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挑战——写于新世纪之初

迎接新挑战——写于新世纪之初

一、迎接新的挑战──写在新的百年之始(论文文献综述)

高智红[1](2012)在《谁的选择? ——重要他人对学生课外阅读选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要他人与学生的阅读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存在强有力的影响者,分析潜隐在学生阅读选择活动背后的影响主体,探寻的是哪些人是导引者、分享者、激发者,哪些则是限制者、规训者、负影响者?他们的取向、情感、态度、文化偏好如何影响了学生的选择方向?这些影响通过何种方式介入学生阅读过程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他者的影响又有怎样的差异或冲突?主要包括对重要他人的类型、互动关系分析、主体性分析和情境性分析。首先依据重要他人不同的角色、位置以及互动关系进行了归类分析。控制型重要他人是单向控制式,对学生阅读的支配、干涉显着,其强制性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抵制行为;亲和型重要他人因为亲切、友善的态度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影响度强;偶像—引领型重要他人因为个体的感召力、吸引力而成为有魅力的导引者,学生的阅读认同和仿效度高,偶像—制造型的重要他人则因为炒作易形成学生的盲目崇拜,产生流行阅读等负影响。他者的介入方式主要体现为单向、双向和多元互动等。另外,重要他人的主体性因素如取向、情感、态度、文化偏好等对学生的阅读选择也有着显着影响,工具取向和人文取向、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个人文化偏好和阶层文化偏好对学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在阅读选择方向上和阅读深度、广度上有差异。其次,从代际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当代史(1949—1999)上重要他人对学生阅读选择的影响状况,阐述了不同时段重要他人群体的差异及影响力度。包括政治化阅读辖制下的阅读单向、地下小群体阅读现象以及私人化启蒙过程等。1978年后偶像型重要他人对时代精神气质的引领,90年代后学生同龄偶像(少年作家等)的影响力增强及多个重要影响者群体的出现,对流行阅读的开启等。第三,区分了现实情境中(学校、家庭、媒介)中多个重要他人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和差异。如校长的取向对阅读文化构建的影响、教师群体的推荐差异、学生群体阅读互动的从众、易变及多元性,阅读上的隐在抵制与显在冲突状况、“核心人物”引领下的阅读同化现象等。媒介情境中隐在他者的畅销运作,网络论坛及博客中的阅读共享、同伴互助等;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作为重要他人,其阅读导引的现状和存在的误区,他们的教育期望与阅读启蒙之间的关联状况等。本研究的结论是:1.重要他人对学生阅读活动具有强影响力,他者的语言、情感、态度对学生阅读的有显着的导引作用。他者的积极情感是学生阅读好奇、阅读兴趣唤醒的重要关节点之一,而消极情感、情感淡漠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封闭甚至导致阅读兴趣转移。2.各类重要他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影响有显着差异,在一定情境下表现为阅读导引冲突,控制型的重要他人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抵制和兴趣转移,偶像型重要他人具有强影响力和影响广度,但媒体制造的偶像则容易产生负向导引。3.重要他人与重要他人之间、重要他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学生阅读影响显着,彼此间情感密切、交往频繁、互动程度高的情况下,对学生的阅读同化和阅读提升有直接作用。4.学生群体自身也是重要的导引者,需要重视学生的小群体阅读现象、隐在抵制和阅读反抗的存在,关注同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阅读风潮、时尚化阅读走向的重要影响力量。除在场重要他人的影响外,隐在、不在场重要他人也有显着作用,媒介人(出版商、作家、编辑、官员、网友等)同样对学生的阅读选择有着强影响力。5.重要他人的文化偏好以隐在的的方式影响学生的阅读选择,长辈型重要他人的文化偏好具有较强的传递性,学生同辈群体的偏好传递则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不同阶层的文化偏好传递中,中间阶层的代际传递性最强。6.由于存在影响学生阅读的多个重要他人群体,聚合校内校外、在场与隐在影响者的合力,使重要他人发挥正向积极的导引作用,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激发者、唤起者、催化者、陪伴者和共读者非常重要。

王海军[2](201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政治学科渗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瞬息万变,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已无法应对明天面临的问题。教育的发展如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应为未来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才?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早已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领地,学科教学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学生学科交叉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读史使人明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个具备历史素养的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教育,已成为广大初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初中生正处在学习认知的关键时期,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加强政治学科的渗透,以增强其认知的能力,特别是政治中的爱国情感教育。因此在历史学科中渗透政治,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政治学科渗透需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有效方式推进初中历史学科中的政治学科渗透教学,以全面提高初中史政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还应注意把握分寸,防止喧宾夺主,要在注重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传授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政治学科渗透,以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适度促进初中政治的教学。

潘新华[3](2001)在《瞄准难点 发掘亮点——对新民晚报创意“跨世纪”新闻特稿的反思》文中研究表明 “吃不消”与“老套头”刚刚吃过鲜美的咸菜大黄鱼,又端上一盆香喷喷的葱姜童子甲鱼;刚刚欣赏完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又接连聆听威尔第的《阿依达》……它们虽然都是“妙不可言”,但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集中消化享受,你也许反而会抱怨“吃不消”。如果没有新的报道创意和选题策划,只是概念化共性化地做做“辞旧迎新”的文章,读者一定也会抱怨“老套头”、“吃不消”。迎接新世纪报道的难点之一就在这里。呼唤“智力大冲浪”所谓“智力大冲浪”,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应该是思维火花的撞击和思想灵感的升华。新民晚报特稿部在去年12月上中旬就开始对迎接新世纪的特稿报道进行了多次酝酿。我们学习研究了兄弟传媒及本报其他采访部门提出的一系列报道选

吴明海[4](1999)在《继承与创新 ——英国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力求以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方法论为指导,在整个英国历史的联系中,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及其本质特点。文章认为,英国新教育运动的本质就在于“新”字,“新”是“继承与创新”之意,也就是说,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创新始终是主旋律。英国新教育运动深深植根于自英国文艺复兴以来全部历史的土壤中,是英国教育历程合乎逻辑的发展和创新。具体来说有三点。其一,新学校直接源于19世纪的公学革新,而公学革新不仅恢复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基本上赶上时代步伐。其二,教育目的观在社会性方面仍然具有英国传统绅士教育的阶级性和民族性,但是在人的发展上突出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显示出进步性。其三,课程论具有和谐性,这种和谐性是指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人、文化、自然、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不仅体现于显在性课程与潜在性课程之间的和谐,而且具体体现于每一门课程及每一门科目内部的和谐。当然无论是重视个性还是和谐性课程都是英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 从研究英国新教育运动中得出的“继承与创新”的规律,反映了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正确对待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我们的教育与文化创新应该有所启示。

陈浩,徐越[5](1999)在《举国瞩目新浙大 任重道远创一流——写在新浙江大学启动并校改革之际》文中提出刚刚过去的1998年,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有两件震撼全国并令世界高教界关注的大事:一是隆重举行的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二是新浙江大学成立。关于后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新浙大成立大会上高度评价了它的重大意义:“这不但是浙江大学历史上的一个...

二、迎接新的挑战──写在新的百年之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迎接新的挑战──写在新的百年之始(论文提纲范文)

(1)谁的选择? ——重要他人对学生课外阅读选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概念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四、各章内容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谁的选择? 他者的选择是如何潜入个体的?
    第一节 重要他人介入:分类的考察
        一、重要他人:概念解读
        二、重要他人角色类化分析
        三、特征性类化分析
    第二节 介入方式与影响效果
        一、介入方式:控制与互动
        二、重要他人的影响效果分析
    第三节 影响力度转移:从长辈群体到同辈群体
        一、小学低段:长辈群体的阅读框限
        二、小学高段:同辈引领的增强
        三、初中段:亚文化导引与阅读反抗
第二章 重要他人的本体性分析:取向、情感与文化
    第一节 谁之取向?取向的耦合与冲突
        一、谁之取向?何种取向?
        二、介入中的张力:取向的耦合与冲突
    第二节 他者的情感是如何嵌入阅读选择的?
        一、学生的自主阅读选择:理性与感性
        二、他者的情感导入:阅读兴趣激活与转移
    第三节 他者文化偏好的植入
        一、个体文化偏好:倾向性与传递性
        二、群体文化偏好:区隔与传递差异
第三章 历史情境中的他者:代际差异的视角
    第一节 1949—1966选择性规则的强化
        一、阅读的单向:“红色阅读”
        二、分层阅读:阶层性与实效性
    第二节 1966—1976“文化沙漠”:辖制与抗争
        一、阅读辖制:“合法性知识”的框限
        二、地下阅读:他者的隐在导引
    第三节 1978—1989人文性的回归与文化潮的席卷
        一、解禁的启动:编者的分化
        二、偶像引领:文学潮中的作者
    第四节 1990—1999原创表达及流行阅读制造
        一、原创表达:个人化写作的魅力
        二、共舞者:流行阅读的合力制造
第四章 学校情境:导读观念与阅读文化
    第一节 教师的阅读观与阅读推荐差异
        一、阅读观:课程路径依赖
        二、教师群体的推荐差异
        三、教师阅读状况及影响度
    第二节 校长与校园阅读文化
        一、阅读文化构建:形式化与濡化
        二、阅读测评体系:角度与效果
    第三节 学生群体:亚文化中的阅读互动
        一、亚文化阅读互动:从众、易变及多元
        二、颠覆性阅读:隐在抵制与显在冲突
        三、“核心人物”引领下的阅读同化
第五章 校外情境:媒介与家庭
    第一节 媒介情境:运作与多元推介
        一、隐在的他者:畅销运作与阅读制造
        二、网络中的互动者:分享、互助与潮流
    第二节 家庭情境:导引方式与教育期望
        一、家庭阅读文化:导引现状与误区
        二、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与阅读倾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访谈及问卷
    二、各群体重要他人的阅读导引资料
后记

(2)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政治学科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有关学科交叉渗透的理论探讨
    1.1 关于概念的认知
    1.2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的必要性
    1.3 历史学科渗透的途径
        1.3.1 课内渗透
        1.3.2 课内渗透课外延伸
        1.3.3 课外研究课内交流
    1.4 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的意义
    1.5 学科渗透的理论基础
    1.6 学科渗透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实现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渗透的教学改革
    2.1 从学科特点定位学科渗透
        2.1.1 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的分析
        2.1.2 对初中政治课程的定位的分析
    2.2 从教学改革认识学科渗透
        2.2.1 教学改革与初中历史教学
        2.2.2 教学改革与初中政治教学
    2.3 初中历史与政治学科交叉渗透的可行性
        2.3.1 历史与政治各自的学科特点
        2.3.2 初中历史与政治学科在内容上存在互补性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的若干策略
    3.1 横向渗透——以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拓宽学生知识面
    3.2 纵向渗透——加强历史学科内的交叉渗透
    3.3 开设校本课程突出学科渗透
    3.4 加强初中学生素质培养推进学科渗透
    3.5 立足中考加强历史的时政教育渗透
    3.6 围绕历史教学渗透政治学科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
        3.6.1 加强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提供基本方法
        3.6.2 因材制宜,根据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重视基础,做到渗透有"度"
    4.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学科渗透中做到游刃有余
    4.3 适时渗透促进政治教学
    4.4 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继承与创新 ——英国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英国新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成就与挑战
    二、维护殖民统治的需要
    三、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和文化“宽容性”的影响
    四、教育领域的新因素成为酝酿新教育运动的温床
第二章 英国新教育运动的着名实验
    一、雷迪与阿博茨霍姆学校
    二、巴德利与贝达尔斯学校
    三、麦克米伦与保育学校
    四、尼尔与夏山学校
        (一) 摈弃权威,还儿童以自由
        (二) 群体生活实行民主自治制度
        (三) 直面人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教育
        (四) 注重培育创新精神
第三章 英国新教育运动的主要教育理论
    一、怀特海智慧教育思想
        (一) 智慧训练与知识活力
        (二) 教育节律
        (三) 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
    二、沛西.能个性教育思想
        (一) 教育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 以发展个性为原则建立合理的教育和教学制度
        (三) 教育活动中的保守性和创造性
    三、罗素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一) “教育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二) 自由教育的精神实质
        (三) 论教育目的
        (四) 品性教育:0-6岁的教育
        (五) 理智教育:6岁之后的教育
第四章 英国新教育运动特点分析
    一、英国新学校的本源何在
    二、教育目的观的继承与创新
    三、课程观的继承与创新
        (一) 显在性课程的和谐性
        (二) 潜在性课程的和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迎接新的挑战──写在新的百年之始(论文参考文献)

  • [1]谁的选择? ——重要他人对学生课外阅读选择的影响研究[D]. 高智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 [2]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政治学科渗透研究[D]. 王海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3]瞄准难点 发掘亮点——对新民晚报创意“跨世纪”新闻特稿的反思[J]. 潘新华. 城市党报研究, 2001(02)
  • [4]继承与创新 ——英国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D]. 吴明海. 北京师范大学, 1999(11)
  • [5]举国瞩目新浙大 任重道远创一流——写在新浙江大学启动并校改革之际[J]. 陈浩,徐越. 中国高等教育, 1999(01)

标签:;  ;  ;  ;  ;  

迎接新挑战——写于新世纪之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