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部控制的五个主要问题

银行内部控制的五个主要问题

一、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五大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星[1](2021)在《邮储LN分行之公司信贷业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行业是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奠基石,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翘楚,理应为国家经济繁荣做出更多贡献,2020年在北京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中国经济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迈向现代化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邮储银行作为新晋国有六大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邮储银行LN分行作为邮储银行36家一级分行一员,同样继承着协助区域内经济稳定发展的使命,然而在经营过程中,其他信贷条线均较好的完成了总行下达的发展指标,唯独公司信贷条线未能完成发展指标,并且连续两年业务规模下降,随着风险不断暴露,引起总行高度重视,LN分行公司信贷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首先通过对邮储银行LN分行公司信贷业务现状进行研究,从五大方面即客户结构、客户性质、风险识别、从业人员、自身状况分析得出公司信贷业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总结得出公司信贷业务发展受阻的五大原因,即风险偏好保守、风控能力不足、人力制度落后、资源投入不足及协调配合效率低下,导致公司信贷业务规模停滞不前,风险不断暴露。再次,基于当前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积极研究发展对策,通过合理规划客户结构、重点对接财务公司、优化授信流程、整合LN分行资源和做好保障措施,全力破解当前困境。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针对东北地区几乎无大型企业财务公司落户的现状,走出去将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作为市场开发重点客户,力争大幅提升信贷业务规模;二是优化授信管理流程,组建风险委员会前置风险审核程序,加强风控的同时努力提高授信效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目标。

接靖茹[2](2021)在《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S城商行中前台业务占据着整个行业务的方方面面,任何业务都要经历前台才能最终将业务完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区域却往往被管理层忽略。对于这样的前台问题不仅让S城商行的利益受到损失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了S城商行的对外形象。对于S城商行来说前台风险的控制和预防非常重要,在信息系统不发达的年代,因一个柜员的错误就有可能会造成S城商行数额巨大的错账,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本文的研究重点有三个,一是试图解决S城商行前台柜面操作风险高的问题;二是通过对S城商行众多前台柜面问题的归纳总结找到最核心问题;三是找到核心问题后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措施以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本文的特色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整优化人员年龄结构。通过对年龄段的区分和前台工作的匹配程度来调整优化前台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以达到改善前台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的问题。(2)将前台风险防控加入绩效考核中。通过将前台风险防控加入到绩效考核当中,让风险防控和每位员工息息相关从而加强了前台员工责任心不强的问题。(3)实行统一培训分级管理的范授权模式。通过对授权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并将授权权利完全归于运营部,实行授权员上岗从运营部调拨到网点的分级管理,解决了未建立健全的授权机制问题。

张磊[3](2021)在《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而言,无论接收东北或统治东北,莫不以沈阳为大本营,沈阳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东北的军事政治重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东北所进行的接收重建工作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教育接收重建不仅具有特殊性,而且其成败影响人心向背和政权兴亡。本文研究时段集中在1945-1948年,研究地域集中在沈阳市,旨在运用档案、报刊等文献史料,重点考察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严重危机,进而揭示国民党以教育为其内战服务的本质以及国民党在国共东北争夺中失败的历史必然性。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鉴于沈阳市重要的战略地位,先于国民党进驻沈阳。中共撤出沈阳后,国民政府派出董文琦等人于1945年12月底到达沈阳,直到1946年3月13日,驻沈苏军全部撤离,国民党军进驻沈阳,才开始正式接收。受日本十四年殖民统治,沈阳市教育呈现畸形发展状态,后又经苏军抢掠,各学校建筑设备饱受摧残。第二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为指导东北教育接收,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东北区教育复员辅导委员会,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通过《接收东北教育事业决议案》,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也相继颁布各类学校复员暂行办法。辽宁省教育接收工作由东北敌伪事业物资统一接收委员会辽宁省分会教育组负责,该教育组由教育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及辽宁省政府共同派员组成,专科以上学校由处派员接收,中等以下学校由省市派员接收。沈阳市教育接收工作逐次推进大体完成,但在接收中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师资不足、校舍残破、校具不全、教材匮乏等问题,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在东北临大学生分发过程中,由于东大开学日期未定,致使千余有为青年棉衣无着、煤斤无源、课业荒废,给教育重建带来极大困难。第三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接收后国民党沈阳市划定教育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进行教材编审和课程的重新设置,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国民党沈阳市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文化支出以22.75%居于第二位,不仅并未达到市县不得少于35%的规定,且不及保安警察支出47.86%的一半,这与蒋介石喊出的“抗战时期,军事第一;建国时期,教育第一”的响亮口号严重不符。国民学校通过周会、课程内容、壁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戡乱”教育,教育为内战服务的目的昭然若揭。献校运动口号喊的轰轰烈烈,最终结果却是徒有虚名,每区试办两保国民学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受战乱影响失学儿童日益增多,政府措施失当收容效果甚微。由于叙级未定1946年国民党沈阳市政府仅向教员发放维持费等生活补助,同时向学生征收尊师米。但维持费极其微薄,且存在拖欠发放、公教人员不平等问题。教员叙级甄审工作办理完竣后所发薪俸虽有增加,但仍不及物价升腾之速,教员生活难以为继,引发请愿罢教斗争。第四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战后东北青年失学过多亟待收容,国民政府教育部筹办了大学先修班,国民党辽宁省设立临时中学,沈阳市接办东北青年中学并筹办暑期补习学校,并制定公立中等学校公助生暂行办法以及奖助金办法等。但中等教育重建中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奖助金有名无实,教育救济收效甚微,教学设施匮乏,教师薪俸低微。甚至个别校长贪污公款以及一些教员教学无力、师德败坏等事件也屡有发生。为扭转军事战场颓势及补充兵源,国民党对沈阳市高中以上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初中以下学生实施童子军训练。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举办冬令营,动员学校组建青年工作队,为实施“戡乱”服务,其结果是教育环境更加恶化。第五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复员重建方式有回迁国立东北大学、接收国立沈阳医学院,以及创办私立东北中正大学、私立辽东学院、私立辽宁医学院和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民政府教育部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支出捉襟见肘,教学设备奇缺,教职员待遇微薄。在教师管理上存在任人唯亲,师资不齐,教授缺少。教育部所欠学生公费不能全部下拨,学生生活难以为继。教育部实行奖学金制度,但因为奖学金名额数量较少,引起学生的抗议和不满。加之战后东北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政治敏感性的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第六章,研究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为推行社会教育,在沈阳设置的社教机构有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民众学校、学校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以及国民教育研究会等,这些社教机构相互配合,对民众实施识字教育、注音符号教育、电化教育、国民体育等。受经费限制沈阳市社会教育的推动十分困难,电化教育的器材设备不仅严重缺乏,对社会教育的人才培训也仍显不够。结语部分,对沈阳市教育接收与重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在教育接收中缺乏计划,并以军方和政治势力插手为主要特征。在教育重建中由于国民党在东北率先挑起内战,导致战后物价飞涨,经济殆于破产,教育经费被军事挤占,失学儿童和青年益众,种种弊端致使教师学生对国民党政权的离心力加速运转,并将政治信任投向了共产党一方,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灭亡。

察应坤[4](2020)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文中认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山东实力派人物王鸿一联合了一批志趣相同者在北京创办了《村治月刊》,旨在全国推行以河北定县翟城村、山西村政为基本模式的“村本政治”。时人对此知识人群体以“村治派”称之。在王鸿一整合下,村治派不仅在学理上有吕振羽、梁漱溟、茹春浦等理论派人物鼎力加持,也获得了米迪刚、梁仲华、彭禹廷等地方自治力行者的实践响应,遂使村治思潮在全国渐成蓬勃之势。后在梁仲华、梁漱溟、孙则让苦心经营之下,村治派与其他团体相呼应,全国各地乡村建设运动纷纷兴起。以往的研究中,常常把“村治派”作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附庸来展开,未曾追溯村治派的起源,也没有考察它的发展历程,对于村治派的理论实践及其对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发挥的作用也没有专题的研究。本文将村治派从起源到巅峰再到沉寂的过程作一事实的梳理,以弥补、校正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及成见;同时将村治派置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长时段历史进程中,清理出它的学理主线,并与政党介入、宗教介入的社会改革相对比,以探求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由主义三种思想指导下的乡村社会改革所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而观察国家力量渗透和基层社会改革张力下的近代中国乡村问题解决之道。村治思潮产生于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世纪初叶中国农村的衰败,本质上是中国传统社会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造成的,这也是任何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晚清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国内新局面,出台了若干地方自治政策,试图缓解社会危机,由此催生了三个区域的早期村治实验:河北翟城村治、山西村政和曹州府善后局设立。正是这种社会生态,促成了“村治派”的产生及其对中国农村出路的不懈探索。1929年,王鸿一联合米迪刚等人创办《村治月刊》,标志着村治派的正式形成。早在1922年王鸿一和米迪刚在推动实行西北垦殖时相识相知,并在“村落自治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这一认识上达成一致。米迪刚亲身参与并主导的翟城村治为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样本参考和理论借鉴。1924年,两人在北京创办《中华日报》,呼吁以村落为单位进行乡村改革,并提出了一套以村治实践为基础的建国方案,但在时局动荡之下,影响极为薄弱。1929年3月,在阎锡山、冯玉祥支持下,王鸿一集合米迪刚、吕振羽等一批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号召“实现革命主义、恢复民族精神”,创办了《村治月刊》,并以此为大本营研究村治学理、推行村治实践。众多学校、媒体、社团纷纷响应,一时间研究与推广村治成为全国潮流。民主政治的激进化是村治派主张的歧出。吕振羽由“改良”转向“革命”和彭禹廷由“民主”转向“封闭”是民主政治激进化的两个方向。“民主政治之如何确立”,是《村治月刊社宣言》里的重要内容,作为《村治月刊》的主编和主要理论旗手,吕振羽最初将“民主政治”定位为“三民主义的村治”,主张“非暴力的革命建设”,这与王鸿一“全民政治”和米迪刚“民主传贤”的主张是一致的。随着社会情境和个人际遇的变化,吕振羽开始由“改良”转向“革命”,认为发动农民斗争、革命夺取政权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正确路径。彭禹廷提倡以“缩小的三民主义”在宛西实施地方自治,后在多重重压之下,转向了一种封闭的权威性地方自治,最后以失败告终。与彭禹廷将地方自治缩小在局部的、封闭的、独立的空间范围不同,吕振羽更强调在一种更广阔的社会整体解决方案中来解决农村问题。两者之于村治派的歧出,恰恰是两种相反方向民主政治主张的激进化,由此得出的行动逻辑和实践行为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后果。梁仲华和梁漱溟的倾力合作推动村治事业走向巅峰。在韩复榘的支持下,梁仲华和梁漱溟接续王鸿一开创的“村治”事业,先有河南村治学院、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相继设立,再有邹平、菏泽、济宁等实验县开办,乡村建设运动浪潮持续高涨。梁仲华负责乡建工作的组织与具体的行政事务,梁漱溟从社会与人心问题的逻辑出发,对“研究”“训练”“实验”等各项乡建具体内容进行理论建构和路径设计。村治派的理论主张有了广阔的实践区域,并把社会影响力扩散到了全国政商学各界,国民政府内政部以村治派的社会改革实践为参考,进行了全国县政改革设计和区域实验。在这种政治力量收纳、社会力量欢迎的态势下,乡村建设浪潮在全国兴起。三次全国乡村讨论会的举办标志着乡村运动的大发展和高涨,村治派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声望日隆。但在这种蓬勃壮阔的表象下,现实行政力量与社会改革运动的纠葛也在其中暗流涌动并日益激化。在政权对乡村社会的强力渗透和控制下,村治派的社会改革最终归于沉寂。菏泽成为第二实验县后,孙则让主导的以“乡农学校”组织民众自卫训练带动社会改革卓有成效,这一模式很快被韩复榘在全省区域推广以实现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村治派所秉持的乡村改革的独立性全面消解。1932年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确立设置县政改革实验区,山东省政府在原来邹平实验县基础上加设菏泽为乡村建设实验县,并由王鸿一的学生兼同乡、时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的孙则让亲往家乡主持实验工作。孙不负众望,在应对黄河水灾的同时,以“乡农学校”组织民众自卫训练,很快在地方治安、农村经济、乡村教育、地方自治等诸多方面取得显着成效。韩复榘从这一改革模式中看到了社会控制的极佳效果,遂令设立乡村自卫训练试办区,其后在抗战形势下,又根据梁漱溟等制定的三年计划,于全省逐次设立行政专员公署。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施政区域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基层中间组织的设立,有效抑制了土豪劣绅、奉官为匪等恶劣势力在乡村社会的蔓延趋势。但此区域的扩大,更多体现了韩复榘主导的政府控制体系对基层社会的强力渗透。韩复榘被罢免后,新任政府主席沈鸿烈撤销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村治派成员各分西东,从此沉寂。作为村治派改革成效的参照,考察国民党政权控制下以纯行政力量推动或是宗教合作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改革,考察中共农村道路的探索,包括没有获得政权的早期海丰农民运动和获得局部行政权力的陕甘宁边区改革,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代乡村改革无论是在何种意识形态指导下,乡村改革最初阶段的成效与尊重当地民众伦理情感认同的程度呈正向关联关系;乡村改革中政治权力介入呈现加强态势,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追求目标或是共存,或是后者让位于前者。乡村建设运动激起了巨大的理论波澜。针对村治派的理论与实践,诸多批评纷至沓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很多受到王鸿一的启发和影响,特别是“反对欧化俄化,恢复民族精神”这一主张,是对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的承继和发扬。村治派对于“村治为国家政治根本和社会组织基础”的看法有着高度的认识一致性。当时的着名评论家孙伏园观察认为“乡村建设为时代大势和国家命脉延续所需”,并把乡村建设运动与近代挽救国运衰败的五次大运动作为相互承接的脉络加以叙述。批评的声音主要来自于三个思想流派:东方文化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左派经济学家。梁漱溟在与这三大派别的论辩中仍然坚持认为中国问题必须走理性解决之路即乡村建设道路,即坚持文化改造下的乡村建设路径,从正面培养公众意识,健全乡村团体组织,以新道德建设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梁漱溟在这些论辩中所展现出的变革、理性、独立的理论品质,正对应了村治派一贯对于道德原则的坚持和扞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和拯救最终归于沉寂,但他们对农村社会的发现,是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种有益尝试。村治派在“恢复民族精神,保持固有道德之乡村自治”这个大方向下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在长时间轴和多空间维度上呈现了近代知识人对于民族国家塑造的努力和创造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冲动。虽然这种努力和冲动未曾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调,但反思这一历史过程,可以更为理性地看到中国乡村社会发展改革的关键性法则。其一,尊重民众伦理情感认同为乡村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其二,渐进实施社会调控,保持社会资源总量对新体制实施的有效支撑;其三,适度区分有效衔接,实现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良性互动,促进国家权力渗入与村落自主性之间的良性平衡。村治派对儒家伦理的坚守,在今天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中仍有其现实意义。如韦伯所言,革命的真正起因在于一种新精神的作用,“村治派”的主张在当时乡村社会边缘化的状态下提出,并抛开各种龃龉与桎梏而付诸实施,这是一种理性审视后逆流而上的奋勇行动。发现农民,认清乡土社会,这是王鸿一、米迪刚、梁漱溟等村治派知识人对近代中国现代转型的最大启蒙。

罗晓萌[5](2020)在《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农村及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农商行陆续实现转制,在扩大经营范围、增加资产总值的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信贷业务是农商行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信贷业务的收入又是大多数农商行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许多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这样一来,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关系到农商行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因此,总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农商行发展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农商行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信贷业务及内部控制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以此为基础对SY农商行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进行介绍,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行信贷内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性研究。评价结果显示,S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SY农商行内控文化缺失、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缺陷,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信用评级系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信贷业务流程关键环节控制不够有效、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信贷管理系统亟需优化、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缺少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等。为此,笔者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项对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改善SY农商行信贷业务的内控控制水平,同时也希望能对其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张少帅[6](2020)在《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髙速发展,金融业高收入的特征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的科学性评价研究正越来越受重视。然而,我国对于金融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发展慢、差距大,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以M银行秦皇岛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梳理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本文对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该银行进行简介的基础上,介绍了M银行秦皇岛分行现行内控体系的模式和特点,并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方法、信息交流和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环境系统性不够、企业文化建设缺少内控核心、风险评估措施和应对手段欠缺、控制方法不完善、岗位分离和反洗钱教育实施不到位、信息交流和沟通效率不高、内控监督工作缺乏有效性等。对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AHP层次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以内控五要素为支撑,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并从量化角度对最后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评价结果如下: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环境总体评价较好;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得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但高权重指标得分较高,总体评价较好;信息与交流得分在五要素中为最低,总体评价一般;内控体系监督得分较为均衡,总体评价较好。对以上五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之后,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最终评价得分总体情况归属于“较好”。结论为M银行秦皇岛分行的内控体系虽然其中仍旧有一些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分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最后,本文提出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改善建议。对如何改善分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包括内控环境改善、加强风险评估、优化内控方法、加强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等。

陈华桢[7](2020)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以康美药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多年的经济发展红利使得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日渐成熟,企业对内部控制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在不断完善中探寻出了符合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标准化的趋势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被看作是企业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企业对内部控制也逐渐有着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还是有许多欠缺,虽然内部控制受到了不少的重视但是往往在实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很容易会沦为虚有其表或者是形式主义。一旦在企业出现重大违规现象时才意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或者说内部控制不足成为了企业违规现象的挡箭牌。企业内部控制还需认真对待。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康美药业案件初步调查结果,对于公开的康美药业2016年至2018年的财务报告有重大虚假嫌疑。消息公布出来震惊了资本市场,康美药业是A股中有名的中医药企业之一,康美药业一直以来被视为是一家“白马公司”,这次事件使得康美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严重受损,随后公司的股价一落千丈。本文以康美药业违规事件出发,从内部控制角度探讨违规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以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找出康美药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弊端,并对其予以深入剖析,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本文将从五部分来分析案例康美药业的内部控制。第一部分是绪论,围绕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内部控制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汇总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中用到的一些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并对下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对康美药业目前的状况和内部控制实际情况予以剖析。第四部分围绕康美药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进行列举并分析其原因。第五部分根据康美药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得出企业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多是由于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内部控制管理出现了缺失造成的违规问题,所以避免出现类似事件的情况就要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力度,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胡皓[8](2020)在《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及改进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在维护国家金融秩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有效预防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实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评价既是检验内部控制效果的有效途径,又是推进内部控制科学实施的关键。因此,构建商业银行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着力点,有利于发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短板,为完善商业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论文以CS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内部控制相关研究文献。首先,通过实地调研、组织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资料,全面分析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然后,运用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CS银行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发现CS银行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最后,针对CS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CS银行内部控制改进的具体措施及建议,以实现CS银行内部控制目标。论文将内部控制理论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融合,探索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和CS银行内部控制改进方案,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论文研究期望为CS银行完善内部控制提供参考,助推CS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为其他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

杜金煜[9](2020)在《基于生意宝平台的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普惠金融业务近年来广泛受到国家关注及重点发展,2015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普惠金融业务也正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心之一。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近年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2015年,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生意宝项目作为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突破的尝试。本文主要从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法对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普惠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再通过访谈,查阅档案数据等形式对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生意宝项目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生意宝项目在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中得出的经验。研究发现,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存在客户发展不平衡、行业投向不平衡、担保方式不平衡等问题。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可以通过提升普惠金融业务科技赋能水平,深化同政府部门数据交换的协作,加强同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合作,完善普惠金融业务管理规章制度等途径对普惠金融业务开展的方法进行改善。本文对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其今后在当地普惠金融业务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同时,对其它银行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提供了一定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肖丽暖[10](2020)在《富贵鸟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时刻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企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对于我国的鞋服行业,早年间经历高速发展,但近些年受消费者偏好改变及互联网兴起等的冲击,行业“年景”每况愈下,以富贵鸟为代表的鞋服企业纷纷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富贵鸟更是在2019年8月宣告破产并退市。因此,探索昔日龙头企业富贵鸟财务危机的成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选择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危机爆发的成因及启示。先回顾富贵鸟危机事件爆发始末及产生的后果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再通过Z模型的测算结果将危机划分为潜伏期和爆发期,识别出危机爆发主要是企业失去造血能力、投资担保巨额亏损以及债券违约无力偿债导致,并在此基础上对危机进行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的分析:表面上是外部环境的改变、行业担保风险的爆发以及企业负债率过高使企业逐渐走向下坡;但究其深层原因发现,财务危机是以下五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在公司治理上,股权结构过于集中、重大决策缺乏科学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使企业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无法全面考虑公司长远发展;(2)在主业经营上,设计缺乏创新、品牌运营差、销售方式滞后等使其核心优势不再,失去造血能力;(3)在非相关多元化投资上,投资产品选择盲目、投资运作缺乏管理,使公司偏离主业、投资亏损;(4)在对外担保上,缺乏风险管理部门,担保违规缺乏审批以及缺乏对担保限额设定使企业发生巨额代偿,造成巨大损失;(5)最终由于缺乏对现金流的控制使企业现金流失控而至无力偿债。最后,文章也针对富贵鸟危机爆发的五方面深层原因提出危机防范的五条启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核心产品价值创造能力、加强投资管理能力、提升担保风险管理以及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防范传统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提出参考性建议。

二、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五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五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邮储LN分行之公司信贷业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金融生态理论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2.2.1 内部牵制理论
        2.2.2 内部控制制度理论
    2.3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2.4 信贷配给理论
3 邮储银行LN分行公司信贷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邮储银行LN分行公司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3 存在问题
        3.3.1 公司存量客户结构不合理
        3.3.2 公司客户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3.3.3 公司信贷从业人员不稳定
        3.3.4 公司信贷从业人员激励水平较低
        3.3.5 各部门间协调能力差
    3.4 问题产生原因
        3.4.1 风险偏好过于保守
        3.4.2 风险把控能力欠缺
        3.4.3 人员管理模式落后
        3.4.4 LN分行资源分配不合理
        3.4.5 部门协调制度不完善
4 邮储银行LN分行公司信贷业务改进对策
    4.1 调整目标客户结构
        4.1.1 公司信贷企业性质调整规划
        4.1.2 公司信贷行业结构调整规划
    4.2 开发新客户群体
        4.2.1 新客户群体的选择——财务公司
        4.2.2 探讨与新客户的合作方向
    4.3 完善授信流程加强风险管控
        4.3.1 完善授信流程
        4.3.2 加强授信风险管控
    4.4 改进LN分行资源配置
        4.4.1 改进人力资源配置
        4.4.2 增加信贷部门的资源支持和制度支持
        4.4.3 加强部门间合作
    4.5 短期可行性措施
        4.5.1 与国有大行及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银团业务
        4.5.2 行领导牵头采取一户一策的服务方案
        4.5.3 梳理存量客户提高用信额度
        4.5.4 组织业务交流活动加强团队建设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2 国内文献综述
2 商业银行前台操作风险理论综述
    2.1 商业银行前台柜面操作风险理论基础
        2.1.1 商业银行前台柜面操作风险的概念
        2.1.2 商业银行前台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
        2.1.3 商业银行前台柜面操作风险的分类
    2.2 商业银行前台柜面操作风险相关理论研究
        2.2.1 巴雷特曲线理论
        2.2.2 巴塞尔协议AMA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
        2.2.3 人岗匹配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
3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风险分析
    3.1 S城商行简介
    3.2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现状
        3.2.1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种类
        3.2.2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流程安排
    3.3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3.3.1 S城商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3.3.2 S城商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3.4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差错风险
        3.4.1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差错问题调查
        3.4.2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差错问题归纳总结
        3.4.3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识别
    3.5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3.5.1 人员管理问题
        3.5.2 流程管理问题
        3.5.3 监管制度问题
4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策略
    4.1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4.1.1 调整优化人员年龄结构
        4.1.2 建立风险防范小考制度
        4.1.3 将前台风险防控加入绩效考核中
        4.1.4 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和引进
    4.2 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4.2.1 建立前台风险工作上报流程
        4.2.2 增加操作风险管理问责流程
        4.2.3 实行统一培训分级管理的授权模式
    4.3 完善业务操作风险监管机制
        4.3.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
        4.3.2 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的监管职能
        4.3.3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4.4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策略总结
5 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保障措施
    5.1 建立S城商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5.1.1 树立员工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5.1.2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培养体系
    5.2 加强前台柜面业务人员管理
        5.2.1 提高前台柜面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
        5.2.2 建立健全的奖罚措施
    5.3 推进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运用史料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抗战胜利后沈阳市教育接收的背景
    第一节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教育
        一、殖民教育的行政机构
        二、殖民教育的基本方针
        三、殖民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接收前沈阳市的教育状况
        一、学校教育破坏严重
        二、社会教育残破不堪
    第三节 国民政府接收沈阳
        一、中共政权在沈阳的建立与撤出
        二、国民政府人员抵达沈阳
        三、国民党军对沈阳的军事接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接收的政策与实施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东北教育的接收政策
        一、教育部东北青年救济处的《整理意见》
        二、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的《东北教育议案》
        三、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制定《复员准则与办法》
    第二节 沈阳市初等教育的接收
        一、国民学校接收概况
        二、对教职员以训练代甄审
    第三节 沈阳市中等教育的接收
        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回迁
        二、省立中学接收概况
        三、市立中学接收概况
    第四节 沈阳市高等教育的复员
        一、东北临大补习班的设立与困境
        二、国立东北大学的回迁与窘境
        三、专科以上学校师生的甄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初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国民学校的重建
        一、国民党沈阳市教育局的设置
        二、市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支出
        三、划定辅导区设置国民学校
        四、献校祝寿运动徒有虚名
        五、整顿私立小学与私塾
        六、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第二节 教学重建
        一、贯彻落实“戡乱”方针
        二、教科书缺乏且价格昂贵
        三、教学设备严重匮乏
    第三节 师资训练与薪俸
        一、重视师资训练
        二、教师薪俸微薄
        三、请愿罢教迭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中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中等学校的重建
        一、国民党辽宁省教育厅的设置
        二、划分学区与学校设置
        三、筹办东北大学先修班
        四、设立临时中学收容流亡青年
        五、创设市立师范学校
        六、举办暑假补习学校
        七、行政组织与校务处理
    第二节 学生管理与训练
        一、学生费用高昂
        二、奖助金有名无实
        三、救济学生收效甚微
        四、实施童子军训练及军事训练
        五、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补充兵源
        六、组织青年工作队为“戡乱”服务
    第三节 教学重建与师资薪俸
        一、改订教学科目
        二、教学设施匮乏
        三、教师薪俸微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高等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概况
        一、国立东北大学
        二、国立沈阳医学院
        三、私立东北中正大学
        四、私立辽东学院
        五、私立辽宁医学院
        六、辽宁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第二节 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师生管理
        一、招生与就业
        二、公费及奖学金短缺
        三、教师管理办法
        四、教师薪俸低微
        五、教学设施不足
    第三节 沈阳市学生运动的浪潮
        一、“六二”罢课斗争
        二、反对冬令营的斗争
        三、迁校与反迁校斗争
        四、抗议“七五”惨案运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民政府对沈阳市社会教育的重建
    第一节 社会教育机构
        一、民众教育馆
        二、图书馆
        三、民众学校
        四、其他机构
    第二节 社会教育内容
        一、识字教育
        二、电化教育
        三、其他教育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村治思潮的时代背景及起源
    第一节 20世纪初农村危机与地方自治政策推出
        一、农村衰败无序:近代“中国问题灼点”
        二、晚清民初地方自治规约颁布:一剂良药还是虚幻泡影?
    第二节 村治实验的萌芽
        一、早期翟城村自治
        二、山西村政
        三、曹州府善后局的设立
第二章 村治派的形成
    第一节 米迪刚对翟城村治的主导及其实践理论的总结
        一、翟城新政:旧文化网络和新法团主义的较量
        二、村为起点“民主传贤”:中国社会修缮良法
        三、“井”字结构新村布局:社会公共空间营造
    第二节 王鸿一的“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主张与实践
        一、“民族自信力”:民族自救运动的发动机
        二、儒家伦理:揭橥民族文化重心
        三、“村本政治”:中国民族出路
    第三节 王鸿一与米迪刚的合作及村治派大本营的设立
        一、实行西北垦殖: 纾困内地边疆农村民生
        二、创办《中华日报》:呼吁乡村改革共和建国
        三、出版《村治月刊》:研究学理推行村政
第三章 村治派的歧出:民主政治的激进化
    第一节 由“改良”到“革命”: 吕振羽村治思想转向
        一、三民主义的村治:非暴力的革命建设
        二、村治理想的破灭:转向国家视角
        三、革命夺取政权:发动农民斗争
    第二节 从“民主”到“封闭”:彭禹廷领导下的宛西自治
        一、自卫、自治、自富:民众自治共同体的内聚
        二、不顾官厅、不顾法律、不顾手续:地方自治的封闭
        三、“再造权威性自治”:局部地方专制的失败
第四章 走向巅峰:乡村建设浪潮的兴起与高涨
    第一节 梁仲华主持下的村治派大集结
        一、“思想阐发”与“人才储育”: 河南村治学院
        二、“研究”“训练”“实验”: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三、组织与行政:梁仲华乡建工作的事功
    第二节 梁漱溟领导下的“乡村建设运动
        一、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梁漱溟思想的逻辑出发点
        二、乡村开出新组织:邹平实验县的改革设计
        三、“政”“教”“富”“卫”合一:邹平实验实施及七大成效
        四、玄学的理论与妥协的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纠葛
    第三节 全国乡村运动大联合
        一、成立联合组织为各地乡村工作人员一致诉求
        二、三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的举行
        三、有限度的联合与有限度的影响
第五章 政治权力强力渗透下村治派的沉寂
    第一节 村治派主导社会改革独立性的消解
        一、民众自卫训练:菏泽实验模式社会改革的有效性
        二、从社会改革到社会控制:韩复榘设立山东乡村自卫训练试办区
        三、全域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逐次分区设置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下的乡村社会改革实验
        一、纯以行政力量促进农村建设:江宁和兰溪实验
        二、基督教和国民党行政的乡村建设合作:黎川实验
    第三节 中共农村道路的探索
        一、适应性动员:前期海丰农民运动政治策略
        二、“三三制”:陕甘宁边区改革资源总量控制框架
第六章 批评与回应:围绕村治派理论的争议
    第一节 批评箭靶:村治为解决中国问题唯一办法
        一、一脉相承之认识:村治为国家政治根本
        二、进入主流视野:乡村建设是时代大势所需
    第二节 东西之间:梁漱溟与其他派别的论战
        一、融合东西方还是中国文化坚守:与东方文化派的辩论
        二、农业工业孰先孰后:与自由主义西化派的交锋
        三、阶级的融合还是斗争:与左派经济学家的论争
结语
    一、民众伦理情感认同:乡村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渐进实施社会调控:保持社会资源对新体制实施的有效支撑
    三、适度区分有效衔接:行政力量与社会运动的良性互动
    四、儒家伦理固本开新:村治派中国乡村现代性出路的理论建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商行信贷业务概述
        2.1.1 信贷业务的概念
        2.1.2 农商行信贷业务的特点
        2.1.3 农商行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2.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2.2.2 内部控制目标
        2.2.3 内部控制的原则
        2.2.4 内部控制要素
    2.3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3.1 控制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激励机制理论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三章 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其评价
    3.1 SY农商行简介
    3.2 SY农商行信贷业务经营状况
        3.2.1 信贷业务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3.2.2 银行贷款投放行业分析
        3.2.3 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分析
    3.3 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3.1 信贷业务管理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3.3.2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流程
        3.3.3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3.3.4 信贷业务信息交流与反馈
        3.3.5 信贷业务监督与管理
    3.4 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模糊综合评价
        3.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4.2 确定指标权重
        3.4.3 建立评语集合
        3.4.4 构建评价矩阵进行综合评价
        3.4.5 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章 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
    4.1 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1.1 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4.1.2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4.1.3 信贷管理文化缺失
    4.2 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有待健全
        4.2.1 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4.2.2 未形成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4.2.3 信贷人员风险评估能力较弱
    4.3 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4.3.1 贷前调查不充分
        4.3.2 未严格执行授信审批制度
        4.3.3 贷后检查易松懈
    4.4 信息与沟通有待加强
        4.4.1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4.4.2 信贷管理系统亟待优化
    4.5 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4.5.1 未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
        4.5.2 缺少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第五章 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设计及其实施保障
    5.1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目标
    5.2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原则
    5.3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5.3.1 健全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5.3.2 夯实信贷人力资源配置
        5.3.3 培养信贷合规文化
        5.3.4 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
        5.3.5 强化信贷业务关键环节的控制
        5.3.6 改进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5.3.7 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
        5.3.8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5.4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5.4.1 制度保障
        5.4.2 业务保障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 间参加科研情况及 获得 的学术成果

(6)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2.1.2 内部控制的流程
        2.1.3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2.2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2.2.1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2.2.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2.2.3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2.3.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成
        2.3.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概述
        2.3.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M银行秦皇岛分行简介
    3.2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的现状分析
        3.2.1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现行模式
        3.2.2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的特点
        3.2.3 内控五要素现状分析
    3.3 小型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3.3.1 内部控制环境缺乏系统性
        3.3.2 内部控制的风险文化普及度不高
        3.3.3 内部控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3.3.4 信息沟通不畅
        3.3.5 内部控制的监督缺乏有效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4.1 评价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方法的确定
        4.1.2 评价指标分析
        4.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 评价过程
        4.2.1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4.2.2 控制环境评价
        4.2.3 风险评估评价
        4.2.4 控制方法评价
        4.2.5 信息与交流评价
        4.2.6 内控体系监督评价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控制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4.3.2 风险评估评价结果分析
        4.3.3 控制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4.3.4 信息与交流评价结果分析
        4.3.5 内控体系监督评价结果分析
        4.3.6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改善建议
    5.1 内部控制环境改善
        5.1.1 加强内部控制系统性建设
        5.1.2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内控文化相结合
    5.2 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5.2.1 普及风险文化,完善内控理念
        5.2.2 提高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手段的专业性
    5.3 合理优化内部控制方法
        5.3.1 提高内部控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完善性
        5.3.2 切实贯彻岗位分离原则,加强反洗钱教育
    5.4 建立科学的信息交流平台
        5.4.1 建设以网络化技术为核心的内部核算与信息沟通系统
        5.4.2 提升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5.5 内外合力加强监督和管理
        5.5.1 提高内控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5.5.2 加大对于内控缺陷的管理力度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控体系评价调查问卷

(7)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以康美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有效性文献综述
        1.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2.2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2.2.1 内部环境
        2.2.2 风险评估
        2.2.3 控制活动
        2.2.4 信息与沟通
        2.2.5 内部监督
    2.3 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2.3.1 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
        2.3.2 风险评估评价
        2.3.3 内部控制活动评价
        2.3.4 信息与沟通评价
        2.3.5 内部监督评价
    2.4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3 风险管理理论
3.康美药业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3.1 康美药业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业务概要
    3.2 康美药业内部控制高风险领域
        3.2.1 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风险
        3.2.2 经销商管理风险
        3.2.3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3.2.4 资金管理风险
    3.3 康美药业虚假陈述行为
        3.3.1 虚增存款
        3.3.2 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
        3.3.3 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公司股票
4.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4.1.1 药材采购、工程款资金支付管理失控
        4.1.2 违规进行关联方资金往来
        4.1.3 资金支付核算、票据凭证的疏于管理
        4.1.4 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1.5 监督力度不足
    4.2 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力度不足
        4.2.2 缺乏对关联交易的监督
        4.2.3 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审计人员责任缺失
        4.2.4 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缺乏流动性
        4.2.5 内控环境基础薄弱
5.完善康美药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5.1 增强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5.1.1 规范对采购工程付款环节
        5.1.2 如实反映业务情况
        5.1.3 对往来票据进行核实、避免舞弊现象
    5.2 明确关联交易程序、加强对交易事项的监督
        5.2.1 建立完善关联方交易管理制度
        5.2.2 对关联方资金审批环节做好监督
        5.2.3 建立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
    5.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
        5.3.1 提高财务人员技能遵守相关法律准则
        5.3.2 加强内部审计效力
        5.3.3 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核查
        5.3.4 对财务造假人员采用问责制度
    5.4 优化信息与沟通机制
        5.4.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5.4.2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5.4.3 完善内部信息沟通渠道
        5.4.4 扩宽外部信息沟通渠道
    5.5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控风险管理和监督意识
        5.5.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5.5.2 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强化约束机制
        5.5.3 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5.5.4 实施全面风险评估战略
参考文献
致谢

(8)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2.1.1 内部控制评价概念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原则
        2.1.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目标
    2.2 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控制论
    2.3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2.3.1 定性方法
        2.3.2 定量方法
3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3.1 CS银行概况
        3.1.1 CS银行简介
        3.1.2 CS银行治理结构
    3.2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3.2.1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基本情况
        3.2.2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程序
        3.2.3 CS银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3.3 目前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3.3.1 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3.3.2 评价报告不够重视
        3.3.3 评价主体缺乏独立性
4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体系概况
        4.1.1 体系构建依据
        4.1.2 体系构建原则
        4.1.3 评价方法选取
    4.2 评价指标选取
        4.2.1 过程评价指标
        4.2.2 结果评价指标
    4.3 指标权重确定
        4.3.1 过程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2 结果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
    5.1 评价实施程序
        5.1.1 评价方法应用
        5.1.2 评价资料收集
        5.1.3 评价结果计算
    5.2 评价结果分析
        5.5.1 内部环境结果分析
        5.5.2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5.5.3 控制活动结果分析
        5.5.4 信息与沟通结果分析
        5.5.5 内部监督结果分析
6 CS银行内部控制改进措施及建议
    6.1 CS银行内部改进措施
        6.1.1 优化内部环境
        6.1.2 改善风险管理
        6.1.3 完善控制活动
        6.1.4 加强内部监管
        6.1.5 注重信息沟通
    6.2 外部保障建议
        6.2.1 加强政府监督
        6.2.2 加大外部审计力度
        6.2.3 强化行业监管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展望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生意宝平台的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1.2.1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3.4 PEST分析法
        1.3.5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1.4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普惠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2.1 普惠金融特点及对企业发展作用的研究
    2.2 影响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因素的研究
    2.3 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影响的研究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3.1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2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2.1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沿袭
        3.2.2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主要产品
        3.2.3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2.4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同业竞争分析
        3.2.5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3.3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3.3.1 客户发展不平衡
        3.3.2 行业投向不平衡
        3.3.3 担保方式不平衡
    3.4 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问题的原因
        3.4.1 信息不对称
        3.4.2 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囚徒困境
        3.4.3 操作风险
第四章 生意宝项目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中的应用
    4.1 浙江交行生意宝项目简介
        4.1.1 浙江交行生意宝项目业务模式
        4.1.2 浙江交行生意宝项目风险控制
    4.2 生意宝项目在普惠金融业务中的作用
        4.2.1 缓解信息不对称
        4.2.2 解决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囚徒困境
    4.3 基于生意宝平台的普惠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4.3.1 客户拓展被动
        4.3.2 数据核实困难
        4.3.3 审批时间较长
    4.4 生意宝项目对浙江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启示
        4.4.1 核心竞争力是业务发展的关键
        4.4.2 电商务平台合作是业务拓展的方向
        4.4.3 互联网技术是提高审批效率的捷径
第五章 基于生意宝项目的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对策建议
    5.1 提升普惠金融业务科技赋能水平
    5.2 深化同政府部门数据交换的协作
    5.3 加强同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合作
    5.4 完善普惠金融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富贵鸟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财务危机的形成综述
        1.2.2 财务危机的应对综述
        1.2.3 财务危机的预警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关键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务危机
        2.1.2 利益相关者
    2.2 理论基础
        2.2.1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
        2.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2.2.3 内控管理理论
        2.2.4 Z-score危机预警模型
    2.3 富贵鸟财务危机分析的概念框架
第3章 富贵鸟财务危机案例回顾
    3.1 富贵鸟公司概况
        3.1.1 富贵鸟的公司简介
        3.1.2 富贵鸟的经营情况
    3.2 富贵鸟财务危机的爆发及后果分析
        3.2.1 危机爆发的事件始末
        3.2.2 财务危机的后果分析
第4章 基于Z模型的富贵鸟财务危机演变过程分析
    4.1 富贵鸟Z分值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1)数据还原前的Z值
        (2)失真的财务数据分析
        (3)数据还原后的真实Z值
    4.2 2013-2015年危机潜伏期
        4.2.1 经营业绩开始下滑
        4.2.2 投资负担初现
        4.2.3 负债大幅上升
    4.3 2016-2017年危机爆发期
        4.3.1 企业逐渐失去盈利能力
        4.3.2 对外担保巨额亏损
        4.3.3 资不抵债现金流枯竭
第5章 富贵鸟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5.1 财务危机的表层原因
        5.1.1 外部环境改变
        5.1.2 行业担保风险爆发
        5.1.3 企业负债率过高无力偿债
    5.2 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
        5.2.1 公司治理存在缺陷
        5.2.2 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差
        5.2.3 多元化投资缺乏科学管理
        5.2.4 对外担保业务缺乏风险控制
        5.2.5 缺乏对现金流的控制
第6章 富贵鸟财务危机带来的启示
    6.1 优化传统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6.1.1 构建合适的股权结构
        6.1.2 组建高素质的董事及管理团队
        6.1.3 加强内部沟通科学制定重大决策
        6.1.4 优化管理人员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
    6.2 提升核心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
        6.2.1 提高企业研发设计能力
        6.2.2 优化企业产品的生产线
        6.2.3 加强企业品牌运营推广
        6.2.4 整合企业业务销售模式
    6.3 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能力
        6.3.1 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体系
        6.3.2 围绕核心产业开展投资
    6.4 提升对外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
        6.4.1 完善担保体系设定担保限额
        6.4.2 密切关注表外信用风险
    6.5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五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邮储LN分行之公司信贷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 孙宇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S城商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策略研究[D]. 接靖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国民政府对沈阳市教育的接收与重建研究(1945-1948)[D]. 张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治派”对农村危机的思考与拯救[D]. 察应坤. 山东大学, 2020(08)
  • [5]S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罗晓萌.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M银行秦皇岛分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研究[D]. 张少帅. 燕山大学, 2020(01)
  • [7]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以康美药业为例[D]. 陈华桢.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8]C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及改进研究[D]. 胡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9]基于生意宝平台的交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D]. 杜金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10]富贵鸟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研究[D]. 肖丽暖. 华侨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银行内部控制的五个主要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