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图像和标线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

热成像图像和标线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

一、热成像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雪涛[1](2018)在《新型车长观瞄跟踪镜装调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车长观瞄跟踪系统是现代战争中车载武器的重要设备,是实现战场搜寻、识别、跟踪目标的主要装备,具备昼/夜等全天候作战功能。本车长观瞄跟踪镜主体采用了挑担式和潜望式光学平台相结合的综合光电结构型式,在可见光直瞄通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成像通道,将电视探测器、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机,分别置于可见光通道的旁侧。多传感器之间的平行性由高精密俯仰回转轴系保证。围绕某新型车长观瞄跟踪镜,总结该型车长镜光学系统以及结构系统在装配与调校过程的工艺和检测方法。对光学系统的定中心、多传感器光学窗口粘接、轴系动密封性、可见光通道与传感器通道的光轴同步一致性和消像旋光学系统等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与相关技术部门合作对关键技术及要求进行攻关,通过装调实验研究,对于新旧装调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最佳的装调技术方案。

张卫东[2](2012)在《传感器融合:寻求最佳的态势感知能力》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的数字化战场,图像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基于多传感器的图像融合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已从海、空扩展到地面平台领域,并见诸于实战,为进一步提高态势感知能力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描述了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起源、演变、属性和特征,美、英、以等国研发、运用相关系统的现状与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颜俊[3](2011)在《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夜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对行人及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论文针对车载主动夜视成像技术受光源强度限制、有效成像距离短和热成像技术对温度过渡环境探测效果差、对高速运动的热的物体和混杂的场景探测不准确而易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难题,研究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原理及其方法,这对于改善及扩大驾驶员夜间行驶视野,增加行驶安全距离,协助驾驶员及早地发现潜在的危险并做出正确判断,提高主动驾驶安全性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论文首先阐述了夜视系统对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夜视系统的研究现状。由于提高夜视距离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制动距离,从而延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本文根据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行为理论,研究了汽车制动距离与有效的夜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将主动红外夜视成像技术和热成像技术(或称被动红外成像技术)融合处理的方法。根据主动红外夜视成像与热成像的基本原理,分析汽车夜间行驶道路上的目标(行人和道路上的物体)与背景(道路两旁的环境)的红外辐射的基本特点,研究根据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能量密度分布获取汽车行驶速度和汽车与目标之间距离的图像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红外夜视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主动红外夜视成像和热成像技术来获取同一空间与时间的目标与背景图像,再经过对其进行图像降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处理,来获取能反映空间和时间特征的目标红外图像。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论文构建了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红外夜视成像实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汽车红外夜视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的实验及其分析。

蔡占恩[4](2010)在《双波段彩色夜视光学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光图像和红外热图产生的都是单色灰度图像,信噪比低,不利于探测,而且人眼对彩色等级的分辨率远远超过黑白灰度等级;如果将微光图像和红外热图融合,获得具有真实彩色的目标图像,则更加适合人眼的视觉响应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探测和识别目标的能力,双波段彩色夜视侦察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夜视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实现彩色夜视技术有两种方法:其一,将两种具有不同响应波长的像增强器组合在一起,利用光谱滤波和电子处理技术产生彩色图像。其二,微光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组合,二者共用一个光学孔径,通过融合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提供实时彩色图像。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彩色夜视系统设计单通道双波段的光学系统,通过反射式、折射式和折反射式光学系统类型的研究,设计在不同类型下的可见光波段和长波红外波段的单通道双波段夜视光学系统,分析不同类型下的双谱夜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采用微光传感器与长波红外探测器共用一套光学系统,并通过光谱分光技术使得两种图像传感器同时获取目标的图像信息,再将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融合,通过特定的融合算法得到目标的彩色图像,从而提高夜间侦察的分辨率及识别率,用于夜间区域目标监视,夜间安全侦察及夜间近距离作战。

林昭珩[5](2009)在《可变倍枪瞄镜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装甲车固定倍率高射机枪瞄准镜的不利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变倍枪瞄镜,高倍率小视场作为瞄准目标之用,低倍率大视场作为捕捉目标之用。本文介绍了枪瞄镜的基本光学系统,阐述了望远式瞄准系统的变倍原理。通过对变倍系统实现途径的探讨,采用了物像交换原则移动中继透镜组方案。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对物镜、中继透镜及目镜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调试、优化,并做出像质评价。文中还设计了枪瞄镜变倍组件的机械结构并分析了系统的瞄准误差。枪瞄镜的技术指标:视放大率为1.2×时视场角为30°,3×时视场角为20°,出瞳距离为24mm,出瞳直径为φ4.5mm,俯仰角为-5°~50°。

郭正祥[6](2006)在《装甲战车的火控系统》文中认为现代装甲战车无论是主战坦克还是步兵战车都拥有4项主要战斗性能:火力、防护性、机动性和可指挥性。所有国家的设计师都坚持不懈致力于使装甲战车的这4项性能更加完善。如果说在设计新的战斗车辆和对老车进行现代化改进时,对后3项性能重视程度有所变化的话,那么火力在这4项指标中始终处于最优先考虑的位置。现代战场上装甲战车应该具有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弹药摧毁敌目标的能力。因此装甲战车的最主要的战斗性能就是射击精度、射击速度和弹药的有效性。抓住这个关键,在完善装甲战车的战斗效能的时候就明确了方向,就能处理好装甲战车各种性能之间的关系。安装威力更大的武器也能增强坦克防护能力,原因是安装威力更强的武器能提高射程,从而提高了战车的防护能力。为此,必须重视改进战车的瞄准装置。

胡毅,张智诠,蒋晓瑜[7](2003)在《热成像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热像仪(红外夜视仪)是夜战中用于观察和瞄准的重要装备。为了实现热成像瞄准镜同样具有坦克微光瞄准镜所具有的功能,本文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高速图像处理功能实时地将热成像图像和瞄准镜分划图像进行叠加处理,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张卫东,王开启[8](1996)在《装甲装备模拟训练器材的现状及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8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坦克、装甲车辆,导致装甲兵装备的价格、技术复杂性、使用训练难度相应增加,训练和装备维修费用急剧增长,而各国军费预算从整体上讲在缩减,为现装备的训练带来诸多

二、热成像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成像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车长观瞄跟踪镜装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观瞄镜技术的发展情况
        1.1.2 国内车载观瞄跟踪镜的发展情况
        1.1.3 国内外车载武器光电系统对比
    1.2 车载光电系统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工程背景和目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工艺方案的制定
        1.4.2 检测方案的制定
        1.4.3 关键装调方案的制定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某车长观瞄跟踪镜的系统构成及性能指标
    2.1 该型车长观瞄跟踪镜的原理及构成
        2.1.1 光电综合转台的原理
        2.1.2 T型“挑担式”结构的介绍
        2.1.3 该型车长观瞄跟踪镜的系统构成
        2.1.4 车长观瞄跟踪镜的主要功能
        2.1.5 车长观瞄跟踪镜的可见光光路原理
    2.2 主要设计性能指标
第三章 车长观瞄镜系统装调技术分析及检测方案制定
    3.1 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的工艺分析
        3.1.1 影响产品光学性能的技术分析
        3.1.2 产品定中心的分析
        3.1.3 对影响整机正交性的因素分析
        3.1.4 影响光轴平行性的分析
        3.1.5 影响气密性的分析
        3.1.6 别汉棱镜的光学特性分析
        3.1.7 复杂多轴系的一致性精密装调技术分析
    3.2 对整机在交付使用后的可预见问题分析
        3.2.1 产品更换维修各光学系统后光轴平行性的保证
        3.2.2 产品轴系在使用时的水密保护
    3.3 产品总工艺方案的制定
    3.4 产品主要性能的检测方案制定
        3.4.1 车长观瞄跟踪镜的正交性的装调以及检测方案
        3.4.2 各光学系统光轴同轴性的装调以及检测方案
        3.4.3 车长观瞄跟踪镜零位走动检测
第四章 系统关键装调技术研究
    4.1 光学系统的定中心技术研究
    4.2 多传感器光学窗口粘接关键技术研究
        4.2.1 光学窗口的受力分析
        4.2.2 粘接应力的分析及解决
        4.2.3 压圈应力的分析及解决
        4.2.4 镜框应力的分析及解决
        4.2.5 光学玻璃倾斜的装配
    4.3 车长观瞄跟踪镜轴系动密封性的技术研究
    4.4 保证可见光通道与传感器通道的光轴同步一致性研究
        4.4.1 1/2钢带传动机构装调与预紧
        4.4.2 空间回转轴的可视化标定
    4.5 消象旋组件系统误差的调节的技术分析
        4.5.1 别汉棱镜组的装调技术
        4.5.2 整机的消像旋装调技术
第五章 测试结果与产品评价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传感器融合:寻求最佳的态势感知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传感器融合的定义和意义
传感器融合的图像层
多波长光电侦察传感器
图像混合
夜视镜图像融合
面临的挑战
相关链接
    美国致力于发展短波红外技术
    驻阿富汗英军配备“数据人”地理信息系统

(3)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车载红外夜视技术概述
        1.2.1 主动红外夜视技术
        1.2.2 热成像夜视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方法的研究
    2.1 制动距离的分析
    2.2 红外线及其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
        2.2.1 红外线
        2.2.2 红外线在大气中的传播
    2.3 主动红外夜视成像系统
        2.3.1 主动红外夜视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2.3.2 红外光源
        2.3.3 主动红外夜视成像传感器
    2.4 热成像系统
        2.4.1 热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
        2.4.2 红外热辐射特性和辐射定律
        2.4.3 红外光学系统
        2.4.4 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
        2.4.5 影响热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2.5 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成像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红外夜视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
    3.1 红外夜视数字图像特点
    3.2 红外夜视数字图像处理
        3.2.1 红外夜视数字图像的噪声处理
        3.2.2 红外夜视数字图像的增强处理
    3.3 红外数字图像分割
        3.3.1 阈值法
        3.3.2 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分割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红外夜视数字图像理解
    4.1 红外夜视图像的配准处理
        4.1.1 多源图像配准
        4.1.2 图像配准的分类及几何变换
    4.2 主动红外夜视图像与热成像图像的融合处理
        4.2.1 图像融合概述
        4.2.2 图像融合的算法
        4.2.3 红外夜视图像与热红外图像的融合处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成像实验
    5.1 车载红外夜视成像实验系统概述
    5.2 车载红外夜视数字图像处理
    5.3 主动红外夜视图像与热成像图像的配准
    5.4 主动红外夜视图像与热成像图像的融合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专业学位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双波段彩色夜视光学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发展彩色夜视技术的意义
    1.2 国内外彩色夜视技术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夜视技术发展与夜视光学系统选型
    2.1 夜视技术的发展概述及其前景
        2.1.1 微光夜视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2 红外夜视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多传感器图像的数据融合技术及彩色夜视技术
        2.2.1 多传感器图像的配准
        2.2.2 多传感器图像的数据融合
        2.2.3 多传感器图像的彩色显示
    2.3 发展单通道彩色夜视光学系统的优点及意义
    2.4 光学系统选型
    2.5 光学系统性能参数要求
    2.6 光学系统中镜面面型说明
第三章 双波段彩色夜视光学系统设计
    3.1 全折射式光学系统
        3.1.1 光学系统选型
        3.1.2 微光夜视物镜
        3.1.3 长波红外夜视物镜
        3.1.4 双波段折射式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3.2 折反射式光学系统
        3.2.1 光学系统选型
        3.2.2 R-C光学系统结构计算
        3.2.3 双波段R-C彩色夜视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3.3 全反射式光学系统
        3.3.1 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及其分类
        3.3.2 光学系统结构参数求解
        3.3.3 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实例
第四章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方法
    4.1 几何像差
    4.2 瑞利判断
    4.3 斯托列尔(K.Strehl)准则
    4.4 点列图
    4.5 光学传递函数
    4.6 各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致谢

(5)可变倍枪瞄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的关键技术
    1.4 枪瞄镜技术指标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枪瞄镜概述
    2.1 瞄准具的分类
    2.2 国内外枪瞄镜研究情况
    2.3 瞄准装置的发展趋势
    小结
第三章 枪瞄镜基本光学系统
    3.1 中继系统方案选择
    3.2 枪瞄镜可变倍实现途径及方案选择
    3.3 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3.4 其他典型光学组件分析
    小结
第四章 系统光学设计
    4.1 物镜光学设计
    4.2 中继系统光学设计
    4.3 目镜光学设计
    小结
第五章 枪瞄镜可变倍组件的机械结构分析
    小结
第六章 枪瞄镜瞄准误差分析
    6.1 瞄准装置的允许误差
    6.2 瞄准精度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装甲战车的火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四、热成像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车长观瞄跟踪镜装调技术研究[D]. 贾雪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8)
  • [2]传感器融合:寻求最佳的态势感知能力[J]. 张卫东. 国外坦克, 2012(02)
  • [3]基于汽车主动安全的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的研究[D]. 颜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4]双波段彩色夜视光学系统设计[D]. 蔡占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0(06)
  • [5]可变倍枪瞄镜系统研究[D]. 林昭珩. 长春理工大学, 2009(02)
  • [6]装甲战车的火控系统[J]. 郭正祥. 国外坦克, 2006(07)
  • [7]热成像图像与瞄准镜分划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J]. 胡毅,张智诠,蒋晓瑜.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03(S1)
  • [8]装甲装备模拟训练器材的现状及发展[J]. 张卫东,王开启. 国外坦克, 1996(02)

标签:;  ;  ;  ;  ;  

热成像图像和标线图像实时处理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