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一、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贞浩[1](2021)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凌华[2](2021)在《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中医证候要素,探讨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规律,为中西医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南宁市中医医院及钦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共479例,以LVEF为标准分为HFrEF组(LVEF<40%)、HFmrEF组(40%≤LVEF<50%)及HFpEF组(LVEF≥50%),其中HFrEF组172例、HFmrEF组120例及HFpEF组187例。对比及分析三组在人口学资料、个人史、心功能、合并症、病因、实验室相关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住院期间用药及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性。结果:1、479例心力衰竭患者中HFrEF组172例(占35.9%),HFmrEF组120例(占25.1%),HFpEF组187例(占39.0%)。2、HFpEF组女性占比及年龄明显高于HFrEF、HFmrEF组(P<0.05)。3、HFrEF组NYHA分级以Ⅲ、Ⅳ级为主(占95.9%),HFmrEF组NYHA分级以Ⅲ、Ⅳ级为主(占92.5%),HFpEF患者组NYHA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占86.1%);HFrEF组中NYHA分级Ⅳ级占比明显高于HFmrEF、HFpEF组(P<0.05);HFpEF组中NYHA分级Ⅱ级占比明显高于HFmrEF、HFpEF组(P<0.05)。4、HFrEF组合并症都以肺部感染、房颤、高脂血症为主,HFmrEF组患者合并症以房颤、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HFpEF组患者合并症都以房颤、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为主;HFrEF、HFmrEF组病因以冠心病为主,其次是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HFpEF组患者病因以高血压为主其次是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5、HFrEF组血清BNP、UA水平明显高于HFmrEF、HFpEF组(P<0.05);HFrEF组HGB水平低于HFmrEF、HFpEF组(P<0.05);HFrEF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明显高于HFmrEF、HFpEF组(P<0.05)。6、479例患者住院期间治疗药物以ACEI/ARB(占79.4%)、β受体阻断剂(占66.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占77.7%)、利尿剂(占80.0)、中药汤剂/中成药(占72.4%)为主;HFrEF组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率高于HFmrEF、HFpEF组(P<0.05);HFpEF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率明显低于HFrEF、HFmrEF组(P<0.05)。7、479例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中虚证以气虚(占98.5%)、阴虚(占73.3%)为主,实证血瘀(占71.4%)、水停(占55.9%)为主;HFrEF组在此基础上实证多兼痰浊(占77.3%)、气滞(占45.9%),虚证多兼阳虚(占48.3%);HFmrEF组在此基础上多兼痰浊(占32.5%)、气滞(占36.7%);HFpEF组比较偏向于整体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兼证较少。结论:1、HFrEF患者以男性居多,心功能分级以Ⅲ、Ⅳ级为主,合并症以肺部感染、房颤、高脂血症为主,基础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为主;中医证候以气虚、阴虚为本,多兼阳虚,血瘀、水停为标,多兼痰浊、气滞。2、HFmrEF患者以男性居多,心功能分级以Ⅲ、Ⅳ级为主,合并症以房颤、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基础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为主;中医证候以气虚、阴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多兼痰浊、气滞。3、HFpEF患者以女性居多,心功能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合并症以房颤、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为主,基础病因以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为主;中医证候以气虚、阴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4、HFrEF组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子指标BNP、UA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其LVEDD、LVESD也高于其他两组。

马征[3](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彭文斌[4](2021)在《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Holter指导下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及余干仁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符合:白天心率过快(心率大于100次/分占据大于50%的时间),夜间心率过慢(平均心率<50次/分,最长RR间期出现2.1-2.9s之间),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来进行中西医药物结合个体化治疗,例如晚上心率慢,使用心宝丸治疗,白天心率快,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根据动态心电图显示的不同时间的心率情况,将酒石酸美托洛尔与心宝丸的剂量按心率调整(夜间平均心率不低于50次/分,白天平均心率不大于80次/分),疗程为4周,疗程完成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所示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异位心律数、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r MMSD、PNN50)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主要症状单症状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后患者最高心率、异位心律总数、24h总心搏数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提升(p<0.01);平均心率治疗前后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后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1)中医证候疗效: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32例(53.3%),有效20例(33.4%),无效8例(13.3%),总有效率86.7%。(2)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14.33±3.36)较治疗前症候总积分(20.80±2.98)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症状单症状积分前后对比:治疗后心悸(3.47±1.32)、气短(3.25±1.38)、头晕(2.78±1.72)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心悸(4.23±1.43)、气短(4.17±1.57)、头晕(4.60±1.66)显着下降,p值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闷积分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指导下,个体化指导中药心宝丸与西药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率变异超常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和缓慢心律发作,心率变异性降低。

邢福威[5](2021)在《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心室率及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病之一。2000-2015年间,我国HF患者人数增加了 44%,达到了 1370万人。其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HF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存在于近50%的HF患者中,且与HF患者的临床预后恶化显着相关。根据目前指南,对于合并AF的HF患者,心室率控制治疗是其最基本的治疗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窦性心律的HF人群中,静息心室率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显着相关。但在合并AF的HF患者中,心室率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尚存争议,且这一关系是否在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的人群中有所不同尚不清楚。此外,目前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合并AF的HF患者的一线的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且这一推荐适用于任何LVEF分类的患者。但是β受体阻滞剂能否改善他们的长期预后仍存争议,尤其是LVEF保留的患者。为此,本研究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分析:第一部分: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与1年预后相关性研究目的:在合并AF的HF住院患者中,研究出院心室率与出院后1年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是否在不同LVEF水平人群中有所不同。方法:基于重大慢病注册登记研究之心力衰竭前瞻队列研究(China Patient-centered evaluative Assessment of Cardiac Events Prospective Heart Failure Study,China PEACE-pro-HF),我们纳入了该研究中合并AF的HF住院患者,根据出院心室率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低(<65次/分)、中间(65-85次/分)和高(≥86次/分)心室率组,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心室率分组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HRs)。主要结局是出院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和HF再住院的复合事件。结果:共176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724例(41.1%)为女性,出院心室率的中位数是75(四分位数:69-84)次/分,827例(46.9%)患者的LVEF>50%。在1年的随访期间,共有792人(44.9%)死亡或因HF再住院。在校正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合并疾病、体检指标和出院时合并用药后,与中间心室率组相比,低心室率组[HR:1.3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5-1.68,P=0.020]和高心室率组(HR:1.34,95%CI:1.07-1.67,P=0.009)的主要结局的发生风险较高。且心室率与LVEF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5)。在LVEF≥50%的患者中,与中间心室率组相比,只有高心室率组的主要结局的发生风险更高(HR:1.38,95%CI:1.01-1.89,P=0.046),而低心室率组无差异。在LVEF<50%的患者中,与中间心室率组相比,只有低心室率组的主要结局的发生风险更高(HR:1.46,95%CI:1.09-1.96,P=0.012),而高心室率组无差异。结论:在所有合并AF的HF患者中,与中间心室率组的患者(65-85次/分)相比,低(<65次/分)和高心室率组(≥ 86次/分)的预后较差。对于LVEF≥50%的患者,与中间心室率组相比,只有高心室率组的主要结局的发生风险更高;对于LVEF<50%的患者,与中间心室率组相比,只有低心室率组的主要结局的发生风险更高。第二部分: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预后相关性研究目的:在合并AF的住院HF患者中,研究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出院后1年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是否在不同LVEF水平人群中有所不同。方法:基于China PEACE-pro-HF,我们纳入了该研究中例合并AF的HF住院患者,根据出院时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2组,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HR。主要结局是出院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和HF再住院的复合事件。结果:共176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724例(41.1%)为女性,1041例(56%)患者在出院时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827例(46.9%)患者的LVEF>50%。在1年的随访期间,共有792人(44.9%)死亡或因HF再住院。在校正了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危险因素、合并疾病、体检指标和出院时合并用药后,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主要结局(HR:0.97,95%CI:0.82-1.14,P=0.687)、全因死亡(HR:0.86,95%CI:0.65-1.12,P=0.256)或心血管死亡(HR:0.76,95%CI:0.52-1.11;P=0.160)均未见相关性。在主要结局、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方面,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LVEF之间均未见交互作用(P交互>0.05)。在校正后的模型中,无论是LVEF降低(<40%)、中间值(40-49%)还是保留(≥50%)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主要结局、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均未见相关性。结论:在合并AF的HF患者中,无论是LVEF降低、中间值还是保留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临床事件的发生均未见相关性。

郑黄生[6](2021)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47例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HFr 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接受HFr EF标准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HFr EF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10mg/d,随访12个月,以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再住院为主要不良终点事件,并根据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预设亚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两组及亚组之间患者治疗12个月内主要不良终点事件、因心衰再住院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6分钟步走试验(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T)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Scale score,MHFQL)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使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相对风险降低了40%(HR=0.60,95%CI(0.37-0.99),P=0.046),其中因心衰再住院事件的发生率(HR=0.56,95%CI(0.31-0.99),P=0.047)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亚组中,主要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HR=0.62,95%CI(0.32-1.23),P=0.173)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心力衰竭不伴2型糖尿病亚组中,主要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HR=0.58,95%CI(0.28-1.23),P=0.15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T-pro BNP、LVEF、LVEDD、6分钟步走试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LVEDD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评分均有显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HFr EF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再住院风险,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郑鑫[7](2020)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梳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用药概况。2.把握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 EF)、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 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 EF)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差异,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302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HFr EF组123例、HFp EF组134例及HFmr EF组45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病因及合并症、临床用药、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中医四诊信息等,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临床资料。2.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秩和检验。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HFp EF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女性、高血压、心房颤动比例高于HFr EF组和HFmr 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 EF组吸烟史、饮酒史及嗜食肥甘比例高于HFp E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 EF组NYHAⅡ级比例低于HFp EF组和HFmr EF组,NYHAⅣ级比例高于HFp 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特点(1)实验室指标HFr EF组血红蛋白(HGB)、肌酐(CR)、尿酸(UA)、氯(Cl)值高于HFp E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 EF组B型脑钠肽(BNP)水平高于HFp EF组和HFmr 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心动图指标HFr EF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右室前后径(RVD)高于HFp EF组和HFmr 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 EF组室间隔厚度(IVS)高于HFr E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Fr EF规范化用药情况在符合适应症并除外禁忌症的HFr EF患者中,出院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比例依次为67.6%、79.1%和94.1%。4.中医证候要素分布(1)不同类型心衰中医证候要素分布HFr EF组虚性证候要素为气虚(99.2%)>阴虚(26.8%)>阳虚(22.8%),实性证候要素为血瘀(68.3%)>水饮(62.6%)>痰浊(58.5%)>热蕴(26.8%)>气滞(1.6%);HFp EF组虚性证候要素为气虚(97.0%)>阴虚(53.7%)>阳虚(8.2%),实性证候要素为血瘀(92.5%)>痰浊(75.4%)>水饮(67.2%)>热蕴(50.0%)>气滞(3.7%);HFmr EF组虚性证候要素为气虚(100.0%)>阴虚(31.1%)>阳虚(15.6%),实性证候要素为血瘀、水饮(64.4%)>痰浊(60.0%)>热蕴(28.9%)>气滞(2.2%)。(2)不同类型心衰中医证候要素比较虚性证候要素:气虚为HFmr EF(100.0%)>HFr EF(99.2%)>HFp EF(97.0%),阴虚为HFp EF(53.7%)>HFmr EF(31.1%)>HFr EF(26.8%),阳虚为HFr EF(22.8%)>HFmr EF(15.6%)>HFp EF(8.2%);实性证候要素:血瘀为HFp EF(92.5%)>HFr EF(68.3%)>HFmr EF(64.4%),痰浊为HFp EF(75.4%)>HFmr EF(60.0%)>HFr EF(58.5%),水饮为HFp EF(67.2%)>HFmr EF(64.4%)>HFr EF(62.6%),热蕴为HFp EF(50.0%)>HFmr EF(28.9%)>HFr EF(26.8%),气滞为HFp EF(3.7%)>HFmr EF(2.2%)>HFr EF(1.6%)。结论1.我院HFp EF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常合并高血压、房颤;HFmr EF患者在性别、病因及合并症方面与HFr EF更相似;HFr EF患者应用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MRA比例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与指南推荐仍存在一定差距。2.心衰的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HFr EF本虚以气虚为主,兼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兼痰浊、水饮;与HFr EF相比,HFp EF本虚以阴虚较为突出,标实以血瘀、痰浊、热蕴较为突出;HFmr EF中医证候特征多介于两者之间,更接近HFr EF。

鞠霖[8](2020)在《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达格列净治疗CHF(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患者是否能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同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2名研究者独立使用计算机网络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等数据库,搜集达格列净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RCT(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1日。完成筛选文献、提取数据、整理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并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纳入4项研究,共7314例患者。有效性分析:住院率[OR=0.69,95%CI(0.59-0.80),P<0.00001],心血管死亡率[OR=0.84,95%CI(0.72-0.99),P=0.04],复合指标(因心力衰竭入院合并心血管死亡)[OR=0.78,95%CI(0.71-0.86),P<0.00001]。MACE[OR=0.48,95%CI(0.09-2.37),P=0.37]。安全性分析:容量衰竭[OR=1.12,95%CI(0.90-1.38),P=0.30];严重低血糖[OR=0.71,95%CI(0.24-2.13),P=0.54];肾脏损害[OR=0.92,95%CI(0.74-1.15),P=0.47]。结论:达格列净对可明显减少心衰患者因心衰入院风险和心血管死亡,同时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的增加。但由于归纳的研究数量有限、研究时间差异较大,故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的实际使用来验证这一结果。

胡海殷,季昭臣,王虎城,郑文科,冯睿,杨丰文,李雪梅,张俊华[9](2020)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期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5月。检索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生脉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得到1397条文献题录,最终纳入17篇RCT,共1198例患者。17项研究病例数据均完整,但均未提分配隐藏,且均未提及结果评价盲法,其中15项研究仅提及"随机"但并未描述具体分组方法,并有15项研究在结果部分进行了完整报告。Meta分析结果:12项研究报告了左心射血分数(LVEF),提示生脉注射液与西药联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MD=6. 37,95%CI(置信区间)(3. 91,8. 83),P <0. 000 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项研究报告了心功能分级(NYHA)的总有效率,提示生脉注射液与西药联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RR=1. 25,95%CI(1. 18,1. 32),P <0. 000 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项研究报告了血浆脑钠肽(BNP),提示生脉注射液与西药联用临床疗效虽优于单纯西药[MD=-168. 64,95%CI(-345. 78,8. 49),P=0. 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等问题,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研究予以验证。

马改改,方理刚,方全[10](2020)在《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两者常相互共存,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房颤和心衰并存的患者,远期预后差。目前房颤消融是否作为心衰患者的一线治疗仍值得探讨,心室率控制仍为大部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房颤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药物以及器械治疗策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研究对象
    1.1 入组标椎
    1.2 排除标椎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入组患者一般信息采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中医证候积分
        2.3.2 动态心电图结果
        2.3.3 心率变异性指标
        2.3.4 异位心搏数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心率变异超常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
    3.2 治疗前后心率水平对比
    3.3 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对比
    3.4 治疗前后异位心律总数对比
    3.5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3.5.1 中医证候疗效
        3.5.2 中医证候积分
第4章 讨论
    4.1 概述
    4.2 研究结果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5)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心室率及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
论文综述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策略以及药物应用对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引言
    第一部分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1. 全球和我国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疾病负担
        2.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特征
        3.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总结
    第二部分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率对长期预后的预测作用
        1. 心室率升高可能与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
        2. 心室率可能与临床事件的发生无相关性
        3. 心室率降低可能与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
        4. 总结
    第三部分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率控制策略以及药物应用对长期预后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 评价控制心室率策略对长期预后影响的临床试验
        2. 评价控制心室率药物对长期预后影响的临床试验
    第四部分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率控制策略以及药物应用的指南推荐、研究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1. 控制心室率策略的选择
        2. 控制心室率药物的应用
(一)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心室率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 正文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立题依据
        3. 研究目的
        (1) 出院心室率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
        (2) 左室射血分数的亚组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协作单位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变量定义
        5. 研究结局指标
        6. 统计学分析
        7. 研究伦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患者入选情况
        2. 患者基线特征
        3. 出院心室率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
        4. 敏感性分析
        5.亚组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讨论
        1. 主要结果
        2. 本研究的出院心室率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解读
        3. 本研究的出院心室率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的机制探讨
        4. 研究创新点及优势
        5.研究局限性
        6. 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7. 研究结论
(二) 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部分 正文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立题依据
        3. 研究目的
        (1) 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
        (2) 左室射血分数的亚组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协作单位
        3. 研究对象
        4. 研究变量定义
        5. 研究结局指标
        6. 样本量计算
        7. 统计学分析
        8. 研究伦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患者入选情况
        2. 患者基线特征
        3. 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
        4. 亚组分析
        5. 敏感性分析
        6. 剂量分析
    第四部分 研究讨论
        1. 主要结果
        2. 本研究的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解读
        3. 本研究的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预后的相关性的机制探讨
        4. 研究创新点及优势
        5. 研究局限性
        6. 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7. 研究结论
论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协作单位列表
致谢

(6)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7)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使用设备
2 病例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特点
    4.3 临床用药
    4.4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讨论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不同类型心衰患者性别及年龄特点
        1.2 不同类型心衰患者病因及合并症
    2 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分析
    3 HFrEF规范化用药情况
    4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4.1 心衰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4.2 心衰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调查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1 心衰的病因病机
    2 心衰的辨证分型
    3 心衰的中医药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方法和资料
2 实验数据统计
3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9)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措施
    1.4 结局指标
    1.5 文献检索
    1.6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7 偏倚风险评估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2.2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主要结局
        2.3.1 左心射血分数(LVEF)
    2.4 次要结局指标
        2.4.1 心功能分级(NYHA)改善总有效率
        2.4.2 血浆脑钠肽(BNP)
    2.5 发表偏倚
    2.6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10)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房颤合并HFrEF患者心率管理的目标
2 房颤合并HFrEF患者心率管理的药物策略
    2.1 β受体阻滞剂
    2.2 洋地黄类
    2.3 其他:钙拮抗剂、胺碘酮
3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器械治疗策略
4 小结

四、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D]. 蔡贞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D]. 吴凌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Holter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D]. 彭文斌. 南昌大学, 2021(01)
  • [5]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心室率及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与1年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邢福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6]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郑黄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D]. 郑鑫.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达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鞠霖.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 胡海殷,季昭臣,王虎城,郑文科,冯睿,杨丰文,李雪梅,张俊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5)
  • [10]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的研究进展[J]. 马改改,方理刚,方全. 中国循环杂志, 2020(05)

标签:;  ;  ;  ;  ;  

洋地黄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