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

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

一、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论文文献综述)

图虫·创意[1](2021)在《新疆大地“丰”景美》文中研究说明红了辣椒,熟了葡萄,香了瓜果,白了棉花……每到秋季,新疆的天山南北,穰穰满家,硕果累累,令人眼花缭乱的农作物把大地点染得五颜六色。过去,提到古"丝绸之路"的新疆段,印象中立刻闪现出寸草不生的无垠大漠,然而,如今的戈壁荒野却是一路秋香,一路壮美,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芳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幸福的味道。

阿孜古丽·哈力克[2](2021)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海魂》;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吐鲁番的阳光》《未了之情》《买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龙,荆磊,张贵林,蒋洪恩[3](2020)在《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园艺类植物遗存研究》文中提出规模宏大的吐峪沟石窟寺遗址群,是丝绸之路上西域与河西地区、内地佛教艺术交流的实证。伴随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系统清理工作,洞窟形制、组合、壁画题材等与佛教石窟寺建筑和艺术相关的内容逐渐清晰。但是目前对晋唐时期石窟寺内先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探索还较少,尤其是与先民生存密切相关的植物资源。本文重点关注该遗址中发现的果实与蔬菜类园艺植物。植物遗存鉴定结果表明,共有11种果蔬植物出土。其中的8种水果类分别为苹果属(Malus sp.)、新疆梨(似)(Pyrus cf. sinkiangensis)、杏(Armeniaca vulgaris)、桃(Amygdalus persica)、枣(Ziziphus jujuba)、沙枣(Elaeagnus sp.)、葡萄(Vitis vinifera)、哈密瓜(Cucumis melo);核桃(Juglans regia);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和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var. hispida)。当地先民可能栽培以上果蔬植物,并采集其果实作为食物。对于枣和葫芦,先民进一步加工利用其副产品,如将多个枣核钻孔,连成串珠;或将木质化葫芦果皮作为书写材料或制成圆形象棋棋子。多种果蔬植物出现及其多样化利用方式,表明高昌先民已经熟悉园艺业种植和认识不同植物种类的利用价值。这些信息对了解丝绸之路开通背景下果蔬类植物的来源以及在吐鲁番地区的汇集,探讨园艺作物在先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追溯吐鲁番地区园艺业发展历史和形成过程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哈斯亚提·亚森(Hasiyat Yasen)[4](2020)在《民俗学视角下吐鲁番民歌研究 ——以鄯善县鲁克沁镇田野调查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工作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运动如此雨后的彩虹,重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以前被人民称为“四旧”处理扔掉的东西,如今越来越起被打造成当地的公共文化。同时,也为发展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被打造成“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吐鲁番民歌也是作为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得又失有些优势。研究吐鲁番民歌不仅是音乐专业者的研究对象,还有像民俗学、民间文学和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者的值得动手的研究范围,能取得宝贵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吐鲁番民歌中的五首经典、盛行于民间、具有文化背景的民歌为个案,通过对笔者家乡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该镇为当地民间艺术起源)的田野调查,以观察和查阅资料方式分析吐鲁番民歌当下的生存空间,从民俗学角度探讨吐鲁番民歌蕴含的文化元素,找出吐鲁番民歌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运用关于人类学、社会学的理论,分析吐鲁番民歌的主要功能。最终利用访谈方式采访有些相关单位和人物,并结合自己在写论文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简短的分析了吐鲁番民歌现状、保护与发展情况等问题。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吐鲁番民歌的研宄现状、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吐鲁番地区的地理、文化、艺术环境和吐鲁番民歌的历史发展与特征。第二章选吐鲁番民歌中最典型的五首民歌,详细论述此五首民歌的文化背景、民俗文化内涵及其与吐鲁番人民生活的关系。第三章分析吐鲁番民歌的功能,引用田野调查的资料对其进行分析论述,主要分为了传统功能、社会功能和民俗旅游功能等三大类。第三部分是结语,是关于吐鲁番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简短分析,对吐鲁番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几点刍议。是为呼吁人们要关注以吐鲁番民歌为代表的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欢娜[5](2019)在《基于主客感知的节庆旅游互动仪式构建研究 ——以吐鲁番葡萄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国家、社会、专家学者等重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出游由观光转变为深入体验,文化旅游深受大众欢迎,深入了解文化是游客出行的重要动机。节庆旅游不仅是文化旅游的一种形式,还能够产生广泛的经济、文化、环境效应。仪式是节庆的一部分,参与仪式、进行互动是主客体深入了解文化、体验节庆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采用文献、个案、内容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梳理节庆旅游体验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特色等,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和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主要介绍节庆旅游、互动仪式的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找出节庆旅游与互动仪式的耦合性来进行研究。本部分选取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为案例,通过搜索关于吐鲁番葡萄节的网络文本,即160篇关于吐鲁番葡萄节的旅游者游记和关于吐鲁番葡萄节微博全部实时378条、全部文章34篇,并进行实地调研来研究吐鲁番葡萄节的互动仪式,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文本从样本基本特征、高频特征词、情感、社会语义网络、节庆旅游互动仪式的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从主客感知两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节庆旅游互动仪式,这是本文的研究特色,主要包括节庆旅游互动准备阶段、节庆旅游互动参与过程、节庆旅游互动体验认同,以此来满足节庆旅游仪式互动体验感。最后,本文构建节庆旅游互动仪式,在节庆旅游互动仪式准备阶段,提出塑造节庆旅游情景、激发节庆旅游情感动机、进行节庆旅游情感预热;在节庆旅游互动仪式参与阶段,提出形成节庆旅游相互关注的焦点、主客体进行节庆旅游互动;在节庆旅游互动仪式体验认同中,要加强群体成员团结、增加主客体情感能量、认同成员身份、规范群体行为。

高媛[6](2018)在《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其盖布拉克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建设我国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订单农业,是我国农村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对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然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产品流通问题,要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必须发展订单农业。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其盖布拉克村农户的调查,了解影响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对订单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订单农业中现存的问题与不足,以此调整和鼓励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本论文总结以往学者的有关观点,以期货交易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从农户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农产品因素、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从研究结果看出,在16个影响因素中,农户家庭收入、农产品种类、目标市场、政策环境、自然环境、交通环境对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意愿的影响不显着,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社会身份、经济来源、耕地面积、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滞销情况、社会经历对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意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实现订单农业的良好发展。一方面需要农户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转变自身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元化生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加强政策监督;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强企业对订单农业的投资,形成多方面的利益联结。订单农业发展的水平、进展和取得的成果,最终是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积极贡献的,因此要兼顾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司马义·热西提[7](2016)在《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迪坎乡为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新疆维吾尔族绿洲乡村社会也发生了种种变迁,其本身便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典型性和特殊性以地方民族志的形式展现出来。本论文由7章组成,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导论。在导论中,主要论述选题缘由和意义、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叙述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既有成果;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设想及基本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并就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调查点概况。描述了鄯善县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沿革、迪坎乡历史以及下属各村委会的基本情况以及坎儿井分布等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坎儿井统绿洲社会结构进行描述与分析,重点讨论坎儿井绿洲社会的家族、政治组织、宗教群体(组织)等三个密切关联的社会要素,并将三个要素的关系放到社会结构变迁的时代背景来探讨。这一章内容主要给后面的各章节提供一个直观的参照背景,为整个文章的写作主题提供知识背景。第三章,社会经济变迁。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互助组、生产合作社时期公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迪坎乡社会经济的变迁情况。利用有关文献资料、口述史、实地调研结合来描述和探讨迪坎乡60多年以来的农业经济、牧业经济、商业经济等不同经济方式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从宏观的经济统计和微观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结构方式的个案来解读、说明迪坎乡的社会经济的变迁轨迹。第四章,物质文化的变迁。全方位描述迪坎乡维吾尔族的饮食、居住、服饰、交通及交通工具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变迁。通过民族学的具体个案即具体某个家庭的饮食、居住、服饰、交通工具等诸多的日常经济生活有关系的领域具体变迁,来进一步阐述该地维吾尔族的物质文化的转型形式、发展趋势及变迁的历史轨迹。第五章,宗教文化变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阶段,在鄯善县各乡镇及迪坎乡宗教场所即清真寺的情况;对维吾尔族宗教群体即哲玛提在维吾尔族社会的各种功能(社会功能、宗教功能、生活周期仪式功能)进行比较细致的个案调查,哲玛提的功能具体放到各种民族学个案当中,分析与总结,该群体的组成形式、作用及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对当地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变迁及变迁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该乡维吾尔族在不同年龄群体(老年人、年轻人、中年人)的宗教实践的调查与观察,发现宗教实践者主要还是比较虔诚的老年人、部分中年人、少部分年轻人,可以说宗教信仰逐步个性化、自由化、老龄化,这种发展是目前广大维吾尔族乡村社会宗教信仰变迁的主流趋势。第六章,婚姻和生育文化变迁。阐述迪坎乡婚姻观念、通婚范围、婚姻习俗及生育文化的传统与当代转型。通过具体的民族学访谈、家族的血缘婚姻、家庭生育数、生育观念等不同领域的个案调查来阐述该地维吾尔族的婚姻与生育文化的变迁,分析婚姻与生育有关的诸多方面的变迁原因,总结该地维吾尔族婚姻与生育文化变迁的特点。第七章,家族与家庭结构的变迁。这一章阐述迪坎乡的家族及各家族的来源、家谱以及分布情况。对迪坎乡代表性的埔热克、缇克、达拉普、吐力坎等家族进行族谱收集、整理,按照口述史画出家族谱系图,各主要家族各代人口繁衍情况进行统计及介绍各代人口繁衍的变化情况,叙述乡村家族的传统形态和当代转型,把家族的传统形态的当代转型主要放到新中国以来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阶段来综合考察,探讨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自我调整、适应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当今的转型与发展趋势。阐释家庭与就家庭结构的变迁,主要论述迪坎乡传统家庭的结构、特征及传统家庭结构的当代转型形式。

阿扎提·皮尔多斯,杨海珍,李瑜[8](2015)在《标准化因素与瓜果品质优劣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围绕精品瓜果标准化生产,本文以《地理标志产品吐鲁番葡萄》(GB/T 19585-2008)[1]和《地理标志产品哈密瓜》(GB 23398-2009)[2]为依据,以2008-2010年在吐鲁番地区实施的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两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研究对象,入户调查了773个种植户的标准化生产实践以及管理情况,研究了不同标准化因素与瓜果品质优劣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标准化投入、标准实施、品种选择、劳动者素质等因素与瓜果品质的提高高度相关。

阿扎提·皮尔多斯,杨海珍,张玲玲,王晓强,西力艾力·买合苏提[9](2016)在《标准化生产对瓜果品质的影响研究——基于吐鲁番地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样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瓜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涉及到几十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其中最关键的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它是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和监控的目标。对于瓜果生产者而言,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实现和提高,还需要建立以质量标准为目标的技术标准体系,并严格按标准体系组织生产,才能切实提高瓜果的优级率和商品率。但是不同标准化生产水平对于瓜果品质提高的影响程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测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承担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2013年分别在非示范区、一般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采集了哈密瓜366个、吐鲁番葡萄431个样本,对3种标准化生产条件下哈密瓜和吐鲁番葡萄的品质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瓜果品质显着优于非示范区和一般示范区瓜果品质。

杜吉胜[10](2009)在《对吐鲁番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文中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壮大地区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本文结合近年来吐鲁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二、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大地“丰”景美(论文提纲范文)

哈密的瓜儿香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戈壁滩的辣椒红了

(3)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园艺类植物遗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吐峪沟石窟寺简介及其研究进展
二、吐峪沟石窟寺绝对年代
三、材料和方法
四、结果
    (1)苹果属(Malus sp.)(图2a)
    (2)新疆梨(似)(Pyrus cf.sinkiangensis)(图2b,2c)
    (3)杏(Armeniaca vulgaris)(图2h)
    (4)葡萄(Vitis vinifera)(图2g)
    (5)桃(Amygdalus persica)(见上页图2d)
    (6)枣(Ziziphus jujuba)(见上页图2f)
    (7)核桃(Juglans regia)(见20页图2j)
    (8)甜瓜(Cucumis melo)(见20页图2k,2l)
    (9)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图2i)
    (10)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var.hispida)(见20页图2m)
    (11)胡颓子属(Elaeagnus sp.)(见20页图2e)
五、讨论
    (1)吐鲁番园艺业形成历史
    (2)吐峪沟石窟寺果蔬类植物来源、用途及高昌先民对园艺业的认识

(4)民俗学视角下吐鲁番民歌研究 ——以鄯善县鲁克沁镇田野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其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吐鲁番民歌及生存空间概况
    第一节 吐鲁番地区自然环境
    第二节 吐鲁番地区文化环境
    第三节 吐鲁番地区艺术环境
    第四节 吐鲁番民歌历史发展与特征
    小结
第二章 吐鲁番民歌的民俗文化特征
    第一节 劳动歌与吐鲁番人民劳动民俗
    第二节 婚礼歌与吐鲁番婚礼习俗
    第三节 情歌与吐鲁番人民爱情观
    第四节 儿歌与吐鲁番儿童教育习俗
    第五节 生活歌与吐鲁番人民语言习俗
第三章 吐鲁番民歌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吐鲁番民歌的传统功能
    第二节 吐鲁番民歌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吐鲁番民歌的民俗旅游功能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主客感知的节庆旅游互动仪式构建研究 ——以吐鲁番葡萄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特色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特色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主客感知
        2.1.2 节庆旅游
        2.1.3 互动仪式链
        2.1.4 节庆旅游与互动仪式的耦合性
    2.2 理论基础
        2.2.1 互动仪式链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3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2.2.4 社会交换理论
        2.2.5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案例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3.2 研究设计
        3.2.1 网站选取
        3.2.2 数据获取
        3.2.3 建立文本库和提取高频特征词
        3.2.4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旅游者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3.3.2 高频特征词分析
        3.3.3 情感分析
        3.3.4 样本社会语义网络分析
        3.3.5 吐鲁番葡萄节互动仪式过程分析
4 节庆旅游互动仪式构建
    4.1 节庆旅游互动仪式准备阶段
        4.1.1 塑造节庆旅游情景
        4.1.2 激发节庆旅游情感动机
        4.1.3 进行节庆旅游情感预热
    4.2 节庆旅游互动仪式参与阶段
        4.2.1 形成节庆旅游相互关注的焦点
        4.2.2 主客体进行节庆旅游互动
    4.3 节庆旅游互动仪式体验认同
        4.3.1 加强群体成员团结
        4.3.2 增加主客体情感能量
        4.3.3 认同成员身份
        4.3.4 规范群体行为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讨论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6)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其盖布拉克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订单农业
        2.1.2 农户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理论
        2.2.2 公共参与理论
第3章 调研区域基本情况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其盖布拉克村地理环境
        3.1.2 其盖布拉克村经济条件
    3.2 其盖布拉克村订单农业概况
        3.2.1 其盖布拉克村农业发展现状
        3.2.2 其盖布拉克村订单农业发展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户订单农业参与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4.1 调查过程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发放及回收
    4.2 调查结果
        4.2.1 调查区农户基本特征
        4.2.2 调查区农户生产经营特征
        4.2.3 调查区农户订单农业参与意愿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户订单农业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赋值
    5.3 结果分析
        5.3.1 个人因素
        5.3.2 家庭因素
        5.3.3 农产品因素
        5.3.4 环境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订单农业农户参与意愿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方面措施建议
        6.1.1 加强政策监督,改善对订单农业的认识
        6.1.2 完善土地流转环境,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
        6.1.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搭建便利的购销平台
    6.2 企业方面措施建议
        6.2.1 建立良好的信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6.2.2 加强企业对订单农业的投资,形成多方面的利益联结
        6.2.3 采用合理的定价机制,确保双方各自的利益
    6.3 农户方面措施建议
        6.3.1 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转变自身思想观念
        6.3.2 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元化生产
参考文献
附件: 其盖布拉克村农户订单农业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7)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迪坎乡为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概况
        一、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
        二、维吾尔族社会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思考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调查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状况
    第一节 鄯善县的自然与生态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二、气候条件
    第二节 历史上的鄯善
    第三节 迪坎乡的人文状况与社会结构
        一、人口
        二、村落与坎儿井
        三、乡村社会结构
第三章 经济生活的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
        一、传统游牧经济
        二、农业经济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经济
        一、土地改革时期
        二、互助组、生产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经济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农业经济生产结构的变迁
        三、部分家庭年收支的变化
        四、牧业经济的变化
        五、商业经济的变化
    小结
第四章 物质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饮食
        一、传统饮食
        二、现代饮食
    第二节 居住格局
        一、房屋结构
        二、内外布局、装修以及家具
    第三节 服饰
        一、传统服饰
        二、传统服饰的变迁
    第四节 交通及交通工具
        一、公路建设
        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变迁
第五章 宗教生活的变迁
    第一节 宗教信仰情况
        一、现状
        二、乡村民众的宗教信仰变迁
    第二节 哲玛提及其功能
        一、哲玛提及其活动
        二、哲玛提的功能
    第三节 影响宗教信仰变迁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二、社会结构转型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三、现代教育对宗教信仰变迁的影响
        四、现代化对宗教信仰变迁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婚姻与生育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婚姻形态与婚姻观
        一、一夫多妻现象的消亡
        二、从包办婚姻到自由婚姻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近亲结婚、通婚圈以及择偶标准
        一、近亲结婚以及近亲结婚方式的转变
        二、通婚圈的变迁
        三、择偶标准的变迁
    第三节 婚姻习俗
        一、媒人(toy alqisi)与媒人的选择
        二、五次做客及订亲习俗
        三、国家意志在证婚仪式中的介入
        四、结婚当事人不在场到在场的变化
        五、不同时期的彩礼(Toyluk)
        六、婚礼场所与婚礼服饰
    第四节 生育文化
        一、传统生育文化的当代转型
        二、埔热克家族生育个案调查
    小结
第七章 家庭、家族及其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家族与家族谱系
        一、迪坎乡村的主要家族
        二、主要家族的族谱调查
    第二节 家族与家庭的当代转型
        一、传统的家族形态
        二、当代家族形态
        三、迪坎乡家庭的当代转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标准化因素与瓜果品质优劣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研究设计
4数据来源及统计分析
    4.1数据来源
    4.2统计分析
    4.3关联性分析
5分析结论和建议

(9)标准化生产对瓜果品质的影响研究——基于吐鲁番地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样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论假设
2 研究设计-取样范围和测量指标的确定
    2.1 取样范围的确定
    2.2 测量指标的确定
3 采样和数据处理
    3.1 采样
    3.2 检测
    3.3 数据汇总
4 统计分析
    4.1 哈密瓜品质数据分析
    4.2 吐鲁番葡萄品质数据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四、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大地“丰”景美[J]. 图虫·创意. 旅游世界, 2021(10)
  • [2]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海魂》;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吐鲁番的阳光》《未了之情》《买房》[D]. 阿孜古丽·哈力克. 新疆大学, 2021
  • [3]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园艺类植物遗存研究[J]. 王龙,荆磊,张贵林,蒋洪恩. 农业考古, 2020(06)
  • [4]民俗学视角下吐鲁番民歌研究 ——以鄯善县鲁克沁镇田野调查为例[D]. 哈斯亚提·亚森(Hasiyat Yasen).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基于主客感知的节庆旅游互动仪式构建研究 ——以吐鲁番葡萄节为例[D]. 孙欢娜.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6)
  • [6]农户参与订单农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其盖布拉克村为例[D]. 高媛.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7]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迪坎乡为列[D]. 司马义·热西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8]标准化因素与瓜果品质优劣的关系研究[A]. 阿扎提·皮尔多斯,杨海珍,李瑜. 第二届全国农业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5
  • [9]标准化生产对瓜果品质的影响研究——基于吐鲁番地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样本分析[J]. 阿扎提·皮尔多斯,杨海珍,张玲玲,王晓强,西力艾力·买合苏提.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6(02)
  • [10]对吐鲁番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 杜吉胜. 兵团党校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