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bastiana 和 Asparagus 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Dibastiana 和 Asparagus 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一、地冬及天冬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亓润智[1](2021)在《基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细胞极化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肺癌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癌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前列。尽管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的免疫治疗药物不断问世,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不断提升,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仍没有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Ⅰ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ⅢA期患者仅为36%,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3.5%。肺癌的整体中位生存期仍未突破1年。如何减少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抑制肺癌进展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随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有效性,以及基础实验研究对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机制探讨不断深入,中医药在肺癌防治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肺癌属中医学“肺积”范畴。《医宗必读》中提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则气血阴阳失和,脏腑机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随着中医肿瘤理论的发展,“正虚”是肺癌重要的发病基础已逐渐成为中医肿瘤学术界的共识。肺癌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证常见阴虚或气阴两虚,实证多见气滞、痰凝及血瘀,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气阴两虚、瘀血内阻是肺癌形成与进展的重要因素。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伤及肺气与肺阴,肺主气功能受损,一身之气不足则邪毒内盛,气不行血、癌毒阻络,则见瘀血内停,瘀毒互结,逐渐形成癌肿。益气养阴活血法是防治肺癌的重要治法之一。双参颗粒由三七、西洋参、冬虫夏草组成,三七活血化瘀兼能补血;西洋参健脾益气而不燥,并能养阴生津;冬虫夏草补益肺肾。三药共奏益气健脾养阴、补益肺肾、金水相生之效,扶正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临床研究也证明,益气养阴活血法是中医药防治肺癌的重要治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中医临床证候的复杂性,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的多样性,使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肺癌的理论未能在细胞分子层面得到很好的验证。我们前期预实验发现双参颗粒可以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自发肺癌小鼠模型肺部肿瘤形成。同时,对双参颗粒干预后的自发肺癌小鼠与未经过双参颗粒干预的小鼠肺组织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提示在经过双参颗粒干预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巨噬细胞标志蛋白(MannosereceptorCtype 1,MRC1/CD206),含锌指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s,KLF)家族如 KLF4、KLF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以及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如microRNA-34a(miR-34a)、microRNA-21(miR-21)的表达以及外泌体相关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基因都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表型、功能调控以及外泌体功能密切相关,基于TAMs极化在调控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生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从TAMs与肿瘤细胞外泌体入手,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荷Lewis肺癌的作用是否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s表型和功能相关。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探明双参颗粒抑制肿瘤生长是否与肺癌细胞外泌体调控TAMs表型与功能相关,以及初步探讨双参颗粒通过外泌体影响TAMs极化的机制是否与MIF-miR-34a-KLF4通路相关,为中医药“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肺癌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1.构建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以高、中、低三个剂量的双参颗粒对荷Lewis肺癌小鼠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移植瘤质量,验证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治法的双参颗粒对小鼠肺癌的抑制作用。2.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对小鼠脾脏、移植瘤组织的M1型与M2型TAMs进行检测,观察双参颗粒对TAMs表型的影响。3.通过Lewis与M1型巨噬细胞混合皮下接瘤的方法,构建M1型TAMs过表达的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体积与质量,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M1型TAMs比例、M2型TAMs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1型TAMs标志蛋白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iNOS的表达,探讨双参颗粒抑制Lewis肺癌的作用与TAMs极化的相关性。4.通过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比例、记忆T细胞比例,肿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MP-9、MIF的表达,探讨双参颗粒调控肿瘤微环境,调节TAMs功能与调控TAMs极化的相关性。5.构建MIF+/+Lewis稳定转染细胞株、shMIF Lewis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双参颗粒含药血清的干预,观察双参颗粒对小鼠肺癌细胞MIF表达的影响。6.提取各组肺癌细胞外泌体,qPCR法检测外泌体中miR-34a表达,观察双参颗粒对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F下游靶基因miR-34a的影响,探讨双参颗粒是否通过影响MIF调节外泌体miR-34a的表达。7.收集双参颗粒干预后的MIF+/+Lewis细胞、MIF+/+Lewis细胞、Lewis细胞、shMIF 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并将各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探讨双参颗粒能否通过肺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这一作用与MIF的关系。8.观察各组肺癌细胞外泌体干预后的巨噬细胞中KLF4基因的表达;探讨经双参颗粒干预后的肺癌细胞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与功能的作用是否与MIF-miR-34a-KLF4 通路相关。研究结果1.经双参颗粒干预后,荷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体积与质量减小,随着双参颗粒剂量的增加,其抑制肿瘤体积与质量的作用逐渐增强,高剂量双参颗粒对肿瘤体积与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2.高、中、低三个剂量的双参颗粒均能减少小鼠脾脏M2型TAMs 比例,增加M1型TAMs比例,但双参颗粒抑制M2型TAMs比例的作用未表现出与双参颗粒剂量有明确负相关。小鼠脾脏M1型TAMs 比例与双参颗粒剂量呈正相关,随双参颗粒剂量增大M1型TAMs比例逐渐增加。移植瘤组织中CD86的表达与双参颗粒的剂量呈正相关,CD206的表达与双参颗粒的剂量呈负相关。3.与经典的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比较,荷Lewis+M1混合移植瘤小鼠模型的肿瘤体积减小,脾脏M1型TAMs比例明显升高。双参颗粒对Lewis+M1混合移植瘤小鼠模型进行干预后,M1型TAMs 比例增加,小鼠肿瘤体积进一步减小,提示双参颗粒抑制Lewis肺癌的作用可能与增加M1型TAMs比例相关。4.双参颗粒可以减少荷Lewis+M1混合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微环境因子 ARG1、TGF-β、MMP-9、VEGF、MIF 的表达,增加 iNOS 的表达。5.双参颗粒能够增加CD8+中枢性记忆T细胞比例,并且与M1型TAMs 比例呈正比;降低CD8+效应性记忆T细胞比例,与M1型TAMs比例呈反比。同时,双参颗粒可以增加CD4+CD25+T细胞比例,减少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6.通过慢病毒稳定转染细胞技术成功构建了 MIF+/+Lewis、shMIFLewis稳定转染肺癌细胞株,并分别在基因与蛋白水平进行了验证。7.MIF+/+Lewis细胞外泌体中miR-34a表达减少。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在体外可以抑制MIF+/+Lewis细胞MIF蛋白与RNA的表达,同时增加MIF+/+Lewis细胞外泌体中miR-34a的表达。8.成功提取MIF+/+Lewis、shMIFLewis、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并对巨噬细胞进行干预,成功检测到巨噬细胞吞噬外泌体过程。MIF+/+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在体外可以增加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M1型巨噬细胞比例;而经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的MIF+/+Lewis细胞,其外泌体能够逆转这一作用,增加M1型巨噬细胞比例。9.MIF+/+Lewis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可以增加巨噬细胞中KLF4基因的表达;经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的MIF+/+Lewis细胞外泌体能够减少巨噬细胞KLF4基因的表达。研究结论1.双参颗粒可以抑制小鼠肺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小鼠TAMs向M1型极化相关;肺癌细胞中的MIF可能是双参颗粒的作用靶点之一。2.双参颗粒可以通过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TAMs极化,其机制可能与MIF-miR-34a-KLF4 通路相关。3.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s极化与功能,重塑肿瘤微环境相关。

吴喆[2](2021)在《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因此化疗是基础的治疗手段。肿瘤复发转移是胃癌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耐药是关键原因。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可能避免的影响了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其他细胞,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s),加速了耐药的形成。当化疗药物损伤DNA后会造成CAFs衰老,产生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CAFs引起耐药的重要机制。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GAS)是细胞质中重要的DNA感受器,在识别胞质中内源性DNA后通过下游信号转到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进多种因子表达,其中包括Wnt16b。Wnt16b是Wnt/β-catenin通路的配体之一,在化疗后的CAFs中高表达,通过激活癌细胞内β-catenin促进癌细胞干性化,而肿瘤干细胞(CSCs)是引起耐药的关键。因此调控cGAS/Wnt16b//β-catenin轴对于提高化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扶正解毒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治疗肿瘤复发转移的有效方。前期研究表明该方能够提高化疗对荷瘤小鼠模的治疗效果,机制与调节TME中另一主要细胞群体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亚群比例,抑制血管生成,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有关。本实验将进一步研究该方提高化疗效果的机制是否与调控CAFs功能有关。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化疗诱导后DNA损伤的CAFs模型,及CAFs/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从体内、外观察CAFs的促耐药作用及探索扶正解毒方的能够通过调控cGAS/Wnt16b//β-catenin 轴改善耐药。研究方法:基础实验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建立并评价DNA损伤的CAFs模型;二、观察扶正解毒方对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胃癌耐药的影响;三、构建5-FU耐药的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扶正解毒方的干预作用,探索相关机制。1.建立并评价DNA损伤的CAFs模型①以MRC-5为CAFs,以5-FU为诱导药物,通过CCK8法筛选合适的干预条件。②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DNA损伤MRC-5(dMRC-5)中DNA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表达情况。③通过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dMRC-5细胞凋亡情况。④通过qRT-PCR法检测dMRC5中cGAS基因表达情况。2.观察扶正解毒方对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胃癌耐药的影响①制备扶正解毒方含药血清,2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扶正解毒组,分别与纯水及扶正解毒方溶液(0.33g/ml)灌胃,连续5次后取腹主动脉血。②Western-blot法检测MRC-5及不同干预后dMRC-5中cGAS表达。③免疫荧光法检测MRC-5及不同干预后dMRC-5中Wnt16b表达。④收集MRC-5及不同干预后dMRC-5的条件培养基(CM),培养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CCK8检测IC50。⑤Western-blot检测各组别CM培养后MKN45中β-catenin表达。3.构建5-FU耐药的荷瘤小鼠模型及扶正解毒方抗肿瘤作用研究。①以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载体,分别接种MKN45及MKN45/dMRC-5,其中单独荷瘤小鼠设立对照组及5-FU组,混合荷瘤小鼠设立对照组、5-FU组、扶正解毒组及扶正解毒+5-FU组。②比较单独荷瘤小鼠和混合荷瘤小鼠对照组瘤重,单独荷瘤小鼠和混合荷瘤小鼠5-FU治疗效果及抑瘤率评价模型构建情况。③比较混合荷瘤小鼠各组平均瘤重及抑瘤率,评估扶正解毒方的抗肿瘤作用。④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44表达。⑤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表达。研究结果:1.5-FU 0.8mM诱导72h后MRC-5中γH2AX阳性细胞比率大于90%,活细胞比率大于65%,cGAS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完成了 dMRC-5的构建。2.与MRC-5相比,dMRC-5中cGAS表达明显增加(P<0.0001),干预后dMRC-5中cGAS含量依次为对照组>BS组>FS组>G150组>空白组。3.与MRC-5相比,dMRC-5中Wnt16b表达明显增加(P<0.001)。干预后各组dMRC-5中Wnt16b含量依次为对照组>BS组>G150组>FS组>空白组。4.MKN45经MRC-5 CM及各组dMRC-5 CM培养后IC50呈不同程度的上升,依次为:对照组>BS组>正常组>G150组>FS组>空白组。5.与空白组相比,MRC-5 CM各组及dMRC-5 CM培养后MKN45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显着增加(P<0.0001),依次为对照组>BS组>G150组>FS组>正常组>空白组。6.混合荷瘤小鼠对照组平均瘤重大于单独荷瘤小鼠,混合荷瘤小鼠5-FU组抑瘤率低于单独荷瘤小鼠5-FU,完成5-FU耐药荷瘤小鼠模型构建。7.混合荷瘤小鼠各组平均瘤重依次为:对照组>5-FU组>扶正解毒组>扶正解毒+5-FU组。扶正解毒+5-FU组平均瘤重低于对照组(P<0.01)。8.混合荷瘤小鼠各组抑瘤率依次为:扶正解毒+5-FU组>扶正解毒组>5-FU组>对照组。9.混合荷瘤小鼠及单独荷瘤小鼠5-FU组肿瘤组织CD44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混合荷瘤小鼠组内CD44表达依次为:5-FU组>扶正解毒组>扶正解毒+5-FU组>对照组。10.单独荷瘤小鼠5-FU组β-catenin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混合荷瘤小鼠组内β-catenin含量依次为:5-FU组>对照组>扶正解毒+5-FU组>扶正解毒组。研究结论:1.5-FU处理后MRC-5中cGAS及Wnt16b过表达,抑制cGAS后Wnt16b表达减少。2.扶正解毒方能够抑制dMRC-5介导的癌细胞干性化从而改善耐药,机制与调控 cGAS/Wnt16b//β-catenin 轴有关。3.dMRC-5在体内可促进肿瘤生长及耐药,扶正解毒方提高化疗效果的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表达,减少癌细胞干性化有关。

田叶红[3](2021)在《基于肿瘤神经新生学说探讨p75NTR介导的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神经新生已成为肿瘤的重要获得性特征之一,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技术特异性操控乳腺癌神经,激活交感神经促进乳腺癌进展,激活副交感神经抑制乳腺癌生长。神经调控肿瘤的分子机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阻断神经为抗肿瘤治疗提供重要靶标。然而,目前针对神经生长的相关因子及受体的抑制剂研究正处于初始阶段。围刺为传统中医刺法,可沟通局部经脉、络脉、浮络和皮部之间的联系,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针对肿瘤的围刺,即以肿瘤局部为中心,沿肿瘤边缘进行多针包围性针刺。前期研究显示电针围刺后肿瘤组织内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表达明显增多,与抑瘤率变化趋势一致,且参与调控了肿瘤内的轴突导向因子Sema3a表达,提示围刺可能影响肿瘤神经。但围刺是否能够调控肿瘤神经及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本研究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包括两方面:一是从临床应用角度,对围刺疗法及瘤周注射在肿瘤的运用和疗效进行整理、总结;二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梳理和总结了肿瘤神经新生及p75NT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目的:1比较不同围刺法对乳腺癌移植瘤肿瘤生长及癌细胞凋亡的影响;2观察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NTs)及相应受体的影响;3通过有参转录组测序获取电针围刺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的候选靶基因和相关分子机制;4以p75NTR为突破口,通过电针围刺后抑制p75NTR信号转导,观察p75NTR对电针围刺调控神经、细胞凋亡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4T1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一分为TG组(模型组)、ETG组(电针围刺组)、ATG组(毫针围刺组),TG组小鼠每天抓握3min,ETG组予电针围刺3min/天,ATG组予毫针围刺3min/天,于干预后1周、2周、3周取材,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比较电针与毫针围刺对肿瘤生长、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二分为TG组、ETG组、NG组(空白组)、ENG组(空白电针组),TG组、ETG组干预同实验一,NG组、ENG组均为正常小鼠,其中NG组每天抓握3分钟,ENG组电针围刺,其针刺部位、方法与ETG组一致,通过HE、IHC、ELISA检测,以明确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神经递质、NTs及受体的影响。实验三样本来自实验二,取TG组与ETG组干预1周的肿瘤组织冰冻样本,每组各3个,共6个样本用于有参转录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以探索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基于前期研究电针围刺对p75NTR的上调作用,实验四分为TG组、ETG组、ETTG组(TP组,即p75NTR抑制剂组),TG组、ETG组干预同前,ETTG组电针干预同ETG组,并在电针后15分钟腹腔注射p75NTR受体抑制剂TAT-Pep5(75μg/kg·d),以明确抑制p75NTR信号传导对肿瘤神经、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电针与毫针围刺抑制4T1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的比较(1)肿瘤生长曲线显示,ETG组肿瘤生长最慢,TG组最快,ATG介于ETG组与TG组之间;在实验干预第15天,三组肿瘤生长曲线开始趋于一致。肿瘤体积的组间比较显示,ETG组肿瘤体积于实验干预第5-18天较TG组显着缩小(p<0.05),ATG组肿瘤体积于实验干预第6-14天较TG组显着缩小(p<0.05)。(2)三个取材时点的瘤重比较,ETG组瘤重最小,TG组瘤重最大,ATG组瘤重介于ETG组与TG组之间。(3)在三个取材时点,ETG组抑瘤率分别为36.93%、46.49%、27.89%,ATG组抑瘤率分别30.79%、26.61%、21.67%。(4)TUNEL染色结果显示,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着高于ATG组与TG组(p<0.05),且在实验干预2周的凋亡指数最高,ATG组的凋亡指数与TG组相当。2电针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神经的影响(1)HE染色、IHC标记PGP 9.5均提示4T1小鼠乳腺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有神经支配。(2)β3-tubulin+神经:ETG组β3-tubulin+神经束在实验干预1周、2周均少于TG组,至实验干预3周两组无差别;ETG组神经纤维在三个取材时点均多于TG组;IPP半定量分析β3-tubulin+表达面积显示,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β3-tubulin+表达面积均显着少于TG组(p<0.05)。(3)TH+交感神经:TH+神经纤维呈细丝状,分布于肿瘤间质,且多围绕在血管周围,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TH+神经纤维均显着少于TG组。(4)血清神经递质:ENG组NE、ACH、AD较NG组均有一过性升高趋势,其中仅干预3周的AD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ETG组NE、ACH、SP含量较TG组有一过性升高趋势,其中仅第3周NE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5)肿瘤组织神经递质: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NE含量均低于TG组,其中干预2周、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G组 ACH水平均低于TG组,其中干预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血清NTs:NGF、BDNF、NT-3、NT-4含量在三个取材时点组间比较均无差异。(7)肿瘤组织NTs:ETG组在干预1周、2周的NGF含量均明显高于TG组(p<0.05),ETG组在干预3周的NT-3水平显着高于TG组(p<0.05),BDNF、NT-4水平在ETG与TG组均无差异,ETG组proNGF相对表达量在三个取材时点均显着高于TG组(p<0.05)。(8)NTs相关受体:E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p75NTR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TG组(p<0.05),TrkA、TrkB相对表达量在ETG与TG组均无差异。3有参转录组测序探索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的作用相较于TG组,ETG组共获得116个差异基因,其中66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电针围刺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与免疫反应、细胞死亡与稳态、氧化应激、物质与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电针围刺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神经、免疫反应、物质与能量代谢相关,其中在神经的生物学过程中,包含四个神经递质兴奋性突触通路和一个神经轴突导向通路,涉及1 1个差异基因,5-HT2、VGCC、COX、TRPC1、Ablim 下调,Gi/o、PLA2、GLS、CREB、Boc、Netin-G2上调,涵盖胞吐、钙离子内流、神经兴奋性、神经保护、轴突导向、神经递质释放的反馈抑制调节、突触可塑性等生物学功能。4 p75NTR介导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及癌细胞凋亡的机制腹腔注射TAT-Pep5以抑制p75NTR信号传导,观察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癌细胞凋亡的影响。(1)β3-tubulin+神经:ETTG组β3-tubulin+神经总数和神经纤维较ETG组和TG组均有减少趋势(p>0.05),而β3-tubulin+神经束比ETG组和TG组有增多趋势(p>0.05),此外,ETTG组在实验干预1周、2周β3-tubulin+表达面积显着高于ETG组(p<0.05)。(2)TH+神经:ETTG组TH+神经纤维在三个取材时点均显着多于ETG组(p<0.05);ETTG组在干预1周、2周的TH+神经纤维与TG组相当,至干预3周明显少于TG组(p<0.05)。(3)肿瘤组织神经递质(NE、ACH):ETTG组肿瘤组织NE含量介于TG组与ETG组之间;ETTG组肿瘤组织ACH含量在三个取材时点均高于ETG组,其中实验干预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TG组无差异。(4)肿瘤组织NGF、proNGF:ET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NGF含量均显着高于TG组(p<0.05),在实验干预1周与ETG组相当,2周显着低于ETG组,3周高于ETG组;对于proNGF,在三个取材时点ETTG组proNGF表达均与ETG组相当,而显着高于TG组(p<0.05)。(5)肿瘤生长:ETTG组瘤体、瘤重均介于ETG组与TG组之间,三个取材时点ETTG组的抑瘤率显着低于ETG组(p<0.05)。(6)癌细胞凋亡:ETTG组在三个取材时点的凋亡指数均显着低于ETG组(p<0.05),而与TG组相当。结论:1单纯电针与毫针围刺均可抑制肿瘤生长,电针围刺较毫针围刺抑瘤作用更强、更持久,其中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之一为癌细胞凋亡增加。2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新生、抑制神经浸润(PNI)和交感神经形成,调节肿瘤组织神经递质(ACH、AD、NE)、NTs(NGF、proNGF、NT-3)水平,上调 p75NTR 表达,可能为电针围刺抑瘤潜在分子机制。3电针围刺可能通削弱胞吐、抑制钙离子内流、调节神经兴奋性等作用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及通过促进神经保护和轴突导向而诱导神经轴突生成,以调控肿瘤微环境。4电针围刺上调p75NTR/proNGF信号转导诱导癌细胞凋亡而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同时经由p75NTR介导以抑制PNI和交感神经支配,下调肿瘤组织NE、ACH水平,以调控肿瘤微环境而发挥间接抑瘤作用。

罗蓉[4](2021)在《滋阴方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诱变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联合用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总结滋阴方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宗帅[5](2020)在《粒毛盘菌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前期,本课题组已经对粒毛盘菌YM130胞外多糖(LEP130)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发现了LEP130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LEP130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体外实验研究了LEP130与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Hep G2细胞的抑制作用。MTT实验结果表明,LEP130与5-FU联用对Hep G2细胞活性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强于LEP130或5-FU单独处理,并且两者间具有显着的协同作用。而LEP130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人正常肝细胞LO2没有明显作用,这表明LEP130对正常细胞是安全无毒的。Western blot等实验结果表明,LEP130能降低胸苷酸合酶和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从而抑制5-FU的降解失活。另外,LEP130能抑制Ras/Raf/MEK/ERK和PI3K/Akt/m TOR介导的细胞存活通路,增强Hep G2细胞对5-FU的敏感性,防止细胞产生耐药性。LEP130还能抑制Nrf2介导的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并破坏线粒体膜电位,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还发现,LEP130能促进p53活化,抑制NF-κB及其下游靶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在S期,并且抑制DNA碱基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继而增强5-FU的作用效果。因此,LEP130与5-FU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体外抑制Hep G2细胞的协同增效作用。2)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研究了LEP130与环磷酰胺(CTX)对H22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EP130能激活Fas/Fas L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增加相关蛋白(如caspase 3、caspase 8、PARP1等)的表达,并通过t-Bid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LEP130还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如VEGF、b FGF、MMPs等)的表达,减少瘤内血管生成。此外,LEP130能提高H22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促进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肿瘤组织中浸润,增加血清和肿瘤组织中免疫因子(IFN-γ、IL-1β、IL-2和TNF-α)的含量,继而激活抗肿瘤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生长。还发现,LEP130能抑制Stat3和NF-κB介导的细胞存活蛋白(如Bcl-2、Bcl-XL、Survivin等)的表达,并抑制H22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继而增强CTX的抑瘤作用。同时发现LEP130能显着改善由CTX导致的肝损伤、肾损伤、免疫抑制等副作用,促进机体恢复健康。以上结果表明,LEP130与CTX联用能协同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且LEP130能缓解CTX引起的副作用。3)利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研究了LEP130对抗肿瘤免疫系统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LEP130不能抑制S180细胞的增殖,而体内实验证实LEP130能显着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LEP130主要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发挥抑瘤作用。对S180荷瘤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后发现,LEP130能引起辅助性T细胞向Th1型极化,并促进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抑制辅助性T细胞向Th2型极化,并抑制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另外,LEP130引起的高水平的IFN-γ被证明能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分型,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继而发挥抑瘤作用。此外,LEP130能通过增加抑瘤性免疫细胞(如白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和抑瘤性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如CXCL9、CXCL10和CXCL13等),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如骨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趋化因子(如G-CSF、M-CSF、CCL22等)以及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IL-10、PEG2等),改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后,体外实验表明,LEP130能通过TLR4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直接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发挥抑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LEP130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4)采用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癌模型,研究了LEP130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LEP130能显着缓解AOM/DSS导致的结肠癌小鼠体重减轻、结肠长度缩短,并有效抑制了结肠肿瘤的发生。另外,LEP130能显着改善结肠癌小鼠肠道的病理状况,缓解AOM/DSS导致的肠道损伤,并通过增加ZO-1、occludin、E-cadherin等蛋白的表达恢复肠屏障完整性。LEP130还能降低结肠癌小鼠结肠组织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和IFN-γ)水平,抑制组织炎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LEP130能改善结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物种多样性。LPE130能降低(机会)致病菌和病原菌(如副杆菌属、大肠志贺氏杆菌、脱硫弧菌属、螺杆菌属、毛螺菌属-NK4A136组和厌氧支原体属等)的相对丰度,并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和益生菌(如瘤胃梭菌属、毛螺菌属、雷沃氏菌属-NK3B31组、双歧杆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表明,LEP130能显着改善结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的代谢状况,降低肠道中鹅去氧胆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含量,增加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正丁酸)和δ-生育酚含量,从而抑制结肠癌的发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的调节与代谢物的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LEP130能够抑制结肠癌的发生,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LEP130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调节相关。

程伟[6](2019)在《基于HIF1α/VEGF信号通路研究天冬多糖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或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肝癌患者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HIF1α在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中的功能。其后体外实验研究天冬多糖常氧和缺氧下对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天冬多糖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对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体内实验验证天冬多糖对裸鼠皮下肝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和GSE14520数据库分析人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或正常人肝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差异。并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免疫组化和12对人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通过GSE14520数据库分析HIF1αmRNA不同表达对肝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构建HIF1α过表达和RNA干扰慢病毒肝癌细胞稳转株研究HIF1α对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的影响。用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干预人肝癌细胞,观察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对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的影响。通过ELISA、Q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明确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对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HIF1α和VEGF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构建裸鼠皮下SK-Hep1移植瘤模型,观察天冬多糖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后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明确天冬多糖对移植瘤HIF1α和VEGF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人肝癌组织中HIF1αmRNA较正常人肝组织或癌旁组织表达明显上调,其结果被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实验进一步验证。HIF1αmRNA高表达肝癌患者总生存期较短(P=0.048),但无复发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66)。HIF1αmRNA高表达肝癌患者更易于出现在TNM分期III期和BCLC分期C期肝癌患者中。成功构建HIF1α过表达和RNA干扰的慢病毒肝癌细胞稳转株,进一步验证了HIF1α可以促进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2.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ELISA、Q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HIF1α和VEGF的表达。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和缺氧下可抑制p-AKT、p-m TOR和p-ERK蛋白的表达,但对AKT、m TOR和ERK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3.天冬多糖在体内可以明显地抑制裸鼠皮下SK-Hep1移植瘤生长。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天冬多糖可抑制移植瘤HIF1α,VEGF和CD34蛋白表达。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天冬多糖可以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HIF1α,VEGF,p-AKT和p-ERK蛋白的表达,但对AKT和ERK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1.HIF1αmRNA在肝癌组织高表达,HIF1αmRNA高表达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HIF1α可明显地促进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2.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下和缺氧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天冬多糖体在外常氧和缺氧下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HIF1α和VEGF表达。信号通路研究表明天冬多糖在体外常氧下和缺氧下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和Hep-3B)p-m TOR、p-AKT和p-ERK蛋白的表达,但对m TOR、AKT和ERK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3.天冬多糖在体内可抑制裸鼠皮下SK-Hep1移植瘤的生长。机制研究表明天冬多糖在体内可以抑制移植瘤HIF1α,VEGF,CD34,p-AKT和p-ERK蛋白的表达,但对AKT和ERK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

范建平[7](2018)在《两种绿绒蒿属植物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恶性肿瘤(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表明:当前全球每年罹患恶性肿瘤(癌症)的患病人数高达1200万以上,预计到2020年世界上肿瘤发病率将上升50%。现今,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依然是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化学疗法。传统的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上对细胞的选择性较差,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特别是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和破坏性,常引发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甚至产生新的肿瘤等副作用,同时还容易引起细胞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上,寻求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成为现今癌症治疗的迫切需要。当代医学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药源性广泛、应用历史悠久,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遗传毒性低等优点,可以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机体的整体功能进行调理、恢复,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是当前研发抗肿瘤新药的热点。本研究采用产于青藏高原道地藏药全缘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为研究材料,以K562人白血病细胞、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为离体细胞模型,小鼠肉瘤S180细胞荷瘤小鼠为在体研究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多刺绿绒蒿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全缘绿绒蒿醇提取物和多刺绿绒蒿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别确认了20种、16种不同化学组分;选择K562和L1210两种白血病细胞,利用MTT法研究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白细胞的杀伤作用,筛选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2、通过MTT法分析在不同药物浓度下,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和正常小鼠外周血PBMCs细胞及人脐带静脉血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全缘绿绒蒿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相关性,而对PBMCs没有损伤作用;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效应,而对正常细胞无毒作用,其对L1210细胞的杀伤效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3、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表面膜结构的影响4、通过DNA凝胶电泳技术、细胞核的HO染色观察细胞内DNA损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与MTT结果一致,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相关性,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细胞DNA损伤相关。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PI双染)分析药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发生了改变,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具有浓度依赖性。5、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生化分析不同实验组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分析ROS产率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和细胞色素C定位分布变化等探讨了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6、在分子水平上初步探讨了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诱导K562细胞p53、Caspase-3、剪切Caspase-9和PARP与药物孵育时间的相关性,分析了药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7、采用细胞核HO染色法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的DNA损伤的影响,实验表明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处理L1210细胞后DNA产生片段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药物影响了L1210的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8、分析了 ROS产率的变化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在多刺绿绒蒿醇提物诱导L121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9、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模型,对多刺绿绒蒿醇提物进行了在体抗肿瘤机制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发现其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重和生活状态没有影响,脏器指数分析表明,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无明显损伤;通过抑瘤率分析可以看出,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其杀伤和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的促凋亡蛋白Bax、肿瘤抑制基因p53以及Caspase家族蛋白的表达实现的。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肿瘤细胞的明显杀伤和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低毒、无害,使多刺绿绒蒿有可能作为抗肿瘤药物新药开发,为这一传统藏药合理开发使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吴晓龙[8](2018)在《基于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研究中医扶正与祛邪疗法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选取益气养阴方及其拆方干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G-1a细胞中6种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表达,探讨中医扶正与祛邪疗法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培养AML KG-1a细胞作为模型。2.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益气养阴方对KG-1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由此确定益气养阴方的IC50值和最佳干预时间。3.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PI单染法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4.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与线粒体形态学变化。5.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fn-1、Mfn-2、Opa-1、Drp-1、Fis-1、Mff的蛋白表达水平。6.RT-qPCR法检测各组Mfn-1、Mfn-2、Opa-1、Drp-1、Fis-1、Mf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CCK-8法示益气养阴方可抑制KG-1a细胞增殖(P<0.05),并且具有良好的时间浓度依赖效应。根据所获IC50值,本研究选取益气养阴方浓度为80μmol/L,干预时间为48 h。2.加药作用48 h后,经FCM检测,全方组与祛邪组细胞凋亡率及G1期的阻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扶正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电镜结果提示全方组和祛邪组线粒体结构损坏较为严重,而扶正组和对照组线粒体结构则基本完好。4.应用Western-blo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扶正组相比,全方组和祛邪组Mfn-1、Mfn-2、Op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同时Drp-1、Fis-1、Mff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方组与祛邪组之间、扶正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应用RT-qPCR检测Mfn-1、Mfn-2、Opa-1、Drp-1、Fis-1、Mff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扶正组相比,全方组和祛邪组Mfn-1、Mfn-2、Opa-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同时Drp-1、Fis-1、Mff的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方组与祛邪组比较,Mfn-1、Drp-1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1),Opa-1、Fis-1的mRNA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Mfn-2、Mff的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扶正组与对照组比较,Mfn-2、Opa-1、Drp-1、Fis-1、Mff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1),Mfn-1的mRNA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1.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Mfn-1、Mfn-2、Opa-1、Drp-1、Fis-1、Mff的异常表达有关。2.KG-1a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Opa-1高表达,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Mff蛋白低表达,这可能是KG-1a细胞恶性增殖的机制之一。3.益气养阴方可能靶向调控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Opa-1表达下调与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Mff表达上调,即通过干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以改变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从而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4.在本研究中可知,全方组与祛邪组比起扶正组和对照组有显着差异,但全方组和祛邪组比较并无显着差异,而扶正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着差异,祛邪组比扶正组诱导KG-1a细胞凋亡和干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表达的效果更加显着,其原因可能是在体外实验中,缺乏可供扶正药物发挥调节免疫、抗氧化、改善机体内环境等作用的靶点,因此细胞毒作用相对较强的祛邪药物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黄小千[9](2013)在《白术精油对Lewis肺癌及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瘤作用及Caspase-3、XIAP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水蒸气蒸馏法(SD)、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白术精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瘤作用,以抑瘤率为指标优选白术精油的提取方法及给药剂量,并探究其抑瘤的作用机制,为开发天然抗肿瘤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体内实验部分:白术精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采用小鼠腋下接种法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组、顺铂组、白术精油SD小剂量组、白术精油SD中剂量组、白术精油SD大剂量组、白术精油SFE小剂量组、白术精油SFE中剂量组、白术精油SFE大剂量组,共8组。给药期间持续灌胃白术精油乳剂,给药过程中,隔天测量并计算小鼠实体瘤体积;给药2周后,取材实体瘤组织、胸腺、脾脏、血液,称重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胸腺指数、脾指数;实体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瘤组织中casepase-3、XIAP蛋白表达。2、体外实验部分:白术精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建立人肺癌A549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蒸馏水组、顺铂组、白术精油SD小剂量组、白术精油SD中剂量组、白术精油SD大剂量组、白术精油SFE小剂量组、白术精油SFE中剂量组、白术精油SFE大剂量组,共8组。含药血清作用24小时后,MTT法检测人肺癌A549模型细胞存活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癌A549细胞株细胞周期,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肺癌A549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1、体内实验部分:白术精油乳剂作用于Leiw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后,肿瘤生长抑制率显着升高,白术精油SFE组抑瘤效果优于白术精油SD组,其中SFE大剂量组效果明显;瘤组织见大片坏死,瘤细胞散在分布;荷瘤小鼠血清中、瘤组织中caspase-3表达量升高,XIAP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其中以SFE大剂量组效果显着。2、体外实验部分:白术精油含药血清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株后,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白术精油SFE组抑瘤效果优于白术精油SD组,其中以SFE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效果明显;细胞周期受阻滞于G0/G1期;细胞中caspase-3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其中以SFE大剂量组效果显着。结论:1、体内实验部分白术精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有抑瘤作用,且白术精油SFE组优于白术精油SD组,其中以白术精油SFE大剂量组效果好;白术精油能上调荷瘤小鼠血清中、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下调荷瘤小鼠血清中、瘤组织中XIAP的表达,其中以白术精油SFE大剂量组效果显着。2、体外实验部分白术精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有增殖抑制作用,且白术精油SFE组优于白术精油SD组,其中以白术精油SFE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效果好;白术精油能阻滞人肺癌A549细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上调人肺癌A549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其中以白术精油SFE大剂量组效果显着。

李国华[10](2013)在《丰富生存环境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整合生物学研究》文中提出癌症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癌症虽然表现为局部组织细胞的异常生长,但机体的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都伴有相应的改变,并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环境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传统上局限于理化研究。作为一种良性应激,丰富生存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EE)被广泛用来研究环境对脑功能的影响,包括对正常动物模型以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模型的研究。关于丰富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为此,本课题拟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开拓性工作:1.建立丰富生存环境饲养条件下的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精神行为因素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作用;2.在上述动物模型基础上,通过整合生物学研究,探索可能与丰富生存环境抑瘤作用相关的通路及机制。第一部分 丰富生存环境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丰富生存环境饲养条件下的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精神行为因素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小鼠丰富生存环境及标准饲养环境。EE:在60cm×40cm×20 cm的透明大鼠笼内,铺覆垫料,设置小屋、斜梯、隧道、塑料跑轮、躲避处、棉花、各种形状及颜色的玩具,在小鼠浴室和厕所里分别撒放浴沙和鼠沙。每笼安置12只小鼠,每2~3d清洁并更换笼具及玩具。每周对小鼠进行称重并记录。小鼠标准饲养环境:于30cm×18 cm×25 cm的小鼠笼内,每笼4只小鼠,笼底铺设垫料。环境温度均保持21~23℃,维持12 h照明、12 h黑暗的光照周期,实验动物自由进食、饮水。将C57BL/6雄性小鼠分别置于丰富生存环境和标准饲养环境下饲养3周,皮下接种Panc02胰腺癌、B16F10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细胞,继续在原有环境饲养3-5周,肿瘤生长曲线。动物实验终止时,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并保存小鼠血清、瘤体及各器官组织样本进行后续相关实验。选择C57BL/6雌性小鼠分别建立Panc02胰腺癌和B16F10黑色素瘤模型。选择BALB/c雄性小鼠建立CT-26及CT-26sci结肠癌模型。结果:在C57BL/6雄性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EE对Panc02胰腺癌、B16F10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58.2%(EE组0.23±0.12g v.s.对照组0.55±0.14g,P<0.001)、43.1%(EE组2.01±2.11g v.s.对照组3.53±2.24g,P=0.05)及36.5%(EE组2.51±0.25g v.s.对照组3.95±0.26g,P<0.01)。免疫组化证实EE小鼠瘤体中PCNA表达较对照小鼠瘤体细胞显着下降,进一步提示了EE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C57BL/6雌性小鼠的Panc02胰腺癌模型中,EE组肿瘤大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EE组0.94±0.21 vs.对照组0.96±0.23g,P>0.05)。同样,在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EE对C57BL/6雌性小鼠的抑瘤作用也无显着意义(EE组1.28±0.27g vs.对照组1.53±0.25g,P=0.497),表明EE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具有性别特异性。在BALB/c雄性小鼠的CT26结肠癌模型,丰富环境组小鼠肿瘤重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EE组3.67±1.14g vs.对照组3.16±1.02g,P=0.382)。同样,在BALB/c雄性小鼠的CT26-sci结肠癌模型中,丰富环境组小鼠肿瘤重量与对照组也无显着差异(EE组4.11±0.92g vs.对照组3.40±1.19g,P=0.105),表明EE的抑瘤作用受小鼠品系的影响。为了探索运动、社交等因素是否为EE抑瘤的决定因素,我们设立了单纯运动组(常规饲养笼中加跑轮运动)、单纯社交组(12只小鼠置于没有玩具和运动器材的大笼中饲养)以及社交缺乏组(即2只小鼠置有玩具及运动器材的大笼中饲养),结果显示,社交缺乏组、单纯社交组及单纯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抑瘤率分别为15.5%、17.4%和14.8%。表明EE环境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是活动和社交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丰富生存环境对雄性C57BL/6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广泛且显着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具有性别及种系差异。第二部分 丰富生存环境对Panc02胰腺癌生长影响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及定量蛋白质谱分析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信号通路、多机制作用的结果。丰富生存环境可以显着抑制小鼠皮下抑制瘤的生长,其中以对Panc02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最为显着。为揭示其抑瘤机制,我们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分析。对Panc02胰腺癌瘤体组织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丰富生存环境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可能对胰腺癌防治提供思路和线索。目的:采用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及定量蛋白质谱检测对Panc02胰腺癌瘤体组织进行高通量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分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丰富生存环境对Panc02胰腺癌瘤体生长的影响。方法:抽提Panc02胰腺癌瘤体RNA及蛋白,采用Agilent Whole Genome Microarry4×44K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及i TRAQ标记蛋白质谱定量分析对Panc02胰腺癌瘤体组织分别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及蛋白质谱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e Spring11.5寻找差异基因及蛋白,并使用DAVID软件进行相应的基因本体学及通路分析。结果:小鼠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丰富生存环境条件下,Panc02胰腺癌组织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发生了广泛而显着的变化,该变化以向下调节为主。基因本体分析显示Panc02胰腺癌组织在生物学过程的变化以粘附、发育、运动为主;细胞组分以细胞连接、细胞骨架及膜结构等为主;分子功能则以结合及分子活性为主。这些基因本体学条目均与肿瘤增殖、迁移、侵袭等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丰富生存环境对肿瘤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对Panc02胰腺癌基因表达谱2倍以上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丰富生存环境条件下,Panc02胰腺癌组织不但在多条代谢通路上发生显着变化,同时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相关通路上也发生显着富集。对基因表达谱5倍以上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神经精神疾病相关通路富集在2倍到5倍差异基因区间。对Panc02胰腺癌组织进行定量蛋白质谱检测,获得1.5倍以上差异蛋白1658个,其中上调1.5倍以上者242个,下调1.5倍以上者380个。进行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也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相关通路上发生显着富集。对基因表达谱2倍以上差异基因及1.5倍以上差异蛋白的进行交集分析后进一步确认,在丰富生存环境下Panc02胰腺癌组织在神经精神疾病相关通路上发生显着富集。结论:在丰富生存环境条件下,Panc02胰腺癌瘤体中基因表达发生了广泛和显着的改变,且富集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变相关通路上。其是否为EE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分子和核心机制,值得深入探讨。第三部分 丰富生存环境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丰富生存环境的本质是一种良性应激,其作用的发挥必然涉及神经系统调控及应激反应。丰富生存环境抗肿瘤作用可能涉及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这项多脏器、多系统的复杂工程需通过系统生物学研究方能全面揭示。目的:对丰富生存环境与标准饲养环境的未荷瘤及短期荷瘤刺激小鼠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在丰富生存环境下脑部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方法:建立丰富生存环境及标准饲养环境。分别获得未荷瘤C57BL/6雄性小鼠和接受短期肿瘤刺激的C57BL/6小鼠的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抽提总RNA后进一步纯化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对海马表达谱芯片结果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基因本体学及KEGG通路分析。对荷瘤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表达谱芯片采用基因及富集分析。结果:对海马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在丰富生存环境下未荷瘤小鼠及荷瘤小鼠海马基因表达谱均发生显着变化。在丰富生存环境下,荷瘤小鼠与未荷瘤小鼠的共同上调基因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通路,而共同下调基因富集在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上。在丰富生存环境下,荷瘤小鼠海马共有520个基因的m RNA发生了2倍以上的改变,其中上调基因224个,下调基因296个。在224个上调基因中,有198个基因在未荷瘤小鼠中不受EE的诱导,提示他们可能特异性地与EE的抗肿瘤作用有关。KEGG分析显示,这198个基因主要涉及Erb B signaling pathway和Adherens junction通路;在296个下调基因中,同样有264个基因在未荷瘤小鼠中不受EE的诱导而改变,它们主要富集在Vascular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以往报道较多的在EE环境中显着上调的一种蛋白,因此我们在芯片结果中重点观察了该蛋白在海马中的改变规律。与非荷瘤标准环境相比,非荷瘤丰富生存环境、荷瘤标准环境、荷瘤丰富生存环境海马BDNF的表达倍数分别为1.80、2.17、2.57倍,提示BDNF可能介导大脑对EE反应后的抗肿瘤效应。对未荷瘤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基因表达谱的基因本体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腺体发育、分泌等条目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通路在丰富生存环境下显着富集。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在丰富生存环境条件下,HPA轴基因表达谱在165个KEGG基因集中有52个发生上调,其中3条基因集FDR小于25%,涉及鞘糖脂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合成及基础转录;而在标准饲养环境组,HPA轴基因表达谱在165个基因集中有113个发生上调,其中6条基因集FDR小于25%,与细胞分裂、同源重组、RNA聚合酶等通路有关。结论:丰富生存环境下荷瘤及未荷瘤小鼠海马的BDNF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着增高,提示海马可能通过BDNF参与丰富生存环境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调控。丰富生存环境下,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均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通路上富集,提示该通路是丰富生存环境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途径。荷瘤状态下,丰富生存环境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在鞘糖脂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合成及基础转录通路上显着富集。

二、地冬及天冬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冬及天冬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细胞极化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肺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癌微环境中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1 研究背景
        2 外泌体的形成和特征
        3 外泌体的释放
        4 肺癌微环境中外泌体的功能
        5 外泌体在化疗耐药与靶向治疗耐药中的作用
        6 外泌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7 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可以作为肺癌的预测指标
        8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外泌体肺癌微环境不同细胞之间的调控
        附表2 外泌体在治疗、诊断与预后中的相关研究
    综述二 中医药调控肿瘤微环境防治肺癌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微环境
        2 中医药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与功能的调控
        3 中医药对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调节
        4 中医药对T、B淋巴细胞、NK细胞及免疫靶点的调控
        5 中医药对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
        6 中医药重塑上皮间质转化
        7 中医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8 中医药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调控
        9 中医药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10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炎症因子的调控
        11 中医药对微环境中外泌体及非编码RNA表达的作用
        1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双参颗粒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药效学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双参颗粒对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双参颗粒干预荷M1型巨噬细胞与Lewis肺癌细胞混合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双参颗粒对小鼠TAM细胞功能因子、记忆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MIF基因过表达与MIF基因干扰稳定转染Lewis细胞株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对MIF~(+/+)Lewis及shMIF-Lewis细胞中MIF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七 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对Lewis来源外泌体及外泌体中MicroRNA-34a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八 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干预MIF~(+/+)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表型及KLF4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CAFs与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1 CAFs的来源
    2 CAFs的鉴定
    3 CAFs与肿瘤耐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GAS-STING通路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1 cGAS-STING的抑瘤作用
    2 cGAS-STING通路的促瘤作用
    3 cGAS-STING通路与肿瘤转移
    4 cGAS-STING通路与TME中其他细胞
    5 cGAS-STING通路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逆转耐药研究进展
    1 耐药发生的病机
    2 中医药逆转耐药的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化疗诱导的DNA损伤CAFs模型构建及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 分扶正解毒方对cGAS /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的胃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干预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5-FU耐药荷瘤小鼠模型构建及扶正解毒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创新之处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3)基于肿瘤神经新生学说探讨p75NTR介导的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围刺法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1 围刺治疗单纯性囊肿
        2 围刺治疗甲状腺结节
        3 围刺治疗其他良性肿瘤
        4 围刺治疗恶性肿瘤
        5 瘤周注射治疗恶性肿瘤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新生及p75NT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神经新生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2 p75NT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电针与毫针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神经新生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有参转录组测序探索电针围刺对肿瘤神经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四 p75NTR对电针围刺调控肿瘤神经及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与不足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4)滋阴方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 抗诱变作用
5 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
6 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7 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
8 联合用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9 小结

(5)粒毛盘菌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真菌多糖的提取
    1.2 真菌多糖的纯化
    1.3 真菌多糖的分级分离
    1.4 真菌多糖的纯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1.5 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
    1.6 粒毛盘菌多糖研究概况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粒毛盘菌YM130胞外多糖联合5-氟尿嘧啶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3 细胞培养
        2.2.4 细胞毒性实验
        2.2.5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6 克隆形成实验
        2.2.7 伤口愈合实验
        2.2.8 细胞侵袭与迁移实验
        2.2.9 细胞核形态学分析
        2.2.10 Western blot分析以及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提取方法
        2.2.11 细胞凋亡检测
        2.2.12 细胞中活性氧的检测
        2.2.13 细胞周期分析
        2.2.14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2.2.15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2.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5-FU和LEP130分别对Hep G2、LO2和HSF细胞活力的影响
        2.3.2 5-FU与LEP130联用对Hep G2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
        2.3.3 5-FU与LEP130联用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
        2.3.4 LEP130细胞存活途径的影响
        2.3.5 LEP130对细胞内活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2.3.6 LEP130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2.3.7 5-FU与LEP130联用对Hep G2细胞周期的影响
        2.3.8 5-FU与LEP130对p53活化状态和DNA修复的影响
        2.3.9 5-FU与LEP130联用Hep G2细胞迁移与侵袭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粒毛盘菌YM130胞外多糖联合环磷酰胺体内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2.3 细胞培养
        3.2.4 H22荷瘤小鼠模型
        3.2.5 动物分组与处理
        3.2.6 生化指标分析
        3.2.7 组织病理学检测
        3.2.8 免疫组化检测
        3.2.9 Western blot分析
        3.2.10 TUNEL染色
        3.2.11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3.2.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TX与LEP130联用对H22 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3.3.2 CTX与LEP130联用对H22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形态的影响
        3.3.3 CTX与LEP130联用对肿瘤细胞死亡受体途径的影响
        3.3.4 CTX与LEP130联用对肿瘤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3.3.5 CTX与LEP130联用对H22 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3.3.6 CTX与LEP130联用对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影响
        3.3.7 CTX与LEP130联用对肿瘤组织中存活蛋白的影响
        3.3.8 CTX与LEP130联用对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
        3.3.9 LEP130对CTX引起的副作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粒毛盘菌YM130胞外多糖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4.2.3 细胞培养
        4.2.4 细胞毒性实验
        4.2.5 S180荷瘤小鼠模型
        4.2.6 动物分组与处理
        4.2.7 生化指标分析
        4.2.8 组织病理学检测
        4.2.9 免疫组化检测
        4.2.10 Western blot分析
        4.2.11 免疫荧光双染实验
        4.2.12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
        4.2.1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的制备及条件培养基处理
        4.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EP130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4.3.2 LEP130对肿瘤微环境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
        4.3.3 LEP130通过T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M1、M2型巨噬细胞的比率
        4.3.4 LEP130对肿瘤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Th1)免疫应答的影响
        4.3.5 LEP130对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4.3.6 LEP130在体外通过TLR4模式识别受体促进原代巨噬细胞向M1 型极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粒毛盘菌YM130胞外多糖抗结肠癌活性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相关性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5.2.3 CRC小鼠建模与处理
        5.2.4 生化指标分析
        5.2.5 组织病理学检测
        5.2.6 免疫组化检测
        5.2.7 Western blot分析
        5.2.8 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5.2.9 DNA提取和16S r RNA测序
        5.2.10 测序数据的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5.2.11 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5.2.12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5.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LEP130对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癌发生的影响
        5.3.2 LEP130对结肠癌小鼠肠屏障完整性和肠道炎症的影响
        5.3.3 LEP130对结肠癌小鼠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影响
        5.3.4 LEP130对结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5.3.5 LEP130对结肠癌小鼠肠道菌群相关性的影响
        5.3.6 LEP130对结肠癌小鼠代谢组的影响
        5.3.7 LEP130对结肠癌小鼠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基于HIF1α/VEGF信号通路研究天冬多糖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HIF1α mRNA高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分析
    1 材料
        1.1 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收集
        1.2 细胞株
        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1.4 实验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数据库数据分析
        2.2 细胞培养
        2.3 人肝癌细胞病毒感染
        2.4 QRT-PCR实验
        2.5 免疫印迹实验
        2.6 CCK-8实验
        2.7 创伤愈合实验
        2.8 Transwell基质胶侵袭实验
        2.9 HUVEC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
        2.10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肝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上调
        3.2 HIF1α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3 HIF1αmRNA过表达对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3.4 HIF1α过表达和RNA干扰慢病毒稳转人肝癌细胞株的构建
        3.5 HIF1α过表达促进了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
        3.6 HIF1αRNA干扰抑制了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
    4 分析与讨论
第二部分 体外天冬多糖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
    1 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天冬多糖储备液的配置
        2.2 细胞培养
        2.3 CCK-8实验
        2.4 创伤愈合实验
        2.5 Transwell基质胶侵袭实验
        2.6 HUVEC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
        2.7 ELISA实验
        2.8 QRT-PCR实验
        2.9 免疫印迹实验
        2.10 免疫荧光实验
        2.11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天冬多糖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
        3.2 天冬多糖抑制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3 天冬多糖抑制人肝癌细胞诱导的HUVEC细胞血管形成
        3.4 天冬多糖抑制人肝癌细胞HIF1α和 VEGF的表达
        3.5 天冬多糖调节MAPK和 PI3K信号通路抑制人肝癌细胞HIF1α表达
    4 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体外缺氧下天冬多糖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
    1 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
        1.4 部分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天冬多糖储备液的配置
        2.2 细胞培养
        2.3 CCK-8实验
        2.4 Transwell迁移实验
        2.5 Transwell基质胶侵袭实验
        2.6 HUVEC细胞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
        2.7 ELISA实验
        2.8 免疫印迹实验
        2.9 免疫荧光实验
        2.10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天冬多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
        3.2 天冬多糖缺氧条件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的迁移
        3.3 冬多糖缺氧条件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的侵袭
        3.4 天冬多糖缺氧条件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诱导的HUVEC细胞血管形成
        3.5 天冬多糖缺氧条件下可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HIF1α和 VEGF蛋白的表达
        3.6 天冬多糖缺氧条件下通过调节MAPK和 PI3K信号通路抑制人肝癌细胞HIF1α蛋白的表达
    4 分析与讨论
第四部分 体内实验研究天冬多糖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肝癌血管形成的机制
    1 材料
        1.1 细胞株
        1.2 动物及饲料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1.4 实验主要仪器
        1.5 部分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天冬多糖储备液的配置
        2.2 细胞培养
        2.3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的实施
        2.4 裸鼠肿瘤组织的病理检测
        2.5 免疫印迹检测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天冬多糖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生长
        3.2 天冬多糖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
        3.3 天冬多糖通过抑制MAPK和 PI3K信号通路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血管形成
    4 分析与讨论
        4.1 目前国内外肝癌临床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现状
        4.2 目前国内外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体内实验研究现状
        4.3 天冬多糖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抗血管生成抑制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已发表综述全文 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第一作者发表或投稿论文
    附录3 在读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7)两种绿绒蒿属植物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肿瘤
    1.2 肿瘤的发生与形成
        1.2.1 肿瘤的概念
        1.2.2 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1.2.3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 肿瘤研究的新进展
        1.3.1 肿瘤(tumor)与基因组印记
        1.3.2 肿瘤与微卫星DNA
        1.3.3 肿瘤免疫编辑
        1.3.4 肿瘤干细胞
        1.3.5 细胞周期与肿瘤
        1.3.6 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1.3.7 细胞死亡与肿瘤
        1.3.8 血管形成与肿瘤
    1.4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1.4.1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1.4.2 天然抗肿瘤药物
        1.4.3 化学合成药物
        1.4.4 生物工程药
    1.5 当今世界抗肿瘤药物发展趋势
    1.6 我国抗肿瘤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1.7 中药(包括藏药)与抗肿瘤研究
        1.7.1 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
        1.7.2 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
        1.7.3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特色及创新性
    2.1 研究依据
    2.2 研究内容
    2.3 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缘绿绒蒿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作用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试剂仪器
        3.1.1 材料
        3.1.2 实验细胞来源
        3.1.3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3.1.4 试剂配制
        3.1.5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和内容
        3.2.1 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anch.)醇提物制备
        3.2.2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化学成分分析-GC/MS检测
        3.2.3 实验分组及处理条件
        3.2.4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抑制作用
        3.2.5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3.2.6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3.2.7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周期影响的分析
        3.2.8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V-FITC/PI试验)
        3.2.9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影响检测
        3.2.10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中活性氧(ROS)变化检测
        3.2.11 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的变化
        3.2.12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
        3.2.13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对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
        3.2.14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及分析
        3.3.1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化学成分分析(GC-MS检测分析)
        3.3.2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毒效应
        3.3.3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使DNA发生片段化
        3.3.4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肿瘤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
        3.3.5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能够引起K562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
        3.3.6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引起细胞凋亡分析
        3.3.7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研究
        3.3.8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检测
        3.3.9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细胞色素C释放检测
        3.3.10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分析
        3.3.11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24,48h后,K562细胞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增殖效应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4.1.1 细胞来源与细胞培养
        4.1.2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4.1.3 试剂与配制
        4.1.4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多刺绿绒蒿乙醇提取物的获取
        4.2.2 实验分组
        4.2.3 多刺绿绒蒿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4.2.4 细胞活性检测
        4.2.5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研究
        4.2.6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4.2.7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处理对L1210细胞周期的影响
        4.2.8 Annexin V-FITC/PI检测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4.2.9 细胞膜完整性检测
        4.2.10 活性氧生成检测
        4.2.11 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观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GC-MS分析
        4.3.2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小鼠L1210细胞的毒效应
        4.3.3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作用L1210细胞,对DNA损伤的影响
        4.3.4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4.3.5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周期的影响
        4.3.6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诱导L1210细胞凋亡检测
        4.3.7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膜损伤效应
        4.3.8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ROS的影响
        4.3.9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影响L1210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试剂
        5.1.1 材料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
        5.2.2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5.2.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5.2.4 小鼠体重及移植瘤大小的测量
        5.2.5 EMH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5.2.6 EMH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器官作用
        5.2.7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有关凋亡蛋白
    5.3 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均以Mean±SD进行表示。
    5.4 结果与分析
        5.4.1 EMH对S180荷瘤小鼠生理状态的影响
        5.4.2 EMH对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的肿瘤抑制情况
        5.4.3 EMH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5.4.4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小鼠实体瘤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表达的影响
        5.4.5 EMH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研究
        5.4.6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作用
        5.4.7 EMH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5.4.8 EMH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促凋亡蛋白p53表达的探究
    5.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基于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研究中医扶正与祛邪疗法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细胞培养,药物制备与CCK-8法
        1.细胞培养
        2.药物制备
        3.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
    实验二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率
        1.所需设备试剂:
        2.PI单染法FCM检测细胞周期
        3.Annexin V/PI双染法FCM检测细胞凋亡
        4.实验结果
    实验三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与线粒体形态学变化
        1.实验器材与设备
        2.主要实验试剂
        3.透射电镜制片步骤
        4.观察结果
    实验四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表达
        1.实验设备
        2.实验试剂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果
    实验五 RT-qPCR检测细胞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m RNA表达
        1.主要实验设备及耗材
        2.RT-qPCR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一、中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1.历代医家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2.现代中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3.AL的临床辨证治疗
        4.益气养阴方简介及组方分析
    二、益气养阴方药物的功能研究
        1.太子参
        2.黄芪
        3.白术
        4.茯苓
        5.甘草
        6.黄精
        7.女贞子
        8.墨旱莲
        9.天冬
        10.麦冬
        11.生地黄
        12.半枝莲
        13.白花蛇舌草
        14.蒲公英
        15.小蓟
    三、线粒体融合与分裂
        1.概述
        2.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3.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功能
    四、线粒体调控细胞凋亡
        1.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与细胞凋亡
        2.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细胞凋亡
        3.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对肿瘤发生和治疗的作用
    五、结果探讨
        1.益气养阴方对KG-1a细胞生长的影响
        2.益气养阴方对KG-1a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
        3.益气养阴方对KG-1a细胞超微结构和线粒体形态学的影响
        4.益气养阴方对KG-1a细胞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5.益气养阴方对KG-1a细胞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9)白术精油对Lewis肺癌及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瘤作用及Caspase-3、XIAP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一、白术的主要药理作用
    二、恶性肿瘤与中医药
    三、细胞周期与恶性肿瘤
    四、细胞凋亡与恶性肿瘤
    五、caspase-3 与细胞凋亡
    六、XIAP 与细胞凋亡
    七、白术精油抗肿瘤的研究基础
    八、本实验研究思路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体内实验研究:白术精油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 caspase-3、XIAP 抑瘤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肿瘤细胞
        (三)实验药品
        (四)实验仪器及手术器械
        二、实验方法
        (一)白术精油的提取
        (二)白术精油乳剂的制备
        (三)Lewis 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制备
        (四)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五)样本处理及观察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白术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生长状态的观察
        (二)Lewis 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胸腺指数、脾指数的计算
        (三)Lewis 肺癌实体瘤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
        (四)酶联免疫法检测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血清中、实体瘤组织中 caspase-3 的蛋白表达
        (五)酶联免疫法检测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血清中、实体瘤组织中 XIAP 的蛋白表达
    实验二 体外实验研究:白术精油对人肺癌 A549 细胞株的抑瘤作用及 caspase-3 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肿瘤细胞
        (三)实验药品
        (四)实验仪器及手术器械
        二、实验方法
        (一)白术精油的提取
        (二)白术精油乳剂的制备
        (三)SD 大鼠含药血清的制备
        (四)样本处理及观察方法
        (五)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MTT 法检测人肺癌 A549 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
        (二)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癌 A549 细胞株的细胞周期
        (三)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肺癌 A549 细胞株的 caspase-3 蛋白表达
讨论
    一、SD、SFE 两种提取方法对白术精油抗瘤疗效的影响
    二、SFE 法提取的白术精油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抑瘤机制研究
    三、SFE 法提取的白术精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 A549 细胞的抑瘤机制研究
    四、白术精油优势提取方法及优势给药剂量的筛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丰富生存环境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整合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丰富生存环境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丰富生存环境对Panc02胰腺癌生长影响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及定量蛋白质谱分析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丰富生存环境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啮齿类动物丰富生存环境模型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四、地冬及天冬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细胞极化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肺癌的作用机制[D]. 亓润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扶正解毒方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GAS/Wnt16b/β-catenin轴介导癌细胞干性化逆转耐药的研究[D]. 吴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基于肿瘤神经新生学说探讨p75NTR介导的电针围刺的抑瘤机制[D]. 田叶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滋阴方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罗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6)
  • [5]粒毛盘菌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宗帅.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HIF1α/VEGF信号通路研究天冬多糖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的机制[D]. 程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两种绿绒蒿属植物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 范建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8]基于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研究中医扶正与祛邪疗法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D]. 吴晓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白术精油对Lewis肺癌及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瘤作用及Caspase-3、XIAP机制研究[D]. 黄小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10]丰富生存环境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整合生物学研究[D]. 李国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Dibastiana 和 Asparagus 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