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纳米分散剂及其提高醇基涂料悬浮能力的研究

一种新型纳米分散剂及其提高醇基涂料悬浮能力的研究

一、Study on a new nano-dispersing agent and its effect for increasing suspension ability of alcohol-based coatings(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周百能,吴协正,苟鹏飞,肖毅[1](2020)在《醇基白刚玉/锆英粉复合涂料高温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铸钢件特别是大型铸钢件的生产中,锆英粉、白刚玉均表现出优良的防粘砂性能,但在某些方面无法获得较为满意的使用效果。研究了不同颗粒尺寸的锆英粉及白刚玉复配涂料在大型铸钢件上的应用。结果表明,325目锆英粉与200目白刚玉粉比例在20∶80时,烧结抗压强度最大,为0.931 MPa;该配比下颗粒之间烧结明显,较为紧实,空隙较少;选用该配比的复合骨料生产的涂料波美度适中,悬浮性好,涂层强度高,发气量低,高温抗爆裂性能好。现场应用表明,铸件与涂层易剥离,铸件表面良好。

曲家磊[2](2020)在《纤维素纳米纤丝凝胶特性及表面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纤维素纳米纤丝(CNF)由于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再生性、生物相容性、比表面积巨大、反应活性高和纳米纤维形貌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原材料用于生产各种商业产品。将漂白针叶木浆通过TEMPO氧化体系氧化和高压均质作用制备TOCNF,已经在各种领域被广泛地研究。然而,对TOCNF水凝胶特性的研究不全面,而且TOCNF所具有的高亲水性能限制了其在疏水系统中的应用(以生产高价值的产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离水凝胶中的纳米纤维,对纳米纤维的表面进行改性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本文对TOCNF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提高了TOCNF的疏水性,促进了其在非水体系中进一步应用,制备了高浓度的TOCNF水凝胶,探讨其应用于食品乳化的潜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使用高压均质机制备了 TEMPO氧化后的TOCNF水凝胶,对其进行Zeta电位、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及流变性能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了羧基含量为2.17mmol/g、Zeta电位为-60.1mV的优异水凝胶。TOCNF水凝胶在酸碱环境下,结构被破坏,粘度下降;单价盐NaCl的加入破坏了凝胶的结构,产生了明显的盐析现象,TOCNF凝胶絮凝和分层。2、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TOCNF)进行改性,以提高纳米纤维的疏水性,改善纤维与水凝胶的分离,提高分离后纳米纤维的再分散性。结果表明,当改性TOCNF时,CTAB添加量为2.16 mmol/g纤维素时,电荷耦合接近100%。随着CTAB用量的增加,改性CTAB-TOCNF的浊度明显增加,粘度和保水值降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TAB的分子链经修饰后成功地嫁接到TOCNFs的主链上。热重分析结果也表明,CTAB对TOCNFs的改性改善了其热稳定性。水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的CTAB TOCNFs具有较好的疏水性。此外,对原TOCNF和CTAB-TOCNF悬浮液中分离的原纤维的再分散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TAB对TOCNFs的改性提高了纤维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再分散性。此外,CTAB添加量的增加也显着降低了 DMF中再分散纤维的粒径。3、采用表面活性剂对TOCNF表面吸附制备了高浓度TOCNF水凝胶。结果证明,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钠(PA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加入,致使纤维表面氢键作用力减弱,造成TOCNF水凝胶的粘度和粒径下;Zeta电位逐渐上升,但凝胶仍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通过SEM观察到表面活性剂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水凝胶的空间结构,使凝胶内部纤维排列趋于定向排列;添加4wt%的PAAS改性TOCNF,成功制备了 4wt%浓度的TOCNF水凝胶,其纤维尺寸均一,结构稳定,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制备效率。4、通过TOCNF与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酯化反应制备了高羧基含量的TOCNF-OSA。酯化反应发生在纤维的表面,所得到的TOCNF-OSA的羧基含量和取代度(DS)都随着OS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羧基含量高达5.44mmol/g,DS为0.95,而改性后的TOCNF-OSA的Zeta电位和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与TOCNF相比,酯化改性的TOCNF-OSA的表面疏水性也得到了提高。另外,OSA酯化改性TOCNF是提高乳化的一种有效方法,用于制备稳定的乳液,此外,随着OSA添加量的增加,制备的TOCNF-OSA乳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也得到提高。

马海珠[3](2020)在《微射流高压均质制备纳米微纤化纤维及其分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米微纤化纤维素(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NFC)具有高亲水性、高比表面积、高强度、高结晶度等特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在颗粒分散、材料增强和药物载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漂白针叶木浆(不含木质素)为原料,通过生物酶解-机械精磨结合微射流高压均质的方法制备纳米微纤化纤维素,考察不同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NFC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微射流均质压力和次数的增加,木浆纤维分丝帚化现象明显增强,且木浆纤维长度和粒度不断减小,存在纤维团聚现象。同时,制备得到的NFC直径不断减小,均一性提高。通过扫描电镜检测可知,在25000 psi均质20次条件下,NFC直径已达到纳米级,约67 nm。此外,NFC的分散稳定性不断上升,但结晶度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为了在制备的纳米微纤化纤维素中引入疏水结构,增强NFC对疏水物质的分散稳定能力,本论文又选择以未漂针叶木浆(含有木质素)为原料,同样通过生物酶解-机械精磨结合高压均质的方法制备了含有木质素的纳米微纤化纤维素(Lignin-containing 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LNFC),探究木质素存在条件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LNFC特性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木质素的存在能延缓微射流低均质压力过程中纤维的微纤化过程,但是能促进高均质压力下纤维的微纤化程度。随着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的增加,LNFC的团聚现象不明显,均一性提高,LNFC纤维的平均纤维粒度先上升后减小。同时,研究发现,含有木质素微纤化纤维素分散稳定性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不含木质素的微纤化纤维素的分散稳定性。最后,为了对比制备的NFC和LNFC对疏水性颗粒分散稳定性的差异,本论文研究了两种类型纳米微纤化纤维素对有机染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和均质次数的增加,NFC和LNFC本身的分散稳定性提高。同时,NFC和LNFC对有机分散橙30染料的分散稳定性有所提高。在有机分散橙30染料中,随着NFC和LNFC添加量的不断增加,有机分散橙30染料的分散稳定性先上升后下降,NFC和LNFC添加量为20%时,分散稳定性最佳。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特性的纳米微纤化纤维素对有机分散橙30分散稳定性作用效果排序依次为:木质素纳米微纤化纤维(LNFC)>纳米微纤化纤维素(NFC)>Tempo氧化NFC(TONFC)>纳米微晶纤维素(CNC)>Tempo氧化NFC6(TONFC6)。

赵菲[4](2018)在《蒙脱土与MFC结合提高包装膜阻隔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为基材,以蒙脱土(SMP-N、KSF)与微纤化纤维素(MFC)为涂料主要成分,研究了涂布膜的阻隔性能。其中,考察了分散剂对蒙脱土的分散效果,研究了两类蒙脱土、MFC对涂布膜各项性能的影响,同时又研究了 SMP-N与MFC复配后涂布膜的各项性能,通过分析涂布膜的力学性能、透氧性能、透湿性能、透光性能、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粗糙度、XRD分析及热力学性能,表明蒙脱土的分散性、蒙脱土与MFC的用量及涂料的单双组分均对涂布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布膜力学性能受涂布层的影响较小。蒙脱土分散后制备的涂布膜的阻氧、阻湿性均优于未分散涂布膜。选取SMP-N为双组分涂布膜的复配对象,分散后比分散前涂布膜透氧系数更低,并在SMP-N2%,MFC0.3%时达到最低值,为0.12×10-5cm3 cm/m2 d Pa,较原始BOPP薄膜的透氧系数下降了 97.4%。XRD测试中证实了 SMP-N与MFC插层结构的产生,且与涂布膜透氧性实验结果一致。经分散后的SMP-N用量为2%时,其制备的涂布膜水蒸气透过系数为4.54×10-12·g·cm/cm2 s·Pa,相比BOPP薄膜下降了 36%,为涂布膜的最佳优化值,而在双组分涂布膜中,最优配比为SMP-N2%,MFC0.3%,此时水蒸气透过系数为5.55×10-12·g·cm/cm2·s·Pa,相比BOPP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下降了 21.8%。扫描电镜图印证了涂布膜阻隔性变化的分析,当SMP-N浓度大于2%,KSF浓度大于3%后,蒙脱土出现团聚,造成阻隔性的下降,但分散后的两类蒙脱土的团聚现象得到优化。两类蒙脱土经分散后制备的涂布膜透过率随蒙脱土、MFC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涂布膜的粗糙度大体与蒙脱土及MFC用量成正比,蒙脱土的分散效果可以改善涂布膜的粗糙度,且SMP-N的双组分涂布膜的粗糙度与分散后的单组分涂布膜的粗糙度相比有所下降。加入SMP-N后比仅有MFC热稳定性变好,但提升的幅度很小。综上所述,蒙脱土与MFC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BOPP膜的阻湿及阻氧性,且蒙脱土在分散后效果更佳,分散后SMP-N与MFC复配制备的涂布膜效果更为优异。与此同时,涂布膜的其他性能也未受到很大影响。最终综合比较,SMP-N2%,MFC0.3%和SMP-N2%,MFC0.5%可作为较优选择。

刘雪萍,郭洪钢,谭建波[5](2017)在《醇基涂料性能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醇基涂料可以满足铸造性能要求而得到广泛应用,将复合悬浮剂和新型纳米分散剂加入到醇基涂料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绍了醇基涂料的工艺性能以及工作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提高醇基涂料悬浮性和透气性的具体方法:采用加入更有效的悬浮剂和控制制备工艺两种方法来提高醇基涂料的悬浮性;涂料透气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耐火骨料的形状和粒度,在铸造浇注的恶劣条件下,耐火骨料的变化以及黏结剂的分解使得涂料的高温透气性不同于低温透气性,将有机黏结剂与无机黏结剂混合使用是醇基涂料黏结剂的发展趋势,加入纤维状耐火骨料提高涂料强度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廉建丽,李增民,李立新[6](2015)在《醇基涂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醇基涂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简述了消失模醇基涂料、V法醇基涂料、湿型砂醇基涂料、醇基流涂涂料以及厚大铸钢件醇基涂料的相关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了醇基涂料的主要性能,如悬浮性、抗粘砂性等的研究成果,以及醇基涂料的性能要求和发展趋势,指出耐火骨料的粒度、级配和悬浮剂的选用对改善涂料悬浮性有重要作用,纳米复合悬浮剂、改性悬浮剂的使用使涂料悬浮性得到显着提高;不同粒度组合的耐火骨料和助熔剂的加入能改善涂料的抗粘砂性能,而转移涂料、醇基粉状涂料是未来醇基涂料的发展趋势,得出应研发具有水与醇兼溶的特殊悬浮剂和黏结剂来进一步提高涂料的悬浮性以及研制出强度高、抗开裂的高强涂料来提高涂料的抗粘砂性能。

孙铭远[7](2015)在《铸铁件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铸铁件醇基涂料的工艺性能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当前铸铁醇基涂料普遍存在的悬浮率低、流平性小、涂层强度差等问题,进而提高铸件质量。首先考察悬浮剂、粘结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气相二氧化硅(白炭黑)及表面活性剂等涂料组分和预制液、加料顺序、分散器转速、搅拌时间及胶体磨等制备工艺对铸铁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四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得出具有最佳工艺性能涂料的配比。最后,采用最佳工艺性能的涂料现场涂刷和浇注,以考察涂料的生产使用效果。研究发现,采用L锂基膨润土制备的涂料,悬浮性、流平性等工艺性能最好。酚醛树脂和松香提高涂料的悬浮性和强度,降低流平性,且酚醛树脂提高涂料涂层强度的幅度比松香大。进口5’PVB、国产10’和36’PVB提高涂料24小时悬浮性十分显着。当进口5’PVB添加量为0.30.4%左右时,涂料的流平性和24小时悬浮性达到最佳值。气相二氧化硅(白炭黑)和蓖麻油、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等表面活化剂略微提高涂料的悬浮性,但大大降低涂料的流平性。涂料的制备工艺对其性能影响也很大。酚醛树脂和PVB采用预制液形式加入,涂料的悬浮率几乎不变,但流平值得以提高。L锂基膨润土、酚醛树脂和PVB的加料顺序对涂料悬浮率影响较小,但对于流平值,只有L锂基膨润土→酚醛树脂→PVB和酚醛树脂→L锂基膨润土→PVB两种加入顺序的流平值较高且悬浮率也相对较高。涂料的流平值和悬浮率随着分散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当分散器转速分别达到1200r/min和1000r/min后,涂料的流平值和悬浮率变化不大。悬浮剂的搅拌时间对涂料的悬浮率影响不大,而流平值随着悬浮剂搅拌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搅拌时间达到15min以后,涂料的流平值基本保持不变。涂料的流平值和悬浮率均随着耐火骨料搅拌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搅拌时间分别达到15min和20min后,悬浮率和流平值基本保持不变。悬浮剂和涂料通过胶体磨都能够提高涂料的流平值和悬浮率。对于悬浮剂通过胶体磨,胶体磨间隙为35μm、经过2次胶体磨时,涂料的流平值和悬浮率等工艺性能达到最佳;对于涂料通过胶体磨,胶体磨间隙为40μm、经过1次胶体磨时,涂料的流平值和悬浮率等工艺性能达到最佳。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表明,影响涂料流平性、2h悬浮率和24h悬浮率最主要因素分别为耐火骨料、锂基膨润土和PVB。对于涂层强度的影响,耐火骨料、锂基膨润土、酚醛树脂和PVB的影响因子相同。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的涂料最佳配方为:L锂基膨润土1.325%,酚醛树脂1.06%,PVB0.159%,耐火骨料53%,余量为溶剂(均为占涂料的百分比)。采用具有最佳工艺性能的新涂料在现场浇注铸铁件,涂料的流平性、抗流淌性优良,涂层均匀,表面光洁,且浇注后易剥离、脱落,易清理,清理后铸件表面光洁,完全避免了粘砂现象的产生。

宗振华[8](2013)在《涂料对金属型铸件表面气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涂料对金属型铸件质量影响很重要,不当的涂料及不正确的使用,会使铸件产生缺陷甚至报废。某厂金属型铸件易形成表面气泡,通过改进的涂料及涂覆工艺,改善了铸件成型条件,防止了表面气泡的产生,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勾运书[9](2012)在《核壳型铁纳米粒子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探讨了怎样合成在常温常压下化学稳定性好的纳米铁粒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主要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进而对微观相态进行控制,找到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能的条件,从而制备性能较好的纳米铁颗粒。其次,利用自制的核壳型纳米铁粒子与树脂基体制成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此外,为了探讨核壳型纳米铁粒子的包覆原理,还对有机物/金属复合体系的界面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主要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电磁性能及元素化合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对合成的粒子采用TEM、HR-TEM、FT-IR、XPS、XRD对微观形态进行分析可知,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的核壳型铁纳米粒子,它们是非晶态与结晶态的共聚体;而这些包覆型纳米铁粒子在微观状态下是以链状结构存在,此种链状结构并不是由于简单的磁性吸引所形成的,而是由于形成了化学键等作用形成的;由于作用机理的不同,合成出的纳米铁粒子颗粒的形貌及颗粒大小也不同,其中PMFe与PDMFe这两种纳米铁粒子形貌及颗粒粒径较均一,颗粒粒径为2030nm,包覆层厚度为34nm,且PDMFe中的PMMA含量约为31%,PMFe中的PMMA含量为26%左右。采用VSM对磁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核壳型纳米铁粒子是一种处于软磁体与超顺磁性材料之间的一种顺磁材料;而电磁性能测试可知它们的损耗特性以有机物―壳‖层的介电损耗为主,以纳米Fe―核‖产生的自然共振磁损耗机制为辅。对利用自制的纳米材料与树脂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采用SEM、XPS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可知三种纳米粒子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与粒子的粒径大小有关,即粒径越大,分散性越好,其分散性为PDMFe<PMFe<PEG-Fe;PMMA包覆的纳米铁粒子在环氧树脂基体的相容性很好,其中复合材料的表面铁元素低于1%。采用DSC、TGA、DMTA对性能进行测试可以得出,加入不同的纳米铁粒子对树脂基体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可以提高固化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储能模量;对于铁含量相同的复合材料,加入PMFe的复合材料比加入PDMFe的复合材料的Tg大。而采用LCR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进行分析可知,在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体系中含有PMFe的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及能耗能力均优于含有PDMFe的复合材料。

宗振华,程昊,李连望[10](2011)在《铝活塞金属型铸造涂料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Study on a new nano-dispersing agent and its effect for increasing suspension ability of alcohol-based coating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udy on a new nano-dispersing agent and its effect for increasing suspension ability of alcohol-based coatings(论文提纲范文)

(1)醇基白刚玉/锆英粉复合涂料高温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骨料烧结
        1.3.1 骨料形貌
        1.3.2 烧结条件
    1.4 涂料制备及性能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骨料烧结条件确定
    2.2 骨料配比对烧结强度的影响
    2.3 不同配比下骨料的烧结形貌
    2.4 涂料性能
    2.5 涂料现场应用情况
3 结论

(2)纤维素纳米纤丝凝胶特性及表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概述
    1.2 纤维素纳米纤丝及制备方法
    1.3 TOCNF水凝胶
        1.3.1 TOCNF水凝胶的形成过程
        1.3.2 TOCNF水凝胶的凝胶结构
        1.3.3 TOCNF水凝胶存在的问题
    1.4 纤维素纳米纤丝改性概述
        1.4.1 CNF的表面吸附改性
        1.4.2 分子接枝改性
        1.4.3 聚合物接枝改性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创新点
2 纤维素纳米纤丝水凝胶制备及性能评价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3 TOCNF水凝胶的制备
    2.3 TOCNF水凝胶的表征和分析方法
        2.3.1 TOCNF水凝胶表面电荷和Zeta电位的测定
        2.3.2 流变性能的测定
        2.3.3 FBRM的测量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TOCNF水凝胶表面电荷和Zeta电位的分析
        2.4.2 TOCNF水凝胶流变性能的分析
        2.4.3 pH对水凝胶稳定性的影响
        2.4.4 不同盐浓度下水凝胶流变性能分析
        2.4.5 FBRM对盐体系下水凝胶的分析
        2.4.6 TOCNF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TEMPO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疏水改性及其再分散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3 CTAB-TOCNF的制备
    3.3 CTAB-TOCNF分析与表征方法
        3.3.1 红外光谱检测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
        3.3.3 固态核磁共振(NMR)分析
        3.3.4 CTAB-TOCNF的性能分析
        3.3.5 粒径分析
        3.3.6 热重分析
        3.3.7 疏水性的检测
        3.3.8 再分散性能的评价
    3.4 结果与讨论
        3.4.1 CTAB改性TOCNF的机理
        3.4.2 改性CTAB-TOCNF的性能分析
        3.4.3 CTAB-TOCNF的表征
        3.4.4 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测量
        3.4.5 CTAB-TOCNF的再分散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表面活性剂在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水凝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3 表面活性剂对TOCNF的改性
        4.2.4 高浓度TOCNF水凝胶的制备
    4.3 分析表征方法
        4.3.1 水凝胶性能分析
        4.3.2 粒径分析
        4.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TOCNF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原理
        4.4.2 改性TOCNF水凝胶的性能分析
        4.4.3 改性TOCNF水凝胶的粒径分布
        4.4.4 TOCNF水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4.5 高浓度TOCNF水凝胶的性能分析
        4.4.6 高浓度TOCNF水凝胶的Zeta电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的酯化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3 TOCNF与OSA的酯化反应
    5.3 分析与表征方法
        5.3.1 化学性能表征
        5.3.2 羧基含量和取代度(DS)的测定
        5.3.3 Zeta电位与热稳定性能的检测
    5.4 乳液的制备
        5.4.1 乳液的表征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酯化改性的机理
        5.5.2 羧基含量、取代度(DS)和Zeta电位的分析
        5.5.3 TOCNF-OSA的化学表征
        5.5.4 XRD的测定
        5.5.5 热重分析
        5.5.6 乳液的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3)微射流高压均质制备纳米微纤化纤维及其分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
    1.2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预处理方法
        1.2.1 机械预处理
        1.2.2 化学预处理
        1.2.3 生物酶预处理
    1.3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制备方法
        1.3.1 TEMPO氧化法
        1.3.2 机械研磨法
        1.3.3 微射流高压均质法
    1.4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特性影响因素
        1.4.1 原料影响
        1.4.2 预处理方法影响
        1.4.3 制备过程影响
    1.5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应用
        1.5.1 改善表面性能
        1.5.2 材料增强
        1.5.3 药物载体
        1.5.4 颗粒分散
    1.6 分散剂
        1.6.1 分散剂简介
        1.6.2 分散理论
        1.6.3 纳米微纤化纤维基分散剂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7.1 研究目的、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均质过程参数对纳米微纤化纤维素特性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检测方法
        2.3.1 徕卡视频显微镜表征
        2.3.2 扫描电镜表征
        2.3.3 马尔文粒度测试
        2.3.4 多重光光散射测试
        2.3.5 X射线衍射仪分析
        2.3.6 热稳定性测试
        2.3.7 红外光谱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均质压力与次数对NFC形貌特性影响
        2.4.2 均质压力与次数对NFC粒度影响
        2.4.3 均质压力与次数对NFC结晶度影响
        2.4.4 均质压力与次数对NFC热稳定性影响
        2.4.5 均质压力与次数对NFC表面基团影响
        2.4.6 均质压力与次数对NFC分散稳定性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质素对纳米微纤化纤维素特性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检测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木质素对NFC形貌特性影响
        3.4.2 木质素对NFC粒度影响
        3.4.3 木质素对NFC结晶度影响
        3.4.4 木质素对NFC热稳定性影响
        3.4.5 木质素对NFC表面基团影响
        3.4.6 木质素对NFC分散稳定性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微纤化纤维素对有机分散橙30染色剂分散性能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化学试剂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步骤
        4.3.1 TONFC6制备方法
        4.3.2 有机染液分散稳定性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有机分散橙30染色剂粒度分析
        4.4.2 NFC均质压力对有机分散橙30染色剂分散稳定性影响
        4.4.3 NFC类型对有机分散橙30染色剂分散稳定性影响
        4.4.4 NFC添加量对有机分散橙30染色剂分散稳定性影响
        4.4.5 TONFC6添加量对有机分散橙30染色剂分散稳定性影响
        4.4.6 NFC/LNFC对有机染料分散性能的影响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蒙脱土与MFC结合提高包装膜阻隔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微纤化纤维素(MFC)概述
        1.2.1 微纤化纤维素的性能
        1.2.2 微纤化纤维素的应用及前景
    1.3 蒙脱土的结构与特性
        1.3.1 蒙脱土的结构
        1.3.2 蒙脱土的特性
    1.4 蒙脱土/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概述及研究进展
        1.4.1 蒙脱土插层结构
        1.4.2 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
        1.4.3 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4 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概述
        1.5.1 薄膜阻隔机理
        1.5.2 BOPP薄膜性质
    1.6 蒙脱土/纤维素薄膜概述
        1.6.1 蒙脱土/纤维素薄膜制备方法
        1.6.2 研究进展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蒙脱土分散
        2.3.2 MFC固含量的确定
        2.3.3 涂料配制
        2.3.4 单组分涂布膜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2.3.5 双组分涂布膜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蒙脱土分散分析
        3.1.1 蒙脱土粒径
        3.1.2 蒙脱土的分散
    3.2 单组分涂布膜的性能分析
        3.2.1 力学性能分析
        3.2.2 透氧性能分析
        3.2.3 透湿性能分析
        3.2.4 透光性能分析
        3.2.5 红外光谱分析
        3.2.6 扫描电镜分析
    3.3 双组分涂布膜的性能分析
        3.3.1 力学性能分析
        3.3.2 透氧性能分析
        3.3.3 透湿性能分析
        3.3.4 透光性能分析
        3.3.5 XRD分析
        3.3.6 扫描电镜分析
        3.3.7 红外光谱分析
        3.3.8 热稳定性分析
        3.3.9 粗糙度分析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醇基涂料性能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性能研究
    1.1 悬浮性的研究
    1.2 黏结性的研究
    1.3 其他工艺性能研究
2 工作性能研究
    2.1 透气性的研究
    2.2 强度的研究
    2.3 其他工作性能研究
3 结语

(7)铸铁件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铸造涂料的概述
        1.1.1 铸造涂料的组成
        1.1.2 铸造涂料的分类
    1.2 铸造醇基涂料的组成、性能与应用
        1.2.1 铸造醇基涂料的组成
        1.2.2 铸造醇基涂料的性能
        1.2.3 铸造醇基涂料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1.3 铸造醇基涂料的发展背景及趋势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涂料组分对铸铁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3 涂料的加工工艺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悬浮剂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2.2 粘结剂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2.3 PVB 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2.4 气相二氧化硅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2.5 表面活化剂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2.6 涂料固含量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2.3 小结
3 制备工艺对铸铁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酚醛树脂和 PVB 预处理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2.2 涂料组分加入顺序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2.3 分散器转速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2.4 悬浮剂搅拌时间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2.5 耐火骨料搅拌时间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2.6 胶体磨对涂料工艺性能的影响
    3.3 小结
4 正交试验及生产应用
    4.1 正交试验
        4.1.1 正交试验的设计
        4.1.2 极差分析
        4.1.3 确定最佳涂料配方
    4.2 最佳配方与其他铸铁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对比
    4.3 生产应用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核壳型铁纳米粒子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
    1.2 纳米铁粒子合成方法
        1.2.1 球形纳米铁粒子
        1.2.2 Fe/Au 核壳复合纳米粒子
        1.2.3 可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包覆铁粒子
        1.2.4 长链醇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5 PEG 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6 碳胶囊型纳米铁粒子
        1.2.7 聚苯乙烯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8 聚乙烯(PE)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9 聚异丁烯(PIB)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10 PMMA 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11 离子液体(ILS)包覆型纳米铁粒子
        1.2.12 淀粉基碳包覆铁纳米胶囊
    1.3 纳米铁粒子的应用
        1.3.1 水污染领域应用
        1.3.2 电磁屏蔽领域应用
        1.3.3 煤油燃烧中的应用
        1.3.4 生物应用
    1.4 隐身材料
    1.5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聚合物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流程
        2.2.4 实验原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2 可变角度反射吸收红外(RAIR)
    2.4 小结
第三章 核壳型铁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核壳型纳米铁粒子的制备
        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测试
        3.2.5 X 射线衍射(XRD)测试
        3.2.6 差示量热扫描(DSC)测试
        3.2.7 红外分析(IR)测试
        3.2.8 X 射线能谱分析(EDS)测试
        3.2.9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
        3.2.10 热重分析(TGA)测试
        3.2.11 介电性能(LCR)测试
        3.2.12 X 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3.2.13 电磁参数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2. 透射电镜(TEM)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
        3.3.3 X 射线能谱分析(EDS)
        3.3.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3.5 X 射线衍射(XRD)
        3.3.6 热重分析(TGA)分析
        3.3.7 DSC 数据分析
        3.3.8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
        3.3.9 LCR 数据分析
        3.3.10 电磁参数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核壳结构铁纳米粒子/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扫描电镜分析(SEM)
        4.2.5 XPS
        4.2.6 LCR
        4.2.7 DSC
        4.2.8 热重分析(TGA)测试
        4.2.9 DMTA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断面形态分析(SEM)
        4.3.2 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分析(XPS)
        4.3.3 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LCR)
        4.3.4 复合材料热性能分析
        4.3.5 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10)铝活塞金属型铸造涂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涂料配比
2 分散悬浮剂及加入量初步研究
3 结论

四、Study on a new nano-dispersing agent and its effect for increasing suspension ability of alcohol-based coatings(论文参考文献)

  • [1]醇基白刚玉/锆英粉复合涂料高温性能的研究[J]. 张林,周百能,吴协正,苟鹏飞,肖毅. 铸造技术, 2020(12)
  • [2]纤维素纳米纤丝凝胶特性及表面改性研究[D]. 曲家磊.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3]微射流高压均质制备纳米微纤化纤维及其分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D]. 马海珠.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4]蒙脱土与MFC结合提高包装膜阻隔性的研究[D]. 赵菲.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5]醇基涂料性能的研究现状[J]. 刘雪萍,郭洪钢,谭建波. 河北工业科技, 2017(03)
  • [6]醇基涂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廉建丽,李增民,李立新. 河北工业科技, 2015(03)
  • [7]铸铁件醇基涂料工艺性能的研究[D]. 孙铭远. 辽宁工业大学, 2015(06)
  • [8]涂料对金属型铸件表面气泡的影响[J]. 宗振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3(22)
  • [9]核壳型铁纳米粒子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D]. 勾运书. 北京化工大学, 2012(10)
  • [10]铝活塞金属型铸造涂料的应用[J]. 宗振华,程昊,李连望. 铸造技术, 2011(12)

标签:;  ;  ;  ;  ;  

一种新型纳米分散剂及其提高醇基涂料悬浮能力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