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

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

一、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陈[1](2021)在《狭长区域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GPS技术对高速铁路进行测量,可以对铁路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在建的众多铁路的地理环境都较为恶劣,狭长且高差大,对测量造成了很多影响,这同时也给与我们对某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机会,本文针对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一是在进行测量之前,通常都会对测量控制网进行设计,但一般都是通过技术人员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这种形式具有主观性,不具有推广性及严密性,有时可能会导致网络结构精度不够或过于繁琐,导致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其二是GPS测量无法直接得到正常高,必须通过水准测量的方式才能得到,在恶劣的作业情况更是对结果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以玉磨铁路勐腊段的测量为工程背景,针对这种狭长带状高差大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以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具有很高的工程意义。主要工作如下:(1)对优化设计的几种指标进行分析,针对玉磨铁路这种特殊测区,考虑采用可靠性指标来进行优化,主要考虑可靠性中多余观测分量这个指标,在保证精度可靠性的前提下,进行多次模拟实验,得到最优的网络结构,剔除了较多的多余的观测值,减少测量的工作量,为项目节约了成本。(2)对优化设计好的控制网进行实测,在获得测量数据后,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华测静态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算,在对不合格基线闭合环进行处理完毕后,对控制网进行基线解算及网平差,最后解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结算结果的合格间接说明优化设计的成功,满足设计要求。(3)对高程拟合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这种特殊区域,考虑到神经网络拟合法适用范围广且精度较高的优点,考虑采用LM-BP神经网络方法对其进行尝试研究,并与传统BP拟合方法针对隐含层数不同进行分析对比。(4)提出一种利用布谷鸟搜索算法来改进LS-SVM模型的拟合算法,完美解决LS-SVM模型中正则化参数以及核宽度难以选取的问题。并使用此方法针对训练样本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证实了CS-LS-SVM在小样本数据中特有的优势。(5)利用玉磨铁路的测量数据,将LM-BP、CS-LS-SVM拟合方法与传统的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种拟合方法很适用用这种狭长高差大测区,能得到很高的拟合精度,当已知点较少时,CS-LS-SVM能发挥其特有优势,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

任洁[2](2020)在《GPS-RTK技术在既有铁路高程勘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既有铁路的养护维修需要高效、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支持,GPS-RTK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的测量优势已在铁路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各个阶段广泛使用。但受制于其水准测量精度,在既有轨面高程测量过程中还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如何将动态RTK技术与周边水准点的分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空间拟合算法,实现其在既有线测量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既有轨道的测量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论文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设计不同作业模式的现场施测方案,分析不同作业模式的数据吻合性选取某专用线作为试验线路,分别采用全站仪、水准仪、GPS及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进行线路测量,并对不同作业模式获取的线路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GPS测量数据与全站仪、三维激光测量获取的线路平面位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但在高程测量方面与水准测量结果的吻合性不足。2)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GPS-RTK测量高程数据的拟合精度问题以实测的线路左右股GPS-RTK测量高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应点位的水准测量数据作为基准,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高程拟合精度问题。分别采用平面拟合及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引入14个控制点,进行高程拟合精度分析。通过残差和内外符合精度对比分析发现,在引入一定的控制条件下,采用二次曲面模型进行GPS高程数据拟合可满足既有铁路高程勘测要求。3)研究GPS-RTK与无人机配合的既有轨道复测方法以敦格铁路作为试验段,设计全站仪、GPS-RTK与无人机相互配合的既有铁路勘测方法,以GPS-RTK技术获取主要控制点的平面及高程信息(全站仪测量数据作为参考基准),结合提取的实景三维和轨道特征数据,采用一种自动选取不等间隔控制点算法,研究不同控制点数条件下的无人机测设精度,对综合应用无人机与GPS-RTK技术进行既有轨道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任洁,韩峰[3](2019)在《GPS高程拟合在既有轨道高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时动态(RTK)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既有轨道勘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传统水准测量效率低且由于高程误差,GPS-RTK尚不能替代传统水准测量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二次曲面拟合模型,研究不同间隔控制点条件下的高程拟合精度.为此,在试验现场分别获取同点位系列的内外轨RTK及水准测量高程数据,分析了基于RTK的轨面GPS高程测量数据应用可行性及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引入一定控制点条件下,在500 m间隔内采用自动化二次曲面模型拟合后得到的GPS高程数据可较好地满足既有线勘测要求.

朱开银[4](2019)在《稳健WTLS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中,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简称LS)是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处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该方法在进行参数估值计算时认为系数矩阵中是不存在偶然误差的,偶然误差只存在于观测向量中。然而在具体的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得系数矩阵不完全精确,为了考虑系数矩阵中可能存在的偶然误差,在近几十年中发展了总体最小二乘法(total least squares,简称TLS),总体最小二乘法从被提出开始就被广泛的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涵盖多个方面。考虑到数据采集时不等精度的问题,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weighted total least squares,简称WTLS)也逐渐被学者所提出。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数据中不仅含有偶然误差,也可能含有粗差,此时用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将不会得到可靠的结果。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杨元喜教授所提出的稳健估计IGG—Ⅲ方案与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将两种方法组合形成了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robust weighted total least squares,简称RWTLS)。为了对该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了单位权方差和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模拟的实验数据和实际算例数据,将该方法与最小二乘法、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对比实验。模拟数据的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当观测数据中的粗差个数和粗差大小在不断增加时,最小二乘法、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参数估计结果与单位权方差都在呈线性变化;而采用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参数估计结果与单位权方差均比较稳定,这表明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能够很好抵抗数据中存在的粗差,进一步也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定位和识别数据中的粗差,其得到的结果也比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要可靠。在实际数据实验中,通过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到了与模拟实验一样的结论。曲面拟合是GPS高程拟合中的一种常见的拟合方法,在传统的高程拟合中,进行模型参数估计时通常采用的是只考虑观测向量中误差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值计算。为了考虑系数矩阵中的误差和观测向量中可能存在的粗差,本文采用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来对高速铁路CPI点的GPS测量数据进行平面拟合与二次曲面拟合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组实验,将该方法与基于最小二乘法、总体最小二乘法、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下的平面拟合与二次曲面拟合进行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建模数据中不含有粗差的情况下,总体最小二乘法、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与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的单位权方差与标准差要小于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的单位权方差与标准差,而在数据中含有粗差的情况下,采用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所得的结果的单位权方差与标准差要小于最小二乘法、总体最小二乘法、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的单位权方差与标准差,这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来进行GPS高程拟合能够有效的定位和剔除数据中的粗差,所得到的结果比最小二乘法、总体最小二乘法、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要更加稳健可靠。

王海城[5](2016)在《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实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源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途径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在郑州附近采用隧道穿过黄河,沿太行山东麓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输水总干渠长1277km。工程施工路线长、建设单位多,从立项到竣工运营,经历了选线、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工程测量是基础,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各阶段所涉及的测量内容不同,精度等级各异,采用的仪器设备不一样。为统一南水北调工程测量标准、规范作业程序、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作业效率,针对工程实际,对工作中存在的测量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了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研究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角度和边长观测自动化和平面控制网平差技术,实现了平面控制测量内外业一体化。针对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坐标换算和地形图管理问题,着重研究了二维七参数坐标转换和基于椭球变换的高斯投影换算方法以及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平面控制、坐标转换和图幅查询管理的解决方案。2.研究基于光学水准仪观测的PDA数据采集技术和电子水准仪(蔡司DINI系列和徕卡DNA系列)采集数据处理技术,在不提取测站高差情况下,通过测站观测时间对温度进行内插,实现了原始观测数据整理与高差温度改正的同步计算。采用同构异源测段数据汇总,实现对大规模水准网测段提取、断点探测和高差两项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及高程异常改正)的自动处理。在讨论水准网平差原理基础上,研究粗差探测和最小闭合环的搜索方法,以满足对水准网可靠性检验。通过分析水准监测网稳定性检验原理,给出分块间隙法和t检验法检验模型,实现两期水准网的稳定性检验。对多种GPS高程拟合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采用狄克松和格布拉斯粗差探测探测技术和穷尽法搜索参数值方法,解决了GPS高程拟合中已知点兼容和多面函数拟合光滑因子δ难以确定的问题。3.讨论了基于线路的圆曲线坐标计算原理,研究了“完整非对称型”和“非完整非对称型”的道路中桩坐标计算方法,给出基于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元的坐标计算模型,解决了南水北调总干渠渠道定线及道路测设中任意复杂线形的坐标计算问题。采用以地块为单元的征地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块的自动分离、分类汇总、自由分割、任意两界址点的边长方位量测、报表和宗地图输出。4.全面系统地研究断面测量及工程量计算一体化流程。提出了基点无关法断面测量技术,给出由坐标格式向距离-高程格式的转换方法,以及断面端点位置判定方法。讨论了纵横断面设计文件生成原理和断面法工程量计算原理,推导出实测断面与设计断面套合的交点坐标计算模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断面测量和工程量计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5.分析了灰色GM建模机理,改进了灰色积分参数c值确定方法,优化了Verhulst模型初始值,推导出自适应GM(1,1)灰色模型。针对多次正向累加存在的新旧数据权重分配上的不足,讨论了二次反向累加GOM(1,1)建模原理,推导出非齐次指数函数背景值构造模型,并给出积分参数c值的确定方法和沉降预测建模策略,为南水北调工程沉降监测预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6.分析了扫描点云应用于变形监测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格网划分获得同名变形监测点的思路,提出了两期点云间基于最短距离的中位区取平均值计算变形的方法与步骤,并通过室内试验和南水北调实际试验研究,初步验证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南水北调坡面变形监测的可行性。7.自主开发了适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全过程需要的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统一了不同作业单位、不同测量设备的工作流程与作业模式,实现了数据处理与成果管理的内外业一体化。

刘玮[6](2016)在《GPS技术在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路控制测量能够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路线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尽管采用GPS技术获得的平面坐标精度高且满足工程需要,但因为高程系统的不一致,导致GPS高程与工程实际中的高程存在高程异常,需要采用高程转换模型进行转换,以使GPS技术提供的数据得以充分利用。本文主要研究GPS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介绍GPS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GPS大地高、正常高和正高之间的关系,明确道路高程控制测量的实测方法、分布网布设及精度要求。(2)研究在道路工程中常用的GPS高程转换模型,并针对工程中不同地区地形特点和高程异常复杂情况采用多种转换模型(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多项式曲面拟合法、最小二乘配置法等)进行模型分析和程序实现。且结合X304(娄庄、淤溪段)公路项目和南京市政项目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价几种模型的拟合精度。最后根据不同地形的道路特点提出了具体的结论和建议。(3)提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与BP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并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和组合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在GPS拟合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拟合残差。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拟合的结果作为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可以有效克服神经网络等一般机器学习中出现的过学习和局部极值等问题,较好地保持了两种模型的各自优点,从而获得较高的拟合精度。对于GPS高程拟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周平红[7](2013)在《GPS高程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GPS提供的平面坐标精度高且稳定,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通过其获得的高程是大地高,必须施加高程异常改正使之转换成正常高后才能应用于具体测量工程。因此,高程异常的精度直接影响由GPS获得的高程精度。要提高GPS高程的精度,需解决高程异常拟合精度问题。本文共研究了12种GPS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其中线性模型包括直线拟合、多项式曲线拟合、MLS曲线拟合、正交函数拟合、三次样条拟合和AKIMA曲线拟合:面状模型包括平面拟合、移动曲面拟合、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MLS曲面拟合、移动曲面拟合和多面函数拟合。为方便使用,制作了GPS高程异常拟合系统。该系统攘括了以上12种拟合模型,操作简单。理论分析及算例结果证明:高程异常的精度受建模点的数量、分布、数据精度及拟合模型等影响;建模点的数量在满足系数求解的基础上增加2个点左右,效果最佳;建模点的分布应尽量“均匀、全局”:建模点的数据精度对拟合精度有直接影响,拟合前一定要先剔除粗差。本文分别对CORS-RTK、GPS静态及常规GPS-RTK这三种测量方式获得的高程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当建模点数量足够、分布较均匀及精度较好时,选择合适的拟合模型,GPS的高程精度可以达到四等精度(《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中的四等精度,下同),可以基本满足其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要求。

张利[8](2012)在《GPS高程拟合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GPS提供的三维坐标包含了观测点的精确的平面坐标和大地高,而我国规定将正常高作为统一的高程系统。因此,如何利用GPS测得的大地高简单有效的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正常高,实现GPS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坐标定位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GPS高程拟合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等;详细的阐述了GPS技术在公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中应用的情况和特点;全面分析了GPS高程转换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目前,进行GPS高程转换的方法都是采用数学模型拟合法,比如三次样条拟合法、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多项式曲面拟合法以及移动曲面拟合法,而对于GPS高程转换的研究还出现了神经网络法、结合重力测量数据转换等的新方法。工程中常用的高程拟合方法,如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在公路工程这种带状地形中采用此方法拟合似大地水准面时,由于纵向跨度大,地形变化复杂而使高程异常变化也复杂,从而使削高补低的误差增大。而三次样条曲线拟合和移动曲面拟合就比较适合于带状地形的高程异常拟合,尤其纵向跨度较长时,可以有效解决整体拟合精度低,分段拟合分段点不连续的问题。在这两种方法中,三次样条拟合也有一些自身的缺点,如当横向跨度大时,三次样条拟合法就会出项较大的误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数据对两种方法作了分析比较,通过拟合结果得知当纵横向跨度较小,地形变化平缓时,两种拟合方法都可以达到三等水准的精度,而当测区较大,地形变化复杂时,三次样条拟合法将不再适用,而移动曲面拟合法则可以达到等外水准的要求,满足不同等级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的需要。最后利用Visual C++语言编写了集成三次样条曲线拟合和移动曲面拟合法的GPS高程转换软件,很大程度的方便了GPS高程拟合的进行。

吴伟[9](2012)在《基于TBC的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若干问题探讨》文中提出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精度GPS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在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方面。对于大尺度、高等级精密定位、地壳形变分析等方面的数据处理多采用高精度GPS科研软件;对于一般的高精度GPS工程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多采用高精度GPS商用软件。在众多的GPS商用软件中,Trimble公司最新推出的用于测绘工程的新一代后处理综合软件(Trimble Business Center)界面直观、易于使用,并且可定制。TBC不仅能够处理GNSS(包含GPS和GLONASS)数据,还可以处理全站仪、水准仪、3D扫描仪数据,集成了功能强大的可视工具和建模工具,利用多种视图全面反映数据信息,全新的处理算法保证其处理速度,并提供了灵活的处理配置方案,可以通过网络升级软件。但美中不足的是,该软件输出的报告与我国GPS测量规范和测量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本文以目前流行的TBC数据后处理软件作为载体,针对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丰富了高精度GPS数据处理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并编制了用于GPS数据后处理的TBC后处理统计软件,解决了TBC所检验的细节项目与我国规范规定不一致的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将精密星历应用于TBC软件的基线处理。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两种精密星历插值方法的插值余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2011年3月20日的精密星历数据探讨了滑动式插值算法较非滑动式插值算法的优越性及两种插值算法的最佳插值阶数;探究了利用TBC加载精密星历解算中短程基线的具体解决办法及实施流程,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分别加载精密星历和广播星历的基线解算精度,并对TGO系列和TBC系列多方面性能进行了对比。2.建立了基于AIC准则的RBF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RBF神经网络模型在GPS高程拟合中初始聚类中心、初始扩展常数及隐层节点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并优化了网络结构,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与常规模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并以TBC软件无约束平差文件作为数据源,开发了GPS高程拟合模块。3.开发了TBC数据后处理统计软件。针对TBC输出的基线处理报告和GNSS环闭合差报告并没有按照我国GPS测量的相关规范作全面的统计分析和质量检核,还需要进行人工编辑,自动化能力较弱的缺陷,本文在TBC数据交换文件(*.asc)、基线处理报告(*.txt)、GNSS闭合环报告(*.txt)以及无约束平差报告(*.txt)的基础上,用VB.NET开发了统计分析软件,给出了符合我国GPS测量规范和测量习惯的解决办法。

尉伯虎[10](2011)在《基础地理信息空间基准转换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地理信息空间基准在测绘及相关产业乃至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障作用。随着大地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空间基准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因此,不同空间基准之间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针对空间基准转换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算法模型等内容,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应用开展详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概述了地理信息空间基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及其周边部分国家空间基准的应用传承情况,讨论了空间基准转换的重要意义,研究了空间基准转换的主要内容,综合评述了地理信息空间基准转换研究的技术现状。为实现工程区内空间基准转换奠定了基础。(二)详细讨论了空间基准转换主要算法。在介绍大地坐标变换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研究了空间坐标转换中所涉及的各种模型和算法,包括三参数模型、布尔莎模型、莫洛金斯基模型、武测模型、简化模型;在介绍工程基准及分类的基础上,讨论了常见的GPS高程拟合模型。(三)研究了空间基准转换模型的适用性。详细分析和对比了空间坐标转换的各种模型,探讨了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的参数求解方法及其适用性,在讨论常见高程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对移动曲面法、多面函数法等拟合方法提出了改进算法。(四)在分析测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空间坐标转换模型和算法加以实践。求解了工程区内空间坐标转换的转换参数,结合各种模型的适用性,对各种模型的转换精度做了详细的分析与对比,讨论了转换参数的稳定性以及转换误差的来源。(五)通过测区实验,对文章中涉及的高程拟合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比和分析了各种高程拟合模型的拟合精度,详细论述了各种算法的区域适应性,并通过高程拟合的精度评定方法,给出了各种高程拟合模型最后达到的水准等级。

二、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狭长区域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高程异常拟合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构
2 GPS控制网设计及高程拟合基础理论
    2.1 GPS控制网设计基础理论
        2.1.1 GPS控制网四类设计
        2.1.2 GPS控制网设计指标
        2.1.3 GPS控制网精度设计
    2.2 高程拟合基础理论
        2.2.1 高程系统
        2.2.2 GPS高程转换的误差源
        2.2.3 高程拟合常用的几种方法
3 狭长区域控制网优化设计及实测数据处理
    3.1 狭长区域控制网优化设计
        3.1.1 本文基于可靠性指标的优化理论
        3.1.2 基于多余观测分量r_i的优化设计思想及步骤
        3.1.3 实例-玉磨铁路勐腊段控制网优化设计
    3.2 优化后控制网的外业测量
    3.3 优化后控制网数据处理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基线解算
        3.3.3 GPS网平差
    3.4 本章小结
4 狭长区域高程拟合方法的研究
    4.1 高程拟合精度的评定
    4.2 LM-BP的神经网络拟合法
        4.2.1 BP神经网络拟合模型
        4.2.2 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拟合模型
        4.2.3 实例实验
    4.3 基于布谷鸟算法改进LS-SVM拟合模型
        4.3.1 布谷鸟搜索算法
        4.3.2 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拟合模型
        4.3.3 基于布谷鸟算法改进LS-SVM拟合模型
        4.3.4 实例实验
    4.4 基于狭长区域几种高程拟合方法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GPS-RTK技术在既有铁路高程勘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结构
2 高程系统的基本理论
    2.1 有关水准面的概念
        2.1.1 水准面
        2.1.2 大地水准面
        2.1.3 似大地水准面
        2.1.4 参考椭球面
    2.2 高程系统
        2.2.1 正高系统
        2.2.2 正常高系统
        2.2.3 大地高系统
        2.2.4 正高、正常高、大地高之间的转换
    2.3 国家高程基准
        2.3.1 高程基准面
        2.3.2 水准原点
    2.4 本章小结
3 GPS测高原理
    3.1 传统测量原理
        3.1.1 水准测量
        3.1.2 三角高程测量
        3.1.3 重力高程测量
    3.2 GPS测量原理
        3.2.1 GPS定位基本原理
        3.2.2 GPS测高原理
    3.3 实验数据采集
        3.3.1 GPS-RTK坐标数据采集
        3.3.2 全站仪坐标数据采集
        3.3.3 水准仪坐标数据采集
        3.3.4 三维激光坐标数据采集
    3.4 数据对比分析
        3.4.1 GPS-RTK坐标数据与全站仪坐标数据对比分析
        3.4.2 GPS-RTK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对比分析
        3.4.3 GPS-RTK数据与水准仪数据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GPS高程拟合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4.1 测区概况
    4.2 GPS控制点布设方案
    4.3 高程拟合模型
        4.3.1 平面拟合模型
        4.3.2 二次曲面拟合模型
    4.4 平面拟合模型控制点数量影响分析
        4.4.1 自动选取结点
        4.4.2 引入一个控制点
        4.4.3 引入两个控制点
        4.4.4 引入三个控制点
        4.4.5 引入四个控制点
    4.5 曲面拟合模型控制点数量影响分析
        4.5.1 自动选取结点
        4.5.2 引入一个控制点
        4.5.3 引入两个控制点
        4.5.4 引入三个控制点
        4.5.5 引入四个控制点
    4.6 GPS高程精度评定
        4.6.1 内符合精度
        4.6.2 外符合精度
        4.6.3 GPS水准高程精度评定
    4.7 本章小结
5 GPS-RTK与无人机配合的既有轨道复测应用
    5.1 试验段概况
    5.2 施测方案设计
        5.2.1 无人机系统构成
        5.2.2 航线规划
        5.2.3 航带设置
        5.2.4 地面控制点布设
        5.2.5 数据处理
        5.2.6 模型成果展示
    5.3 不同GNSS控制点的无人机测量精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GPS高程拟合在既有轨道高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高程拟合模型
    1.1 平面拟合模型
    1.2 二次曲面拟合模型
    1.3 自动选取结点
    1.4 引入控制点
2 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高程拟合方案
    2.3 试验控制点个数影响分析
        2.3.1 一个控制点实验分析
        2.3.2 两个控制点实验分析
        2.3.3 三个控制点实验分析
        2.3.4 四个控制点实验分析
3 结果比较
    3.1 两种模型残差对比
    3.2 精度评定
        1)内符合精度
        2)外符合精度
4 结 论

(4)稳健WTLS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
        1.2.1 国外的研究与应用
        1.2.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论文结构安排
    1.4 章节小结
第2章 从最小二乘法到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
    2.1 最小二乘法简述
    2.2 总体最小二乘法
        2.2.1 总体最小二乘平差理论
        2.2.2 总体最小二乘平差奇异值分解法
        2.2.3 总体最小二乘平差迭代法
    2.3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
        2.3.1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简述
        2.3.2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平差高斯—赫尔默特法
        2.3.3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平差牛顿—高斯法
    2.4 章节小结
第3章 稳健估计理论
    3.1 稳健估计理论
        3.1.1 偶然误差与粗差
        3.1.2 稳健估计
    3.2 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
        3.2.1 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的提出
        3.2.2 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解算方法
        3.2.3 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的解算步骤
    3.3 章节小结
第4章 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实验评估
    4.1 实验设计
    4.2 模拟数据实验
        4.2.1 数据与实验设计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实际数据实验
        4.3.1 数据与实验设计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章节小结
第5章 稳健加权总体最小二乘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研究
    5.1 高程拟合问题综述
    5.2 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5.2.1 基于LS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5.2.2 基于TLS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5.2.3 基于WTLS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5.2.4 基于RWTLS二次曲面拟合方法
    5.3 对比实验设计
        5.3.1 实验数据中不含粗差
        5.3.2 实验数据中含有粗差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实验数据中不含粗差
        5.4.1.1 平面拟合模型
        5.4.1.2 二次曲面拟合模型
        5.4.2 实验数据中含有粗差
        5.4.2.1 平面拟合模型
        5.4.2.2 二次曲面拟合模型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章节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实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1.2 南水北调工程测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地面测量数据处理一体化现状及分析
        §1.2.2 灰色理论在监测预报中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3 坡面监测预报中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总的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平面控制测量集成关键技术
    §2.1 TCA2003全站仪机载程序开发
        §2.1.1 TCA2003开发平台简介
        §2.1.2 机载程序流程设计
        §2.1.3 学习测量与自动观测模块设计
        §2.1.4 观测数据预处理
        §2.1.5 控制网平差数据结构
        §2.1.6 平面控制网平差
    §2.2 坐标变换方法研究
        §2.2.1 二维七参数坐标转换
        §2.2.2 基于椭球变换的坐标换算
    §2.3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查询方法研究
        §2.3.1 国家基本地形图分幅方法
        §2.3.2 新旧图幅号变换模型
        §2.3.3 算法设计
        §2.3.4 实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程测量集成关键技术
    3.1 基于PDA的水准测量数据采集
        §3.1.1 系统流程与文件构成设计
        §3.1.2 算法设计
    §3.2 测段观测数据预处理
        §3.2.1 PDA采集数据预处理
        §3.2.2 电子水准记录数据预处理
    §3.3 同构异源测段数据汇总与质量控制
        §3.3.1 测段汇总原理
        §3.3.2 正常高改正与重力异常改正
        §3.3.3 水准网平差文件结构
        §3.3.4 水准网质量控制
    §3.4 水准网平差
        §3.4.1 平差模型
        §3.4.2 水准网粗差探测
        §3.4.3 水准网平差算例
    §3.5 沉降监测网稳定性检验
        §3.5.1 两期观测基准点的沉降计算
        §3.5.2 多期观测单位权方差的综合估计
        §3.5.3 平均间隙法
        §3.5.4 t检验法
        §3.5.5 实例验证
    §3.6 GPS高程拟合
        §3.6.1 曲面拟合法
        §3.6.2 GPS高程拟合精度评判准则
        §3.6.3 高程异常值的粗差检验
        §3.6.4 实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路测设与征地测量数据处理
    §4.1 总干渠圆曲线测设
    §4.2 任意线形道路测设
        §4.2.1 线路中桩坐标计算模型
        §4.2.2 边桩坐标计算模型
    §4.3 线路坐标计算的实现
        §4.3.1 总干渠圆曲线测设
        §4.3.2 任意线形道路测设
    §4.4 征地测量数据处理
        §4.4.1 数据采集方法
        §4.4.2 地块几何参数计算
        §4.4.3 地块分类汇总和地块分割算法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断面测量与工程量计算一体化技术
    §5.1 地表断面测量数据处理
        §5.1.1 坐标法断面测量数据结构
        §5.1.2 断面格式转换
        §5.1.3 同构异源数据处理
    §5.2 填挖工程量计算
        §5.2.1 填挖方量计算原理
        §5.2.2 设计断面生成算法设计
        §5.2.3 套合断面交点坐标计算
        §5.2.4 套合断面面积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灰色理论的沉降预测模型优化
    §6.1 概述
    §6.2 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
        §6.1.1 沉降监测方案
        §6.1.2 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
    §6.3 GM(1,1)模型的优化
        §6.3.1 GM(1,1)模型的建模
        §6.3.2 模型精度检验
        §6.3.3 约束条件下积分参数c的确定
        §6.3.4 GM(1,1)的自适应建模方法
    §6.4 VERHULST预测模型优化
        §6.4.1 经典灰色Verhulst改进模型
        §6.4.2 Verhult模型的初始值优化
        §6.4.3 实例分析
    §6.5 反向累加预测模型及其改进
        §6.5.1 反向累加灰色模型建模机理
        §6.5.2 GOM(1,1)模型背景值优化
        §6.5.3 约束条件下积分参数c的确定
    §6.6 基于灰色理论的沉降预测模型选择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坡面形变监测
    §7.1 概述
    §7.2 边坡水平位移
        §7.2.1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7.2.2 南水北调边坡变形监测技术的选择
    §7.3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概述
        §7.3.1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组成与测量原理
        §7.3.2 点云数据处理流程
        §7.3.3 激光扫描技术与常规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比较
    §7.4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直接变形计算法
        §7.4.1 点云直接变形计算的基本原理
        §7.4.2 点云直接变形计算的步骤
        §7.4.3 模拟试验验证
    §7.5 南水北调首渠段过水坡面形变监测试验与分析
        §7.5.1 概述
        §7.5.2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8.1 系统设计目标
    §8.2 系统设计原则
    §8.3 系统总体结构
    §8.4 系统功能介绍
        §8.4.1 平面测量子系统
        §8.4.2 高程测量子系统
        §8.4.3 线路测设与征地测量子系统
        §8.4.4 断面测量与工程量计算子系统
        §8.4.5 沉降监测分析与预报子系统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GPS技术在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GPS高程拟合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GPS高程测量原理
    2.1 GPS系统的组成及其坐标系统
        2.1.1 GPS系统的组成
        2.1.2 GPS坐标系统
    2.2 GPS定位原理
        2.2.1 绝对定位测量原理
        2.2.2 相对定位测量原理
    2.3 道路高程控制测量
        2.3.1 高程系统基本知识
        2.3.2 道路高程控制测量的意义和现状
        2.3.3 道路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2.3.4 道路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2.4 本章小结
3 GPS高程转换模型理论基础
    3.1 曲线拟合法
        3.1.1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
        3.1.2 多项式曲线拟合法
        3.1.3 正交函数曲线拟合法
        3.1.4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法
    3.2 曲面拟合法
        3.2.1 多项式曲面拟合法
        3.2.2 平面曲面相关模型拟合法
    3.3 最小二乘配置法
        3.3.1 最小二乘配置法模型
        3.3.2 最小二乘配置法的GPS高程转换
        3.3.3 协方差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道路工程中GPS高程拟合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试验结果评判标准
    4.3 试验一:带状区域路面的拟合实例
        4.3.1 采用直线模型与二次曲线、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4.3.2 控制点数量对模型拟合结果影响研究
        4.3.3 控制点点位分布对拟合结果的影响研究
    4.4 试验二:平坦区域路面的拟合实例
    4.5 试验三:丘陵地区路面的拟合实例
        4.5.1 二次曲面拟合的研究实例
        4.5.2 多项式曲面相关模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LS-SVM和BP神经网络的GPS高程测量模型
    5.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GPS高程拟合的运用
        5.1.1 支持向量机的原理
        5.1.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原理
        5.1.3 基于LS-SVM模型在高程拟合中的试验过程
    5.2 神经网络法
    5.3 LS-SVM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5.4 计算实例
        5.4.1 模型计算程序界面
        5.4.2 算例步骤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GPS高程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GPS测高原理及高程系统
    2.1 GPS测高原理
    2.2 国家高程基准
        2.2.1 高程基准面
        2.2.2 水准原点
    2.3 高程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2.3.1 大地高系统
        2.3.2 正高系统
        2.3.3 正常高系统
        2.3.4 高程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GPS高程拟合方法
    3.1 GPS高程拟合原理
    3.2 线状模型
        3.2.1 直线拟合
        3.2.2 多项式曲线拟合
        3.2.3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
        3.2.4 移动最小二乘(MLS)曲线拟合
        3.2.5 Akima法曲线拟合
        3.2.6 正交函数曲线拟合法
    3.3 面状模型
        3.3.1 平面拟合
        3.3.2 多次曲面拟合
        3.3.3 MLS曲面拟合
        3.3.4 多面函数
        3.3.5 移动曲面法拟合
        3.3.6 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
    3.4 其他模型
        3.4.1 加权平均法
        3.4.2 BP神经网络法
        3.4.3 地球重力场模型拟合法
    3.5 拟合模型的精度评定
        3.5.1 模型的内外符合精度
        3.5.2 地形改正
第四章 GPS高程精度分析
    4.1 GPS高程影响因素分析
        4.1.1 与卫星相关的因素
        4.1.2 与卫星信号传播相关的因素
        4.1.3 与接收机相关的因素
        4.1.4 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引起的误差
    4.2 GPS高程拟合精度分析
        4.2.1 粗差检验
        4.2.2 MTALAB简介
        4.2.3 GPS高程异常拟合系统的制作
        4.2.4 各种拟合模型的精度比较及应用分析
    4.3 GPS高程精度分析
    4.4 应用小结
第五章 GPS高程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5.1 CORS-RTK测量
        5.1.1 简介
        5.1.2 应用分析
        5.1.3 提高CORS-RTK高程精度的措施
    5.2 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
        5.2.1 简介
        5.2.2 GPS静态高程的应用
    5.3 常规GPS-RTK
        5.3.1 RTK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5.3.2 GPS-RTK高程应用分析
    5.4 应用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GPS高程拟合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1.2 GPS 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情况
        1.2.1 现代公路勘测的技术特点
        1.2.2 GPS 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现状
        1.2.3 值得研究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GPS 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1 GPS 系统的组成
    2.2 GPS 系统的工作原理
        2.2.1 伪距测量原理
        2.2.2 载波相位测量原理
    2.3 GPS 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3.1 GPS 线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3.2 GPS 技术在线路定测中的应用
        2.3.3 GPS 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2.4 GPS 在桥梁与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4.1 GPS 在大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4.2 GPS 在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决 GPS 高程问题的方法研究
    3.1 高程系统
        3.1.1 大地高系统
        3.1.2 正高系统
        3.1.3 正常高系统
        3.1.4 力高和地区力高高程系统[8]
    3.2 高程基准
        3.2.1 高程基准面
        3.2.2 水准原点
        3.2.3 1956 年黄海高程系
        3.2.4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3 GPS 高程拟合的原理及误差来源
        3.3.1 GPS 高程拟合的原理
        3.3.2 GPS 高程拟合的误差来源
    3.4 GPS 高程拟合的常用方法
        3.4.1 曲线拟合模型
        3.4.2 曲面拟合模型
        3.4.3 神经网络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PS 高程拟合的实例解算与分析
    4.1 GPS 高程拟合的精度评定指标
    4.2 公路工程中拟合模型适用性分析
        4.2.1 数据介绍
        4.2.2 数据解算结果及分析
    4.3 桥梁与隧道工程中拟合模型适用性分析
        4.3.1 数据介绍
        4.3.2 数据解算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Visual C++的 GPS 高程拟合系统实现与集成
    5.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 Visual C++语言
        5.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5.1.2 Visual C++语言
    5.2 高程拟合程序界面及其控件的组成
        5.2.1 对话框与控件
        5.2.2 高程拟合界面的设计
    5.3 对话框类的设计
        5.3.1 对话框类的创建
        5.3.2 对话框类中加入成员变量
        5.3.3 对话框的初始化
    5.4 C++语言设计软件的实现
        5.4.1 拟合方法选择模块
        5.4.2 数据输入输出模块
        5.4.3 其他模块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2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TBC的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精度 GPS 数据处理基础
    2.1 高精度 GPS 数据处理的参考框架
        2.1.1 WGS84 参考框架
        2.1.2 ITRF 全球参考框架
        2.1.3 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
    2.2 高精度基线解算数学模型
        2.2.1 非差载波相位模型
        2.2.2 差分载波相位模型
        2.2.3 不同频率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线性组合
    2.3 Trimble Business Center 软件
    2.4 小结
第3章 精密星历在 GPS 高精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3.1 GPS 卫星星历
        3.1.1 利用广播星历计算卫星位置
        3.1.2 IGS 精密星历
    3.2 基于滑动式算法的 IGS 精密星历内插与拟合方法分析
        3.2.1 Lagrange 多项式内插
        3.2.2 Chebyshev 多项式拟合
        3.2.3 滑动式算法精密星历插值结果分析
        3.2.4 滑动式与非滑动式算法插值结果对比分析
    3.3 TBC 加载精密星历处理中短程基线分析
        3.3.1 精密星历格式变换
        3.3.2 TBC 加载精密星历基线解算的实现
        3.3.3 实例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GPS 高程拟合模型研究
    4.1 常用拟合模型
        4.1.1 线状拟合模型
        4.1.2 平面拟合模型
        4.1.3 曲面拟合模型
    4.2 基于 AIC 准则的 RBF 神经网络模型
        4.2.1 RBF 神经网络模型
        4.2.2 初始聚类中心及扩展常数的确定
        4.2.3 RBF 网络结构优化
    4.3 实例分析
        4.3.1 实例一
        4.3.2 实例二
    4.4 小结
第5章 TBC 数据后处理统计软件实现
    5.1 软件概述
        5.1.1 程序简介
        5.1.2 功能模块简介
        5.1.3 源数据文件分析
    5.2 基线检核功能模块开发
        5.2.1 单基线检核
        5.2.2 重复基线检核
        5.2.3 程序设计及实现
    5.3 闭合环提取功能模块开发
        5.3.1 同步环闭合差检验
        5.3.2 异步环闭合差检验
        5.3.3 程序设计及实现
    5.4 高程拟合功能模块开发
        5.4.1 数据准备
        5.4.2 程序设计及实现
    5.5 实例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基础地理信息空间基准转换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地理信息空间基准
    1.2 空间基准转换研究现状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理信息空间基准应用传承
    2.1 我国的地理信息空间基准
    2.2 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的地理信息空间基准
        2.2.1 美国
        2.2.2 日本
        2.2.3 朝鲜半岛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基准转换的理论基础
    3.1 大地坐标变换基本公式
        3.1.1 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相互变换
        3.1.2 大地坐标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相互变换
    3.2 空间坐标转换模型
        3.2.1 参心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
        3.2.2 三参数坐标转换模型
        3.2.3 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
    3.3 GPS 高程拟合模型
        3.3.1 高程基准及相互关系
        3.3.2 高程拟合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基准转换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4.1 空间坐标转换模型对比与分析
    4.2 转换参数的求解与使用
        4.2.1 三点法
        4.2.2 多点法
        4.2.3 平面坐标转换参数求解
        4.2.4 转换参数的使用
    4.3 GPS 高程拟合模型分析及改进
        4.3.1 GPS 高程拟合模型分析
        4.3.2 GPS 高程拟合模型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基准转换应用实践
    5.1 实验区概况
    5.2 GPS 控制网的建立
    5.3 空间坐标转换
        5.3.1 空间坐标转换模型诊断与应用
        5.3.2 空间坐标转换参数的稳定性分析
    5.4 高程拟合
        5.4.1 GPS 高程拟合精度评定方法
        5.4.2 高程拟合模型诊断与应用
        5.4.3 GPS 水准精度评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四、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狭长区域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高程拟合方法研究[D]. 陈陈.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GPS-RTK技术在既有铁路高程勘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 任洁.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GPS高程拟合在既有轨道高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J]. 任洁,韩峰. 全球定位系统, 2019(05)
  • [4]稳健WTLS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D]. 朱开银.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5]南水北调工程测量一体化系统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 王海城. 武汉大学, 2016(06)
  • [6]GPS技术在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刘玮.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7]GPS高程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周平红. 广东工业大学, 2013(10)
  • [8]GPS高程拟合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D]. 张利. 长安大学, 2012(07)
  • [9]基于TBC的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若干问题探讨[D]. 吴伟. 桂林理工大学, 2012(04)
  • [10]基础地理信息空间基准转换研究与实践[D]. 尉伯虎.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线路工程GPS高程动态拟合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