蓝的功效成分
        1.2.2 果蔬低温贮藏保鲜方法
        1.2.3 果蔬低温保鲜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4 蔬菜保鲜指标及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紫甘蓝微冻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1.3.2 微冻条件下紫甘蓝品质特性的变化研究
        1.3.3 紫甘蓝微冻贮藏工艺条件的优化
第二章 紫甘蓝微冻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鲜食紫甘蓝基础成分分析
        2.1.3 单因素试验
        2.1.4 正交优化试验
        2.1.5 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紫甘蓝营养成分含量
        2.2.2 不同CaCl_2溶液浓度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
        2.2.3 CaCl_2溶液的不同浸泡时间对鲜切紫甘蓝品质的影响
        2.2.4 鲜切紫甘蓝与CaCl_2溶液的不同料液比对其品质的影响
        2.2.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冻条件下紫甘蓝品质特性的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工艺流程
        3.1.3 微冻贮藏处理
        3.1.4 冻结曲线的测定
        3.1.5 检测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紫甘蓝冻结曲线
        3.2.2 紫甘蓝微冻适应性分析
    3.3 结论
第四章 鲜切紫甘蓝微冻贮藏工艺条件的优化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单因素试验
        4.1.3 正交优化试验
        4.1.4 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微冻贮藏温度鲜切紫甘蓝保鲜品质的影响
        4.2.2 切片大小对鲜切紫甘蓝保鲜品质的影响
        4.2.3 冻结速度对鲜切紫甘蓝保鲜的影响
        4.2.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1.1 紫甘蓝冷加工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5.1.2 微冻条件下紫甘蓝品质特性的变化
        5.1.3 紫甘蓝微冻贮藏工艺条件的优化
    5.2 创新点
        5.2.1 研究了鲜切紫甘蓝在微冻贮藏条件下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
        5.2.2 优化了鲜切紫甘蓝微冻贮藏工艺参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邛崃市果树产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和内涵
    1.3 果树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1.4 果树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1.5 国外果树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1.5.1 果树产业化发展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5.2 研究果树产业化发展中供需问题
        1.5.3 研究果树产业化发展的贸易问题
    1.6 国内关于果树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1.6.1 从全国视角研究果树产业化发展
        1.6.2 研究不同地域果树产业化发展对策
        1.6.3 研究果树产业化的具体环节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3 邛崃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
    3.1 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状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环境
        3.1.3 气候条件
        3.1.4 农业资源情况
        3.1.5 社会经济条件
    3.2 果树产业概况
    3.3 主要果树种类的发展情况
        3.3.1 柑桔
        3.3.2 猕猴桃
        3.3.3 其它果树
    3.4 果树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3.5 果树规模化生产企业发展现状
    3.6 果品储藏加工现状
    3.7 果品营销现状
    3.8 休闲观光果园发展现状
    3.9 服务与管理体系现状
        3.9.1 质量监督体系
        3.9.2 服务管理系统
        3.9.3 环境保护体系
4 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
    4.1 SWOT分析方法介绍
    4.2 强势分析
        4.2.1 区位环境条件好
        4.2.2 社会经济条件好
        4.2.3 规模和品种基础好
        4.2.4 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好
    4.3 短板分析
        4.3.1 果农发展盲目性较大
        4.3.2 农村劳动力锐减
        4.3.3 果品商品标准化处理程度低
        4.3.4 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够
        4.3.5 果品贮藏、加工、运销能力差
        4.3.6 缺少知名特色品牌
    4.4 机遇分析
        4.4.1 市场前景广阔
        4.4.2 政策支持力度大
    4.5 威胁因数分析
        4.5.1 市场竞争激励
        4.5.2 环境污染严重
        4.5.3 从业人口不足
    4.6 内部环境IFE矩阵分析
    4.7 外部环境EFE矩阵分析
5 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对策
    5.1 统筹规划,增强果树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5.2 强化引导,加强果农技术培训
    5.3 抓牢龙头,充分发挥专合社的作用
    5.4 内调外引,升级果品贮藏与加工产业
    5.5 规范市场,加快电子商务建设进程
    5.6 整合资源,打造知名特色品牌
    5.7 依靠科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5.8 加大投资,积极提供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甜玉米及鲜食花生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1.1 甜玉米概述
        1.1.2 鲜食花生概述
    1.2 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采收期
        1.2.2 保鲜剂处理
        1.2.3 辐射处理
        1.2.4 热处理
        1.2.5 低温贮藏
        1.2.6 减压贮藏
        1.2.7 气调贮藏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处理与设计
        2.2.1 甜玉米实验处理与设计
        2.2.2 鲜食花生实验处理与设计
    2.3 形态指标测定
        2.3.1 甜玉米形态指标测定
        2.3.2 鲜食花生形态指标测定
    2.4 可溶性蛋白测定
    2.5 可溶性糖测定
    2.6 淀粉含量测定
    2.7 维生素C含量测定
    2.8 数据统计及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保鲜技术对甜玉米的保鲜效果
        3.1.1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的保鲜效果
        3.1.1.1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1.1.2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果穗失重率的影响
        3.1.1.3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硬度的影响
        3.1.1.4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TSS的影响
        3.1.1.5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1.1.6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淀粉的影响
        3.1.1.7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1.1.8 贮藏温度对甜玉米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1.1.9 小结
        3.1.2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的保鲜效果
        3.1.2.1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1.2.2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果穗失重率的影响
        3.1.2.3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硬度的影响
        3.1.2.4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TSS的影响
        3.1.2.5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1.2.6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淀粉的影响
        3.1.2.7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1.2.8 苞叶数量贮藏对甜玉米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1.2.9 小结
        3.1.3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的保鲜效果
        3.1.3.1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1.3.2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果穗失重率的影响
        3.1.3.3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硬度的影响
        3.1.3.4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TSS的影响
        3.1.3.5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1.3.6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淀粉的影响
        3.1.3.7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1.3.8 保鲜膜包装对甜玉米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1.3.9 小结
    3.2 不同保鲜技术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
        3.2.1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
        3.2.1.1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2.1.2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果壳含水量的影响
        3.2.1.3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2.1.4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硬度的影响
        3.2.1.5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3.2.1.6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果实发芽率的影响
        3.2.1.7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果实霉变率的影响
        3.2.1.8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2.1.9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淀粉的影响
        3.2.1.10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2.1.11 贮藏温度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1.12 小结
        3.2.2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
        3.2.2.1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2.2.2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果壳含水量的影响
        3.2.2.3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2.2.4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硬度的影响
        3.2.2.5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3.2.2.6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果实发芽率的影响
        3.2.2.7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果实霉变率的影响
        3.2.2.8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2.2.9 不同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淀粉的影响
        3.2.2.10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2.2.11 保鲜膜包装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2.12 小结
        3.2.3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
        3.2.3.1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2.3.2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果壳含水量的影响
        3.2.3.3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2.3.4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硬度的影响
        3.2.3.5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3.2.3.6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果实发芽率的影响
        3.2.3.7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果实霉变率的影响
        3.2.3.8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2.3.9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淀粉的影响
        3.2.3.10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2.3.11 基质控湿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3.12 小结
        3.2.4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
        3.2.4.1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2.4.2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果壳含水量的影响
        3.2.4.3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2.4.4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籽粒硬度的影响
        3.2.4.5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3.2.4.6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果实发芽率的影响
        3.2.4.7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果实霉变率的影响
        3.2.4.8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2.4.9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籽粒淀粉的影响
        3.2.4.10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维生素C的影响
        3.2.4.11 保鲜剂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4.12 小结
        3.2.5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效果
        3.2.5.1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果实风干失水率的影响
        3.2.5.2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3.2.5.3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果壳含水量的影响
        3.2.5.4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2.5.5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硬度的影响
        3.2.5.6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电导率的影响
        3.2.5.7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果实发芽率的影响
        3.2.5.8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果实霉变率的影响
        3.2.5.9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糖的影响
        3.2.5.10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淀粉的影响
        3.2.5.11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维生素C的影响
        3.2.5.12 风干天数对鲜食花生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2.5.13 小结
4 讨论
    4.1 甜玉米及鲜食花生的营养价值
    4.2 不同保鲜技术对甜玉米的影响
    4.3 不同保鲜技术对鲜食花生的影响
    4.4 甜玉米及鲜食花生的技术优化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采后菜心的湿冷臭氧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菜心概述
        1.1.1 菜心简介
        1.1.2 菜心生产发展与保鲜现状
        1.1.3 菜心采后主要问题
    1.2 菜心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化学保鲜技术
        1.2.2 低温冷藏保鲜技术
        1.2.3 气调保鲜技术
        1.2.4 生物保鲜技术
    1.3 臭氧保鲜技术概况
        1.3.1 臭氧保鲜果蔬效果及机理
        1.3.2 臭氧在果蔬贮藏保鲜中一般应用方法
        1.3.3 臭氧应用于果蔬贮藏保鲜的安全性
    1.4 湿冷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预冷方式对菜心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预冷处理
        2.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预冷方式对菜心感官品质的影响
        2.3.2 不同预冷方式对菜心失重率的影响
        2.3.3 不同预冷方式对菜心黄化率的影响
        2.3.4 不同预冷方式对菜心腐烂率的影响
        2.3.5 不同预冷方式对菜心硬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菜心保鲜效果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菜心采后贮藏工艺
        3.2.2 菜心臭氧处理
        3.2.3 菜心贮藏期间管理
        3.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菜心贮藏品质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菜心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菜心叶片色泽变化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菜心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贮藏方式对菜心保鲜效果的影响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菜心采后贮藏工艺
        4.2.2 菜心贮藏处理
        4.2.3 菜心贮藏期间管理
        4.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贮藏方式对菜心贮藏品质的影响
        4.3.2 不同贮藏方式对菜心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4.3.3 不同贮藏方式对菜心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4.3.4 不同贮藏方式对菜心生理变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件

(9)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开创果蔬保鲜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果蔬采后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现状
    1. 采后品质下降和腐烂严重
    2. 滥用保鲜剂,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3. 对果蔬采后保鲜和加工的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二、果蔬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成效
    1.国内研究工作历程
    2.主要研究成果
    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
三、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面临的挑战
四、未来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生物防治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
    2. 实用保鲜技术应注重商业的可行性与技术的有效性
    3. 进一步加强我国特色果蔬保鲜技术的应用规模

(10)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现状
    1.1 食品贮藏保鲜学科教育科研力量不断增强
    1.2 多学科交融,引入高新技术
    1.3 食品贮藏保鲜学科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
    1.4 消费者偏好影响食品贮藏保鲜新技术的发展
    1.5 企业食品贮藏保鲜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增强
    1.6 行业标准逐渐完善
2 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现状
    2.1 福建省食品科学一级学科建设
    2.2 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建设
    2.3 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技术发展现状
3 我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预测
    3.1 我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食品贮藏保鲜研究的主要走向
    3.3 气调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成主要发展趋势
    3.4 配套保鲜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热点
    3.5 产地预冷技术的产业化将进一步推进
    3.6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研究将受到重视
4 福建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
    4.1 自动化气调库保鲜技术
    4.2 物流保鲜技术
5 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面临的挑战
    5.1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和完善
    5.2 科研成果创新和技术转化亟需加强
    5.3 食品贮藏保鲜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5.4 我省冷链物流业亟待发展
        5.4.1 缺乏统一规划及政策引导
        5.4.2 冷链物流标准制定不完善和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5.4.3 缺乏国家相关财税政策扶持
        5.4.4 企业和消费者对冷链认识的局限性
        5.4.5 冷链软件建设不配套
6 我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面临的机遇
    6.1 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和科技投入的增加
    6.2 我省产学研对接的深入开展
    6.3 我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6.4 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6.5 新兴电商销售模式对保鲜技术的要求
    6.6 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新鲜食品的追求
    6.7 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7 促进我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的对策
    7.1 战略定位
    7.2 战略任务
    7.3 总体目标
    7.4 方针原则
        7.4.1 坚持引领创新原则
        7.4.2 坚持支撑产业原则
        7.4.3 坚持发挥特色原则
        7.4.4 坚持融合发展原则
        7.4.5 坚持质量与安全原则
8 对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的建议
    8.1 政府应给予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
    8.2 广辟渠道,争取支持
    8.3 持续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8.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5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8.6 强化食品的商品质量意识

四、我国果蔬贮藏保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鲜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J]. 李自芹,杨慧,李文绮,贾文婷,刘成江. 农产品加工, 2020(20)
  • [2]自然冷源和机械制冷双向切换节能型制冷装置的研究[D]. 张蕊.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0)
  • [3]“日本甜宝”甜瓜适宜贮藏条件的筛选及品质分析研究[D]. 邢世瑶. 天津农学院, 2019(09)
  • [4]紫甘蓝微冻贮藏特性及工艺的研究[D]. 邹琼.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5]邛崃市果树产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 王大铭.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6]甜玉米及鲜食花生贮藏保鲜技术研究[D]. 李雪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采后菜心的湿冷臭氧保鲜研究[D]. 汤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6(05)
  • [8]我国果蔬采后产业发展趋势[J]. 赵从凯. 中国果菜, 2016(04)
  • [9]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开创果蔬保鲜新途径[J]. 蒋跃明. 科技促进发展, 2016(02)
  • [10]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王则金,黄莹,邱万伟,童金华,陈纯,林震山,郑明锋,何静. 海峡科学, 2016(01)

标签:;  ;  ;  ;  ;  

我国果蔬贮藏保鲜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